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女2观后感
㈠ 观后感,题目:为了我们的明天
《为了明天》观后感 范文1:
昨天,由学校组织了一次集体活动。是去电影院看电影。其实所谓的看电影我们是常去的。只不过事先并不知道这次的真正“意图”罢了。像往常一样,我们到了影剧院。然而出乎我们所料的。这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电影”。而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专题片。具体什么题材,我也不大清楚。毕竟不是专业的搞艺术人员罢。题目是《为了明天》,主持人是敬一丹。是个很出名的人。大概吧。反正我不大认识她。
总的来说,主题是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事情的。看着一卷卷的案宗。不仅令人触目惊心!说白了就是一些未成年的青少年“画得押”。一些博士人员给介绍了一些案例。其实也都是常见的案例而已。
比如,第一件事“‘小魔女’闯江湖。”讲得是一个16岁的未成年少女去买手机。本来挺平常的事情。不就一部手机而已。然而,那些钱呢?那些所谓的“零花钱”也太多了吧?8万多?太奇怪了。工作人员偷偷的报警。经过调查才知道,这些钱是她经常不去学校在外面鬼魂骗来的。第一个已经够吓人的了。可是,第二件、第三件......这么多这也算轻的了。说件常发生的事情,就是校园暴力,哥儿们义气。本来是挺好的好朋友,由于在学校追逐一会,把对方的衣服撕破了。其实道个歉这事也就过去了。无所谓了。结果事情却闹大了。顶多打一架,合个好,还是朋友。可是经过旁人的挑拨,两人又开始摔跤,最后又打起来了。日以黄昏,被打倒在地的学生,谩骂着勉勉强强站起来。走回家。殊不知,他已受了重伤。最终还是因为脾脏破裂失血过多而身亡。还有早恋的、吸毒的、黑客的......其实他们的起始点都是好心的,都并没有敌意的。然而,他们的家境背景。多一半都是父母离异,父母抛弃造成他们的恶习。常人说,人性本无善无恶。他们性情的善恶完全取决于旁的客观因素而已。
人们常说,青少年是即将开放的花朵;可是还没等真正的绽放显露迷人色彩醉人清香,就这样匆匆凋零。不仅又令人黯然神伤。他们又有哪些过错?无疑是那些所谓的“朋友”教唆的?还是其他?其实,我们还有更好的明天,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更加灿烂的阳光;还能触摸到更加温柔的春风;还能撩起那更加清澈的泉水.......一切一切美好的梦,即将就会实现;一切一切怡人的风景,说不一定就在下一秒钟出现。我们为什么不去坚持自己的理念,坚持下去,等待光明?为何有反而走向那反方向,黑洞洞的道路,我们要摸索着走过去。可结果呢?却一败涂地........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祖国就靠这些青少年了。国家的明天,就靠他们来托起。他们的肩上,寄予了多少的希望?真希望他们,能够知道点什么。希望他们珍惜自己的生命。而国家做点贡献。这样也不枉国家培育他。
想想再去那些失去家园失去校园的孩子,的青少年。你们还有什么理由去犯罪呢?
我们这些青少年应该谨遵这些教训。为了将来,我们都应该奋斗起来;为了明天,我们都应该携着充满爱的心去迎接新的一天!
《为了明天》观后感 范文2:
看了《为了明天》这部影片,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镜头,不断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中学生张瑜和王佳为了一件小事就打架,旁观同学不仅不加劝阻,反而在一旁扇风点火、推波助澜,引发张瑜和王佳两位同学在放学路上再次大打出手,导致王佳内脏出血过多,抢救无效而身亡;中学生王亮和刘莹早恋闹出人命;十六岁的女孩因涉及毒品而丧生;李小敏从小过份讲究吃、穿、玩,而沦为罪犯……
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这引起了我深深地沉思。
他们无知、不懂法,生在优越的环境中,追求享受,心中只有一己私欲,把国法一股脑儿丢了。酿成悲剧,使家长、老师痛心疾首。
他们不求上进,没有积极向上的目标。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祖国的希望,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认真学文化,学本领,把自己的身心集中到学习上,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不断地增长才干,长大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而他们却忘了自己的职责,辜负了党和国家的希望,也辜负了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培养。
他们忘了本。党和国家为青少年的成长,为培养下一代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开创各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他们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忘记了党的教导、老师的教育。我们的国家需要的是雷锋式的接班人。雷锋是我们光辉的榜样,我们青少年应该学习雷锋,忠于革命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热情工作;像雷锋那样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艰苦朴素,认真学习。做一个国家所需要的人,做一个社会所欢迎的人。
党的教育是阳光,国家的法律是春风。我们要从小学法、懂法、守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雷锋式的优秀品质。要做到文明礼貌,艰苦奋斗,从小学好本领,为了祖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范文3: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来到电影院观看了《为了明天》这部电影。电影里通过一些案例告诉我们应该终身远离犯罪。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
电影向我们讲述了六个真实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其中,《网络黑客,沦为罪犯》这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个故事讲了一个16岁的青少年被电脑这个网络世界深深地迷住了。于是,他的爸爸妈妈借钱为他买了一台电脑。渐渐的,他迷上了“黑客”,便禁不住想试一试。他利用电脑破坏了一些公司的网站,导致工作不能照常进行,给那家公司带来了重大损失。最后被警察依法逮捕。看了这个故事,我想:电脑已成为现代高科技产品,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来查找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这个青少年却利用网络干出了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不但没有充分地利用电脑,而且还辜负了爸爸妈妈的一片苦心。他们四处凑钱为儿子买了电脑,不就是希望儿子能在这一方面有所成就吗?可没想到……最后,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而《校园暴力,触目惊心》这个故事也令我颇有感触。故事讲述了两个中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而动手打架,后被老师看见、劝阻,并向老师保证以后不再打架。可放学后,在一些同学的起哄和不正确的诱导下,他俩又开始气势汹汹地打起来。其中一位同学被打重伤,后因抢救无效死亡。这个故事又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全靠我们这一代接班人去建设。而同学们之间怎能因为一点小事而互相殴打,破坏友谊,并且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那么,那些起哄者又该不该惩罚呢?该!如果没有他们那刺激人的话,也许就不会造成这样悲惨的结局,也许那个中学生就不会死亡。我想:同学之间的友谊应该彼此好好珍惜,难道非要等你失去了它的时候,才会感到如此珍贵吗?
这部电影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为了自己的幸福,我们应该终身远离违法犯罪。难道不是吗?
㈡ 宫崎骏作品观后感
宫崎骏的作品虽然互有参差,但风格却十分统一,每一部作品拿出手都有其值得一说的地方。似乎贴上“Ghibli”或者“宫崎骏”的标签,这部影片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在此选取宫崎骏作品几个时期的代表作——分别是《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ユタ)、《龙猫》(とないのトトロ)和《千与千寻》(千と千寻の神隠し)——并以此为依托来就宫崎骏的作品做一些评析,也是浅尝辄止的欣赏。
《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ユタ/Laputa:Castle in the Sky)》(片长124分钟/1986年8月2日首映)
1985年,Studio Ghibli(吉卜力工作室,Ghibli是地中海附近的一种旋风的名字)由宫崎骏和高畑勋一起创立,这个规模不大的工作室拥有最好的制作人员,但是工作室的基调却是有一些反商业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吉卜力工作室开始制作《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是宫崎骏早期作品的著名代表。也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之后的开山之作。作为宫崎骏早期作品的个案加以分析当然是再合适不过:
不论是《风之谷》、《红猪》或者《魔女宅急便》——乃至于这一部《天空之城》——宫崎骏的大部分影片都以华丽炫目的飞行动作为亮点,几乎所有的主人公都认为天空是梦想实现的地方。而《天空之城》则是宫崎骏飞行梦最初也是极端化呈现——相对的说,《风之谷》的飞行是战争需要、《红猪》的飞行是对世界的逃避、《魔女宅急便》的飞行则本身是一种能力,无所谓梦与不梦——而《天空之城》中形形色色的飞行器、以及那个包含在“寻找天空之城Laputa”之间真正的“飞行”的内核,构成了《天空之城》最寄托梦之记忆的氛围。
影片是一部由Jonathan Swift写的小说《Gulliver‘s Travels》改编而成的电影。其主要故事框架为:
??小姑娘露舒达是传说中“天空之城Laputa”的后裔,其所坐的飞艇遭到空中海盗的袭击而开始。争斗中露舒达从万米高空的飞艇上跌落下来……被故事另外一个主人公少年巴斯(PASU)所救。但嗅觉灵敏的海盗很快就找上门来了。两人在逃亡的过程中被军队的人抓住。而为了避免天空之城的能力被坏人利用,巴斯和露舒达展开了一次冒险,并且终于阻止了坏人试图统治世界的野心。
故事本身并没有脱离当时动画故事中常常出现的“拯救世界”的老式主题,还保留有英雄主义的影子,和对“人类”大主题的关注。然而《天空之城》一剧则充满了很多吸引人的元素。电影近乎完美地刻画出了故事所发生时代的世界景观,有点科幻色彩(形形色色的飞行器),也有点神话色彩(天空之城),最让人欣喜的是,作品有一种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味道,诸如高架铁轨上的旧式火车,黑漆漆的矿洞,飞空艇,如同泥塑般的机器人等等……这部作品甚至可以说是日本动漫画界对工业时代的热恋的开端——这种西方工业革命情结在那一部《蒸汽男孩》里表现的可谓极至,这也算是别的日本动漫画工作者对宫崎骏的一种致敬吧。
《天空之城》充盈着紧张激烈的情节,但蔚蓝的天空和浓浓的白云反而将尖锐的冲突淡化得更耐人寻味——尤其是露舒达被巴斯所救的第二天早上,巴斯在屋顶吹着小号时,突然入镜的那个俯视的小镇风景。这一刹那间安静的景象予人以深深的依恋与向往。这样温情的场面,在剧中还有多处:比如,巴斯和露舒达两人站在飞艇顶上看着星夜的画面;比如,留守天空之城的机器人拿开巴斯和露舒达坠落时压在了鸟窝上的飞行器……而留守机器人那个寂寞的背影,它放在墓碑前的鲜花,它特意采来给露舒达的那朵鲜花……还有它在人类走后,一直看管着城市与坟墓的孤独。
梦想是早期宫崎骏中显性的主题:少年巴斯的梦想是要找到天空之城——他做到了,也收获了友谊与冒险的经历,并和露舒达一起经历了考验,一同走向了未来的生活;矿井里的汤姆爷爷是一个串场的人物,但几乎每一部宫崎骏的作品中,都会有这样一个善良的人物:对生活与自然有着清晰透彻的认识,并给予主角人生的指点。汤姆爷爷在黑暗中倾听着石头的声音……岂不是一个美丽的,追梦的姿态?而海盗们的梦想是收获财富——自然,海盗的梦想也是梦想,梦想无所谓高贵与俗陋——更何况这一群海盗是如此的可爱,在与巴斯和露舒达相处的过程中,渐渐的显露出他们善良的本性……也就是因为这一点,宫崎骏才愿意让他们最后收获了大笔的财富吧?
宫崎骏的作品,大多数是女孩子的成长过程,男孩子虽然也出现,但女孩子显然才是最为重要的角色。然而那些男孩子每每给我们留下鲜明的印象——这些少年单纯而充满热忱的模样,岂不是我们曾经的模样吗?只是我们在被社会浸染的过程中,如同是某种必然一般的渐渐失却了对人生与理想的热忱与希望。这也是宫崎骏的作品受众面广的原因之一。在它童趣而明快的表象之下,还总是有一个坚强的内核,有一颗关怀的心。宫崎骏所有的作品都在不停的讨论心灵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所以在《天空之城》中,露舒达的心灵力量才最终战胜了慕斯卡的XXX炮。而露舒达所说的那句“……我明白天空之城为什么会没落,因为即使拥有再高的科技,只要脱离土地,人就是不能生活的”,则更是宫崎骏对孕育了生命与文明的大地的深情赞美。也是对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心渐渐为物质所侵害的一种反感。
《天空之城》在剪辑上还有一些生涩的地方,但音乐却很饱满。宫崎骏的音乐搭档久石让,就是凭借这一影片奠定了自己在日本电影配乐界最初的大师地位,而这一次的合作,也堪称是久石让配乐生涯的巅峰之作。
《龙猫(とないのトトロ/My Neighbor Totoro)》(片长86分钟/1988年4月16日首映)
《龙猫》是STUDIO GHIBLI的第三部电影,也是真正的头号作品,同时,龙猫也是宫崎骏吉卜力工作室的形象代言,至今工作室的标识都是“龙猫”,每一部作品都必然会有一个龙猫的LOGO画面。
因为这部电影,使这种虚构的可爱生物在全世界都家喻户晓。宫崎骏本人的说法是:“在我们乡下,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他们的形迹。如果静下心来倾听,风声里可以隐约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
正是这个宫崎骏在幼年时所听到的传说,以及他始终念念不忘的在乡下渡过的美好时光,才促使他编织了这个精巧的梦。作为宫崎骏转型期的代表作,《龙猫》虽然依旧带有其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但视角却开始了从“人类”到“人”的转变。
影片的故事框架为:
小女孩皋月和妹妹梅跟随爸爸一起搬入了乡下的新居,由于爸爸经常要去医院探望有病的妈妈,两个女孩只得自己去认识周围这崭新的环境,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两个孩子体会到了以前从未感受过的欣喜。
有一天梅独自在院子玩耍寻找橡树子的时候,意外的看到了憨憨的小龙猫,小龙猫慌忙的想甩掉梅,却把梅引到了正在睡觉的大大的龙猫身边,……有一天下雨的傍晚,皋月姊妹等在爸爸下班回来的车站旁时,大龙猫出现了,皋月借给它一把伞却被它当作非常有趣的玩具。
夏天快过去的时候皋月姊妹收到医院的电报,妈妈身体不舒服,拖延了回家的时间,而梅又失踪了——原来她想自己走到医院看望妈妈,皋月四处寻找梅的时候,想到了龙猫,就这样,龙猫唤来了猫巴士车,终于找到了迷路的梅,后来,猫巴士车又带着姊妹俩来到了妈妈的病房窗前,远远的看到一切平安的妈妈,姊妹俩不知道有多么快乐……
《龙猫》选取充满着大自然气色的乡间作背景。使整部作品充满着闲适而恬妥的温情色彩。其间除了让人心仪的童话场景,还遍布着对亲情的描写。
至今想起那个在宁静的乡间夜晚吹着奥卡利那笛的龙猫,都会有一种温软的感觉。想着与胖胖的龙猫一起在夏夜里种橡树……见到栽种的橡树籽在月光下长成大树……然后站在陀螺上随着龙猫一起飞过田野。这样温暖而美满的夏梦,是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动容的。(加上背景音乐,绝对让每一个不忘记梦想的人哭泣,是感动的哭泣!!!!)
而片中的候车片段则堪称宫崎骏作品中最细腻温情的片段:顶着一片荷叶的龙猫、破旧路灯下昏黄的光晕、滴落着的水滴、以及龙猫的一系列细微的表情变化,从绘画到影片的镜头调度都独显功力。尤其在小女孩等待父亲的焦虑中,那种幻境般童真的陪伴感,更是尤感温馨。
《千与千寻(千と千寻の神隠し/Sen to chihiro)》(片长124分钟/2001年7月20日首映)
2002年2月17日,第52届柏林电影节破例把金熊奖授予了两部影片,让评选委员们做出这一打破历史的决定的正是日本导演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千と千寻の神隠し)。在柏林电影节的历史上,还从未把最高奖授予一部动画片——这一次,宫崎骏真正使动画片脱离了幼稚艺术的范围,并且向人们证明了动画片同样是严肃的艺术形式,它是适合所有人的电影。其作品中所带有着的美好情感、希望和人文关怀的思想终于被电影界真正的认同。对熟知宫崎骏的人来说,《千与千寻》并非是宫崎骏最好的作品,但却是宫崎骏后期作品中最成熟、风格最鲜明的一部作品。因为宫崎骏终于完成了从“人类”到“人”的转变,使他的作品在一个小的世界中却呈现出了无限的张力。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现代,却是一个带有幻想色彩的作品。其主要框架为:
十岁的荻野千寻和父母在搬家过程中误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小镇。在那里,千寻的父母误食了给神吃的食物而变成了猪。千寻被少年小白所救,在镇上的澡堂做工,但是她的名字被澡堂的主人汤婆婆夺走,只剩下“千”一个字。如果忘记自己本来的名字,千寻就永远无法回到正常的世界;如果不及时救出父母,他们就会被吃掉。面对这些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千寻从内心深处爆发出了“生命的力量”,最终拯救了朋友和父母,离开了这个幻境。宫崎骏的作品往往有关于一个少女的成长,而这一次的成长不同于《魔女宅急便》的成长,这一次的成长要更被动,是环境造成着这一次成长。
千寻是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女孩,她虚弱、从未遇到过危险,对外界一副冷漠、毫不关心的神情。然而,在困境中,她却能显示出令人惊叹的勇气和毅力。这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冒险,而是一次心灵的冒险。影片反映了千寻的成长过程。而作为一部动画,它能将这种成长以更直观的方式予以呈现。
最后,千寻不但找回了自己的,同时也解救了他人。而她所明白了的“要让自己找回本来的自己”这一点,无疑是对于现代人的忠告。宫崎骏从孩子的视线出发,把整个故事讲给所有人听……同时也借以千寻的经历来影射现代人在沟通中所遭遇的困境,并依此探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解读人类生存之意义所在。而宫崎骏,也以最东方的美德完成了一次奇异的成长礼。
影片除了千寻本身的成长之外,还另外衍生着多条支线,使影片因其复调性而更有其隐喻的含义。千寻身边的人物以及各式各样的精灵,无不在当今的社会中有着寓意式的指向。
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而变成了猪。从表面看起来似乎小题大做,但究其影片剧作的根源却大有背景:“贪吃”是圣经中的七大原罪之一。而这七大原罪的根源就是人类对于性、对于钱、对于物质无休止的欲望。这是宫崎骏在对这个日益发展,日益畸形的社会的一种控诉。科技改善人的生活,也使人的生活更放浪。欲望越多,距离自己也就越远——这一点在鬼神世界也同样显露出来。可见宫崎骏对这种生活样态的反感之深。而故事的发生地——那个废弃的主题公园——预示着所有的灾祸都来自于人类本身的贪欲。而河神身上众多污物,则更是人类污染环境的明证。
无面神的故事,则有着些许悲凉的色彩:漂泊无依的无面神偶然地走进了欲望之家,他贪婪地无节制的狂饮暴食,却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在被欲望渐渐填满的过程中走向了死亡——幸好有千寻,有千寻带他离开,带他到一个可以躲避风雨的处所(这又何尝不是都市人偶尔念及的想法)。
宝宝的故事则更是因为千寻而圆满。宝宝虽然已经有了成年的身体,却因为始终躲在摇篮里面而不可能真正的长大,而因为一次意外,跟随着千寻外出短暂旅行的宝宝发现外面并没有可怕的病菌,这个世界外面,是另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而成长需要的,也只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所以,宝宝、千寻和无面人,乘着火车去往一个善意的地方,他们在黑夜的旅途中静静守侯着属于自己的光明……直到远处透出一道微弱的光亮……那里有钱婆婆,一个善良的女巫,钱婆婆说:“用魔法做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好用的”,钱婆婆送给千寻发带:“这里面是大家的祝福”——宫崎骏终于用他的动画语言和风格,说出了对工业时代的眷恋,说出了对世界与人心的祝福。
宫崎骏被称做是日本卡通动画的黑泽明。他不但将日本商业卡通带上了国际舞台,更创造出了宫崎骏式的人文精神。在一个电脑绘图的时代依旧固执的采用手绘……反商业,反都会,深深地沉溺于对已逝岁月的追恋……这是他的偏执,也是他的魅力所在。所以他所带给我们的岁月与梦的声音,才会充盈着别样的温软美感。
㈢ 魔女的封印读后感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时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有些内容是为了告知感触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谈论作好衬托。这有些一定要杰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说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触有直接联络的有些,省略与感触无关的东西。
(2)亮明根本观念。挑选感触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练的语句清晰表述出来。这样的语句可称为“观念句”。这个观念句表述的,即是这篇文章的中间观念。“观念句”在文中的方位是能够灵敏的,能够在篇首,也能够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佳选用开宗明义的办法,把观念写在篇首。
(3)环绕根本观念摆现实讲道理。这有些即是谈论文的本论有些,是对根本观念(即中间观念)的论说,经过摆现实讲道理证明观念的正确性,使观念愈加杰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进程应注意的是,所摆现实、所讲道理都有必要紧紧环绕根本观念,为根本观念效劳。
(4)环绕根本观念联络实践。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有必要长于联络实践。这“实践”能够是自个的思维、言行、阅历,也能够是某种社会表象。联络实践时也应当注意紧紧环绕根本观念,为观念效劳,而不能盲目联络、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根本思路,可是这思路不是原封不动的,要长于灵敏把握。比方,“简述原文”通常在“亮明观念”前,但二者先后次第交换也是能够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进程摆现实讲道理时所摆的现实即是社会表象或自个阅历,就不用再写第四个有些了。
㈣ <<开心大冒险>>观后感作文400字以上
开心大冒险观后感
成人世界和孩子的世界就像两个平行的空间,父母和孩子虽然同处一个屋檐下,却各有各的想法,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不同。
罗翰是玩具公司的销售经理,每天上班都要遭老板挤兑,老板在电梯里放了一个屁也要赖到罗翰身上。罗翰总是笑嘻嘻,对老板唯唯诺诺的一副窝囊的样子。在家里,他是罗开心的全职保姆,哄着孩子起床吃饭上学,既当爹又当妈地照顾罗开心。罗开心就和中国千千万万的小学生一样,早上不想起床,看到考试就头疼,喜欢玩遥控赛车,在学校会遭大块头的男孩子欺负,却从不会跟老师或家长说。
罗翰和罗开心这对父子,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没有思想的交集,彼此不理解,直到——一次地震让他们两个交换了身体,他们去体验对方的生活,逐渐了解对方,走进对方的心里去认识对方的世界。介入到对方的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事情,各自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偶遇珠宝大盗,共同打败珠宝大盗,最后又换回各自的身体,罗翰抱得美人归,罗开心也更懂事了。
我们常说,父母和孩子要多沟通,要多了解彼此,多体谅对方,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执行起来却往往很难。若不是自己亲临对方的处境,该如何深切地体会到呢?父母和孩子的兴趣点和思考方向往往又南辕北辙。父母阅历广,常希望用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去指导孩子,而孩子往往更注重自己的需求和心理满足,对于父母的命令式言传身教往往不买账。 代沟的形成,其实并不纯粹是年龄的缘故,更多的是思维方式不同所致。小孩子的世界真的很难懂,他们会莫名其妙的热衷于某样东西,而在我们看来,那可能是一个无聊透顶的玩意儿。他们通常又特别认死理儿,爱钻牛角尖,认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变通,也不肯退让,更不懂得从别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之前,有个小女孩跟我散步,她说她苦恼死了,于是我问她,你苦恼什么呢?你只要看书考试,简直幸福死了。她淡淡地冷眼看了我一眼,说,我每天都是两点一线,周末还要补课,连出去玩的机会都没有,我好想出去玩啊。然后又接着BLA BLA说了一堆,说着说着竟然就哭了。就因为一直闷在家里不能出去玩就哭了,我赶紧安慰她叫她别哭了,同时我也不仅在心里感叹,小孩子的思维方式真是太奇怪了!
父母和孩子,有时候就像是两个阵营的“敌人”,要达到沟通理解对方的世界,“灵魂交换”还真是个捷径,但这终究只是臆想,毕竟还是要靠双方多体谅对方,并且努力找到一个最好的途径交流彼此的想法,了解彼此的世界,如此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亲情关系。首先,应当是倾听;其次,要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三,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当然,因为阅历和知识的限制,双方自然不可能在同一个问题上完全一致,可至少通过交流和沟通,达到互相尊重和理解,父母能多倾听孩子的呼声更好地引导孩子,孩子又能多体谅父母,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成长为更好的人。
不光父母和孩子,不同群体之间,同样互相不了解,多点交流,多体谅对方才行。
《开心大冒险》观后感 东城小学 五年级【2】班 今天下午,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开心大冒险》。 电影中的“开心”是个小男孩的名字,他跟他的爸爸生活在一起,他的妈妈因车祸去世了。 开心很不听爸爸的话,爸爸说什么,他总是反着做,还经常哭着说: “妈妈,爸爸不要我了。” 后来,地震了,开心屋子里的大柜子倒了下来,爸爸扑了上去保护了开心,当他们俩醒来,突然发现彼此交换了身体了,他们用尽了办法,也没有把身体换回来,开心只好去帮爸爸上班,爸爸也只好帮开心上学,他们体验了对方的生活都很不容易,开心知道了爸爸上班有多难,爸爸也知道了开心心里想的什么。 有三个国际大盗,偷了一个宝石,价值5000万元,他们身手敏捷,他们很厉害。 就在学校郊游的时候,国际大盗把宝石放在了一个小熊的毛绒里面准备逃走,路上遇到一辆送玩具的货车,货车突然一个急刹车,车里的小熊玩具全下来了,国际大盗也刹了车,老师让小朋友们帮着叔叔们把毛绒玩具放进车去,开心把装宝石的毛绒小熊从那个人的手上抢过来,扔到了毛绒玩具堆里!国际大盗们恼火,就派小魔女去寻找!开心的爸爸为了找灵感写稿子!国际大盗为了找宝石!开心和他的小伙伴们是为了装修汽车,都在同一天来到了开心爸爸工作的玩具厂。开始了一场恶战!开心通过他爸爸的智慧,和他的伙伴们用他们的勇敢和聪明把三个大盗给打败了,并且找到了宝石,爸爸通过开心的聪明,赢得的更多人的欣赏,工作得心应手。 通过这个电影,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无论干什么,要多为别人着想,换位思考一下,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有时候自己很想自己长大会怎样怎样,看了影片之后,我还是希望自己慢慢的长大。 这部电影还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任何困难都打不到我们!
㈤ 《千与千寻》观后感
隧道的另一端有想象之外的幻境,所有不可能发生的事都是这个城镇的理所当然,它和人界比邻而居,但人类的双眼永远不能捕捉到它的存在。因为有治愈百病的温泉,幻境里聚集了无数神仙精灵。迷路的十岁少女千寻,无意间掉入了这个人类的禁地。为了在幻境中生存,千寻被魔女汤婆婆把名字改成千,彻底脱离人界的生活;她还成为汤婆婆手下的工人,在这个专横的魔女所控制的温泉浴池里不停劳动。
千寻从釜爷爷、铃铛姐姐和神秘美少年小白的鼓励里得到生存下去的勇气,在温泉拼命工作避免沦为动物。渐渐的,在她身上沉寂已久的“生命力”被冷酷的生活唤醒了,原来人可以实际的感觉到自己是活着的,千寻第一次有了这样的体验。
温泉里有个叫“无颜”的面具人,他整天只会嘟囔着“冷”,“俺都要,俺有钱,拿来”,“千,饿了”这样的词,脾气暴躁粗野,丧失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一心要活下去的千寻体会到了生之美好,她不希望自己和无颜有同样的下场,于是努力寻找解放无颜灵魂的方法。同时,曾经保护过她的少年小白刺伤了汤婆婆的女儿钱娘,千寻毅然决定拯救小白,挑战魔女的权威。
取胜的魔法只有一句话——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对于生来就只知索取而不知付出为何物的千寻,不啻为一次全新的考验。
万物重生的早晨,来到寂静无声的窗口。放弃无尽需索,复归于零的时刻,人类才会得到满怀的所有。
2.《千与千寻》,这部拍摄于2001年的大型动画,可以说是宫崎骏及其“吉卜力”班底最为人津津乐道也同样最被称赞的宫氏作品之一,直至今日,提及于此,仍旧会耳闻众多誉美之辞。的确,再次回顾,依旧被影片丰满的、值得深思的内在“容量”所深深折服与动容……
影片日文原名是《千与千寻的神隐》,在日语中,神隐一词,指“若隐若现消失的神秘事物”。似乎在片名中,拍摄者就已向众人透露了在影片中将隐藏着诸多需要揭开的秘密与隐情……
从少女千寻随其父母出游的迷路,以及途径深山老林中一座座诡异的建筑及石像,影片一开始便营造出了一种略带“恐怖”气氛的前奏,似乎预示着某种不详。而当到达那空城死域般神秘叵测的城寨、爸爸妈妈被无人看守的美食所吸引、大快朵颐之后瞬间变化为两头巨猪之时,画面和情节将影片倏时带入高潮。
从此刻起,千寻便进入了一个鬼魅妖魔主宰的“人间地狱”般的世界,它们控制着被下了符咒的、或变为猪猡或成为奴隶的人类们。以控制者的“理由”——只因人类的无休止的贪婪与欲望犯了“天庭”——也就是妖魔们的众怒,便要终生服役与任“人”宰割于此。
其实千寻的爸妈本是善良的,只是因了“人类”的恶名且误入了歧途,被连带卷进了策划者的阴谋,成为了这异域之地的牺牲品。而极尽讽刺的是,妖魔们的世界并非“和谐、美好、团结”,这些打着“贪婪制裁者”旗号的牛鬼蛇神们似乎比人类的贪欲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加变本加厉——这又何尝不是写实着现实人间某些写照?——主人公小千寻的千里之寻便在这样充满胆寒与惊悚的氛围内展开……
但丁在《神曲》里根据恶行的严重性顺序排列了人类“七宗罪”,它们分别是: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嫉妒、暴怒以及傲慢,当年好莱坞曾拍摄过同名电影,而《千与千寻》的出现,我们大可解读成动画版的《七宗罪》,这些恶行,在片中众妖魔身上“活灵活现”般展露得一览无余!
为实现解救父母于危难这一目标的少女千寻,“无间道”般打入了“敌军”核心内部——鬼魅城中心的所谓“娱乐洗浴中心”,以她与鬼怪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机智、善良、勇敢、纯真,通过险象环生的次次探索,与各色鬼神、变异物种的接触、周旋与斗争,渐渐深入了这“金玉其表,败絮其内”的妖魔王国,一层层剥丝抽茧,揭开一幕幕充满了扭曲的内部真相,暴露了“鬼”世界中充满罪孽的纭纭众生之脸谱。
宫氏动画的精华之处,在于总能透过非人之物来展现现实中人类的真正本质。那一袭袭黑衣的面具人,你看不到任何一张面孔,似乎面具下隐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内心阴暗角落,而这些面具人,不正刻画着现实中人类虚伪、伪善的面孔么?那永远吞噬不满其胃口、甚至连“活人”都吃进肚子的大胃王,不正是人间饕餮者的写照?另人作呕的腐烂神,难道不是直接揭露了毁坏摧残着自身与外界的人类必将面对的精神肉体的双重腐烂?那汤婆婆巨人般的大头娃娃儿子,正象征着封闭的、病态的、被欺骗与愚昧禁锢着的人们;以及那些似人非人、似物非物、青蛙蛤蟆虫豸般的魑魅魍魉,更“过目不忘”的冲击且刺激着观者的感官神经。这一幅幅肮脏、颓败、委靡的末世图景,不啻为一幅人类未来的警视卷轴!
但是,在宫崎骏的影片中,决非一味揭露罪恶与邪祟,鬼斧神工般对影片的雕琢,总能让观者在绝望之后看到希望与曙光。在片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许多友善的或仍保有心底良知的面孔:这里有与千寻数次并肩战斗,并帮助其寻找父母、寻找真相、寻找真理的白龙;还有给予热情关爱的工头小玲、锅炉爷爷;连那两位最具复杂意味的角色——那吝啬、暴躁的汤婆婆及其复仇心作祟使自己变得性格扭曲的姐姐钱婆婆都有她们最后良心发现回归“人”性的率真可爱一面;甚至,那吃人黑衣魔王的残忍,却在千寻的纯真、善良面前不堪一击而转变为温和顺祥的另一形象……这些鲜活的多层次的角色,正告戒着人们,希望还存在,希望不在别处,它在你我手中、心中……
同时,随着剧情的铺开,众多细微之处的暗喻,成为点缀影片的精妙绝笔。比如那根被千寻拔除后使腐烂神成仙升天的毒刺,正象征着拔出人类灵魂中被欲望主宰的心灵魔鬼;那从其体内排泄而出的垃圾糟粕,不也正是我们需要抛弃的一切“腌杂之物”吗?美少男白龙的化龙腾飞一跃,也升腾起希冀与展望;而在宫崎骏影片中屡屡出现的列车与铁轨,似乎正承载着憧憬奔向光明……
最后的结局自然是美好的,千寻感动了也改变了周遭的一切,让这鬼魅城池不再鬼魅,让“人间地狱”回归充满生机的乐园……她找到了自己的父母,也帮助这里的“人们”丢弃掉罪恶与贪婪,找到了、找回了在欲望之船上被晃动得昏头转向的他们曾有的、却早已被丢弃、遗忘的那些心灵的宝贵财富……
“不要忘记你自己的名字,否则,你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是爱!是爱!是爱改变了这一切!”
这两句台词甚为值得一提,也许正点出了本片所要表达的核心理念。
是的,是千寻用善良、真诚与爱在感动、改变着鬼魅之城的一切,反观人类社会,那托起人类繁衍的生生不熄之火,不正是爱吗?
影片的点睛之笔不在任何画面上,而是小主人公千寻的名字,细心的观者想必能初见端倪:千寻,代表着人类千万次、千万年、千万里的追寻、找寻,寻觅那生命生存生活的真理与本质,寻觅内心中最真的那个自己……也代表着影片制作者通过少女千寻,愿带领所有观看此片者一同寻觅的良苦用心。
然而,欢喜结局的背后,不由得隐忧了起来——这找寻是沉重的,关于此片,我的着笔也是沉重的,可我们何曾不愿看到,这沉重有一天会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人类真正的轻松与快乐。
追寻,千寻,直到找到答案!
㈥ 还有像魔女游戏一样好看的韩剧吗
我的女孩(一开始不太喜欢女主角,因为她爱撒谎,可后来发觉她其实是一个内很善良容的女孩)
豪杰春香(一样的男主角,一样的男主角的爸爸,一样精彩的剧情)
火花游戏(就是这部电视剧让我爱看韩剧的,你说好不好看呢!)
爱在哈佛(虽然有些老了,但值得一看哦)
雪之女王(和幼熙一样都是富家女,都是外表坚强,内心柔弱,女主角很可爱,男主角很善良,可是悲剧的结尾让人难过)
最后之舞(看过台湾版的王子变青蛙吗?就是抄袭这部电视剧的,而且抄得很么水准,看看有对比就知道了)
威尼斯恋人(那种等待中的爱情让人感动)
幻想情侣(和美国一部电影的情节类似,电视剧拍得精彩又搞笑)
他们生活的世界(冲这男女主角也知道是一部好片,的确值得看)
不知道别人喜欢哪些,反正上面都是我喜欢的,你试试看看吧。
㈦ 韩国电影魔女大结局什么意思
白衣女开头没有打死的女孩,并且也是一级的,而博妹应该之前也参与了造人计划,在清理计划的问题上有不和,继而离开公司,收养了白衣女。
博美应该非常了解这个造人技术,白衣女已经彻底解除了病根,所以才那么厉害。而女主应该血洗了研究所之后才发现博妹,总公司浩大,人才奇多,下一步都会有看点。
魔女是2016年金大又执导的韩国电影。
韩国著名网络漫画家姜草的原著《魔女》即将同时搬上韩国和中国大银幕。韩国投资发行公司 NEW 携手中国制作公司华策传媒,将于今年下半年同时在中国和韩国打造同同名电影,这也是 NEW 和华策继去年宣布合作以来打造的首个项目。
(7)魔女2观后感扩展阅读:
《魔女》获奖记录:
2018年获得《第27届釜日电影奖》“最佳新人女演员奖“,获奖人:《魔女》”金多美“ 。
《魔女》剧情简介
韩国版本《魔女》将由《方子传》、《人间中毒》的导演金大佑执导,而中国版本将由《幸福额度》、《重返20岁》的导演陈正道执导,目前制片公司也正在和陈正道导演一同进行剧本开发工作。去年陈正道导演的《重返20岁》就是和韩国电影《奇怪的她》属于一本两拍,而陈正道导演也成功地将剧本进行了本土化改造,获得了中国观众的认可,并获得了票房好成绩。此次中韩两版《魔女》也将会根据中韩两国不同的环境打造出不同的风格。
㈧ 三年级读后感100字9篇
1.《老人与海》
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2.《童年》
这本书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高尔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了黑暗统治下的孩子从觉醒到长大的苦难历程。阿廖沙是一个悲惨、可怜的小孩,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他的生活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幸福,充满阳光和爱。他的外祖父性情暴躁,贪婪、自私;两个舅舅也很自私、粗暴,这些都在年幼的阿 廖沙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当时沙皇统治时期的困苦生活,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3.《海底两万里》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其中,我被《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 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想想他们,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困难。那我呢?我从小到大都很胆小,而且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战胜它。而《海底两万里》给了我一些勇气,我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海底两万里》虽然只是一本冒险小说,但它却给了我许多的勇气,它让我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不能胆小怕事!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记录的是海伦.凯勒一生的事。书中感人心腑的故事,总是在我受到困难和挫折是鼓励我,不要后退。海伦.凯勒从小就失去了听觉、视觉和甜美的声音。她也曾因自己的缺陷而放弃过,可她又很快振作起来。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着超人的毅力,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她一生熬过了八十七个无声、无语、无光的孤独岁月!一个人只要胸怀大志,并不懈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就不会被一些客观条件束缚,你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去实现它!坚贞不屈、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海伦.凯勒所拥有的,我们——祖国的接班人更应该拥有这种美好的精神品质!
5.《水浒传》
《水浒传》是部庞大、复杂的小说,它生动地描写、反映出了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起义失败的整个过程。它明确地描写出了当时起义的社会根源和原由,并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义英雄的形象,且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开了起义过程,也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结果被逼上山落草.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们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6.《居里夫人传》
《居里夫人传》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比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的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罗列他所得的名誉头衔,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纪录。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从来没有浪费时间,只有严谨的生活;没有享乐的懒散,只有英勇的奋斗;没有奸诈的人和事,只有和谐的空气;没有丑恶的画面,只有纯洁的灵魂---这是一本最精彩的历史人物传记。
7.《傲慢与偏见》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么?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了。
8.《永别了武器》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在书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
㈨ 有谁看过 时尚女魔头 电影观后感 是职业规划老师布置得作业 请发到[email protected]
别让梦想中的世界因为一个逗号而死去
“我梦想有这么一个世界,人们可以因为一个逗号而去死”
本文标题的原句本应该如上陈述。第一次看到这个句子,是在法国人贝格伯德那本以揭露广告圈内幕著称的小说《99法郎》中。而这个句子的原作者、罗马尼亚裔作家E.M齐奥朗并不被大多数人熟悉。有生之年里他有意识地以离群索居的方式与世人隔绝,始终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他拒绝一切功利和诱惑、把荣誉视作粪土,被称作“时间之外”的作家。不过在他归于尘土之后,世界还是破坏了他有生之年坚持的生存法则:他的作品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并受到越来越多人推崇,已经无话可说时荣耀却为他戴上皇冠。
荣誉并非齐奥朗渴望获得的,他在书中把自己定位于永远处在“句子的中央”:他要做的不是开拓者,也不是终结者,而是一个永远象征着未完成的“逗号”。一篇文章中每一个逗号都代表着这个故事未完待续。在这里齐奥朗的话可以理解为他立志为未完成的梦想献身并且无怨无悔。这样的时代不需要太多人扮演伟人,而需要更多人无私地选择逗号的角色,选择为实现梦想而战斗。这样的逗号精神是值得人们记忆和尊敬的,
看《时尚女魔头》的时候我不由联想到了齐奥朗那个关于逗号的宣言,只不过此处的逗号被赋予的是完全不同的意义。影片中女主角安迪曾经获得过布朗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为了实现自己到《纽约客》工作的梦想她却毅然决然地放弃这个机会选择了康奈尔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这个朴实的乡下女孩以不修边幅的邋遢形象迎来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次面试,还因缘巧合得到了一份众人梦想中的体面工作,误打误撞成了一家蜚声世界的时尚杂志社的主编第二助理。在其他人看来安迪得到的是她原本可望而不可及的机会,但对于安迪自己这无异于是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委曲求全。在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之后,安迪不得不开始习惯给自己的每一次陈述加上一个逗号。比如说
是获得一个机会,也是放弃另一个机会;
选择了《天桥》杂志,也意味着失去了所有可以选择的选择;
终于要升职了,但为此付出的是所有私人空间;
认为自己没有选择,但实际上是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
我原来叫安迪,不过现在我的老板给我起了个新名字叫艾米莉。
......
安迪也曾意气用事地打算在这个骇人的时尚圈子里做个过客,但最终这份自己曾经不屑的工作已经不再仅仅是通往《纽约客》的跳板 。世界上没有什么与自己是无关的,偶然出现在心中的面孔时间会带走它们的幻像,就像那的些天真的梦想。安迪终于默认了这个逗号给她带来的改变,并乐于把它当作一个良好的人生契机来看待。 小小一个逗号的力量如此强大,它不阻挡什么但又的的确确是界限。从真实到另一种真实,有谁能够跨越呢?
安迪曾经有一个梦想中的世界,不过现在这个世界似乎正在因为一个逗号而濒临坍塌和崩亡。加上一个逗号可以让一个句子的逻辑层次更加分明,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显示出的是作者在“成熟”中学会越来越清醒地分析一件事,甚至颠覆句子本来的意思。安迪的生活在改变,追求在改变,她的衣着品味乃至衣服尺码也在随之改变,她不可自拔地被卷入了一场虚妄却没法停止的竞赛,与时间、与生活、与金钱、与无数难以记述、难以辩驳的必然理由竞赛。也许她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面前这个穿普拉达、满头银发的女人正在无休止地向她发出命令。就如电影里台词说的,“那个让你每次都接电话的人,才是你真正在乎的人。"因为她,安迪已经一头钻进了时尚圈,且下意识地开始决定要牺牲掉曾经那些不成熟的想法。
《时尚女魔头》并不是一部很深刻的电影。作者过于理想化的情节设置或多或少让人觉得幼稚和不真实。不过它所反映的确实是现代生活的常态,相信每一个曾经在梦想和现实中徘徊过的人对安迪在牺牲与追求之间的犹豫都感同身受,也经历过在心灵的挣扎中因为一个逗号的转折在一念之间做出抉择的过程,就此舍弃最初的梦想把自己的生命一再填充下去。梦想被一丝丝抽离、若有若无失落的时候,也许成就了其他?但是最终这些所获得是否自己真正所缺乏所需要的?我们值不值得为这样一个逗号心甘情愿让曾经心心念念的梦想死去?
如今这个年代倘若到了安迪那个年龄你还在谈梦想谈追求是很难被人理解的。你明明生活在原本被定义为风华正茂、穷狂极傲的阶段,现在却身不由己、理所当然地必须做出一脸沧桑、满目风云的姿态。不谈幸福,你觉得那是少男少女们要斟酌的形容词;不说梦想,如今这样的词眼较之于一个逗号来说显得过于臃肿和矫情。你甚至还会满含自嘲地反省,曾经未泯人世沧桑,年少轻狂地追求风花秋月的自己多么傻。想到这里你是不是感受到了小小一个逗号的强大?它不是哲学,却是不存在的存在;至于梦想,你怕它无力负载那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我梦想有这么一个世界,人们可以因为一个逗号而去死”。
在我们正在经历的时光中,很难找到通向这个逗号的道路。因为如今逗号正在我们的脚下扮演与前者截然不同的载体角色,护送我们到达一种理智的世界观和目标。然后你目睹到的是无数个安迪和内特在昔日美好回忆中互道珍重彼此告别,在这个高度物质的社会里,理智的男男女女之间滋生出的真挚爱情从萌芽、灿烂到最终凋零都是不需要理由的。你会看到你身边曾经热爱文学的少年,在填报志愿的时刻颤抖着写上那些更容易让社会高度认可、公司迅速录用的专业名称。每次我们抱怨环境带来的压力,把选择的权利推卸给社会氛围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承认自己对于诱惑、对于虚荣和世俗的不可抗拒。
没错,即便这么承认也并不可耻。如果是我,很可能也会和安迪作出一样的选择。而且我始终觉得故事的结局过于公式化。更加合理的情形是:安迪坐在车里,如同她刚刚来到巴黎的时刻那样看着这个都市的繁华在眼前哗啦啦地流过,安迪想念着那些已经被抛在身后的景色如同那些曾经的梦想,却永远不会再回头。内特不会原谅安迪,尽管感伤无奈,爱情还是在他的心中渐渐消失,转身之际一切正在忘却,尽管离开她如此艰难。
不过如果是我,放弃梦想和真爱同样也是会后悔的。因为我相信在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都还是对最后那个把手机扔进许愿池,潇洒地离开白发魔女的安迪怀着憧憬的。我们的目光还是对那个重新找回记者之梦的女孩充满赞美的。即便有人会说,生活,要比电影难多了.....
是的,生活比电影难多了。所以要抛开自己眷恋的梦想和爱情变得理智也没有那么简单。那个说出自己梦想的少年,那个爱上爱情的女孩,他们还能记得在妈妈子宫里呼吸的心态,他们还葆有邂逅爱情的战栗,他们还拥有留下一行泪水的权利。就算会失望,会受挫,会感伤......可是对待感情所做的抉择不就理当感情用事吗?至少在面对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和事,你仍然真诚和善良,勇敢和自由。
让梦想的世界逐渐死去的那个逗号,其实不过是我们的自私、贪婪和懦弱造成的绝境,这种绝境不是痛苦,而是较之更糟糕的麻木。恶魔从来都不是那个银发的女人,而是她身上那件叫做普拉达的衣裳。
只有魔鬼的小助理知道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时不时会想到自己在IBM的三个月。同样是一个位高权重的老板,经过一个短短的面试,冒了一个险,把助理的位置给了一个初涉职场的女孩子。理由么,可能是原来的那些都不怎么如意,何不试试初生牛犊?
就这样,安迪得到了那个成千上万个女孩子都想得到的职位,成了头号时尚杂志《Runway》主编的2号助理。这个主编就是片名中那个穿着Prada的魔鬼米兰达。
米兰达有两个助理,首席助理负责日程安排,2号助理负责其余一切杂物,从买咖啡到几小时内帮她的双胞胎女儿搞到尚未出版的最新一集哈利波特,甚至在暴风雨之夜设法让她从迈阿密飞回纽约。在小助理应对这一切足以导致心脏病发作的mission impossible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尖细的高跟鞋一边打手机一边在任何地方奔跑。在一系列失败和考验之后,安迪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几次置死地而后生的胜利,和她不屈不挠的精神被米兰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的,米兰达开始把首席助理份内的事也交给她做……
影片进行到这里,它的用意才真正显现出来,这其实是一部为魔鬼翻案的影片。这就让他比原著高了那么一点点。也怪不得,梅里尔-斯特利普愿意接下本片,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部喜剧。
片中对小助理“悲惨遭遇“的描写颇为让我感同身受,比如上班第一天,老板一边和人谈话一边歪过头对助理说“给我接XX的电话”,然后接着和他人谈话,留下小助理一头雾水。我也曾经经历了这小小一幕,记得首次见面的老板对我说“Get XX on the phone",这个XX是个印度人,名字比长江还要长,根本不认识,更遑论电话号码了。没办法,只能凭着零星的记忆问同事:“你们认识那个谁谁谁么?” 好不容易搞清楚身份,还得上网查他的联络电话,一查只有办公室电话,打过去没人,只能打对方助理的电话,问来手机号码,老板已经在隔壁叫“where is XX, I need to talk to him!“ 没办法,一边擦汗一边拨手机,电话接通了刹那,对方一声"Hello"听着比亲娘还亲。
尽管影片的前半部着力描写了魔鬼的种种苛刻,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也看到了魔鬼的身影不仅仅披着名牌,还在工作,要不就是是奔波在工作的路上。剧中有一幕米兰达卸了装在旅馆房间里吩咐安迪工作,气若游丝,那时的她简直一下子苍老了10岁。这让我想到了我的那位IBM的VP,在一次长途出差回来后倒在椅子里对我说“I'm tired, I'm so tired!" 那一秒,这个我们私下公认的酷似Brad Pitt的德国老帅哥,用我中学某男同学的话讲,瞬间激发了我的母性,让我想上去好好抱抱他。
在外企干了那么多年,有一个体会就是,从CEO到前台,都是打工的。拿多少钱干多少活,没道理多拿钱不干活的。职位高也意味着责任大,没有儿戏。米兰达作为头号时尚杂志的主编,一言一行要成为行业的风向标,不是天赐的,是自己打拼出来的。凡事有得必有失,关键是每个人的取舍。
影片最后两人在汽车后座上的交谈,其实让人感到了一种温暖。米兰达其实已经把安迪认定为自己的心腹,流露出些魔鬼不齿的真情。也正是这一席话,让安迪看清了自己究竟要些什么。汽车到达目的地,车门外蜂拥的记者和相机包围中的米兰达又变回了那个不可一世的魔鬼,而安迪第一次没有跟随左右。
盗版枪片画面质量不咋样,字幕一塌糊涂,很多对话没听懂。但是我相信,安迪之所以苦苦支撑了一年,是在等一个肯定,当她最终从米兰达口中确认了这一点后,一切都不再值得留恋。所以片尾选择离开的她,前所未有的自信。相比之下的我,当年着实有点狼狈,逃也似地走了。要不是老帅哥临走那天送的一大束粉红色的玫瑰花,我真觉得自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而所谓魔鬼,其实是外人看见的,魔鬼心中的苦,只有魔鬼的小助理知道。
HR看女魔头
1、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专业人士、聪明人、平凡人四类人。
天才——Meryl Streep饰演的主编Miranda,对某一领域(如时尚)拥有极高的领悟力,可以登峰造极,却对某些领域(如家庭)软弱无力。天才绝对不是全才,上帝是公平的。
专业人士——Stanley Tucci饰演的高级编辑Nigel,对某项工作拥有极高的专业能力,与天才相比,他们的目标是超越同行,天才的目标却是创造新的行业哲学。
聪明人——Anne Hathaway饰演的助理Andy,对工作方法拥有快速的领悟力,可以轻松胜任各种工作(比如记者或主编助理)。聪明人不会登峰造极,但至少可以游刃有余,然而如果他们不够认真,他们就一直在平凡人中游荡,同时不停地换工作。
平凡人——你我他饰演的各色人等,对所做的每份工作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是生活真谛。
Miranda是这样解释为什么选择了Andy作为她的助理的:“你既没有2号的身材,也没有时尚的品味,但是你有漂亮的简历,所以我认为你会比那些美女聪明点。”只有Miranda这样的聪明人才知道,专业技能只是用来吓唬笨蛋的,聪明人做什么都没问题。所以,所谓专业主义,只是通往职业成功的阶梯,一旦你拥有了聪明的内在和专业的外在,就相当于找到了通往职业自由的阶梯。
2、专业主义的意思是,一般来说大部分专业看起来都很低级,但天才们可以让它很高级。
当外行Andy穿着一身蓝色线衫嘲笑两条看似相同的蓝色皮带时,专业人士兼天才Miranda对她说:“某期我们的杂志在封面刊登了某设计师设计的天蓝色礼服,后来在几个设计师的发布会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天蓝色礼服,然后它在全世界的各大高级卖场、百货公司、中低价货摊发扬光大,所以,有一天,你才在连锁店的减价堆里,买到了身上这件蓝色线衫。你以为你跟时尚无关,时尚不重要,事实是,在许多季以前,这间房里的人,早已替你做了选择。”
如果你认为某个工作很简单,没有意义,那么请你首先看看最顶尖的那些专业人士在为之做什么,你就知道你该做什么了。
3、如果你看到了天才们的工作,却认为它很低级,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你也是天才,要么你根本不了解他们在做什么。
Andy被Miranda羞辱了一番,跑到Nigel面前哭诉,Nigel冷冰冰地说:“好啊,那你可以走啊。你以为你尽了全力在工作,其实你不过是在应付,而不是在努力。如此多的人在为这个事业拼命,你却它毫不关心,反而希望你的老板亲吻你的额头再赏你一颗五角星。”然后Andy认真投入,了解何为时尚产业,不过,最终还是放弃了它。
你可以批评某种工作很低级,毕竟每种工作都有可悲之处,但你首先要完全理解它,并比它高级,才有资格发言,而且此时你的发言一定会有意义。
穿普拉达的恶魔与天使
2007-05-25 14:56:21 来自: 盒子 (百战无敌家庭主妇)
The Devil Wears Prada / 穿普拉达的女王的评论 5
如果一定要靠出卖灵魂和不断的背叛来获得成功和优越的生活,那么我宁愿选择平凡和贫穷。若是以前,我一定会这么说。可是现在,现实教育了我,恶魔不是谁都能做的来的,哭着喊着追着撒旦将灵魂双手奉上的,撒旦不一定看得上。
《时尚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in Prada》)告诉我做一个恶魔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聪明,勤奋,肯吃苦,还要狠心,对于绊脚石一律踢开,管他有辜无辜,来不得半点慈悲。但是,注意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实力,这年头干什么都要讲本钱,连当恶人也是。
片中的女魔头米兰达是全美最昂贵的时尚杂志《runway》的女主编。她时髦、耀眼、有品味,一把年纪了还美丽非凡、与众不同,在整个时尚界呼风唤雨,无数的设计师、摄影师、模特、销售商唯她的马首是瞻。同时她却冷漠、傲慢、坚硬和没有丝毫同情心。这个女人以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用轻视挖苦和各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折磨她的助理,一个土气但是同样聪明坚韧的姑娘安迪。要她立刻在飓风之夜为她订当晚的机票。要她搞来未出版的《哈利·波特》给她的一对顽劣到可怕的双胞胎……但是出人意料的事总是发生,各种不可能被安迪一一拆解。安迪还在最短的时间里变得和她一样时髦和耀眼,受到时尚男人、帅哥作家不懈追求。米兰达立刻另眼相待,美国人就这点好,只认实力不认人。但是成功需要代价,撒旦会用一个甜蜜的吻来吸走你的灵魂。要继续向前,过上人人羡慕的生活,安迪也必须像米兰达那样坚硬和寡情。米兰达要安迪代替同事艾米丽去巴黎,而且必须亲口告诉艾米丽,否则就将在整个出版界混不下去。然而去巴黎却是倒霉的艾米丽最美好的梦想。这大概就是坏人腐化一个好人的时候常用的最后一招,对垂死的人补上最后一枪,让你的手也沾了血,回不了头。作为一个来纽约寻梦的女文青,安迪觉得没有选择,尽管难过,她还是开了这一枪。
在巴黎,安迪意外的看到了眼睛红肿、卸装之后的米兰达。此刻刚刚得知丈夫决定离婚的她,苍白、伤痛,眼中充满泪水与对孩子的愧疚。安迪的眼里渐渐浮出了女人之间理解体恤的点点温情,真诚的问:有什么是我能为你做的呢?米兰达瞬间恢复镇静,平静的答:你的工作。
第二天早上,当安迪得知米兰达即将被解雇,立刻甩开身边的帅哥作家,玩了命的去通知这个对她并不厚道的上司。这已经绝不仅仅是善良那么简单,这是只有女人才能明白的贴心理解和肝胆相照,这是对努力的认可和对实力与职业生命的尊重。
就在这时候,女魔头却再次向安迪展现了她的冷酷和强悍。她为了保住自己,在关键时刻牺牲掉了一直忠心耿耿的纳秋的毕生梦想。安迪开始抵触和反省,可米兰达却说她们是如此的相像,因为对艾米丽的事件里,安迪做了与米兰达相同的选择,那就是:不断向前走。这个华丽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强食弱肉,你死我活。生活的真相血淋淋的展现在安迪和我们眼前。震撼之后,安迪选择了回归平静朴素、追求理想的生活,并且得到了大家的接纳和原谅。
米兰达是魔鬼么?也许,可是她的美丽、她的优雅、她的顽强,她的智慧,她始终如一、波澜不惊的语气,和她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还有片尾她对着安迪的背影释然赞许的一笑所展现的胸襟,都让我的天平不由自主的向她倾斜。这样的女人就算恶,也恶的直接,恶的坦荡,恶的光明磊落、理直气壮。在一片嫉恨和诅咒得声浪里活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安迪和别人争论说:米兰达确实厉害,可假如他是个男人,就没有人会这么在意她了,这只是她工作的一种方式。
安迪是天使么?她的美丽毫无疑问符合一个天使的标准,可是她的大度和善良,顽强和勇敢,朴素和坦然比她炫目耀眼的美丽更有力量的征服了我们。可是就是这样的天使,也有软弱,也有退缩,也会被虚荣和物质吸引,也有内心的挣扎和厮打。这又使我觉得她的平易和亲近,不可超越又可以追赶。
影片里连像艾米丽这样势利、倒霉、永远不着调的小丑角色都显得细腻有人情味。这场女人之间的战争真是打得硝烟四起,背后又情意甚浓,热闹的紧,感慨之余使人会心莞尔。
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小姑娘,朴素到简陋,来到纽约追梦,最后在获得成功的关头,选择放弃浮华虚荣,过忠于自己内心的生活。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故事,剥开了看俗不可耐,可是却被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安妮.海瑟薇这两个女人演绎的如此动人。套用片中纳秋的话:这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因为你能在里面找到生命的气息。戏里戏外这两个女人我都喜欢,在《时时刻刻》我们体会斯特里普的不凡,在这里则看她的生动。在《公主日记》我们看海瑟薇的生动,在这里我们则体会她的不凡。
我喜欢美国电影,因为里面有一种全民的,朴素的,粗鲁的,野蛮的,平易的,进取的,顽强向上的价值观,坦然面对人性的自私和缺陷,不置身事外,不自命清高,直白的告诉你生活的残酷和无情,之后再坦然的表白自己是多么向往美好和温情。这种坦白和坦然正是我们所缺乏的。
是的,在这个强调个性和人性化的年头,我们说美国电影是浮华的,时髦的,程式化的,是只有美貌没有灵魂的上流社会白痴淑女。好莱坞是名利场,为了追求票房金钱,扼杀了多少人性光辉。可是当我们动不动就以对好莱坞电影表示不屑来提升自己的品味,动不动就摆出一副不被人理解的艺术家姿态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最优秀的电影人才都蜂拥而去?为什么最有力量的资本都如流水一样倾泻而至?为什么那里是全球产量最大的电影基地?为什么我们眼里看不到她的活力和热情?为什么我们求全责备的不允许她有败笔,犯错误?
因为她在至高点,就像米兰达。我们站在远远的地方看她的金属外壳,泛着冷漠坚硬的光,于是我们指责她。那些从她身边败下阵来的人,带着自己的偏狭和实际上是对残酷现实的抱怨,也指责她。于是她的名声坏了。她成了“劳工虐待狂”,报纸因为对她离婚的消息苛酷评价而大卖。如果说她对待安迪的方式是残酷自私,那么我们这种冠以慈悲和正义之名的指责何尝不是人性的软弱和自私?她只不过是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就要玩命工作,对于养活我们,给我们尊严和荣誉的事业,我们务必严肃和尊重的对待,而已。
你若真的认为她残酷自私,可以离开她,就像安迪,平静的,认命的,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于这份职业带来的利益和虚荣无法放手,是对自己已付出的辛苦和代价的不甘心,虽然这点辛苦和代价与米兰达本人所付出的相比或许根本不值一提。我们都是凡人,既没有米兰达的狠辣执着,也没有安迪的通透坦然。所以电影才要演绎米兰达和安迪,因为她们不是凡人,她们都是神的宠儿,她们是恶魔与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