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尽头影评
⑴ 宇宙与人观后感300字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聪明,对太空的了解也到达了新的领域.《宇宙与人》这部电影就是让我们了解太空的,以前,我不了解地球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人类,看了这部影片以后,我不但找到了答案,而且让我了解了宇宙奥秘.现在我知道了太阳系有九大行星:金星、水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其中,金星和水星是火球.这两颗行星上没有大气,大气中主要是二氧化碳,也没有液态水,只是在大气中极少的水气.金星是太阳系中唯一逆自转的大行星,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是冰球.太阳表面温度约在6000度……
宇宙是多么地善待我们,给我们如此美丽的家园,让我们人类在多姿态多彩的环境中幸福地生活.然而,让我们没有料到的是我们人类竟自已残害自己!七十年代那些
⑵ 科普电影《宇宙》观后感怎么写
科普片宇宙与人观后感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一部科普片《宇宙与人》,在经历了60分钟惊心动魄的视觉享受,1个小时荡气回肠的心灵震撼之后,真叫人感慨万千。
应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宇宙选择了生命、然后又选择了人。地球的环境是那么的适宜,有不远又不近的太阳在源源不断提供着生命所需的光和热,液态水为生命诞生提供了温床,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伙伴们。这种种的一切,促使生命产生了。
人类产生的又是那么的恰到时候,上一代的地球统治者??恐龙为我们承担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人类从此走进地球的统治。在发现了自然规律这一宝藏之后,人类按着宇宙事先制定的法则,一步步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意志发展的生机勃勃的世界。而今,人类已有能力采取措施来避免恐龙的悲剧,也许人类会永远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然而,事物是辩证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恐怕将来毁灭地球的,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人类自己了。“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宇宙,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
比起整个宇宙的历史,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是选择碌碌无为还是选择充满追求,是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时刻不忘的问题。前者的命运,直如同一颗宇宙尘埃,在生命终结的一刹那,将无声无息地消沉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人应该对生命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暂的生命在瞬息之间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⑶ 己知的宇宙观后感200字
《已来知的宇宙》是Carter Emmart执导的源一部短片,该短片视角从喜马拉雅开始拉远,穿过数百亿光年,直到大爆炸的遗迹,宇宙的尽头。
已知的宇宙缩小从喜马拉雅山脉穿过大气层和漆黑的空间大爆炸的余辉。
该短片视角从喜马拉雅开始拉远,穿过数百亿光年,直到大爆炸的遗迹,宇宙的尽头......
⑷ 机器人总动员的观后感
《机器人总动员》影评
这里太阳照常升起
此时的地球如果能够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便是满目疮痍了。在经历了人类无限制的开发之后,这里已经没有了绿色,海洋不再是生命的源头,更像是生命的禁区。整个世界一片废墟,垃圾满盈,人类也早已脱离了此地——曾经的生命摇篮。地球上每日似乎只有一个活跃的身影,他就是瓦力。一个清理垃圾的机器人。他所做的便是日复一日的,用自己的身体把垃圾规矩成矩形,然后再一排一排的堆叠起来。这样的工作纵使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起来仍是没有尽头,当然只要有电,瓦力就会不断的干下去,看上去故事就会沿着这样的顺序发展下去,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拥有转机。就像在这个毫无生命力可言的星球上一样,即使没有绿色,即使不复海洋,但是,这里太阳照常升起。《机器人人总动员》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故事。
瓦力就是这样生存着他卑微的生活。他在垃圾堆里工作,他在垃圾堆里生活,仿佛一切都没有结果,仿佛一切都不该拥有结果。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铁箱子,更令人称奇的是,铁箱子的里头竟有一抹鲜艳的绿色,他小心翼翼的把那一抹仅有的绿色保存了起来。绿色似乎预示着希望,绿色似乎意味着生机,总之这是一个好兆头。
的确如此,在此之后没过多久伊娃出现了——这个瓦力生命中最重要的指令。毫无疑问,伊娃也是一个机器人,与瓦力不同的是,伊娃来到地球是为了寻找生命的迹象。人类就像云有海外的游子,在外头时间长了,总会想家的,一旦伊娃发现生命的迹象,游子便会义无反顾的出现在曾经的故乡。
伊娃像是一个敏感的女孩,对待一切陌生事务都会不觉得产生怀疑。直到遇见了瓦力。起初,瓦力只是小心翼翼的躲在远方静静地望着着伊娃,就像诗经中诉说的那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后来瓦力像是所有青春期的男孩一般,忍不住对伊娃表达了浅浅的爱意。只是这种表达比较特殊,他教伊娃跳舞,他让伊娃玩魔方,他拿包装袋的小泡泡让伊娃戳透,他还为伊娃放了一段爱的录像……似乎这些都激不起伊娃的兴趣,最后,瓦力拿出了放在保险柜中的那一抹绿色——一根插在破落靴子中的小草。伊娃看到绿色很好奇,但来不急好奇,她潜在的指令就立刻将绿色收藏在自己体内,她也瞬间失去了意识,然后便是等待将她下放至此的飞船把她回收。
等待总是漫长的,伊娃等待着飞船,瓦力等待着伊娃。等待又是美好的,诚如那句老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等待的日子中,瓦力天天陪伴在伊娃身旁,当然他也会悄悄地牵起她的手,他也曾为她而难过,纵使伊娃对这些都全然不知。影片中最动人的部分也出现在此,瓦力陪伊娃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日夜,期间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使瓦力离开,在下雨的时候他为伊娃称伞,机器人都是铁的,加上凸出的伞头,瓦力没少挨雷击,在刮风的时候瓦力紧紧拉住伊娃的手,同进同退。机器人虽然是铁的,但心却是肉的;机器人似乎没有思维,但却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感情。这或许也是制片人对于理想爱情的一种美好向往吧。我想,只要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会拥有一份这样的希望。我们可能希望与自己心爱的姑娘(或是心爱的男子),天长地久的相守在一起,可能我们没有多少钱,我们更没有宝马,我们更没有豪宅,但我们的感情是无可比拟的,我们不为世俗所惑,我们不为岁月动容,但我们都拥有一份坚守,都拥有一颗不老的心,岁月变迁,韶华流逝都不曾改变曾经的初衷,每一天,彼此的感情都如第一天般新鲜,充满活力,直至生命的尽头。当然,希望无所谓有无,这样的希望,在现实中虽不可存在,但仍可作为人们百无聊赖时的一抹鲜绿,穷困潦倒时的一个梦想,存在于人们的最心底。我想即使再现实的人也都会拥有某种形式的理想主义。瓦力就有,我相信,你也会有。
⑸ 贴些比较好的影评或书评,谢谢…
最费脑力的14部电影
《盗梦空间》、《记忆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觉》、《禁闭岛》、《穆赫兰道》、《蝴蝶效应》、《恐怖游轮》、《伤城》、《盗走达芬奇》、《88分钟》、《万能钥匙》、《决胜21点》、《沉默的羔羊》
走进12星座女孩内心世界的电影
《情人》白羊
《绿荫下》金牛
《初恋50次》双子
《黑暗中的舞者》巨蟹
《办公室的故事》狮子
《傲慢与偏见》处女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秤
《布达佩斯之恋》天蝎
《艳舞女郎》射手
《杨朵儿》摩羯
《罗丹的情人》水瓶
《天使艾米丽》双鱼
16部讲天才的电影
《美丽心灵》、《雨人》、《波拉克》、《暗物质》、《天才瑞普利》、《猫鼠游戏》、《香水》、《一级恐惧》、《心灵捕手》、《莫扎特传》、《证据》、《海上钢琴师》、《电锯惊魂》、《沉默的羔羊》、《非常嫌疑犯》、《寻找弗罗斯特》
推荐给女人的十部电影
1、《乱世佳人》(坚强)
2、《母女情深》(亲情)
3、《简爱》(尊严)
4、《蒂凡尼的早餐》(虚荣)
5、《白领丽人》(才华)
6、《钢琴课》(沟通)
7、《漂亮女人》(浪漫)
8、《紫色》(苦难)
9、《末路狂花》(女权)
10、《女人那话儿》(性爱)
推荐给男人的十部影片
1、《阿甘正传》(执着)
2、《东方不败》(才华)
3、《美国往事》(人生)
4、《罗马假日》(爱情)
5、《勇敢的心》(勇气)
6、《辛德勒的名单》(责任)
7、《肖申克的救赎》(信念)
8、《E.T》(童心)
9、《现代启示录》(痛苦)
10、《第七封印》(哲思)
推荐给心理爱好者的10部经典电影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碍;
《歌西卡》犯罪心理学;
《美国精神病》双重人格;
《钢琴教师》性心理变态;
《美丽心灵》偏执性精神分裂;
《记忆碎片》失忆症;
《蓝丝绒》心理扭曲;
《雨人》自闭症;
《本能》性与暴力;
《沉默的羔羊》变态心理。
最值得欣赏的英式发音电影
《如果能再爱一次》、《成长教育》、《穿越时空爱上你》、《生死朗读》、《猜火车》、《哈利波特》《女王》、《真爱至上》、《恋爱假期》、《诺丁山》、《真爱之吻》、《傲慢与偏见》、《莎翁情史》、《成为简奥斯汀》、《福尔摩斯》、《雾都孤儿》、《兵临城下》、《英国病人》
因为名字烂而被错过的好电影
《三傻大闹宝莱坞》、《刺激1995》、《搏击俱乐部》、《机器人总动员》、《杀死比尔》、 《低俗小说》、《落水狗》、《午夜牛郎》、《洋葱电影》、《蝴蝶效应》、《诺丁山》、《两杆大烟枪》、《摇滚黑帮》、《十诫》
⑹ 上帝也疯狂 影评500字
《上帝也疯狂》拍得非常天然、唯美、快乐
非洲卡拉哈里沙漠难以生存人、动物,因为长达九个月的干旱无水。有一些与世隔绝的布希族依靠他们特有的智慧在这里生存。他们单纯知足,充满真善美,没有战争罪恶等语汇。突然一天,飞来一个文明世界弃扔的饮料瓶子,在发现它的妙处后,他们开始有了争的东西和不能分享的感觉,内心的嫉妒、仇恨扰乱了他们生活的平静、和悦,最初发现它的凯决定把它扔到世界尽头。他开始了远足。
一个瓶子在布希族眼里就成了不祥之物。我们的生活中,某颗大钻石什么的,之所以被寓为不祥之物,还不是因为争抢的人太多太失态,不断地为之伤为之死吗?我们不从自身找根源,只把它推卸为上帝的诅咒。他们本身并不是不祥之物,不祥之物是我们内心的贪婪。
布希族因为没有很多东西,所以不求什么,所以不会为任何东西打扰心情、影响生活,只接受大自然的馈赠和上帝的远视。他们的世界无毒无味也无伤害无打击。瓶子尽管有用,只要它侵犯了生活的宗旨,也应该让它永远消失。他们有不要的能力。
我们有的东西太多,越来越多,再多也觉得不够多,再有也在不断地要,象女人的衣橱,象男人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梦。在贪婪的驱使下,我们给予自己太多的重压和奔波,也失去了生命最初最本真最自然的快乐。从小时候起,接受5—15年的教育,学习如何在复杂的人类环境中生存;长大了,要接受职场恶斗、情场纷争,要活得体面,要活得风光,要活得比某某强。我们生活中的瓶子太多,多得我们都忘记了它们不过是瓶子,多得我们即使下决心也决然扔不完全。我们被瓶子诱惑、激励并掩埋。如果我们可以有凯那样的决心和执着走到世界尽头,把带给我们烦恼和痛苦的瓶子扔出去,就好了。凯的世界可以恢复,可以还原,我们即使某一刻清除了回收站,还会产生新的更庞大的垃圾筐。
我们想着战胜无猜、战胜同学、战胜同事、战胜同行、战胜他族、战胜他国、战胜自然;我们要石油要煤矿要森林要水源要边境要宇宙……我们在扭曲别人的同时扭曲着自己,我们渐行渐远,越描越黑,金盆洗不了手,末了成了最贫穷最狰狞的,成了上帝的嗤笑。
汤普森小姐受不了主编只能报道美丽和正面的规则,辞去报社工作,远赴非洲做老师。文明世界的某一个瓶子她放弃了,她为了什么样的新瓶子远赴非洲寻找来了呢?她和我们一样,不过是可以暂时逃避清高一下,因为我们既在文明的世界里争抢不力,也不能回到如布希族一样、什么也没有的原始状态去。我们的潘多拉盒子打开过了。
安德鲁打扮得衣着光鲜去见汤普森,要证明自己不是挖大粪的,不是白痴,而是个动物学家。可是动物学家在“要”的过程中,窘况不断,丢尽面子。他内心的平静失去了,当然表现不了学者考察的风度。他为了成为外表好看的瓶子,结果把里面可喝的东西也倒掉了。结果他在最慌乱最失措最狼狈最后悔的时刻,演绎了最朴实最可爱最有趣的一面,让汤普森看到了接受了他的真情。这时候,安德鲁手里没瓶子。
波塔为什么要组织反政府军,他们和政府争的什么瓶子?聋子一门心思在缝纫,他也不要什么瓶子,他是最安全,最没什么可失去的,象原来一样富足的人。
凯为了扔一个瓶子走了很远,我们为了要一个又一个瓶子也走了很远。凯的扔是种拥有,我们的要是种失去。不必再看《上帝也疯狂》2和3了,那不过是在说,文明如我们还在不断地要,不断地毁坏。我们还要继续执迷于疯狂。
但凯还是那样富足,扮演凯的布希族人历苏,还是那样本真,不要花花世界的享受,回到他原来的世界中去,他不失初衷热爱、没有瓶子的世界中去,大无大有的世界中去。
⑺ 电影 赎罪的一份专业性影评
电影分成两截,前面有简·奥斯丁的风格,一个哥特式英国庄园的故事,塞西莉娅小姐和管家的儿子罗比的爱情,很老套、很英国。我不太喜欢那种黑黢黢的侦探小说的笔法。迷人,但格局小巧。最要命的是那种斯文,给生命中要对付的苦难与罪愆,都蒙上一层“人性的、太人性的”面纱。有时构成一种张力,但至少在这部片子里,却有一种削弱。
后半截,从军的罗比把故事带进二战的宏伟叙事,影片也转为好莱坞的叙述风格。罗比死在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最后一夜,导演用一个6分钟的长镜头,来铺陈大撤退的乱象。爱情和整个世界一起溃败,几个月后,塞西莉娅护士在一家战地医院,被洪水吞没。
到此为止,这只是无数令人伤感的倾城之恋,信手拈来的一出。但整部影片,其实是塞西莉娅的妹妹布里奥妮的忏悔录。滴答的打字机声从头到尾,非要刺破你的耳膜。结果不是造化弄人,而是布里奥妮一手促成了这一悲剧。13岁少女的怀疑、想象、骄傲、嫉妒和恐惧,在那个夏夜的庭院,将一对恋人活活撕开。
塞西莉娅与罗比彼此倾慕,却执拗着很少说话。那个下午,他们在水池旁口角,罗比扯掉古老花瓶的一支耳,掉入水中。塞西莉娅赌气地脱掉衣服,跳入水池。罗比转过脸去,双手握紧,攥到发白。这一幕,布里奥妮透过玻璃窗远远地看见。文学的想象力配合13岁的世界观,使她认定罗比是一个色情狂,正在欺负她姐姐。接下来误解逐步加深,直到布里奥妮在晚宴前的图书室,撞见姐姐和罗比倾吐爱慕,肌肤相接。
当夜,庄园里碰巧发生了一桩强奸少女案。布里奥妮瞅见了逃跑者的背影,她向全家宣告,我知道是罗比。警长问了两个很专业的问题,“你知道还是你看见”?她说,我看见。警长再问,“是否就像现在看见我一样”?小姑娘坚定地说,是的。
身着礼服的罗比带着羞辱,被拖入警车,后来送往欧洲战场。塞西莉娅与全家断绝往来,成了战地护士。五年后,他们客死异乡。布里奥妮18岁了,也成了护士,她看着法国士兵如何在她面前死去,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罪错,在夜里撰写她的第一部小说《赎罪》。直到74岁,长达一生的悔恨走到尽头。布里奥妮出版了最后一部小说,就是这本修改了56年的《赎罪》。
忏悔的议题,是很难在中文世界里遇见的。有人一辈子造孽,晚上睡得最香。有人犯下一个错,一生追悔不及。影片有一个镜头,护士布里奥妮反复洗自己的手,彷佛永远洗不干净。人会找各种缘由开释自己,但当布里奥妮在教堂,听见牧师在婚姻誓词前,对新郎新娘说,人若作假见证,上帝必不祝福他们的婚姻。她从此独身一人,写了一辈子小说,一辈子的忏悔录。
在战地医院,同伴说,你一定有个隐秘的情人。布里奥妮说,我从未恋爱过。难道你从没喜欢过一个人吗——有的,我13岁时喜欢一个哥哥,我故意跳到河里看他是否来救我,结果他救我之后,就转身走了。
这个人就是罗比。布里奥妮对他的诬告,埋伏着要她用尽一生才能看清的情感,和其中怨恨的暗流。
所以这部电影不是关于浪漫爱情,而是关于无力自拔的痛苦,和自我赎罪的不可能。影片最打动人的段落,是布里奥妮鼓起勇气向姐姐道歉,遇见罗比和姐姐在一起。罗比严厉地说,永远不会原谅她。这段落拍得恍若隔世,接着老年布里奥妮在访谈中,说出了他们死亡的真相。她说,这一幕是我虚构的,其实我从来没有机会向他们道歉。我的姐姐一生和她最爱的人在一起,只有图书室里的十几分钟,和战地相逢的半个小时。
如果忏悔的对象是人,他不在了,你活着就活在深渊里。因为你再也没有机会。这就是影片留给人的仰天长叹。我若是布里奥妮,我还有无可能,没有屈辱地,没有愧疚地,光明而自由地过我的余生?或者说,他们的死,就是对我良心的死刑判决?
有人说,中国人忏悔意识缺乏,因为忏悔的对象只能是无限者,而不可能是有限者。在英文中,“atonement”的意思,是上帝与罪人之间的和解。到底是“造化弄人”,还是人在弄人?人的确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心思负责,但塞西莉娅和罗比的结局,若在终极的意义上,是由布里奥妮的错误决定的。那么布里奥妮就绝无赎罪的可能。她若有良知,她的一生就只能是地狱。可这样的宇宙人生,实在不是人的生命可以负担得起的。
其实当年奥古斯丁说到忏悔(confession)时,是指一个公开的认信和宣告。包含着类似法庭审判的场景。有三个因素,一是有审判者,他倾听、问责,并施恩赦免;二是场景的透明性,在任何有限者、包括受害人面前的忏悔,都是不透明的。人可以审判人的行为,但人不知道人的心。古人说“天知地知”,天不知地不知的忏悔,就不是忏悔,也无法成为赦免的管道。第三是公开的见证。透明是针对宇宙万物的,公开针对他人。很多人认为,忏悔是纯粹个人主义的,是独自与受害人,或独自与上帝的关系。但在奥古斯丁的观念里,缺乏见证,就没有忏悔可言。所以世上绝没有秘密的忏悔,这也是布里奥妮必须成为作家的原因,她的忏悔需要一个陪审团,就是她的读者。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本帐。一人一本忏悔录。但只有这三点,才构成奥古斯丁式的《忏悔录》。人若以自己为辩护律师,那是卢梭式的《忏悔录》。人若是以自己为审判者,就是常说的“良心法庭”,那是托尔斯泰式的、或布里奥妮式的《忏悔录》。值得尊敬,却缺乏恩典。人若以他人为审判者,就是巴金式的《忏悔录》,在历史、文化、道德和数量面前的忏悔,就是常说的“道德法庭”。不但少了恩典,连公义也常被民意所左右,被局势所遮蔽。在巴金那里,最大的真话就是“毛主席伟大,但四人帮万恶”。这是一种无法清除偶像崇拜的和自我虚构的赦免。
一个见鬼的时代,每个人的手上都沾满了血。奥古斯丁说,“我忏悔故我在”;犹太人的先知以赛亚,在倾国倾城之际,仍有预言说,“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
那个13岁的小女孩却用一辈子喊道:怎么可能。
⑻ 电影观后感
《海底两万里》:
这真是一片奇妙又少见的海底森林,生长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树上丛生的枝权都笔直伸向洋面。没有技条,没有叶脉,像铁杆一样。在这像温带树林一般高大的各种不同的灌木中间,遍地生长着带有生动花朵的各色珊瑚。美丽极了!
尔后,潜艇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等危险,安然驶向印度洋。这时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尼摩船长从海面上望见了什么,突然充满了愤怒和仇恨。他粗暴地把阿龙纳斯及其同伴们禁闭在小房间里,并强迫他们人睡。翌日,阿龙纳斯醒来,尼摩船长请他治疗一个身受重伤的船员。船员不治身死。尼摩船长哀痛地带着送葬队伍,把死者埋在海底光彩夺目、瑰丽无比的珊瑚树林里。他说:在这里,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不受鲨鱼和人的欺负!
印度半岛南端的锡兰岛在面前了。阿龙纳斯接受尼摩船长的建议,步行到海底采珠场。忽然,有条巨鲨向采珠人扑来。尼摩船长手拿短刀,挺身跟鲨鱼搏斗。在尼摩船长被鲨鱼的巨大躯体所压倒,危在旦夕对,尼德·兰迅速投出利叉,击中鲨鱼的心脏。船长救起那个穷苦的采珠人,又从自己口袋里取出一包珍珠送给他。由此,阿龙纳斯感到在尼摩身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无比勇敢,二是他对人类的牺牲精神。看来,这个古怪的人还没有完全斩断他爱人类的感情。
从红海到地中海,若走好望角,需绕行非洲一周。但尼摩船长沿着他所发现的一条阿拉伯海底通道潜行,不到二十分钟,就通过苏伊土地峡,到达地中海。书中写道:
诺第留斯在沿着又黑又深海底地道直冲过去。随着地道的斜坡,潜艇像箭一般随急流而下。地道两边狭窄的高墙上,只见飞奔的速度在电光下所画出的辉煌纹路,笔直成条。令我们心跳不止。
潜艇向康地岛驶去。这时,又发生了一件蹊跷事:随着凌晨潜艇窗前一个潜水人的出现,尼摩船长从橱内取出数百万黄金,写上地址,派人用小艇送走。这么多金子送到哪里呢?阿龙纳斯觉得,神秘的尼摩与陆地仍有某种联系。
潜艇穿过桑多林岛火山区海域的沸腾的水流,从直布罗陀海峡出来,驶到大西洋,停在维多湾海底。这里是1702年时的海军战场,当时给西班牙政府运送金银的船只在此沉没,海底铺满了金银珠宝。尼摩派出船员,把千百万金银装进潜艇。阿龙纳斯对这许多财富不能分给穷人表示惋惜。船长听了激动地回答:“我打捞这些财物是为了我自己吗?你以为我不知道世上有无数受苦的人们,有被压迫的种族,有要报仇的牺牲者吗?”阿龙纳斯于是明白了尼摩船长那次途经康地岛时送出去的数百万金子是给谁的。
在大西洋海底,阿龙纳斯随尼摩船长去做了一次新奇旅行;他们脚踩在沉没了的大陆——一大西洋洲的一座山峰上,观赏一座火山的海底喷火口喷出硫磺火石的奇景。眺望山脚下一座破坏了的城市—一整个沉没水底的庞贝城。书中描述传说中的海底古城:
远处是一座火山。山峰下面,在一般的石头和渣滓中间,一个阔大的喷火口吐出硫磺火石的急流,四散为火的瀑布,没入海水里,照着海底下的平原,一直到远方的尽头,我的眼下是一座破坏了的城市,倒塌的房屋,破损零散的拱门,倒在地上的石柱。远一点,是一些小型工程的废墟。更远一些,有一道道倒塌下来的城墙,宽阔无人的大陆,整个水下淹没的庞贝城,现在都复活过来,出现在我眼前了。
然后,诺第留斯号大胆向南极进发,潜艇航行在成群的鲸鱼中间。尼德·兰要求追打鲸鱼。尼摩部长不同意伤害这些善良无害的长须鲸。当海面上出现残酷的大头鲸向长须鲸进攻时,尼摩船长决定援救长须鲸。诺第留斯号用它那钢制的冲角,直穿大头鲸。经过一场恶斗,海上满浮着大头鲸的尸体。穿过南极点后,潜艇又历经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都是尼摩船长以惊人的冷静和毅力,带领船员战胜了困难。
最后,潜艇驶过被称为风暴之王的大西洋暖流,来到了一艘法国爱国战舰沉没的地点。尼摩满怀激情地讲述了这艘“复仇号”战舰的历史。这引起阿龙纳斯的注意,把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们关闭在诺第留斯号船壳中,并不是一种普通的愤世情绪,而是一种非常崇高的仇恨。那一夜在印度洋上,它不是攻击了某些船只吗?那个葬在珊瑚墓地的人,不正是诺第留斯号引起的冲突的牺牲者吗?而在所有的海面上,人们也正在追逐这可怕的毁灭性机器!
当诺第留斯号慢慢回到海面上来时,便有爆炸声发出:有艘战舰正向诺第留斯号发动攻击。尼摩船长决心把它击沉。阿龙纳斯试图劝阻,但船长说:“我是被压迫,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诺第留斯号故意让敌人接近,再在推进器的强大推动下,用那厉害的冲角对准战舰浮标线以下的薄弱部位,从它身上横穿过去!瞬间,战舰船壳裂开,继而发生爆炸,迅速下沉。它的桅樯架满挤着遇难人。然后,那黑沉沉的巨体没入水中,跟它一起,这群死尸统统被强大无比的漩涡卷走……
阿龙纳斯目睹这场惨景,对尼摩船长极端厌恶:“虽然他从别的方面可能受过很大的痛苦,但他没有权利来做这样残酷的报复。”阿龙纳斯在船上听到了尼摩船长的最后几句话:“全能的上帝!够了!够了!”
在挪威沿岸一带的危险海域中,阿龙纳斯和尼德·兰、康塞尔,乘坐小艇脱离了诺第留斯号,结束了这次穿过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南北两极海洋的海底两万里环球旅行。阿龙纳斯希望:“如果尼摩船长老是居住在他所选择的海洋中,但愿所有仇恨都在这颗倔强的心中平息!……但愿他这个高明的学者继续做和平的探工作!”
这部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语言生动有趣,既是艺术的语言,又是科学的语言,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人木三分,惟妙惟肖。
1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作者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写于一八七0年,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这个神秘人物的谜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开。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程中,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二公里的航速,缓缓行驶。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去各国海轮,搅得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这本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过程中我和尼摩船长以及游客们都可以说是随着事情发展,而有所变化,有时惶恐不安,有时轻松愉快。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备注:小说中的长度单位“里”是法国历史上的古里,长度因省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还有古驿里、古陆里和古海里之分。阿罗纳克斯教授在书中用的是古陆里,一古陆里大约等于四公里,因此,海底两万里就是能够绕地球两圈的八万公里。
作者:特殊的孩子_康 2008-2-1 14:54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又一篇
凡尔纳在作品是我所十分喜爱的。之前看过他写的《神秘岛》,给我的感觉十分震撼。他描写的场景和人物的生活真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谁能想到这是纯粹的科幻小说呢?《海底两万里》是他的三部曲第二部,风格和我儿时看的《神秘岛》非常相象。这本科幻小说讲述的故事真可谓是大胆至极。凡尔纳以第一人称写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和仆人康赛尔、加拿大人尼德·兰误进“鹦鹉螺”号后的种种经历。尽管凡尔纳没有下过海,但是在他的文章里丝毫看不见虚伪的痕迹,反而真实又惊险的冒险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凡尔纳是个聪明的人,也许有人说他是卖弄知识,可他的确是很富有智慧地将许多科学知识结合到了文中,细细看来竟然涉及了许多领域。比如生物学、气象学、物理学、化学等等。由此可见,他能把海底世界写得如此生动和美丽也是不足为奇的了。
我很喜欢和佩服《海底两万里》的原因是它有众多的知音。现在的中小学生都很前卫,不太喜欢看传统的名著,也包括我,对于语文新课标推荐的小说、古文我不仅都不喜欢,而且是有点厌恶情绪的。这些所谓的名家之笔在我看来是无聊之至,有很多语句是前后不通,大有卖弄文采之嫌。可是《海底两万里》不一样,它虽然是语文新课标的推荐书目,又是一部本身非常棒的作品。它的风格可以跟当代风靡全球的《冒险小虎队》、《鸡皮疙瘩》书系想媲美。一本写于八十年代的外国作品等在当代仍然有那么多的知音,这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
撇开别的不谈,就来说说内容情节吧!开头小说就让我走进了它所描述的世界,什么飞逝的巨礁啊、巨大的怪物啊,都让我看了刺激不已。法国人阿龙纳斯、康塞尔及捕鲸手尼德·兰进入神秘的“鹦鹉螺”号之后,和尼摩船长一起在海底作类似的环球旅行。海底的世界非常美妙,我记得“海底森林”那一章,虽然没有真正的树木,但是海里柔软的珊瑚礁让我极为享受,闭上眼睛似乎也能看见那飘动的海底生物。而文章也不失惊险,其中在南极被困冰下的缺氧经历写得最为精彩。几个人在海底无法呼吸到新鲜的氧气,对缺氧症状的描写让我都不禁感到难受,开始大口大口地呼吸氧气,也让我由衷感叹:人能活着,真好!
虽然文章的结尾让我有些恍惚,但我是真地沉浸在这部优秀的作品中了。其实我觉得文章中的人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包括尼摩船长。尼摩船长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自己隐瞒了全世界造成了性能非凡的“鹦鹉螺”号,并和着那么多忠心耿耿的水手们在海底探险,这并非是常人能够完成的。也许他的思想有些扭曲,他的做法有些偏激,他的行为是在逃避。但是他仍然是位勇士,是位尊重大自然的勇士。他的消失也是凄美的,让我看后感觉鼻子也是酸酸的。
无论如何,这次在书中的勇敢者的探险让我深深热爱上了浩瀚的海洋,让我更加明白了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现在在大连上大学,对海洋的感情就更深了~!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2007-05-27 17:04:27)
分类:读书笔记
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的作者,他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写于一八七0年,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这个神秘人物的谜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开。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程中,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二公里的航速,缓缓行驶。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去各国海轮,搅得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这本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过程中我和尼摩船长以及游客们都可以说是随着事情发展,而有所变化,有时惶恐不安,有时轻松愉快。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2008年02月03日 星期日 09:57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程中,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二公里的航速,缓缓行驶。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去各国海轮,搅得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这本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过程中我和尼摩船长以及游客们都可以说是随着事情发展,而有所变化,有时惶恐不安,有时轻松愉快。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⑼ 电影隐形的翅膀观后感
《隐形的翅膀》观后感
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 它的主要内容是:故事发生在壮美的内蒙古草原上。15岁的花季少女志华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学们高兴地去放风筝,不幸被高压电击中。经医院奋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双臂。
志华的母亲经受不住这惨剧的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失去双手的志华,连吃饭、穿衣、上厕所都需要别人照料,原来一切需要用手来做的事,她都不能自己做了,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志华想回到学校上学,可是无法写字做作业,学校没法接收她。面对失学和生活无法自理的艰难处境,志华非常痛苦,想自杀了结一切,是爸爸妈妈的爱唤醒了她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为了重返校园,她在家刻苦练习,脚趾磨烂了,结出厚厚的血痂。终于,她学会了用脚流利地写字,争取到了重新上学的机会。学校离家太远,为避免迟到,最好的办法是住校。她必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才符合住校的条件。为此,她白天黑夜地苦练脚上功夫。终于用脚学会了洗脸、漱口、穿衣、做饭、打电脑、练书法,甚至学会了穿针引线、缝缝补补……一切用手才能做的事她用脚基本做到了。她妈妈的间歇性精神分裂症越来越重。一次意外刺激后,被幻觉误导,走进一个水泡子里,差一点被水淹死。志华及时发现了妈妈,但是她没有手,又不会游泳,只能拼命地跳进水里,呼喊救命。就在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辆拖拉机开过来,才把奄奄一息的志华和她妈妈救了上来。当市残联的教练来学校挑选运动员时,志华担心妈妈再次掉到水泡子里发生意外,就选择了游泳项目。她向妈妈保证一定考上大学,不再让妈妈着急。志华参加了高考,虽然她的考分过了线,但因为没有双手又报的是医学专业,她没有被录取。想学医为妈妈治病的愿望破灭了。就在她迎战全国残运会刻苦训练的时候,她妈妈无意中知道了志华没有被录取的消息,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分裂症发作,一下子走失,再也没有回来。志华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好成绩,取得了进军残奥会的资格。但是她的妈妈已不在人世。为了纪念妈妈,志华和爸爸去放风筝,那是一个妈妈为她亲手做的希望她拥有双手的龙风筝。因为她的努力,大学破格录取了她。电影在最后快要结束,当女主人公知道自己考上了大学时,她在草原上对着蓝天大喊:“妈妈,我考上大学了!”看到这一幕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我终于知道了导演为什么称这部电影为隐性的翅膀了,女主人公虽然没有手臂,但我好像已经看到她在大草原的蓝天上飞翔了。而且飞得很高很高。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有一双隐性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我很喜欢这首歌,更佩服女主人公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她坚强、有责任心、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同时应该珍惜生命,让活着的生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