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航校观后感
Ⅰ 东北老航校如何在险恶的环境下坚持组织训练
在当时险恶的环境下,保存实力已相当困难,要组织飞行训练更是版难上加难。
为了完权成党交给的任务,航校人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创造了一连串的奇迹。为了克服缺乏初、中级教练机的困难,他们打破常规,直接上高级教练机训练,闯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为了战胜缺乏航油的困难,他们就积极探索研究,经过反复试验,开辟了用自制酒精代替航油做飞机燃料的新途径。为了克服训练中缺乏航空设备器材的困难,飞机上没有无线电设备,就用红、白旗和手势指挥。没有航空表,就用马蹄表代替。没有飞行服,就穿几层单军衣上天。没有飞行帽,就自己动手,用帆布剪制简易帽,用塑胶玻璃磨风镜。没有降落伞坐垫,就用布袋装上稻草来代替。没有保险带就用麻绳把自己捆在座椅上飞行。没有充气机,机务人员就用自行车打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为了防止敌机空袭,就在拂晓和黄昏时组织训练,飞行员“白天去种地,早晚开飞机”。
Ⅱ 东北老航校现在具体在什么地方
东北老航校,全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是1946年3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在专吉林通化成立,先属后辗转移至牡丹江、东安(今黑龙江密山)、长春等地。东北老航校纪念馆位于黑龙江鸡西市密山市密山镇。
Ⅲ 有谁知道有关东北老航校的题材的小说
不应该叫天阵时间太长了20+年前的小说了
Ⅳ 东北老航校前3次搬家主要是什么原因
东北老航校前3次搬家是1945年11月下旬,因国民党进攻沈阳,刚刚成立的航空队被迫回撤出沈阳答,转移到辽阳,最后又迁到通化。
这3次大搬家几乎是连续的,能飞的飞机由留用的日本飞行员驾驶进行转场,不能飞的飞机,他们就把飞机拆散装在大板车上,用牛、马、毛驴等牲口拉着大板车在盘旋曲折的山路上进行转移。
Ⅳ 东北老航校怎么样
东北老航校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的别称,这是建国前第一所航空学校,没法用好不好来评价。而且这个学校现在已经消失了,你想考飞行员,还是关注一下招飞的相关信息吧。
Ⅵ 东北民主抗日联军航空队是哪部电视剧里的
《白云飘飘的年代》。
该剧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八路军部队俘获了日本关东军第二飞行总队第四练成飞行队的全部人员。在东总和东北局领导及航空队队长陆好天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感动了这支日军教官队伍,使他们留下成为第一代共产党飞行员的教官。
教官队伍还是延安航空小组、国民党起义人员、新疆航空队被捕释放人员等。这样一个多方力量汇集一起队伍,在缺少飞机、燃油,不断躲避国民党军的进攻和追击,克服种种生活困难的战争环境下,培养出了新中国的第一批飞行员 。
(6)东北老航校观后感扩展阅读
日本教官阿部信义原型,就是日本关东军空军第二航空团第4练成飞行大队队长小林弥一郎。日本投降后,林弥一郎率领所部被八路军收编后,从日本军人成为培养解放军飞行员的教官,历任东北地区航空委员会委员、航空总队副总队长、航空学校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等职务。
他和他所率领的日本飞行员,为帮助中共建立空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的民间舆论说他是中国空军之父,但官方不会认可这个说法:日本军人怎么能成为中国空军之父呢。不过,林弥一郎的学生、前中国空军司令员王海曾这样评价:“托各位日本教官教授驾驶技术之福,才会有中国空军的今天。”
Ⅶ 吴京安主演的航校电视剧
电视剧《壮志凌云》,前几集是讲东北老航校的
Ⅷ 东北老航校第五次搬家是什么原因
东北老航校第五次搬家是1946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对东北解放区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回国民党空军的飞答机又追踪到牡丹江来轰炸、扫射,航校又被迫从牡丹江迁移到黑龙江省兴凯湖畔的东安。这时已到严冬季节,风雪满天,气温在摄氏零下三四十度,手触到铁上就粘掉一层皮。经过一个多月的赶运和抢修机场,航校终于在11月底在东安安了家。在一年时间里,我东北航空机构能够避开国民党空军的追踪袭击而生存和发展起来,这无疑又是一个奇迹。
Ⅸ 东北老航校是如何解决在生活上遇到的重重困难的
严酷的战争环境和不断“搬家”,带来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寒冬腊月,气温在摄氏零下专30多度,许多人属穿不上棉衣。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空、地勤人员,经常吃的都是高粱米、玉米棒子。为了改善伙食,飞行员和机务人员组织起来,开荒种地,上山打柴烧木炭。他们冬季敲开草塘里厚厚的冰层抓泥鳅,春夏季挖野菜、拣鸟蛋,秋季去打猎。住的房子都是四面通风的旧营房,室内没有任务采暖设备,冬天,大家只得戴着棉帽睡觉,冻醒了就裹着被子在屋里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