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藉观后感
『壹』 邓稼先观后感
永远的鞭策——观电影《邓稼先》所感(2011-10-17 21:37:55)转载▼标签: 邓稼先观后感教育
邓稼先,一个举世闻名、妇孺皆知的名字,一位值得我们永远敬仰、悼念、学习的伟大物理学家。
怀揣着崇敬,夹杂着些许好奇,观看了电影《邓稼先》。
电影以倒叙的形式从时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问邓稼先是否愿意参加国家放一个“大炮仗”的工作开始,为我们再现了邓稼先这位伟大物理学家为祖国无私奉献,直至生命耗尽的二十八年。
电影给了我很多的感动,其中一些片段更是让我记忆深刻,感触颇多。
当时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问他是否愿意参加国家的一个需要严格保密、从此隐姓埋名的“大炮仗”计划时,他没有任何的犹豫,而是激动地说:国家终于要搞自己的核武器了!他这是时刻盼望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啊!所以当问到他时,才会感到激动而没有丝毫犹豫。
当然激动过后也有几分忧虑,从此自己就不能照顾家里,不能陪在家人身边了。或许是心中愧疚吧,当女儿要求他带她去动物园看老虎时,他却答成去看老鼠。好笑吗?一点都不,为国舍家是大义,但人之常情总不免惦记家人。扪心自问,换成是我们,要我们为大家作出如此大的牺牲,我们能毫不犹豫的答应吗?他并不是不顾家,只是为了大家,只能舍小家!
回到工作中,国家下决心造原子弹了,但有的却只是从苏联紧急抽调回来的留学生,以及从国内高等院校中找的一批学生和将军口中的铀浓缩工厂、原子弹装配厂、核试验基地。
如何开始?先得把这批学生带成核专家。俗语有云:说得容易,实际实行谈何容易。但邓稼先愣是毫无怨言地接下了这个困难重重的任务。
从此,他从家人和世人的视野中彻底消失,扑身于原子弹的研制。穿梭于研究所与实验场之间。领导大家设计,亲自下到实验基地,检查实验的进行,观察实验。面对本该有的苏联援助,最后却没有,他毫不懈气,带领大家一点一点地摸索,不屈不挠。甚至于在一次实验发生了问题时,不顾危险亲自去检查,看到残片时他毫不犹豫的捡了起来。确认问题后才反应过来,这是带有核辐射的极度危险品,慌忙地扔掉。慌忙很正常,舍身为国,真的毫无惧怕?说不怕,肯定不现实。人有着求生的本能。不过是在另一种坚定信念支撑下即使有着这样的畏惧仍能勇往直前罢了。英雄也是人,不是神!
为了祖国,隐姓埋名,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奉献着。但在动荡的文化大革命中,仍没能幸免。一回到北京,见到同事在被批斗,他上前解围。同行的人无奈的告诉他,快回家看看,你家也被抄了。匆忙回到家,看着一片狼藉的家,以及坐在家中憔悴的妻子。他开玩笑说,还以为走错门了。言语中多是无奈,却仍无甚怨言。甚至于后来因为一次实验的失败,集体被要求反思莫须有问题、错误,遭受无仁道的对待。危急时刻,所幸同窗好友杨振宁回国,要求见他,才得以回北京避过一劫。如此情景,不免让人觉得心酸,一个大物理学家,却不得不以如此方式才得以逃过一劫。或许这也就是文革的无理所在了吧。旁人亦觉心酸,他作为当事人却硬生生地给忍下来了,支撑他的无疑是那颗火热的“中国心”,那份浓浓的爱国情。
回到北京见到同窗好友杨振宁,同窗问到这些年在干嘛,却只能以“家还在北京”搪塞。好友说起留学时的趣事,邓稼先却已难以记起了。对于好友的问题,在政治条件下,不能回答,却又不能不答,最后只能艰难地含糊其辞。好友不停地制造话题,却仍无话可说。小心翼翼地应付自己的好友,换谁都不会觉得好受。好友给他带来一张田园唱片,很惊喜,笑笑,让人觉得有几分失落,自己都快忘了自己有这么个爱好了。
送好友走,好友说出了憋了很久的问题:外国流传是美国人帮忙中国才造出了原子弹,是真的吗?邓稼先的表情很憋屈,然而却不能回答,得先问国家的意思,对于这么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回到家,接到国务院的电话,总理指示据实回答:是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力量造出来的。他立即动手开始写信,一脸写满的是激动。接到这个肯定回答的好友杨振宁同样很激动,激动地哭了。可见前辈们对祖国的热爱是何等的深沉。
动荡的文化大革命终于过去了,科研环境也渐渐好转了。邓稼先成了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院长,他的妻子却是第一次踏入他工作的九院。妻子要来了,邓稼先却发愁了,没地方住。警卫直言和他住一块啊!他却担心自己住的地方也是院里大家讨论工作的地方,怕与保密条款不符。是啊,他的工作室是保密的,严格保密,因此他在之中过了二十多年单身汉的生活。见到妻子,却都已经老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给了祖国,给了人民,默默地贡献了一生。担心吃饭问题,警卫说到专家小食堂去打,他却惦记着公私分明。
项目稳步进展着,他自己却已经垮了。当年反应过来自己直接接触了核物质时,他就知道自己会有这一天,他没有料到的是这一天来的这样快。躺在病床上,他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核研究,甚至自己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仍在口述着自己对于核研究的见解、计划,惦记着我们不能落别人太多!
短短的100分钟,再现了邓稼先为祖国无私奉献的二十八年。他对祖国的爱,化为了他二十八年的默默奉献,无论祖国如何待他,都毫无怨言。祖国强大了,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份爱国情操,让我为之动容。看看今天身边的一些人,向往国外,挤破了头想要出国。当然我不反对出国留学,毕竟我们的科学技术确实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我们需要走出去,需要学习别人先进的技术、理论。然而,出国的留学生中真正学成回国的少之又少。有些人贪图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却还要给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嚷嚷着科学无国界。科学真的是无国界吗?即使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经常听到人在说国外如何如何好,环境好,福利优。可是那些优越,哪一个不是建立在以天价出口科技产品,廉价进口高能耗低科技产品的基础上的。或许出国的人会说那这也是全体国民的责任啊!但不要忘了,国家给了你为数不多的高等教育机会,投入巨大让你接受优良的高等教育,难道为的就是让你有一天用你所学到的知识为外国从养你的祖国那里赚取巨额的利润,然后再去为外国公民创造福利?老一辈科学家批评青年一代信仰缺失,我很赞同。真的,每天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那一点蝇头小利而忙碌着。遗忘了很多很多!当然能者多为,平凡的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就好。然而,自问,我们都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吗?
很佩服邓稼先,佩服他能不畏艰辛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在艰苦的环境下从事着繁重的科研任务;佩服他对祖国无怨无悔,无论祖国如何对他,他仍毫无怨言;佩服他对祖国那份深深的爱、那颗火热的中国心。
邓稼先的一生,想了很久,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语句来概括,能想到的词语,在他身上似乎都显得很无力。他的一生,张爱萍将军的悼词给出了很好的概括,在此借用一下吧: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如今给我们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我们总是很抗拒,很排斥。《邓稼先》,一个伟人的传记,给我们的,却是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教育;永远鞭策着我们: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落后别人太多!
【作者来自:中国科技大学】
『贰』 观看中国一分钟观后感
1997年7月1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当大大的零字出现的那一刻,十三亿中国人的心中的爱国情感喷涌而出。香港,整整被英国占用了一百年呀!
当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当英国的国旗慢慢降下,中国的国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从此,香港不再是英国的殖民地,香港,你这漂泊多年的游子呀,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最后一分钟,是缓缓上升的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从此,我们中国人民也站得更直了!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无能,我们已日渐落后,当我们还在使用大刀长矛时,西方列强早已使上枪炮。列强的步步紧逼,清政府无奈之下,割让了香港、澳门等地方,做为外国的殖民地,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让我们不堪回首。直到一九四九年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新中国,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刮遍祖国大地,我们才渐渐地摆脱了落后贫穷,一步步强大起来。
为什么时中国在近代史上那么落后,为什么外国人总来侵略中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不会被人欺负。如果说,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由我们父辈多少年来努力的结果,那么我们,则更要发愤图强,祖国未来的腾飞还要靠我们这些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最后一分钟,香港已经掀开历史的新篇章,永远告别了以前的屈辱历史。而我们,在无限的未来时间,要靠我们的努力,争取祖国更大的腾飞!
『叁』 《窃听风云》观后感!!
“三个男人的悲惨世界”--------------------- 很少关注港产电影,就连大名鼎鼎的《无间道》都没看过,希望各位港片影迷不要“拍砖” 呵呵,闲话不多说了,进入正题。 “三个男人的悲惨世界"为什么我要对片子做这样一种诠释呢?相信看过它的朋友可能与我感同身受吧。【一再强调,不剧透!】其实片子内容很简单,就是描述一个窃听小组被委派调查一宗股票公司贪污黑幕。主演便是小组里的其中三人,老杨【古天乐饰】 小祥【吴彦祖饰】 还有组长【刘青云饰】 老杨个性率直,脾气暴躁 爱贪小便宜,生活 工作中规中矩,靠警局可怜的薪水养活一家老小,儿子患有先天性白血病,为其治病需要花费大量的医药费,而他自己也身患绝症,只有一年的时间了,生活中的重重压力使得刚进中年的老杨满头白发。 小祥为人温和,个性沉稳,与富家女子定下婚约。凭借自己的才能。婚后本可以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姜还是老的辣,刘青云饰演的组长用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英文来形容他,那就是很"man”。做事不温不火,为人铁面无私。年近不惑的他同时背负着 信任 与 背叛 朋友 与 情敌 等各方面的精神压力。对于他来说,人生这么多的岔路要让他做出选择,是比较困难的。 就是这样的三个男人 命运把他们纠结在一起。一个在朋友和爱情面前经受着选择,另一个在责任和友情之间选择了后者,最后一个在死神和重重压力的折磨下选择了极端。 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哪个对? 哪个错?去看看《窃听风云》好好体会一下。 另外,我觉得港片非常追求“原则性”【欢迎拍砖】,有道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就像是《窃听风云》的剧情也是在围绕着原则说事,老杨和小祥违背了“原则”,组长则是在“原则”的面前不断选择。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提到,影片开始的镜头便是一片狼藉的街道,昏暗的路灯,还有几只脏兮兮的老鼠,在垃圾堆里寻觅食物。注意!其实开头这段镜头应该是导演刻意安排的,正好映射了影片的主题思想,昏暗的灯光,狼藉一片的街道,反映了残酷黑暗的现实社会。而三位主人公正像是这几只老鼠,各自在昏暗中寻找自己想要的食物,但又不知道它有没有毒,吃了会不会死,就连他们的工作 也像老鼠一样“见不得光”。
『肆』 变形金刚3观后感500字 !!!!!!!!!!!!!!!!!!!!
变形金刚3》观后感
今天上午,我高兴地来到大华影院看《变形金刚3》。
故事是这版样的:变形金刚的检权查官员把擎天柱他们当做祸星驱逐出地球,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叛乱的御天敌一伙人离开地球,回到塞伯坦星球。汽车人走后,御天敌要占领地球。在这关键时刻,擎天柱他们回来了,御天敌启动太空桥要穿送塞伯坦,擎天柱便开始阻止,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擎天柱他们胜利了,可被御天敌残忍地砍去了一只手臂。
我喜欢变形金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电影里的人物特别“帅”。我想制造出和变形金刚一样的机器人,这已成为我的梦想之一。另一个原因是电影里面的故事很精彩、非常吸引人,特别是汽车人与他们的敌人们展开交锋的时候,我都替他们捏了一把汗;不仅如此,变形金刚都有丰富的感情,而不是单纯的机器人。
这部电影还告诉我们要学习汽车人珍惜友情的品质,在朋友遇难时就应该拔刀相助;不要学习检查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曾经对自己多么信任的朋友。 回答者: 1214448995 | 一级 | 2011-8-23 17:37
『伍』 摆渡人读后感
1、《摆渡人》读后感范文一
《摆渡人》读过的最完美,最震撼人心的小说,主人公伦迪和催斯坦作为彼此的摆渡人,在这个过程中,由把灵魂摆渡到天国,再因为爱再把灵魂摆渡到人间,这个过程让读者感受到了所有人性完美的东西:信任,忠于职守,坚毅,勇敢,遵守规则,纯洁真挚的爱。在伦迪回到寻找崔斯坦的过程中:执着,更深沉的爱,坚强,怜悯,牺牲自我,超越自我,更震撼人。
小说的情节暗喻人生一样是一个不断成长,蜕变,丰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经历各种考验,始终坚持一颗向善之心……谁是我的摆渡人?今生我又能够凭我平凡的生命摆渡谁?在人生这个不断逃离苦难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有幸作为一名小教师,期望学生们的困惑与迷惘我去点悟,我成人的世俗与世故更愿意他们来摆渡。
2、《摆渡人》读后感范文二
有人说海誓山盟、天荒地老很俗,对是很俗,可是当感情来临的时候俗与不俗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所谓荒原可是是迪伦不愿应对的世界的一个投影,她厌恶登山、厌恶泥泞,可是当她失去崔斯坦时,即使应对魔鬼的凶残,即使命悬一线,她却义无反顾。 伊莱扎说任何一扇门都能够到达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可是可悲的是千万年以来却禁锢了无数的灵魂,包括那位勇敢的德国兵。
克莱尔·麦克福尔想告诉我们的是: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或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来自对未知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我的人生,仅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能抵达完美的彼岸。
真正的救赎,来自自我成长与非凡的勇气。
(5)狼藉观后感扩展阅读: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Claire Mcfall)创作的小说,作者从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感,道出所有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终极幸福的向往。 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这本书巧妙、惊人的故事情节与小说中所展示的多重主题密切相关,爱情、救赎和家这几个主题相互交融,引领读者以自己的心灵与小说中感人至深的真情相互碰撞,迸发出灵魂深处的火花。
多重主题与丰富的内涵或许是《摆渡人》被认为是一本灵魂治愈小说的核心原因,解读《摆渡人》中的多重主题,可以揭示小说背后蕴涵丰富的人性内涵,引导人们重新思索人生,同时也给读者的灵魂注入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陆』 摆渡人观后感500字以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摆渡人。当我们遭遇困惑时,总是他先出手相救,带领着你,追逐着光明。
《摆渡人》中,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及老师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而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忍无可忍,无比痛苦。
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的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后来迪伦才知道自己是唯一没有逃出来的人。而眼前却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不到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叫崔斯坦,他似乎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而是特意在此等候。
命运交缠的起点,崔斯坦就是迪伦的摆渡人。让他们穿过荒原,路途上惊悚、恐怖。却迎来了痛苦的离别,终于再次相遇,并一起重回了人间。
在这本书中,摆渡人就是附送死去的人去天堂,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芒,为我们照亮前进的大路。这篇故事耐人寻味,不但透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摆渡人,他帮助我们追逐着梦想,也许在人生道路上就会有书上方言中的瘴烟重重,也会有悬崖峭壁的起伏,也有深不可测的黑水。然而在这些困难后,似乎还隐藏着随时会把你拉下水的恶魔,他们阴险狡诈,贪婪无比。让你迷失在自我的隐蔽世界。就在这时,你的摆渡人从光明的一点中走了出来,他扶起你,帮助你跨过坎坷,并寻求光明。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明白自的摆渡人来引领自己,在将要溺水时获救,在深陷泥泞被扯出来,在不知道方向时被指引。但是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如果我们感到天空都在哭泣,如何能体会到阳光其实依然灿烂呢?犹如书中所描述的,方圆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我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天空便因你而狂风大作;你微笑,身边便是灿烂暖阳。所以或许摆渡人其实就是另外一个自己。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如果命运是一片阴森的森林,如果命运是一片沸腾的沼泽,谁又是你的摆渡人?是你远在天边的知己,还是勇敢面对的自我。
『柒』 你看过《八佰》这部电影吗有什么观后感
看过,被爱国精神所感动,那时候的爱国情怀真的是颇深,也表示会铭记历史。
『捌』 看完港囧观后感
就触动最深的三个点来说吧。第一个是爱情或者婚姻。徐与杨这对“才子佳人”有缘无分,每每“距离小于一米”就引发灾难,而徐与蔡偶然地就KISS成功了,一步一步地成家、"待“子——好像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这样,有心栽花总是败给无心插柳。这当然是从徐的角度出发,对蔡而言,则是一个默默付出得到回报的过程——连最后徐的觉悟也是,蔡其实是赢家。当然不是说杨输了,或许杨就根本就没有参加这场比赛。当然蔡的境遇最后也可以变成另外一种——徐与杨旧情复燃,徐毅然抛弃老婆、抛弃事业,和梦中情人一起去巴黎过理想的人生——蔡最后悲剧收尾。所以这就看编剧的走向了。想起马原在书中说的,故事的确要先有结局。若是后一种故事那么前期校园的铺垫徐和杨一定也要改,不能总是错过;并且要把杨多着墨一些,变得更加正面一点——相对的,蔡的性格中必然要有不识大体、絮叨琐碎等等负面、消极的因素。这样才能带动观众的感情,内心支持徐的不负责任的做法。当然,作为大众媒体应该宣扬真善美,就算是为了徐不沦为“渣男”,也要选第一种!
第二点是葛明辉。说来惭愧,还是不久前才看过《买凶拍人》这部经典作品。里面葛明辉的表演太赞了,最喜欢他那种乐呵呵但内心挣扎无奈的表情了(我果然有恶趣味)。这次在电影里似乎没有这类镜头呢,开头严肃后头狰狞,不过他装腔作势地说国语还有飞车那里还是表演得很到位。开始还以为是警察的他最后身份仍然是杀手,也算是对之前经典的阿Bart形象的致敬了。
最后一点,说的也是全片最后的情节——那个高空玻璃拉锯战。这个设定很精彩,高空玻璃也给足了发挥生死攸关、紧张刺激的戏的空间。一直纳闷站在边缘的蔡怎么能回去的我,万万没想到是二人一起走到中间互换了位置。后来徐冲上去抱着蔡一起要登陆那里我也没有料到,还想着徐决定为蔡牺牲会不会好一点......也是为了带动观众情绪吧,不直接摔,非要在DV带上挂一会儿......那个油漆桶的梗也是醉了,是为了绘制一幅二人沉浸在法国风光的画面......只能说整个下来我给高空玻璃这个设定打9分,其他1分。转自红衣狼藉
『玖』 观后感(热爱家乡的电影)
如刀的岁月,注定要在每个人的脸上刻上印痕的,有时甚至会在心头留下无法治愈的创伤,悲欢离合本来就是人生的内容,谁也躲不了。栉风沐雨之后,一片狼藉之中掩藏的有时是淡定和从容,这样的人生不够精彩但却是大多数人能够拥有的真实。《岁月神偷》把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如清洌的泉水淌过我们的心头,悲伤、快乐、无奈和希望都在其中。 旧香港的风情,配以同样怀旧的音乐,竟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如痴如梦般迷失在光影交错之间。影片给人最大的安慰便是它不矫情,没有哗众取宠的露骨的商业气味,只是讲述那个特定时代的普通人的故事,姿态很低,立意却很高,平凡之中拥有着动人的力量。电影讲述的是香港,尽管当时的社会特征和内地不尽相同,但是普通人的生活本质却是一样的,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能触动很多人的情怀。对于今日的香港电影而言,其实不仅仅是香港本土人会缅怀昔日的荣光,感喟时下的没落。作为内地的观众,特别是从录像厅时代过来的人,同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因为香港电影的开放兼容恣意宣泄的特征曾经给了我们无数惊奇和感动。身处内地的影迷也许更能从一个“旁观者”的位置,领略出香港电影兴衰荣辱的别样滋味。在见惯不惊的黑帮片、警匪片、甚至三级片等等类型片已经无法再像当年一样激起内地观众心中的波澜时,如《岁月神偷》这样的清新之作未尝不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对于熟悉和喜爱港片的人而言,任达华、吴君如以及秦沛等人无一不是香港电影符号性的人物,当他们出现在这样的作品中时,以往他们所饰演的忠奸邪恶嬉笑怒骂等角色形象都模糊了,此时留给观众的只是亲切和温暖,我们会突然发现这些曾经带给我们无数快乐的演员和我们一样都将会在无情的岁月中渐渐老去。特别是像任达华这样一个早年靠三级片起家的演员,凭借着不懈的努力,终于赢得了今日的地位和尊敬,影片中他悲从中来潸然泪下的表情谁说不是他自己的人生感触呢?岁月让演员磨练演技,让演员获得成功,也偷去他们的风华正茂和青春年少,每个人都一样,如同任达华两鬓的霜华。任达华从容了,吴君如从容了,演片无数的秦沛更是从容了,但愿香港电影也能更从容不迫而不是急功近利,至少还有不少像罗启锐这样擅于从生活之中提炼精神素养的编导,这或许就是希望。 和所有香港言情电影一样,《岁月神偷》是免不了有一些俗套的情节的,比如罗进一和芳菲的生死恋,但是这种纯爱的俗套似乎是必备的,尽管影片真正打动人的不是这段爱情,至少它不无聊不讨厌,至少它起到润色罗进一这个人物的作用,至少它加深了影片的唯美感。影片真正动人的是长幼亲情和面对艰难岁月,普通人身上那没有豪言壮语的隐忍和顽强,这种情怀和精神不是香港人独有的,我们的上一辈人身上同样具有,所有的普通劳动者都有。一生风雨两鬓霜华的身后,却是清贫但不失温暖的窝,人人都是从这样窝里出来的,哪怕后来变成了凤凰。 《岁月神偷》的巧妙之处是于平凡之间见真情,于欢乐之中掩忧伤。影片的前半段集中展示了外埠到港的小人物家庭邻里之间平常但不无快乐的生活,在家常里短之中处处透着生活的睿智和幽默,给观者平添了不少乐趣。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成了影片快乐和忧伤两种基调的分水岭,也预示着生活的风雨逐渐袭来,果不其然,爱人远走他国,长子身患绝症,丈夫积劳而终,而幼子也在这岁月的砥砺中渐渐长大。所谓“一半是‘难’一半是‘佳’”的生活对每个人都一样,谁都必须经历,从来没有人能一生快乐,也没有人苦难一世,总有些东西失去,总有些东西回来。 对于经历了的磨砺的人,生活之中从来就是“难佳”相伴悲欣交集的。特别是对于下层小人物而言,要求从来不会高,只求一室安身,赢得妻贤子孝家庭和睦便是最大的欣慰。但是这样的最平常的要求也不是人人都能被满足的,只因岁月无情,人生难料,悲欢离合和酸甜苦辣本来就是人人需要面对的。活着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往小了说得让自己不忍饥挨饿,往大了说得养家活口,在物质丰富但生活压力却增加的今天,每个人都需要打拼,只为了一个温暖的家和一个有希望的未来,以逝去的岁月换取一种经历和感受成了人生的全部。有些东西我们还不曾体会到,但是有些东西已经近在眼前,还有些东西却已经深深地刻在心里,被偷走的是岁月,但偷不走的却是这些记忆,当然还有希望。 《岁月神偷》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小人物生活的一个缩影,但其中的平常人家的生活气息和底层民众的拼搏精神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每个城市和乡村都有过或者正在上演着这样的悲喜剧,影片中的那十年风霜是很多人一生的写照。无坚不摧的是时光,但经历了生活磨难的人同样也能变得坚强和从容,能把生命偷走的是岁月,但能把生活守住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正是:悲欢离合,原是个中滋味;历经风雨,方知人生真义。 2. 电影用镜头语言来讲述一段故事,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必用朴实而生动的镜头来完成对人性升华,导演所赋予电影的思想,是电影中对人性的体现。〈暖〉,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导演应用大量的远景镜头和特写镜头完成了对三个不同人物的展现,暖的纯朴,哑巴的善良和我的不守承诺,使影片在一种淡淡的忧伤中完成对人性的探索。影片讲述了我“井河”在离开家乡10年后一次回家的经历,偶然遇见了自己10年前曾经喜欢过的女孩子_暖,暖的意外出现,是井河开始回忆他们在10年前的故事....。片子用回忆来展示他们的过去,使影片在回忆与现实中来回穿插。把观众带入了那优美的故事中。在影片中,优美的景别是整个影片的最大特点。首先,大量远景的使用使影片前后相呼应。影片刚开始呈现在观众眼中的就是一个朴实的小山村,小山村在整个远景镜头中是那么渺小,就想井河对家乡的记忆一样,时间已经让他淡化了这里的一切;当回忆中他考上大学全村人都为他送行的的时候,导演再次使用大远景来把小山村展示给观众,与井河回小山村相呼应。其次就是镜头把人物内心的变化和细微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出来。井河把糖递给暖的孩子的时候,孩很自然地把一另颗糖给了她爸爸,然后哑巴又将糖强行送到了 暖的嘴里,这些看似平淡的镜头,却展现出了孩子的善良和哑巴对暖的关心;回忆中小武生给暖画眉,淡黄色的光笼罩着暖,导演特写了暖的眼睛,那双大眼睛闪动出暖对小武生的爱慕;井河告诉小女孩以后带她去坐火车,小女孩幼稚的话语和手势告诉哑巴:‘叔叔说要带我去坐火车’,哑巴的表情冲斥着一股怨气,一股愤怒,因为孩子的话伤害了哑巴的自尊心,这也表明着哑巴最生活的态度,他会努力让自己的孩子见识到外面的世界;当送信员把井河的信送到小山村的时候,暖把信撕成碎块,随水流而去,表现出这时候的暖已经明白了她个井河之间的差距,第二次哑巴把井河的信撕掉,哑巴的迷茫了,接着导演把镜头转向小山村。最后,特写镜头带有很强的暗喻性当孩子穿着双大大的皮鞋从楼梯上走下,导演用特写镜头让观众看到了孩子与鞋的不相符合,也让观众回想起了过去井河对暖的承诺,井河承诺以后要给暖买双皮鞋,当观众看到小脚与大鞋的不相符时候,也就在告诉着观众暖与井河的差别;井河把他母亲的那条红丝带送给暖,红丝带在千架上掉落在地,红色在色彩中代表着危险,是危险的提示信号,然后接下来的那场婚礼,显眼的红色把整个画面笼罩,以及两个人荡秋千的时候导演对秋千架上那几处特写,似乎那场意外就成了必然。 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具很独特的特点;哑巴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每次对暖都是那么的拼命,第一次在暖放学回家的路上,哑巴拼命追着暖,等追到暖家里的时候,导演让观众看到他破旧的草帽中那些个鸭蛋,虽然已经有一个破碎,但是无疑哑巴是想把鸭蛋送给暖,还有就是当邮递员把井河的信送来的时候,导演又让观众看见那个狼狈不堪的哑巴,拿着信拼命向暖跑去的神情;最后就是影片结束的时候哑巴的动作,虽然也许观众没有看懂,但是哑巴的神情一次又一次敲打着观众的眼眶,哑巴的女儿说的那句话,‘我爸让你带我和我妈走’,把哑巴的善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地确,画外音中说的一样,哑巴是幸运的.... 暖是一个拥有美好幻想的农村女孩形象,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她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小武生的身上,她一直相信小武生会来接她去城里,井河和暖跑去看戏曲考试,当暖看到县级戏曲考试的时候,毅然离开了那里,这两组的镜头把一个农村女孩对外界的渴望展现了出来,井河违背了自己的誓言,忘记了她,但是她没有一丝对井河的怨恨,反而和井河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因为只有在过去,她感觉她们才是平等的,这也把她的善良体现了出来,她也是一个善良的人。【暖】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