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走向共和影评

走向共和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2-27 06:57:21

Ⅰ 走向共和观后感

没有一次谈判能比的上签《马关条约》是更为屈辱。没有一个民族能比日本人更为龌龊。没有一个时代能比清末更为无能。刀光剑影后的中国满目疮痍,当今天小日本来到你的面前时,你是否也会说---中国地大物博?
我们是否还能回忆起中国的黄金白银涌向外埠的情景,是否能想起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留下的种种罪行?我不敢保证所有的中国人都还记得。能够在和平时期把这种耻辱永记心头的人不多了。现实中的人们总象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样,不到忍无可忍,不到被完全激怒时是不会还手的,也不会团结。但是我们究竟不是生活在虚构的影片中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着,时刻准备着。看那一个个虎视耽耽的狡诈的、阴险的嘴脸,我们为什么不提前把怒火爆发出来呢?
“两国力量相等时,外交就是力量”。李鸿章说的没错。但是伊藤薄文说的更有震撼力:“两国外交相等时,力量就是外交!”咄咄逼人的话语,依靠人多的李中堂等也不得不在阴沟里翻了船。力量就是支配一切的有效手段。当年,希特勒的力量让他称霸整个欧洲!今天的美国,不正是用它的力量强行霸占了伊拉克人民的意志么?
中国有句话叫“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但究竟不如“先下手为强”!一次次的挑衅与污蔑,一次次的撒野与骚扰,我们大而言之可以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中看出来,小而言之可以从中国的渔民、中国的民工的遭遇上了解。从日本的统治者到日本的孩童,他们心里只有两个字:侵略!
记住历史吧,每位兄弟姐妹!中国要在这个世纪里真正的象一条巨龙一样,腾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必须鼓起勇气来,跟那些杀人的魔鬼说:我们要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Ⅱ 走向共和的300字观后感

走向共和最能打动我的,是剧集末尾国父的演讲,也是全剧的灵魂所在。国父所言,虽然针对的是那个时代,但是今天依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国父所期望建立的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离我们依旧遥遥无期。

孙中山先生逝世已经86年了,我们也没有达到孙先生毕生追求的目标,我们还差的好远好远,远得我几乎失去希望和信心,也许我么们还生活在孙先生的时代,生活在孙先生演讲中描述的时代!每看一次,它都激励着我。这一刻,你不会觉得演员是在表演,这一刻他就是孙中山……所有的话都是发自内心的:“我不会放弃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我就是为世界和平,为我的人民获得这些权利而生的。我们一定会实现真正的共和,而不是名称上的共和,不是家天下。”

“你不听话,我就收买你。你不服从,我就逮捕你,甚至暗杀你!”先生所言,也是现实之写照,让人不由得想起先生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Ⅲ 《走向共和》的孙中山演讲 观后感

民主,民权,民生是治国之本;贪污腐败是祸国之源!无法不成方圆,法制是治国之策。共和国道路是中华民族的唯一道路!祝你好运!

Ⅳ 观众对《走向共和》评价挺高,你看懂了导演想表达什么了吗

《走向共和》理出了“找出路”“建立共和制度”这一主线,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取舍和强调,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深刻反思。而导演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我认为是告诉我们现如今的生活得来不易,是经历无法相向的艰难险阻而成的。

电视上演的不一定是真相,历史书里写的也不一定是事实。从不卑不亢义正言辞到后来的卑躬屈膝步步后退,实在让人心酸。

最后他签的时候,脸上裹着的白纱布渗着血,他执笔,又放下,抬头说,再减少一千万行不行,就当是老夫回国的旅费吧!声音铿锵,却是在乞求对手。左右之人皆跪下痛哭。这场景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下课后我就去下了整部电视剧,它就这么史无前例的扭转了我的历史观,我想如果我是一名高中老师,我大概会向我所有的学生推荐这部电视剧。它不一定在还原历史,但至少它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历史。

Ⅳ 走向共和的剧集评价

这部《走向共和》好的地方就在于,从公众的阅读和观赏方面第一次把李鸿章放到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去看。以往只是历史学家才会以公正的角度认识他的,一般的人对他的印象都是负面的。《走向共和》还原了历史的真实状态,没有拔高一个好人,没有贬低一个坏人。以前接受的教育从来都是把李鸿章、慈禧、袁世凯描写为坏人,而《走向共和》却非常人性化、设身处地地为前人着想了。但是《走向共和》并不是给这些人物进行“平反”,而是告诉人们要善待自己的先人,因为我们也会成为先人。我们不能总用批判的眼光挑剔历史人物身上的问题,应该多看他们的贡献,建立一种同情的理解 。(金羊网评)
在历史学家眼中,对李鸿章的历史评价,早已不是简单的“卖国贼”三个字就可以结论的。然而,学术成果的“普及”似乎并不得力,李鸿章的荧屏形象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走向共和》中“全新”的李鸿章形象,让普通观众感到诧异,以至有“平反”、“翻案”之说。 《走向共和》在观众面前展示了一个公忠体国、鞠躬尽瘁的李鸿章;一个“苟利国家生死以,不因祸福避趋之”的李鸿章;一个首倡洋务、虚心向西方学习的李鸿章;一个力图挽大厦于将倾的李鸿章;一个含诟忍辱,挣扎奋斗的李鸿章;一个奉行经世致用、埋头苦干数十年却终免不了悲剧性命运的李鸿章。该剧最有意义的突破,在于对洋务运动的肯定,进而把李鸿章放在近代非常复杂的历史脉络中进行历史的阐释,而不是简单作道德的、充满义愤且带有脸谱化的评判 。(深圳商报评) 为该剧过度美化慈禧和李鸿章,对于此二人些许误国误民的言行轻描淡写。比如他们认为,此剧甲午之败上为慈禧和李鸿章开脱淡化,反而推之于翁同龢及张謇,然而他们可能看到的显然是删减版,在一刀未删版可以看到慈禧常常做出错误的决策、而等到灾难酿成后在试图改革时又把过去错误的责任全推拖于他人,比如为了自己的六十大寿,将国库支出在兴建颐和园上,没钱再添购军舰加强国防,导致甲午战争惨败;又例如戊戌政变及庚子拳乱后之新政时将过去自我错误责任全推给康有为和光绪帝。而甲午战争后虽然史实上为翁同和推举康有为进行维新变法,然而和李鸿章之争亦也是事实,在甲午战役前并屡次拒播银子给北洋舰队,甚至以主战派之名恶整李鸿章,而完全不顾中日军舰在甲午年差异悬殊,甲午战败翁同和亦难咎其责 。(和讯网评)
该剧剧突出洋务派,但对维新变法志士淡化处理,对翁同和及光绪帝的刻画有丑化之嫌。历史上的翁同和的思想其实也很新,他可以说是维新变法的第一导师,不像剧中所演的那样保守和心胸狭窄,为一己之私利与李鸿章争斗。《走向共和》有贬低翁同和抬高李鸿章之嫌。《走向共和》为翻案而翻案,为了突出李鸿章而设计的对立面翁同和,被简单化脸谱化,成为伪君子真小人的反派人物。从创作的方法上看,同以前别人丑化李鸿章异曲同工,实在未见高明;而对于广大不熟悉历史的观众来说,则造成了严重的误导。该剧剧在对洋务运动、李鸿章等洋务人物作了新诠释的同时,却又有“矫枉过正”、过于简单化之嫌。洋务各派系间的明争暗斗非常激烈,李鸿章与张之洞的矛盾就很深,这在这部电视剧中完全没有反映出来。其实,如实地表现这些,更能使人感到历史的复杂与丰富 。(深圳商报评)
袁世凯在一般影视剧中都是一个绝对反面人物,绝对的野心家,而在《走向共和》中,早年的袁世凯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给人乱世枭雄的感觉,许多观众看过这部电视剧后都表示对“袁世凯”颇为欣赏,正因此,袁世凯这个人物从“无争议”到“争议巨大“ 。(深圳特区报评)

Ⅵ 走向共和2003观后感500

长达五十九集的《走向共和》昨天终于看完了,我能欣赏到这样好的电视剧首先要感谢三哥鸿德的推荐,这段时间因为既要熟悉新车又打羽毛球,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虽然我非常爱看这部连戏剧,有时也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应该讲我的欣赏效果不是很好,但即使是这样我也认为这是一部多年来难得一见的非常好的电视作品。
如果说到《走向共和》后我最大的反应是什么。我会毫不犹疑的回答就是“气愤”。坦率的讲我从慈禧“辛丑事件”之后要“立宪”开始我气愤的心情一直没有平静不下来,我在这里也不和谁去争论慈禧是真立宪还是假立宪,我生气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皇太后在二十世纪初都能要立宪,都能废除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可是一百年过去了我们还有些人在说“议会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我们可以想一想从二十世纪初到今天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走向共和》这部电视连续剧是从“甲午战争”开始的,由此可以看到真正让我们这个东方大国感到震撼和耻辱的不是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而是我们的近邻日本的崛起。“甲午战争”后的满清皇朝的慈禧和光绪实事求是分析出是日本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度战胜了自己的封建专制制度,应该讲慈禧和光绪能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就非常的不简单。这部连续剧也就由此展开了“专制”“立宪”和“共和”三股势力相互争斗的大舞台。
这部电视剧里有一段话给我印象很深,我忘了是谁讲的:“英国的君主立宪是国家拿钱给这些旧官僚,让他们同意了国家立宪的主张,而日本是全体国民都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同意国家实行君主立宪,所以这两个国家能够顺利的从封建君主制过渡到现在的君主立宪制度。”(我在这里插一句话,我觉得日本这个民族在民族的危机感,责任感,荣誉感,在工作中的务实和进取精神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现在从《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到,从甲午战争到今天这一百多年的历程中我们的国家要实现真正的共和或者立宪不知道要他们艰难多少倍,我们一定要有耐心。
中国的民主之路的确是困难重重,但有困难我们就是我们不实行民主的理由了吗?在这部电视剧里有一段孙中山和宋教仁去乡下拉选票时和一个私塾老先生的对话给我印象很深,一开始这个私塾老先生对于在中国搞民选表示不理解,认为中国人现在根本不懂什么是民主。
孙中山对老先生说:“小孩不识字就可以是不让他们上学的理由了吗”老先生说:“不对不对,正因为他们不识字所以他们更应当上学”孙中山说:“同理,中国人民主意识差,所以就更要实行民主”应该讲这段对话是这部连续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如果中国实现了民主,就把民主视同洪水猛兽,他们老成持重的认为中国真要给了民主肯定社会大乱。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纵向的想一想一百年以前我国都可以实现全体国民民选国会议员。
为什么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却连敢提都不敢提,我们再横向的想一想现在世界上除了几个富的流油的中东国家以及朝鲜,越南,古巴外所有的国家都可以民选国会议员或者总统。连爆炸不断地伊拉克和阿富汗都可以搞民选。我们要民选真的就这么难。我想在这里向这些视民选为洪水猛兽的人问一下,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中国不能搞民选。难道是我们中国人的素质就这样差吗。我想答案肯定不会在这里。
《走向共和》给我的第二个感触是从戊戌变法到现在我们国家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都是军人和枪杆子在左右着历史的进程,这也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悲哀。从《走向共和》这部连续剧可以看到袁世凯为什么在历史发生巨变过程中可以“翻手云,复手雨”就是他牢牢地掌握着北洋军。
在这个历史剧变的大舞台上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的变革路线但他们都由于没有军队而功亏于溃。首先是满清王朝,我们可以讲满清王朝经过了太平天国以后已经没有了自己掌握的军队,之所以它还能延续几十年就是此时出了个慈禧这样铁腕人物,所以慈禧一死满清就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武昌起义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三国时期魏蜀吴再一次出现在我们中华大地,袁世凯代表曹操占据着北方,黎元洪代表刘备占据着湖广,孙中山代表孙权占据着江东。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巧合,在这三派势力里最先退出历史舞台的是孙中山,为什么那,就是他没有自己的军队。袁世凯掌握着北洋军我们就不说了,黎元洪这个从床底下拉出来的“武昌起义的英雄”为什么能长时间站在历史舞台上就是他有一支由香帅张之洞创建的“南洋军”。我们仔细回顾一下从满清到今天我们国家的历史就被这些军人肆意的蹂躏着。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只有发展到“军队只有属于国家”才算真正的进步了。
《走向共和》给我的第三个感触是一个社会的新闻舆论的自由程度是反映这个社会进步的晴雨表,在《走向共和》这部电视连续剧里,田沫这个新闻记者占了很大的份额,这也是这部电视剧非常成功的一个方面,在这部电视剧里是报纸把袁世凯的心腹赵炳坤弹劾下了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社会的进步。现今社会让我感到满意的就是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这让新闻舆论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使当权者他们不得不有所收敛。

Ⅶ 《走向共和》为什么评价那么高这部电视剧值得看吗

这里面的台词也很有趣。

就说一段。

荣禄快死的时候,袁世凯版去看他。

荣禄握着袁世凯的手说,权慰亭啊,这世上德才兼备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你,是有才的。

潜台词是啥?

哎,你这人缺德啊。
1. 瞿鸿机在倒台前对他学生说的:有些人玩着、闹着,又玩女人,又搂钱财,可是政治上永远正确。老佛爷不看你的正气凛然,也不在乎你贪污腐败,可是你跟她离心离德就完了。所以,这场斗争从一开始咱们就输了。
2. 庆王爷的女婿,安徽巡抚恩铭对徐锡麟说的:立宪也好,守旧也好,本质上都是政治斗争,是权力。权力斗争中,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一旦出手,你的一招一式都要有章有法,要目不转睛,稳住神,屏住气,突然出手。
3. 李鸿章说:太后的事无小事。(一句反映中国古代封建王权本质的话)
4. 袁世凯对梁启超说:人民?我从来没有见过人民,我只看到过一个一个的人。(如果连单个人的人权都无法保障,那何来人民呢?人民只不过是个虚无缥缈的概念罢了。)

Ⅷ 走向共和的观后感,谢谢 1000字左右 要快 急急急!!! 回答好的还可以加10分

一一点点想法 花了几天时间把争议颇大的《走向共和》看完了,59 集啊,除了四大名著外,我看过 最长的电视剧了。 看着看着就慢慢的自己也好像生活到那一段所有中国人都觉得耻辱的历史 中去了。悲其之悲,喜其之喜。但是回味之时,却又有很多的感触。下面就谈几点自己的感 受吧。 走向共和,是一群悲剧式的历史人物组成的一段让人深思的历史。 在这一段历史中,第一位值得评论和争议的人物恐怕就是李鸿章了。以往的教科书中, 对他的评价不提大家也都知道,那会在学历史教科书时我就在想,如果他真是一个卖国贼, 他还能做到那么大的官吗?如果他真的出卖主权, 皇帝为什么还会让他去出卖呢?这样没道 理啊。这个怀疑直的读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得到了解释,也证明了我当初的怀疑是正确 的,教科书上的历史并不客观。在这一部电影中,这一点得到了很大的纠正,我个人觉得拍 的很客观真实,也把李鸿章的内心真实的展示出来。李鸿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年轻之时就 曾经做出“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三千里外觅封侯。 ”如此 豪迈的诗。后面执掌北洋,直隶总督,是洋务运动的领袖。其对中国当时国情的把握不可谓 不深,只是身不逢时。在电视剧里有这样一个片段,伊藤博文与五大臣之一的载泽关于自己 与李鸿章对比的对话,是借用梁启超的书中语了:"伊藤不才,然何其幸哉,能驻足日本之 地,此乃立宪国之地,且举国人才辈出;李鸿章大才,然何其不幸,为政于中国,此乃绝对 专制之地,故而有才而化无才,且举国人才,一遇专制俱为奴才。"一言道破了李鸿章的时 代悲剧。 第二位要说的人物就是慈禧太后。以往书中也说,她是如何如何的仅为自己私欲,不惜 卖国,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以前我也有怀疑。作为一国之主,她就真的这 样愿意让自己脸面无存, 愿意让别人把自己家里的东西都拿走吗?这一电视剧也算真实反映 了其痛苦的内心挣扎。一方面她让光绪维新自强,顺应时代,以保大清王朝万世不易,另一 方面她又维护其权力不被剥夺。 她的所有决策都在这一矛盾中挣扎而得, 因此她这一世也是 悲剧的。是旧时代与新时代斗争的一个缩影。 走向共和,是一群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寻找不同出路的试验史 在这一段历史中,在不同的历史人物带领下,中华民族尝试了不同的自强出路。总的来 说也就三条道路吧。 第一条就是在李鸿章带领下的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要通过学习西方技艺来自 强。在鸦片战争之后,开明的清朝官僚在于洋人交涉的过程中,认清了西方的工业革命所带 来的技术飞跃, 使得其炮利船坚。 因此期望学习西方的工艺技术。 李鸿章是其中代表。 但是, 在这样的过程中, 李鸿章难道真的就没有发现其他的东西值得学吗?答案是否定的, 他还发 现了西方制度的优越性。但是他为什么不学呢,在电视剧中,我觉得有一句话道出了他的心 声: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其他的事,留给后人吧。听得我心酸,多么无奈的心声。 正是因为其看到了所处的时代环境还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理智的决定先易后难, 此乃 大智慧。 第二条就是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历史描述就不需要我赘言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 败,日本胜。泱泱大国居然被撮尔小国打败,其对清朝举国上下之震撼可想而知。君主立宪 的潮流就形成了。康有为作为呼吁君主立宪的领袖,要求进行变法维新,其心虽好,但是后 面的发展就走样了,因为他介入了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权力之争,其结果注定要失败。以国 家之发展参与皇家家事之争,大不智之举。真正明白此理的李鸿章、荣禄每当遇到此事要不 不发表看法,要不就躲得远远地,方为上策。只可惜康有为一介书生,不懂朝政,书生意气 用事,最终换来一个流亡海外,弄了个奉衣带诏鼓吹救光绪,杀慈禧。其理想最终还是变质 了。 第三条就是革命了。代表人物就是孙中山。革命未胜 20 年前,便立志推翻封建专制, 穷其一生精力追寻共和,其信仰之坚定,天下为公之心,无出其右者。孙中山坚信,在清王 朝的基石上,不可能立起共和制大厦,君主立宪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在这种认识下,他 坚持鼓吹革命论,强调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并为之奔波。最终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结 束了两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政体。但是其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这只能说是他在 国外呆的太久了, 对国内的情况不太熟悉。 虽然他也说旧制度下的官僚都非常会玩政治手段, 但是却没能够成功阻止。 根源是当时的共和也仅仅是新瓶装旧酒, 除了那些有西方教育背景 的知识分子知道什么是共和、什么是民主之外,那些普通大众谁懂这些,他们关心的是谁能 让其穿暖吃饱,谁能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虽然他们不懂,但是却知道不能回复到帝 制, 这也是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后很快就走向灭亡的原因。 孙中山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帝制推 翻了,宣传了共和,虽然懂得不多,但是最起码知道共和比帝制好。 走向共和,还有很多其他的解读,还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地方和细节。自己写上面这些的 时候还是比较激动,思绪比较乱,没有多少条理。所以很多的看法还是初步的,而且还有很 多的感受是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语来表达, 只是意会。 上面的文字就当做是这几天看电视 剧的一点成果吧,聊以自慰,不至于说是浪费时间。

Ⅸ 走向共和观后感600字

观后感一
最近,我终于看完了海外版集电视剧《走向共和》,这是我读研时就牵挂的一部电视,20XX年首映时,我正在读研二,可惜没等看完,中央一套就停播了(原因存在争议),以后忙于工作,一拖再拖,直至这两年教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彭平一主编的内部参考资料里多次提到此片,我想我该好好地完成这个心愿了。虽如此,由于这段工作太忙,我只能利用晚上稍有的空闲,每天看个一两集,直至两个月后,才终于看完。现在的感受,已不是当年读书时的那种激动而又挑剔的心情,而是有了较多的沉思与理解。
此片有三个地方让我特别感动,记忆深刻。一是李鸿章(王冰饰演)去世,慈禧太后(吕中饰演)接到急电后伤心无比的悲情流露,伴随着深沉的音乐响起,李鸿章临终遗言也一字一字蹦出,那种坚毅果敢、鞠躬尽瘁、实心任事而毫不顾身后名的忠肝沥胆,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王冰演得太好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李鸿章的本来面目,希望不会有太多的人再对他诟病不已。
第二个场景是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后静坐家中从容被捕的情节,还有之前他诀别梁启超时说的那一席话:“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唤后人;各国变法,无不流血,流血方能唤醒国人。死有何难,活着继续我们的事业,那才是真难。卓如,我为其易,君为其难,拜托了。”伴随着激荡凄婉的音乐,他的绝命诗也慢慢道出:“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虽然梁启超后来将此诗改为:“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经有些学者论证)似乎更为大气,更有影响力,但我对电视能尽可能地还原真相的情节更加欣赏,其魄人心魂的力量丝毫不减,而我的眼泪也喷涌而出。
场景之三是宋教仁遇刺的情节。他一直不相信有人会暗杀他,可实实在在有这样的人,他为推进民国议会选举、缔造共和而付出的满腔热血只剩下无尽遗憾。黄兴愤怒地一遍又一遍说着:“钝初,我要杀了他们,我要为你报仇……”孙中山(马少骅饰演)刚到日本,听到噩耗立即回国,并要求克强不要把灵堂撤了,他在钝初的灵堂前守了几天几夜,反复看钝初留下的《临时约法》修订稿,不停地痛哭自责:“是我害了你,我对不起你……”他以为革命成功了,袁世凯接受了共和理念,是个新人了,就放手让钝初组建国民党参加国会竞选。他错了,宋教仁用他的生命再一次唤醒了孙中山,也再一次唤醒了我们的革命党,唤醒了我们的民众。孙中山清楚地意识到要进行二次革命、三次革命、不把专制主义完全推翻决不罢休的继续革命的重要性。宋教仁惨烈的逝去,黄兴眼睁睁瞅着革命挚友离去的满腔愤怒,孙中山的反省与痛悟,又一次让我泪流不止。
此剧还有很多地方触人心弦,如徐锡麟起义后的慷慨陈词,孙中山剪辫时的血肉模糊,黄一欧告诉孙中山其父黄兴去世的消息时,孙中山与宋庆龄的悲痛欲绝的哀伤之情,最后一集孙中山身穿中山装作的意味深重的演讲……很多很多的情节,我真想反复咀嚼。每一集都拍得很精彩,虽然并非完全忠于历史,但它拍出了一部真正的历史剧应具有的那种深厚的历史感、时代感和荡人心魄的人文情感。我很庆幸我们今天能看到这么优秀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