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鲁迅故居观后感
㈠ 游鲁迅故里日记一百字
鲁迅故居坐落在中兴路的边上,整个旅游范围就是一条保护下来的仿古街,街道用一块块方形的石板铺砌而成,街道两旁都是古香古色的老式建筑,鲁迅的祖辈身份看来都很显赫,拥有几套很大的宅院,每套宅院相隔不远,均居于街道的右边,依次为鲁迅的祖居、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巨匠,勇敢的民主斗士,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读着他的书长大的,其“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暑荃不察,我以我心荐轩辕。”的诗句曾激发我们满腔的爱国热情;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成了我们信奉的座右铭。我怀着非常崇拜的心情参观着伟人故里,在鲁迅先生书中描写过的地方,留连往返,反复体会。
顺着游览示意图,我们先后参观了鲁迅故居的台门斗、大堂前、周家客厅、桂花明堂、鲁迅卧室、小堂前、灶间、三间小屋、百草园、梁界围墙、泥地台门间、临街石库门、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等场所。
灶间北首的三间小屋,曾是当年鲁家忙月帮工章福庆劳作生活的地方,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以运水为原型,塑造出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百草园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从百草园的侧门穿过,进到一个小院,院子里有三尊铜像,一位老奶奶欠身坐在木椅上,摇着一把蒲扇,仿佛正在讲述着什么,对面木凳上则坐着一位儿童,两手托着下巴,认真地耹听着,旁边还静静地卧着一只小猫,我想,这应该是儿时鲁迅,在听长妈妈给他讲童话故事的情景吧。
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处私塾,鲁迅12~17岁在此读书。进入三味书屋,我们就开始寻找鲁迅的座位,据说,鲁迅有一次因故迟到,为了警戒自己,他在他书桌上刻了个“早”字。可惜呀,由于距离太远,我们看不到那个“早”字!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出了三味书屋,斜对面就是鲁迅故居,这里是鲁迅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百草园是周家原已荒芜的菜园,是童年鲁迅休憩和玩耍的乐园,占地2000平方米,基本保持原样。静下心来,闭上眼睛,眼前仿佛浮现出年幼的鲁迅在这里玩耍的情节。
从鲁迅故居参观出来,漫步在街道上,心中不尽感慨。街两旁的古老民宅,现在都已是商店,卖着各种特产小吃,有绍兴四宝,霉干菜、花雕酒、折扇及臭豆腐,还有孔乙己的茴香豆等等。继续往前走还能看到因孔乙己而闻名的咸亨酒店。
古老的大宅、古老的街道还有古老的小溪透着历史的影子,让我们徘徊于历史与现实中许久许久!内心不禁产生一丝莫名的感伤。走完这条街,我们这天的旅程就到此结束了,我们前往宁波继续我们的旅程。
自己摘点吧,望采纳!!!
㈡ 求一篇参观鲁迅博物馆的观后感,600字以上吧,谢谢啦
参观鲁迅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今年十月十九日,是中国文化巨人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纪念日。这周三,我系分团委组织05级各支部成员参观了鲁迅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于阜城门内大街,是国家文物局直属的国家级博物馆。是鲁迅在北京四处故居中唯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处遗址。
步入馆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鲁迅先生的雕像,鲁迅先生的脸上依然是那坚毅的表情,他的手中依然握着那只战斗用的钢笔。
馆中按时间顺序以手迹、照片、 图片形象地展现了鲁迅不朽的-生。其中有新发现的鲁迅地质佚文手稿,也有与我们熟悉的作品密切相关的文物。如《阿Q正传》的唯一一篇残稿、鲁迅20多岁时所写《自题小像》手稿、鲁迅在仙台医专时的解剖学笔记等等,都是十分珍贵、难得一见的珍品。
站在仿真的三味书屋前, 我仿佛看到了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市井栏,高大得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又仿佛听到了油蛉低唱,蟋蟀们的琴声。
站在鲁迅先生的照片前,注视着他始终坚定犀利的目光,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眉头紧锁,奋笔疾书的“战斗”场面,仿佛听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沉呐喊。
走出展厅,我们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故居,七十年时光流逝,这座故居中的一切却都保存完好。在那间有名的“老虎尾巴”--不足九平方米的鲁迅工作室内:一张普通的三屉桌上,高脚煤油灯、“金不换”毛笔、砚台、文具……摆放如昔,令观者睹物思人。庭院中,两株鲁迅当年亲手栽种的白丁香树,虽已年近古稀仍然枝繁叶茂。时至四月,丁香花开,清香缕缕,分外宜人。
参观结束,虽然我离开了博物馆,但鲁迅先生的执著和坚毅将一直鞭策着我!
参观鲁迅博物馆有感
鲁迅博物馆坐落在白塔寺附近。(删)我们(删)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走进了坐落在白塔寺附近的鲁迅博物馆。首先我们参观了鲁迅的故居,导游告诉我们:鲁迅做过什么,住在(那)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记住人们对他的评价,(删)他的精神(。鲁迅是)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的精神。在鲁迅书房的东墙上挂着一幅画《三个士兵和一个妇女》,他时时刻刻用这幅画来激励自己拯救人民。(删)
随后我们进了展览厅。这里记录着鲁迅的一生,这里陈列着关于鲁迅的一切,这里充满了人们对鲁迅的思念。随着导游一字一句的解说,我们在慢慢走进鲁迅的世界。鲁迅出生于破落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以后痛感于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躯体病痛,便改行提倡文艺运动。1909年回国以后在北京厦门广州人国教,并参加了新文化运动。1926年定居上海,从事文学写作。1936年去世。鲁迅用他毕生的精力来写作来拯救中国麻木不仁的国民。
参观完鲁迅博物馆后,我回想着自己看到的一切(,)。那深深(的)地刻在课桌上的“早”字已深深的刻在我心里。鲁迅用一个字来勉励自己。然而外因是事物的条件和环境,是靠内因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动力。即使外界施加多大的压力,只要你决心不改,没有人能改变你。(删)一个字不能使人怎么样,但是这个字早已刻在鲁迅心里了。他的决心令人感叹不已。我们也应该这样。面对自己的缺点,自己的坏习惯,找个克服的办法,把它铭记在心,一天天把缺点克服掉。鲁迅的决心真令人感叹不已——自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删)。
鲁迅对瞿秋白的感情感动了我。他对瞿秋白的友谊是 兄弟般的。鲁迅不光说到了,而且做到了。在瞿秋白被追捕时,鲁迅不怕被连累毅然让瞿秋白住在自己家里。在瞿秋白的追悼会上,鲁迅不顾朋友家人的劝阻,不仅来了,还作了演说。这种感人至深的(感)友情,这种为了朋友把自己置身度外的精神,这种说到做到的(原则)气度,(不知道)值得我们去体会、去揣摩、去学习。吗?天地间的海誓山盟多了,谁又能说到做到呢?(删)
鲁迅为了事业拼搏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鲁迅为文学事业不畏国民党迫害,这一点就足够我们去学习了。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我们就退缩;当我们的学习成绩不如意时,我们就灰心;当我们学习道路上,出现了荆棘,我们不敢去披荆斩棘。而鲁迅为了事业,为了国民,不管荆棘冰山,他都跨了过去。我们也应该这样,为了学习,不管前面是荆棘还是冰山,都应该去拼搏去努力。
这些就是我参观鲁迅博物馆的心得吧!
凝望鲁迅——参观鲁迅博物馆有感
静静地走在鲁迅博物馆的展览厅里,站立在先生的遗像面前,用心去体验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去感受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勇气,看着用实物和图片记述的鲁迅战斗的历程:从绍兴到南京,再到东京......到最后的逝世地上海,先生战斗的足迹在我面前展现出来,我思潮起伏,心绪难平,不禁为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所叹服。
鲁迅笔耕一生,战斗一生,始终为人民,为民族,为真理而战,他是一面鲜艳的战斗旗帜,他是那个时代的“另类”、“叛逆”,一个属于那个时代的人却拥有了不属于那个时代的思想。鲁迅,注定是孤独和寂寞。中国文化和中国士大夫向来有着“恕道” 和“中庸”的传统。而深受中国文化浸染的鲁迅,却大大出格于那个时代,他一反传统文人的形象。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中国封建上社会几千年来吃人的本质。他终其一生不停地批判,论战,反击。对封建就礼教
㈢ 求参观鲁迅故居的观后感600字以上
鲁迅先生的故居,静静的坐落在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内。
鲁迅故居,是一个宁静的四合院,虽是冬天,但是阳光射到这里,并不显清冷。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院子空间不大,但很精致,东、南、西、北四面的屋子紧凑的立在那儿。院子的中间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丁香树,历经八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已人去楼空,它们依然还在吐芳争艳。每间房子的门都锁着,因此我没有机会进入房间细细观赏。只是通过玻璃向里面瞧了几眼,北屋是正房,两边是鲁母和鲁妻的住所,中间就是鲁迅先生的书房,也称“老虎尾巴”,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家具非常古朴典雅,摆设整齐对称。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后院,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现在的这个四合院,完好的保留了其原貌,也是对鲁迅先生最为崇敬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故居的东边,后来又开辟了一大片地方,作为鲁迅博物馆的陈列厅。那天去的时机不错,刚好是新的陈列厅落成不久的时候,全部的建筑、展览和装修都是新近完成的。
一进大厅,我就被这种集合古典与现代之美的室内装修给吸引住了。大厅四周的墙壁,用白色大理石和木头相间覆盖而成。仔细看来,上面还有一些字,刻着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不同的文集之间以不同颜色纵向隔开,大字是文集的名字,有《朝花夕拾》、《且介亭选集》等,小字是每篇文章的名字,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等。每种颜色的材料都像是一本直立的书,这也符合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就进入鲁迅博物馆的展厅,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首先是“在绍兴”部分的展览,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有些是儿童的浪漫和幻想,也有些是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因此,经历家族由盛及衰的曹雪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星,而那时的周树人,也注定会在中国文学史上非同凡响。
“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
㈣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
鲁迅先生的故居,静静的坐落在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内。
鲁迅故居,是一个宁静的四合院,虽是冬天,但是阳光射到这里,并不显清冷。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院子空间不大,但很精致,东、南、西、北四面的屋子紧凑的立在那儿。院子的中间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丁香树,历经八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已人去楼空,它们依然还在吐芳争艳。每间房子的门都锁着,因此我没有机会进入房间细细观赏。只是通过玻璃向里面瞧了几眼,北屋是正房,两边是鲁母和鲁妻的住所,中间就是鲁迅先生的书房,也称“老虎尾巴”,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家具非常古朴典雅,摆设整齐对称。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后院,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现在的这个四合院,完好的保留了其原貌,也是对鲁迅先生最为崇敬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故居的东边,后来又开辟了一大片地方,作为鲁迅博物馆的陈列厅。那天去的时机不错,刚好是新的陈列厅落成不久的时候,全部的建筑、展览和装修都是新近完成的。
一进大厅,我就被这种集合古典与现代之美的室内装修给吸引住了。大厅四周的墙壁,用白色大理石和木头相间覆盖而成。仔细看来,上面还有一些字,刻着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不同的文集之间以不同颜色纵向隔开,大字是文集的名字,有《朝花夕拾》、《且介亭选集》等,小字是每篇文章的名字,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等。每种颜色的材料都像是一本直立的书,这也符合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就进入鲁迅博物馆的展厅,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首先是“在绍兴”部分的展览,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有些是儿童的浪漫和幻想,也有些是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因此,经历家族由盛及衰的曹雪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星,而那时的周树人,也注定会在中国文学史上非同凡响。
“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这段时光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忠实伴侣许广平。可以说,正是有了许广平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先生在“在上海”,也是生命的最后9年时间内,留下了浩卷繁帙的文学作品。
除了写作之外,鲁迅先生对美术和文物有着特别的嗜好和独特的鉴赏力,他喜欢木刻画,也收集了许多木刻,在展厅的中央,开辟了两道高达的展板,用木刻画堆积而成。
在展出的展品中,还有先生收藏的魏晋时代的陶俑、明代的青花瓷碗和铜镜,后来他还将明代的两件古物毫无保留的捐给了国家历史博物馆。除此之外,我还了解到,先生曾经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但他放弃了。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
展厅中不时摆放着先生的名言,虽然有些都曾经读过,但是,当我今天完完全全的走进他的世界时,这些震撼人心的词句,依然还在深刻的激励着我,因为我——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先生那颗炽热的心灵和那恒久不熄的热情。先生生于19世纪八十年代,而我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恰好比先生晚出生一百年,今天的我,感觉自己是怀着一颗敬仰的心,努力感受他的感受,努力走入他那高远的精神境界。
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先生是圣人,他堪称“民族魂”。因此,鲁迅是属于整个民族的。
㈤ 写一篇鲁迅博物馆的观后感。(字数要求200-400字以上)
200x年x月xx日,我参观了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及鲁迅居。 进入馆内首先抓住我们视线的是一座白色的鲁迅先生半身雕塑,神情较凝重。馆内增设了五四运动风云人物如陈独秀,蔡元培,胡适等的展板,让我们重温了那场如火如荼的爱国运动。鲁迅博物馆内以编年顺序陈列鲁迅的生平、经历、思想发展并以鲁迅与儿童、鲁迅与青年、鲁迅与木刻艺术和鲁迅与国际交往为专题,介绍鲁迅光辉的一生。展览突出的是鲁迅先生鲜明的特色,陈列的解说词大多引用鲁迅先生的自述,加上作品中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还有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评述,引发我们这些参观者去思考其中的深意。鲁迅博物馆的西侧是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1924年,鲁迅携母亲及原配朱安夫人迁居于这座小四合院,且亲自设计改建,一直居住到1926年离京南下。著名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篇》以及《野草》、《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大部分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虽然八十余年时光流逝,故居中的一切却都保存完好。庭院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株鲁迅当年亲手栽种的白丁香树,仍然枝繁叶茂。四周偏厅内陈列着先生的一部分原版书籍以及与许广平的书信原稿等,还有那间有名的“老虎尾巴”——不足九平方米的鲁迅工作室,室内陈列的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又将我们带回了先生创作的那个年代。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鲁迅故居南侧有一家鲁博书屋,那里主要经营的是鲁迅作品及有关他的的书籍,还有一些木刻画及先生的画像,参观者可以自由的翻阅其中的书籍,从图画到文字,带着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一生。
提到鲁迅,我们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肯定有过很多感动和追忆,借着这次参观,我们走进了鲁迅的生活,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民族情。通过这次活动,团员们结合自身实际,都有了深刻的体会,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更需要谨记前人的的教诲,弘扬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建设我们的祖国。
㈥ 高分 跪求鲁迅故居的游记 400字
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1925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北房有四间。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鴃之先鸣。”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
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的,我们先来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这里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课桌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小时候为了提醒自己上学不迟到刻下的。这里还有一个后院,书院课程枯燥乏味,当先生讲得入神时,学生们就会偷偷到这里玩。
走完三味书屋,我们就来到鲁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闺房卧室、少爷室等鲁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这是先生小时候住的地方。
游好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便会展现在我的面前,这里有鲁迅先生一生的纪录和保留下来的书,还有鲁迅先生的雕像。鲁迅纪念馆有二层,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参观一下。
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树,小时候的鲁迅会在树下和小伙伴嬉戏,晚上在大树下乘凉……,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得就是这里的事情。
.鲁迅故里已经游完了,一天也结束了
㈦ 求北京鲁迅故居600字作文
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 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1925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 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 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间。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 “老紶浮官簧擢毫规桐海昆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鴃之先鸣。” 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 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
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的,我们先来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这里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课桌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小时候为了提醒自己上学不迟到刻下的。这里还有一个后院,书院课程枯燥乏味,当先生讲得入神时,学生们就会偷偷到这里玩。
走完三味书屋,我们就来到鲁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闺房卧室、少爷室等鲁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这是先生小时候住的地方。
游好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便会展现在我的面前,这里有鲁迅先生一生的纪录和保留下来的书,还有鲁迅先生的雕像。鲁迅纪念馆有二层,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参观一下。
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树,小时候的鲁迅会在树下和小伙伴嬉戏,晚上在大树下乘凉……,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得就是这里的事情。
.鲁迅故里已经游完了,一天也结束了。
㈧ 读郭风的《访鲁迅故居》读后感
虽然很多时候总会觉得伤心劳累,但我有着自由的灵魂。
㈨ 游鲁迅故里感受三百字以上
游鲁迅故里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上的鲁迅故里,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我们先来到大门口。门口有一堵墙,墙上画着鲁迅抽烟的图画,这幅画黑白分明。在这堵墙的前面有几个儿童雕像,他们围在一起,好像在聊天,又好像在玩耍。
踏着青石板路往前走,路的左边是乌篷船码头。小河上,乌篷船晃晃悠悠地滑着。这已经成为了绍兴的一道风景。
小河上有一座石板桥,走过桥就来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个“早”字的故事:鲁迅的爸爸病了,鲁迅每天都要去街上买药给爸爸。有一天,鲁迅为了这事儿上学迟到了,老师严厉地批评了鲁迅。于是,鲁迅就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这个字他不但刻在桌上,而且刻在了他的心里。从此,他再也没迟到过。
三味书屋的对面就是周家老台门。周家老台门是鲁迅祖父住过的地方,这里有白墙乌瓦和古色古香的雕花家具,连窗户和门都很特别。
走出老台门往前走,走了不多远,就来到了周家新台门,这里是鲁迅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台门后面有个花园,那就是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
石板路两旁还有许多特色的小店:有臭豆腐店,有黄酒店,有工艺品店……最有特色的要数臭豆腐了。这里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你轻轻地咬一口,会发现这臭豆腐外面脆,里面嫩,这味道真是好极了!绍兴的臭豆腐也因此“臭名远扬”。
鲁迅故里既有水乡特色,又有文化特色,不愧是绍兴的镇城之宝。欢迎大家前来游赏。
㈩ 鲁迅纪念馆游后感一篇,不用太多,250字左右
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里,它始建于一九五一年。现在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容两年前扩建后的新馆。新馆仍保留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白底黑字,鲜明耀目。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首是“百草园”,种有许多鲁迅作品中写到过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还有特地从绍兴移此的石井栏、乌篷船等。我们还没有参观展览,已经走进了鲁迅作品的特有氛围。
穿过庭园,便是高大轩敞的大厅,无论建筑材料、建筑语言都是现代化的,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格调。在大厅左首,一座高二点五米的鲁迅全身铜像端坐在窗前,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在一楼还设有“奔流艺苑”与“朝华文库”。前者乃专题展厅,正在举行一个画展;由巴金题额的“朝华文库”则专门收藏鲁迅的弟子、友人以及与鲁迅有直接接触的现代文人的文化遗存,每人一库,我看到有陈望道、许广平、巴人、黄源、曹靖华、李霁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