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切腹电影影评

切腹电影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2-22 19:44:09

电影明天影评700字

其一: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吸毒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面对这一严禁形式,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抵御毒品的危害,

今年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禁毒日”,今年是开展禁毒斗争的第17个年头了,今年禁毒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向毒品宣战。

为了迎接“6.26禁毒日”我们学校专门开了一个报告会,特意邀请了戒毒所的一名教官和学员来为我们献身说法。

那名学员是一位正处在花季的少女,但她已经被毒品摧残的体无完肤了,她每天都在与可怕的毒魔作斗争,而她那双腿也在毒魔的侵袭之下变得千疮百孔。当她每次看见与她同龄的少女们穿着漂亮的裙子,自信的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她都感到非常难过,因为她那双被毒魔“亲吻”过的腿已经不可能示人了。而她自己也再也无法像正常的人们一样生活,当她自己走在大街上时,她都觉得自己是异类,而这一切一切的痛苦都是因为她接受了毒魔的邀请。

在她的自述中,我们知道了她是多么悔恨自己当初的无知,她希望可以用她的亲身经历来告诫我们,让我们知道毒品的危害,也让我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亲情之外所有其他的东西都要付出代价。

同学们想想,一位花季少女,远离学堂和亲人,第二次进了戒毒所,在四面高墙中独自忍受着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还失去了自由……,那是我们无法去想象的地狱生活,所以我们要远离这个可恶至极的毒魔,珍爱自己的生命。

而在最后,我真心的希望这位女孩可以戒掉毒瘾,能够重新开始,回到那个原本属于她的家庭和生活,我想她一定会迎来自由的那一天的。

让我们共同“抵制毒品,参与禁毒,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向毒品宣战”吧!

禁毒作文
在人生中,我们会被各种各样的善与恶包围着,我们必须分清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当坏人千方百计诱惑你时,不要被一时的假象蒙骗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840年,鸦片和大麻首先来到了中国。鸦片战争从此爆发。鸦片是由提炼缨素而成,可作药用,但含有大量麻醉性毒素,一抽上瘾,人就变得瘦柴如骨,精神萎缩。中国人吃了鸦片后,屡战屡败,使鸦片成为了洋鬼子一大功”。毒品害处多,吸毒就等于自毁前程。1985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勇夺两金一银的健将阿惠因吸毒变得骨瘦如柴,形如‘老妪’。硕士研究生江涛因吸毒倾家荡产,变成了社会上的一个废物……许多例子告诉我们毒品是可怕的,是一个害人的坏蛋。新中国成立后,海洛因又到来了,弄得走私案一桩又一桩,中国人民痛苦不堪。尽管中国建立了许多座戒毒所,但是吸毒者和贩毒分子就更聪明了,更隐秘了。
在这些信息中我们知道:吸毒是不好的,有些人也想戒毒,可沾染容易戒时难啊,大家都在电视里看过,只要毒瘾一来,如果没有在吸毒品,那种痛苦将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多少意志坚强的人都忍受不了。我在各种禁毒宣传画上看到,甚至有的人用各种方法来分散注意力,有的用刀割自己的,有用头撞墙的,有把牙刷望鼻孔里塞的等等。难道他们不痛吗?他们也是没办法的,有的人就索性不去忍受,去向父母或亲戚骗钱。骗不到了就去偷、抢、去杀人。有些人吸毒不是故意的而是在毒品贩子的煽风点火下,或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你就试一下而已,再说你意志力不是很强吗?没事的。”这样就会有人也这么想结果就去试一试。就是因为这么一试出大事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应该杜绝毒品。
其二:
150年前的英吉利人,带着贪婪的欲望,用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既而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一页。一日数次,从不间断,不然涕泪齐下,浑身瘫软,最后在痛苦的煎熬中耗费掉所有的家财,落魄地死去。曾经以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居然在这东西的作用变得国弱民衰,任人宰割,落得个“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有识之士如林则徐者,禁烟,缴烟,销烟,终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应有的尊严。不亦快哉!不亦快哉!
曾经在新中国的建立后消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的毒品“贸易”,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如幽灵般地重新回来。成千上万倍的利润,令不少想快速致福而动了歪心的人趋之若骛,铤而走险,海洛因,大麻,摇头丸,越来越多的花款被走私进了中国;又有多少先福起来的人为了追求所谓的新鲜刺激,所谓的潮流,又或者过分相信自己的意志力,从而走上了家破人亡的不归路!?
灵魂在呐喊,耳边却只剩下魔鬼的声音在回响;意志在挣扎,身心却早被噩灵所摧残!多么可悲的现实!一旦被魔鬼所缠上,将灵魂交给了魔鬼,便几乎永无翻身之日;活生生的一个人,竟然成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身不由己,为了满足到自己一旦发作的欲望可以做到抛妻弃子,六亲不认,为了筹集昂贵的毒资,可以打家劫舍,偷讹拐骗,无恶不作。
呜呼!呜呼!前车可鉴!前车可鉴!君岂能在金钱的诱惑下忘记到历史的悲剧?君岂能为片刻的无尽欢愉而忽略长期的痛苦?禁毒之举,刻不容缓,宜重宜严啊!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但我们绝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重蹈覆辙。这可不是小问题,而是关乎到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兴衰啊!在我们走在看得见曙光的光明大道上的时候,可不能被魔鬼的呼唤所吸引,走上亡家亡国的不归路啊!禁毒之举,利在当世,功在春秋啊!
魔鬼是会化了装出现的。当美好的外表,新奇的噱头吸引着我们的视线,鼓励着我们去尝试的时候,多一个心眼,自觉抵制魔鬼的诱惑,否则随时会为自己的好奇心付出惨重的代价啊!
在金三角,在哥伦比亚,有朝一日当一大片一大片靓丽的婴粟花被其他植物所取代,魔鬼不再着附其身,离我们而远去的时候,世界定必会变得更美好……

前一段,学校组织我们看禁毒宣传片,那一幅幅不堪入目,血淋淋的图片令人心惊胆战,毛骨耸然.从一幅幅图片里,我知道了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有人因吸毒而导致家破人亡,有人因吸毒而疯狂地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为了有钱买毒品,他们偷,抢,甚至杀,严重地危害了社会治安。我看见吸毒的人个个在生死边缘挣扎,他们骨瘦如柴,像狗似的蜷缩在地上,生不如死,他们的惨象是多么可怕啊!

看了这些宣传片,我感触很大,有很多青少年因一时的无知、好奇,在所谓的“朋友”诱惑下,吸上了毒品,误入歧途,以至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毒品,就像一只无形的魔手,甚至比任何猛兽更可怕。它不断摧残人们的身心、摧毁人们的意志,为了不受毒发之苦,他们去偷、去抢、甚至去杀人,走上犯罪道路,断送了美好的一生,这值得吗?毒品不但使吸毒者受到伤害,还令他身边的家人朋友为他伤心。难道毒品的危害还不够大吗?我知道的阿丽姐姐,她很美丽,但因为一次好奇,吸上了毒品,从此过着毒品赐给的行尸走肉的生活。父母的伤心、也没有使她回头。是社会的关怀使她毅然走入戒毒所,重新迎接她新的生活。误入歧途的朋友们,赶快离开这个可怕的旋涡吧,靠自己的坚强的意志,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
为了我们的明天,请珍惜生命,拒绝毒品,不要贪图一时痛快,毁掉终身幸福!

各位青少年朋友,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不要做罪恶的牺牲品,让我们斩断魔爪,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吧!这姹紫嫣红的,就是罂粟花。药学家从它的果实中提炼出吗啡、海洛因,是因为它们能为人类解除病痛。

阳光下也会有阴影。造福于人类的科学成果,在居心险恶者手中,也可能成为残害人类的祸种。正如这组从鲜花演变到骷髅的造型。

毒品,通常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前面提到的鸦片、海洛因、冰毒、大麻、可卡因等,是毒品;而某些医疗应用药物,如吗啡、杜冷丁,当它们被非法滥用时,也成为毒品。请大家看展板和展柜里的实物。

毒品为什么能够害人呢?为什么一旦沾染上就难以戒掉呢?

任何人,只要沾染上毒品,都会产生双重依赖。

一是身体依赖。毒品,比如被滥用的阿片类药物,进入人体后,会使人的机体发生适应性改变,建立起新的药物作用下的平衡。一旦停止用药,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症状,痛苦万分。吸毒者为了缓解痛苦,就必须定时摄取毒品,并不断加大剂量。吸毒者因此再也离不开毒品。

二是精神依赖。正常人脑内和体内的一些器官里,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当人体摄取毒品后,内源性阿片肽受到抑制,阿片受体只能靠不断摄取阿片类毒品才能调节精神平衡。毒品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还会出现一种精神效应,使人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

人体一旦出现身体和精神依赖,就是通常所说吸毒成瘾了。即使经过脱毒治疗,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功能,至少需要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更为严重的是,要消除对毒品的精神依赖十分困难。许多吸毒者经戒毒治疗后仍一而再、再而三地复吸,就是这个原因。这也是目前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毒品对人的摧残,触目惊心。它会对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损害。这是吸毒者大脑、肺部发生病变的情况;这是一组把吸毒者变成行尸走肉的真实写照。

静脉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的吸毒方式,最容易传染各种皮肤病、性病,甚至艾滋病。据统计,吸毒者因使用不洁注射器而被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感染率高达22%和68%;截至1998年3月,我国检测发现9970例艾滋病感染者,其中66%是使用不洁注射器的吸毒者。

大家看,这是一个感染艾滋病毒的吸毒者的双脚,他的皮肉一层层地脱落,眼睛里流出的是浑浊的脓液,小腿烂得像流淌的火山熔岩。

她叫张福娟,曾在电视片《中华之剑》中露过面的吸毒者。《中华之剑》拍摄时,她是惟一同意把自己毒瘾发作的惨状暴露在摄像机镜头前的人,目的是为警示他人,千万不可沾染毒品。这张图片是她注射毒品感染后,全身溃烂;那时,长春电影制片厂来昆明选演员,她是候选人之一。

一些吸毒成瘾又搞不到毒品的人,在“白色魔鬼”驱使下,用切手指、砍胳膊、烟头烫等自残方式来缓解毒瘾。这位姓郭的男青年,吸光了20万元存款及全部家产后,熬不过毒瘾,用切腹方式自杀,被发现后送医院缝了18针。这些是用上吊、撞墙、跳楼、牙刷插鼻孔等方式自杀的吸毒者。一个吸毒人员追悔道:“敲开了毒品的门,挖好了自己的坟!”

搞不到毒品是一条死路,搞到了毒品是死路一条。许多吸毒者不得不靠一次比一次大的剂量来缓解毒瘾发作带来的痛苦,哪还顾得上过量吸毒会导致死亡。

她叫梁蓓丽,染上毒瘾后,靠卖淫维持吸毒,终因吸毒过量而死于街头,死时才21岁。

看过电影《长大成人》的观众朋友一定认得出,她就是该片女主角之一的扮演者朱洁。朱洁与著名演员江珊、徐帆、陈小艺等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同班同学,她的血管里流淌着爱新觉罗氏的皇族血统。在《长大成人》中,朱洁扮演了一个有吸毒经历的人。谁也说不清,是为寻找角色的感觉,还是因为好奇,总之,她真的吸上毒了。结果没等到电影公映,她已因吸毒过量而死亡。据导演介绍,《长大成人》的本意,是抨击演艺圈内包括吸毒在内的颓废现象。朱洁本该对导演意图有更深的领悟,却莫名其妙地用自己的生命做了反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毒品则是毁灭家庭的炸药。

五十多年前,遭受鸦片祸害的武汉地区流传着一副对联:竹枪一枝,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辽宁省鞍山市王宝岩、高静夫妇,1991年开始吸毒,三年中,吸光了包括两幢楼房、一辆出租车在内的百万家财,为吸毒又借了80多万元的债。这是他们年迈的老母亲带着辍学的孙子流落街头。

图片中被烧毁的是湖南长沙市府后街的一处住宅,一家三口吸毒,因不堪忍受毒瘾发作,一起纵火自焚。

这是一只10岁女孩的眼睛,眼角垂挂着欲滴未滴的泪珠。透过这只泪眼,我们仿佛读出了这个女孩茫然的哀痛、悲悯和疑问。

仅仅几年前,她还生活在一个殷实富裕的家境中。父母经营饭馆、服装,腰缠万贯。作为掌上明珠的她,被父母呵护得无微不至。然而,暴富之后的失衡心态,使父母沾染上了毒品,几乎一夜之间,曾经拥有的一切,都在缕缕轻烟中化为乌有。父亲进了戒毒所,母亲为寻觅毒品不知去向,只剩下这个孤零零的女孩,不知所措地站在家徒四壁的房间里,一日三餐也要靠好心邻居的接济。面对摄像镜头和记者的询问,她茫然无语,许久许久,早已噙满泪水的眼里溢出了第一滴泪。

吸毒,不仅耗尽钱财,更扭曲人的天性。1997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北京市公安局的民警根据110报警电话,在和平里地区一套公寓中抓获了两名毒品持有者。当民警们搜查堆满大量吸毒用的吸管、锡纸的一个角落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年仅3岁的男孩。他全身赤裸,双手被绑,遍体烫痕,已经奄奄一息了。民警马上把孩子送进医院。

据两名毒品持有者供称,孩子的母亲姓郭,外省人,在北京卖淫、吸毒多年。因没钱偿还欠下的毒品债,把亲生儿子“丢丢”送来作抵押。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只要这二人毒瘾上来,就把丢丢当作发泄对象,捆绑、踢打、烟头烫、打火机烧……

经医生检查,丢丢全身大面积1度至2度烧伤并感染,门牙掉了两颗,鼻子缺损,颅脑外伤,患有重度贫血和佝偻病,还伴有溃疡性口腔炎。

《法制日报》女记者居杨将她拍摄的一组照片发表在《南方周末》上,许多北京市民和青年学生闻讯后带着营养品和衣物赶来看望。

因非法吸毒和卖淫正被羁押的丢丢的母亲也被民警带到丢丢床前,看着遍身是伤的亲骨肉,她冷冷地说:“我不认识他。”

三岁的丢丢看在眼里,一声未吭。母亲离去后,他才对在一边的记者说,他想要那张有妈妈的照片。

在儿童医院特护病房里住了三个星期,丢丢开始康复了。但医院已经减半的5000元医药费却没有了着落。丢丢是民警送来的,住院卡上监护人填的也是民警,于是民警们又要为筹措医药费四处奔波。

丢丢出院时,来自民警及各地各界的捐助已近2万元。许多善心的家庭表示愿意收养这个失去母爱又饱受摧残的孩子,负责监护他的北京市公安局却无权对此作出决定。丢丢只好暂由北京一家敬老院里的爷爷奶奶们抱去。

民政部门终于作出决定,由丢丢母亲户口所在地民政局的一位干部领养了这个孩子,并安排他进了当地最好的幼儿园。

广西南宁市一位妇女,怀孕期间仍吸毒。孩子出世后忽而窒息,忽而痉挛。此后半年,母亲哺乳前,必须先吸毒婴儿才肯进食,否则孩子哭闹不止。

吸毒耗资巨大,许多吸毒者在毒瘾的驱使下走上刑事犯罪的道路。因吸毒而贪污,因吸毒而诈骗,因吸毒而盗窃,因吸毒而抢劫,因吸毒而敲诈,因吸毒而杀人……

刘澜斌,云南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染上毒瘾后,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74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

在他之前,“共和国第一大案”的主犯刘青山,也是因为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

这幅蒲松龄画像,是画家秦惠浪先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时的作品,秦惠浪由此跨上个人事业的顶峰。然而,仅仅数十天后,1994年11月25日,他及他的一家四口,就被两名破门而入的吸毒者杀害了。

这两名吸毒者与秦家无冤无仇,甚至素不相识,他们深夜持刀闯入秦家,仅仅因为耐不住毒瘾煎熬才铤而走险。吸毒者在毒瘾的驱使下,可能做出任何疯狂的举动,制造出一个又一个飞来的横祸。

1995年4月11日,两名杀害秦惠浪一家的罪犯周西民、白俊杰被依法判处死刑。临刑前,这两名罪犯仿佛刚从“迷狂”中清醒过来,他们分别忏悔道:“但愿人们千万别学我这样”;“吸毒一口,掉入虎口!”

黑龙江大学孙景军教授在银行取款后被害,就是另一例证。

重庆市的这位母亲,做梦也不会想到,在她头上连砍28刀并且刀刀致命的凶犯,竟是自己不到19岁的亲骨肉。19年来,母亲天天用这把菜刀给儿子做饭,其间融入了多少母亲的心血和期待?

是什么使这位曾被母亲百般呵护的儿子变得如此残忍?如此丧心病狂?是毒品。

这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农村,人,个个东倒西歪;地,片片荒芜贫瘠。导演这幕人间悲剧的,同样是毒品。

17世纪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强行在中国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使无数中国人堕入苦难的毒海。鸦片战争以后,这些毫无廉耻的列强,竟依仗着洋枪洋炮,血淋淋地将中国瓜分,迫使中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割地赔款。这样的奇耻大辱,我们民族背负了一百多年。

毒品不除,民不聊生;毒品不除,国无宁日

❷ 如何评价日本电影《切腹》

《怪谈》名字只是给人感觉恐怖兮兮的鬼怪故事,很多人会被《切腹》的片名吓得发寒,好比同学凑过头来看,一见“切腹”两个字立马说怎么能看这样变态的片子呢。那眼神就跟我有不良癖好似的,当然我不会傻得像《蔓延》里的D碟贩子说“这是艺术”……

哎,这怎么说呢。

日本导演小林正树(1916-1996)拍的片子不多不少,《切腹》属于看完一部就少一部的好片,相当值得再三观赏回味。《切腹》和《怪谈》,两个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那些年(上世纪60年代)可是大师如云,罗伯特.布列松、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维斯康蒂,小林正树绝非滥竽充数之辈,其成就与风格可称得上独树一帜。

对于仲代达矢的演技则钦佩得五体投地,他独身进入井伊家的坚定决心、感情饱满的话语、以身试险的狠劲都让人印象深刻。想象下就不可思议:30岁的他演完一个50岁的老浪人,2年后在小林正树《怪谈》的《雪女》一章中又变成了纯情怕事的小青年,这等演技让人实在是无以复加的折服。前有《人间条件》和市川昆的《键》,再有《夺命剑》、《大菩萨岭》,简直是分身术般的神奇,更不必说后来与黑泽明合作的《影子武士》、《乱》等等。

影片中他回叙那段的演技展现得淋漓尽致,女儿初嫁,哄外孙时难以掩饰的幸福,在女婿家落入困境后的心急如焚。天伦之乐美好的毁灭把这个老浪人逼上了绝路,独立于天地间再无可眷念。

正如仲代达矢所说,除去注重真刀实感的打斗外,影片剧情是非常安静的。《切腹》的故事很简单,因此保持住悬念相当重要,多说无益,最好不要看简介,单听片中人物娓娓道来的感觉便很有故事味。

《切腹》究竟好在哪里,首先桥本忍的剧本非常出色,大时代背景穿插小人物的悲剧,有武士道精神又不落俗套。影片充满悬念又立意鲜明,远离残忍又有所指。

有人说津云半四郎的回忆叙述未免沉闷罗嗦了些,可正是他的欲言又止、再三拖延切腹,事实在最后全盘抖出的一刻,御家老也是坐不住了。一切主动权根本就是掌握在津云半四郎手上,他要为女婿讨个说法,同时又警告着听他讲述的武士们“也许我的今天会成为在座某位的明天”。

津云半四郎要求切腹的悬念的确有所遮掩——千千岩求女的故事先经御家老讲述,用意是揭穿老浪人的“诡计”;在津云半四郎几次要求助手无果时,通过他口中得知似乎他是因朋友遗言嘱托来为千千岩求女寻个说法;到最后他才道出自己家破人亡的事实。把影片倒回竹刀切腹的场面,对于千千岩求女而言实在是残忍到极点(并非场面本身残忍),想象他身上背负的重任、身为武士却卖刀的愧疚还有自杀时耳边的嘲笑,也难怪老丈人对于苦命女婿的遭遇实在无法容忍,遂以只身之力撼动权威。

津云半四郎和泽泻彦九郎决斗一段草木含悲,风云变色,天地为之动容的意境绝没有因为黑白影像缘故有任何失真,比起老谋子展现决斗时极尽色彩之能事更不逊色。

插叙与回叙的运用,平稳而流畅的镜头,小到井伊家的滑门,大到决斗时的天色,影片在演员、摄影、布景、配乐上都是顶尖水准,它的主旨对武士尊严甚至可以说带有讽刺,武士尊严再重要,也比不过亲人的幸福,老浪人津云半四郎面对接连打击,转眼间孑然一身。他以只身之力挑战井伊家的权威势必是以卵击石,在史书记载中他的事迹也被抹去。以镜头注视的井伊家祖传盔甲开篇又终止于盔甲的散落一地,以《井伊家觉书》念白开始又结束于《井伊家觉书》的记录,内容生动翔实,结构上工整完美,人物形象饱满。

❸ 电影<最后的武士>好看吗求大家的主观影评

最近失去了一个兄弟,心里非常的沮丧。现实的生活中诱惑太多,太多的人为了一些自私的目的或儿女情长舍兄弟情谊于不顾,这固然无可厚非,但是也让人十分伤感。
下午,看了阿汤哥的《最后的武士》,被感动的一塌糊涂,被友情、也被理想。事实上,我对日本人怀着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由于二战而对其异常反感,另一方面,日本的文化确实有很多让人向往的地方,这并不是因为我爱日本文化,因为那其中的精髓尽从我们而来。文革加上后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传统在北方已经荡然无存(可能香港和台湾还保留了一些),只留下近乎迷信的行为,一国的精神渊源要看别国的作品才能体现,想起来就tmd不舒服。《英雄》和《天地英雄》都试图做着振兴,但处处流于形式,张艺谋的眼界也越来越小,不清楚《十面埋伏》和《无极》能做到什么地步。
扯远了,回到片子,《最后的武士》说的是一个美国的军官内森怀着对战争的痛苦回忆来到日本,帮助明治政府训练新军;另一方面,森胜元(皇辅)作为代表武士道传统的最后支柱,带领旧式军队实行兵谏,对抗实用洋枪洋炮的新军。一次战斗中内森被俘,被森胜元带到了自己的大本营,并在那里接受了武士道的精神转而投入敌方。在最后的决战中,武士方全军覆没,内森则归隐山林。
幕末和明治时代,武士阶层已经没落了。作为领主的家臣,武士随着幕府的倒台也沦为为人卖命的浪人。而森胜元做的,就是要维持菊花与刀的统治,并劝谏明治不要接受不平等条约。与前者,他所做的应该算是逆流而动,最终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与后者,他的死也改变了明治的抉择。内森在捧着森胜元的剑跪在天皇面前时,明治问内森:“他死的时候你在他身边嘛?”“是的。”“那你告诉我他是怎么死的?”“不,陛下,我会告诉你他是怎么活着的。”
内森加入叛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人的原因,他在美国参加了对印第安人的战争,参加了对妇孺的屠戮,为此,当他来到森胜元的村子,看到那里恬淡的生活后,才决定用剑保卫这一切。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与森胜元英雄相惜。我不清楚女人之间的友情,也许家庭才是第一位的,但我深以“妻子如衣裳,兄弟如手足”的话为然,这也许就是《天地英雄》里那几个兄弟放弃小家毅然跟随着校尉李的原因。“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信义二字做为立命天地的根本早就被人踢到九霄云外了。
说起渡边谦一扮演的森胜元,让人对国内的影视圈心存忧虑。中国的影视圈弥漫着一种雌气,真正让人感到像男人的屈指可数,姜文、陈道明、孙红雷……,更多的是一大票下巴光光演技平平待价而沽的小二爷们。最后,所有的武士都倒在了机枪的扫射下,那是技术的胜利,重伤的森胜元在内森的帮助下切腹,所有新军的士兵全部脱帽下跪,为一个人生而伟大、死而荣耀,那是精神的胜利。
另外提一句的是那里面唯一的女主角真的很不错,虽然不是非常得漂亮,但是一举手一投足让人看着非常舒服。看来要拿给老婆作为教育片看看。

更多: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9383/

❹ 让子弹飞 影评 急求

吾辈俗人,花钱抄去影院只图消遣。回来吹吹水,网上吐吐槽。严肃客观的评价电影于我如浮云,就是带着这么强烈的偏见去看的电影。国产片导演就那么几位。考虑到他们近年的发挥惊人地稳定, 吾辈观影前,早已选择好了态度。
比如赵氏孤儿,陈凯歌肯定给我们带来悲剧。他就活在自己的那点小悲剧情怀里,老想拍一悲剧,还肯定又玩现了,整个一纯悲剧。我们买了电影票,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唯恐事后骂得不够尖刻戏谑不够振聋发聩。 再比如让子弹飞, 姜文肯定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买了电影票, 看不懂,就说这片真有深度,可惜太小众了。 看懂了,便把他当神来捧,唯恐自己的态度不够卑贱,拜倒得不够迅猛。 只恨“愿为姜文门下走狗”这种结构已在王小波徐文长身上用滥了。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来》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❺ 什么47浪人,明明是切腹奇谭(四十七浪人)影评

多关注一下电影资讯和作曲家哈维尔·纳瓦雷特的新闻或许能早点知道歌名,原声大碟估计要到明年初才能买到,不过要听到估计也是明年的事情,目前歌曲的名字也未放出原创的

❻ 让子弹飞真的好看吗为什么豆瓣评价比较高

《让子来弹飞》能够在源数量冗杂的电影浩海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能在豆瓣榜单中牢牢占据前100名的位置,可见观众对它的评价有多高。《让子弹飞》是如何赢得了如此多的青睐的?



有人说是因为其中的暴力美学,这句话有失偏颇,平心而论这部电影并不靠暴力美学以飨观众。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的话,我想应该是气概。



自从小鲜肉当道,实力演员逐渐失去了电影的主力位置。电影就失去了应有的灵魂,而集合了三大影帝的《让子弹飞》又让观众重新体会到了电影本身的魅力,而非男色带来的视觉冲击。



极其炸裂的台词,充满荷尔蒙气味的演员,张力十足而又暗暗较量的演技,隐喻十足的剧情和细节,共同为我们架构起了《让子弹飞》的世界。



姜文的《让子弹飞》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处浪费的幕景,没有一个不出彩的演员,打破了小鲜肉把持的圈内资源,成全了实力演员的演戏热情,这就是它的优秀之处。

❼ 求一篇任何电影的影评

让子弹飞 集黑色幽默 动作 感情等于一身 很好看
让子弹飞》的一些暗线,隐喻,野心和吹捧。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子来了》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姜文专辑看《让子弹飞》《鬼子来了》《太阳》的朋友可以到锐影网www.ruifilm.com在线高清观看 。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❽ 跪求一篇让子弹飞观后感,1500字左右

吾辈俗人,花钱去影院只图消遣。回来吹吹水,网上吐吐槽。严肃客观的评价电影于我如浮云,就是带着这么强烈的偏见去看的电影。国产片导演就那么几位。考虑到他们近年的发挥惊人地稳定, 吾辈观影前,早已选择好了态度。
比如赵氏孤儿,陈凯歌肯定给我们带来悲剧。他就活在自己的那点小悲剧情怀里,老想拍一悲剧,还肯定又玩现了,整个一纯悲剧。我们买了电影票,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唯恐事后骂得不够尖刻戏谑不够振聋发聩。 再比如让子弹飞, 姜文肯定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买了电影票,就等着让他TMD给我们翻译翻译什么叫TMD的惊喜。 看不懂,就说这片真有深度,可惜太小众了。 看懂了,便把他当神来捧,唯恐自己的态度不够卑贱,拜倒得不够迅猛。 只恨“愿为姜文门下走狗”这种结构已在王小波徐文长身上用滥了。
人总是渴求被认同。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描绘的就是这种渴求被满足时的快感。人性若此,无以抗衡。这群大导演大玩家,亦不能脱俗,只是口味略有偏好。冯小刚张艺谋什么的活明白了,追求票房认同。陈凯歌自负才华,追求带点文艺腔的装B青年的认同。吾辈小装青年,层次低,为与不装B的大众拉开差距,大家紧紧抱成鸡蛋状,追求蛋内认同,人称蛋同。还有些大装青年,最爱唱反调,追求与小装们拉开差距,显得层次高,自会有人贴过来膜拜他们,叫他们大神。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来》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 请参考

  • 满意请采纳

  • O(∩_∩)O~

❾ 现在好看的电影推荐

1、《控方证人》世界影史最伟大的悬疑片,豆瓣9.6这是一部伟大且空前的电影。影片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说,比利怀尔德导演,首先相信所有人对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个名字都不陌生,作为世界“推理文学三巨头”,阿加莎的名字早就成为了文学史上难以抹去的焦点。影片上映至今已逾六十年,却仍没有一部能超过甚至堪比它的悬疑片出现。纵观世界电影百余年历史,它无疑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它的出现不仅将整个悬疑类型片的档次抬高,更树立了近半世纪悬疑片所通用的模式典范。影评地址:门徒:豆瓣9.6,百年影史上最伟大的悬疑片!<img src="https://pic1.mg.com/50/v2-_hd.jpg?source=1940ef5c"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96" data-rawheight="511"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mg.com/50/v2-_hd.jpg?source=1940ef5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6" data-original="https://pic4.mg.com/v2-_r.jpg?source=1940ef5c"/>2、《切腹》私以为最能代表日本的旷世作,豆瓣9.3谈电影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下导演小林正树。作为日本的电影巨匠,小林正树不仅是与黑泽明、市川昆、木下惠介齐名的“日本影坛四骑士”,更是亚洲最负盛名的导演之一。小林正树最具风采的就是敢于用民族性元素、社会性寓言,对日本的帝国主义、极权制度进行反思性的抨击。同样,这部《切腹》也有关于反极权的剖析,影片借复仇的主题,不仅讲述了时代变革下武士道的幻灭,更大肆批判了极权制度下的草菅人命。影评地址:门徒:豆瓣9.2,为何这部神作在日本不让播?<img src="https://pic3.mg.com/50/v2-_hd.jpg?source=1940ef5c"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460"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mg.com/50/v2-_hd.jpg?source=1940ef5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v2-_r.jpg?source=1940ef5c"/>3、《生之欲》黑泽明天皇被低估的现实神作,豆瓣9.1讲述了一个身患绝症市民科科长,临死前结束自己三十年公务员浑浑噩噩“木乃伊”生活,然后选择独自跟迂腐的体制抗衡,只为寻找人生最后意义…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力荐再力荐!<img src="https://pic4.mg.com/50/v2-_hd.jpg?source=1940ef5c"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346"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mg.com/50/v2-_hd.jpg?source=1940ef5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mg.com/v2-_r.jpg?source=1940ef5c"/>4、《桃色公寓》六十年前辛辣的荒诞喜剧鼻祖,豆瓣8.7 Baxter(杰克·莱蒙 Jack Lemmon饰)是纽约一个大公司的小职员,他的单身公寓经常被公司的高层们用去当作幽会的场所,Baxter也因此获得不少升迁的机会。Baxter暗恋着公司的电梯女郎Fran Kubelik(雪莉·麦克雷恩 Shirley MacLaine 饰),这天他终于鼓起勇气约了她晚上一起去看一出戏剧。然而Baxter等了一晚却未见Fran的踪影,原来Fran是公司的高管有妇之夫Jeffery Sheldrake(弗莱德·麦克莫瑞 Fred MacMurray饰)的地下情人,本片获1960年奥斯卡十项提名,赢得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大奖。<img src="https://pic2.mg.com/50/v2-_hd.jpg?source=1940ef5c"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810"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mg.com/50/v2-_hd.jpg?source=1940ef5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b.mg.com/v2-_r.jpg?source=1940ef5c"/>5、《恐惧的代价》可能是影史最牛的悬疑片了,豆瓣8.8无以复加的惊险酣畅颤栗、无以复加的技法节奏剪辑,惊险刺激绝对让人叹为观止。戛纳柏林双最佳实至名归,亨利·乔治·克鲁佐超神了。该片讲述了一家石油公司因大火焚烧油井,急需硝化甘油来灭火,在重赏诱惑下,四个落魄男人冒险运送硝化甘油途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在当年斩获金棕榈奖跟金熊奖。影史唯一一个!!!!

❿ 谁有小林正树《切腹》的影评

一部经复典中的经典,武士影制片的大作。深层次剖析武士阶层的状态与实质,带给人更多的是一种悲凉与一声叹息。如果抛开武士道本身的关系,这部片子反映的大哲也发人深思,不论政治统治与行政上的意义如何,可能某些用来束缚人的所谓“道义”都是一种矛盾综合体的表现。而在要求别人这样遵守的同时,在“道义”与实实在在的生活、人性相冲突的时候,自己能否知道如何选择呢?可能不身临其境,永远也无法下结论。而此片对于武士阶层唱出了挽歌,真实、可叹。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