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这里黎明静悄悄影评

这里黎明静悄悄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2-25 23:47:03

❶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像我们讲述了苏德战争中围绕着苏军小分队与德军侦查兵的一次激烈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我感受到了书中几位女兵的勇敢与坚强的意志力。
这本书精彩的刻画了多位女兵的生动形象。“姑娘们一登上小岛,一个个马上倒在去年的枯草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她们气喘吁吁,浑身湿透,沾满稀泥。”虽然她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革命出身境遇,各有不同的特点与优点,但我依然通过作者这种字里行间的细细描写中感受到了她们彼此间仍然拥有着共同的信念。在准尉瓦斯科夫的带领下,她们成为一支有着钢铁般意志的部队。我认为虽然他们平日里纪律懒散。但这些女兵仍然有着向着革命胜利的一股劲儿。她们实时根据<操典>的内容坚决服从命令。这场静悄悄的战斗随即开始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树林的静谧仿佛给我带来了一种不安全的祥和感。溪流的冰水哗哗流过,静静的观摩一场战斗的开始;两岸的草丛茂盛的可怕,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暗漩涡吸引你。偶然有些冷风嗖嗖的刮过,也不留一丝迹象。一切都是安静的可怕。这群没有战斗经验的女兵虽然有些生疏,她们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状态。战斗前明确的分工保障了一定程度的战斗顺利进行。一颗子弹出膛划过的空气的声音打破宁静,冲锋枪密集的子弹迅速震响森林。这是一场遭遇战。女兵以微弱战术优势暂时击退了德寇的小规模进攻。遭到挫败的德军迅速调整战术,在树林黑暗的隐蔽下,http://dhg.tongxiehui.net/30158.html包围了苏军小分队。时间仍在悄无声息的流逝。遭到围攻的女兵坚守阵地一天一夜。虽然最后她们一个个悲惨的牺牲,但从精神中流露出的革命精神让我很钦佩。
在这场战斗中,正如书名所取,一切都是静悄悄,隐蔽在静悄悄的树林中,更有着作战双方紧张而又迫切的希望,这种强烈的反差生动的带领读者体会着那个时代革命战士的艰辛不易,同时我更深深的感觉到了一股革命勇敢精神。

❷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讲的是什么故事

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机枪手驻扎在一个小车站旁专的村子里。车站周围是战属略要地,敌机经常来轰炸或骚扰。一天,班长丽达在邻近的树林里发现了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照(24张)
空降的德寇。于是,瓦斯柯夫带领一支由丽达、热妮娅、丽萨、迦尔卡、索妮娅等五个姑娘组成的小分队到林中去搜捕德寇。在与敌人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都牺牲了。班长丽达受重伤后不想拖累瓦斯柯夫,她托付瓦斯柯夫去找她儿子,随即开枪自杀。瓦斯柯夫满腔仇恨地直捣德寇在林中的扎营地,他缴了敌人的械,押着四个德国俘虏朝驻地走去。途中,他见到以少校为首的援兵迎面奔来,欣慰地因伤口流血过多而晕倒了。 许多年之后,已白发苍苍、左手截去后按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带着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当年这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到当地来旅游的欢乐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致哀。

❸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

英文名: A zori zdes tikhie

中文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导 演: (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

主 演: ( Yelena Drapeko) ( Yekaterina Markova) ( Olga Ostroumova) ( Irina Shevchuk) ( Irina Dolganova) ( Andrei Martynov)

上 映: 1972年12月06日 芬兰

地 区: 前苏联

对 白: 俄语

声 音: 单声道(Mono)

时 长: 188

类 型: 动作 剧情 战争

分 级: 芬兰:K-12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情介绍

作家鲍·瓦西里耶夫于60年代发表了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相继被改编成了话剧和歌剧。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又把它搬上了银幕,并由他和小说原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共同编剧。 影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又获列宁奖金。 故事情节是: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机枪手驻扎在一个小车站旁的村子里。车站周围是战略要地,敌机经常来轰炸或骚扰。一天,班长丽达在邻近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寇。于是,瓦斯柯夫带领一支由丽达、冉妮娅、丽萨、迦尔卡、索妮娅等五个姑娘组成的小分队到林中去搜捕德寇。在与敌人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都牺牲了。班长丽达受重伤后不想拖累瓦斯柯夫,她托付瓦斯柯夫去找她儿子,随即开枪自杀。瓦斯柯夫满腔仇恨地直捣德寇在林中的扎营地,他缴了敌人的械,押着四个德国俘虏朝驻地走去。途中,他见到以少校为首的援兵迎面奔来,欣慰地因伤口流血过多而晕倒了。 许多年之后,已白发苍苍、左手截去后按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带着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当年这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到当地来旅游的欢乐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致哀。 影片要表达的思想是:战争本来不该是姑娘们的事,姑娘们应该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是,可诅咒的法西斯逼着一些柔嫩的姑娘在战争中失去了青春和生命。 影片采用了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导演用一组虚幻的彩色画面来表现女机枪手们曾经有过或可能会有的爱情和幸福,又用另一组严峻的黑白画面来表现女战士们现实的战斗生活。两组画面交替出现,使观众认识到:如果没有法西斯的侵略战争,这些姑娘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残酷的德寇使她们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子。影片谴责战争与人类文明、个人幸福绝不相容。影片中,回忆与现实这两组画面的汇合,既表现了女主人公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又歌颂了她们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影片的感人力量主要来自它的真实性。小说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摄影师维·舒姆斯基都参加过卫国战争,他们对战争有真切的感受。1992年春罗斯托茨基到北京电影学院讲课时,曾说:像他这样1922年出生的人,经历过这次战争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幸存者,他是这百分之三中的幸运儿,但他失去了一条腿,后来按上了假肢,是二等残废军人。战后他才从事电影,他拍摄的影片有《土地与人们》《临风而立》《等到星期一》等。他曾任第2届(1995)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又作为嘉宾参加了第3届(1997)上海国际电影节。 通过本片,导演罗斯托茨基发掘了一批新演员,这批扮演女战士的青年女演员虽然没有参加过卫国战争,但在亲自参加过战争的原作者兼编剧、导演和摄影师的启发帮助下,她们感受到了卫国战争的气氛,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她们上辈人的形象。如今,扮演丽达的依·舍夫丘克和扮演冉妮娅的奥·奥斯特洛乌莫娃已是着名演员。 (文/戴光晰)

❹ 求一篇有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评!1500字的!

作家鲍·瓦西里耶夫于60年代发表了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相继被改编成了话剧和歌剧。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又把它搬上了银幕,并由他和小说原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共同编剧。 影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又获列宁奖金。 故事情节是: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机枪手驻扎在一个小车站旁的村子里。车站周围是战略要地,敌机经常来轰炸或骚扰。一天,班长丽达在邻近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寇。于是,瓦斯柯夫带领一支由丽达、冉妮娅、丽萨、迦尔卡、索妮娅等五个姑娘组成的小分队到林中去搜捕德寇。在与敌人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都牺牲了。班长丽达受重伤后不想拖累瓦斯柯夫,她托付瓦斯柯夫去找她儿子,随即开枪自杀。瓦斯柯夫满腔仇恨地直捣德寇在林中的扎营地,他缴了敌人的械,押着四个德国俘虏朝驻地走去。途中,他见到以少校为首的援兵迎面奔来,欣慰地因伤口流血过多而晕倒了。 许多年之后,已白发苍苍、左手截去后按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带着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当年这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到当地来旅游的欢乐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致哀。 影片要表达的思想是:战争本来不该是姑娘们的事,姑娘们应该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是,可诅咒的法西斯逼着一些柔嫩的姑娘在战争中失去了青春和生命。 影片采用了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导演用一组虚幻的彩色画面来表现女机枪手们曾经有过或可能会有的爱情和幸福,又用另一组严峻的黑白画面来表现女战士们现实的战斗生活。两组画面交替出现,使观众认识到:如果没有法西斯的侵略战争,这些姑娘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残酷的德寇使她们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子。影片谴责战争与人类文明、个人幸福绝不相容。影片中,回忆与现实这两组画面的汇合,既表现了女主人公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又歌颂了她们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影片的感人力量主要来自它的真实性。小说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摄影师维·舒姆斯基都参加过卫国战争,他们对战争有真切的感受。1992年春罗斯托茨基到北京电影学院讲课时,曾说:像他这样1922年出生的人,经历过这次战争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幸存者,他是这百分之三中的幸运儿,但他失去了一条腿,后来按上了假肢,是二等残废军人。战后他才从事电影,他拍摄的影片有《土地与人们》《临风而立》《等到星期一》等。他曾任第2届(1995)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又作为嘉宾参加了第3届(1997)上海国际电影节。 通过本片,导演罗斯托茨基发掘了一批新演员,这批扮演女战士的青年女演员虽然没有参加过卫国战争,但在亲自参加过战争的原作者兼编剧、导演和摄影师的启发帮助下,她们感受到了卫国战争的气氛,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她们上辈人的形象。如今,扮演丽达的依·舍夫丘克和扮演冉妮娅的奥·奥斯特洛乌莫娃已是着名演员。 (文/戴光晰)

❺ 紧急救助《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评

高尚的情操——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想到的
作者: jsnjng 发表日期: 2006-06-09 14:26 点击数: 795

高尚的情操——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想到的

战争使117号铁路会让站上只剩下十二户人家,且大多是小媳妇和小寡妇。 “她们神通广大,不管用什么原料都能酿制白酒”。车站驻兵换了一拨又一拨也抵不住女人和白酒的问题。准尉华斯科夫“接二连三地给上级打报告”。上级一气给这个专会打报告的“作家”拨了两个班的女兵,一举两得地一揽子解决了。这一下准尉更是傻了眼,叫苦不迭……
一次,女兵奥夏宁娜开小差碰上了两个德国鬼子,他们企图炸毁基洛夫铁路。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华斯科夫带了五名女兵赶到战斗地点,不想却是十六名装备精良的德国鬼子。她们经过了两天两夜的浴血战斗,五名女兵全部壮烈牺牲。最后准尉一人俘获了剩余全部德寇。
小说再现了那些刚从和平岁月走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和她们以生命为代价保卫国土的英雄主义精神。这其中有欢乐,有痛苦,有爱情,更有她们的英雄主义精神……其高尚的情操,读之令人激昂,催人奋进!
我在想,如果把这个题材放在今天我们某些作家的手里,可能那就坏了。首先书名得改,叫做《一个男人和五个女人的故事》;其次内容得改,不是战斗故事,而是情爱故事。尤其该故事发生在森林里面,更是有戏可看了,免不了一定要再来点《红高粱》式的原始野蛮的性爱。这样的话,可能迎合了一些人的胃口,但却出卖了自己的贞操。其实这样的“作家”早已无什么贞操可言。更何况还要引得其人反问你一句:贞操值多少钱一斤?无端被他噎一下。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这句话应该不容置疑。可是为什么近来好象老是要遭到质疑呢?这是个很令人深思的问题……
想想我们今天一些青年男女,尚未涉世就动辄大谈什么生活的苦经,无病呻吟。一副虚空无奈、看破红尘的样子。物欲横流,金钱当道,什么道德、礼教统统都不知摔到了哪里。
有报道说某大学一个宿舍里十六名男女学生在同时作爱,读后简直令人作呕不止。还有一女孩,十六岁就经历了种种其年龄不该经历的事,最后竟要自杀。说出了诸如:有钱又怎么样?有车有房有别墅又怎么样?男女之间又怎么样?不就是活塞运动?等等令人瞠目结舌的话。十六岁的女孩啊!本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回过头来我又在想,一些青年人感到空虚无奈可能也是有原因的。他们有的也许也在思索和苦恼……
当然,任何社会都有丑恶现象。包括小说所写的那个时代。伟人也有优缺点。伟大失去了平凡就成了空中楼阁。但,这些丑恶千万不能肆行,千万不能人人都麻木地去接受,这样的话就是一大悲哀了。
所以在此我们要呼吁人人都要树立高尚的情操,回归社会道德,人人都做一个高尚的人!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俄罗斯经典电影回顾展”中品味经典 影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108 更新时间:2007-2-25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俄罗斯经典电影回顾展”中品味经典 影评

如果给影片作个定性的话,那么它无疑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电影,选取的是“红色经典”的创作路线,注重刻画正面英雄形象,突出战争对美好事物的摧残,进而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促进国家建设。在拍摄完成的34年后,当我看完这部主旋律影片,依旧能够感觉到心灵的触动。我想这种触动才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旨在达到的力量吧。

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这种力量中,联想到中国观众对当代主旋律电影极为不屑的现实。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观众苛刻的态度上,而在创作的选择取向上。我国当今的主旋律影片集中在对大事、名人的影像化表现方面。或者是讲述一个企业艰苦奋斗、战胜困境、自立创新的创业壮举,如《首席执行官》;或者是国家公职官员舍家为业、两袖清风、为民奉献的高尚情操,如《任长霞》。这种创作动机本身无可厚非,只是还远远不能起到弘扬主旋律的效果。毕竟,在下岗问题、腐败问题严俊的现状面前,群众雪亮的眼睛更相信冷酷的现实。反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故事不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大事件,五个女兵的故事并没有大书特书之处,但编导的高明之处在于以强烈的对比手法、细腻的心理刻画将它讲述这一个既壮烈又感人的事迹。影片末尾,丽达让瓦斯柯夫吻自己后说:胡子挺扎人的。这个小小桥段令战争中深切的战友同志之情跃然显现。当丽达自杀后,观众不仅是悲痛的也是愤怒,愿意与准尉一起杀死德国鬼子为她们报仇。这样的细微处理,比《攻克柏林》中男主人公高呼“从今天起我的工作是制造德国人的尸体”更具感染力。事实上,对大多数默默奉献的老百姓的歌颂要远比对已经立碑书传的人物与事迹的赞美更具亲合力,因为前者更符合现实的语境。俄罗斯战争影片《他们为祖国而战》和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都以弘扬主旋律的创作初衷,但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够令人心潮澎湃,根本原因在于影片的主角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人民大众。

政局的裂变和动荡,使得俄罗斯电影在上世纪末陷入低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俄罗斯电影大有卷土重来再铸辉煌之势。2003年,安德烈.基亚金斯夫以一部处女作惊艳世界艺术影坛,《回归》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大奖捧回老家。2005年,《第九突击队》以战争为题材采用商业拍摄手法一举拿下俄罗斯年度票房冠军,让世人见识到俄罗斯商业电影的潜力。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富有艺术细胞的民族,不仅在文学领域创作出《战争与和平》、《罪与罚》等巨著,更有塔可夫斯基、梁赞诺夫等为后人留下了《压路机与小提琴》、《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诸多经典光影。今时,在艺术影院的大屏幕上静静品味过往经典,心中不免怀有一份祝愿:希望数十年过后能在“20**年俄罗斯经典电影回顾展”中回味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经典。

❻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片评价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相较于原版什么改变都没有,连剧本似乎都是一样的,甚至借鉴了1972版人物回忆时有个浪漫小屋的设置。整部电影只是更新了跟技术有关的东西,画面变得漂亮和鲜艳了,虽然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却似乎并没有新意,但是影片忠实于原著,忠于战争年代的真实,对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说也是不错的。 (网易新闻评)
影片舍弃了旧版的那种诗意,转而用悬念感、节奏感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去浪漫化”也使得影片更具有战争年代的质感。为了更忠实于原著,此片还设置了一个画外音的朗读者,像小说中那样为每一个普通女兵树碑立传。可以说整部影片干净、利落,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视觉上也没有像大多数商业片那样,刻意去表现血腥的画面,整体算是表现合格。最重要的是,和去年那部过度好莱坞化的《斯大林格勒》不同,这部电影是能让你明显感到有别于好莱坞的。不足之处当然有,例如,人物形象不是都立得住:瓦斯科夫应当是一个特别乡土的、有庄稼汉气息的形象,这一点旧版更为接近,新版的这个瓦斯科夫太像一个英俊的演员了;女神级别的战士冉卡在原著中是一个波罗的海大美人,将军的女儿,典型的北欧系高大金发女郎就像一条美人鱼,而新版影片中的女演员显得没有说服力,冉卡牺牲时,那种高傲的、不容侵犯的美带来的震慑感也就荡然无存了。 (凤凰文化评)

❼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鉴赏评价

瓦西里耶夫小说《这里的黎叨静悄悄》通过对普通女兵在战争中的遭遇和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了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苏联人民为战胜残暴的敌人心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牺牲。小说主要描写的就是生命,写战争对人类、对生命的摧残。5个如花似玉的姑娘、5条曾经那样鲜活、美丽的生命在战争小一个一个夭折了,战争的残忍是多么剧烈。在这个过程中5个女兵对生命的认识也发生本质的变化:最初她们还陶醉在年轻女孩欢乐、爱美的天性中,对生命的认识并没有那么深刻。但当战争一步一步走近她们身边时,特别是当她们的亲人一个接一个死在敌人的屠刀下,才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多么珍贵。而当她们要用自己柔弱的生命保卫国家、保卫民族时,她们却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走向死亡。即便是一场小小的战斗,她们也毅然决然地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总之,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凄美的故事,向人们展示战争对人、尤其是对妇女的摧残,对美好生活和人类文明造成的灾难,表达了强烈的反法西斯和反侵略的主题思想和深刻的人性关怀主题。 第一,小说继承了肖洛霍夫《一个人的命运》所开创的从侧面描写战争的传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堪称前苏联战争题材文学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此前的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多是表现大规模、大集团作战的战争史诗,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则着重关注到战争中的个体,关注个人的生命与情感。
在小说中,作者善于在叙事的同时进行抒情,把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作品中的五名女战士,性格各异,但每个人部有传奇般的经历,附近的森林、沼泽、小河,又给她们生活的环境罩上了神秘的色彩。作品在对她们为国捐躯的悲壮行为的描写中,突出歌颂了女战士热爱生活,懂保未来的美好心灵。作者写丽莎在沼泽里陷入泥潭,在生命的最后一瞬还久久凝视美妙的碧空,坚信充满希望的明天一定会到来。写热尼亚牺牲前在松树下抛洒着不少东西:枪支、军大衣,还有她刚才丢给准尉的绸衫,那么漂亮、轻柔,使人想到的不仅是物品的美,还有的是女战士心灵的美。
小说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能够把自然果物与人物的心灵美融合在一起。作者写道: “这时正是风轻云谈的白夜,从日没到日出,空气里散发着浓郁的花香,女高射机枪手们聚在消防棚里唱歌,直唱到第二通鸡啼。”使作品充满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第二,细致的心理描写小说以卫国战争为背景,反映的是苏联红军与德寇的一场生死搏斗。但它并没有完全去表现炮火的喧啸、冲锋的呐喊、血肉栈飞的拼杀的行动。而是侧重从人物日常生活、思想感情看笔,通过细致的心理始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崇高品格。
在表现人物心理时,作者采用了抒情的对话、客观叙事和人物内心独白等各种形式。如丽达受重伤后,准尉内疚地说: “我害了你们,将来有人质问我:你们这些男子汉怎么搞的,为什么没有把我们的妈妈保护好,使她们饮弹而死呢?我怎么回答他们的质问呢?”丽达平静回答; “为什么要这样说?事情是明摆着的,战争嘛,我们是在保卫祖国。”这段对话充分表达了准尉和丽达崇高的思想境界。
索尼娅被敌人杀害时,淮尉说“是阿,她还会念诗哪”。然而心里却在想:“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索尼娅能够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可是现在这根纱断了。在人类这连绵不断的棉线上,一根细小的纱被一刀割断了”。准尉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对侵略战争的憎恨。
第三,小说中无论是肖像刻画还是景物描写都十分简炼、合蓄。如描绘嘉莉娅瘦小的个儿,鼻子尖头两根麻绳似的小辫,胸部象男孩子似的平坦”。写热尼亚“修长的身材,金色的良发,雪白晶莹的皮肤。一双雅气的眼睛,绿莹莹的,圆的像小碟儿一样”,寥寥数笔,就将人物外貌特征勾勒出来了。
再如写过沼泽“泥沼地上郁积着一股潮湿、腐臭、令人窒息的气味;成群结团的春蚊执拗地追逐着喷散热气的人体。泥沼里烂草腐藻的臭味呛人。”写发现敌人“丛林寂静下来。喜鹊喳喳叫着飞间远处,十六名德寇,小心翼翼地向四下张望,沿着河岸慢慢向”,这些景物描写,都抓住了主要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作品语言还极富幽默,如描写准尉和女兵们相处时那些逗人发笑的场景,读起来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作者还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特点。如准尉话语果断、粗扩、时常带有威严的命令口气。热尼亚说起话来,大声大气,活泼调皮。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许多贴切的比喻,并借用民歌、抒发人物的感情,使整个作品俏有俄罗斯民族特色。 作家张建华认为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对于瓦斯科夫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描述,读了令人回肠荡气:“在这次战斗中,瓦斯科夫记住一条:决不后退,决不能让德寇上岸一步。这时,他胸中满怀激情,仿佛整个俄罗斯都在他背后,仿佛他--瓦斯科夫,此刻是她最后一个儿子和保卫者,整个世界空无一人只有他、敌人和俄罗斯。”
文学评论家吴文辉评价,瓦西里耶夫在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善于在最残酷的条件下表现苏维埃人的人道主义品质。这是作家继承了俄国文学的人道主义传统,发扬了苏联战争文学的待点;严峻的现实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家已不满足于一般描写战争事件的过程及战士的英雄主义行为,而是力求深入表现战争胜利的道德因素,人在战争中的真正价值。
评论家李尚信说,在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这是在苏联卫国战争题材文学发展中具有转折性的作品,表明军人的忠诚、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等高尚的英雄主义品质,又被重新强调和赋予重要的意义。

❽ 急寻一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评

高尚的情操——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想到的

战争使117号铁路会让站上只剩下十二户人家,且大多是小媳妇和小寡妇。 “她们神通广大,不管用什么原料都能酿制白酒”。车站驻兵换了一拨又一拨也抵不住女人和白酒的问题。准尉华斯科夫“接二连三地给上级打报告”。上级一气给这个专会打报告的“作家”拨了两个班的女兵,一举两得地一揽子解决了。这一下准尉更是傻了眼,叫苦不迭……
一次,女兵奥夏宁娜开小差碰上了两个德国鬼子,他们企图炸毁基洛夫铁路。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华斯科夫带了五名女兵赶到战斗地点,不想却是十六名装备精良的德国鬼子。她们经过了两天两夜的浴血战斗,五名女兵全部壮烈牺牲。最后准尉一人俘获了剩余全部德寇。
小说再现了那些刚从和平岁月走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和她们以生命为代价保卫国土的英雄主义精神。这其中有欢乐,有痛苦,有爱情,更有她们的英雄主义精神……其高尚的情操,读之令人激昂,催人奋进!
我在想,如果把这个题材放在今天我们某些作家的手里,可能那就坏了。首先书名得改,叫做《一个男人和五个女人的故事》;其次内容得改,不是战斗故事,而是情爱故事。尤其该故事发生在森林里面,更是有戏可看了,免不了一定要再来点《红高粱》式的原始野蛮的性爱。这样的话,可能迎合了一些人的胃口,但却出卖了自己的贞操。其实这样的“作家”早已无什么贞操可言。更何况还要引得其人反问你一句:贞操值多少钱一斤?无端被他噎一下。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这句话应该不容置疑。可是为什么近来好象老是要遭到质疑呢?这是个很令人深思的问题……
想想我们今天一些青年男女,尚未涉世就动辄大谈什么生活的苦经,无病呻吟。一副虚空无奈、看破红尘的样子。物欲横流,金钱当道,什么道德、礼教统统都不知摔到了哪里。
有报道说某大学一个宿舍里十六名男女学生在同时作爱,读后简直令人作呕不止。还有一女孩,十六岁就经历了种种其年龄不该经历的事,最后竟要自杀。说出了诸如:有钱又怎么样?有车有房有别墅又怎么样?男女之间又怎么样?不就是活塞运动?等等令人瞠目结舌的话。十六岁的女孩啊!本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回过头来我又在想,一些青年人感到空虚无奈可能也是有原因的。他们有的也许也在思索和苦恼……
当然,任何社会都有丑恶现象。包括小说所写的那个时代。伟人也有优缺点。伟大失去了平凡就成了空中楼阁。但,这些丑恶千万不能肆行,千万不能人人都麻木地去接受,这样的话就是一大悲哀了。
所以在此我们要呼吁人人都要树立高尚的情操,回归社会道德,人人都做一个高尚的人!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俄罗斯经典电影回顾展”中品味经典 影评

如果给影片作个定性的话,那么它无疑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电影,选取的是“红色经典”的创作路线,注重刻画正面英雄形象,突出战争对美好事物的摧残,进而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促进国家建设。在拍摄完成的34年后,当我看完这部主旋律影片,依旧能够感觉到心灵的触动。我想这种触动才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旨在达到的力量吧。

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这种力量中,联想到中国观众对当代主旋律电影极为不屑的现实。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观众苛刻的态度上,而在创作的选择取向上。我国当今的主旋律影片集中在对大事、名人的影像化表现方面。或者是讲述一个企业艰苦奋斗、战胜困境、自立创新的创业壮举,如《首席执行官》;或者是国家公职官员舍家为业、两袖清风、为民奉献的高尚情操,如《任长霞》。这种创作动机本身无可厚非,只是还远远不能起到弘扬主旋律的效果。毕竟,在下岗问题、腐败问题严俊的现状面前,群众雪亮的眼睛更相信冷酷的现实。反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故事不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大事件,五个女兵的故事并没有大书特书之处,但编导的高明之处在于以强烈的对比手法、细腻的心理刻画将它讲述这一个既壮烈又感人的事迹。影片末尾,丽达让瓦斯柯夫吻自己后说:胡子挺扎人的。这个小小桥段令战争中深切的战友同志之情跃然显现。当丽达自杀后,观众不仅是悲痛的也是愤怒,愿意与准尉一起杀死德国鬼子为她们报仇。这样的细微处理,比《攻克柏林》中男主人公高呼“从今天起我的工作是制造德国人的尸体”更具感染力。事实上,对大多数默默奉献的老百姓的歌颂要远比对已经立碑书传的人物与事迹的赞美更具亲合力,因为前者更符合现实的语境。俄罗斯战争影片《他们为祖国而战》和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都以弘扬主旋律的创作初衷,但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够令人心潮澎湃,根本原因在于影片的主角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人民大众。

政局的裂变和动荡,使得俄罗斯电影在上世纪末陷入低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俄罗斯电影大有卷土重来再铸辉煌之势。2003年,安德烈.基亚金斯夫以一部处女作惊艳世界艺术影坛,《回归》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大奖捧回老家。2005年,《第九突击队》以战争为题材采用商业拍摄手法一举拿下俄罗斯年度票房冠军,让世人见识到俄罗斯商业电影的潜力。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富有艺术细胞的民族,不仅在文学领域创作出《战争与和平》、《罪与罚》等巨著,更有塔可夫斯基、梁赞诺夫等为后人留下了《压路机与小提琴》、《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诸多经典光影。今时,在艺术影院的大屏幕上静静品味过往经典,心中不免怀有一份祝愿:希望数十年过后能在“20**年俄罗斯经典电影回顾展”中回味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经典

❾ 如何评价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极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小说作者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❿ 急救!!!寻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赏析 谢谢大家了

两篇

1.战争与人性
——赏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战争是什么?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战争是什么?战争是屠杀和毁灭。
战争是什么?战争是英雄的舞台,平民的坟墓。
战争是什么?战争是人性的劫难,社会的倒退。
战争是恐怖的、悲壮的,而描写战争的的文学作品则刺激好看,我很喜欢看战争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像描写古希腊时期的《特洛伊战争》、中国的古典小说封神榜、三国、水浒,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还有描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文学作品几乎都看了,印象深的有《烈火金铡》、《苦菜花》、《林海雪原》、〈红日〉、〈铁道游击队〉等,从战争文学中我知道了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悲壮、也懂得“一将功成万骨休”的深刻含义。但像根据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所表现的战争场景,仍然给我以震撼,把战争与女人、战争与人性联糸在一起,通过战争来揭示人性的善良、表现战争中的美丽,使人们憎恨战争热爱和平,以全新的角度塑造战争中的英雄形象,给人以情感教育和美感享受,尽管我多年以前就看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故事情节也很熟悉,我还是一集不拉地看完了电视剧,并常常为剧中的人物所感动,我已经不是个轻易动感情的年轻人,为什么它能打动我、感染我,因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表现的普通士兵的战争生活,塑造了一群平民化的英雄形象,从新的角度来诠释战争、表现英雄,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女兵形象,丰富了文学典型的画廊。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故事情节很简单,在苏联后方的171兵站有一个女子高射炮排负责守卫车站和仓库,负责的是一个老兵瓦斯科夫准尉,如果不是德国飞机偶尔来袭击,这里几乎看不到战争场景,女兵们站岗放哨巡逻跑步,有时帮助乡亲做点农活,周围是一片田园景色,静静的森林,清清的湖泊,淡淡的炊烟,劳作的农妇,单调重复,连老兵瓦斯科夫都有点厌倦这种死寂的生活,想上前线。通过前半段的平静引发后半部的战斗,通过瓦斯科夫与五名女兵抗击德国特种兵的悲壮战斗,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创造。湖宾阻击战的场面并不激烈,比不上莫斯科保卫战,也比不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一场名不见经传的小战斗,但五名女兵的英雄群像正是通过战斗也通过平时的生活来表现来完成的,性格鲜明各有特色。
中士丽达是带着国难家仇参军入伍的,她的丈夫战争一开始就牺牲了,她把三岁的儿子寄托在母亲家来到兵站,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内心却有着火一样的激情和海样深的母爱,她为了儿子,不怕战友的误会,夜晚去城里看望儿子和母亲,留下自己和战友省下的面包,连杯茶都来不及喝,又返回部队。她亲手打下了德国人的飞机,在战场上她勇敢地阻击敌人,腹部受伤后,为了不连累准尉,她开枪自杀,在死前她深情地要准尉吻她一下,表达了她对生活的无限眷恋,丽达身上表现的母爱和勇敢令人落泪。
女兵热妮娅一家三口死于德国人的枪口,她参加了战斗部队,在战争中与上校产生了恋情,受处分被安排到兵站。这是个热情开朗聪明漂亮的姑娘,她像一股清泉给兵站带来了透明激情快乐美丽,她给女兵们改军服,表现女性的曲线美,她提出举办舞会,庆贺击落敌机的胜利,她对爱情的执着令人感动,面对付排长的警告,她不顾一切冲向车站,为上前线的上校和战友们送行,极大地激励地了部队的战斗士气。尽管她有些尖刻,有些爱虚荣,但面对敌人却义无反顾,在丽达受伤时,她引开敌人,一个女人与十个敌人抗击,壮烈牺牲。
女兵里莎,一个在森林的小木屋中成长的姑娘,单纯善良,渴望爱情,向往城市,她对准尉产生了恋情,严格说,这不是恋情,在只有一个壮年男性的群体里,这种爱更多的是爱慕而不是爱情,是战争时期人们心态的畸形表现。在瓦斯科夫和她唱里莎的民歌时,她眼里闪现出孩子般的纯真和喜悦,她还是个情窦初开的姑娘。在接受回兵站送信的任务后,她一个人穿越森林,几度迷路,非常害怕,呼喊战友,当她找到白桦树棍时,欣喜若狂,不慎陷入沼泽,光荣牺牲,正是她的害怕她的迷路她的看似可惜的牺牲,活生生地凸现了里莎的形象。
大学生索妮娅,是女兵中唯一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莫斯科大学文学专业的高材生,她是犹太人,父母在明斯克,是突然爆发的战争使她中断学业,参军入伍。这是个有着梦幻般色彩的姑娘,喜爱文学喜爱诗,即使是战争也不能阻止她的爱,在军营里在劳动中在战场上,她为战友朗读诗歌,歌颂自由歌颂光明和爱情,这是俄罗斯十九世纪来的光荣传统。她有个连姓名都不清楚的男友,却时时痴情地渴望蒙眬的爱情。她待人和气,善解人意,为了找回瓦斯科夫的烟袋,她不幸陷入德军的包围,面对德国鬼子的刺刀,她流露了那么片刻的恐惧,但更多的是坦然,索妮娅的死隐喻了战争对文明对文学对人性的杀戮,她留下了带血的诗集就是物证。
女兵嘉尔卡严格说,还是个孩子,她在孤儿院长大,没有父母,战争发生时同伴都入伍了,她也编造父母牺牲的谎言入伍,她时常编造母亲是有钱人有地位身份的各种谎言,来表现她对母爱的渴望,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当热妮娅把她化装为舞会的公主时,才找到做人的尊严。儿童上战场本身就是悲剧,当她看到德国人浑身发抖,一枪未放,丽达要以战场纪律来惩罚她,只有准尉理解安慰她,并保护她,可是战场本身就是残酷的,她无法克服内心的恐惧,看到德国鬼子尖声喊叫,无方向地乱跑,被德国鬼子打死。按常理分析,这是胆小鬼是懦夫,中国的刘胡兰就义时比她还小,但作者仍然把她列入英雄行列,她没有按照准尉的命令离开战场,她也是为保卫共和国死的。
准尉瓦斯科夫是全剧的一号主角,是个性格丰满有别于传统英雄人物的形象,他为人忠厚随和,心地善良,除了挂在嘴上的步兵条例,缺乏主见,常常受到女兵的嘲笑。他没有什么崇高理想,厌恶战争,只想做个好木匠,在兵站,他不仅是最高指挥官,还是姑娘们的兄长,处处为姑娘们服务。盖厕所盖澡堂,他的任务除了守卫兵站,就是不让一个姑娘受伤害。在带领五位女兵上战场阻击德国人时,更像是带几位姐妹远游,千叮咛万嘱咐,告诉她们战场上的各种注意事项。当他发现德国特种兵不是二个而十六个时,他陷入了痛苦的选择,正如他说的,为了十几个德国鬼子牺牲五个姑娘不值得。但战争的逻辑就是这样,虽然他没有接到上级阻击德国人的命令,但作为一个军人,他决不能放任敌人去破坏铁路大桥,给前线的战友造成伤害,明知敌我力量悬殊,明知他带的是几个没有实战经验的女兵,明知对方是武装到牙齿的特种兵,他也只有一种选择,一边抵抗一边求援。虽然他下达了女兵们撤回兵站的命令,同样,没有一个人走,正如热妮娅说,战争中没有女人。看到女兵们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口下,他愤怒他痛苦,甚至感到失败绝望,当丽达和热妮娅都牺牲后,他也不想活了,只身冲入小木屋,打死一名俘获五名德国鬼子,当时他恨不得一梭子打死这些畜生,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但战场纪律人道主义精神使他压抑了复仇的火焰,在这里,瓦斯科夫的人物形象得到升华,人性美得到颂扬。胜利和勋章并没有使瓦斯夫高兴,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为什么姑娘们都死了,他还活着。战争中最可贵的是什么,不是胜利,不是勋章,不是鲜花,还是生命,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还重笔渲染了战争的美丽和快乐,战争不仅是灾难是痛苦,也有美丽和快乐,像热妮娅说的,战争就不能追求美丽吗?她用灵巧的手为战友改服装,她把嘉尔卡打扮成一个公主,她热烈地追求与上校的爱情。剧中还有场女兵裸浴的戏,没有任何亵渎,只让人感受到女性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在林中瓦斯科夫让姑娘们下湖洗澡,就像现代版的天鹅湖,瓦斯科夫像一个王子,而女兵们像天鹅一样在湖中游泳戏嬉,虽然有些夸张,但带给观众的是美的享受,是生命的颂歌。战争的场面没有炮火硝烟,没有千军万马,静静的森林,悠悠的湖泊,淡淡的晨雾,可爱的小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描写了一种全新的战争图景。
回顾一下传统战争文学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表现的英雄形象是全新的,是立体的,是鲜活的,是典型的。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大多是武艺精湛,人格高尚,功高绩伟,像三国中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赵子龙在长板坡万军之中取敌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像水浒中的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狮子楼上杀人如麻不闻声。像烈火金刚中的史更新不怕牺牲战功累累,杀敌无数。像电影中的王成,高呼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与苏联的著名的表现战争中英雄人物的手法也不一样,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阿察金,夏伯阳等,也都是战功显赫,有许多豪言壮语。我们很长时间习惯了英雄人物无私无畏、大智大勇、多材多艺、完美无缺,他们的行动、他们的语言,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外形似乎一切都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仰。而当〈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把五名普通的女兵描写成英雄人物时,我们还有些不习惯,甚至还有怀疑,这样的人物也算是英雄吗?像嘉尔卡一枪未放一个敌人没消灭就死了,索妮娅临死前那闪现的恐惧,热妮娅打死一个德国鬼子后浑身发抖,扑在瓦斯科夫怀里抽泣,丽达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普通士兵,正是平凡的人物团结起来才战胜了法西斯,才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用他(她)们的生命和热血才换来了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把她们做为英雄来纪念来崇敬一点也不过分。她们身上的缺点,她们表现的片刻的懦弱一点也不影响她们的形象和丰采,正是这样的英雄使我们感动、亲近、熟悉,从她们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身影,与她们一起喜怒哀乐,与她们一道面对死亡和欢庆胜利。这正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成功之处,闪光之点,也为文学画廊增添了全新的典型形象。
人类在蒙昧时期崇拜神灵,在野蛮时期崇拜英雄,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仍然需要英雄,需要榜样,需要座标,需要精神,但那种把英雄神圣化,将英雄脸谱化的传统做法,已经过时了,我们更需要的平民化的英雄、生活化的典型,需要有血有肉与我们共呼吸共命运的英雄,但愿六亿神洲尽舜尧不再是口号,不再是诗,英雄的平民化和平民的英雄化将会提升人的品质,提升民族的素质,也会丰富我们的生活。

2.高尚的情操——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想到的

战争使117号铁路会让站上只剩下十二户人家,且大多是小媳妇和小寡妇。 “她们神通广大,不管用什么原料都能酿制白酒”。车站驻兵换了一拨又一拨也抵不住女人和白酒的问题。准尉华斯科夫“接二连三地给上级打报告”。上级一气给这个专会打报告的“作家”拨了两个班的女兵,一举两得地一揽子解决了。这一下准尉更是傻了眼,叫苦不迭……
一次,女兵奥夏宁娜开小差碰上了两个德国鬼子,他们企图炸毁基洛夫铁路。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华斯科夫带了五名女兵赶到战斗地点,不想却是十六名装备精良的德国鬼子。她们经过了两天两夜的浴血战斗,五名女兵全部壮烈牺牲。最后准尉一人俘获了剩余全部德寇。
小说再现了那些刚从和平岁月走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和她们以生命为代价保卫国土的英雄主义精神。这其中有欢乐,有痛苦,有爱情,更有她们的英雄主义精神……其高尚的情操,读之令人激昂,催人奋进!
我在想,如果把这个题材放在今天我们某些作家的手里,可能那就坏了。首先书名得改,叫做《一个男人和五个女人的故事》;其次内容得改,不是战斗故事,而是情爱故事。尤其该故事发生在森林里面,更是有戏可看了,免不了一定要再来点《红高粱》式的原始野蛮的性爱。这样的话,可能迎合了一些人的胃口,但却出卖了自己的贞操。其实这样的“作家”早已无什么贞操可言。更何况还要引得其人反问你一句:贞操值多少钱一斤?无端被他噎一下。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这句话应该不容置疑。可是为什么近来好象老是要遭到质疑呢?这是个很令人深思的问题……
想想我们今天一些青年男女,尚未涉世就动辄大谈什么生活的苦经,无病呻吟。一副虚空无奈、看破红尘的样子。物欲横流,金钱当道,什么道德、礼教统统都不知摔到了哪里。
有报道说某大学一个宿舍里十六名男女学生在同时作爱,读后简直令人作呕不止。还有一女孩,十六岁就经历了种种其年龄不该经历的事,最后竟要自杀。说出了诸如:有钱又怎么样?有车有房有别墅又怎么样?男女之间又怎么样?不就是活塞运动?等等令人瞠目结舌的话。十六岁的女孩啊!本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回过头来我又在想,一些青年人感到空虚无奈可能也是有原因的。他们有的也许也在思索和苦恼……
当然,任何社会都有丑恶现象。包括小说所写的那个时代。伟人也有优缺点。伟大失去了平凡就成了空中楼阁。但,这些丑恶千万不能肆行,千万不能人人都麻木地去接受,这样的话就是一大悲哀了。
所以在此我们要呼吁人人都要树立高尚的情操,回归社会道德,人人都做一个高尚的人!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俄罗斯经典电影回顾展”中品味经典 影评

如果给影片作个定性的话,那么它无疑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电影,选取的是“红色经典”的创作路线,注重刻画正面英雄形象,突出战争对美好事物的摧残,进而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促进国家建设。在拍摄完成的34年后,当我看完这部主旋律影片,依旧能够感觉到心灵的触动。我想这种触动才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旨在达到的力量吧。

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这种力量中,联想到中国观众对当代主旋律电影极为不屑的现实。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观众苛刻的态度上,而在创作的选择取向上。我国当今的主旋律影片集中在对大事、名人的影像化表现方面。或者是讲述一个企业艰苦奋斗、战胜困境、自立创新的创业壮举,如《首席执行官》;或者是国家公职官员舍家为业、两袖清风、为民奉献的高尚情操,如《任长霞》。这种创作动机本身无可厚非,只是还远远不能起到弘扬主旋律的效果。毕竟,在下岗问题、腐败问题严俊的现状面前,群众雪亮的眼睛更相信冷酷的现实。反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故事不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大事件,五个女兵的故事并没有大书特书之处,但编导的高明之处在于以强烈的对比手法、细腻的心理刻画将它讲述这一个既壮烈又感人的事迹。影片末尾,丽达让瓦斯柯夫吻自己后说:胡子挺扎人的。这个小小桥段令战争中深切的战友同志之情跃然显现。当丽达自杀后,观众不仅是悲痛的也是愤怒,愿意与准尉一起杀死德国鬼子为她们报仇。这样的细微处理,比《攻克柏林》中男主人公高呼“从今天起我的工作是制造德国人的尸体”更具感染力。事实上,对大多数默默奉献的老百姓的歌颂要远比对已经立碑书传的人物与事迹的赞美更具亲合力,因为前者更符合现实的语境。俄罗斯战争影片《他们为祖国而战》和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都以弘扬主旋律的创作初衷,但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够令人心潮澎湃,根本原因在于影片的主角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人民大众。

政局的裂变和动荡,使得俄罗斯电影在上世纪末陷入低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俄罗斯电影大有卷土重来再铸辉煌之势。2003年,安德烈.基亚金斯夫以一部处女作惊艳世界艺术影坛,《回归》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大奖捧回老家。2005年,《第九突击队》以战争为题材采用商业拍摄手法一举拿下俄罗斯年度票房冠军,让世人见识到俄罗斯商业电影的潜力。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富有艺术细胞的民族,不仅在文学领域创作出《战争与和平》、《罪与罚》等巨著,更有塔可夫斯基、梁赞诺夫等为后人留下了《压路机与小提琴》、《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诸多经典光影。今时,在艺术影院的大屏幕上静静品味过往经典,心中不免怀有一份祝愿:希望数十年过后能在“20**年俄罗斯经典电影回顾展”中回味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经典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