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我的个深影评

我的个深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2-25 02:15:52

⑴ 求《我的1919》影评

《我的1919》观后感

张文雅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让签字。”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这是一位中国外交官讲述的一段屈辱的外交史,当我在写这些的时候电影中的一幕幕又呈现在我的脑海里。愤怒!当日本无耻地要求占领山东的时候,当顾维钧正义的呼声遭到拒绝的时候,当中国人民被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我们自动么能不愤怒?当中国人民展开拒签和约斗争的时候,当顾维钧、陆征祥不顾北洋政府的命令拒签和约的时候,我们又怎能不感动呢?

顾维钧,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国际委员会向中国代表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是他,只有他,站出来。他通晓英语、法语,但他却在会上用汉语发言,痛斥日本的无耻行径,他是一只“智慧的老鼠”。

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面对中国外交的失败,他努力过,放弃过,但他的理智,他的爱国心战胜了一切,他没有逃避,而是昂首挺胸地拒签和约,离开会场。

肖克俭,一个炽热的爱国青年,他组织人民运动,将海外华侨团结起来以示他们的不满。为了祖国他抛下了深爱着的妻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英美政府,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了本国的利益,不惜出卖了中国的利益。再次验证了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北洋政府,面对人民的抗议,残酷镇压,还强令中国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表现了反人民的阶级本质。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了,它会永记在我们心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更激励我们发愤图强,学习更多知识,长大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⑵ 谁给我发个书评或影评来要 800字大神们帮帮忙

《看电影》杂志2004第十期中刊登了周黎明的《怎样写影评》,特贴上来,比较长,您可以挑选你喜欢看的段落读,希望可以供大家参考,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写写影评。有打错字的地方请原谅,没有太多的时间校对 曾经有读者问我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容易回答,也很难回答。说容易,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从来不认为写影评有什么N字方针:说难,写影评跟看电影一样,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很多东西只可意会。本文要说的,与其说是“怎么写影评”,不如说“我是怎么写影评的”。 写影评,归根结底就是把看完电影后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只要你看片时没有睡着,你对所看影片都会有所感觉:即便是睡着,那也是一种反应,也许能证明这部影片不是一般的闷。影评没有长度的限制(媒体会有),长的洋洋万言,短的可以两三句。有个英文电影论坛举办一句话影评比赛,结果有些获胜者居然将评论浓缩成一个字。我最近编写《西片碟中碟》这本欧美电影指南时深有感触,写短评绝对不比完整的评论轻松。 在成千上万茶余饭后发表观后感的观众中,坐下来把想法变成文章的是少数,而媒体能采用的更少些。如果几家有影响的媒体不约而同休用同一种文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影评就该这么写。比如在美国,主流媒体的电影评论一般在一千字左右(译成中文)。大约三分之二篇幅是描述剧情,剩余的属于评价,但评价的方式没有固定程式。我最初写影评时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落笔自然留下这种痕迹,我觉得无所谓好坏,只是一种风格而已。 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文艺评论传统长期受压制的缘故,我们对一些概念界定没有西方那么明晰,可是我们又非常喜欢条条框框。就说“影评”,什么叫“影评”?狭义地看就是英文中的Film review”。这类文章是写给看电影的人看的,不是给拍电影或研究电影的人看的,一般发表在主流媒体或影迷刊物。罗杰。艾伯特是惟一得过普利策奖的影评家,但他的文章非常浅显,直白到像是拉家常。他很高产,每周可以有五篇评论,但都比较短,翻译成中文大概就是700字。他的大众路线使得他成为读者最多的影评家,全美国有两百多家报纸授权转载,而且他每周还有一个电视栏目,每期半小时。跟他相反的如《纽约时报》的艾维斯。米切尔,喜欢卖弄辞藻,非把读者搞得云里雾里不罢休,不信大家可以看我翻他的《骇客帝国国2》评论。宝琳。凯尔可能是最有影响的美国影评家,她反电影评论提高到艺术的高度,从60年代到80年代未,她的评论是美国文化的一面旗帜。她的文笔有点像子君,有一种女性的优美,但观点非常尖锐,有时很刻薄。 我们的影评范畴似乎要更广一些,有些很感性的随笔、借助电影的抒情文字,英文中应属于essay;有一些是理论研究,属于论文性质,英文应该是film criticism或Film theory。习惯于其中某一类的读者,往往会对其他类型看不惯——看惯随笔的会嫌其他的没有个性;看惯论文的自然会觉得没有大量专业术语和脚注就等于没有深度。在我所写的长篇评论中,《人工智能》和《公民凯恩》都超过一万字,但前者其实很感性,而后者本来就是一篇论文,只不过我竭力回避论文的风格。假设我把该用的术语全用上,并附上每句话的出处,估计某些学院派会心悦诚服,而该文则会丧失99%的读者。这是我的局限,媒体多半认为是长处,而大学和研究院则视为“你还嫩点,需要改进”之处。 以前老一辈的评论很像我们中小学里上语文课,先来一段时代背影 ,接着是故事大纲,中心思想,最后是具体分析等等。作为一种写法,这未尝不可,但它不是金科玉律。我尽量回避这种作茧自缚的写法,害怕用一种形式把自己框死。通常看完一部影片后,我会想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也许是故事(如钢琴家),也许是讲故事的方式(如穆赫兰道),也许是表演(如煞女),也许是摄影或置影(如吸血惊情四百年),也许根本没有故事,表演等,只是纯感受(如雷吉奥的生活三部曲)。一部影片可以谈论的东西很多,但应该谈论的是那感动自己的部分。填充式的面面俱到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不会成为好影评。 影评人要不要文艺理论知识?以此为生者有理论基础当然是好事,但是,在懂一点点理论和不懂理论之间,我宁愿选择不懂。当刚涉足文艺理论(以及相光的美学和哲学)时,很容易产生豁然开朗的大彻大悟,以为什么事情全了如指掌,殊不知自己学的只是很多理论流派中的一种。每一种理论都有独到之处,但推到极致都会变得荒廖。 对我来说,怎么写不重要,有本事写成诗歌也无妨。重要的是写的内容是否言之有物。说到这个“物”,里面有太多奥秘。由于我们生长在一个“统一思想,统一口径”的大环境中,很多读者不由自主地寻找跟自己相同的观点。一旦意见相左,便会做出激烈反响。顾小白很少写review型的影评,但一旦出手一定很精彩,他对《双雄》的评论也是如此。有网友不同意他的观点,这也很正常,但这位网友显然感情受到伤害,因为顾小白说了他偶像的坏话。真是不必,你有不同意见尽可以发表,在网络时代,已经没有人能垄断话语权;但只要没有“高度统一”的政策,这个世界上就会有形形色色的不同意见,对一部电影的评论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不能适应言论自由的环境,那他最好躲开这个环境或者自己创造一个言论统一的小环境。 《手机》引发的争议表明,有这种心态的影迷在我国为数不少,首先是崔永元。作为一名该片的评论者,他犯下了两个大忌:一是你必须看过影片后才有资格评论,否则你的观点是空中楼阁;二是你可以用任何强烈的语言驳斥该片,如果觉得有诽谤之嫌,可以诉诸法律保护,但他暗示电影局应该禁映(原话是:我甚至不理解电影局为什么能让他通过还在全国放映)则是一种对电影业极为有害的思维。更可悲的是,在新浪网的调查中,高达40%的人同意他的观点(也许只是同意他言论中的某一部分。) 让我们来推理一下:如果崔永元是电影局审片官员,他必定会枪毙该片。如果这40%的网友中有人有权枪毙该片,那么该片就不会问世。这么多人这么乐意剥夺公众看某部影片的权力,同时又很多人叫嚷着没好片看。你说这中间有没有因果关系?能怪谁呢?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调查结果时,真是非常痛心:中国观众,我们只配没电影看,因为我们动不动就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作品给禁了。可以想象,如果这40%的人可以一票否决的话,中国将从此没有一部电影可以上映,也不会再有一部小说、一张报纸、一篇文章可以问世。要知道,世界上是没有哪部电影是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认同和赞许的,如一个政客得到60%的民意认可,就算很受欢迎的了。如果一个人可以剥夺所有人的选择权力,那么任何形式的创造都可以休矣。 当然崔永元只是暗示了一下,而且他也不是审片官员,而且他也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所以我们的反应可能过火了。不过这种国民心态对于拍电影或写影评都是一大障碍。十多年前的所谓影评,被沦为圈内说好话的宣传;现在有些人为了骇世惊俗,故意跟大家唱反调,其实心态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迎合。真正的影评,最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感觉没有对错,感受一定有反对者,但感受有讲道理和讲歪理之分,有常态和奇特之分。宝琳。凯尔的观点80%我都无法认同,她对于斯特里普脖子以下不会演戏的说法,相信大多数电影业人士都不会苟同,但她自有她的逻辑。我不必同意她的结论,但我欣赏她独特的视角。 一个影评人的真本事不在于人云亦云,而在于发现别人疏忽的佳作,当《雌雄大盗》无人问津时,凯尔为它摇旗呐喊,说《指环王III》是优秀作品,没有人会因此把你看成天才。(我没有鼓励大家故意唱反调)我觉得一个好的影评人,应该勇于推荐遗珠。介绍《指环王》是工作,但当你发现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导演带领一班不会到处引起少女尖叫的演员拍出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那种快感是无与伦比的,而向大家介绍这样的作品,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

采纳哦

⑶ 给我一个3000字的爱情电影的影评!!!!

你是南化院的把~~

⑷ 谁能给我几片好的影评范文不少于600字

一曲佳人,生死隔
——《十面埋伏》影评
白茫茫的雪,还在飘落。嫩绿的衣裳,鲜红的血液。一曲佳人,悲戚的响起。亲爱的爱人,你让我情何以堪?我如何能坦然,接受你已经逝去?
《十面埋伏》是由张艺谋导演,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宋丹丹主演的爱情剧情片。获得了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技术奖,且是第77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
本片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始料不及。金城武饰演的随风,游戏一场;刘德华饰演的刘铺头,在朝内应;章子怡饰演的小妹,装盲起舞。整一场故事,处处暗藏玄机,幕幕都是转折。一段注定无法善终的爱情,每一次的转变,都触动着我的心弦。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没什么吸引力,可当我耐着性子看下去的时候,我竟沉浸在这段凄美的故事中,变得无法自拔。一开始着实以为,小妹是装的,可过了很久,渐渐也相信了,就如随风一样,相信了一切。可最后竟还是出人意料。
小妹和金铺头随风,第一次在花海中欢声笑语时,盾牌兵的突袭,还有那个神秘人出手相救,到最后,让我觉得是那么的可笑。因爱生恨,原本不顾一切保护的人,最后却死在了自己手上。刘德华这次扮演的角色,悲哀的或者,他没有担当,他输不起。小妹最后那一飞刀,并没有杀他,是为了回报他的多次相救吧。张导在这,展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一种轮回相报的思想,因为你救了我的命,那么我可以再次将生命随还给你,哪怕,是那么不合乎情理。
电影《十面埋伏》秉承了张导一贯的风格,注重色彩。小妹所在的飞刀门,一身生机盎然的鲜绿,却是手染鲜血。小妹孤身一人,穿着红色调的男装,在竹林间与盾牌兵奋战。绿意犹在,杀气袭来,转瞬即逝,一切皆如梦。当小妹放走随风后,站在一片火红的树中间,叶片起舞,小妹那一抹绿,在深秋的林中,是那么鲜艳、那么显眼、那么孤单。
影片的背景乐,佳人曲,让我难忘。看完了电影,我便一直反复地听,这首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原本是小妹起舞的一首曲子,到最后,竟真是,佳人难再得。金城武浑厚的嗓音,让这段悲戚唯美的爱情就此落幕。
明明心中有爱,为何总是深藏着阴谋?明明不愿舍弃,为何还要狠心的离去?
我们总是如此,总以为自己赢了,总以为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所进行着。殊不知,命运总是那么差强人意。金铺头说过那么句话,我等你三年还不如他陪你三天?有时候,真是如此。爱情没有先来后到,没有原理可讲,我就是变了心,我就是爱上了那个男人,又能如何?爱情像一阵风,你只有感受得分,无法触摸。爱情又像是一片沼泽越是想要挣扎,却越是陷得深。
人们总是在对另一个人心动的时候,对这一个人心有很愧疚。我想,如果小妹够洒脱,答应跟着随风一同浪迹天涯,便不会有最后那无可奈何的结局,便不会有那生死两隔的尽头吧。可是,这样的唯美,这样的悲戚,才是电影,才足够让人对此有所触动吧。一场游戏一场梦,到头来,只有输。是是非非,生死难料,怎知一切都早已注定。

这台电脑上就这一篇了

⑸ 我看了一个釜山行的影评,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私以内全员悲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尤其是“私以内”

私以为
应该是楼主笔误。
私在古文中的解释是私下,偷偷的。
私以为的解释应该是私下把……当做;或 在心中偷偷认为。
是一种谦卑的表达方式。

⑹ 我一直深爱着你的影评

1)很出色的心理剧,叙事层层推进,扣人心弦.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贡献了从影以来最好的表演。
——《影像日报》
2)菲利浦·克洛代尔在这部处女作中流露出的才华值得肯定。
——《名利场》

⑺ 我的失忆男友影评

港片《我的失忆男友》里讲述的似乎也是同样的一个故事。只是因为加入了太多的KUSO因素而显得不那么悲情。韩国的电影更多时候显得很残忍,甚至残暴。而我们不得不把这样的东西称为纯粹或者唯美的时候,我开始怀疑香港那个曾经辉煌过的电影事业是不是已经面临着末路了。市场因素决定了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无法左右的。
香港电影的没落和日韩电影的复兴,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些什么,或者说,香港的电影人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些什么呢。

我在考虑应该如何来写这部电影。因为过于偏爱的东西说起来总会有失偏颇而无法客观。
可是又如何让我能不写这部电影呢。当所有的烂片都能在我的电影笔记里占到一席之地的时候,这部深得我心的电影反而没有。
这部电影里有着所有我喜欢的元素。平静而细致的小故事,缓慢的讲叙和华丽的写实色调,以及那种无处不在的优雅而抒情的轻音乐背景。

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居然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幸福而美好的剧照,另一种是忧伤和哀怨。
我更喜欢那种艳丽的海报。的确;这是一个让人哀伤的故事,可是在所有的哀伤之前那些幸福的时光更值得我们去记忆。

火车站。哭泣的女人。失恋。
便利店。可乐。无意识的手脚失措。

邂逅。无声的争执。
葡萄架下的斑驳阳光。第二次邂逅。无言。回头望。点烟和昏黄的夕阳。
第三次邂逅。躲闪。角落里的偷眼窥人。可乐,带着第一次邂逅时失措的几分歉意和一个霸道的讨回公道的男人。一直无言。很安静。
女人制造出的第四次邂逅。杯子。满溢的酒。男人说,你一口喝下去,然后我们开始交往。女人不喝。男人说,那我们一辈子都只是陌路人。女人仰头,一饮而尽。
我其实想说,这样的爱情开始得没有半点悬念。

幸福的恋爱生活。男人带给女人一种彻底陌生的生活方式。因为阶级,我想,看这部电影的很多时候我总会想起这个词。
一个底层的男人和一个上流社会的女人。正如男人所说,我是乞丐而你是公主,就算我们真的在一起的话我们会幸福吗?这个谜底在女方的家长插手的时候被揭晓了。
这部电影安排的最巧妙的地方,不需要任何铺张的述说,男人和女人在吃饭,女人全家人突然出现。
男人和男人的谈判;男人说,以后你不要再在我的女儿面前出现了;男人说,我会离开;男人说,你被辞退了……作为男人的顶头上司的另一个男人看起来是有足够的资本说这样的话的。

在洗手间里的女人因为贫血和紧张过度而晕倒。大雨,医院。醒来的慌张的女人四处寻望自己心爱的男人。紧拥,喜极而泣。也许再没有人可以拒绝这个女人如此纯粹的眷恋和幸福,于是正如我们所想象的,结婚,然后开始了婚姻生活。
这个男人本来就是一个很出色的男人,从木匠到建筑师,一切努力之后,在老丈人的帮助下也签了新工程的合约。

爱情永远是电影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在我看来,最幸福的时光在某天下雨,女人上班的午休时光和几个朋友在咖啡里视而不见面前的几个人而想着男人所说过的话一个劲地傻笑。
而这个时候的男人因为下雨而不用上班,在家里把女人的厨房改装,白色的厨柜和自动熄火的煤气炉,为了防止女人又一次忘却了关闭煤气炉里煮沸的汤水。
或者是男人抱着自己深爱的女人在一大片空地上计划着未来的新房。这边是厨房,我在那边看电视以及偷偷地望着你为我忙碌着晚饭的身影,而我们会在这边一起吃饭,然后再一起到那边的院子里晒晒月光。
睡房一定要在这边,那样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会照到我们的床上把我们召醒。

也许,一切只是一种幻念般的迷醉。没有人会不喜欢想象和对未来的期待。毕竟有期待的人生才是有希望的人生,富足而幸福的人生。
这是这部电影里最幸福的时光,当那种罕见的遗传病还只是停留在隐患的时代。丢三落四的毛病看起来让女人显得非常可爱,出色而喜欢幻想的男人总是迷人而忧雅,虽说偶尔有点暴躁。

当你在最深爱着我的时候开始逐渐忘记我,我该怎么办呢。
我会不会依旧开着那辆破旧的没有车门和挡风玻璃的吉普车带着你一起去兜风;
我会不会擦你最喜欢的那种润肤露唤起你记忆深处最不该被你忘却的味道;
我会不会带着你去到我们曾经幻想过的那个地方,站在我们还没开始建起的新房子前面告诉你,这里曾经是我们最幸福的祈盼;
我会不会把你带到我们当初相遇的那个地方,给你一瓶让我们曾经相识的可乐……

最幸福的时光带来的往往是最沉重的哀伤。当你忘却了我们中间所有的点点滴滴;当你忘记你最近的关于我们的所有记忆。当你在我面前喊着你以前的男人的名字并且说我爱你的时候,我只能微笑地回答:我也爱你。
末了,我躲在门外面偷偷地哭,偷偷地望着你幸福的脸上洋溢着的阳光。
你在丛中笑,我如此忧伤。

在我看来这样的忧伤是常人所无法承受的。当你有一天突然地想起了所有的一切的时候,你哭着对我说,你爱的只有我一个人而已,你的书信看起来像回光返照一样带给我最后的幸福。
你的记忆在渐渐地消逝;关于生活,关于爱情,关于我,以及我所有的幸福。

写到这里突然感觉这部电影倒开始有点像是警世电影了。亲爱的,当我们对昨天以及我们所深爱的人们记忆犹新的时候,其实我们所不在意的这些最平常的事情,我们最不在意的那一切,也许就是我们最幸福的一切了。
这部电影用一种最舒缓的镜头和最优致的剪接告诉我们一个最伤感的故事。镜头语言里那种安逸的挥洒看起来如此悲伤。缓慢的镜头,缓慢的剪接,缓慢的背景音乐;一切舒缓。
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的舒缓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假象式的幸福以及当幸福开始在一种回天乏力的缓慢消逝之后,那种来得如此迅猛的哀伤,以便让所有人都有一种措手不及的共鸣。我突然有一种深受其害的疲惫。

反差,或者说反衬的镜头语言被运用得淋漓尽致;而当背景音乐以及演员的出色发挥这一切都被调集起来奔往一个共同的主题的时候;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
画面里的色调极尽奢华,带着一种淡黄的写实味道。连嗅觉这么虚无抽象的东西都被当成一种表述手法用来为整体的镜头语言服务,成功地被加入到这部电影里的时候,导演的那种超强的驾驭能力实在让人惊叹。

电影的最后是秀珍所爱的那所有的人们脸部微笑的特写:父母亲;妹妹;最好的朋友;以及最深爱的男人哲洙。全部微笑。这是一种用最无奈的微笑来隐藏最沉重的悲伤。
当所有的人们都想哭泣的时候,却只能用一个微笑的表情来掩饰和表达这种悲悯。珍惜现有的这秒钟,因为我们所能确切拥有的也许就只有这秒钟了。下一秒,也许我们幸福依旧,也许一无所有。
当所有的人都在微笑的时候,秀珍问哲洙:这里是天堂吗?我在想,秀珍也许突然间想起了所有的一切,才会如是问。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在我们如此平凡的世界里,当我们四肢健全而且记忆里所有的东西还被完全地保存着的时候,这个我们平时所厌恶而且肮脏的世界,其实已经是天堂了。
这些很平常的东西很是弥足珍贵,只是我们不懂得珍惜罢了。

在秀珍突然被唤醒的那一刻,哲洙第一次说我爱你。也许也是最后一次了。
秀珍已经忘却的那辆老吉普车,我曾以为她永远也忘不了的那一个夜晚曾经奔往的方向,如今她也许已经不得不忘记了,而如今所奔往的那个方向已经没有人知道通向何处。
电影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个思索的问题,除了珍爱我们现有的这一秒钟之外,我们的前方是哪里,其实我们自己也并不清楚。可是这一秒,我们是不是应该更珍惜呢。

我只想你,我只想记起你,我只想记着你。秀珍的信里最大的哀伤是因为她自己也无法确定自己下一秒钟会不会记得这些。而我们,此时此刻,我们是不是记得我们所深爱的那个人,模样,欢笑和泪水呢。
我只想你,我只想记起你,我只想记着你。这样最基本的虔诚也失去的时候,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足以催人泪下的残酷的电影,当电影将人们的记忆都给剖夺了的时候。

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个橡皮擦,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忘却一些我们并不想记着的东西,可是,当有一天这个橡皮擦开始不受控制为所欲为地擦去我们点点滴滴最珍贵的记忆的时候,我们所拥有的现在的幸福,也许也都成了虚妄。
当我们不得不虚妄地活着的时候,我突然想,我们的生活到底还剩下什么呢。

末了,我说过,太过于喜欢的电影会有失偏颇,所以,不管看完这些文字作何感想都好,就且当是一家之言,别往心里去。

题外。
不管怎么说,我庆幸我养成了书写的习惯,至少现在的我还可以记录一些我想记录的东西。那么,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其实我最想写的还有一句话:写在丙戌年的七夕夜里,我亲爱的而且是我最深爱的ay,我爱你。
哪一天当我老得再记不得任何东西的时候,至少看过这些文字的所有我陌生或者熟悉的人们会替我记着,我深爱着你,我深爱着你们。

《我脑中的橡皮擦》:用微笑制造的黯然悲情 作者:火神纪 (转载)

⑻ 谁能个我两篇影评啊

《西线无战事》是根据埃里奇·马利亚·雷马克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它从一个德国士兵的角度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线无战事》是一部具有浓重反战色彩的影片,也是好莱坞早期摄制的最佳战争片之一。但是在德国,该片却被禁映长达20年之久。该片导演路易斯·迈尔斯通曾亲身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的导演手法细腻、流畅。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他运用了许多当时较为先进的拍摄技术,如使用升降机拍摄较大的战斗场面,把对话、音响和配乐等混合录在音带上,这在三十年代初期,电影技术尚不发达的条件下,敢于这样创新,是难能可贵的。

《西线无战事》的艺术成就,曾受到各国电影艺术家、评论界的高度赞誉。著名电影艺术家爱森斯坦曾称赞这部影片是“一部优秀的博士论文”。而影片结尾,保尔捕捉蝴蝶被子弹击中的镜头,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
1.西线无战事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早期有声片中的扛鼎之作有力地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蒙在战争头上的"神圣"面纱,表现了极为鲜明的反战主题
1930年出品导 演:路易斯·迈尔斯通主 演:卢·艾尔斯约翰·雷
·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在一九六二年美国西雅图世界博览会评选的"电影诞生以来的十四部最伟大的美国影片"中名列第三位

给人类带来永久伤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德国小记者雷马克打算开始写一部他自大战结束以来就一直在酝酿构思的小说《西线无战事》。他完全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结果仅用了6个星期,小说就完成了,可手稿却在抽屉里搁置了半年多,因为许多出版社都不愿出版这部作品。后来,总算有家出版社接受了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小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第一年竟销售了120万册,后来又被译成多种文本,总发行量在500万册以上。雷马克也因此由一个无名的小记者,一跃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大作家。

导演路易斯·迈尔斯通看中了小说的主题,将《西线无战事》搬上了银幕,这部影片也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看成是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有强烈的思想性的作品。迈尔斯通以沉重的笔触和简明精炼的手法写活了帝国主义战争的荒谬无情,透过一名德国士兵从迷恋战争到心冷、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转变,渲染了战争的恐怖及其对人性的摧残,表达了对人类自相残杀的反感和把人民推向灾难的当权者的厌恶,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回味和沉思。

在《西线无战事》中,导演以卓越的摄影技巧、写实的风格把战火、阵地、冲锋、肉搏,以及残酷恐怖、野蛮凶杀的场面拍得十分逼真,有声有色,惊心动魄,具有印象派风格。同时,这部影片极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内涵又使它成为了一部"优秀的博士论文"。
--前苏联著名电影艺术家 谢尔盖·爱森斯坦

《西线无战事》是最早采用混合录音的有声片,导演迈尔斯通很善于运用声音,他将对话、配乐及音响效果巧妙地剪辑于单声带上,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有些镜头,如保尔临死时一只手的抽动、垂落的特写镜头也拍得寓意隽永,被誉为经典之笔。这一系列的因素使本片既具备了无声片的动感,又拥有了有声片丰富的表现力。我们甚至认为,永久消灭战争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西线无战事》在各国每年公映一遍。
--好莱坞著名影评人 肖恩·索普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片并不算多--尤其是在最近这些年。然而诞生于一战结束后不久的这部战争题材的影片《西线无战事》可以说是一个例外,直到今天,这部影片看起来仍然非常尖锐。这部建立在同名小说基础之上的影片通过一群德国士兵的眼睛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实写照。同时它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有时候沉默是表现战争的最好方式。
--著名影评人 阿 冬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皇威廉二世的军队正在东、西两线与俄、法、英等国交战,战事十分紧张、激烈。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在德国后方的某个小城市里,一批青年学生在老年教师康托莱克的沙文主义煽动下,报名参军。年仅19岁的保尔一心想当个英雄,于是在政府宣传所谓"英勇奋战"、"保卫祖国"的口号下,也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的朋友凯姆利希、穆勒等人也都参了军,其中还有一个叫贝姆的,他患有臆症,和他们分在同一个部队里。受蒙蔽的青少年就这样成为了士兵,他们离别家乡和亲人,去为军国主义卖命。

保尔和同学们一入伍就投入了紧张的军事训练。他们起早摸黑,在又松又湿又黑的田野中来回跑,几经折腾,累得精疲力尽,而教官史托斯还要把他们"训练得服服帖帖",成为"真正的德国士兵"。这些青年原来把人生、战争都理想化了,然而现在天真的梦幻破灭了。不久,经过训练后的保尔和他的同学们被派往西线参战。这些青年从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一上战场就遭到炮火猛烈的轰击,在隆隆的炮声下,他们都吓破了胆,有的哭了,有的尿湿了裤子。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班长卡钦斯基,他是个老兵,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娃娃兵"十分照顾,他主动安慰他们,并教给他们在战场上生存的技巧。于是保尔和同学们开始冲上战场,杀死别人的爱子,夺走别人的生命。弹雨之中,他们抱着"我不杀人,人也杀我"的观念大叫"冲呀、杀呀",失败了,退下来,然后再反攻。在高度的紧张与恐惧中,贝姆真的发疯了。一次战斗中,凯姆利希的腿被炸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穆勒被化学毒气毒死。不仅如此,士兵们还要忍受阵地上的饥饿、潮湿、疾病和糟糕的天气。保尔沉痛地哀思着:"为什么要打仗呢?"

保尔在一次战斗中也负伤了,被送往野战医院治疗,康复后被批准回家探望母亲。病重的母亲见到平安归来的儿子格外高兴。但她心中又升起淡淡的忧愁,不知儿子下次还能否归来。保尔也为以后能否见到母亲而担忧。
归队的日子就快到了,这天,保尔路过母校,看到教师们还在鼓吹战争,动员学生们参军。保尔厌恶战争,对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到悲愤,可那些学生却还在以此为乐呢!
保尔重返前线后,发现连队中来了一批像他们当年一样天真、幼稚的"娃娃兵",而老战友却所剩无几了。原来,在他休假期间,班上的战友差不多都牺牲了,只剩下老班长卡钦斯基一个人。而此时,卡钦斯基因部队供应困难,外出给"娃娃兵"找吃的东西去了。保尔跑出连队,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老班长,久别重逢,两人分外高兴。恰在这时,一架轰炸机飞来,投下炸弹,弹片飞向老班长,把他炸伤了。保尔拼尽全力把卡钦斯基背到医疗站,但他已经死了。

一天,双方停战了,西线异常平静。守候在战壕里的保尔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可当他爬出战壕捕捉蝴蝶时,突然一声枪响,保尔被流弹击中,他倒下了。但是,在这天德军前线司令部的战报上,却清楚地写着"西线无战事"。
战争·生命·悲剧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便有了战争。所有的战争,无论是败是胜,饱受苦难的都是无辜的人民,那些嗜血如命的战争狂人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是无以复加的。
战争曾使地球变得阴森恐怖,许多人号哭着,挣扎着,呼唤着,想从死亡的威胁里解脱出来,却只能无力地倒下,化成一堆堆插着十字架的青冢!无数宝贵的生命遭到了无辜的戕害!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随后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了战争。一战主要分为3条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其中西线是最重要的战场,战斗也最为惨烈。所以电影界,尤其是西方电影界拍摄的一战电影,大都是以西线战场为蓝本的。
可以说,一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欢送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字句,所有人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光荣的战争。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民族、宗教、姻缘、仇恨、尊严、权力、金钱……所有这一切都似导火线,一旦被点燃就会引发战争,在世界各地掀起血雨腥风。
如今战争已经结束,但是战争带给人类的血泪灾难是不能够忘记的,那是属于人类的灵与肉的创伤。人们痛恨战争,但却喜欢谈论和观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电影,因为战争留给世人的启示与思考是长久的、深刻的,在我们心中形成终生不散的块垒。

好莱坞电影人迈尔斯通根据雷马克的名著《西线无战事》拍摄的同名影片讲述的正是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兵对战争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保尔及其同学们在老师的沙文主义思想的煽动下,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可真正投入到战争中后,他们才体会到战争的可怕:那里炮声轰鸣,大地震憾,血肉横飞,尸骨遍野。主人公保尔开始怀疑过去的理想,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使他的英雄主义彻底破灭,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战争怀疑、厌恶甚至憎恨。终于有一天,保尔爬出战壕去捕捉蝴蝶,结果被冷枪打中死去。然而同战争相比,个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那一天前线司令部的报告中写道:"西线无战事 "。

《西线无战事》成了一战中整个西线残酷战争的小小缩影,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带给人类的警醒作用始终是有限的,因为仅仅过了10年,人类便又陷入了一场更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佚 名)

中央车站

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

讲述生命的悲欢离合,交织着人生的喜悦和苦痛

震撼与隐忍的交错,悲悯旋律下的自我救赎之路

1998年出品

导 演:华特·萨勒斯

主 演:

菲尔南达·蒙坦纳葛罗

玛瑞莉亚·贝拉

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

·第四十八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女演员奖

·第五十六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第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及女主角提名

广袤的南美大地在镜头下不停地转动,嘈杂的都市、凋敝的乡村在眼前匆匆掠过,《中央车站》仿佛是一场云影依稀的旧梦。执着地寻找父亲的约书亚固守着一个美丽的梦想:父亲是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汉,找到他便意味着找到了幸福。被生活的磨难挫出老茧的朵拉如同一柄戳破气泡的尖刀:在成人的世界里,无所谓梦想,接踵于希望而来的,必定是难以承担的绝望。但两个人伴在一起寻觅着,如同生命的两极:纯真与苍老,喜悦与忧伤,被一条看似无尽的道路引向未知的终点。

朵拉与约书亚,究竟谁是谁的救赎者?究竟是谁指引给另一个人新生的方向?在《圣经》里,耶和华晓谕摩西的助手约书亚说:“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方去。”正是这个名为约书亚的先知,引领着以色列人回到了故土,重建美好家园。而巴西人民在经历多年的政治变乱与经济危机之后,也默默盼望着走出苦难,重新找到通往幸福的旅程。《中央车站》或许暗示了这重含义:“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老妇人要寻找她的归宿。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根。”

华特·萨勒斯的作品多处理有关寻找起源和自我发现的历程的主题,这在他的电影《中央车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央车站》是一部温情动人的小品,具有新现实主义的风范,它以感伤的氛围和细腻的笔触传达着电影中所呈现的悲悯。在一种宗教的朝拜气氛里,整个国家都在寻找着,在这寻找的过程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心与心的隔膜也逐渐消散。

——好莱坞著名影评人 威尔·罗杰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集中了物质之大成,可是它缺少的东西却如此致命,人类被教唆成头脑简单的崇拜者,懂得奢侈的美丽,可他们学会了嘲笑和僵硬。被城市讽刺得最厉害的,是爱和信任,同情和宽容。有时电影是人类的老师,它用细致的镜头,温柔的光线,沉默的表情,用泪水和欢笑来教导人类尊重一些东西,比如《中央车站》。

朵拉和约书亚是两条线,分分合合,孩子用纯真试图打动忘却,老人习惯用沧桑保持坚定。最后在对灯神圣母的朝拜里,展现在眼前的是这个国家和隐藏其后的整个人类在寻找希望和尽头的爱。朵拉在黎明前离去,而他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己心灵的旅程,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

——著名影评人 元 曲

就影片的风格而言,本片可以说是小品式的公路电影,它演绎了一老一小寻亲、寻家的过程,较深程度地挖掘了当代巴西人找寻自我认同的主题。在冗繁的“寻根”电影中,《中央车站》以其独特的手法,让人滋生了几多异样的酸楚,具有十足的感染力。

——影评人 金天星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门口,从前的女教师,50多岁的朵拉摆了一个写字摊,专为来来往往、目不识丁的旅客代写家书。写一封信收1块钱,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1块。然而她常常在晚上将收了钱的代寄信件带回家,和邻居艾琳一起,将这些信一一拆开,尽情地奚落取笑一番,然后把认为重要的信寄出去,其他的信则统统锁进抽屉或干脆扔掉,如果两人意见不同,就把信收进抽屉改天再决定,被人生的苦难磨出老茧的朵拉就这样心肠冷漠地应对着别人的心愿。

这一天,安娜带着她10岁的儿子约书亚来请朵拉写信,因为约书亚很想见他素未谋面的父亲耶酥。第2天,安娜与约书亚再度来到车站,口述了第2封给孩子父亲的信。安娜把积在心底的话终于吐了出来:其实我心里面是爱你的,你回来吧,我们再也不争争吵吵了……

然而安娜刚刚走出车站,就在横穿马路时被一辆急驰而过的大客车撞倒了。可怜的约书亚从此孤身一人,现在他惟一认识的人就是朵拉了,朵拉把他带到了家中,可是约书亚并不知道朵拉把他卖给人贩子了。这天晚上,朵拉伴着新买的电视机入睡,当良心的谴责让她噩梦连连时,未泯的良知使朵拉幡然悔悟,她将约书亚救出了虎口。在母性的驱使下,朵拉答应带约书亚到东北部去找爸爸。

一开始,两人总是争争吵吵,朵拉骂约书亚是个“让人讨厌的坏孩子”,而约书亚则回敬朵拉是个“不抹口红,面目可憎的老太婆”……然而随着长途汽车奔驰在广袤的巴西大地上,约书亚与朵拉之间的感情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约书亚不再憎恶这个凶恶的婆婆,而朵拉也逐渐寻回了她淡忘多年的温柔情感,两人之间萌生了母子一般的依恋。

一路上,朵拉和约书亚经历了不少磨难,但他们都想方设法克服了。他们还遇见了一个好心的司机,一起度过了短暂而快乐的日子,朵拉也破天荒地抹起了口红,涂上了胭脂,她以为找到了久违的爱情,然而最终卡车司机离她而去,她还是与爱情失之交臂。她觉得很沮丧,约书亚已经学会安慰别人了,他甚至对朵拉说:“你化起妆来还是很漂亮的……”

朵拉领着约书亚不远万里,终于来到安娜说过的那个地址,可是却得知约书亚的父亲一家已经搬走了。这时两人身无分文,只好流落街头。所幸的是,他们正好赶上了当地隆重的节日——灯神圣母节,许多人都想为圣母送去自己最虔诚的心愿,约书亚发现这里可以写信挣钱,于是朵拉干起了老行当,这天晚上,他们赚了不少钱,高兴极了。

第2天,他们又去了附近的一个小镇,终于找到了约书亚的家人,可是他的父亲耶酥却离家找约书亚和他的母亲了,约书亚同父异母的哥哥赛亚、摩西热情地收留了他。

朵拉欣慰地走了,回到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重新为人们点燃希望的火把。

《中央车站》:何处是归程
巴西电影《中央车站》被世界各地的影评人誉为“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人们对于这部影片的评语是:《中央车站》的不平凡处在于,它是这样一部片子:当它触及到你的内心的时候,它在与你的大脑对话。
因为这部片子的故事场景绝大部分都出现在公路上,因而被人们称做是一部“公路片”。正如电影的名字——“中央车站”,不过是男女主人公结识的地方罢了,人潮人海中因着某个机缘的邂逅相遇,未来的、未知的、漫长的路,还有故事就如此延伸开去……那个“车站”,永远在我们无法回头的身后。

朵拉说,她曾经问过父亲:“你认得我吗?你永远记得我吗?”她的父亲后来死了。约
书亚的父亲耶酥曾写信回家:“等等我,我很快就回家了。”约书亚说:“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朵拉说:“你说得对,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

回家,一个多么让人欣慰和温暖的字眼,从不同的人口里说出来,竟然是如此地不同!家在何处?耶酥在片中也如同一个谜,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出现过,于是他便成了一个关于“家”的图腾。孩子永远在寻觅,永远在寻找那条回家的路……可是回家的路却是如此地漫长!

所幸的是,在寻觅的过程中,还有着别的新的发现和感动。于是,“父亲”淡出。寻找、失落、再得到,这是否也是我们在追求和渴盼回归的生命过程?

在影片悲悯的主旋律中,生命的悲欢离合、喜悦和苦痛就这样交织着传递给观众,然后观众又变成剧中人,在体会着他们的寻找、失落和悲欢的时候,也完成一次与自我的对话。

⑼ 我的电影观后感

[我的电影观后感]2010-10-21我的电影观后感最近看了很多电影,我的电影观后感。最喜欢的是房祖名和薛凯琪的"分手说爱你"。独特的拍摄手法和有点荒谬但是又最现实的情节让我看得很揪心。我向来中意小电影。对我而言,好电影的标准就是:小制作,大感动。我最讨厌那些用金钱堆砌起来的虚有其表的大制作,但是却没有任何动人的剧情可言。"精武风云"是期待了很久的丹哥的戏啊。丹哥的肌肉依旧看得我口水直流。但是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不满就是编剧和剪接。丹哥和舒淇之间的感情看得人很莫名,还有黄秋生和黄渤的爱国之情也没有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下。丹哥的变身让我怀疑自己是在看蝙蝠侠还是蜘蛛侠。"剑雨",我看得快睡着了,观后感《我的电影观后感》。其实剧本本身是很好的,但是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是找错了女主角。让杨紫琼演偶像剧!你说搞笑不搞笑?还号称中国版的史密斯夫妇。人家的男女主角都是性感有身材又有脸蛋的。这里搞个老太婆来演纯爱情节。我实在看不懂!其实还不如让杨紫琼和大S的角色对换比较好。"狄仁杰"很吸睛!虽然剧本让我想到了TVB的侦查剧集,而且在开头我就猜到了凶手。但是整部剧的服装,画面的色彩运用都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剧情的编排很紧凑。我一直觉得徐克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因为他的电影总是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人形蜈蚣"。我最怕看惊悚片了。不过我还是鼓起勇气看了这部电影。其实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惊悚片。虽然电影存在着很多不合逻辑的情节,但是在我看来,这一切的不合逻辑也都只是为了表达一个初衷:绝望的绝望。尽管看时我全身发抖还差点吐出来,但是我还是看完了。我很佩服导演的鬼才。更佩服那个主演的演技。接下去,期待一部轻松的电影"抱抱俏佳人"。〔我的电影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⑽ 我的收看簿:《爱我有多深》(爱我多深)影评

爱我多深——影片讲述了一个关於谎言和真爱的故事,导演选择用情欲来作为二者的试金石,只是莫妮卡 贝鲁奇那时不时崭露头脚的波澜壮阔的大胸脯总是让人走神。个性点评:"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您千万别把这部电影的名字跟这句歌词联系起来,否则结果只能让自己撞墙--爱我有多深?本是句单纯而又让人无比窝心的质疑,多少年来让无数少男少女眼含泪光苦苦追问,但到了义大利导演贝特朗布里耶的手里,它瞬间就被转换成一场暴风骤雨般的肉欲纠葛,爱我有多深,实际上是在问你爱我的身体有多深......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