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二弟影评
A. 有一部香港电影,二弟的有一个手下叫秋斤,求电影名
一刀倾城里谭嗣同的跟班叫九斤。
B. 一部电影, 求名字
深宫碟影
导演: 焦洋
编剧: 秦教授
主演: 谭坤伦 / 赵芮菡
类型: 喜剧 / 奇幻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12-29(中国大陆)
C. 大哥说一群小兔崽子,弄死你们。弟兄们上,拔刀误杀二弟三弟的古装电影。
是这个电影么???
D. 求电影《家》观后感一篇
话说手机来被村中孩源子摔坏之后,二弟只身一人去他家找他妈妈要求赔偿,结果被打的很惨。二弟一怒之下离家出走,进入深山苦练武功,恰遇一武林大侠,拜师学艺,3年之后九阳神功初成,回家把恶霸一家打的更惨,逼着他们赔了手机,然后高高兴兴的给妈妈打了电话。
E. 求霍比特人3 五军之战的影评
《魔戒》是三部公认的魔幻经典之一,也是最早的,最具古典主义色彩的,更是现代魔幻作品的开山之作。《霍比特人》常常被称为《魔戒》前传,但事实上将《魔戒》说成是《霍比特人》的续作,才是更符合现实历史的。《霍比特人》出版于1937年,因为大受欢迎且广受好评,出版商建议托尔金续写故事,于是《魔戒》于1954年出版。而此时的《魔戒》已经远不是《霍比特人》童话的续集,而是一部创造了一个魔幻世界的史诗。
很难想象,这一切竟然开始于一个炎热夏日中的一张白卷,于是正在因为批改试卷而焦头烂额的托尔金教授,灵光一闪地在这张白卷上写上了这样一句话:“在袋底洞里住着一名霍比特人。”几个月后,他越来越觉得这样好的句子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试卷上,于是他开始写第一章。也许是因为常常需要给年幼的孩子讲故事的缘故,(他之前就为孩子们写过一些小故事),《霍比特人》同样成为了写给孩子们的童话。也正因如此,整部《霍比特人》中也总显出一丝童趣,甚至连大蜘蛛的情节,也是因为托尔金的儿子迈克尔害怕蜘蛛才被加进去的。
在托尔金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说道:“实际上,这是一个对普通人的研究,既无艺术性,也不算高贵或者充满英雄气概(但是也不乏这些品质的深埋的种子)——并且,说实话(正如一位评论者发现的),在霍比特人的故事发展中,调子和风格的变化基本是从童话故事到高贵格调,再随着霍比特人的回乡回到开头的基调。”可见《霍比特人》本质上还是童话,虽然剧情丰满引人入胜,但始终比不上《魔戒》的恢弘大气,行文也没有《魔戒》中的那么阴沉。
不过作为“即兴之作”的《霍比特人》与《魔戒》还是有很多格调与背景设定上的差距,于是后来托尔金在《魔戒》的附录中加入了《孤山任务》一文,用甘道夫的角度和叙述来弥合二者之间的疏漏。此文也给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将《霍比特人》“升级”提供了思路与素材。
对于《霍比特人》的电影,虽说大多数人认为还是很好的,但很多人(包括一些认为很不错的)也提出了一些怨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质疑为何把薄薄的一本霍比特人也要排成总共接近9个小时的三部?为什么不一部拍完?为什么那么强大的史矛戈却像个喋喋不休的话唠?我想,这主要是对原著熟悉程度有所差异的原因——熟悉原著的人更期望看到导演以及编剧如何表现或是增加了什么样的情节,而不熟悉剧情的人则会期望更快地推进剧情。
由于刚刚读过译林出的精装注释本《哈比人》的缘故,我又对故事本身和电影中的诸多改编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就将这些个人认为十分优秀的改编与大家分享、梳理一下。
1.首先,是故事的核心——矮人。在托尔金写作《霍比特人》时,正值迪士尼的动画片热映,所以文中所讲的矮人并不是我们现今魔幻作品所描绘的那样,而是像《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里的那种形象:身材并不强壮,长寿但却和人类一样衰老得很快(所以小说里的形象所有矮人都是长胡子的老头)。这也难怪在托尔金的作品中,矮人总是低精灵一等。(精灵是托尔金作品中近乎完美的种族。)
[在这里先为大家普及一下托尔金有关中土创世的一些知识:1.“唯一神”伊露维塔创造了众爱努,并让他们合奏;2.伊露维塔书写了大乐章,并让众爱努将其化为真实(世界);3.并且伊露维塔还计划创造“首生儿女”(精灵)和“次生儿女”(人类)居于其中。“伊露维塔把精灵造得本质上更像爱努,只不过力量与体形更小。”(《精灵宝钻》第一章);4.维拉(高级爱努)奥力私自创造了矮人的七位祖先,但因此触怒了伊露维塔,但伊露维塔最终还是施与了仁慈,将矮人收为养子,但他们只能在“首生儿女”出现之后才能苏醒。5.下面再引几段原文:“(精灵)对于大地及整个世界的爱恋,愈发单一也愈发痛苦,随年月的流逝也注定愈发悲伤。因为世界不灭,精灵便不死,除非被杀死或为悲伤所耗尽……”“死亡使他们(人类)的命运,是伊露维塔的礼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连众神亦会嫉羡。”“首生儿女命定要在黑暗中来临,他们首先将看到的是繁星。”(皆出自《精灵宝钻》前三章)]
2.为什么要有十三个矮人?原因很简单——只是为了凑足13这个西方人认为不幸的数字而已!——所以他们才委托甘道夫为他们挑选第14名成员。在原著中,做出比较多的描写的就只有索林(矮人头儿)、巴林(二号人物、和比尔博交流最多)、庞伯(最胖)、以及菲力和奇力(最年轻)。其余的矮人,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描写。而对于这些矮人的处理,我认为是电影改编最出彩的地方——它将每个矮人的特点都进行了精细的刻画:硬汉德瓦林;商人朵力和他的三弟欧力,二弟诺力则貌似是个小偷;矿工波弗,也是最没溜儿的一个;头上中了一斧子所以只会说矮人语的比弗(而且断掉的斧子还留在脑袋上);耳聋但貌似是医官的欧因;当然还有后来的吉姆利的父亲葛罗林。另外,原著中索林是所有矮人中最为年长的(所以像其他老人一样在原著中他是个絮絮叨叨的话痨),而在电影中换成了巴林,索林则更像是小巴林一代人。不过我认为导演和编剧处理不太好的就是在第一部刚开始时,史矛戈袭击伊鲁柏时,让巴林救索林而不是相反。
3.苍白兽人——亵渎者·阿索格。先阐述一下个人在看完《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时就提出的观点:影片中出现的“苍白兽人”阿索格就是魔戒中攻打刚多的魔都指挥官。理由有以下几点:1)他是白色的,而绝大多数(几乎是全部)兽人都是黑色的;2)二者都是左手残疾,在矮人和兽人的莫利亚之战中,白兽人竟然在对索林的最后一击中,离奇的将锤子从右手换到了左手,而且还被索林砍断了;3)两个人的在包围矮人和刚多时都提到了恐惧;4)两者都是位高权重,而且在第二部中索伦还直接任命他为指挥官。原著中阿索格死于摩瑞亚之战,参加之后五军大战的是他的儿子博尔格(就是和莱格拉斯在长湖城单挑的那个)。电影中,阿索格不但没死,反而一路追杀索林一行,之后不但指挥了五军大战,预计还会成为之后魔都的指挥官。这样处理,不但加重了故事中的国仇家恨,更增加了历史感,将霍比特人更完整地融入到了《魔戒》的宏大历史中。
4.多尔戈多。原著中,死灵法师索伦只是一个让甘道夫在中途不得不离开的理由。关于这点,托尔金在《精灵宝钻》以及《魔戒》中进行了完善。电影将这些“加料后的原著”表现了出来。原著中,在故事开始之前,甘道夫曾和索林的父亲索恩一同被囚禁于此,并由此获得了地图和钥匙。在电影第二部中,甘道夫只身犯险,再次被索隆俘获。
5.棕袍巫师瑞达加斯特。瑞达加斯特在《霍比特人》原著中并未出现,《魔戒》中也没有什么关键出场。电影中,瑞达加斯特则以重要任务登场,辅助甘道夫调查多尔戈多,更是开着兔子车和座狼上演一出大追逐,即和后来的瑞雯与戒灵赛马形成呼应,也给观众创造了在魔幻世界里观赏“速度与激情”的奇妙体验。(美国人是很喜欢看飙车的。)
6.加长版。现在第一部的加长版已经可以在网上找到。增加了12分钟的内容,有些还很重要,我在此就不剧透了。
7.女精灵和奇力。不多说了。
8.瑟兰督伊。除了帅以外,还突出了他作为高等精灵的高傲,再加上倔脾气索林,很好地解决了精灵与矮人为什么总合不来的问题。
9.莱格拉斯。奥兰多的发福是有目共睹的。也许是为了中和外貌上的不足,导演给莱格拉斯增添了一些戾气。尤其是在长湖城与兽人队长的单挑被打出血后,那种愤怒的表情让笔者不由得想起了龙珠里贝吉塔被悟空打出血时所说的话:“我竟然被那杂碎打出高贵的血!”
10.长湖城。非常优秀的设计。建筑、船以及音乐,都凸显出浓厚的北欧(维京)风情。贪婪的独裁镇长与“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巴德之间的政治斗争也很值得称道。尤其是两人对于索林所许下空头支票的反应,成为了镇长(虽然看得出他也因为畏惧巨龙而举棋不定)打压巴德民望的政治武器。
11.史矛戈。很多没看过原著的人,甚至很多看过原著的人,都觉得它像是个话唠!似乎导演仅仅是为了让比尔博的“好基友”更多地秀一下自己的嗓音而已。而仔细分析,原著中为什么描写,而电影中又为什么保留史矛戈如此多的对话,你就会发现其中的意义。第一,对话要使史矛戈相信他们与长湖城大有关联,所以之后才会飞过去袭击;第二,它要在自我吹嘘的过程中暴露自己的弱点——原著中这个弱点是由渡鸦告诉巴德的,由是它被轻易击败才不会显得过于唐突(而且它也没有它自我吹嘘的那么强大,比如,在矮人躲避史矛戈的过程中掉金币那段,它的嗅觉似乎并没有它自己声称的那么灵敏。);第三,龙的话语是极富蛊惑性的,他让比尔博产生怀疑,换句话说就是离间,某种程度上,史矛戈也有些玩弄比尔博的意图,毕竟独自在山洞里呆了60年,突然有人来陪你说话,难道你不想多聊几句?以上都是原著与电影相同的部分,电影中还隐含着不易察觉的信息,我会在下一条进行说明。
12.魔戒。除了魔戒本身,大概就只有甘道夫能活跃在六部电影里了。托尔金在写作《霍比特人》时,并没有赋予魔戒太多意义,它只是一个可以让比尔博成为真正盗贼的小小魔法道具而已。虽然《魔戒》中赋予了戒指本身更多的内涵,但这些与《霍比特人》中的描述并没有什么冲突。所以托尔金在对原著的修改中,也没有体现出戒指的“特殊意义”。然而,电影中,导演和编剧对于戒指本身做出了更多调整,以凸显其“特殊意义”。电影(加长版)中,比尔博曾在瑞文戴尔四处参观,在此过程中他曾在“伊西尔德击败索伦”的壁画前注视魔戒良久,所以在之后比尔博拾获魔戒的过程中,导演和编剧也增加了其主动性。而在得到魔戒之后,比尔博使用魔戒的时间大幅下降。原著中,与蜘蛛的整场战斗中,比尔博都带着魔戒,而在电影中,他在引开大部分蜘蛛后马上就将戒指摘下来了;原著中,在瑟兰督伊山洞中矮人们被囚禁了一两个星期之久,而在此过程中比尔博一直都戴着魔戒;原著中,比尔博与史矛戈的对话都是在戴着戒指的状态下进行的,而在电影中,比尔博的这种状态很快就被史矛戈察觉了。“你戴着一个有趣的东西,”史矛戈说:“由纯金打造,但是更加珍贵。”于是在比尔博的眼前出现了索伦的火眼,当他睁开眼时,比尔博也不由自主的将手上的魔戒摘了下来。这可以说是一个凸显史矛戈力量的改编。比尔博使用魔戒的时间虽大幅下降,但魔戒对于他的影响却同时被突出了。原著中,比尔博虽然频繁地使用魔戒,但到故事结束为止,他的心智还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电影中,在第二部刚一开始,比尔博就在魔戒的蛊惑下对甘道夫隐瞒了自己在山洞中发现戒指这件事。之后的蜘蛛巢中,比尔博因为不慎掉落了戒指而显得十分慌张,对于无意间碰到戒指的“奇怪虫子”(不像是蜘蛛幼虫),也是恼羞成怒地痛下杀手。戒指对于比尔博的影响,已经是显而易见。
13.阿肯宝石。电影中,史矛戈不但能感觉到比尔博戴着魔戒,同时也知道他在寻找阿肯宝石,并且声称:“我简直差点要将它送给你了,只要它能给索林·橡木盾带来更多痛苦。”原著中的阿肯宝石只不过是一颗索林家传的、美丽无比的、价值连城的巨大宝石,而电影中则赋予阿肯宝石权力的意义——七大矮人国曾宣誓效忠于阿肯宝石的持有者——这也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偷取宝石,以此号令矮人的军队重返孤山,剿灭史矛戈,(可能还会做一些甘道夫希望他们做的事)。第二部最后,索林对比尔博举剑相向,质问他宝石是否已经到手。(此时比尔博应该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已经把宝石弄到手了。)这颗宝石曾经影响了他的爷爷,似乎现在也已经对索林的心智产生了一些影响(索林在第二部中明显“情商不稳定”)。实际上这和魔戒的意向是一样的,魔戒本身也是象征权力与力量的存在,而强者则最容易受到权力的诱惑…
虽说列举了13项电影改编中值得称道之处,但我对于影片中有些地方还是存有一些异议的。1.对于索林智慧的凸显有些过分,除前文所述在史矛戈袭击伊鲁柏时索林与巴林的关系之外,在瑞文戴尔向爱隆王交出孤山地图时二人不同表现的处理也可商榷;2.个人认为编剧最大的硬伤,瑞达加斯特从多尔戈多逃离之后,碰到刚刚遭遇食人妖的甘道夫一行,看看地图就知道,这个过程需要翻越迷雾山脉……3.巨石人打架的部分太过惊险,些许增加了“主角不死”的无聊感;4.换皮人比翁的故事在小说中整整写了一章,而且他还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强大存在,在电影中却被描述为:他们曾经整族都被兽人俘虏,有些(包括他自己)还成为了兽人用于玩弄的俘虏!不知道会不会在第三部电影中进一步对此问题进行阐述;5.迷雾森林的部分有人认为过于冗长了!可是要知道原著这可是一场持续到他们粮食吃光、饥寒交迫的绝望旅程,不过导演和编剧将整个森林变得充满黑魔法,将原著中的压抑气氛转变为了紧张,从整部电影的节奏上来看,似乎不太妥当;6.乘桶逃离的部分,虽然使很多人都感觉大赞(其实我也是),只是同样感觉对于奥兰多有些过于炫耀了。7.在伊鲁柏秘道的门口,矮人的过早放弃姑且不说,索林竟然还把钥匙扔掉了!这也太离谱了吧,难道不能明年的都灵之日再来?之后还一定要加上钥匙差点掉下山崖的情节。徒增凶险,颇有些画蛇添足的感觉。(据说公映版在此处有所删节,期待加长版给个合理的解释。)8.从整体来看,第二部中的重点比较分散:逃至比翁之家的片段从一开始就制造了紧张气氛,之后的重点还有战蜘蛛、乘木桶、长湖城中的打斗和斗巨龙,若非导演加入后两个情节,则整部电影重心太过前倾,即便如此,电影的后部也没有足够的分量来满足观众的“固有观影感受”,所以全片整体缺乏足够的重点,以致略显平淡。不过,如果将三部电影算作一部,则这种节奏的问题就并不明显了。
猜测第二部加长版的内容:1.长湖城中的招待宴会肯定是被剪掉了;2.不知道有没有精灵的那场“星光宴会”,看桶守卫是如何会喝醉的应该也会有介绍;3.不知道有没有介绍大蜘蛛和多尔戈多关系的片段;4.索林所提到的瑟兰督伊未收容矮人难民的回忆片段应该也会有;5.不知道有没有瑟兰督伊挑战史矛戈的场面;6.矮人锻造铁弓与黑箭的过程,以及如何射掉史矛戈一块鳞片的更多镜头;7.奇力和女精灵的交流也可能被部分删节。6.甘道夫如何从索林的父亲索恩手中获得地图和钥匙。
正如前文所述,《霍比特人》故事的格调是逐步升高的,这点在电影中也十分明显。在第一部的最后索林与阿索格单挑的时候,影片的格调已经是接近史诗的程度;而第二部中,虽然还达不到史诗叙事的程度,但第一部前半部分中那种轻松悠闲的格调也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可以预计,在第三部中,屠龙、五军大战和最后的索林之死等都会保持史诗的格调,而最后又随着霍比特人的去而复返,回到一开篇的格调。
《魔戒》是从《霍比特人》这部童话中走出的史诗,而电影也将这个童话故事推向了史诗的道路。
F. 看《四世同堂》影评
老版新版我都看过,老版的瑞宣接近于平和+阴郁,新版的是平和+沉郁,两种区别还是挺大的。
《四世同堂》原著我也看过,瑞宣这个人物内心矛盾非常大,但表面给的感觉却是很平稳,有一种知识积淀而来的淡然处世风度,原著里写,整个胡同的人都尊重他,信任他,演成老版那个阴郁的样子,很难让人有接近的欲望。
瑞宣唯一一次在旁人跟前失态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一见父亲尸体就吐了血。老版是这么拍的,新版不知道为什么改成痛哭了。不过黄磊也演得很好,二弟靠着他的肩头哭,他自己即使悲痛欲绝也坚持站立着。
老舍这个书,写瑞宣的父亲天佑并不多,只有他哄着老父亲的戏份以及最后被逼得自沉的戏份比较详细,瑞宣和他的感情深厚,都出现在瑞宣得知他的死讯,在巨大的悲恸中回忆儿时的情景里,
不知道为什么老版新版,这部分回忆都没有拍,我挺遗憾的。
这样让天佑的形象单薄了些,也让演瑞宣的演员不好把握哭父亲那场戏的尺度。
黄磊演的并不懦弱,原版书里,瑞宣骂瑞丰,出口最重的话是一个滚字,其余只在心里而且无奈与自责多于愤怒,新版里,钱太太撞棺材去世,瑞丰惦记着她家的书画,想趁机卖了,瑞宣直接骂他畜 生,
我很喜欢看这段,非常解恨,如果完全按书里拍,瑞宣只是一味的敷衍,表面没有什么激烈的情感爆发。在现在的时代才会显得瑞宣这个哥哥懦弱。
瑞宣在老三回来的时候,书里写他把老三当成希望,当成带来光明的人物,老三见了他的面,没有提瑞宣照顾家的辛苦,瑞宣心里还稍微委屈着,但很快释然,(惨然一笑貌似),想老三心里的“大家”当然比“小家”重得多。
黄磊演这版没有把瑞宣见过弟弟之后,有点委屈的样子演出来,而是单纯的欢喜,甚至有点仰视弟弟的意思,我想这就是楼主说黄磊没有哥哥样子的地方,
抗战8年,末尾的时候,瑞全回家,简直是久旱甘霖一样的存在,这种仰视的态度,完全能够理解的。
原著里,没有写瑞宣和富善先生正面的语言碰撞,(通常大家得知中国吃了败仗,都是“瑞宣不敢看富善先生的眼睛。。。。”)
黄磊这版,多出了瑞宣和富善先生讨论战争和侵略的情节,一方面,瑞宣的气节体现出来一些,另一方面,富善先生只是一个亲中的英国人而不是真正中国国民这个立场也体现出来。
黄磊这版,瑞宣抚摸中国地图一组镜头,真是太到位了,就切在新版电视剧的片头里,此时无声胜有声。
蒋勤勤的表演,黄磊的表演,几位老演员的表演,让观众感觉到一个家是多么重要。
老舍原著里写,日本人只为6岁以上60岁以下的中国人提供杂合面,是让中国人“绝户”,“没有了老年人和儿童,中年人又活着做什么呢?”
看了新版《四世同堂》,有了几位非常棒的演员营造出的家的氛围,演绎出的传统中国式扶老携幼,原著这段话才有体现。
看完原著,觉得瑞宣是坚强而有理想的,但被家绊住了,看了这版电视剧,会明白家不仅仅是责任,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瑞宣也是很值得敬佩的。
老版我看的时候很小,印象深刻的只有祈家老太爷和大赤包,最近回头看老版,还是觉得祈家老太爷和打赤包比较有“戏”,原著里写过祈家人特别是瑞宣有让一些人“敬而远之”的能力。我看老板的瑞宣,觉得他那个阴郁的样子,会让所有人怕而远之。
新版,黄磊会笑,八一三,他笑得非常温暖,像看见雨后彩虹一样的笑容,他对妻子儿女的爱也不仅仅体现在给生活费上,(也托编剧的福,加了很多表现情感的细节戏)。他会和妻子一起为了节省开支吃最差的粮食,会在儿女吃五毒饼的时候,把笑容含在眉眼间,会在好不容易从监狱里逃出来,被小小的女儿搂住脖子的时候,要求女儿亲她一下。
瑞宣是沉郁的,因为战争,因为他的责任,可瑞宣也有他活着的快乐,他为之付出一切的家,
新版黄磊能够支撑得起这部戏,不像老版让配角夺了主角的光辉。
另外,一点跑题的话
这个电视剧,联想到韩寒砸老舍文笔不好。(不是砸巴金么,还是老舍?)
有的小说看文笔,华丽的视觉,精雕细琢。
有的小说看情节,老舍很多小说都有纪实文学的味道,比如《四世同堂》比如《骆驼祥子》比如《茶馆》
写小说是需要文笔的,可是这类小说,强调文笔反倒显得多余。
瑞宣:“老二,你别以为天永远黑的,人越wuchi越有饭吃,不是这样的。”
老舍的小说,老舍的结局。
嘘唏。
G. 如何评价92年香港电影家有喜事
《家有喜事》这部由众明星主演的92年香港贺岁片,通过常家三兄弟,讲爱情喜剧,欢乐、搞笑,不错的片。
觉着是部比及格高些的合家欢电影,想说的是,有少许颜色笑话,但无伤大雅。
电影最后,四对人物穿着婚装说:“恭喜发财。”
H. 你觉得在各种电影等作品中,最惨的主角是哪个为什么
提名松子。被嫌来弃的松子的一自生。讨好型人格的松子永远在取悦别人,希望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可,一生都在寻觅爱,追求爱的过程里,但是始终竹篮打水,爱而不得,纵然得到了也会马上失去。当她以为事情糟糕到绝望的时候,生活依然在继续,而当她决定重新开始的时候,生命却戛然而止。“生而为人,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