上新了故宫观后感
Ⅰ 谁能帮写一个《故宫100》的观后感 寒假作业求!!!!
故宫100,顾名思义,通过100集的纪录片,讲了100个故事。每集虽然只有六分钟,但是精益专求精,意味深长。我觉得这属种形式不仅便于表达,而且很有条理,能把故宫的每一个细节展示出来:这里不仅有规模宏伟的宫殿,也有破败的小房子;不仅有规模宏大的典礼,也有生活起居的小事,这是一般的纪录片做不到的,因为他的时间太少了;而故宫100,一点一滴,积少成多,一集六分钟,一共就是600分钟,能仔细的展示出100个细节,这也就是它吸引我的地方。它的每一集都带给人全新的感觉,而且丝毫不因为篇幅短小而赶时间,想在六分钟内灌输十分钟的东西。它不慌不忙,娓娓道来,让你的心充分地静下来,反倒让你觉得时间超过了六分钟。另外,它还特别注意与人的生活关联在一起,透过建筑的细节来表现出背后人的故事,让人觉得身临其境。
Ⅱ 上新了故宫观后感如何
最大的感受:节目做的不错,值得推广推崇但有些观看疲劳。
首先,节目本身是个好节目。在目前国内综艺泛滥,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市场状态下,上新了故宫作为一类国产原创文化类节目,也算是给观众们洗洗眼,感受一波有营养的文化的熏陶。通过对故宫博物院真实的走访,讲解员讲述其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让观众对紫禁城的印象,不仅仅停留在是一个景点,而是能感受到历史的存在和文化的浸润。
但是总的来说,这档节目我还是很喜欢的,也希望更多的观众可以喜欢这类国产原创文化节目,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广为流传,跟上时代脚步,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并喜欢。
Ⅲ 作文读《故宫》有感
故宫始建于明代,历经明,清,太平天国,民国等时段,保存至现在。它,仿佛是一件见证历史的文物宝库。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了清政府的首都-------北京。这,也是外国的军队第一次进入紫禁城。烧杀声,掠抢声,响彻整个紫禁城上空。手握大刀的中国士兵被八国联军的连发机枪纷纷击倒。
轰········轰········轰······轰·······轰······
1937年7月28日,在时隔37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再次进入紫禁城。这次“来访”,他们取走了紫禁城里所有铁制品,以来做杀人的利器。紫禁城一片废墟。
全中国都愤怒了,落后的中国已不能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个崭新的中国!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小日本被打出中国;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被击败,共产党领导了全中国。从此,一个崭新的中国开始崛起!
正如故宫一样,从富强到衰败又到富强,中国的命运也是这样。但自从共产党接手来,中国的实力就像火箭一样,垂直上升!
1959年10月1日,中国的一辆汽车―――红旗,在劳动人民的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诞生了,见证了我们伟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也让中国从一绝不正的东亚病夫,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
歌词中唱得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难道事实不是这样的吗?
俗话说:国富民强。国家不富,哪儿来的民强?
2001年,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2008北京申奥成功。举国上下沸腾了!这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举办奥运会。
从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上,我知道,富强的中国在向我走来!
也就在这一年,2001年,故宫最大的一次重修工程开始了,中轴线上所有建筑将重修,来迎接外国和外地游客。
2005年,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宇航员杨利伟在全国数亿人的瞩目下在太空向人们问好。
2008年,嫦娥1号首次脱离地球轨道,来到月球轨道,并且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相片。
2009年,神州7号成功升天。宇航员翟志刚等人首次实现了太空漫步,证明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
中国在这几十年里的进步,真是永远都说不完;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真是永远说不尽。
今年,中国成立60周年花旦之日,让我们深情得为我们的祖国说一声:我们爱你呀!中国!
Ⅳ 游故宫——活动感受100字
故宫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电视中经常见到之外相信大多数人都曾亲自走进故宫参观。尽管我也曾经去过故宫但是因为都是以游玩的目的没能真正认真的参观过所以也借这次近代史课程的实践活动我又一次去了故宫而此次去参观真的也得到了很多新的收获对于故宫也有了新的更深的了解。 众所周知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历经24个皇帝。故宫是从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因而它的第一个主人便是明成祖朱棣。而最后一位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带着敬畏的心情从故宫的北门进入故宫看到御花园、以红黄色调为主的宫殿而且宫殿屋顶的形态各异真的很宏伟壮观不由的想象着在我脚下的路曾经是皇帝必经的路眼前的景是曾经寻常百姓所不能见得心中对故宫的敬畏油然而生。使我想到100多年前一个名叫赫德兰的美国人曾经在参观故宫后写下这样的文字“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你会被你所见到的一切所打动。这里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这又是一种让你感到亲切的美。”也许外国人并不能像中国人那么感同身受但是从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和我们相通的感受故宫给人的是尊贵的美震撼的感觉。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大多都只能在宫殿的外面参观而不能进入其中所以我也观察到故宫的窗户设计的十分紧密据说站在高山上看故宫根本看不到一个窗户是为了防止刺客找路可见紫禁城的防守十分的严密。 故宫占地很大所以我想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 关于故宫的三殿我不得不提的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它是紫禁城宫殿之中最大的一座长宽比例95寓意“九五之尊”。太和殿的匾额是“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看上去真的很有威严。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这也使整个宫殿的气势更加恢宏。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Ⅳ 去故宫的感受400
写作思路:紧扣主题,有时读者会被作家的思想和想法所迷惑。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倾向于使用太多的细节,而且非常具体,这不是读者所需要的。尽量给读者提供真正需要的细节,为了避免混淆,不要涉及过多的细节。
原文: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和我来到北京的故宫游玩。
故宫旧称紫荆城,是清明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占地12万平方米,屋宇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绚丽的屹立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建筑物气势雄伟,豪华壮丽,中国古当代艺术的精华,于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来到故宫的正门,故宫的正门就是午门无门从正面看有三个门洞,可走近一看却成了五个门洞,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三明五暗”令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太和殿。
太和殿事故共中最大的建筑物,他是皇帝每天上朝朝政的地方,他的屋顶脊上还有一个高3。36米的大吻,往下还有一个垂脊兽,在我国古代异兽越多代表殿里等级越高。殿里有龙椅、屏风,并立有六根金柱,每个布置都很有意义,看到这里,我感到好像看到朝中文武百官朝拜的情景。
这次故宫游让我知道许多可贵的知识,里面还有许多宫殿我不一一细讲,有机会你们自己去细细游赏。
Ⅵ 求一篇北京旅游心得体会
北京,这个曾经离我很遥远的城市让我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爱上了它
北京,这个从来没有在我的梦想簿里留下痕迹的城市却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这一切都源于北京是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它的文化,它的传统,它的特殊的政治地位,它的地理环境,一切的一切都造就了这个独特的城市,更因为奥运让这个城市更加美丽大方
当登上北京飞回上海的飞机上时我已经开始留恋这座美丽的城市
当我翻看着这8天里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的照片时所有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
北京的美丽不是用照片可以记录的
它给人的感觉一定要亲自踏上它的土地静静地去感受一下
当我站在圆明园的西洋圆遗址前,眼前的残垣断壁真的让人触目惊心
纵然我们早已熟知这些历史,这些画面
可是当它真实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耳边的讲解机里描绘着当年盛时的辉煌,
看着一片狼籍的废墟,想象着八国联军的暴行,我真的觉得心痛
当我站在八达岭长城北长城段的顶峰
回望一眼一路所走过的足迹,不得不感叹长城的壮美和奇迹啊
一路的艰辛对于我们已经很吃力了
真的难以想象当年多少平民百姓的生命才换来如今的长城啊
在为百姓们的生命而叹息时也不得不为长城的修筑所叹服啊
当我徜徉在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上
当我坐在扮戏楼前听着一段“春江花月夜”
当我乘着船在昆明湖上欣赏一片好风光
当我登上佛香阁一览颐和园的全景
这所有的片刻足以让我沉醉
沉醉在这美丽无比的山水之间
不禁感叹能工巧匠的独巨匠心啊
当我踏着神道走向天坛的皇穹宇
天坛神圣威严的感觉顷刻间弥漫着左右
想象着当时祭祀大典时的场景
心中不自觉的也开始紧张起来
天坛中无论是回音壁还是天音石的运用都是巧妙地结合了声学的特点
纵然皇室们利用了这一点来宣扬他们的神论
但是不得不感叹的还是这一设计的精妙之处啊
当夜晚时分漫步于故宫外的护城河边
仰望着灯光掩映下的角楼
如此高耸的城墙始终拒人以千里之外
这个皇室们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一如它的城墙隔绝了宫里和宫外的生活
当我踏上金水桥,这眼前的一切不禁让人窒息
因为皇恩浩大这几个字在故宫里体现的是最为淋漓尽致的
如果你喜欢听故事的话
那故宫的每个角落里,每个建筑里,每个不起眼的装置里都可以让你恍然大悟
原来这看似很普通的院落,看似被你遗忘的角落都有着这么多故事
本来想踏着夕阳感受皇城的沧桑
只可惜越下越大的雨取代了美丽的夕阳
奥运会的举办为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市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鸟巢,水立方,这些标志性的体育场馆已经让世界铭记了北京
而路边随处可见的志愿者摊位,保留下的奥运公交专线
整洁有序的道路交通,热情的北京市民让我更加感受到了这样一个充满了奥运气息的城市
北京
老字号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
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老字号
而这个城市里充满了更多的老字号
众多的老字号店铺,建筑,这些都足以让你感受北京
其实出去旅游重要的不是到此一游
而是你感受到了它的美,它的特色,它的文化了么
带着一颗会感受的心去北京吧
它会给你的人生画卷里添上点睛之笔
北京-I Love You
Ⅶ 浏览故宫的观后感
一座座辉煌的宫殿,雄伟的中远景拍摄。故宫,这座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直都很喜欢看这种具有人文风味的纪录片。很高兴,这次能有幸看到《故宫》,自觉收益匪浅。
一座单纯的建筑是不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的,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和人事变迁才能焕发出它的光辉来。纪录片《故宫》充分挖掘了其中的特别点,整个纪录片分成十二集,分别从紫禁城的肇建,建筑群的建造布局,和其中所反映的中国五千年的礼仪制度,紫禁城的文物来全 面介绍。一口气看完十二集是不实际和不可取的。每集里的人文底蕴是需要沉淀的。这里不仅是个建筑群,更重要的是这里曾经居住过十几位皇帝,这里曾经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兴盛衰落。
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料,觉得分析的很有道理。比如纵观《故宫》的整个影片,我们不难发现,正如该片的总编周兵在谈及故宫的创作理念的时候,突出强调的:创新。他说:“一部片子好不好,关键在于有多少原创性的因素。在于观点和信息的创新;在于艺术创造力的创新;在于新技术的使用。”的确,看完故宫,也许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些利用电脑特技重塑当年的情景。《故宫》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动画技术和借用了电影的多种拍摄手法。3D制作结合实景拍摄,延时摄影(如故宫上空的云),定点拍摄,这为提升整个《故宫》的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样,在《故宫》中,电脑特技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故宫的场景:从前门外,快速地向北移动,经过天安门,沿着故宫的轴心穿过了整个紫禁城,然后镜头上移,展现了故宫的全景,或者倒过来走位。这样的空间感的突破无疑更加立体和真实地展现了故宫的全貌。
在《故宫》中,这样的手法随处可见,在展现北京城千年的变迁中,原本的图片说明和解说词给观众的印象只能还是抽象的,但是,通过电脑的技术的处理,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真实,直观。给观众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展现故宫的机构和建筑过程时,使用三维动画,展示了故宫的主殿构造和建筑的过程,同样非常直观而明白易懂。同样是主殿,在展现他曾经历过火灾而焚毁时,不是用传统的却又很枯燥的解说词来交待,也不是用真正的火灾场面而增加成本,而是使用了模拟场景,更加真实而经济。技术的更多运用,使得以上的问题得以含蓄的展现,使得纪录片的个性化的风格越来越明显。在一般的纪录片中,个人的观点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少个性化。画面的展现同样为了追求真实性而缺少个性。但是技术的使用在减轻解说词的作用的同时,增加了画面的表现语言和个性特征。《故宫》正是在展现着这样一种个性。多云的天空凸现了历史的厚重感,翻滚的乌云和季节瞬时变化,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画面整体色调呈暗黄和黑色,显得庄重而深刻。
很佩服创作故宫的电视工作者们,她们要拍摄的不仅是部纪录片,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人文底蕴。同时,纪录片与新闻不同,它展示的不只是结果。 对于那些无法拍摄到的珍贵历史和失之交臂的重要事件,除了通过采访、口述的方式去追寻,另一种方式就是“真实再现”又称“情景再现”。这样不仅使事情经过变得完整,还可以使故事的讲述节奏起伏,留有余味。真实再现要借鉴剧情片的叙事手法、电视散文的写意手段,在保证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渲染氛围,调动观众的情感参与。
在看纪录片之前,我对故宫的印象只不过是从那些讲述清朝故事的戏剧中获得,什么养心殿,太和殿的只知道其名不知道其来历。现在通过《故宫》,让我看到了近五百多年中国政治历史的变迁。也知道了明清两代社会大致是个什么样子的,特别是第一集里讲述如何建造紫禁城,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让我这个现代人心虚不已。当然,我也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衰落给紫禁城带来的灾难而感到痛心。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民又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故宫这样雄伟的建筑就是劳动的结晶。
Ⅷ 家园观后感
家园观后感
地球的存在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个奇迹又美丽的世界。人类的生回存已有20万年,答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在看了这部《家园》电影之后,让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几百年之内多种生物已绝种了。
电影的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大的扩张。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种动物面临的灭绝危机。温度不断上升,许多地方将遭遇旱灾、饥荒。森林被砍伐,就像电影里面所说的“森林的多样性被单一品种的棕榈取代”科学越来越发达,工厂也逐渐增多,空气也越将被污染。
人类的需求是无底的炉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终有一天会被采完,以后我们将要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难民。
现在,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保护的理念和行动。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Ⅸ 参观故宫博物院感想
参考一下
一座座辉煌的宫殿,雄伟的中远景拍摄。故宫,这座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直都很喜欢看这种具有人文风味的纪录片。很高兴,这次能有幸看到《故宫》,自觉收益匪浅。
一座单纯的建筑是不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的,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和人事变迁才能焕发出它的光辉来。纪录片《故宫》充分挖掘了其中的特别点,整个纪录片分成十二集,分别从紫禁城的肇建,建筑群的建造布局,和其中所反映的中国五千年的礼仪制度,紫禁城的文物来全 面介绍。一口气看完十二集是不实际和不可取的。每集里的人文底蕴是需要沉淀的。这里不仅是个建筑群,更重要的是这里曾经居住过十几位皇帝,这里曾经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兴盛衰落。
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料,觉得分析的很有道理。比如纵观《故宫》的整个影片,我们不难发现,正如该片的总编周兵在谈及故宫的创作理念的时候,突出强调的:创新。他说:“一部片子好不好,关键在于有多少原创性的因素。在于观点和信息的创新;在于艺术创造力的创新;在于新技术的使用。”的确,看完故宫,也许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些利用电脑特技重塑当年的情景。《故宫》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动画技术和借用了电影的多种拍摄手法。3D制作结合实景拍摄,延时摄影(如故宫上空的云),定点拍摄,这为提升整个《故宫》的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样,在《故宫》中,电脑特技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故宫的场景:从前门外,快速地向北移动,经过天安门,沿着故宫的轴心穿过了整个紫禁城,然后镜头上移,展现了故宫的全景,或者倒过来走位。这样的空间感的突破无疑更加立体和真实地展现了故宫的全貌。
在《故宫》中,这样的手法随处可见,在展现北京城千年的变迁中,原本的图片说明和解说词给观众的印象只能还是抽象的,但是,通过电脑的技术的处理,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真实,直观。给观众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展现故宫的机构和建筑过程时,使用三维动画,展示了故宫的主殿构造和建筑的过程,同样非常直观而明白易懂。同样是主殿,在展现他曾经历过火灾而焚毁时,不是用传统的却又很枯燥的解说词来交待,也不是用真正的火灾场面而增加成本,而是使用了模拟场景,更加真实而经济。技术的更多运用,使得以上的问题得以含蓄的展现,使得纪录片的个性化的风格越来越明显。在一般的纪录片中,个人的观点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少个性化。画面的展现同样为了追求真实性而缺少个性。但是技术的使用在减轻解说词的作用的同时,增加了画面的表现语言和个性特征。《故宫》正是在展现着这样一种个性。多云的天空凸现了历史的厚重感,翻滚的乌云和季节瞬时变化,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画面整体色调呈暗黄和黑色,显得庄重而深刻。
很佩服创作故宫的电视工作者们,她们要拍摄的不仅是部纪录片,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人文底蕴。同时,纪录片与新闻不同,它展示的不只是结果。 对于那些无法拍摄到的珍贵历史和失之交臂的重要事件,除了通过采访、口述的方式去追寻,另一种方式就是“真实再现”又称“情景再现”。这样不仅使事情经过变得完整,还可以使故事的讲述节奏起伏,留有余味。真实再现要借鉴剧情片的叙事手法、电视散文的写意手段,在保证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渲染氛围,调动观众的情感参与。
在看纪录片之前,我对故宫的印象只不过是从那些讲述清朝故事的戏剧中获得,什么养心殿,太和殿的只知道其名不知道其来历。现在通过《故宫》,让我看到了近五百多年中国政治历史的变迁。也知道了明清两代社会大致是个什么样子的,特别是第一集里讲述如何建造紫禁城,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让我这个现代人心虚不已。当然,我也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衰落给紫禁城带来的灾难而感到痛心。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民又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故宫这样雄伟的建筑就是劳动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