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2影评
那也要看什么电影啊,看什么电影就会引起什么样的反映。本人也喜欢看电影的,呵呵~我喜欢看美剧。
异能神奇超能力之类,或者英雄拯救人世界什么的,有的惊恐的也不错。
通常看电影会哭会笑,会感动,或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比如有的反映社会上的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的等需要鄙视评击,。
有的反映人生世间百态,或者反映出什么道理真理的,很多都反映人性的片。
```````````有的是反映爱情亲情啊,重要啊取舍啊珍惜啊等。
有的就是刺激大脑细胞的拉。
看你喜欢什么样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呵呵我也看过2012。场面挺震撼,那就是警示人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小做起,匹夫有责。
杜绝污染环境的事情的,还有,朋友情亲情之间什么的,,社会现实呀,,大难各自飞,哎~人心否侧,人性。。要环保咯,珍惜有限资源咯。科技时代发达不错。
⑵ 需要一篇关于宫崎骏《风之谷》的影评
曾经一度,我看那么多的电影但是从来不看动画。那时的固有观念认为动画的世界终归肤浅和虚幻。离我所喜欢的电影,是有相当的距离的。
后来有朋友介绍我看宫崎骏的动画,只说值得,没说原因。于是大概在2年前一个甚是无聊的下午,我在找不到其它电影好打发时间的情况下看了《幽灵公主》。坦白的说,当时看完的感觉是,故事不错,也看出了宫老想要阐释的道理。但是感觉有比较明显的造作的痕迹,也就是说,说教味太重。所以,当时的感受是:可以理解,但并不喜欢。
在另外一个寂寥的下午,我看了另外一部宫老最富盛名的作品——《千与千寻》。这的确是我看过的最有深度的动画,而且可以这么说吧,它所阐释的,远超一部动画本身。“人性”这个词,在那个虚构的世界里被演绎得那样真实而动人。
再后来,又看了《天空之城》。这已经是宫老比较早期的作品了。正是这部作品,让我真正喜欢上了宫老的作品——不是因为那悠扬婉转的旋律,不是因为浪漫感人的故事,甚至不是因为那些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种种思考和哲理。我喜欢它最大的原因,只因为它的结局——一个除了无奈几乎什么也不剩下的结局。喜欢它,也只是因为它契合了我的思想——我们对别人的言行无奈,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无奈,我们对这个世界无奈。
昨晚,看了《风之谷》——宫老的成名作。可以说,这部略显生涩的作品,却更多的感动了我。
主人公娜乌西卡几乎是个完美的人——美丽,善良,勇敢,坚强,宽容,而以上的种种,又体现出她的智慧,她的伟大。
其实如果看过宫老的其他作品的人再看这部,不会感到任何的新意,因为它一如既往的探讨了人类和自然如何共存的命题。在这个大命题下,透视了人间的种种——有的人怀揣美好的愿望,希望拯救人类,带来的,是更多的伤害甚至是加速的灭亡;有的人,摇着伟大的旗帜,声称自己是伟大的领袖,其实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又一个野心家,企图统治世界;有的人,本性善良,在被欺凌之后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为了复仇不计后果,不择手段;有的人,为了追寻问题的根源,为了寻觅终极的答解,一声奔波,不知前路如何;有人的,热爱世上的一切,去包容,去接纳,却也未知结局会怎样。还有无数的更多更多的人,他们什么也不是,他们就是这样本能的活在世界上,被别人所左右,别他人所驱使,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随波逐流。
这个世界被人们污染的黑暗不堪,当人们发现他们一手带来的黑暗开始报复的时候,他们无视。当黑暗不断蔓延,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人们开始害怕,开始愤怒,开始反报复。他们看不到黑暗背后的美好,他们不了解自己的无知与荒谬。他们狂妄的呼喊着要让世界消除黑暗,却不明白自始至终黑暗就是他们本身。
那以上表现的种种,分明就是生动的世间百态。让人愤怒,让人感动,让人唏嘘,让人叹息,最后更多的,还是无奈。
诚然,影片的最后,宫老还是给了我们希望的,毕竟如果世上的人们都和娜乌西卡一样的话,我们会觉得我们或许还有救。但这样近乎完美的人物现实中几乎就不会存在,又如何奢望会有更多?
于是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部在一些地方略显粗糙和生硬的成名作却更多的给了我感动。因为我恰好几乎是从宫老的晚期作品倒推着看的。越到后期,他的手法也就更圆润纯熟,杂糅的东西和思想无疑就更多而很多必然隐含。而这部早期的《风之谷》,却是大师沉积多年的爆发之作,它包含了宫老多年来的思考和观念。于是它几乎无情的抨击了所有人,在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后面却几乎没有给我们留下希望——而这,恰恰是我喜欢的。
宫崎骏曾经说过他希望看到东京被海洋淹没。我想他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的行为再也带不来光明的希望,那么他宁愿全世界都毁灭。于是我想我们就更能理解他所有作品里的思考和哲理。其实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夸张点说的话,你甚至会觉得那是一次又一次似曾相识的重复。正是这些重复的感动,让我们永远不会腻烦,永远会保持一丝清醒和理智,让我们能够相信他留给我们的那一线生机。
⑶ 叶问2观后感
叶问2观后感
五一长假,好久没看电影,因此,选了五一去看看电影,最近听家泰说:“《杜拉拉升职记》、《东风雨》及《诸神之战》等等都在热映”也想放松下,结果吃好饭去到影城,没经验,刚好错过了想看的电影,正好《叶问2》时间刚好,看了这部片子。
叶问这部片子,第一部看过,看的是盗版碟,还挺爽,打起来挺爽,或许仅仅看到了打得热闹和一股正气,此次应该说认真的看了第二部,真正有些感受。刚刚看完,便迫不及待的与大家分享,总结下来,就是《叶问2》我最敬重的三个人:
第一敬重:洪震南
洪震南我敬重他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他是个好大哥。有这样几个片段:
当他有众多兄弟完全可以以多欺少,拿下叶问的时候,他没有。他说了一句话:“叶问,你要懂规矩”。
当兄弟们在紧锣密鼓的工作的时候,他会在洋鬼子欠钱的前提下,自己拿钱给兄弟们,了解他们的辛苦。
当为了兄弟们的利益,和洋鬼子发生争执的时候,虽然他这种人非常要面子,但在兄弟们的安危面前,他会不要自己面子,顾全大局,要兄弟们继续工作,而自己没面子的离开。
当有叶问这样的不懂规矩得人入侵的时候,他会担起大哥应该承担的责任,教训他。当在大家出手都搞固定叶问的时候,他还会主动出机,冒着哮喘发作的危险,依旧临危不惧。
从上免得几个例子,洪震南完全可以称得上一个好大哥,而且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带头大哥的形象。
其次,他是个好父亲
他还有好多孩子,没记错有一个儿子,五、六个女儿。他承担的是一个大家庭的责任。
当一的个大家庭在济济一堂共进晚餐的时候,他会主动给近来不太爱吃饭的小儿子主动加菜,并讯寒温暖。
当他和叶文交手险些伤到自己儿子的时候,他会幽默的问子女,要不要吃雪糕,而且承诺饭后带小孩们去吃雪糕。
这些都可以充分表明洪震南慈父的形象。
当然,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他的那句话:“为了生存,我可以忍。为了中国武术,我不能……”,这句话,充分的把它为了兄弟们的生存、为了武术事业的发展而忍气吞声的事实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无疑,也会增添了对这个侠肝义胆的江湖人几分敬仰。之所以把洪震南放在了第一位,可能更多的是为他的壮举所感动吧……
第二敬重:肥波
从实际角度,我最敬仰的是他。如果说洪震南有勇无谋的话,那么肥波则是柔中带刚,且可一语中的。
比如:“当洪震南同洋鬼子督查首次为了钱发生争执的时候,他巧妙的化解了问题,虽然他没有兑现答应洪震南去洽谈分钱的事宜,但他等于在死亡线上把洪震南拉回来一次。”
又比如:“当洪震南在拳击表演赛现场,为了分钱的事和洋鬼子再一次发生争端的时候,还是肥波又一次的把洪震南从死亡线上拉了下来,并用一句你的兄弟们还有吃饭,这样一句看似非常温柔的话,搞定了洪震南,并用了一句爽朗的英语回答no problem搞定了洋鬼子,使得僵局再一次化解。”
再比如:“当洪震南为中国武术名誉献身之后,媒体激励报道事实,使得洋鬼子十分难受,产生了报复的念头,把主编根哥抓回了警局,正准备施加酷刑,以泄私愤的时候,又是肥波及时出手,就下了大难当头的根哥。”
最后,也就是在这位智勇双全的肥波的帮助下,洋鬼子警督被绳之以法,也算泄了民愤,当然,这一切肥波都功不可没。可以说,肥波虽然看似在假洋鬼子的淫威之下,做了许多见不得光的事情,但可以说一方面他在这样的职位上,尽可能的帮助需要帮助的同胞,本身就在做好事。况且,在搜集到洋鬼子的罪证的时候,能在关键的时候提供给报社主编根哥,将洋鬼子警督绳之以法,无疑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而且这件好事非洪震南、叶问所能及。因此,肥波是真正我敬重的人,尤其是他的智谋。
第三敬重:叶问
叶问,则是我这里要最后说的人。
他在徒弟同洪帮争斗,导致街坊四邻财产损失,而失去武官的场地时,给徒弟揭示了武学的真正含义,即“贵在中和,不争之争”。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有超凡的武术修养和境界,值得尊重。
当他在外重瞩目下,冒着生命危险,接受了龙卷风的挑战,并打败了那个鸟疯子,为民众赢得了外界的尊重,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高歌他。
但,我还是做不到,因为,他的成就、他所赢得的尊重,都是建立在洪震南、肥波、根哥、金师傅等人的帮助下,或者踩在了这些巨人的肩膀上而实现的,我总认为,在没有解决自身温饱的前提下,畅谈理想、追求都是空谈而已。
他没有收到学员,无法维持家庭生计,第一失败
他在徒弟被抓,还要靠朋友解救自己,又靠朋友解救自己的徒弟,第二失败
他在明知道洪震南已经不行了的时候,不出手相救,或许他出手洪震南会有一百种死法,但惟独眼睁睁的看着他被洋鬼子打死,我认为是叶问的第三失败
当然,对于叶问在于武学方面的造诣,对于咏春拳的传承,以及教授了李小龙这样的后人,还是要值得尊敬和仰慕的,也或许正式对他的期望过高,导致无法实现前面提到的敬重吧!
看了这部片子,虽然知道结尾会如何,但还是被期间的氛围所感染以及感动,还是会让你心潮起伏,这或许就是该部片子的成功之处吧。你可以质疑我的观点,但不要质疑这部片子,可以看看……
开个玩笑——不知道是否明年会出来《叶问3》或是《李小龙》之类的三部曲,哈哈
⑷ 怎么评价电影《建党伟业》
评价电影《建党伟业》:
影片较好地完成了对于建党历史、特别是对于建党历史背景的展现,使建党的展现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影片交代很清晰,而且简明扼要。全景式地讲述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准确地呈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4)武力2影评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10月,国民党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定下密约二十一条并且更改国体,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孙中山与蔡锷成立护国军,出师讨袁。很快袁世凯便在举国声讨中黯然死去了。
之后又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而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都在内心思索着救国救亡之路,命运的相会即将到来。
⑸ 星球大战2:克隆人的进攻 观后感
影评1 你是否相信战争可以解决问题?
长大后安纳金让我失望鸟,不够酷,还没有小时候那么坚定。一个人要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才会背叛最初的信仰,这是我读到衣卒尔的故事之后常常想的事情。而安纳金的却还谈不上转变,因为他没有最初的信仰,从来他只想着如何变强,成为最powerful的jedi knight,然后又因为小情人发生情感跳动,母亲被强盗杀害之后就彻底变坏了,这个变化太突然,一点也不给力,看不到挣扎与无奈。
整个情节的设计倒是不错的,战争的双方其实是一个人,挑起战争的目标是为了极权。
安纳金这时的想法已经接近西斯的想法了,他以为足够强大就能解决问题。事实上,即便现在,ms民主已成世界共识的年代,依然有人认为权力的集中能够搞定一切。
我的看法是,极权确可提高效率,但一旦权力不受控制,必然导致腐败,更夸张的就是我们新闻里出现的,一些人犯了事,一点也不怕,当众就可以喊,我爸爸是XX,我叔叔是XX,他们的爸爸叔叔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叫做权力的东西。我相信在资本主义国度里面,在资本刚刚展示其能力的时候,一定也有类似的叫嚣,他们的爸爸叔叔叫做钱。经过发展,他们不敢那么嚣张地表白了,而是转入地下操作,所以后来他们的律师都发了大财,成为一个有米的行业。
我们的现状,看看律师的收入就可以看出端倪,这是因为律师们还没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没有人会花大钱去请他们办事。或者说,有另外一部分人抢了他们的生意,那些人就是裁判员,或者裁判员的领导。
可以预见的是,将来的趋势势必要往地下转,一切都须有法可依,所以律师是一份有前途的职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可能漫长,就如同有人预测心理咨询师是一份有前途的职业一样,近几年报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仍需谨慎,因为当这些职业能赚钱的时候你可能已经退休了。
说回题目。西斯认为战争状态可以导致极权,通过对整个故事的了解,我们知道,最终共和国变成了帝国。这一转变,卢卡斯是清楚的,然而他的影迷们未必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当911发生的时候,大多数米国人同意给总统放权,让他去发动战争。
可以想象的是,世界上的很多人也是这样的想法,觉得战争可以解决问题,即便这些问题看起来是负面的,确实需要解决的,如分裂,恐怖主义等,但战争是什么?难道战争不比这些东西更可怕么?
有很多人迷信武力,这在所难免,因为生存本来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人类从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走过来,已经使竞争成为一个天性。但是,现在流行的观点是,宇宙是一个系统,而人类的很多侵略行为已经不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是出于膨胀的欲望,这些行为已经影响到地球这一系统的和谐运行,甚至如果人类的破坏力彻底爆发的话,已经可以终结地球。
这想必绝非大多数人的本意,除了少数变态的毁灭者,即使是那些欲望膨胀所求更多的人,没有了地球,什么都没有意义了。
或许有人认为,局部的战争不会影响到全局,不会导致地球的毁灭。比如,对于西藏,新疆,台湾等地的武力。这是出于对对方实力的一个预估,因为对方很弱,没有核打击能力。对象如果是朝鲜,可能大家的评估就会不一样。然而,这是事情的关键么?我认为不是。如果一方真的认为你在统治他们,压迫他们,必然会导致反抗,而后就会去求助目前地球上最强大的武器,甚至倾尽所有来做这样一件事情。
也就是现在技术尚未普遍,核武器还不流行,倘若将来很多人手上都有这样一件东西,而如果还存在一方要统治另一方的时候,核战争就开始了。二战的死亡人数据说超过了以往所有的战争,那是因为技术的原因,大规模杀人成为现实,那次战争的意义已经不同于以往任何的战争,是对于人类的一个打击。但是,到下一次大规模战争的时候,情况应该又会变化,就会变成对地球的打击,直接导致大家都完蛋。
这样的分析无非是想说,战争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带来灭亡,这是对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假如说,现在某大国去完全消灭一个小国,斩草除根,可以不带来任何的副作用,就如同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那些事情一样。但对全体来讲,那就是毁灭,毁灭的是人类的一部分。而不断的战争获利,只会使人更加迷信战争的力量,以后每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求诸这一手段,最后就大家一起完蛋了。
有鉴于此,如果将来不发生外星人入侵的话,最好大家就解散军队算了。即便与其要打星际大战,我也觉得不如就让外星人统治,反正他们又不是变态,要吃人还是干嘛的,顶多就现在这样,拿我们做奴隶而已。你认为做中国人的奴隶,跟做美国人的奴隶,做外星人的奴隶,有差别么?我觉着吧,大差不差,都可以接受。
影评2 绝地,共和国永恒的忧伤。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被绝地武士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然而我还是对所谓“原力”的存在感到怀疑。个人理解是,生命起源的原动力。可是就算未来的科学再牛逼,“生命起源的原动力”还是一个相当个人化的意象。而绝地武士的存在,个人认为是相当的不人道。win说,要是离首都近一些,我们就能尽早感知了。武士的选拔是真真正正从娃娃抓起。越小越好。就算说长老们跑过去征求人家父母意见,他们有权决定吗。而孩子小得还只能称之为it,更不能决定自己的一生的生活是否是苦行僧似的,不能拥有人类的七情六欲,被剥夺了一切,还要求付出无私的爱。这明明是被剥夺。
而anakin明显就是这一不人道制度的牺牲品。在他已经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欲求,情感之后,才被带走接受不人道的训练。
绝地,是人性的绝地,共和国永恒的忧伤。
⑹ 求《卡廷惨案》影评,非百度搜索,2000字,谢谢
我家里放了一本巴别尔的《红色骑兵军》。这本书好象是我的一个前女友买给我的,又好象是我自己在网上订购的。可到底是怎么来的,我已经想不起来了.不过我对巴别尔的那本书印象还是很深,因为他文笔的细腻简练与其所描绘故事那种残酷的真实。他的小说,来源于其真实经历。这个被高尔基称为俄罗斯当代最卓越的作家是位可怜的犹太人。在1920年,二十六岁的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布琼尼统帅的苏维埃红军第一骑兵军进攻波兰。战争历时三个月。巴别尔目击了欧洲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骑兵会战。这本书着力刻画了哥萨克骑兵们身上人性化的一面,真实地再现了布琼尼领导的骑兵军鲜为人知的风貌,揭示了内幕。其中关于残酷的战争场景及普通哥萨克既英勇又消极的真实形象的描写,在前苏联引起极大争议。甚至连我们这些从小接触官方宣传,认为苏联是老大哥的人,忽然从巴别尔用血与生命谱出的故事中,看到了苏联战士残忍的一面时,产生了一种价值观崩溃的感觉。无论是苏联骑兵对波兰平民和犹太人的屠杀,还是那些在侵略波兰时的打砸抢,甚至连天主教堂都不放过的画面。都会让人不禁产生对波兰人的同情与怜悯。正是巴别尔和其所在布琼尼骑兵军的溃败,以及波兰人民的英勇抵抗。列宁的苏维埃向欧洲输出革命的计划才得以终结。这个时候,列宁把目光描向了地处亚洲的国家,新的历史篇章从中国的赤化开始了新的一页。这对我们是幸运还是不幸,尚待历史最后的审判。 让我们回到刚经受苏维埃暴政残酷侵略的波兰吧。这个在1921年3月,刚刚通过宪法,成为议会制共和国的新生国家。在18年后的1939年,突然遭到了德国的闪电战突袭,波兰的大部分领土被迅速侵占,9月17日,波兰政府逃亡国外。这个时候,以解放全人类,人类大救星自居的苏维埃政府,在斯大林的授意下,不但没对波兰施以援手,反而命令60万苏联红军越过苏波边界,进入波兰东部,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德、苏两军以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分割了波兰。 在波兰人被纳粹德国和苏联强盗奴役了2年后的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7月,德军占领了斯摩棱斯克。1943年春,德国作战工兵师为修复斯摩棱斯克及其附近遭到炸毁的铁路、公路以及其他工程,把强行招募来的罗、捷、匈、波、荷、法等国的劳工,驱赶到卡廷森林里干活。4月13日,几名劳工在掘地的时候,挖到一座埋着许多军官和士兵的大坟。德军发现这些官兵身上的军服既不是苏军制服,又不是德军制服,便找来一些纳粹官员着手调查,并声称:经德方组织的国际委员会验尸确定,这些穿着波兰军服的官兵死于1940年春,是被苏联人杀害的。全世界为之震惊。在英国的波兰流亡政府,宣布与苏联断交。我所看的电影-《卡廷惨案》就是对那起苏维埃政府历史上这起神秘暴行,做出一个拨丝抽茧过程的叙述。 说起《卡廷惨案》这部电影,它是波兰电影大师安杰伊·瓦依达今年在柏林电影节展映的新作。电影序幕是从德军和苏联军队瓜分波兰时的景象而展开的。这时候的波兰人民,后面有纳粹军队的追杀,而逃亡的方向,又有苏联军队的进攻,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而这个时候的波兰军队,在抵挡不住纳粹的突然袭击时,波军总司令雷兹西米格威元帅向波军发布命令说,苏联不是交战国,不要抵抗。苏波军方经10余小时谈判,苏军答应,如波军放下武器,可保证波军官兵人身自由。当时,波兰东部总数约为30万人的波军绝大多数都执行了这一命令,有一部分自动解散回家,一部分人去了立陶宛和罗马尼亚。电影主角安杰伊上尉(历史上真有其人)就是这些被苏联军队俘虏的一名波兰军官。苏联人把连他在内的130242名官兵,用拉牲口似的火车,运送到了苏联境内。这批人到了苏联后身份立刻变成了战俘,失去了苏波协议规定的人身自由。除去遣送回波兰的一些士兵外,到1939年12月1日,在科泽尔集中营(卡廷森林附近)关押波军军官4727人,斯塔罗别尔和奥斯塔什科夫集中营关押5963名和3964名波兰军官和警官,三处相加,近15000人。等待这些波兰军人的命运,不是为了保卫波兰而战死在纳粹军队枪口前,反而是沦为了苏联人的手下亡魂。 大师的电影不仅仅是为了讲述这些军人的无辜枉死,而是为了告诉每一个看电影的波兰人或别的地区的观众,那些被杀的军人,他们同时也是父亲、丈夫和兄弟。他们的家人不单单承受了亲人被人像是宰杀牲口一样的集体屠杀的事实,更要在二战结束以后,为了寻找真相,捍卫真相而做出的与苏维埃控制下的政府不屈的斗争。有些幸存者,如电影里的捷西少校,因为不能说出卡廷惨案的真相,悲愤自杀;还有那位哥哥被苏军在卡廷杀死,自己被德国人关进集中营5年的少女,勇敢的对逼迫她承认兄长不是死于苏军而是被德国人杀死的苏联军官说:纳粹他们关了我五年,我都没有屈服!看到这里,我深深的明白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在他的但泽三部曲《铁皮鼓》里描述的波兰人民的形象:哦。是的。我们波兰,我们的祖国是很弱小。但无论如何我们是不会屈服的。我们的国旗永远是红白相间的。谁也不能改变。纳粹德国不能。苏联更不能。。。。。。 当历史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解体在即的苏联公布了卡廷惨案的绝密档案。卡廷惨案中死在苏联刽子手中的那些军官的冤魂,在天之灵或许会感到一丝慰籍。可是这个民族的伤痛永远不可能平复。因为在二战中,这个国家死在纳粹手下的人,至少650万人。纳粹消亡后,又有无数人,因反抗苏联意识形态控制下的政府被迫害。这些人有资本家,律师,科学家,医生。 卡廷的悲剧,波兰的悲剧,应证了一个事实。再强大的暴政,都经不起时间的审判。或许,这些强权政府能用武力与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前途来威胁人民,控制人民。但在永恒的真相与时间面前,终究会垮台,终究将会被定罪。
⑺ 俄罗斯电影坦克大战影评
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了解苏联与俄国差别的人评价,也有点儿想写东西了……首先要了解苏联时代的战争片电影与文学,有战壕派,主张描写战争的残酷性,对血肉横飞的场景页游描写,其次,还有一派是类似中国的委婉派,所以苏联战争电影里时常会描写一些很温馨的场景,例如电影敖德萨里经常有士兵与朋友聊天的温馨场景(然后突然一枚炸弹把士兵的位置爆炸了,没有血肉横飞,但整个叙事却比单单描写哨兵被炸死更能触动人心)、还有时不时在废墟里弹起来手风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应该算是这一派的文学电影。苏联二战题材的电影与当时的战争文学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苏联电影里比较常见的。这是苏联战争电影不同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差别,就是文艺性很强,所以这部White Tiger 2012在叙事方面也继承了这种艺术气质。俄国人拍的《动乱时代》,描写古代俄罗斯与波兰的血海深仇的那部电影,也是这种拍法,很文艺,很神秘,就是线性叙事看上去都不是线性叙事的样子。
但是到了现在俄国人拍的二战电影里,看不到这种明显区别了,前些年的《斯大林格勒》的导演就是苏联时代培养的,还看得到很多苏联电影的风格,只是他的电影里多了一些新思维,还有一个描写一个女记者跟一名苏联女军官一起坚守在列宁格勒忍受饥饿的电影《列宁格勒》,也有一些新思维。这些新思维不能简单看做是俄罗斯民族主义,而是一种对苏联文化的排斥。但是随着西方近些年对俄国的压迫,俄国人好像放开了对苏联文化的刻意压制,在电影里比较明显的就是前些年俄国拍的《布列斯特要塞》在结尾明确提到了那些他们的先辈不是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所以导演安排的旁白是,他们的理想与他们所作出的贡献。这个他们就是苏联人,而非俄国人,这是很多不了解俄国与苏联差别的影迷所看不懂的一个点。
所以这部《White Tiger》2012,其实原文翻译有错,不是坦克大战,对决,而是白虎,整个对抗狩猎白虎的过程有点儿像西洋文学史上的名作《白鲸》。而这部电影实际上也很少提到俄罗斯民族主义,不算是严格的宣传片,应该是一种后叶利钦时代苏联意识的一种微弱浮起,整个片子倒是可以看成是新思维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认为战争结束了,但是苏联反法西斯者还看到了法西斯的种子还在,所以那个被很多人当成神经病的坦克车长到了电影最后,还在念叨着白色虎式百年后还会出现。
⑻ 求以下作品中任意一部的影评或书评一篇。1500字以上,拜托了。
《特洛伊》 木马计、阿喀琉斯之踵等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特洛伊》上演,美女和英雄,爱情和战争,以及那个崇尚武力的冷兵器时代,浩浩荡荡的战争气势扑面而来。有人为正义而战,有人为和平而战,有人为一己之怨而战,有人为爱情而战,有人为权利而战,有人为私欲而战,特洛伊充斥着战争的喧嚣,特洛伊弥漫着战争的苍茫。
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形容美女海伦的美,任何的语言在这个美女面前都要自惭形秽,任何的赞美在这个美女面前都要低下高昂的头,可是这位美女为特洛伊带来的却是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导演沃尔夫岗·彼德森却没有让这位美焕绝伦的女人成为主角,而是让几位男人成为真正吸引眼球的尤物。
奥兰多·布鲁姆饰演帕里斯,这位精灵族的神箭手摇身一变成为特洛伊王子。他诱拐了美丽动人却已为人妇的海伦,帅气的王子不得不为爱情以及自己的一时冲动付出惨痛的代价。奥兰多把这位多情王子的形象展现的很到位,凭他现在如日中天的号召力,一定能让看《特洛伊》的女影迷们为之疯狂。
《特洛伊》中已经有了奥兰多,如果再添上一位布拉特·彼特,那么真的要让人血脉贲张。阿喀琉斯,希腊神话中的神之子。预言家卡尔卡斯曾经预言,没有阿喀琉斯,希腊联军就攻不下特洛伊。桀骜不驯的阿喀琉斯是为了自己的名誉而战。他挥舞着手中的利刃勇往直前,一个转身,一个穿刺,一个旋跳,让举剑对着他的特洛伊士兵胆战心惊,无人能与这位战神媲美。布拉特·彼特的冷俊正好符合了阿喀琉斯的气质,把这位神话人物俊气的美感诠释的恰如其分。当他戴上乌黑发亮的头盔时,勇猛而刚强的野性风采呼之欲出。据说布拉特·彼特为演好这位英雄还专门去健身过。
看《特洛伊》,不能忽略另一位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这个人物由去年的“绿巨人”艾瑞克·巴纳饰演。当特洛伊城被希腊联军包围的时候,他毅然代替年迈的父王指挥军队,担起了保卫家园的重任。即便妻子请求他留在家里不要参加战斗,也被他委婉地拒绝了。一个已经习惯了在最前线作战的英雄,当他安排好唯一挂念的妻儿的退路以后,毅然决然地接受了阿喀琉斯的决斗。这是一场悲壮的战斗,这是两个名副其实的英雄之间的决斗,赫克托耳虽然在这场决斗中死去,可是他英气的面庞永远留在了特洛伊民众的心里。艾瑞克·巴纳这位集英气与柔情为一体的硬汉把赫克托耳表现的很出色。
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之久,可是电影无法从根本上展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缺乏对时间跨度的完善表现,这是这部电影的硬伤。但是这个硬伤不能掩盖《特洛伊》制作的出色。其中恰到好处的音乐处理烘托了战争的宏大和悲怆,尤其是当高高的木马在黑夜中露出暗藏的玄机,残酷的屠城开始的时候,影片中加上了一种犹如从地狱传来的声音,她仿佛在哭泣,她仿佛在控诉,无论是对特洛伊人民而言,还是对希腊联军而言,这场战争死伤无数,这么惨痛的经历是人们精神所不能承受的。
一场以爱情的名义掀起的战争,却是多少人在哀叹红颜祸水;一场英雄迭出的战争,却留下多少悲壮的遗憾;一场人神交战的战争,谱写出久久不衰的史诗。特洛伊,这个并不复杂的名字,在那个复杂的年代,带给所有人复杂的情绪。感谢《特洛伊》,在这个初夏的时刻为我们奉上了一场精美的视觉饕餮大餐。-----------------------------------------------------------------------------------------------------------《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被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翁的作品几乎是个悲剧的世界,《罗密欧与朱丽叶》千年传唱流了千年的泪水;《哈姆雷特》一个快乐王子的忧郁又何尝不震憾了一大批人……但他的喜剧也同样值得一读再读。
莎翁的名剧《威尼斯商人》探求的是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的话题。金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么?有什东西比金钱更珍贵?富有动人的亲情故事,对爱与付出的讴歌、机智的对话、峰回路转的剧情,夸张爆笑的情节,充满了传奇及浪漫的色彩。交织着友情、爱情、亲情的世界,引领我们认识什么才是人生中重要的价值……诙谐的语言蕴含了深刻的内涵!
剧中主要人物有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鲍西亚、杰西卡和罗兰佐。他们生活在商业味浓重的威尼斯,安东尼奥热心帮助巴萨尼奥去见美貌的富家嗣女鲍西亚而向放高利贷的夏洛克借了三千块钱,并依夏洛克的立下了违约割胸口一磅肉的契约。安东尼奥的全部资本都在“海上”,他的商船因故未能及时返回,于是夏洛克一纸状书把他告上法庭。法庭协调未果,因为不怀好意的夏洛克不要巴萨尼奥三倍甚至十倍于借款的还款,只要那一磅肉。法庭审判中,鲍西亚女扮男装出场作为律师用自己的博学使夏洛克打消割肉的念头的同时拿不回借款的一个子儿。更要命的是,他的所有财产都依法传给“私奔”的女儿杰西卡和女婿罗兰佐。
不说夏洛克贪婪得到头来一无所有,且看鲍西亚父亲为宝贝女儿择亲定制的金、银、铅三个匣子,匣子里面分别是死人的骷髅、傻瓜的画像和鲍西亚画像。
金匣外面刻着:“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众人所希求的东西。”里面的纸卷是:“发闪光的不全是黄金,古人的说话没有骗人;多少世人出卖了一生,不过看到了我的外形,蛆虫占据着镀金的坟。你要是又大胆又聪明,手脚壮健,见识却老成,就不会得到这样回音:再见,劝你冷却这片心。”
银匣外面刻着:“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他应得的东西。”,里面的纸卷是:这银子在火里烧过七遍;那永远不会错误的判断,也必须经过七次的试炼。有的人终身向幻影追逐,只好在幻影里寻求满足。我知道世上尽有些呆鸟,空有着一个镀银的外表;随你娶一个怎样的妻房,摆脱不了这傻瓜的皮囊;去吧,先生,莫再耽搁时光!”
铅匣外面刻着:“谁选择了我,必须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里面的纸卷是:“你选择不凭着外表,果然给你直中鹄心!胜利既已入你怀抱,你莫再往别处追寻。这结果倘使你满意,就请接受你的幸运,赶快回转你的身体,给你的爱深深一吻。”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对鲍西亚父亲的睿智喝彩。其实,匣子反映的不仅是世人对金钱的看法,更是对一切事务的看法,金银铜只不过是个比喻罢了,里头的纸卷本身就是很好的诠释。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事物、评价人物不要只凭外表。金玉其外的橘子还不是败絮其中么?一些富家子弟也只会穿金戴银却是不学无术的。所谓真人不露相啊,真正人才不必包装入时,也不一定夸夸其谈。“发闪光的不全是黄金”,这话没错,我同样想到有关金子的一名话:“只要是金子终究是会发光的”。这就要我们擦亮双眼,分清是内在金还是外在金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事不要虚浮。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的才能成事,大跃进、浮夸风吃的就是这个苦头,高产决不是吹出来的。教学工作也是一样,投机取巧,做小动作,看起来风风火火的教学活动未必就是件好事。
《威尼斯商人》告诉我如何看世界,如何做事情,求真务实是我们坚持的原则。 -----------------------------------------------------------------------------------------------------《指环王》 一个神奇的种族
一只骁勇的队伍
一枚具有魔力的戒指
当黑暗试图吞没光明时
谁来拯救人类的命运?
这是一部带给无数人震撼的电影,它改编自一部让魔幻文学界叹为观止的巨著——英国的托尔金原著,《THE LORD OF THE RINGS》(又译《指环王》或《魔戒》)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魔戒》的小说和电影——“看《魔戒》小说时最感动于博大深邃的意境,看《魔戒》电影时最惊讶于美所能达到的极致。”这的确不假。可以说,小说和电影各有千秋。而电影的成功,更是让一贯挑剔的《魔戒》小说的FANS心悦诚服。3亿美元的投资,近万人参与制作,巧夺天工的道具,历时3年的拍摄历程,《魔戒三部曲》是当之无愧的好莱坞巨作。
《魔戒》的大手笔注定了它画面的精良。导演彼得认真的态度让这部电影屡屡创下纪录——剪切率150:1,演员们有时一个镜头要返工30余次,戏服一万多件,所有器具,兵器为了追求古老和与众不同的感觉,均以最原始的方式,由各种匠人手工制成,单是霍比特人独特的大脚掌,要给演员穿上就要一个小时……幕后如此精细的工作,前台的演员也是十分敬业。饰演精灵王子莱格拉斯的演员奥兰多·布鲁姆,在拍摄过程中多次骨折,脊椎受过伤的他却依然忍着病痛,扮演让无数少女为之倾倒的优雅王子。殊不知他看似轻盈的每一次跳跃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忍住撕扯般的疼痛继续保持微笑;扮演霍比特人的四位演员,为让假脚固定在自己的脚上,每天要站一个多小时;阿拉贡的扮演者维高,为进入角色,随身携带者道具剑,戏服破了也是自己补;阿尔文的扮演者为演出而减肥,山姆的扮演者为达到角色形象而增肥……这些演员的敬业,值得我们在电影之外,再投上一票。
除去电影制作的精良与演员的敬业,故事本身才是最大的卖点。《魔戒》构建在一个包含了多个种族的世界——中土上的故事。第二纪时,邪恶的黑暗君主索隆制造了至尊魔戒并企图控制整个中土世界。人类与精灵等种族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黑暗的势力。人类的君主埃西铎砍下了索隆的手指。然而不幸的是,埃西铎被魔戒诱惑,并没有将它丢进末日火山摧毁。千年之间,魔戒多次易主,落入住在地下的怪物咕噜姆的手中后,被探险的霍比特人毕尔博抢到手中。在毕尔博将魔戒作为礼物赠与侄子佛罗多之后,一系列风波席卷而来……
魔戒,具有蛊惑人心力量的魔物,必须投入末日火山销毁。勇敢的佛罗多担负起了这艰巨的任务。同行的还有他的族人,山姆,梅里,皮平;杜内丹人,埃西铎的直系后代,刚多王位继承人——阿拉贡;黑森林精灵族王子,瑟兰迪尔之子——莱格拉斯;来自孤山的矮人族贵族,吉穆利;刚多摄政王的长子,博罗米尔;灰袍巫师——甘道夫。九位不同种族的使者,为避免人类乃至整个中土世界的毁灭而组成魔戒远征队,向复活后的索隆所在地——莫都进发……
《魔戒》并不只是单纯的魔幻作品,其中人物表现出来的一些品德值得我们欣赏。
友情
这一点的最佳体现,首先在于佛罗多和山姆。山姆是佛罗多的厨子,跟随佛罗多完成这艰巨的任务。在第二部中,佛罗多一行人受到邪恶巫师萨卢曼手下的强兽人攻击,佛罗多认为自己会位同伴带来死亡,毅然决定自己踏上征途。他划着小船到大河中时,被山姆发现了。山姆不顾自己不会游泳,执意冲入水中,要伴佛罗多左右。在古鲁姆的带领下,发现了古鲁姆的不忠的山姆反被陷害,被佛罗多遗弃。然而,他并没有抛弃他的佛罗多。危急时刻,他再一次挺身而出,从毒蜘蛛口中救出佛罗多。
最为让人动容的是,两人在末日火山烈焰的炙烤下,均已无力前行。山姆挣扎着背起佛罗多,说“既然我无法为你背负着重担,就让我来背你吧!”在佛罗多将咕噜姆和魔戒一同推下末日火山口后,自己也命悬一线,几乎跌下去。关键时刻,是一直陪伴他的山姆伸出了援手。在佛罗多支持不住时,也是他坚定地说“别放弃!”
山姆和佛罗多,最开始时只是主仆关系。后来他们经历一系列的事件,这种普通的关系升级为了友情,甚至更深的羁绊。可以说,如果没有山姆这位忠诚而奋不顾身的人,佛罗多绝不可能走到最后。山姆只是一个厨子,其精神的光辉却要胜过主角佛罗多。
另一对就是精灵莱格拉斯和矮人吉穆利。小说前端交待,由于黑森林的国王瑟兰迪尔曾关押过矮人,致使千年来矮人和精灵的关系一直势同水火。莱格拉斯和吉穆利最开始在未加入魔戒远征队时就有过争执。那个时候,他们谁也没想到,对方将是自己以后生死与共的好友,
日常的相处与几次浴血的奋战,精灵与矮人之间的隔阂逐渐化解,他们在战场上的配合日趋完美。在地下岩洞时,矮人跳过断层是不小心滑了一下,眼看就要跌入地狱。莱格拉斯眼疾手快,抓住吉姆利的胡子救了他一名。吉姆利有些好面子,圣盔谷一战中,因为无法远距离跳跃而恳求阿拉贡把它丢进敌群中,末了还特地嘱咐阿拉贡一句“千万别告诉精灵小子。”两人在战场时比赛杀敌的场景亦十分有趣。
最终决战开始时,面对索隆的万人大军,吉姆利对身旁的莱格拉斯说“我从没想到要和一个精灵一起战死。”莱格拉斯笑着回答“那么和一个朋友一起战死呢?”吉姆利爽快地点点头“我愿意。”
莱格拉斯和吉姆利是化解时代恩仇的一对,那么下面这一对接不同于上面的人们了。梅利和皮平,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其友情并没有什么激烈的过程。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平淡而温馨的一幕——梅里递给即将和他分别的好友一包烟草,轻声说“这是最后一包,我知道你的早就抽完了。你抽得太凶了。”这种体贴的温柔,是真正的朋友之间才会有的。
二.爱情
贯穿全篇的,是阿拉贡和精灵公主阿尔文的爱情。尤其是阿尔文,她甘愿为阿拉贡舍弃远渡佳离地的机会,舍弃精灵永生不死的命运,将代表自己力量的“暮星”戴在阿拉贡的颈项上,以保佑他在远征路上一路平安。
三.领导者
小说中的主角是佛罗多,电影也是这样的。然而我却觉得阿拉贡更像主角一些。且不说他后来身为人皇所具有的天然的魄力。单是在远征队中,阿拉贡就表现出了领导的风范。在经历了甘道夫与炎魔同归于尽,佛罗多和山姆单独离开,梅利和皮平被半兽人掳走,这样四分五裂的局面后,阿拉贡仍能平静的带领莱格拉斯和吉姆利,并做出正确的决断。无论是圣盔谷战役,白城之战,还是最终决战。各国国王的光辉的胜利都是靠阿拉贡广博的人脉,英勇的抗争,睿智的决断,坚定的信念而得到的。在圣盔谷战役中,他本可以置身事外,却选择了与洛汉国的人民共患难;在白城之战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带来了亡灵军团;最终决战,他一剑砍下了索隆使者的头颅。来听听我们的王者在最终决战时激昂的话语吧:刚多和洛汉的好男儿,我的好兄弟我在你们的眼中,看见我心中也感受到的恐惧
有一天人类将失去勇气
我们会众叛亲离,一败涂地
但不是在今天!
有一天邪将胜正,人类的世界也完全毁灭
但不是在今天
今天我们要誓死奋战
为了你们在世界上所珍惜的一切
一定要奋战到底!
而这样一位英勇的王者,势必将带领他的臣民走向胜利。
四.牺牲精神
加入远征队的九个人都知道,此行很可能是有去无回。事实很快证明了这一点。在地下洞窟时,甘道夫为了保护众人与炎魔拼死厮杀,最终坠崖。掉下去之前他只说了一句话“你们快走吧”。不久后,悲剧发生在博罗米尔身上。这位人类的代表,武艺高强的将军为保护霍比特人身中数箭而亡。其他的人,虽最后无恙,但当初他们决意拯救这个世界时,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牺牲。放弃了高贵的身份,离开了温暖的家庭,出生入死。
五.人物塑造
电影的人物塑造之成功自然不用我多言。主要是想谈一谈我喜欢的人物。阿拉贡的王者之风,莱格拉斯的轻盈优雅,这两大帅哥在电影中占尽风头。然而我最为敬佩的人,乃是洛汉国的公主伊奥温。
这位女性不仅是风华绝代的公主,而且是一名出色的女战士。在国家有难之时,毅然穿上戎装,奔赴战场。其出色的剑术不输给男人。在戒灵即将杀死国王时,她无所畏惧,面对戒灵的嘲讽“没有男人可以杀了我”(no man can kill me),她潇洒的摘下头盔“我不是男人”,一剑结果了戒灵。平日的生活,并没有让她变得娇气,安排民众,照料国王,是人民的模范,也是一位伟大的巾帼英雄。
终曲
自始至终,《魔戒》带给我的不止只有视觉上的震撼,还有心灵的悸动。这些人的友谊,他们的勇气,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美德,成为贯穿人心的雄壮交响。随着第三纪的结束,精灵等其他种族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人类时代到来了。远征队的故事已成为传奇,永远在中土,在我们心中激荡。
⑼ 悬疑恐怖片《怪形》,可看透人心,全场战斗力有点弱吗
看了标题,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猜到这是哪一部电影,整个影片传播着不知所谓的恐怖气氛,从头到尾傻透了的,被玩的团团转的人类,一个一个被吃死,一点回旋生机都没有。就这么个玩意,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还挺高,难道是恐怖片师祖?看过的小伙伴都知道,人心其实是更恐怖的,今天得心带大家走进这部能看透人心的悬疑恐怖片-《怪形》!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6.《怪形》当之无愧的既吓人又好看,还蛮恶心的,有些桥段很经典。与敌人斗智斗勇,慢慢发现敌方弱点,步步为营。也许有些小伙伴先看了《怪形前传》,因此认为在悬疑和人性的部分略重叠,所以冲击不大。但是作为1982年的怪形鼻祖,创作人员制造了一个非常绝望的噩梦。结尾整个南极大陆陷入茫茫无尽的黑夜,永远没有答案。特技简单但效果比30年后的中国依旧强悍。地狱就是从肉体到精神上的极度恐慌与痛苦,白色大地上绝望的火焰。非我族类,其心未必异,这就是伪装的可怕,节奏绝对的扣人心弦。结局算是个开放型的吧!
⑽ 十二怒汉 影评 1500个字左右
影片描述一名纽约青年被控杀父,将被判处一级谋杀的死刑。已经有十一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位(陪审员8号)觉得事态可疑,坚持已见提出异议,并且凭耐心与毅力逐一说服其他陪审员推翻原意,终于为这一宗几乎已成冤案的判决平反。故事本身并无新意,但是该片选择极其特殊的方式展现:场景单调得离奇——全片只有一个场景,就是一间陪审团的休息室,把旁边的小厕所计算在内都不会超过40平方米!全部电影一个半小时候的情节几乎全部发生在这里。担任此案陪审团的12个人要与案件结案前在陪审团休息室里讨论案情,并要一直通过嫌犯是否有罪,才能正式结案。这部电影就是从11比1认定嫌犯有罪到12个人全部认定他无罪讨论的全过程。出色的演技,精彩的对白,巧妙的切换,一气呵成,丝丝入扣让人看的心潮起伏,畅快淋漓。
“这部电影试图向人们展示:(在理性的条件下)各种观点可以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论证而达成共识,并切中客观真相。” 八号陪审员从对一个人到十一个人的绝对劣势到最终全面的其它人的这一过程,靠的不是武力,不是权威,而是规则。两个规则,一是逻辑规则,二是制度规则。
其它的这十一个人各自背景不同,开始的时候还让观众觉得他们中有些是“讲理的”,有些是“不讲理”的,看到最后仔细想想其实那些“不讲理”的人也还是讲道理的,最起码在讨论的时候遵守基本的逻辑规则,通过论据论证论点。你要证明我的论点不对,可以指出我的论据与事实有出入,我的论证推理不严密,我的论点总结不科学,如果这些你都反驳不倒我,那么你就只该认同我的这一个论点,不能先搞偷换概念歪曲我的论点,再东拉十八扯去说别人的其它论点,到最后说不过了再死活不认账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八号陪审员提出一个又一个合理的假设,置疑一个又一个控方提出的证据,每次他提出一个假设的时候先都一定有人会反驳他,但是当他证明他的假设合理,对方又再找不出反驳的时候,对方就会放弃之前有罪判决,从而倾向于无罪判决。这难道不是“讲理”吗?
第二个规则是制度规则,在这里具体的是投票制度。要确定有罪或无罪,必须是全票通过,“一票都不能少”。投票的过程,是每个陪审员履行陪审职责的具体表现。这个电影之中,好多陪审员的观点都在改变,有的人甚至来回变。但表达他们的观点的方式始终没用变,投票!刚开始讨论摸底,投票,1:11。说服一个,再投票:2:10。提出一个假使,证明一个,再投票,3:10……一直到最后11:1,12:0,唇枪舌战不停在发生,但是大家对每人一票的尊重是贯彻始终的,不会说从数量上讲,现在我们是11:1,你的那一票就不算数;从质量上讲,我觉得你比我傻,你的一票就只该算半票,甚至0.1票。一人一票,每票相等。这是另外一个规则。
逻辑和制度,正是这两个规则保证了少数可以说服多数,一个群体可以从各持己见到达成共识,接近客观真相。
我不知道字数够不够,要是不行就去电影网找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