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找一篇影评

找一篇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2-24 06:04:57

㈠ 求一篇1000字左右的影评

《我是传奇》影评——人类因为某种病毒导致几近灭绝,在荒芜的纽约,身为举人的科学家,独自一人生活着,试图破解这一毁灭人类的病毒。整部大戏,一个人,一只狗,坚毅的生活,顽强的生存。故事情节简单,甚至可以说有些俗套,可就是这么一个科幻片,却在首映时狂揽7600万!使美国电影市场犹如喷井式的在这2007年末又掀起一层滔天巨浪。而围绕着一连串奇迹的人,就是此片中那唯一生活在纽约的黑人--威尔,史密斯。这个片子的名字我看取的实在是不错,不是针对剧情,而是针对威尔,史密斯这个人。他在当今好莱坞的确是个传奇了,自他接受的电影,种类繁多,从动作到科幻,从爱情喜剧到剧情片,他能演任何题材的片子,并且每部作品都是票房冠军。就只这一点,放眼整个影坛,真是除此一家,别无分号!在西方世界里,我是传奇这样的类似科幻惊悚片其实在这个日子上映非常难以讨好,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合家欢乐的节日,都喜欢看喜庆幽默的电影,可就是这么个完全不符合西方人们定义应该是在节日里看的片子,却硬是敢逆着这小半年低糜市场上市,并且取得了如此如此令影评人震惊的成绩。7600万,这个恐怖的数字超出了所有人预期的范围,无怪乎制片人和老板笑的嘴都闭不上,连连夸赞威尔,史密斯。因为威尔,史密斯值得他们的夸赞,我相信美国老百姓能够进入电影院,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威尔,史密斯,这就是史上最有权威的男影星的实力,权威!所以这个“我是传奇”在我看来,更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威尔,史密斯,而不是电影里那个虚构的人物。很多人在看完电影后,对于影片很有些微词,但看了那么多的影评,几乎质疑的都是导演的功力以及某些情节的设置不合理,但是对于威尔,史密斯几乎算是一边倒的给予肯定和赞美,而我对此的看法是,我是传奇这个片子,其实很完美,很经典,刨除威尔,史密斯,其实这个片子有很多可以称为经典。首先,对有些人质疑前半部分经典,后半部分草率,尤其结尾,更是有垃圾的嫌疑,在我眼里,结尾恰恰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想必大家都看过,这几年类似的电影,无论是惊变28天,还是惊变28周,或者DOWN OF DEAD,或者生化危机系列,结局几乎都是大通小异。象28天和28周,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逃出升天,结果却是席卷了整个世界。而OWN OF DEAD 更是跑到岛上发现那里的人也是感染者而所有逃出的人全都GAME OVER。至于生化危机系列,由于游戏的缘故以及想拍续集的暴利趋势,使的每部结局都不是圆满收场,而是昭示着更大的危机即将出现。这么看来,就好象但凡病毒导致人类变异毁灭世界的电影,结局如果不出人意料,不惊世骇俗,不让观众们张大着嘴巴脑海里徘徊着“竟是这样!”而会认为拍的很失败。我实在是无法理解这样逻辑以及想法,在我看来,结局的惊变固然是需要的,固然能够给影片锦上添花,但如果千篇一律,反倒成了俗套,而“我是传奇”恰恰走回了很多年前我们认为的俗套--最终人类研制出了解药,这个世界还是被挽回了。我是传奇敢于在前一种结局大行其道的整体氛围中不依照潮流而行,仅仅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钦佩,何况它所设计的这种结尾又恰恰超出了所有观众的预料,至少对于我,在观看的时候总是在猜测结局应该是非常绝望的,或者维持着现状,甚至当女人说有个隔离区时,我也跟威尔,史密斯的想法一样,没有什么所谓的隔离区,等历尽艰辛到了后却发现,又将会是另一个夜魔之地,而我按照着自己的“经验”如此判断之后,却在面对着真正结局到来时,有了意外,所以说,此片的结尾我觉得恰恰是成功的,当世人都在剑走偏锋只时,你正常拔剑,反倒取得了跟好的效果。而且对于有些人说威尔,史密斯领悟上帝太过迅速,之间没有什么过度,没有一定的情节铺垫,我则不以为然,试想,在那样一个绝望的年代,人的想法绝对不会和现在我们的想法一样,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没有什么大的动乱和坎坷,我们怎么能理解在那样一个人类灭绝,而且全都变成吃人的魔鬼世界里,能够存活下来的人的思维方式。换句话说,当威尔,史密斯三年来认为自己也许是这个世界最后一个人类之时,却有两个人在他一心寻死之时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而他仅仅是在餐桌上发了一顿脾气,而后自己躲在浴室里,想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就接受了这个现实。这样的一个人在面对着从不心上帝到最后的相信上帝,还需要有多大的过度,多大的铺垫来帮助他慢慢的,仔细的慢慢体会出这个上帝的万能?我觉得在那样一个危机的时刻,在他的眼中,破碎的玻璃显出那样的一副图案,耳中听到女儿声音,足以让他瞬间有所顿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过于收尾之嫌。至于说什么里面变异人类的造型问题,我觉得这有必要和本片的题材联系在一起来讨论,说实话,我是传奇真正该遗憾的是诞生晚了,如果它在惊变28天之前面世,那我想现在该受到责难的就不是前者,而是后者了。并且对于造型的设计,确实比较象生化危机里的某些造型,但我想人类在这一点上估计已经走到了极限,再怎么想突破也不太可能,试想,你总不能期望因为病毒产生变异的人类会变成其他动物吧?猫?狗?还是狮子?所以在这点上责难,我觉得没什么必要。并且我对于有些人自己的观察力不足却还对着电影说三道四很反感,象有些人说纽约三年荒芜,威尔,史密斯家怎么还会有电?我真是为导演的苦心不足,在影片开始阶段,当威尔,史密斯从外面打猎回来时,导演特意给了发电机一个特写,不敢停留的太长,怕影响剧情的连贯,并且是安排在他锁上那道厚重的大门之后,希望发电机的特写镜头出现的更合理,这种煞费苦心换来的居然还是“怎么会有电”的置疑,我真是无语了。并且我想说的是,这样一个科幻片,绝对不能象某些悬疑推理片一样进行着100%的推敲,不然你不会获得观赏的乐趣,只能陷进找茬怀疑的疲惫当中(当然,也有人正是以此为乐,那就另到别论了)。总的来说,这应该算是今年非常不错的电影,而且再一次证明了威尔,史密斯巨大的票房号召力,很符合这个电影的片名---我是传奇PS1:片中威尔,史密斯对女人介绍歌手的那段对话,可以称为本片画龙点睛之笔,借用威尔,史密斯讲解那个故事的机会,向观众点出了威尔,史密斯内心深处到底一直坚持着的是什么,他的理想到底是什么。而本片最后的女人的旁白也恰恰呼应了这一点。不过在我眼里,如果非要给这部影片选一句最能让我有感触的话,我则选择威尔,史密斯在电台里的那段录音,三年来这从没有改变的话,在我眼里却是人类最终能够生存的根本,一种莫名的希望,一种无言的坚持,一种对生命最高的尊敬。"我是罗伯特,内罗.我是纽约的幸存者.我在所有AM频道上进行转播.我会每天中午在南街海湾,当太阳升到最高处时.如果你能听到我,如果任何人能听到我,我能提供事物,我能提供住处,我能保障你的安全,如果你能听到我,任何人,回答我,你并不孤独."

㈡ 求一篇任何电影的影评

让子弹飞 集黑色幽默 动作 感情等于一身 很好看
让子弹飞》的一些暗线,隐喻,野心和吹捧。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子来了》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姜文专辑看《让子弹飞》《鬼子来了》《太阳》的朋友可以到锐影网www.ruifilm.com在线高清观看 。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㈢ 我想找一篇电影的影评《盛夏在左,光年在右》,谢谢

有两篇文章,不知道哪个是你要的

一。
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盛夏、光年点缀的美丽,Eternal Summer,带来仿佛永恒却总是在流逝的似水光年。残碎的青春的故事在这个盛夏里静静的走来,又悄悄的离去。或许这就是一个奇怪的现实,爱恋也许会永远的藏在心中,仅仅淡落在彼此的记忆里,没有任何人会碰触彼此心中的那一根轻柔而颤动的弦。
当深藏在彼此内心中的依恋淡淡的被打开时,也许还在刻意的含蓄的掩饰这场不知所措的感情。也许从来没有想到,就是在日久的陪伴下而萌发出的一种淡淡依赖的情愫。

这部影片里,弥漫着颓废而没落的青春色彩,淡淡的校园色调的铺盖下,依然是一种很低沉的色泽。残缺的爱和相互的理解和认知也许就是这最动人的地方,男生与男生的耽美,男生与女生的含蓄,就是在那片沙滩里,也许就是在那片淡淡的海洋里,随着落日晚霞的消沉而走到了最和谐最温馨的结局。

“我们的友谊开始于一个规定。”或许当初正行拒绝了老师的请求,也许就没有这段是有非有的友谊,也许就没有这段是有非有的爱恋。或许守恒还是往昔的调皮好动,也许他永远也不会发现自己内心隐藏许久的寂寞,他也许只会在失落中度过这淡淡的生命。或许慧嘉没有这种失落而又疼痛到欣慰的变化,慧嘉也许会带着她的飘飘长发和着正行奔跑在台北的大街上。

宇宙中的行星和恒星安静地存在着,直到彗星出现,彗星就像时光长河中的一段偶然,而所有的规则都会在彗星到来的那一刻失去意义。幼年的时候,老师的这段话也许一直都会隐藏在真心的心里。当正行与守恒在生命之中相遇的时候,擦起了一片火花。

当慧嘉因为被老师羞辱而和正行跷课时,两个人独自乘坐去往台北的列车散心。两个人奔跑在台北的街道上,两个人亲密的抱在一起,两个人一起住在宾馆里。慧嘉和正行两个人静静的躺在宾馆里的床上,两个人紧紧的相互拥抱。当慧嘉的眼里满是这个平日里不起眼,只有淡淡的微笑而沉默寡言的男孩时,她将自己的灵魂与身体一起交给了他。当伏在红唇上的男孩的嘴唇还没有在这片干脊却又鲜艳的土地上深埋时,当覆在女孩娇小而轻柔酥软身体上的男孩躯体还没有亲密的和女孩融为一体时,正行突然停住了自己的动作。他并没有占有她的欲望,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内心,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失落的疼痛。

“你是不是喜欢他?”“……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或许是一种敏感,或许是一种依赖而不肯放弃,在苦苦的追查中,在一阵很平静而有气氛很汹涌的对话中,慧嘉开始明白了。或许正行并不是爱他的,在他的心里也许已经根深蒂固的有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人。

当在慧嘉的对话中,正行才真正的发现了自己内心里守恒的不可替代的位置。而这个事实是那么的不可接受,是那么的让正行感到一种害怕。他选择了逃避,他选择了躲避守恒的目光,甚至是慧嘉,他也总是一中很漠然的态度。他不敢正视这件心里的积垢,他害怕这个现实,她把这当作是一个秘密,暗暗的隐藏在心里,始终不肯打开。而只有慧嘉,只有这个同样沉浸在一种失落的悲伤中的女孩,才知道这个他萦绕在内心里的心结。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最近失恋了。”慧嘉选择了倾诉,在一场篮球笔赛,一次雀跃的欢呼外表下的眼泪中,她向着守恒说出了很久以来藏在内心的故事。他们相爱了,就是在那片昏暗的微黄路灯下,两片嘴唇相互吻在了一起。这也许是另一场失落的开始,也许又是另一次内心大门的敞开,也许有发掘了另一个很深邃的心灵。

“刚刚慧嘉有打来,你在骑车没有接到。你们最近很熟啊,所以你们在一起咯。” “慧嘉是我的好朋友,你是真的喜欢她,还是玩玩而已?”当正行在很低沉很严肃的的声音下问守恒时,当正行默默一个人在公车后排落下眼泪时,他也许想到的是内心的矛盾,是应该开心还是应该失落。他不知道怎样来看待这一系列的背叛,慧嘉爱上了守恒,而守恒却没有告诉正行而瞒着正行偷偷的和慧嘉恋爱。他痛苦的踟蹰着,这或许对他是一种解脱,他脱离了慧嘉的矛盾爱恋,可是他又失去了拥有守恒的感情,一个悲伤的离别。

“那……我和慧嘉……”当看到慧嘉突然造访守恒的系舞会时,正行不经意间的问到守恒。守恒面对的是一种令头皮发麻的尴尬,于他看来,这也许是一个很奇怪而有很据有选择性地难度问题。他踌躇着,一遍又一遍地让正行重复着这个问题,或许他是想让这个问题不断的敲击他的内心,也许他也在寻找着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拥有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他拥有一个很好很好的女朋友,他很难抉择。这也许就是人在感情之上溢于言表的贪婪,他想拥有所有的真情,而感情的代价是很难负起双份的现金的。

“我们不是好朋友么?好朋友有什么不能说的?你现在还在瞒我什么?”当守恒的话一字一珠的针锋相对的指向正行的内心时,正行的泪落下了,他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也许就只有逃避,逃避开来好朋友的追问才能狗很平静的生活下去。“你有你的事,我有我的事。我们的事不要老是掺和在一起好么?”正行的话响在心里,这也许是为了守恒的生活,他于心底是爱着守恒的。

“好朋友是吧?好吧……我告诉你,我从来就没有自愿做过你的朋友,都是老师逼着我做你的朋友的。”正行对守恒说道。或许这就是一场掩饰,一场根本骗不了人的把戏。他的眼神,闪烁着一种恋恋不舍的火光,他的心里,也许还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依恋。但是他决绝的离开了,他狂奔着,在狂风里跑着,他想甩去这一切的痛苦,虽然这是一笔百无聊赖的徒劳。

或许就是这场终于张开内心的对话,让守恒也敞开了自己的内心,他正视了和正行的恋情。他骑着车在公路上肆意的狂奔着,却不经意间在路上出了车祸。正行在接到了电话后,匆匆的把守恒从医院接到了自己的家里。而在公路上盘桓行驶的过程中,守恒轻轻的将自己的头依偎在正行的背上,透着衬衣的温度体会着正行后背的温度。

“你可不可以答应我一件事。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都要好好的在一起。”当正行给慧嘉留下了这样的话语时。随之而来的应该是一种破裂的感觉,一种仿佛青春在这片阳光下撕碎的感觉。在正行的家里,守恒主动的和正行发生了所谓的关系,他轻吻着正行的嘴唇,他抚摸着正行的身体,他趴在正行的背上,从他的身体里进入。他们在夜幕中开始了这份耽美的恋情。或许仍然是一种不可躲避的矛盾,正行选择的还是离开,他还是拨通了慧嘉的电话,把正在熟睡的守恒留给了慧嘉来照顾,自己悄然的离去。

“后来正行出现了,我做什么事情他都陪着我。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后来你也出现了。我真的不能失去你们两个的任何一个。我们真的长大了,人长大了,真的什么都变了。”这是多么的痛苦而有悲伤的对话。当守恒含着一种哀伤的泪水对着前来的慧嘉说道时,他表现而来的是一种脆弱和一种放不下。他爱着一位这样善解人意而又温馨漂亮的女性,他同时有喜欢一个自己最最要好的同性朋友,他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面对的是一种选择,选择自己的喜爱与选择自己的未来。可以说,守恒也许就是那种永远放不下的人,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的一种情感,追求可是有放不下理想。或许这就是人的贪婪,永远想十全十美的得到一切,而现实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好朋友有什么不能讲的?”

“你听了这个秘密之后,还会不会在想和我做朋友?”

“余守恒,我不是真的和你当朋友,我是真的喜欢你。”

“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知道,你是被老师规定的。我一直知道,你不是自愿跟我做朋友的。我本来要让你跟我一起被罚。但是,我发现我没有办法。我真的太寂寞了。康正行,你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不晓得怎么来形容这种复杂的心情,当三个人在蔚蓝的海水蔓延上岸的时候,都暗暗的留下了眼泪。当海风吹过发梢,当海风吹拂起三人的头发,一种莫名的酸楚用上了心头,这是一种很轻浮的伤痛,没有很强烈的感觉,没有过分汹涌的麻醉,而只有一种沉淀的难受。眼泪很难来表达出一种残碎的美丽。

我喜爱这部片子,是一种很落寞很含蓄的故事,一份很淡淡却又很汹涌波涛的感情。三个人的世界,三个人的电影,三个人的悲伤。一份青春的疼痛,三份不知结局的爱情,一种不知结局的未来。这也许就是一种朦胧的爱恋。我们每个人可能会有着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故事,只是绽放在不同的季节,或许不是盛夏,或许不是一种光年。也许就是一份爱,不需要着上过多的色彩,不需要太多的季节时间的搭配,它定然会有着一种很本源的感动。

在这里,男孩与男孩的爱恋并没有太多的其他颜色,应该是一种很纯真的,纯正的爱情。耽美的美丽就在于他的一种本真和纯粹。当两个男孩缱绻在床笫之上时,冲之于内心的是一种很自然的爱情。同性间的爱恋或许并不一定能够尽如人意,或许逃不开世俗的视线鄙视。但是他们有着最纯粹的人性本身的吸引,或许比那些纯粹为了利益而结合的异性恋更为真实更为伟大。

青春的痕迹或许就是这么的不堪一击,或许就是这样的在海水的冲击下就化为退浪缓缓的流下岸去。当我们在若干年后再次以一个平常而轻松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时,我们可能会很轻松的发现了我们生活中的种种残缺,种种不尽人意之处。这是一部唤起我们内心真心的电影,在一场耽美的爱恋中,我们发现了自己落入了一个自己都难以解释的矛盾陷阱之中,我们生活中还有没有真实的爱存在。

两个男孩,让我们审视了自己虚伪而不肯显露的外表,耽美,或许,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也许就是发现内心的缺憾与失真,这也许就是这里最为可贵的地方。

二。
No One Wishes To Be Lonely,Neither Do We?
没有人应该是孤独的,
我们呢?

打开了我的心门,走进了我的生活,
却为何又一再逃离我的视线?

我隐藏,因为我喜欢上了一个不该喜欢的人;
我隐藏,因为我喜欢上了你喜欢.

我隐藏,因为我不知道这是友情还是爱情;

我逃离,因为我获得了爱情却不想失去友情;
我逃离,因为我拥有的友情和爱情让我成了第三者;
我逃离,原来我们都只是徘徊在友情和爱情间无法权衡。

我爱你,你却不明了;
我爱你,我却不明了;
我爱谁,我都不明了。

为何你要打开我的世界?
为何你要走入我的生活?
为何我充当了那把钥匙?

一种恒心的眼泪,

两种情感的碰撞,
三种心声的抵触

羞涩,感伤,嫉妒,懵懂
青春,永远都是那样蠢蠢欲动
像盛夏午后晕眩的阳光
再也回不去的一光年

㈣ 请帮我找个影评

断背山》英文影评,可以参考下内容:)~~

"Brokeback Mountain",it is a gay love story, I like it.I was deeply moved by the sincere love between the two and besides,the heros are handsome,especiallly Jack who has clearn blue eyes and red sexy lips.:) The question "will that matter so much wether you love a person of the same or opposite sex with you if you love sincerely" has been asked.Personally,i really admire their love.In this complex world to find a person who you care very much is a difficult thing.

During the day Ennis looked across a great gulf and sometimes saw Jack, a small dot moving across a high meadow as an insect moves across a tablecloth; Jack, in his dark camp, saw Ennis as night fire, a red spark on the huge black mass of mountain.

In the land where horses are horses and men are cowboys... this film is creating quite a stir but I imagine it's nothing compared to the US where horses are horses and men are NOT gay, no, no sir, never, no no, the good lord would not allow it.

㈤ 帮忙找一篇最近电影的影评

用爱织就生命的网——《夏洛的网》

20世纪的童话王国注定要铭记美国作家E·B·怀特的名字,其代表作《夏洛的网》与他的名字一样广为流传.
《夏洛的网》是一本关于生命和爱的童话.在这个故事中,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爱则能沟通彼此,消除隔阂.所以当蜘蛛夏洛遇上小猪威尔伯,它们的友谊就能超越蜘蛛与猪之间的物种差异.在这里,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没有死生由命的悲观,没有人类逻辑中弱肉强食的现实.爱成为永恒的主题,它可以穿越任何现实的障碍,直达对方心灵的深处;它可以抛开任何世俗的习惯,让生命的价值在蜘蛛网上蔓延.怀特让夏洛织就一张生命的网,使每一个渴望温情的灵魂相互交织,彼此关联.
在童话的世界里,生命是具有穿透力的元素.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友谊是《夏洛的网》体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方式.在威尔伯歇斯底里的"我不想死啊,我不想死啊!"的哀号中,夏洛那一句坚定的"你不会死的,我救你"的回答犹如上帝说的"要有光"一样穿透黑夜,振奋人心.夏洛说了一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的话:"我会做你的朋友,你醒过来,睁开眼睛,就会看见我."这就是夏洛的承诺,一个小小蜘蛛的承诺.为了这个承诺,夏洛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其中,直到死亡的那一刻.她不要求任何的回报,只知道"喜欢你所以就得帮助你;帮助了你,我的生命或许就会多些意义".看着一个朝夕相处的朋友在自己的帮助下赢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夏洛的内心得到无限慰藉,她明白,对于自己这个渺小的蜘蛛而言,这就是最大的回报.在这里,没有利益的诱惑,没有权力的威胁,只有朋友间无私的关爱与生命中纯粹的友善,一寸一寸触摸读者最柔软的心房.
怀特是一位语言大师,在幽默风趣的文章中,那些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字眼充满童趣,给上一代的儿童和今天的儿童都留下了深刻印象.趴在窗台上,抬头看看夏洛的网,沿着那蛛丝之间的交织,我们一定能找到童年的感动与生命的启迪.

㈥ 帮忙找篇影评

很多时候我们就象阿甘一样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时候我们都远不及阿甘,那些不知为何而做的事情总是非常轻易地半途而废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样,就象片头和片尾中那片随风飘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数时候,我们也许都在随波逐流,这种飘浮没有具体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厌倦。可是,一个腾挪一个转身,总还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须尽力将它做得完满,不要计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那么,你就可以越飞越高,你会发现,越往高处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相信阿甘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阿甘有很多自己的理论,他坐路边的长椅上和不相识的路上讲述他的传奇,他在每一个理论前面加上三个字:妈妈说。

----妈妈说,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什么味道。

----妈妈说,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

----妈妈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

阿甘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这些话他都记住了,他说,笨人有笨人的作为。当珍妮叫他快跑的时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来,跑散了他记忆中第一双神奇的鞋子,也发掘出了他的第一项潜质:跑。他一直在跑,开始是逃跑,后来他跑进了橄榄球队,再后来跑进了大学,跑得了学位。在越战战场上,他仍是牢记珍妮的话,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回荣誉和友情。

你不得不承认,其实很多事情的成功是有其偶然因素的,它并不会因你的处心积虑而更接近终点,却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给你的努力以一个最恰当的褒赏。他忠诚,所以在越战中他独自脱离了危险的时候,他仍然跑回丛林中去找他的战友。他守信,他答应了战友要共买一艘捕虾船,但战友死了,他却在旁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为他实现了遗愿,也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财富。他执着,所以他会在珍妮离开后一跑三年,穿越了整个美国,一直不停,他告诉你,他只是想跑,他用跑步丈量人生,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东西为理由。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后,失去了双腿的中尉一直对自己不能战死在战场上却仍以残废之躯苟且偷生而羞愧,而恼怒,因为中尉是这样一种人:他视荣誉高于一切,他不能忍受平凡,是阿甘用友善唤回他对生命的信心,使他发现,即使没有双腿,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

阿甘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总是被聪明人嘲笑,他最爱的母亲和珍妮先后离开了他......但对他并因为如此而沉没,爱还在延续,他还有自己的孩子,一个聪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还在继续,他不聪明,但他永远知道如何让生命充满希望。所以他也就赢得了荣誉,财富和爱,这些常人可能永远不能兼得的东西。

这部电影为什么如此深受喜爱?虽然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守信,执着,友善这些人性中最为熠熠生辉,优秀可贵的品质,看到了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平凡的生命,不平凡的人生.

当我们年华老去,回首来路,如果你可以对昨天的一切无悔,那么你已经拥有了非常成功的一生。
阿甘正传

㈦ 谁能帮忙找一篇英文影评

http://..com/question/53763739.html?si=1
http://..com/question/10474353.html?si=2

㈧ 请找一篇中国电影的影评

《武侠》的片名很容易误导人。直到预告片和分钟的片段曝光,我们一直以为这是又一部披着古装外衣却极有可能沦落平庸的所谓动作巨制,就像若干部让我们领教了新时代的武侠为何物的前作。武侠片作为中国特有的片种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观众心目中有太多约定俗成的东西,我们一方面怀念张彻、李小龙、徐克,另一面又为近十年来武侠片越来越荒腔走板感到无可奈何。《武侠》的公映日期“选在”7月4日,美国人的独立日,或许不是有意为之,但风云际会中,它拥有了一个从头到脚都是横空出世的样貌。或许在李安的《卧虎藏龙》之后和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之前,这是华语影坛文艺气质最为浓厚的一部武侠片,除了武打片段还让人再想看第二遍的武侠片,历历数来委实不多。

陈可辛高调宣布他的这部最新力作要讲“微观武侠”,实在是一个聪明的选择。作为一种媒介手段,电影最具优势、也最有魅力的地方一般而言正在两样:大特写和慢镜头。简而言之,就是微观。传统武侠片最精彩最销魂的部分其实不外乎打斗,但严格说来这与“电影”无关,除去干净利落的快速剪接,高手打架的场面一样能让人血脉贲张,蒙太奇只是让它更热闹而已。陈可辛不满足与此,他想让观众看到热闹背后的门道,为此他搬来高科技手段助阵,使用大量特效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体解剖学试验。如果说《卧虎藏龙》借助视觉特效想要阐述一个人“为何被杀死”的高深命题,那么《武侠》的态度则要谦恭得多:它只想解释一个人“如何被杀死”。一定会有人认为“HOW”的问题在武侠的世界里不足一提,有避重就轻之嫌,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最接近电影本位的东西,如果胶片能干的事情纸笔、油彩或是乐符也能代替,那我们谈论再多的江湖恩怨也是跑题。

还有人纳闷海报上“甄唯武”的提法,觉得不知所云。其实那大概是提醒观众三位演员在片中的戮力出演。戏份不多的汤唯在此按下不表了,但甄子丹和金城武(尤其是金城武)的表现惊艳得让人回味。甄子丹这些年的用功和用心几乎路人皆知,但他饰演的各种能文能武的角色并未摆脱固定的气质,你可以把这句话理解成一个字:浅薄。但是《武侠》中的刘金喜因为隐藏了自己的秘密身世,先天就要求超级丹演绎出一个亦正亦邪的复合型人物,他必须藏得很深,但又不能深到弄巧成拙,毕竟观众单凭故事梗概就已经猜到了谜底。在密林告别的那场戏中,刘金喜捉摸不透的举动迷惑了金城武饰演的徐百九,也迷惑了观众。甄子丹终于在演过无数好勇斗狠的角色后,发现自己那双不怒自威的眼睛还蕴藏着别的潜能。

金城武更值得特别赞扬。这位被称为帅绝人寰的偶像派经过多年的淬炼,也经过在《如果·爱》和《投名状》中与陈可辛的磨合,在《武侠》中来了一次华丽的变身,圆眼镜、四川话、一根筋、强迫症,他似乎并非太用力,就让徐百九这个角色看起来显得完全是为他量身订做。与这个有血有肉的儒雅智慧型形象相比,他在《赤壁》中塑造的诸葛孔明简直就是一具假的不能再假的空皮囊。以李连杰(微博)的先例看,金城武凭借《武侠》获得金像奖的肯定似乎也是可以期待的事。

㈨ 谁能帮我写下或查找一篇影评和一篇书评

电影《活着》观后感
福贵背着有庆说,鸡长大了变羊,羊长大了变牛,牛长大了到共产主义了。。。。。。
这么滑稽的解释,这么可爱的父子的对话,在《活着》里朴素地渗透出来,那么真实地展现着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的社会文化,时代印记。
出生于富裕地主家庭的福贵痴迷赌博彻夜不归,傲慢无视妻子的劝告,最终把全部的家产输给了皮影戏班主龙二。妻子携女怀子离他而去,父亲责其不孝以杖相击力衰猝死,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可戏剧性的是,到了六十年代文革期间,龙二也就是因为富贵家的房子被戴上了地主帽子,批斗而死。影片故意放大了这讽刺性地结局,富贵内心从恐惧到庆幸的大悲大喜被葛优表现得淋漓至尽,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社会政治运动造成的社会结构的大变迁,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制度的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影片讲述的第一个悲剧,就是福贵和家珍的儿子有庆的意外夭折。影片中人民公社和群众性的大炼钢铁反映了大跃进的基本概貌。这是一场社会运动,包括徐福贵一家都参加了组织在当地小学校里的没日没夜的冶炼劳动,福贵凭借自己的手艺演出皮影戏娱乐工人,家珍则为他们端茶送水,甚至孩子也参与了彻夜无眠的工作。依据影片铺陈的线索,因为区长要来到镇区检察,徐家被通知要求回到学校参加下一夜的劳动。尽管父母意识到了他们的孩子已是筋疲力尽,但还是勉强的叫醒了有庆,一路辛苦步向学校。福贵背着睡意朦胧神志模糊的有庆,一路上仍在为了晚上的劳动调动他的精神。那一夜,筋疲力尽的有庆在沉睡之时意外的被区长的车撞死了,这位曾是福贵的老战友的区长也因工作的极度疲惫以致在驾车时睡着了。过度操劳造成有庆和区长的筋疲力尽是导致有庆死亡悲剧的直接后果。
这个意外的巧合是春生疲劳驾驶的错吗?是福贵逼着有庆去学校炼钢铁的错么?还是根本就是大跃进运动、那个时代的罪过呢?
在亲人以非自然方式逝去时,活着的人常会说:"如果不……,他就不会走了……"可是人生,毕竟不是电脑游戏里的"虚拟人生",输了,绝望了,可以重新再来。如果不怎么了呢?没有"大炼钢铁"的狂热?没有王春生的汽车撞到墙?没有有庆在墙下睡着?还是家珍执意阻拦福贵送有庆去学校成功了?也许有无限的可能性,但也许偶然中潜藏着必然,那个时代的必然,可以说这完全是一个社会政治悲剧。
降临于这个家庭的第二个悲剧是女儿凤霞的难产不治身亡,影片在此时也达到了整个剧情的高潮。
《活着》就像一部史诗,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红色文化的大潮下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影片中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荒谬感。导演也正是用以小见大的民间叙事来反省、嘲弄那个曾经史诗神话式的中国,反思人性人心的回归,国家形象的建构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透过个人生活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的运作、国家权力的实践以及意识形态的推广,解释执着于“活着”的普通人何以被发动起来投入到一场场政治仪式中,最终政治、道德理念被内化,几乎整个国家的民众都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解释如何使整个国家由一个传统的礼制国家,转变为以展示性和表演性为政治模式的“剧场国家”,并改变人们的行动逻辑乃至重塑中国国民性的过程和原因。
影片的结尾不像小说那般惨烈,小说里最后只剩下爷孙俩相依为命,电影略显温和,但也颇引人深思。福贵的一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有如中国社会的变迁过程。影片中的绝望、无助、无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转变,变为中国人在艰难生存状态下的忍受。活着就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余华曾在小说的序言里写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也许这是那个年代人们对于活着的理解,我只希望不会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的现实。
馒头长大了,就赶上好日子了。。。。。。

㈩ 什么是影评怎样写好一篇影评

A.在看影片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做笔记,多记录,写作时候才能从中挑选你可以用到的细节。思考、罗列感动你的地方、你认为值得写的角度,梳理影片的内容和思想,在此基础上确定中心论点。确定影评的题目、评述的角度、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论述方式,找出各自的论据。
B.在全面、整体地把握影片主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影评的论点,以下的论证就要围绕这一论点而阐发。影评中心论点的提出,可以遵循一定的范式:影片通过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现象或者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可以设置一个主标题,直接概括自己的论点;还可以在主标题之外设置副标题,主标题是对论点的概括,副标题则表明论述的角度或说明。一般来说,影评都有副标题。
C.评论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应当对提出的论点展开充分的论述。在论述中,应当把每一部分的分论点视作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小议论文,即首先提出该分论部分的论点,这一论点同时又是总论点的分支论点。继而,应当设置论据,采用影片中对于分论点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加以佐证。接着,应进行论证。要对总论点进行层层剥离式的剖析。应基于文章的总论点展开论述,旨在对于总论点进行清晰、透彻的辨析。可以以总论点为基点,找到一个切入点,区分和设置不同的层次,呈现为层层递进的态势。然后,论者可以依层次进行论述,每个层次均应视作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部分,均应有每个层次的论点,均应设置论据,并进行论证。其论点、论据与论证的要求与分析法类同。
D.分析之后的综合,既呈现为对于各分论的集中与概括,同时又应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新的结论。这一结论既应与文章的总论点相呼应、相吻合,同时又应在前者基础上有所深化和提升。或者论者还可由此引发开来,得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衍生性意义,使人获得更多的启示。演绎之后的结论,既是对于论题的剖示,也是对于文章总论点的应和。演绎式写作的层次递进,其最后的层次可能就是结论。也可以在完成演绎之后,继续有所深化和提升,得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衍生性意义,这些都可由论者根据需要去把握。
E.应把字体写得工整、清晰,给改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卷面印象,尽量避免错别字。写完之后如果还有剩余时间,再仔细检查一遍是否有错别字,是否存在语句不通等问题,然后加以修改。建议不要进行整段大改。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