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之恋的影评
来自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的影评----《广岛之恋》:记起还是忘记 唐小山
她:和你一样,我也曾尽力想不要忘记。但是和你一样,我忘记了。和你一样,我曾想记住一段无法慰藉的回忆,影子和石头的回忆。
当一对紧紧拥抱而难辨彼此的肢体渐渐从黑暗的银幕中浮现,她带着隐秘的过去触碰到了我的现在。在缓缓撒落的原子弹尘埃中,她和他的臂膀在互寻慰藉。难以想象这是一场酣畅抑或痛苦的性爱,因为弗斯科颇带冷感的音乐让人感觉有某种病痛初露端倪,因为这时传来他梦呓一般的平板的声音:你在广岛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
博物馆、医院、各种指示牌、照片、复制品和原子弹爆炸的证物,在雷乃缓慢的横移镜头中一一展现,左岸派的电影作者们常从战争的浩劫中获得灵感,但是在这部影片中,它并非一次文献式的展演。摄影机的运动如同一个人沉思的步调,所见的一切,是她的因为与广岛有着同样的命运而产生的共鸣,是一个同样背负伤痛记忆的人的心象。然而广岛的伤痛是可以公开的历史控诉,她的记忆却是不可公开、无处诉说的。这种对照在影片中随处可见,最强烈的体现在"游行"段落。但历史最终是由个人来承载的,雷乃又向前走了一步。
过去、现在、杜撰、现实、回忆、想象……错综交替地表现时间和人的精神世界是左岸派所有影片的脉络。这一次,杜拉试图用她倾泻式的写作切开记忆的皮肤,探寻个人痛苦的肌理,故事?quot;她"和"他"、广岛和内维尔、回忆与现实之间交织展开,两个人、两个城市、两段爱情,杜拉一向是编织故事的高手。相比之下,雷乃格外冷静,这是雷乃的第一部长片。(如果影片以彩色的面目呈现,不知雷乃将把何种调子赋予这几个要素呢?)
关于她和他,杜拉在剧本之后加了长篇的注释:她是一个三十二岁的女人,漂亮,但更富于诱惑力。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用"神采"二字来称呼她。她的一切--言谈和动作--无不在她的眼神里显示出来……她比大多数女人"更爱爱的本身"。而他是一个约四十岁的、长得象西方人的日本男人。之所以要选择一个长得象西方人的日本男演员,是因为杜拉自己不愿陷入"异国情调"的罗网,和必然随着旃
『贰』 广岛之恋这首歌讲述了什么样的一个故事
《广岛之恋》这首歌是根据同名电影的故事为背景进行创作的。
1959年上映的法国电影《广岛之恋》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女演员与日本建筑师之间的爱情故事。
来自法国的女演员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电影,在影片即将拍摄完成要回国之时邂逅了一位日本建筑师,两人迅速陷入了热恋。在广岛博物馆的所见和与日本男人的爱情使法国女人回想起战争的场景以及发生在那时候的初恋。
14年前,二战结束前夕,女人的家乡涅威尔被德国人占领,而她却在战争中爱上了一名德国士兵,偷偷地跑去约会,并与他相约逃离法国,到巴伐利亚结婚。
然而在临行前的早晨,她的德国恋人被法国抵抗运动的战士开枪击毙。涅威尔在一夜之间解放了,女人却因为失去爱人而痛不欲生,失魂落魄。因为爱上了祖国的敌人,女人被剃光头发以示惩罚,还被父亲关进了地窖。
(2)广岛之恋的影评扩展阅读
张洪量在纽约求学期间,为了纪念自己与一个加拿大女孩短暂的异国恋情,写下这首歌曲。当时他在上电影课时恰巧看到电影《广岛之恋》,因为其讲述的故事与自己所作歌曲都是在纪念一段异国恋,所以就拿《广岛之恋》作为这首歌曲的歌名 。
《广岛之恋》
演唱:莫文蔚、张洪量
你早就该拒绝我
不该放任我的追求
给我渴望的故事
留下丢不掉的名字
时间难倒回空间易破碎
二十四小时的爱情
是我一生难忘的美丽回忆
越过道德的边境
我们走过爱的禁区
享受幸福的错觉
误解了快乐的意义
是谁太勇敢说喜欢离别
只要今天不要明天眼睁睁看着
爱从指缝中溜走还说再见
不够时间好好来爱你
早该停止风流的游戏
愿被你抛弃就算了解而分离
不愿爱的没有答案结局
不够时间好好来恨你
终于明白恨人不容易
爱恨消失前用手温暖我的脸
为我证明我曾真心爱过你
爱过你爱过你爱过你
越过道德的边境
我们走过爱的禁区
享受幸福的错觉
误解了快乐的意义
是谁太勇敢说喜欢离别
只要今天不要明天眼睁睁看着
爱从指缝中溜走还说再见
不够时间好好来爱你
早该停止风流的游戏
愿被你抛弃就算了解而分离
不愿爱的没有答案结局
不够时间好好来恨你
终于明白恨人不容易
爱恨消失前用手温暖我的脸
为我证明我曾真心爱过你
爱过你爱过你爱过你
『叁』 广岛之恋 评价
你好
推荐几篇:
第一篇:有点少 http://blog.hsjiaoyu.cn/u/3369/20081030224545.html
第二篇 很专业 :http://www.yue.org/viewthread.php?tid=5007
第三篇 还可以:http://www.douban.com/review/1062351/
网上可以搜索道的基本都在这里
现写肯定来不及了 综合一下吧
『肆』 如何评价电影《广岛之恋》
由玛格丽特·杜拉斯执笔,阿伦·雷奈执导的《广岛之恋》,是“左岸派”电影的杰出代表,在世界电影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一颗爆炸了的精神原子弹”,“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的里程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意识流”风格,运用时空交错的手法,探索人的内心世界。
那么值得我们探讨的便是,创作者们如何将心灵深处的回忆、想象和诸种潜意识,用摄影机翻译成一部电影,让我们在荧幕上可观可感可叹。
首先应该从剧本说起,这也是后人评论“左岸派”电影的一大特色,即“文学化”。本片的编剧杜拉斯,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女子,也是颇受争议的作家。她的文风诡异多变,华丽而又凄美,像咏叹调般久久盘绕不散。当时,她已经四十五岁,离婚,死去了一个儿子,被法共开除。被这些经历锻造过的感情很自然地溶入到文字当中,成其为内容的底色。具体到《广岛之恋》中,尽管受限于“剧本”这一体裁,不能像《情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有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但通过它的舞台指示,和模糊多义的人物对白,仍然显示出角色,尤其是女主人公那些,复杂、矛盾和微妙的心理状态。
举个例子,当讲到自己的家乡时,她说:“内维尔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就是一个使我在夜里梦见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使我,使我在白天想得最少的地方。”中国古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夜里梦得最多的地方,在白天怎么会不想着呢。可是她说没有,她也许是在极力压制着自己的感情,在记忆和忘却中,选择后者。短短一句话,很精辟地说明了女主角对待内维尔的矛盾心态。
这样的句子,俯拾皆是。杜拉斯用女性敏感独到的文字,完成了心理语言到文字语言的转变,而我们接下来着重要看的是,文本语言如何变成电影语言,就像斯派克·李在《为所欲为》的拍片日志中写道的:“这个剧本如何演变成一部种族关系的电影是很有趣的。”
原来的剧本是以五个部分展开的,为了叙述和理解的方便,在此基础之上,我将这部片子分为以下几个场景:
1. 室内床上,主要是性爱和广岛
2. 阳台,梳妆台等
3. 室外,走廊和大街
4. 群众戏
5. 书房
6. 咖啡馆
7. 女子所住的旅馆
8. 车站——另一家咖啡馆
9. 女子的房间
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女主角的感情大致经历这样的过程:对广岛的好奇和怜悯,对日本男人的不太在乎——逐渐回忆起过去,伤感、愤怒,开始爱上男主人公——大量的回忆以至歇斯底里不可自拔,依恋男主人公——内心平静,犹豫着是否要和男主人公在一起。分开来看,就是以前的回忆和对眼前广岛、日本男人的态度变化这两条主线。本来是比较明晰的,但因为掺杂了大量非叙述性的内容,就显得有点晦涩了。但把它提出来看,还是很好懂的。
战争的残酷,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对爱的赞美,这些元素在许多电影中都出现过,但在场1中,导演结合了《格尔尼卡》和《夜与雾》的拍摄经验(前者用了大量淡入淡出的技巧,创造出一种梦幻的感觉;后者用平行蒙太奇,将过去和现在对比),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地将性爱场面与战后广岛的景象进行交叉剪辑,并长达13分钟,造成另一种更为强烈的视听效果。
开场性爱描写的五个镜头中,用了三个淡入淡出的镜头,音乐舒缓,节奏较慢。随着对话的展开,镜头立即切换成广岛某建筑的景象,在下一句对白和镜头中,我们知道这是广岛的一个医院。“闪切”在这里的第一次出现,给人的感觉会非常突兀,错愕。不过,这只是导演训练观众的开始,为了使观众理解,他还用对白进行了解释。经历了许多这样的“闪切”,在后面,当观者已经熟悉了这种方式,他是连旁白都会省去了的。最经典的例子是,在场2中,女子端着咖啡从阳台进入房间,看见男子的手,这时,画面突然切换到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只手。(如左图)尽管我们不知道后者是代表广岛难民的一部分,还是其他什么,不过至少我们开始适应了。这对于一个不那么通俗的片子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在场1中,当镜头开始转向广岛,纪录片风格的摄影机移动总体来说,越来越快,镜头的跳跃性也增大,医院、博物馆、废墟、广场……到了“游行队伍”时,达到了一个叙事上的小高潮,随后,节奏慢下来,进入女主角梦呓一样关于自己“遗忘”的讲述。尔后,在“太田河”一段中,用了七个淡入淡出的镜头,作为开场的呼应。最后的四个运动长镜头(尤其是第一个,长达三十多秒),穿越一条条小巷和街道,镜头漂移不定,拍摄节奏和剪辑节奏都加快,这与场5中“少女骑单车”的镜头中,那种流畅、优美和恬静的视觉感受决然不同。前者好像带领观众体味到快感和逐渐深入某个神秘的世界的急切心情,后者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初恋的少女去赴情人之约的急切和快乐。观影经验丰富的人,也可以从前面推测出来,我们要进入的是女主人公的内心,因为之前的对话中,发问的基本都是男人,她则是有大段大段的回答,并且那些台词暧昧不清,难以理解。
果然,接下来,两个人开始有了比较“正常”的对话,男人试图弄清她的身份、来历等“个人信息”。对女子有特殊意义的“内维尔”,也在这里第一次出现。导演给了她一个约一分钟的面部特写。这个时候,眼神光和台灯的运用还没有被赋予什么别的内容,我们也不太容易从她淡淡微笑着的神情中,读出别的什么。观众此时看到的还是很一般的景象。
到了场2,我们已经完全了解了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和他们目前的情况,但我们和男子一样,仍然对这个美丽的法国女人充满了好奇,想知道的更多。在接下来的谈话中,第二次出现了“内维尔”,开始了女子第一次情绪的不愉快。这样,故事才有了继续看下去的噱头。男子一直充当的角色,除了情人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是“提示者”,他不断地问问题,勾起了女子所有的记忆。
如上两幅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男子始终是背对着观众的,看不见他的表情,并且光线很暗,这使得他留下“中立”“客观”的印象。而女子则占了画面的大部分位置,导演有意引导观众去看的重点,一目了然。这样,我们就好像和这个男子一样,逐渐地了解她。
之后,在场5中,随着回忆的深入开展,女子开始陷入现实和幻觉的泥潭里,进入到一种几近迷幻的状态。导演在这里也用到了大量溶入溶出的镜头,如果我没有统计错误的话,应该是也五个,值得一提的是,当镜头从现实转到过去时,均用了利索的切换,直接回到内维尔,而当从内维尔转到广岛时,除了一个镜头以外,其余都是用了淡入淡出的技巧,这样就表现了女子仿佛是用尽了气力才缓缓地从记忆里回到人世间,对过去仍然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悲伤。
女主人公回忆的高潮出现在场6中,她谈到她的德国情人的死亡,开始流泪,这是本片中唯一的一次。杜拉斯的原文是“她在往事中徘徊。这一次是独自沉思,他把握不住她了”“她变得神志不清,不再看着他了。”这一段戏中,女子的心理是极端痛苦,容不下别人的。导演用了话剧舞台“间离化”的手法,男女主角对坐着,一束顶光有些倾斜地地打过来,于 是,男子就完全被隐藏在黑暗之中了,好像整个咖啡厅,都是这个女子诉说往事的舞台。当她进入到往我的地步时,连她自 己也隐藏到黑暗中去了。(如右图)
我们再来看,镜头是如何呈现女子对男子态度变化的。在场1中,男子求她留下来,但她由于没有把这当一回事,并没有答应,而是一口回绝说自己明天就要走了。此时,女子占有优势地位,导演给了她一个仰拍的镜头,对于处于二人关系劣势的男子,则是俯拍。一个显得高高在上,一个有点委曲求全,两者对比突出,很容易分辨出来。
随着他们关系的发展,女子越发感到自己的孤独与无助,她开始恋上这个日本男人,并且先前坚决要回法国的心也渐渐动摇起来。在场5中,女子回到旅馆,洗完脸走到街上,像个无家可归的小孩,蹲在某个角落里。这时,男人来了,他站着,低头看着她。这个镜头用了一个大俯拍,男子好像神一样,俯视着这个鳞伤遍体的女子。但他对她的态度是诚恳的,不存在刚刚那种优势与劣势的分别,所以,它又带了稍许宿命之感。
最后,女子经过长时间的思量,理智逐渐恢复,心情也开始平静,于是这时他们两个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了,“这次他面对她走过去——最后一次——不过保持着一段距离。从那时起,她是不可亵渎的”,剧本里如此写道。我们再来看画面:两个人都站在一个屋檐下,左右空间十分平衡,光线也很充足,看不出是有意偏向那一边,整个结构很均匀,当然身高引起的差距除外。
这只是几个很显而易见的例子,在片中还有很多其他富有韵味的镜头和场面,就不一一列举了。
此外,在电影《广岛之恋》中,优美动听的配乐也起到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有资料略略提到说这部片子是以七个主题曲而构成,笔者学浅,未敢深究。但它的配乐和画面、对白之间灵活自由的切换,或者以乐衬情,或者以声转场,都是做得比较好的。还有两位演员精湛的演技,也为本片加分不少。
不过,我也认为,这部电影,就像杜拉斯所说,是“一部记录在胶片上小说”,它的文学意味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超过了电影本身,文本给予读者的冲撞力反而大于镜头表现。有评论者说“一部异常令人厌烦的、浮夸的、充满了最遭人恨的文学的电影”,语言虽然刻薄,但也不无道理。并且,由于“时间切换太为突兀,断裂感太强”。
但无论如何,瑕不掩瑜,《广岛之恋》依然以其“显明的政治立场和奇特新颖的形式,达到了现实主义作品中最罕见的高峰,而且也许还标志着电影史上的转折点”。(乔治·萨杜尔在《法国电影》)
『伍』 电影 广岛之恋 讲的什么好看吗
《广岛之恋》讲述在日本拍戏的法国女演员与日本建筑师的异国恋情,穿插遭遇原子弹的广岛和二战时期女演员少女时代在法国小城纳韦尔与德国士兵的爱情悲剧。
剧 情:
1957年夏的旅馆里,一对肤色完全不同的男女在床上紧紧拥抱着,在他们身上,特写的露珠时而像可怖的原子尘。
这是一段发生在异国他乡短暂恋情。女人是来自法国的女演员,在她到日本广岛拍摄影片时,与一位日本建筑工程师邂逅相爱。然而此时两人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女人的拍摄工作已经结束了,她就要离开广岛,还有十六个小时,他们忘我的拥抱在一起,男人极力劝说女人留在这里,远处传来的音乐伴随着他们几乎令人窒息的激情。他们交替吟颂着这样两句话:
男:你在广岛什么也没有看见……
什么也没有看见。
女:我都看见了,都看见了。
广岛那曾经的重创,原子弹在此爆炸的恐怖景象,似乎又出现在他们面前。
恍惚中,女人不由自主的回忆起自己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同一名德国士兵相恋的经历。她似乎分不清眼前的男人是日本青年还是德国恋人,她在潜意识中,将他们等同起来了。
很快,天亮了,他们恋恋不舍的分手了。下午的和平广场上,法国女人在看台的阴影下睡着了。日本男人走来,他的凝视惊醒了她,他将她带回了家……男人问女人是否爱过别人,女人说是的,在战争年月,在内韦尔……他死了。夜幕降临,他们来到一家咖啡馆,女人给他讲起了她的故事。
14年前,她所生活的小镇内韦尔被德国人占领。然而她却与一名德国士兵相恋了。他们的恋情不能被允许,只能在断壁残垣处相会。正当他们相约逃离法国,去巴伐利亚结婚时,他的德国恋人却被法国抵抗运动的战士冷枪打死。内韦尔解放了,恐怖的记忆令她发狂。人们把她当成德国的内奸关进地窖,还剃光她的头发游街。
“也许我们永远不会再见面了。”她决定与男人分手。
回到旅馆后,她焦躁不安地感到无比孤独,又来到了晚上刚分手的那家咖啡店。男人出现了,要求她留在广岛。在爱的折磨和煎熬下,她的内心激烈地冲突着。
他们在街巷间毫无目的的走着,不知不觉中又走到她住的那家旅馆。他们痛苦地面对面站着。“我要忘记你,我已经忘记你了!”她忧伤地说。他挽着女人的腰,两人彼此深情地注视着对方,发自内心地呼喊着:“广岛!”“内韦尔!”
在他们心中,“广岛!”“内韦尔!”各是两座城市。通过他俩,广岛爱上了内韦尔。
实话说,我也没看过啦,好看不好看就不知道啦,看看去,看了告诉你
『陆』 广岛之恋讲述的是什么完整点。
外文名称 Hiroshima mon amour
导演:阿伦·雷乃 Alain Resnais
主演:
埃玛妞·丽娃 Emmanuelle Riva
冈田英次 Eiji Okada
Stella Dassas ...
国家/地区: 日本/法国
对白语言:英语/法语/日语
发行公司: Cocinor ...
上映日期:1959年6月10日 法国 ...
更多外文片名:
Hiroshima, mon amour
24 - jikan no joji
.....(Japan)
Hiroshima, My Love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informal literal title)
片长:90分钟
导演 Director:阿伦·雷乃 Alain Resnais
编剧 Writer:玛格丽特·杜拉斯 Marguerite Duras
演员 Actor:
埃玛妞·丽娃 Emmanuelle Riva .....Elle
冈田英次 Eiji Okada .....Lui
Stella Dassas .....Mother
Pierre Barbaud .....Father
贝尔纳·弗雷松 Bernard Fresson .....German Lover
制作人 Proced by:
Anatole Dauman .....procer
Samy Halfon .....procer
剧情介绍
剧本出自小说派大将马格利特·杜哈之手,描写法国一位女演员在一九五七年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影片,在回国前邂逅一位日本男子,两人产生了婚外的热恋。日本男子的出现令女演员回忆起她在战时于法国小城内韦尔跟一名德国占领军的相爱,两段情的纠缠使她感到困惑。
一句话评论
一个充满指涉和象征符号的爱情事件形成了阿伦·雷乃《广岛之恋》的核心,反观了影片题目中这个城市的事件背景。
——Movie Reviews UK
1957年,一个30来岁的法国女演员,来到广岛参加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影片.在片中,她饰演一个护士.回国的前一天,她在咖啡馆里遇到了一个日本男子.他曾经参加过日本侵略战争,战后来到广岛,当了建筑工程师.偶然的相遇产生了短暂的爱情.然而他们一个是有妇之夫,另一个则是有夫之妇.
这个日本男子使女演员想起了自己的初恋情人,他也是一个异国青年,一个德国士兵.恍惚中,两个人混为一人.
早晨,他们恋恋不舍地分手了.但是,日本男子很快又在拍摄外景的现场找到了她.他们一起来到日本男子的家.晚上又一起走进咖啡馆.女演员神情迷乱,语无伦次,向对方叙述了自己的往事.那是14年前,在自己的家乡——法国的小城市内韦尔,她和一个德国占领军的士兵相爱.当时,她18岁,德国士兵20岁.他们疯狂地相爱,但不能公开,只能偷偷地到一些断壁残垣处幽会.他们准备结婚,打算逃往国外.但是,在内韦尔光复前,她的情人被法国抵抗运动战士的冷枪打死了.她伏在尸体上痛哭,几近疯狂.内韦尔的居民把她当作内奸来对待.她被剃光了头,关进了地窖.
时光流逝冲淡了她的记忆.然而,此时此刻在广岛,另一个异国男子却使她深深地陷入痛苦的追忆之中.酒,不能实现的爱情,即将到来的离别,广岛的惨剧,她个人的痛苦……一切都混淆在一起了.她把今日的他,当成昔日的他,向他倾诉当时发生的一切,歇斯底里地喃喃自语.
日本男子打了她一记耳光,使她清醒过来.
夜深了,他们分手了.女演员困惑,痛苦地回到旅馆,然而始终不能平静,于是又走上街头徘徊.而日本男子也同样不能安宁,又来到街头追随她,一直到天明……
最后,他们又在旅馆见了面.日本男子要求女演员留下,她回答说不.他们彼此相视,却又视而不见.他们互相呼唤着对方:广岛——内韦尔.
女人说:广岛,这是你的名字.
男人说:是的,这是我的名字.你的名字叫内韦尔,法国的内韦尔!
1959年第12届戛纳电影节国际评委会大奖
法国梅里爱奖
1960年的纽约影片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联合国家奖(UN Award)
法国影评联盟最佳影片
纽约影评协会最佳外语片
『柒』 请问广岛之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怎样一个故事
电影讲述了一个法国女演员来到广岛拍摄国际性的和平宣传片,内容是战后日本的状况。在广岛邂逅一个男子。她向他讲诉二战中自己最初的爱恋,以及死去的爱人——一个年轻的德国军官。在她的家乡内韦尔,人们反对他们的爱情。人们暗杀了德国军官。当她的恋人在她怀里变冷的时候,内韦尔也解放了,但是她却疯了。十四年后,她来到广岛,男子唤起了她心中的爱情。她把他甚至当作死去的恋人,向他倾诉自己一刻也没有忘记过的痛苦。男子要求她留下来,留在广岛,因为他爱上她。她在走与留之间徘徊着。
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忘记了痛苦的。但是却在内心深处一遍一遍怀想自己的青春岁月。她是被毁灭的。在内韦尔,勉强活下来的她已经为了爱情而死去了。又在广岛为了爱情而复活。去与留,念与忘。神秘的男子一直是深爱着她的:在她悲伤颤抖的时候紧紧按着她瘦弱的肩膀;在她不愿启齿的时候要求她竭力回忆;在她愤怒尖叫的时候给她倒酒,握住她的双手;在她哭泣的时候为她捂住双眼——倔强地、深刻地、顽固地爱着她。他要求她留下来,结束内心不安的痛苦的日子,和他一起住在废墟上的广岛。她在这要求面前一再退缩。最后她捏着拳头怒不可竭地说:“我一定会把你忘记的!看我怎样忘记你!”男子过来握住她的拳头,她抬起头说:“我知道了,你的名字叫做广岛。”男子微笑着说:“是的,我的名字叫做广岛,而你的名字叫做内韦尔。”电影戛然而止。留下最后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而她的去留已经不再是关键。
最后一句话堪称全片的主旨所在。当把人上升到城市的地位身份时,整个电影的意义就完成了一次飞跃:不再局限于个人的爱恨情愁这样的小题目,而是上升到战争对整个人类生存的影响和威胁。我想,这才是杜拉斯想要表现的主题。广岛是被人类的文明和仇恨所毁灭的城市,在这部镜头摇摆不定、画面破碎的电影里,有限的一段完整的全景镜头被长时间地用来描写二战中广岛被原子弹毁灭时惨不忍睹的情景,和人被原子弹辐射影响而产生的身体畸形变异。广岛是一座没有历史,没有回忆的空城,它的一切,都要从毁灭开始算起。而这样的状态,正与杜拉斯笔下人物的状态相契合。所以,当表面完整安好,但是实际上从内部、从精神上被毁灭了(爱情)的内韦尔遇见了毁灭之后重新建立起来的广岛时,电影被赋予了历史的、人文的全新意义。当女主角面对着广岛阑珊的夜色,绝望而沉醉地喃喃自语道:“在这永不醒来的黑夜,在广岛,请你把我吞噬了吧。”看电影的人不禁浑身一阵颤抖,眼鼻酸涩。
杜拉斯本人在二战中受到过很深的伤害,亦受到很深的震撼。在西贡的童年时代,她与她的家庭过着与殖民者身份不符的艰难生活。强烈的物质欲望与现实生活的脱节造成了她早熟而轻狂的性格,内心奇异的自卑表现出来是对以母亲为首的家庭成员的既爱又恨,以及在外表和举止上的夸张与冷漠。有着天使般甜美笑容的杜拉斯渐渐变成一个内心极度自私敏感的人。对于政治她没有专门的兴趣,她所关心的,是被毁灭的人的生存状态,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在极度的爱与恨之间,如何取舍,以及是否需要面对取舍。从她最出名的小说《情人》可以看出她对于往事的沉溺。而《广岛之恋》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主题特征。
『捌』 求《广岛之恋》影评
20世纪年代末60年代初,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作者电影”(新浪潮)与“作家电影”(左岸派)在温文尔雅、精致华丽的“优质电影”苍白无力地落下历史帷幕的那一刻,声势浩大地掀起了推翻和打碎旧存制片秩序的潮流,以其丰富的创造力和无可辩驳的艺术生机阐释着一种全新的电影观念,对商业电影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作为世界电影发祥地的法国,再一次充当了电影先锋的角色,引导了一次更为宽泛和广阔的世界新电影运动。
1959年,法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史上最辉煌的一年!特吕弗的《四百下》、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和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几乎同时出台,震撼了国际影坛。(《四百下》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筋疲力尽》获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广岛之恋》获戛纳电影节特别评论奖。)
雷乃无疑是“左岸派”的首领。在西方电影评论界,他与戈达尔齐名。在这部由法国新小说派大将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的影片中,他首次使用了一种大胆而新颖的叙事技巧,将现实时空和内心世界交替剪辑,开“心理结构时空”创作之先河,成为电影叙事语言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转折。《广岛之恋》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文学与电影的联姻,为“作家电影”在艺术领域开拓并占领了一席值可引导“艺术电影”走向的制高地,拓展了电影叙事语言的空间,对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岛之恋》采用时空交错的现代派电影手法,透过一个象征性的爱情故事来折射战争的可怕与忘却的重要性。影片描述法国女演员艾曼纽·莉瓦(Emmanuelle Rive)在1957年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影片,在回国前邂逅了日本男子冈田英次,两人相爱并发生婚外情。冈田英次的出现令艾曼纽回忆起她在战时于法国小城涅威尔跟一名德国占领军的相爱,最后德国男人阵亡,涅威尔在一夜之间获得自由,艾曼纽也陷入了无尽的癫狂……
“他慢慢地在我身边冷了,他可是死得真慢哪……他死的时刻我真的想不起了,因为,不仅在当时,就在后来,在后来我也只能说,只能说在那尸首和我的身体之间,我实在找不到有任何的区别了,只能在那尸首和我的身体之间找到——相似的地方、协调的地方——那是我的初恋。”她对眼前的日本男人诉说着,“14年过去了,”她摸着他的手,“这双手怎么样也忘了,那种痛苦我也只记得一点了。”男人问:“今晚呢?”“今晚我记起来了,”她说,“过后我一定又不记得了,全忘了,明天这个时候我要跟你相隔几千公里了。”他抱着她:“再过几年,我会忘记你的,另外一些像这样的事情,由于那日久成性的习惯,还会发生的。我会把你当遗忘的旧恋一样,记起了你,我会怪自己健忘又想起这些事情,我早就明白……”
“太可怕了,我开始不能很清楚地记起你了,我开始忘记你了。可怕!这么深的爱都能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忘的?战争的摧残?刻骨铭心的爱情?“在这里,广岛的人已不太喜欢看讲和平的戏。”战争的创伤也不能使人们永远铭记历史的过错,如同引起战争灾难的原子弹,“这是人类科学天才们的杰作,不幸的是,人类的政治智慧比科学智慧的发展要低百倍。”停止核武器试验的呼声还能响彻多久?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而忘记爱情呢?走出失去德国男人的痛苦,走出了涅威尔,走出了诺瓦河,她也走出了她永恒的幸福。到底该不该遗忘?记忆是癫狂,遗忘反而是清醒?当她遇到了这个日本男人(同样是一个法西斯的敌人!),她再一次陷入疯狂的边缘,她到底该接受还是该避免再一次的遗忘?这一次,她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她渴望得到这个让她如痴如醉的男人的爱,她想以此来纪念她曾经的快乐与痛?或者她必须坚持使用她的理性以使自己继续保持清醒?拒绝纪念就是遗忘,遗忘就是背叛,而再一次陷入疯狂岂不更是对两个男人(已逝的德国兵与自己的丈夫)精神与肉体的双重背叛?她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正是记忆与遗忘的悖论。回忆是如此痛苦,以至于人们必须忘却。广岛的原子弹爆炸纪念馆一再提醒人们,忘记意味着背叛,意味着历史的重演。究竟应该忘却,还是应该记住自己的历史呢?人类就是在这两难的抉择中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记忆是美好的,记忆意味着进入到过去,过去的过去,代表着混沌,如女人波涛汹涌的胴体及那温润的湿处,最原始的疯狂与罪恶。人需要理性的遗忘,也需要感官的记起。我们必须拒绝遗忘才能回到过去,才能体验疯狂;我们又必须忘却疯狂才能走向未来,才能享受清醒。
进入!影片即从进入开始!男人进入女人的身体,女人进入被遗忘的回忆!广岛男人疯狂地占有法国女人罪恶的肉体,法国女人拼命地占有广岛记忆中的街道、博物馆、苦难。他们交织在一起,他们的胴体足以让时间停滞!蒙太奇画面不断地从他们的裸体(有生命的身体)到战争的残骸(无生命的尸体)切割,欲望与理性开始一次次地迭错,男人与女人挣扎于死生的边缘。“不,你没去过……你没看见,你不了解。”广岛拒绝女人的入侵;男人说:“我们会再见面。”“不。”女人干脆地回答。“为什么?”男人试图再一次进入。“你走吧,离开我!”女人拒绝男人的再一次入侵。 “留下来……一周?……三天?……”“为什么留,为了活,还是为了死?”“我真恨你没有死在涅威尔……”“广岛的黑夜是没有尽头的吗?”“对,广岛的黑夜是没有尽头的!”“我喜欢这样……”人似乎又永远无法战胜现实;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即使女人勾起了对过去的回忆,男人也因进入到女人的隐私而狂喜,影片的结尾也只能是模糊而不确定的。女人到底会不会离开广岛?没有人知道。
《广岛之恋》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复杂多义的形态。从影片的主题说来,无论是“爱情”、“反战”还是关于“时间与忘却”、“理智与情感”的说法,影评者对这一问题的界定似乎都不能对这90分钟的时空交错给出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标签,各种理解都无法将影片的主题阐释得淋漓尽致。也许这正是影片的价值所在。用导演雷乃的话来说,影片是建立在矛盾基础之上的,包括必然的、可怕的遗忘的矛盾,一个在集体的、巨大的悲剧的背景上出现的个人的辛酸而渺小的命运之间的矛盾……而对于影片主题本身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求观众不是从外部重建故事,而是和角色一起从内心经历它……现实永远不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而是感觉与体察双重类型的混合。”
现实永远不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不能用人的理性来把握的,它本是一团“虚无”。阿仑·雷乃的电影用存在主义哲学和精神分析学说揭示生活中人的各种心理和行为,使用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相交错,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实践并发展了巴赞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即一种以直觉的感知去把握与再现现实的严格意义上的“心理现实主义”。这种“不确定性”的电影美学直接影响了许多现代派导演的创作,电影理论家们重新回到了安德烈·巴赞对电影最深沉的设问:电影是什么?
『玖』 如何评价电影《广岛之恋》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作者电影”(新浪潮)与“作家电影”(左岸派)在温文尔雅、精致华丽的“优质电影”苍白无力地落下历史帷幕的那一刻,声势浩大地掀起了推翻和打碎旧存制片秩序的潮流,以其丰富的创造力和无可辩驳的艺术生机阐释着一种全新的电影观念,对商业电影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作为世界电影发祥地的法国,再一次充当了电影先锋的角色,引导了一次更为宽泛和广阔的世界新电影运动。
1959年,法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史上最辉煌的一年!特吕弗的《四百下》、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和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几乎同时出台,震撼了国际影坛。(《四百下》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筋疲力尽》获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广岛之恋》获戛纳电影节特别评论奖。)
雷乃无疑是“左岸派”的首领。在西方电影评论界,他与戈达尔齐名。在这部由法国新小说派大将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的影片中,他首次使用了一种大胆而新颖的叙事技巧,将现实时空和内心世界交替剪辑,开“心理结构时空”创作之先河,成为电影叙事语言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转折。《广岛之恋》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文学与电影的联姻,为“作家电影”在艺术领域开拓并占领了一席值可引导“艺术电影”走向的制高地,拓展了电影叙事语言的空间,对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岛之恋》采用时空交错的现代派电影手法,透过一个象征性的爱情故事来折射战争的可怕与忘却的重要性。影片描述法国女演员艾曼纽·莉瓦(Emmanuelle Rive)在1957年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影片,在回国前邂逅了日本男子冈田英次,两人相爱并发生婚外情。冈田英次的出现令艾曼纽回忆起她在战时于法国小城涅威尔跟一名德国占领军的相爱,最后德国男人阵亡,涅威尔在一夜之间获得自由,艾曼纽也陷入了无尽的癫狂……
“他慢慢地在我身边冷了,他可是死得真慢哪……他死的时刻我真的想不起了,因为,不仅在当时,就在后来,在后来我也只能说,只能说在那尸首和我的身体之间,我实在找不到有任何的区别了,只能在那尸首和我的身体之间找到——相似的地方、协调的地方——那是我的初恋。”她对眼前的日本男人诉说着,“14年过去了,”她摸着他的手,“这双手怎么样也忘了,那种痛苦我也只记得一点了。”男人问:“今晚呢?”“今晚我记起来了,”她说,“过后我一定又不记得了,全忘了,明天这个时候我要跟你相隔几千公里了。”他抱着她:“再过几年,我会忘记你的,另外一些像这样的事情,由于那日久成性的习惯,还会发生的。我会把你当遗忘的旧恋一样,记起了你,我会怪自己健忘又想起这些事情,我早就明白……”
“太可怕了,我开始不能很清楚地记起你了,我开始忘记你了。可怕!这么深的爱都能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忘的?战争的摧残?刻骨铭心的爱情?“在这里,广岛的人已不太喜欢看讲和平的戏。”战争的创伤也不能使人们永远铭记历史的过错,如同引起战争灾难的原子弹,“这是人类科学天才们的杰作,不幸的是,人类的政治智慧比科学智慧的发展要低百倍。”停止核武器试验的呼声还能响彻多久?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而忘记爱情呢?走出失去德国男人的痛苦,走出了涅威尔,走出了诺瓦河,她也走出了她永恒的幸福。到底该不该遗忘?记忆是癫狂,遗忘反而是清醒?当她遇到了这个日本男人(同样是一个法西斯的敌人!),她再一次陷入疯狂的边缘,她到底该接受还是该避免再一次的遗忘?这一次,她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她渴望得到这个让她如痴如醉的男人的爱,她想以此来纪念她曾经的快乐与痛?或者她必须坚持使用她的理性以使自己继续保持清醒?拒绝纪念就是遗忘,遗忘就是背叛,而再一次陷入疯狂岂不更是对两个男人(已逝的德国兵与自己的丈夫)精神与肉体的双重背叛?她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正是记忆与遗忘的悖论。回忆是如此痛苦,以至于人们必须忘却。广岛的原子弹爆炸纪念馆一再提醒人们,忘记意味着背叛,意味着历史的重演。究竟应该忘却,还是应该记住自己的历史呢?人类就是在这两难的抉择中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记忆是美好的,记忆意味着进入到过去,过去的过去,代表着混沌,如女人波涛汹涌的胴体及那温润的湿处,最原始的疯狂与罪恶。人需要理性的遗忘,也需要感官的记起。我们必须拒绝遗忘才能回到过去,才能体验疯狂;我们又必须忘却疯狂才能走向未来,才能享受清醒。
进入!影片即从进入开始!男人进入女人的身体,女人进入被遗忘的回忆!广岛男人疯狂地占有法国女人罪恶的肉体,法国女人拼命地占有广岛记忆中的街道、博物馆、苦难。他们交织在一起,他们的胴体足以让时间停滞!蒙太奇画面不断地从他们的裸体(有生命的身体)到战争的残骸(无生命的尸体)切割,欲望与理性开始一次次地迭错,男人与女人挣扎于死生的边缘。“不,你没去过……你没看见,你不了解。”广岛拒绝女人的入侵;男人说:“我们会再见面。”“不。”女人干脆地回答。“为什么?”男人试图再一次进入。“你走吧,离开我!”女人拒绝男人的再一次入侵。 “留下来……一周?……三天?……”“为什么留,为了活,还是为了死?”“我真恨你没有死在涅威尔……”“广岛的黑夜是没有尽头的吗?”“对,广岛的黑夜是没有尽头的!”“我喜欢这样……”人似乎又永远无法战胜现实;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即使女人勾起了对过去的回忆,男人也因进入到女人的隐私而狂喜,影片的结尾也只能是模糊而不确定的。女人到底会不会离开广岛?没有人知道。
《广岛之恋》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复杂多义的形态。从影片的主题说来,无论是“爱情”、“反战”还是关于“时间与忘却”、“理智与情感”的说法,影评者对这一问题的界定似乎都不能对这90分钟的时空交错给出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标签,各种理解都无法将影片的主题阐释得淋漓尽致。也许这正是影片的价值所在。用导演雷乃的话来说,影片是建立在矛盾基础之上的,包括必然的、可怕的遗忘的矛盾,一个在集体的、巨大的悲剧的背景上出现的个人的辛酸而渺小的命运之间的矛盾……而对于影片主题本身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求观众不是从外部重建故事,而是和角色一起从内心经历它……现实永远不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而是感觉与体察双重类型的混合。”
现实永远不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不能用人的理性来把握的,它本是一团“虚无”。阿仑·雷乃的电影用存在主义哲学和精神分析学说揭示生活中人的各种心理和行为,使用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相交错,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实践并发展了巴赞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即一种以直觉的感知去把握与再现现实的严格意义上的“心理现实主义”。这种“不确定性”的电影美学直接影响了许多现代派导演的创作,电影理论家们重新回到了安德烈·巴赞对电影最深沉的设问:电影是什么?
『拾』 广岛之恋讲的是什么故事
电影讲述了一个法国女演员来到广岛拍摄国际性的和平宣传片,内容是战后日本的状况。在广岛邂逅一个男子。她向他讲诉二战中自己最初的爱恋,以及死去的爱人——一个年轻的德国军官。在她的家乡内韦尔,人们反对他们的爱情。人们暗杀了德国军官。当她的恋人在她怀里变冷的时候,内韦尔也解放了,但是她却疯了。十四年后,她来到广岛,男子唤起了她心中的爱情。她把他甚至当作死去的恋人,向他倾诉自己一刻也没有忘记过的痛苦。男子要求她留下来,留在广岛,因为他爱上她。她在走与留之间徘徊着。
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忘记了痛苦的。但是却在内心深处一遍一遍怀想自己的青春岁月。她是被毁灭的。在内韦尔,勉强活下来的她已经为了爱情而死去了。又在广岛为了爱情而复活。去与留,念与忘。神秘的男子一直是深爱着她的:在她悲伤颤抖的时候紧紧按着她瘦弱的肩膀;在她不愿启齿的时候要求她竭力回忆;在她愤怒尖叫的时候给她倒酒,握住她的双手;在她哭泣的时候为她捂住双眼——倔强地、深刻地、顽固地爱着她。他要求她留下来,结束内心不安的痛苦的日子,和他一起住在废墟上的广岛。她在这要求面前一再退缩。最后她捏着拳头怒不可竭地说:“我一定会把你忘记的!看我怎样忘记你!”男子过来握住她的拳头,她抬起头说:“我知道了,你的名字叫做广岛。”男子微笑着说:“是的,我的名字叫做广岛,而你的名字叫做内韦尔。”电影戛然而止。留下最后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而她的去留已经不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