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影评
① 一个追寻闪电的纪录片,或者是追寻龙卷风的纪录片,在线等,拜托大家了。。。。
BBC《美丽中国》、《行星地球》、《地球的力量》、《生命之源》《人脑漫游》《超自然力量》......
《华氏911》
《帝企鹅日记 》
《 微观世界》
《 带摄影机的人1~3》
《迁徙的鸟》
《神经病人》
IMAX出品纪录片《深海探奇》
《普通法西斯1~17》
希特勒纪录片《意志的胜利》
大急救\《大急救》美国影评最佳纪录片 1~15
《彩色第三帝国1~15》
《白色星球》
纪录片《沙与海》
《裸遍世界1~3》
《摄氏零度 春光再现1~2》
《国球沧桑》
《永恒的敌人-狮子和鬣狗01~10》
《难以忽视的真相》
美国国家地理《鬼斧神工巴厘岛》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狗儿真奇妙》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钢铁鲨鱼》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澳洲动物探秘》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非洲大陆》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犯罪实验》
Discover探索节目:
《花豹家族》 《大堡礁》《 龙在中国 》《卑斯迈战舰》《登陆火星》《 暴龙》《 特种部队》《 尼罗河 》《 战舰指挥》《 武装潜伏》《 与狼共舞》 《太空飞行器》 《认识两性》《丛林海战》《权力的诱惑》《地震》《非洲历险》《西班牙之魂》《基因遗传》《龙卷风》《埃及艳后》《冰河纪动物》《南极冰原》《奇峰动物》《时空大冒险》《世纪宝藏》 《熊之家族》《 找亚特兰提斯》《讯雷直升机》《 真假摩西》《寻找日本舰队》 《拿破仑》 《恐龙猎人》《梦幻帝国》(拜占庭)《 隐形战机》 《烟火》《圣经女神》《木乃伊之谜》《 时空大冒险》《活佛转世》《灵修少年》
② 请问谁有【美丽中国云翔天边】的影评
我能写,估计你用不上了
③ 请提供一些经典纪录片,比如BBC的《美丽中国》。。。
世界百部著名纪录片:
《华氏911》
《帝企鹅日记 》
《 微观世界》
《南京大屠杀》
《 带摄影机的人1~3》
《迁徙的鸟》
《神经病人》
IMAX出品纪录片《深海探奇》
《普通法西斯1~17》
希特勒纪录片《意志的胜利》
大急救\《大急救》美国影评最佳纪录片 1~15
《彩色第三帝国1~15》
《白色星球》
《颍州的孩子》
纪录片《幼儿园》
纪录片《龙脊》
纪录片《英和白》
纪录片《沙与海》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
贾樟柯电影展播之气——《东》(上)(中)(下)
疯狂英语(上)疯狂英语(下)
《裸遍世界1~3》
《摄氏零度 春光再现1~2》
《老徐的影像日记1~2 》
《国球沧桑》
《回家的路有多长》(上)(下)
《牺牲》 集结号纪录片
《 圆明园》
《永恒的敌人-狮子和鬣狗01~10》
大国崛起—1 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
大国崛起—2小国大业(荷兰)
大国崛起—3走向现代(英国)
大国崛起—4工业先声(英国)
大国崛起—5激情岁月(法国)
大国崛起—6帝国春秋(德国)
大国崛起—7百年维新(日本)
大国崛起—8寻道图强(俄国)
大国崛起—9风云新途(苏联)
大国崛起—10新国新梦(美国)
大国崛起—11危局新政(美国)
大国崛起—12大道行思(结束篇)
《难以忽视的真相》
《故宫》
《台北故宫》
美国国家地理《鬼斧神工巴厘岛》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狗儿真奇妙》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钢铁鲨鱼》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澳洲动物探秘》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非洲大陆》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犯罪实验》
Discover探索节目:
《花豹家族》 《大堡礁》《 龙在中国 》《卑斯迈战舰》《登陆火星》《 暴龙》《 特种部队》《 尼罗河 》《 战舰指挥》《 武装潜伏》《 与狼共舞》 《太空飞行器》 《认识两性》《丛林海战》《权力的诱惑》《地震》《非洲历险》《西班牙之魂》《基因遗传》《龙卷风》《埃及艳后》《冰河纪动物》《南极冰原》《奇峰动物》《时空大冒险》《世纪宝藏》 《熊之家族》《 找亚特兰提斯》《讯雷直升机》《 真假摩西》《寻找日本舰队》 《拿破仑》 《恐龙猎人》《梦幻帝国》(拜占庭)《 隐形战机》 《烟火》《圣经女神》《木乃伊之谜》《 时空大冒险》《活佛转世》《灵修少年》
再说长江1~33
北极传说
[缘起]拍摄四年的张艺谋《英雄》纪录片
《河之南》第一集:大河之源
《河之南》第二集:大河之民
《河之南》第三集:大河之都
《河之南》第四集:大河之魂
《河之南》第五集:大河之光
《河之南》第六集:大河之歌
《河之南》第七集:大河之艺
《河之南》第八集:大河之学
《河之南》第九集:大河之风
《河之南》第十集:大河之南
探索频道精彩纪录片:
《巨人之迷》1~5
《玉文化》第一集 美丽的石头 第二集 神奇的技艺 第三集 神秘的巫术 第四集 神圣的王权第五集 庄严的礼仪第六集 不朽的祈愿 第七集 世俗的趣味
《前世今生》
央视大型记录片:《唐之韵》
第1集 千古唐诗 第2集 独振新风 第3集 吴中四士 第4集 边塞诗人(上) 第5集 边塞诗人(下)第6集 山水诗人 第7集一代诗仙(上) 第8集 一代诗仙(下) 第9集 千秋诗圣(上) 第10集 千秋诗圣(下)第11集 大历诗人 第12集 韩孟诗派 第13集新乐府派(上)第14集 新乐府派(中) 第15集 新乐府派(下) 第16集 别调独弹 第17集 一代诗豪 第18集 风流才子 第19集 朦胧诗人 第20集唐末余音
文革十年1966 文革十年1967 文革十年1968 文革十年1969 文革十年1970 文革十年1971文革十年1972 文革十年1973 文革十年1974 文革十年1975 文革十年1976
话说长江-01:源远流长 02:巨川之源 03:金沙的江 04:四川盆地 05:岷江秀色 06:成都漫步 07:峨眉凌云 08:宜宾到重庆 09:大足石刻 10:川江两岸 11:壮丽的三峡 12:长江第一坝 13:荆江览苦 14:洞庭水 岳阳楼 15:文武赤壁 16:庐山独秀 17:瓷都景德镇 18:九华山 19:飞红滴翠 20:古城南京 21:扬州漫话 22:镇江三山 23:太湖平原 24:黄浦江畔 25:走向大海
加蓬:最后的伊甸园1~2
我们的留学生活の我的太阳
④ 任意一部关于地理的纪录片的观后感800字左右。
黑洞影评
200亿高龄的宇宙,浩瀚无比,无奇不有,黑洞就是一个令所有天文学家感兴趣却又捉摸不透的天体。
黑洞的定义是:由一个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入而不允许物质和辐射从中逃离的边界即视界所规定的时空区域。乍一听,确实很迷惑,再仔细点解释就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当恒星的半径小到一定程度,小于史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无法逃逸了。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然而,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来间接观测或推测到它的存在。
那么黑洞是怎么出现的呢?黑洞(Black hole)是根据现代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的一种质量相当大的天体。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的质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致于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连光也逃逸不出来。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
了解了黑洞这么多东西,我首先想到的是为之奋斗的众多科学家,他们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来计算这些东西。历史上第一个意识到一个致密天体密度可以达到连光都无法逃逸的人是英国地理学家john michell,他在1783年写给亨利·卡文迪许的一封信中提出这个想法,他认为一个和太阳同等质量的天体,如果半径只有3公里,那么这个天体是不可见的,因为光无法逃离天体表面。1796年,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曾预言:“一个质量如250个太阳,而直径为地球的发光恒星,由于其引力的作用,将不允许任何光线离开它。由于这个原因,宇宙中最大的发光天体,却不会被我们看见”。 黑洞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体积会缩小,甚至会爆炸。当英国物理学家史迪芬·霍金于1974年做此预言时,整个科学界为之震动。霍金的理论是受灵感支配的思维的飞跃,他结合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他发现黑洞周围的引力场释放出能量,同时消耗黑洞的能量和质量。当黑洞的质量越来越小时,它的温度会越来越高。这样,当黑洞损失质量时,它的温度和发射率增加,因而它的质量损失得更快。这种“霍金辐射”对大多数黑洞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大黑洞辐射的比较慢,而小黑洞则以极高的速度辐射能量,直到黑洞的爆炸。
一直就对黑洞了解甚少,也没有想过去了解它,但在马克思课上看了关于黑洞的纪录片,对黑洞了解了许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科学家们能够早日探索到黑洞,帮我们更深的认识宇宙。
⑤ 《美丽中国》的影评
从雅克·贝汉《鸟的迁徙》开始,现代纪录片对看惯央视大江大河的我们产生了一次心灵上的颠覆,记得当时看完DVD,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跳出来。后来经过一系列诸如《帝企鹅日记》的灌输,又看到高清的《行星地球》时,依然让我升级的目瞪口呆。
如果说BBC的《行星地球》产生了一次视觉上的震慑的话,那么,《美丽中国》就是一次心灵上的清洗。
很多人觉得《美丽中国》确实养眼,但充其是娱乐,内容空虚、或者又狭隘的扯到政治上说外国人埋怨中国环境,这么说你真是被CCTV教育的很好。要不形容此纪录片对白含糊不清,不足以表现中国博大芸芸,而且全篇都在描述动物……
一.国内外纪录片的角度
对于这次记录首先说一下拍记录片的角度,纪录片贯彻的宗旨就是客观,客观是纪录片本质,我国很多纪录片,尤其央视的格调与世界上其它国家迥然不同,其原因在于我们常常把纪录片拍成宣传片,当一个记录轻飘飘的煽情与美化时它也变的不足为信甚至让人反感,失去了呈现真实,揭露真相,记录片也就变的没有力量。
记录片难拍重点不是技术,而是创作者的勇敢与关怀,理性的追求真相与探索心灵并且能够打动世人内心的工程是艰巨的。
有人说《美丽中国》肤浅时,我们想一下《迁徙的鸟》,全片几乎没有什么对白,但是震撼了全世界人的心,因为有太多看似简单的事物却被我们忽视了,纪录片的工作就是用心来观察周围任何看的到的事物。就好像在中国,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穷人、沿街乞讨乞丐,当他屈膝于你时,你可能和你女朋友厌恶的躲开了。但是各个论坛都在发什么最震撼国人照片,这个时候你又被莫名其妙的感动了。这不是在说现代人的虚伪和被蒙蔽,而是在说一个好纪录片不在于把一个事物诠释的多么全面与挖掘的多深,比方泱泱中国怎么可能用6集就展示它的美?六万集都不够,而是如何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深入浅出的表现出来。就好比中国纪录片拍长江,会用大量生硬考究的解说,乐此不疲的详述着它的历史与宏伟,这个如果给BBC,一个壮丽游走的航拍就达到目的了。这里也有个技术问题,我们一拍就把直升机拍进去了。
所以说国内外记录片的区别在于,成熟的记录片应该是用镜头说话,而我们是了为解说词的顺理成章去拍那几个镜头,更像是电视散文,失去了纪录片发觉与探索的乐趣。
中国真正好的纪录片其实诞生在民间的DV记录。
二.定位
《美丽中国》远离的现代城市的浮华,把镜头瞄准了自然中的生物,与沿袭了几千年生活的在其间的人,从它们身上表现出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淳朴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理念。这个定位是异常准确的,因为现代都市的人与生活中,中国的特质已经被湮灭了。
此次拍摄,很多事物是被第一次展现在镜头上的,诸如云南洞穴中蝙蝠捉鱼的场面、熊猫的求爱交配,有时候真的内心在质问,这真的是中国嘛?居然有太多的惊奇与陌生,我怎么完全不知道不了解?也许是我无知,但是我敢肯定很多人看过剧集都要有此感。
最让我感动的是生活在北方森林中的鄂温克妇女,她们在世代游牧中悉心照顾森林中的驯鹿
这些生灵也都有了它们自己的名字,然而过这种生活的鄂温克人只有30个了,几乎所有的族人都放弃了森林生活,搬进了现代省事的钢筋水泥房子里。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学校,说不出是同情还是羡慕。西藏几千年的对自然的敬畏,保护了大量野生动物和原始的自然生态,那里的人们贴靠着大地,向着伽拉萨山朝圣,他们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护关爱这片圣灵之土与万物生灵,定会有美好的来生。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类生活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没有想到中国很多地方,人与自然那么融洽,他们可能在你眼中是穷苦贫乏的,但事实是这些人的心灵才更为清透,比你更了解脚下的土地。说白了人那才活的像个人本来该有的生活,城市人活的都像个奴隶,而且还津津乐道。
镜头展现了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色后总会加上诸如此类的解说: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全世界只有若干只,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基本片中向世人展现的物种除了虾米小鱼都感觉都已经所剩无几了,然而这也是事实,当然BBC总也不忘讨巧的加一句,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对问题担忧的同时也赋予了希望。
片子阐述了一个空前发展和人口爆炸社会下,环境的面临的重大危机与压力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是全人类当今最大的问题,放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成立。
纪录片目的是记录,思考留给大众,我国号称大型纪录片常常把观念框死,灌输其形式而非客观展现。西方传媒几十年依旧包罗万象,我们感觉刚一上就黔驴技穷。
三.失落的世界
中国面临的不止是环境危机、还有文化危机,我很难想出代表现代中国的符号是什么?我们还在拿着四大发明找着大国的优越,其实这种心态就像个虚空的外壳脆弱不堪,文化内核早已塌陷,禁不起半点指点,当安东尼奥尼等一系列电影人把镜头对准中国时,惊起层峦叠嶂的罪名,尤其改革开放后,原因外国人他们没有把镜头对准拔地而起的高楼,现在看来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些人给我们记录了宝贵的影像,当央视把镜头对准日新月异的时候,国际影人才找到了真正的中国!不在深圳、不在上海,在小巷胡同、竹林深处,在香格里拉的密林,在风干的楼兰,一些我国的影像纪录者听起来就生畏的地方。当我们民族信仰出现危机的时候,要感谢BBC这样的摄制组让现代人看到信仰在何处,就是那些与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舍的村民,当国家危难时,开奔驰宝马的都跑了,这些人会坚守到最后一刻。我们身后是冰冷的高楼,他们身后是圣洁的雪山。
我们跑的太快,遗失了很多东西,物质让我们作茧自缚,躯体被附着的不透气后,魂灵腐蚀的很快。
四.如何说教
中国人很含蓄,但是到说教别人时就变的很直白,西方人很直白,但是到了说教的时候就变的很含蓄。
谆谆教导可以用在中国古代,那时候人的诱惑少,可以平静下来,但是放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这种不痛不痒细水长流的唠叨,很轻易的被人以为苍蝇蚊子煽打开来。所以当今倘若想让人反思就需要刺激他。
你能说《难以忽视的真相》不说教嘛?但是它把说教留在了最后,首先向你抛出各种惊人数据,对你狂轰滥炸,深深把你刺激了,当你担忧与思索的同时,之前的客观记录对说教部分起到了推波助澜也水到渠成,煞费苦心的一方面让你了解真相,另一方面就为了结尾那几句教你如何做起。《医疗内幕》通过美国与其它西方国家医疗体系的对比,让人产生巨大的落差之余会质疑与探讨与自密切相关问题。
环保纪录片说教是必须的,只要把信息从灌入转变为引导的时候它就会成功。所以这个模式大概是打你个巴掌再给你个红枣。《美丽中国》是先给你一箩筐红枣然后在给你记嘴巴。喜马拉雅的巍峨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过30年,80%的冰川将不复存在,领略了神圣的恢宏之余更多是对人类自我作践,导致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危在旦夕带来的震撼。
大体是,好看嘛?我们说好看,美嘛?美!马上灭绝了,见不到了!由此我们心里一沉,引发出反省,最后他也要给出你希望。
比如讲到金先生捕鸟给上海有钱人吃,然后展现了他娴熟的捕鸟技艺,当我们心里低估怎么炫耀起捕鸟的时候,原来金先生早已成了自然保护着,捕鸟是为了给鸟体检,然后放生。
其实这种转变我在生活中也看到,之前麻雀被捕杀过度,如今成群飞舞,而且在我家院子里的麻雀都不怕人,人对动物的观点多少在进步。节目完结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一味发展虽然导致中国自然环境的毁灭,而有计划的生态旅游将为野生动物带来无限裨益,中国高速发展的后果造成对资源、生存空间以及环境质量的巨大压力,然而这些问题也同样考验着我们,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能力解决如此大范围的环境问题,那个这个国家必非中国莫属。
说明了,这不单是中国问题,也是个世界问题与我们人类文化的问题。
五.技术
当镜头从高空俯视中国大陆时,隆隆作响,这样的镜头实属厚重磅礴,当今的影像制作,除了要立场新颖,技术也尤为重要,尤其自身格局大的纪录片,格局大就是不同于拍个体人的日常生活,或者简单的访谈,倘若拍自然、拍太空或者拍故宫之类,没有昂硬的技术支持、精致的画面,要想吸引现代人去看个纪录片,真的很难。这个不止需要资金人力物理,更需要创作者的勇气和艰辛,深入腹地,寻寻觅觅,纪录片的拍摄也是一场探险。
有时候常常面对匪夷所思的镜头就想人家是怎么拍的,为什么可以在雪山白峰之间平稳的穿梭,拍一年四季的变化得是如何漫长的等待。《迁徙的鸟》胶片就长达460公里,最后剪出来也就一个多小时,所以在技术的保障下人家真实呕心沥血啊,比技术更为重要的是纪录片创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冒险、豁的出去同时也耐得住性子。
cctv联合摄制,央视真会给自己粉金。可能那几个很模糊的镜头由于未能实地拍摄是央视提供的。
整个西亚、中华文明的神圣源头喜马拉雅,再过30年,山峦的冰雪将消融
六.自然纪录片-本质的复兴
从弗拉哈迪开始,纪录片就带有关注自然与人生存的大命题,如今我们看到几十年前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仿佛凝视远古,观摩化石。弗拉哈迪从那时起就尊重人类各异的文化传统,表现他们的智慧与尊严,关注人们的情感和命运。如今自然纪录片再一次兴起,是否是一种本质的复兴?《美丽中国》与《行星地球》同样让人对波澜壮阔的自然产生震撼与敬畏,但《美丽中国》更多了种人文关怀,对古老的丧志殆尽的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而可能用不了多久这些人们的生活也只能在这珍贵的影像中找到,人与自然的不断疏离违背了宇宙的规律,纪录片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自身环境审视,就像《第十一个小时》里讲,自然不会毁灭,即便人类灭绝,消失的资源几百万年会重生,太阳依旧、天也照蓝,归根结底,人类毁灭的只是自己。把自然与人分开来讲是不负责任的,当五花八门的记录片夺人眼球时,西藏雪山上的人与牦牛往往脱颖而出的吸引着人,这说明人类本来的洁净的精神在对现代文明、现代文化进行的最后一次召唤。我们乐意听到看到,证明着我们也依存向往。
七.原味的中国
从香格里拉到丝绸之路,从蒙古草原到喜马拉雅,从大兴安岭到热带海洋,整个系列看下来你会更加了解你居住的土地,以及生活几千年的人和生物,虽然他们的习俗、信仰越来越鲜为人知,好在今天被记录了下来,用节目里的话说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一个原味的中国,一个数个世纪以来传送着的土地。
⑥ BBC 美丽中国 Wild China 总共有多少集
BBC 美丽中国 ,应该就6集
你说的2集应该是这个:
BBC拍过部《地球脉动》Planet Earth含盖了各国美景
生态纪录片权威大师-戴维艾汀堡禄爵士
带您深入体验 您所熟悉却又陌生的地球
‘我们每隔几年都会看到一套精彩绝伦的影集,使其它节目相形见拙。
这套大制作影集的每一秒钟都让人赏心悦目…很不可思议…’ 每日镜报影评
‘棒得超过你的要求…从水底的海象,鸟类堆积如山到雪豹的攻击模式无所不有
…终极品味…’卫报影评
本影集由得过多项大奖的“蓝色星球”原班人马拍摄制作,这是对地球空前绝后的礼赞,拥抱地球上的不可思议的美景和自然生物。 “地球脉动”对地球生物多元性,做了一次权威性的观察。
以空前绝后的大预算拍摄和制作四年, “地球脉动”扩展了自然史电视的领域。
动用高画质摄影,革命性的超高速摄影机,以及细腻的空中和卫星画面,使我们这个影集能够捕捉到最神奇的画面。
这一套惊人的电视经验结合罕见的动作,无法想象的规模,极难到达的地点
还有跟地球上最可爱,最野蛮,最难得一见的动物的亲密时刻。从最高的山到最深的河,这套畅销影集要带你看四季变化的挑战,还要到环境最恶劣的栖息地看一些动物每天如何挣扎求生。准备赞叹地球的美丽吧。
第一集:两极之间 From Pole To Pole
第二集:雄伟高山 Mountains
第三集:淡水资源 Freshwater
第四集:洞穴迷宫 Caves
第五集:奇幻沙漠 Desert
第六集:冰封世界 Frozen
第七集:辽阔平原 Plains
第八集:季节森林 Forest
第九集:富饶丛林 Jungle
第十集:多样浅海 Shallow Seas
第十一集:无垠深海 Ocean Deep, Ocean Wide
特别收录: 地球脉动-迎向未来
跟地球脉动影集搭配的这部纪录片将探讨濒临绝种动物,栖息地以及人类最终的未来。继续追踪破天荒影集“地球脉动”所提出的环境议题,追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物种受到威胁以及将来要怎么保护它们?
《地球脉动》电视界的首度创举
动物行为
狼猎食驯鹿:狼群追逐猎物的速度之快,使得拍摄小组难以从陆上捕捉它们猎食的画面—但透过一种全新系统稳定空中摄影机,拍摄小组终于得以首度从直升机上追踪猎食全程。
雪豹猎食喜马拉雅山的螺角山羊:在摄影小组成功拍摄到画面之前,从没有人以长镜头拍到雪豹在野外的特写镜头。之前唯一的影像是以遥控摄影机拍摄而成。《地球脉动》将播出各种行为的完整呈现,包括母豹与小豹的亲昵画面。
金雕趁着蓑羽鹤在喜马拉雅山脉迁徙途中,攫住它们的翅膀。
落基山脉的北美灰熊带着新生小熊从洞穴中爬出,此外还有北美灰熊吃蛾的罕见画面。
首见以低照度摄影机捕捉到极乐鸟的影像。其中还包括蓝极乐鸟在野外阿珍贵镜头。
节目中将介绍泰国新品种的墨西哥丽脂鲤。
沙漠狮在纳米比沙漠猎杀剑羚—首次从陆、空两方面进行拍摄。
粉红江豚在亚马孙河赶鱼,并在求偶时以石头当作”礼物”—这是目前唯一已知野生海豚也会使用工具。
一百多尾雨伞旗鱼成群猎食。能看到一尾旗鱼已属难能,同时看到一百多尾更是不易。
食蟹的弥猴在水里游泳。
成群的猎犬—首度从空中拍摄它们精彩的捕猎行为。
新的地点
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地处偏远的康卡尔斯地岛,这里的繁殖地拥有世界密度最高的北极熊。
隆冬中覆满白雪的戈壁沙漠。
世界最深的竖穴—墨西哥的燕子洞。
马拉威湖底—这里住着电鱼,它们会像鲨鱼一样成群猎食。
深入湖的冰层底下—世界最大湖,贝加尔湖每年有五个月湖面冻结。《地球脉动》摄影机首度深入冰层底下,揭开一个更像海洋而非湖泊的世界。
首度以高画质摄影机拍摄到拉秋古拉洞穴内部的画面—这是世界最美的洞穴系统之一,直到1986年才被发现。
首度拍摄到埃佛勒斯峰的高画质空拍镜头。
独家深入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山脉,这里拥有地球上最多的世界最高峰。
委内瑞拉的德布伊斯高地 —这个遗世独立的高原激发了柯南道尔创作出小说”失落的世界”
⑦ 《美丽中国》的影评
许多人说好,而且推荐。看了,是很好,但仅仅是技术上的好。镜头里,中国很美,美得让人非常的遗憾——为什么,这样的片子不是我们自己拍的呢?为什么决定资金去向的部门要很SB地把钱花在那些无聊的主旋律上,花在央视的类似垃圾上,用很SB的方式灌输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要爱国,多拍几部这种片子,不是比什么口号都管用吗?!如今只能在BBC的片子里感慨中国之美。
这种感慨早在看日本的《野鸟岁时记》时就很强烈,日本四季里的鸟,风物与北方家乡几多相似,看起来那么亲切。或许类似的片子,也就是单纯欣赏与赞叹国土之美的片子仍将不被鼓励,因为它是去政治化的,与土地上管理国家的人们没有关系。
回到BBC的该片,主要问题在于镜头后面的见识,简单说,就是解说很成问题,充分暴露出视角的差异:即,这不是我们的文化眼中的故乡风物,这是旁观者的猎奇之眼,他看到了美,但缺乏理解。据说是一个系列,我只看过阳朔那集和长城那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长城为线索的内容里,因为长城是作为文化存在的,对文化的陌生与缺乏尊重,就会格外清晰的暴露,而不像面对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时可以很容易守住价值中立的立场。
阳朔那一集里,最扎眼的是引用了一句俗语“四条腿的,除了桌子不吃;长翅膀的,除了飞机不吃”来戏谑中国人的好吃,把野生动物都吃光了。这个立场作为闲谈是无所谓的,但如果我们把BBC的该片视为严肃作品,就不太合适了,毕竟,吃什么不是一种文化吗?凭什么欧洲人说韩国人吃狗肉很残忍很不人道,而他们斗牛就很文明呢?轻易论断人,有时只是见识短的表现。这让片子显得不那么严肃了,对野生动物保护来说,最大敌人是工业化生产方式等等,老外们并不能轻易免责,当然,这就没意思了,不如引用几句怪话好玩,毕竟,片子只是逗人开心的。
长城部分的问题大致如下——1,在记录了鄂温克人温情的生活后,解说来了一句:很难想象,长城就是来防御这些人的。首先,长城是历史上东方的农耕文明所选择的应对游牧文明的办法,用今天温情的北方生活画卷去质疑长城背后历代统治者的意图,镜头后面的主观批判意图实在太明显了,只能说,和国内的类似作品一样弱智。2,随后介绍蒙古族生活,解说提到,长城是防御骑兵的等等,似乎表明,拍摄者是知道长城作用的,但之后在介绍西部的长城时,又对为什么在这么荒凉地方建筑长城表示疑惑,这反映出2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对生态环境的演变茫然无知,今日荒凉之地,昔日可能是丰美草原,游牧与农耕文明争夺拉锯的地区本身就生态脆弱容易荒漠化;二是对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能力根本不理解,毫无军事常识。以上表明,镜头显然并不愿意理解长城所代表的文明,但却很愿意评价它。3,对于蚕、丝绸的解说,显得过于玩笑,再次暴露该片其实只是给老外解闷的东西,并非严肃作品。而且显然有意淡化了丝绸属于汉族文化的贡献这一事实。丝绸之路上其他民族的历史贡献主要是流通环节上的。这并非苛求。BBC在面对这块土地上的文化时,如果过于回避汉族的角色,显然并非尊重文化与尊重历史的态度。不过是遵从今日西方的政治正确以及呵护其文化优越感的一次弱智行为。我原以为类似这种片子,BBC会配备一支熟悉中国文化的中英学者顾问小组,但就片子看,镜头背后的文化视野和潜在的分析框架完全是外刊驻华记者的水平,也就是说,基本采取简单的二元对立立场,在面对、处理文化领域问题时,这是最没文化的表现。
所以,这仅仅是一部向西方游客推介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很不错的旅游宣传片而已。而这部片子竟然是中英合作的,显然,从上可见,中方没有任何影响镜头立场的能力,至少,不是作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来参与的,至多是商业上的合作者,充其量,提供了拍摄方便而已,因为在国内拍摄这样的片子没有政府方面合作是不可能的。而中国观众对它的褒奖,过于轻率了,至少是降低了对BBC的专业要求,呵呵。当然也可以这样引申一下,毕竟,BBC也不是常有机会面对另一个依然活着的不属于西方的文明。这就是拍摄本片与拍摄其他地区的类似片子的不同,因此,这是对BBC的一次考验。事实证明,BBC的摄制组成员在文化上对中国的态度,其实与百年前他们的祖先比,并无根本上的变化:中国依然是一个吃许多古怪食物、因为一个不可思议的梦而搞出了四大发明的国家,所谓创造所谓古代的知识产权,呵呵,他们留给央视去拍了。当然,他们也依然采取弱化汉族抬高少数族裔的立场,这固然与今日国内的民族政策失当之处有关,但必须看到,这也是老牌殖民者对殖民地的一贯策略。
然而中国观众的悲哀在于我们没有选择,只有借着BBC的眼睛在壮丽山河面前惊艳,并想到一个词——热爱。为此,我也会集齐这套碟。BBC留给央视拍的,央视并没有表现出拍摄的冲动,而是为了自己获得了一次与BBC合作的机会而乐得花枝乱颤。从这个角度上说,或许BBC没想到要殖民,他只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已,每个人看世界不是都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的吗,而央视却等着被殖民呢,他们做到了不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其实从本质上说现在的世界是现实的世界 我们世界一般来说可以分解成物质和精神 历史缓缓的来到了21世纪 我们世界完全变成了由货币、等值交换、自由贸易等构成的物质世界和由平等、博爱、自由自我等所构成的精神部分所主导 人类的历史长河像潮汐一样 各种文明一浪又一浪的冲向前台 又一次又一次的被回收进混沌的海洋 现在的世界所有的基础似乎都是西方文化所来 而这也正像是代表现代化的工业企业一样 强者愈强 弱者愈弱 在这一轮平静的战争中 人类渐渐的从松散的个体和部落 逐步接受了同一种生活方式 而这种生活方式的悲哀之处却在于它的终点只会是唯一 我们无法说西方的制度不好 反之它的确有很好的构造 只是当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标准都化为同一种取向时 我们有一天会惊奇的发现在人类追求自由的努力中我们又一次被统治 而且是一种对原有自己的彻底否定 文化输出就是一种价值观 世界的价值现在用一种物质的眼光来评价
⑧ 为什么说《西游伏妖》是一部烂片(西游伏妖篇)影评
第一,是以小鲜肉为主演,没有自己特色的演技,就光靠脸。第二,完全靠演员的专知名度来打的广告,这样的属电影能好谁信??国内经典的电影永远是几个好演员在里面演而已,而不是一大帮明星插堆。第三,这样的剧情随便拿本好看的武侠小说来改编都比这精彩百倍。第四,国内的几毛钱特效就别拿出来卖弄了,都看速度与激情8去了。第五..........不堪入目。曾经很喜欢徐导的武侠电影,如今看他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随波逐流没有坚守自己的本质这是最大败笔。试问一下,中国还有好电影吗?还有好导演吗?还能不能让观众只想着看国外大片?
⑨ 《西游伏妖篇》 这会跟美人鱼一样成为一部大烂片吗
想要明白周的西游伏妖系列电影来由,先从周如何走上“神坛”说起。
封神分水岭:《大话西游》成网络文化现 象
1992年,《唐伯虎点秋香》在内地公映, 这是第一部正式进入内地市场的周星驰电 影。观众原本准备看巩俐重演经典电影 《三笑》,却意外接触了来自香港的“无厘 头”文化。不适应的人没看完就立刻退场, 也有人很喜欢。《唐伯虎点秋香》票房不 错,进入了1993年上海十大卖座影片的行 列。不过当时内地媒体还不太能欣赏周星 驰,有报章如此评论:“影片严重脱离生活 实际,内容虚假荒诞,演员表演肤浅,人 物形象完全失真,令人恶心的镜头比比皆 是,缺乏应有的美感。”
1994年,《大话西游》打算和西安电影制 片厂合拍。一向出产艺术片的西影厂并不 喜欢这个剧本,但考虑到周星驰的商业号 召力,仍然与其合作。当时的副厂长张子 恩觉得这部电影不能代表西影厂的艺术追 求,只能算“文化垃圾”。
《大话西游》上映后的商业成绩并不算 好。香港观众普遍认为这部电影凌乱难 懂,最后香港票房为2532万港元,在周星 驰作品中属中下成绩。台湾地区片商也大 倒苦水,说“赔得很惨,以后对周星驰都没 有信心”。收入最少的是内地,观众反应冷 淡,不乏中途退场者,有些地方的电影院 干脆没要电影下半部的拷贝。
没有人知道,一场狂欢正在惨淡中酝酿。 据《大话西游宝典》一书考证,最早给 《大话西游》好评的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学 生。1996年,结束影院萧条放映的《大话 西游》将拷贝传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立刻 博得满堂喝彩,习惯了传统电影表达的学 生初遇无厘头和时空穿梭,惊为天人。他 们开始四处寻找剧本,背诵电影台词,研 究月光宝盒的意义。有人开始通过盗版 VCD反复观看揣摩电影。
真正在传播中发挥作用的是清华大学的理 科男。1996年进校的清华计算机系学生肖 刚回忆,水木清华BBS当时文艺气氛浓 重,经常会出现一些关于生僻文艺片的影 评。1997年国庆以后,他发现有人在水木 清华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曾经有一份真 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 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月光宝盒是 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直到有人 告诉肖刚那是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的 台词,他才明白过来。肖刚很快到夜市买 了盗版碟,和几个同学一起到有光驱的北 京同学家中观看。看完电影后,学生们为 周星驰所折服,他们认为电影中的经典台 词还有很多,于是一到周末大家就集中起 来看盗版碟,一起记下台词。几个人分工 明确,有人负责按播放和暂停键,有人负 责听,有人负责速记,记下来的台词都要 被传到BBS上去。这种贴台词行为甚至是 有江湖竞争的,好几拨人都在做这件事, 一开始学生们比拼的是量,看谁贴得多, 后来则变成听写剧本,还有人把台词以外 的场景、动作都一并记进去。
清华学生对《大话西游》的痴迷令他们“流 窜”到其他高校论坛继续贴台词,普及《大 话西游》。据肖刚回忆:“到1998年底,如 果还有北京的学生说不知道这些台词,很 容易就被当成怪物。”
来自清华疯狂的普及最终让《大话西游》 成为了校园里的仪式和符号。学生们在校 园论坛里都用至尊宝、紫霞、菩提老祖等 网名,导致大家起名必须要加上复杂的前 缀和编号,例如“3号楼拎热水瓶的紫霞”。 大学生最流行的说话方式,是把《大话西 游》台词嵌进生活里的每个场景。教室外 忽然打雷,要喊:“打雷啦!下雨啦!收衣 服啊!”被索取物品时会不厌其烦地背 诵:“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 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
1999年是《大话西游》网上讨论的繁荣 期,鼎盛时网上有四五十个关于《大话西 游》的网站。2000年6月,即将毕业的中 国人民大学学生用集体观看《大话西游》 的方式作为毕业典礼。这是所谓“集体回 忆”和“一代人情意结”,就像罗大佑之于80 年代、金庸之于90年代初期的大学校园。
黄袍加身:“后现代主义解构”
2000年,张立宪(现《读库》主编)等人 编著了一本《大话西游宝典》,这本书里 搜集了网上关于《大话西游》的小说(可 视作“同人文”)、影评、周星驰电影的文 化分析,甚至包括各主演的明星档案。最 让编者们自豪的是他们找到了给周星驰配 音的石班瑜,给他做了一次认真的人物专 访。在今天来看,这更像一本纯真痴狂的 粉丝剪贴本,后来成为著名媒体人的刘 春,和专栏作家连岳,都有文章被收录其 中。该书首印两万册被一抢而空,各地书 店都出现了脱销的情况。
在序言中,张立宪写道:“有人以老一代的 口味说新的一代是受《大话西游》毒害的 一代人,而这些受《大话西游》毒害的新 人则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比前一辈 更智慧,人类在不断地更新自己,我们有 生命力,因为我们是新的。当我们年老的 时候,希望可以看到一个经我们手整理后 的美丽中国……’”
关于《大话西游》的评价能够引出“智 慧”和“美丽中国”这样的词,如何评判周星 驰,在世纪之交是判断两代人不同价值观 的重要指标。
2001年《中华读书报》采访了北大学生 后,这样解释《大话西游》的流行:“学生 们由于在中学受老师的影响,有一定的语 言模式,进入大学后又不可能直接把成年 人的社会语言拿来用,于是就出现了这个 语言缺乏的过程。他们急于找到一种可以 表达自己、表达大学新生活的语言……《大 话西游》戏谑的、荒谬的语言就在此时与 学生们一拍即?合。”
另一种常见的解读是把周星驰的流行和网 络时代连在一起:“周星驰随心所欲的说 话、行为方式,也正好符合网络人群的审 美标准:自由至上。同时电影中宣扬的无 等级社会,比如唐僧为师不尊,正好契合 当今网络的生存状况,没有权力话语,每 个人都是传播者,同时又是受众。”而在更 多的网络影评中,年轻人更看重电影中的 情感元素:小人物的奋斗和对爱情的忠 诚。
这股潮流中,一些学院派知识分子亦大方 表达对周星驰的喜爱,更复杂的解读随之 而来。2000年6月,北大东门的文艺青年 坐标“雕刻时光”咖啡馆举行了一场名 为“《大话西游》为何会受当代年轻人喜 欢”的座谈,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 (时年56岁)和六个30岁不到的年轻人一 起聊周星驰。他提到了解构这个概念:“首 先解构了师徒关系,第二个解构了人神关 系,第三个解构了时空关系,第四个解构 了生死关系。而没有被解构的一个是爱 情,另一个是信仰。”
后来频频被提及的“《大话西游》是后现代 主义解构”的观点在此时已经基本成熟。一 篇名为《从周星驰现象看后现代文化》的 文章中,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写到周 星驰的后现代主义形象,洋洋洒洒俨然学 术论文。不过,后来周星驰接受杨澜访 问,直接表示自己不懂复杂的理论:“很多 事情我都不知道”,“他们看到了我看不到 的东西”。
2001年,周星驰登上北京大学讲堂和学生 交流。媒体也跟进报道了“无厘头文化的流 行”,海量的媒体和网络讨论中,对周星驰 的“过度解读”显而易见。有个笑话这样 说:“周星驰上了一趟网,终于知道《大话 西游》的含义是什么了。”
慢慢跌下“神坛”
细心的星粉会发现,从少林足球开始,那些周的搞笑元素就流于浮夸了,是为搞笑而去搞笑。到了功夫,简直就是
不知所云。这种浮夸一直在,到西游伏魔、美人鱼一直都是。就是看看特技多过搞笑。与1996年之前的周的电影比,为什么为前后差别这么大?正因为一部片子编剧相当重要,周的经典片的编剧都是别人给他写好的,而从少林足球开始他单干之后,他自己参与编剧,风格突变也就在所难免,因为他18岁就出来电视台打拼,文化修养十分有限,能自己做主了自然就加上自己想当然的东西,也许他的能力只合适做演员,不能得干好编剧和导演,所以显得很吃力,平均几年才出一部电影。即使这样,50多岁的他已然满头白发,看西游伏妖做为他西游三部曲第三部,大量粘贴网络句子还拉上徐克执导,可见他越来越力不从心。只是当年他还在演,他的个人魅力撑着,大伙儿出于对他的狂热喜爱,顺势接受了他的电影。等到周自己抽身而出后,不再出演,专做编剧导演,虽然几年才出一个片子,但越来越多的人会慢慢醒悟。等了几年,等来等去只等到一部烂片。这已经不是原来的周星驰,人们认为他老了,其实正当壮年的他其实未老,只是他太自负,不再愿低下头接受别人的剧本,也不愿再做一线演员,而要做高高在上的老板和导演。慢慢的,他开始跌下“神坛”----正如他所说:我只是个演员。当然现在他不是个演员了,只是个导演。
说到周星驰,我想诸位不可避免的就会想到其电影的“无厘头”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贯穿了周星驰早中期的电影的始末,并在其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说到“无厘头”大家马上就会条件反射般的联想到周星驰。而无厘头电影虽非是周星驰的首创,但却是由周星驰的电影,而被人真正所熟知的一种电影类型。“无厘头”也是周星驰喜剧电影中呈现喜剧效果的一种常用手段。“而无厘头”这个词汇,最早是来自广东佛山等地方的粤语中的俗语,其基本含义是指某一事件或行为没有来由,即某一个人说话做事没有目的性、中心性和逻辑性,通俗来讲,就是胡言乱语,疯言疯语。所以在周星驰电影中,周星驰往往扮演的就是看起来有些疯疯癫癫乃至于癫狂的小人物。周星驰的电 影里大量传播一种反英雄情绪,我就是小人物,消解英雄,对庞大数量的普通大众来说,这很容易引起共鸣。本来喜剧演员本身就是个丑角,类似马戏团里的小丑做些翻跟头,摔跤,或是做鬼脸,自己打自己脸诈作疯癫以取悦观众的事,所以周有钱,做老板之后不再愿做喜剧演员就是这原因。
周的“无厘头”的风格喜剧电影本来无可厚非,但他错就错在对西游记的变味的改编上,他的西游三部曲,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不止是对西游记原著的不尊重,特别是对唐僧这个中国历史上作出极大贡献的圣僧(唐僧对中国的佛教乃至世界的佛教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唐僧即玄奘法师从天竺取经和翻译佛经对全世界佛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要知道唐朝佛教的兴盛与玄奘法师从印度取来的佛经是分不开的,况且法师把取来的佛经翻译成中文;后来才有了中国大唐时期佛教的大兴。在唐朝时期佛教后来又东传朝鲜、日本,北传蒙古、俄罗斯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玄奘法师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人称三藏圣师 具菩萨果位,佛教法相宗创始人,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立宗主。据史料记载玄奘法师临终前预知时至,集众徒弟准备后事,作睡佛卧状,第五日中夜,徒弟问“和尚定生弥勒菩萨前不?”答曰。“决定得生”。言已气绝。迄经两个月身体面色依然如平常深睡一般。皇帝下敕葬于白鹿原四十里中白塔,后又因白塔太近烛帝城,又令改葬于樊川。一挖出棺,众人咸叹神异。因为经久埋痤,法师竟然色相如初。史上六祖大师是肉身不腐,玄奘法师也是一位肉身菩萨啊。)
周的西游三部曲特别是对唐僧是非常的不尊重的,可以说是在黑暗化,妖魔化的黑这位圣僧的。如果说黑他的三个小说虚构的徒弟,因为是子虚无有的人,没人会觉得难受,但是黑这个现实中真正存在的圣僧,就太过分了。央视版《西游记》不敢黑,因为人家尊重原著,因为原著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不敢黑,因为他知道玄奘法师是真正的圣僧,他只敢虚构出他的三个徒弟出来,作为法师的护法,保唐僧去取经成功。整部西游记以一个修行人,去除贪嗔痴三大心魔,转贪嗔痴为戒定慧,战胜外魔,终成正果取回真经的故事。写的是本心,一心向佛之心(唐僧),克服心猿(孙悟空等徒弟)意马(白龙马),战胜外魔(九九八十一难妖魔鬼怪)终成正果的故事。师徒四人如同一个整体,唐僧身为师傅是正心善念的代表,孙悟空是打杀外魔的利器,但也要止杀(克服心猿),不然与魔何异?所以孙悟空有紧箍咒的圈是无法摘下来的,也说明他与唐僧本是一体两面,唐僧念紧箍咒就是在降服自己的心魔(孙悟空)就好比和尚要把向外跑的心拉回来,就要不停的念咒一样,让心放在咒上,就能得到定就不会被外界所迷惑了。因为历史上唐僧取经只有他自己一人,所谓的孙悟空三徒都是他心魔代表,以小说形式来外显修饰而已。猪八戒好色性贪(贪)孙悟空好杀性顽(嗔)沙和尚好狠性凶(痴)。贪嗔痴三毒,是修行之人要降服的三头恶龙,其实就是他心中的心魔,能降服内心,才能战胜外魔,终成正果。所以吴承恩并没有黑唐僧,也没有黑西游,因为唐僧西游本是个很殊胜的佛事,影响世界千万年的大事,他可不敢黑。所以那些看了周的西游三部曲说是最能体现出原著的暗黑本质的人,都是自以为是,都是被周影响曲解西游,因为西游原著根本没有黑暗性质,如果你能看出黑暗来,说明你的内心是暗黑的,才会如此曲解西游。
正因为当年周的大话西游影响力太大,所以他黑唐僧的罪过也就越大,所以他一样得到了现世报,他的现世报就是也一样被人黑,他被向华强动员整个和他相关的娱乐圈子里的明星黑他,搞得众叛亲离,以前的合作伙伴,明星们都与他反目为仇,就连跟了他十几年的女朋友离开他后都成为仇敌,50出头就白发苍苍形同老者,孑然一身,个中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可不止止是人品差,太看重钱就造成的,更多的原因是因为黑了圣僧得了现世报。现在西游三部曲黑得更变本加厉,这种果报最终地点是地狱了。所以做明星,有的时候是不可不注意,有的事可为,有些事不可为,特别是香港这么信神佛的社会,他竟然如此放肆,难道他不懂得尊重圣人吗?或者他没有看过西游原著?难道圣人是可以用来开玩笑的吗?下面贴下六小龄童的:反对观音和唐僧接吻拥抱
文学是平面的,成为影视剧作品后便是立体的了。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也不是胡说,名著的改编是有一个底线的,主要情节和这些角色的人物基本性格不能变。我参加的央视版《西游记》也有改编,唐僧师徒路经女儿国,女儿国国王爱上了唐僧,亲临禅房深表爱慕之心,唐僧一看愣了神:啊,太美了!随后他额头上直冒冷汗,但马上眼睛一闭,“阿弥陀佛”,理智战胜了情感。这些小说里没有的情节就叫改编,但是我们有一个原则:忠于原著,慎于翻新。最后结尾时,唐僧头也不回的上路了,女儿国国王眼泪汪汪的相送。如果你设想唐僧和女儿国国王有一夜情呢?那别说孙悟空、猪八戒了,恐怕连沙和尚也不干了。所以我觉得这都不是可以探讨的问题了,不在百花齐放之列。我们是研究和沟通如何来改编世界名著,而不是商讨孙悟空能否结婚生子,唐僧有否有浪漫爱情,猪八戒究竟是否大色鬼,沙和尚可能会有一妻多妾之无聊事,如果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对爱情的忠贞超过了对取经的坚定,这根本违反了这部文学名著的本意了。唐僧原型玄奘法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玄奘精神一直被尊敬和推崇,所以我希望改编者一定笔下留情,千万不要拿先祖的名著去开涮或戏说,甚至恶搞,要防止一些影视剧作品为了商业利益或一时的所谓收视率,满足少数人的乐趣而丧失艺德和人格。
记得有一次我去小学做讲座,一位小同学问我:“孙悟空一共有多少个女朋友?”我无言以对。《西游记》这部举世闻名的神话小说,成书四百多年来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世界各国不同文字的《西游记》大约有一百多种版本。2004年农历猴年,也是小说作者、文学大师吴承恩先生诞辰五百周年,江苏淮安楚州政府,为了表彰我们家族四代人为中国西游文化的发展和猴王精神的弘扬,出巨资在“吴承恩故居”旁建造了一座2700多平方米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启功先生题字)。馆内展出的三百五十多件文物都是我们捐赠的。我认为,孙悟空是中华民族偶像型的神话人物,不要认为神话就可以说胡话,改编也并非乱编。一部好作品不是迎合一时的所谓潮流,而是跨越时空,由时间来证明的。
中国独一无二的猴戏表演艺术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我们欢迎众多国家来关注我们的文学作品,但反对类似唐僧与悟空谈情说爱,或者观音和唐僧接吻拥抱。
九月底,38集电视连续剧《吴承恩与<西游记>》就要开拍,我主演吴承恩和孙悟空二个人物,告诉世人:吴承恩是如何写?为什么写?为什么只有他能写成《西游记》?同时,电影《西游记》也会在明年开拍,可谓中国“西游记年”。
谢谢大家的支持!
昨天的《北京晨报》刊登了对我们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李培森的采访,他表示“拍摄名著需要注意,一是门槛要高,不能谁想拍都能拍,必须有实力,万一把《水浒》拍成黑社会就没法看了,建议国家应该成立一个四大名著审查小组,就像现在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审查小组一样。二是不能过于市场化,当年央视拍四大名著不是为了赚钱,教育性艺术性是排在第一位,公司行为肯定是要利润,但是也要考虑名著的影响力大,为了钱失去其艺术魅力就错了。三是不能戏说,适当艺术加工很必要,但是孙悟空变得贫嘴滑舌、完全无厘头,那就不是孙悟空了。”对李主任的观点我很赞同,早在九十年代中期我就说过中国的世界名著不多,国家要立法保护,现在广电部的领导也开始重视这件事,陆续枪毙了一些戏说名著题材的电视剧,我认为今后还是要更加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百花齐放不是对原著精髓变味的改编,希望网民朋友都来关注探讨这个现象。
近期,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吴承恩与<西游记>》上,在此对所有给我写信的观众表示感谢,我会在完成这部戏后再给大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