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铁西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铁西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2-25 15:36:09

1. 成都SM广场旁边的工业博物馆600字观后感

参观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
成都列五中学
初一(11)班
周星宇
今天,秋高气爽。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骑自行车到东郊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参观。
一到博物馆,我们就看见一个蓝色的超大螺丝刀,大约有两层数高。它的右边有一个黄色的大榔头,足有七、八米长,斜放在地上。榔头的右边有一个红色的扳手,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这三件工具排成一排,是工业社会的标志。
在大门旁边停着当时最高级的交通工具--火车。看着火车上的斑斑锈迹,从车窗上掉下的玻璃渣,我仿佛看到了岁月的痕迹。爬上火车头,我似乎听到了汽笛的长鸣。
一走进博物馆,我就看到了一个大型的发动机,它的构造非常复杂。爸爸说应该是拖拉机的发动机,也可能是坦克的发动机,我说,怪不得它这么大。来到“劳模之家”,我看到了不少与现在不同的东西:大大的收音机和厚厚的座钟放在桌子上,一辆老式自行车停在墙边,还有一台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缝纫机。“劳模之家”虽然简陋,但是很整洁。我又来到了车间,装着像车间主任一样,检查工作人的工作。
走出博物馆,我捧着爸爸的笔记本电脑,坐在门口的铁榔头下打游戏,一边玩一边想:电脑与博物馆里的机器相比,显得那么小,然而它能完成的工作却大大超过了那些铁钢铸成的宠然大物。

2. 日记参观中国工业博

看到辽宁电视新闻,位于沈阳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开馆了。最近,到沈阳办事,就专门跑去参观,收获很大,感触很深。该馆是对现有的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进行改造、扩建而成。设计以记载历史、新旧结合、传承文明、独具特色为重点,目前已从全国22个省市征集文物1.6万件。博物馆一期已开放通史馆、铸造馆、机床馆和铁西10年成果展等4个展馆,将来拟设置26个主题展馆。进入展馆大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铜质浮雕,场面宏大,气势不凡,以生产为背景,以工人群体为雕像,朝气蓬勃,栩栩如生;在去往通史馆过厅的墙壁上,是一幅巨大的工人组照。该馆要为工人立传,向全社会征集知名工人照片和简历,有被誉为“雷锋传人”郭明义照片6张。经过筛选,将有2000张照片在博物馆展出。走进展馆,看着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摸着一台台历经沧桑的老机床,望着一座座让铁水凝变的炉具,听着讲解员介绍铁西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怎能不让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看到创业的壮丽诗篇。 中国工业化自19世纪洋务运动起步,但从晚清到民国的百余年间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统治中国民族工业始终处于徘徊阶段。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创业诗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民经济“一穷二白”,工业生产极端落后,经过三年恢复,中国工业化踏上了新的征程。“一五”时期优先实施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此后,虽然出现“大跃进”的严重失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破坏,但在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下,仍然建立起一个独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工业化进程步入初级阶段。随着对外开放脚步的加快,加速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从深圳特区设立到全国各地开放,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激发工业增长活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开放型经济基本形成。从票证退出历史到汽车驶进家庭,人们的生活方式悄然改变;从家电升级换代到网络覆盖各地,科技型高新企业成为时尚。中国工业化以其成果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又在人民的期盼中不断发展,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世人瞩目。

看到创造的辉煌成就。在展览馆,我看到了该馆镇馆之宝,一枚与悬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一样大的国徽,它直径2米,用特殊金属材料铸成,庄严神圣,闪闪发光。当年,沈阳第一机床厂接到铸造国徽的任务,经过全厂员工的艰苦努力,于1950年10月陆续铸造出67枚国徽悬挂在国家政府部门和重要机关。其中,最大的一枚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历经6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神采奕奕。我还看到建国后我国工业创造的代表性辉煌成就:1953年10月27日,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生产出我国第一根无缝钢管;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并首次试飞成功;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厂生产的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1959年9月26日发现大庆油田,我国甩掉“贫油国”的帽子;1960年4月,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造设备、自己安装的新安江水电站开始发电;1961年12月,江南造船厂成功建成国内第一台12000吨水压机;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并回收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得以实现;看到海尔的电冰箱、洗衣机走进外国家庭,联想的计算机销往世界各地……。太多的第一次创造、中国制造,让国人扬眉吐气,倍受鼓舞,让世人瞩目,中国正在崛起东方。

看到创新的无穷力量。从18世纪后期蒸汽机出现肇始,一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的革命浪潮席卷世界各地,掀起了人类发展的新纪元。随着电气时代的跟进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提升了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水平。自从电来到人间,照亮人类生产生活的新时代。贝尔的电话,缩短了人类相互交流的时空;爱迪生的电灯,终结人类无灯熬油的历史;莱特兄弟的飞机,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本茨的汽车,翻开了人类交通运输的新页。尤其是电气技术在军工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奏响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革命的序曲。20世纪中期,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一个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时代向我们走来。信息技术的渗透,大幅提升了各个领域生产效率,使人类知识的积累升华为生产力的释放;网络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手机和电脑的普及,把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连成为一体,世界缩小,地球成村,人类生活随之而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持续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我们伟大祖国振兴发展的未来,更加需要持续的创新精神,依靠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创新有无穷的力量,将不断推动着人类进步和发展。

未来蕴涵着机遇,明天充满挑战。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积聚了丰厚的工业文明和发展潜力。我们期盼中国工业未来创造更多辉煌。

3. 求一份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观后感,要求2000-3000字

今日参观的是中国工业博物馆,讲解员给我们介绍相关信息,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对现有的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进行改造、扩建而成, 其中有工业博物馆现建有机床馆、铸造馆、通史馆,博物馆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中国工业博物馆目前征集的文物来自上海、北京、内蒙古等20多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三级文物10件,馆藏文物器件繁多。中国工业博物馆中收藏文物年代从商代至今,包括上世纪30年代初的铁西规划地图、1900年的中东铁路钢轨、西周青铜盔、春秋时期盔甲、殷商时期铜镜都为如今的馆藏。 讲解员还给我们讲解博物馆相关背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铁西区取得了令国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国家授予“铁西老工业基地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2008年被列为18个“中国改革开放30年典型地区”之一、2009年被命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将《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据此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亲临铁西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铁西区在引领我国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在传承工业文明、弘扬工业文化方面做出贡献。原省委书记闻世震同志也明确提议在铁西建设“中国工业博物馆” ,这就是博物馆构想的前提。
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还给我们介绍相应意义。一、众所周知,铁西区曾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并有“中国重型工业的摇篮”之称,见证了百年中国工业的变迁。在此基础上筹建中国工业博物馆,对于研究中国工业发展史、保护保存近代工业历史文物资料,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重要价值。目前全国尚无此类博物馆,铁西区将填补国内空白。 二、铁西区承建项目的优势。(1)历史优势。铁西区工业历史悠久,从1905年首家使用现代化机器企业诞生开始,经历了日本殖民工业、国民党时期工业和新中国工业等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铁西曾生产新中国第一枚国徽、第一台水压机等几百个中国工业史上“第一”的新产品,被称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铁西区因工业而诞生,为工业生长,也将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2)人文优势。工业是铁西历史的主脉,工业文化是铁西的灵魂。铁西工业文化源远流长,沧桑厚重,对于几十万产业工人和铁西人来说,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劳模精神”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铁西人文情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铁西建设经济强区,构建和谐新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3)地缘优势。近年来,铁西生态宜居环境迅速提高,2008年荣获目前全国唯一的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建国60年60大地标”之一,铁西作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沈西工业走廊开发的重要区域,还将面临筹办“十二运”等多重机遇,区位优势尽显无余。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见识了博物馆的展物含有的多项“工业之最”,如世界最大口径的铸管(直径2.2米)、最大的超高压断路器壳体(铝合金铸件、重2吨)、最大的立车横梁铸件(重115吨)、最薄的铸件(厚0.38毫米)。中国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精密丝杠机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 参观通史馆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世界工业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工业的发展历史。相应展出的是各国工业工艺品,如大炮,铁轨,轮船,汽车等模型。而且还与当时中国的起步工业形成相应对比,给我们真实呈现当时落后的工业历史。在此馆中还展示当时积极名族工业英雄,以及他们所作出的贡献。其中包括洋务运动的一些代表,奕,张之洞,李鸿章等,还有民族企业家张謇,刘鸿生,荣敬生等。然后就是建国后中国新工业的崛起,掀开中国工业辉煌的序幕。集中展示了当时艰苦条件下中国一系列工业的相应发展。中国开始了自己全新的铁路,火车,军工业,机床等各方面的发展。其次参观的是机床馆,该馆中收藏新中国生产及使用过的当时比较先进的机床系列。其中包括车床,磨床,铣床,已经初期的老式自动化的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机床,慢慢参观的就是现代先进的全自动化机床,还展示了现代机床加工的一些工艺品。给我们惊讶赞叹的同时也给我们更多的全新知识的概念。参观的第三个是铸造馆,该馆依然保留当时铸造车间的老式模样。全新给我们展现当时加工车间的工作流程和相关设备。了解了当时的条件艰苦下,老一辈们依然克服艰难为中国的工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铸造馆依次展览了当时铸造的成就,其中包括最大的铸管,还有各种铸造工艺品等。
参观完三个展馆,我们也就结束了我们参观之旅。此次参观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点滴感触。从了解工业背景到工业成就,历史的痕迹记录在博物馆中。我们了解到当时落后历史背景,那些先辈们奋起为中国的工业辉煌而拼搏。那一件件陈旧古老的器件,当年曾经被使用的机床似乎在讲述着他们的峥嵘岁月,锈迹的斑驳也掩盖不住当年的辉煌。静静躺着的旧物,相继讲述着我们近代历史的屈辱,讲述着我们工业的发端和发展的历程。我们的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这段艰辛历程,深深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强盛,在国际社会更有影响力,离不开国家的工业发展。工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整体水平,这离不开每一代人的艰苦奋斗,离不开我们民族工业的创新发展。看着过去机器与现代机器的对比,看着历史和现在的对比,看着中国和世界的对比,这一切告诉着我们的工业同样可以辉煌,同样可以让国人骄傲。背后每一代人的心血汗水我们都不能忘记,这同样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积极进取,把握时代潮流,紧跟世界脚步,运用智慧不断创新,为现代创新工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当代大学生同样需要跟上时代脚步,脚踏实地把我们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学好,学牢。不断学习先进理念知识,树立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信念,摆正学习态度,为中国现代工业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4. 沈阳东陵公园和沈阳工业博物馆观后感300字

【沈阳植物园】 辽宁沈阳东陵 AAAAA级景区 【棋盘山】 辽宁沈阳东陵 国家森林公园、 AAAA级景区 【沈阳故宫】 辽宁沈阳沈河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AAA级景区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辽宁沈阳大东 AAAA级景区 【沈阳绿岛】 辽宁。【沈阳植物园】 辽宁沈阳东陵 AAAAA级景区 【棋盘山】 辽宁沈阳东陵 国家森林公园、 AAAA级景区 【沈阳故宫】 辽宁沈阳沈河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AAA级景区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辽宁沈阳大东 AAAA级景区 【沈阳绿岛】 辽宁。

5. 沈阳铁西工业博物馆导游词

中国工业博物馆坐落于国家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东北第一大城市---沈阳。沈阳有着“共和国长子专”和“东方鲁属尔”的美誉,是中国乃至东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工业中心城市。
中国工业博物馆(一期)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与北一西路交汇处,于2012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开馆。现建有机床馆、铸造馆、通史馆、铁西新区十年馆。博物馆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中国工业博物馆目前征集的文物来自上海、北京、内蒙古等20多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三级文物10件。

6. 沈阳东陵工业博物馆的观后感

东陵公园位于沈阳市市区东北部丘陵地带,是占地540万平方米的东陵风景区的中。1629年清太回祖努尔哈赤答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福陵建成。1929年代奉天省政府将福陵开辟成公园,因其位于市区的东部而得名。
福陵是沈阳著名的古迹之一,具有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和满族风格。园内古树参天,绿草如茵。道路两旁立着成排的华表、骆驼、狮子、马、虎等石雕。登上一百零八磴台阶,迎面便是方城,它是陵园的主体建筑,楼台殿阁错落有致,金色的琉璃瓦在绿树掩映下熠熠生辉。方城的后面是月牙形的宝城,宝城的正中是突出的宝顶,下面就是埋葬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氏的地宫。
东陵依山傍水,气势雄伟,古朴典雅,令人流连忘返。

7. 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观后感一年级

今日参观的是中国工业博物馆,讲解员给我们介绍相关信息,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对现有的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进行改造、扩建而成, 其中有工业博物馆现建有机床馆、铸造馆、通史馆,博物馆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中国工业博物馆目前征集的文物来自上海、北京、内蒙古等20多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三级文物10件,馆藏文物器件繁多。中国工业博物馆中收藏文物年代从商代至今,包括上世纪30年代初的铁西规划地图、1900年的中东铁路钢轨、西周青铜盔、春秋时期盔甲、殷商时期铜镜都为如今的馆藏。 讲解员还给我们讲解博物馆相关背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铁西区取得了令国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国家授予“铁西老工业基地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2008年被列为18个“中国改革开放30年典型地区”之一、2009年被命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将《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据此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亲临铁西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铁西区在引领我国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在传承工业文明、弘扬工业文化方面做出贡献。原省委书记闻世震同志也明确提议在铁西建设“中国工业博物馆” ,这就是博物馆构想的前提。
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还给我们介绍相应意义。一、众所周知,铁西区曾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并有“中国重型工业的摇篮”之称,见证了百年中国工业的变迁。在此基础上筹建中国工业博物馆,对于研究中国工业发展史、保护保存近代工业历史文物资料,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重要价值。目前全国尚无此类博物馆,铁西区将填补国内空白。 二、铁西区承建项目的优势。(1)历史优势。铁西区工业历史悠久,从1905年首家使用现代化机器企业诞生开始,经历了日本殖民工业、国民党时期工业和新中国工业等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铁西曾生产新中国第一枚国徽、第一台水压机等几百个中国工业史上“第一”的新产品,被称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铁西区因工业而诞生,为工业生长,也将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2)人文优势。工业是铁西历史的主脉,工业文化是铁西的灵魂。铁西工业文化源远流长,沧桑厚重,对于几十万产业工人和铁西人来说,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劳模精神”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铁西人文情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铁西建设经济强区,构建和谐新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3)地缘优势。近年来,铁西生态宜居环境迅速提高,2008年荣获目前全国唯一的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建国60年60大地标”之一,铁西作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沈西工业走廊开发的重要区域,还将面临筹办“十二运”等多重机遇,区位优势尽显无余。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见识了博物馆的展物含有的多项“工业之最”,如世界最大口径的铸管(直径2.2米)、最大的超高压断路器壳体(铝合金铸件、重2吨)、最大的立车横梁铸件(重115吨)、最薄的铸件(厚0.38毫米)。中国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精密丝杠机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 参观通史馆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世界工业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工业的发展历史。相应展出的是各国工业工艺品,如大炮,铁轨,轮船,汽车等模型。而且还与当时中国的起步工业形成相应对比,给我们真实呈现当时落后的工业历史。在此馆中还展示当时积极名族工业英雄,以及他们所作出的贡献。其中包括洋务运动的一些代表,奕,张之洞,李鸿章等,还有民族企业家张謇,刘鸿生,荣敬生等。然后就是建国后中国新工业的崛起,掀开中国工业辉煌的序幕。集中展示了当时艰苦条件下中国一系列工业的相应发展。中国开始了自己全新的铁路,火车,军工业,机床等各方面的发展。其次参观的是机床馆,该馆中收藏新中国生产及使用过的当时比较先进的机床系列。其中包括车床,磨床,铣床,已经初期的老式自动化的

机床,慢慢参观的就是现代先进的全自动化机床,还展示了现代机床加工的一些工艺品。给我们惊讶赞叹的同时也给我们更多的全新知识的概念。参观的第三个是铸造馆,该馆依然保留当时铸造车间的老式模样。全新给我们展现当时加工车间的工作流程和相关设备。了解了当时的条件艰苦下,老一辈们依然克服艰难为中国的工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铸造馆依次展览了当时铸造的成就,其中包括最大的铸管,还有各种铸造工艺品等。
参观完三个展馆,我们也就结束了我们参观之旅。此次参观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点滴感触。从了解工业背景到工业成就,历史的痕迹记录在博物馆中。我们了解到当时落后历史背景,那些先辈们奋起为中国的工业辉煌而拼搏。那一件件陈旧古老的器件,当年曾经被使用的机床似乎在讲述着他们的峥嵘岁月,锈迹的斑驳也掩盖不住当年的辉煌。静静躺着的旧物,相继讲述着我们近代历史的屈辱,讲述着我们工业的发端和发展的历程。我们的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这段艰辛历程,深深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强盛,在国际社会更有影响力,离不开国家的工业发展。工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整体水平,这离不开每一代人的艰苦奋斗,离不开我们民族工业的创新发展。看着过去机器与现代机器的对比,看着历史和现在的对比,看着中国和世界的对比,这一切告诉着我们的工业同样可以辉煌,同样可以让国人骄傲。背后每一代人的心血汗水我们都不能忘记,这同样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积极进取,把握时代潮流,紧跟世界脚步,运用智慧不断创新,为现代创新工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当代大学生同样需要跟上时代脚步,脚踏实地把我们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学好,学牢。不断学习先进理念知识,树立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信念,摆正学习态度,为中国现代工业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8. 参观柳州市工业博物馆观后感400字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参观柳州工业博物馆。
在一楼,我们看到了过去内的柳州,并容拍到了古老的城门,还了解到以前是怎么制造出糖来的,我们还看到了活字印刷呢!
柳州工业博物馆内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古物,还有不少现代的工业产品。我们上二楼继续参观,一上楼就看到了一辆宝骏630和一辆被解剖的景逸汽车,还有卫星、火箭、机枪、火箭筒,还看到了北京西站的员工模型与图画……
我与表姐征得大人的同意后,独自上了三楼。在三楼,我们转了一圈,发现了“神5”,我们立即想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情景,我把在科技领域上具有历史重大意义的“神5”号拍了下来。
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我们走进3号展厅,看见许许多多的汽车零件,看来,柳州被称为“汽车城 ”果然名不虚传。
工业博物馆记录了我们柳州工业发展的历史,这些展览体现了柳州人民的智慧。

9. 参观工业博物馆有感

今天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博物馆,博物馆里有原始瓷乐器、良诸玉器、龙潭港遗址、青铜文化等一些古代文物。给我印象最深的,又最感兴趣的是良诸玉器。经查资料获悉:

1936年7月,西湖博物馆(今浙江省博物馆的前身)地质部的绘图员施昕更回故乡良渚,在一个枯竭的池塘底捡到不少石器,同时在地表发现各处散布的印纹陶片和陶鼎足,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在此之前,在古荡曾发掘一处新石器晚期遗址,出土不少遗物,其中有一种长方有孔石斧,施昕更觉得似曾相识,过去在老家良诸一带屡有见到,只是没有留心。而这一次的收获,则鼓起了他的信心。
到了12月,施昕更再赴良渚,“终日踯躅于田野阡陌之间,不以为苦”。终于在棋盘坟一个干涸的池底,发现几片黑色有光的陶片。回杭州后,找来一些考古书籍查阅,觉得这种黑陶与石器伴出,和已发掘的山东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出土遗物颇为相似,可能也是一种江南远古的文化遗存。于是呈请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同意,对良渚进行小规模拭掘。
试掘于1937年3月至6月进行,共进行了三次,收获很大。除了发现更多的石器、黑陶之外,玉器也偶有所获(只是当时没有意识到玉器也是良渚文化的内涵,而只是它归入“周汉之器”),但工作未及展开,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西湖博物馆也随当局辗转浙南,颠沛流离。尽管条件恶劣,施昕更还是抱着极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工作热心,将发掘收获整理成报告,即《良诸—杭县第二区黑陶遗址初步报告》,于战火连绵的1938年出版。在卷首语中,施昕更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绝对不是其他民族可以征服得了的,历史明明告诉我们,正因为有渊源悠久、博大坚强的文化,所以我们生存在这艰巨伟大的时代,更要以最大的努力来维护来保存我们固有的文化,不使毁损毫厘,才可使每一个人都有了一个坚定不拔的信心!”这段话今天读来仍令人怦然心动。
解放以后,良渚遗址屡经发掘,出土丰富的遗迹遗物,充分证明它是江南地区史前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尤其是80年代以后反山、瑶山等大型玉礼器墓葬的发现,更使人对良渚文化的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有人甚至提出了中华文化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一说。但要追根溯源,一切都还是自施昕更发现池塘底下的石器发韧伊始。在中国考古史上,施昕更对良渚的调查与试掘,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还比较引人注目的还有铜钟,我知道:早在原始社会,作为礼器的钟就出现了。当时的钟或以木制,或以竹制,或以陶制,是一种简单的打击乐器。随着青铜文化的开始,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制作的钟。
钟的节奏感强,它能表达人们的欢乐喜悦,又可以在生产劳动中协调人们的劳动步伐、在舞蹈中使舞姿整齐优美、在练兵中使士兵步伐一致,以振军威,因而在劳动生产中最需要这种乐器。《诗经》中有不少诗篇都记载了钟的演奏。如:《关睢》:“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阶、音律的认识日渐完美,作为乐器的铜钟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致,钟的家族逐渐发展出铙、钲、鎛、铎、铃等种类,它们的杰出代表的将若干个不同振动频率的扁钟组合在一起的编钟。
钟和鼎一样,也是统治阶级王权的象征,“钟鸣鼎食”就是权势地位的标志。悬挂编钟,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规定:天子宫悬(四面悬钟)、诸侯轩悬(三面悬钟)卿大夫判悬(两面悬钟)、士特悬(一面悬钟)。封建统治者铸造巨型铜钟象征王权,这种钟也叫“朝钟”,“视朝,官出署,必用以集众。”
钟也是人们心目中崇高。公正、贤明的华夏文明的象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著名诗句,就是这和象征的反映。
铜钟发音宏亮而悠扬,自佛教传入中国始,铜钟就逐渐成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钟。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写道:“梵宫仙殿,必用以明×(手+耳 打动之意)谒者之诚,幽起鬼神之敬。”因此,名刹宝寺皆有钟。当暮霭渐合,寺院庙堂钟声回荡,木鱼橐橐,与僧尼颁经声溶为一钵,增添了莲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气氛。
自唐代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竞相铸造各种朝钟、佛钟、道钟、乐钟,并且越铸越大,以求达到利用神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巩固统治的目的。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巨型铜钟,重量达数十顿,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体积重量,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历代所铸的钟里,间或有铁铸的,但绝大多数还是铜铸的钟。
古代铸钟,除了雕铸一些图案,还有文字,或吉祥用语,或纪时记事。因此,古铜钟不仅在文字发展史上,更在古代社会、政治、思想、文学、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史料。
中国是钟的故乡,流传于世、难以尽数的古铜钟作为中国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优美、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对研究中国的断代史、礼乐制度、思想史、音乐史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由于荟萃了我国古代工艺技术之精华,代表了当时的铸造、声学、乐律学、力学等高超技术水平,更是研究我国传统科技的宝贵实物。

今天参观了这些古代的文物,既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又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多的古代文化而感到骄傲!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