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短篇影评
❶ 史莱克 三部简介 影评
怪物史莱克1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大沼泽里,沼泽里住着一只叫史莱克的绿色怪物,过着悠闲的生活。有一天,他平静的生活被几个不速之客打破,它们是一只眼神不怎么好的小老鼠,一只大坏狼和三只无家可归的小猪,他们都是从童话王国里逃出来的,那里现在被一个叫法尔奎德的恶棍霸占了,他还抢去美丽的公主菲奥娜,强迫她做自己的新娘。史莱克决定帮助这些可怜的朋友,更希望能够见到它们描绘的美丽的公主。于是,他上路了,除了这些朋友之外,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伙伴--爱说俏皮话的骡子唐基,这只骡子除了让它闭上他那张爱唠叨的嘴之外,愿意为史莱克做一切事.........当然后面发生的事情不用多说你也能猜的到,史莱克和它的朋经历了种种危险,期间还和一条会喷喷火的看守恶龙决斗,最后终于完成了他英雄旧美人的壮举
颠覆传统动画片的开山之作!
怪物史莱克2
影片继续上一集的故事,怪物史莱克和驴子唐基在冒险后,他们先从喷火龙和暴军手中救出了奥菲娜公主,史莱克也有幸成为了她的丈夫。在他们度完蜜月之后,来自“遥远国”的钦差来到他们居住的沼泽地。原来,奥菲娜公主的父母、“遥远国”的国王和王后邀请女儿女婿回国,他们要见见久别的女儿和还末谋面的女婿。
史莱克和奥菲娜公主收拾行李,坐上沼泽那些精灵怪物们为他们准备的马车,带上驴子赶往遥远国了。遥远国的公民列队欢迎公主和驸马归来时,他们吹着喇叭敲着锣鼓,热闹喧天。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从马车上下来的却是——两只怪物。
遥远国的人们看着一个大怪物跳下马车,而他们的公主也变成了妖怪模样,刹时间又惊又吓呆在那了。心疼女儿的国王和王后,看着妖怪样的女儿,再看看那个大怪物女婿,不知如何是好。对于他们来说,灾难只是刚刚开始,怪物女儿和女婿的到来,给他们带来惊吓之余也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也受到了威胁。
公主从前的仙女教母,很早前就曾叫自己的儿子魅力王子去城堡里屠龙救美,可惜让史莱克抢先了一步。她觉得公主变丑全是因为怪物史莱克搞怪。为了抢回她想要的儿媳,她警告国王这对怪物的到来,将会给他的国家带来更可怕的灾难。国王无法,只得同意了仙女教母去寻找怪物猎人,对付那只大怪物。
仙女教母来到童话世界的恶人谷“毒苹果酒吧”,打听能除掉怪物的人,有人告诉她,一只穿靴子的猫是有名的怪物猎手。于是,这只猫跟着仙女教母来到了遥远国,它要使出自己的佐罗剑术,与史莱克大打出手,却没料到自己反被这只大怪物弄得……
怪物史莱克2》在剧情方面显然没有能够达到前作的水平,当然这也是意料之中,因为前作所实现的突破和创新为续作留下的创意空间确实太小了。初看《怪物史莱克》时时会有意外和惊喜,而到了《怪物史莱克2》已经很少会出现这样的感觉。梦工厂也许也意识到剧情方面的薄弱,因此下大力强化配音阵容、对社会时尚和时事的模仿和原声音乐三个卖点,目标估计就是“就算不叫好,只要它叫座”。从结果来看也确实如此:观众和评论界的看法都是褒贬不一,但是票房收入的数字却是实实在在地表明,好莱坞又一次制造了一个异常成功的文化商品。
怪物史莱克2 一句话评论 In summer 2004, they're back for more....
怪物史莱克3
话说人见人爱的史莱克王子和菲欧娜公主在上回来到了“遥远王国”,从此过起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变回青蛙的老国王,却不知染上了什么重病,按照王国法律,老国王撒手西去之后,史莱克就当继承王位。可继承王位就意味着...没有自由、没有沼泽地、没有快乐,还要每天处理一大堆烂事儿!我的娘啊,莫非,这天要塌了? 不不不,这王位俺老粗不要了,谁爱当谁当去!抓狂的史莱克决定带着两大护法--蠢驴和靴子猫,出发寻找国王的外甥亚瑟来一承大统。可史莱克的小算盘显然不够完美,高中生亚瑟不仅是个叛逆小青年,还是个没啥追求的窝囊废!这内忧就够难受的了,偏偏神仙教母野心勃勃的儿子“白马王子”还准备发动外患。 这个郁郁不得志的白马王子,老觉得王国该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为了一雪被史莱克抢了新娘的前耻,他决定联合众童话中的大“恶人”,一起向遥远王国发动恐怖袭击!而有了“小史莱克”的菲欧娜,情急之下也不得不说动童话里的大小美女组成捍卫王国的娘子军。要顺顺当当地“快乐生活”,看来也要奋斗先啊!
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长发姑娘......,莫非迪斯尼童话出了新编?非也非也,这厢闹腾的,是王国“捍卫争夺”战。而声势浩大带领着队伍的,正是搞笑神经发达的史莱克夫妇。一身绿毛的两口子,这次是分工干活一点不累--被皇家长袍的腰带卡得差点没断气的阿史负责远行,骗小表亲亚瑟“自投罗网”继承大统;而因为宝贝儿子留守后方的菲公主,则活动起了当年伶俐的手脚,几位童话中的美女正是娘子军团成员。
急急如律令,传统的老掉牙童话统统滚开!俺们当上国王的史莱克,更是一口气把改头换面进行到底。恶搞是他最爱,颠覆是他本事,除了把童话里的人物戏说个遍,史莱克更把土动到了大片头上--《哈利波特》巫师扫帚飞满了天,《加勒比海盗》的海盗船也派上了用场,还有那个坚强英勇的亚瑟王的所有典故,全被一一换上了史式新颜。
不管史莱克的颠覆怎么肆无忌惮,谁都知道这流行世界就爱他这一身绿色的可爱丛林怪物。吸金两亿的第一集,赚进四亿多的第二部,更不提翻倍的海外票房,恶搞的灵丹妙药总是屡试不爽,也难怪第三集尚未正式公映,梦工厂动画已然定下了史莱克4的拍摄行程。无厘头的史式调侃,还会继续漫无边际下去!
夏日炎炎,无心睡眠,不如进电影院瞅瞅暑期的大片。《蜘蛛侠3》《加勒比海盗3》这两部5月的猛犸巨片争相比着谁更长。反倒是夹缝自乐的绿毛怪物,把片长缩减到了90分钟,不仅能哄小孩子多坐一阵,还能多巡回放个几趟,很是有些小聪明。不过童话新语虽然用时不长,内容却一点不少。 阿史在“前方”替未来的亚瑟王出谋划策,阿菲在王国冲锋陷阵延续;罗嗦的驴子嘴皮子耍得风车斗转,第二部里半路杀出的靴子猫靠可爱帅气继续风靡...。除了这些攻陷观众“芳心”的熟悉面孔,众多新角色也相继袭来--歌坛小天王贾斯汀·汀伯莱克配音的窝囊亚瑟王,除了貌美如花拳脚更是厉害的童话公主军团,继承多嘴驴和火龙优点的N只可爱小飞驴,还有被人念念不忘的本集最大悬念:史莱克的超级宝贝儿子首次亮相!
怪物史莱克3 幕后制作 【史莱克的进化】
一切都开始于独树一帜的漫画作家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创作的一个儿童短篇故事……当这个故事到了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电影制作者手中后,就发展成了娱乐历史上最成功、最招人喜爱的系列动画电影。在电影技术取得飞速发展的今天,《怪物史莱克》系列也在人们密切地关注中,经历着属于自己的“进化”:我们见证了史莱克从一个情性古怪的沼泽绿妖,变成了一个总能结交到新朋友的“万人迷”,而他也在不断地面对一些新责任的情况下迅速成长,被引领进预想不到的新生活中。是的,这个浑身翠绿的男主角已经与他在沼泽地的孤独日子彻底说拜拜了。而这个系列故事发展到第三集,以影片的制片人阿伦·沃纳(Aron Warner)的说法就是:“我想,史莱克是时候应该负担起一个成年人的责任了。”
确实,第一集故事中,史莱克和菲奥纳相爱结婚;第二集,史莱克拜见岳父岳母大人,学习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生活就是这样继续着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时候进入生命的下一个阶段了。不过很显然,史莱克就像在前两集表现的那样,对这种生活中最自然的变化根本就没做好准备,他甚至确信自己当不了一个好父亲--赋予史莱克独特嗓音的麦克·梅尔斯(Mike Myers)似乎是惟一对这个“变化”感到兴奋的人,虽然他表示,这个可爱的绿怪一如既往地暴躁和冲动,但体现在他身上的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在第三集影片中,你会非常高兴看到史莱克终于开始学会相信自己了,他先是觉得自己不会恋爱,然后又担心自己成不了一名好丈夫,现在,他开始害怕成为一名国王和父亲了。故事以这种方式递进,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
前两部《怪物史莱克》在全世界制造了大量的“绿粉”,其中包括非专业的影迷,也有专业的电影人士。两部影片在票房上总收益达14亿美元,另外还卖掉了9千万套DVD……其中《怪物史莱克》斩获了2002年奥斯卡的最佳动画长片。随着《怪物史莱克3》的上映日期一天天临近,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不对它有所期待。至于明年,这个故事还会在百老汇的舞台上得到新生--目前音乐剧版的《怪物史莱克》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
【电影技术的创新】
永远都不会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是《怪物史莱克》系列背后的创作团队坚持不懈地超越过去的宗旨,他们期待有关“史莱克”的每一部影片,都能起到让观众眼花缭乱的作用。由于电影技术的迅速发展,任何想精炼和提高相关角色的重要细节的想法,都变得可行,只要有史莱克那巨大的身形和光滑的皮肤,就不会缺少那三只瞎眼老鼠纤毫毕现的皮毛。
从《怪物史莱克2》到《怪物史莱克3》的这三年时间里,梦工厂的动画部门因为制作了《篱笆墙外》和《马达加斯加》这两部动画长片,开发了许多先进的电脑动画系统。数码特效师马特·贝尔(Matt Baer)说:“每制作一部新的动画片,我们都会改进一系列的制作工具和软件系统。即使只是一些非常细微的变动,都有可能对画面造成深刻的影响。我们这个部门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专门为‘史莱克’而生的,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总是不断对上一个‘自我’提出挑战。”
设计总监尼克·沃克(Nick Walker)则表示:“《怪物史莱克》系列本身就代表着电影技术的尖端力量,所以如何‘超越’自我,就变成了我们一直在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工作依靠的是科技的自然进步,因为你是从事这个行业的,自然了解所有最新的动态。”《怪物史莱克3》的另一位导演是来自于中国香港的许诚毅(Raman Hui),他认为:“PDI/梦工厂是以电脑动画起家的,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我们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开发全新的软件,我们不但要知道目前动画工业中的流行趋势是什么,还要自己制造流行。”为了第三集影片的制作,梦工厂的动画师使用的是由AMD Opteron处理器提供能源的惠普ProLiant DL145服务器以及惠普xw9300工作站,不但可以帮助他们为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最细微地着色,还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处理角色所处的环境的变化……你甚至可以发现终极魔法师莫林的胡须与菲奥纳的头发有着完全不同的毛发品质。
【打造更加个性化的角色】
独特且具有个性的角色,也是《怪物史莱克》系列体现出的伟大品质之一。由于开发出了新的计算机工具,我们的动画师们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捕捉史莱克以及他的朋友的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了。负责角色设计的露西娅·莫德斯托(Lucia Modesto)说:“自从史莱克、菲奥纳、驴子和火龙诞生以来,已经过去整整8年的时间了,所以我们不可能像操纵一个新角色那样去处理他们,因为电脑科技每一天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技术允许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这些角色,所以我们为他们的面部表情加进了许多以前没有的细节。”
负责为角色绘图的华人动画师张汉宁(Tim Cheung)则认为,新一集故事中的老角色们更有活力了:“当你观看影片的时候,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史莱克感到害怕或想退缩的时候,他鼻子上的皱纹发生了些许变化……在制作前两部影片的时候,电脑技术还不允许我们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些细节上的小变动,绝对可以加深角色的真实感。”
【提高逼真的程度】
特效师阿纳尔德·拉莫莱特(Arnauld Lamorlette)将《怪物史莱克3》形容成“全新的风格化现实主义”,大白话就是让画面更加自然,然后再加进一些专门让你有视觉享受的非凡元素。作为导演之一,许诚毅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这部影片中,你甚至能够看出菲奥纳公主裙子的质地,尤其是当她站在太阳底下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闪闪发光的明亮感。我敢发誓你肯定能分辨出这里使用了几种布料,包括它的柔软和舒适程度。这一集影片在技术上的飞跃太明显了,衣服、头发,都达到了一种难以置信的逼真水平。我们甚至专门开发了新的毛发模拟工具,只为了让其更具真实的动态效果。”
美工设计师吉约姆·阿瑞托斯(Guillaume Aretos)则提出了影片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如何让一个建立在虚构基础上的童话故事变得真实可信呢?如果当你随着故事的发展跟着史莱克一起走进树林时,会产生这样一种冲动,似乎只要你肯伸出手,就可以触碰到树干和草地……那么我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劳伦斯·D·卡特勒的工作和露西娅·莫德斯托很相似,也负责影片的角色设计,不过是除主角之外的所有配角:“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影片中的世界填充进各种与众不同、层次复杂的次要角色,影片开始制作之前,我们就已经设计好了将近5000个角色,每一个都获得了导演以及艺术指导的认可。在处理的过程中,每一个角色都处在同等的地位,没有孰重孰轻之说,不管是仅次于主角的次重要角色,还是你可能都注意不到、给影片当背景陪衬的走场角色……”对应如此多的角色,服装设计师伊斯雷尔·西格尔(Israel Segal)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庞大的:“虽然这里有5000多个可能性,但我认为可以缩窄至2500种不同的服装风格,尤其对于需要大面积出现群众的场景。如果你能在影片中找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看起来很像的人,告诉我,我们一定奖励你。”
可以想象,对于咱们观众的眼神来说,《怪物史莱克3》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呢。就连视觉特效师菲利普·格鲁克曼(Philippe Gluckman)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新故事中集结了一群公主,她们从服装到发型都各有特色,包含了许多有想法的设计在里面--有时候,这往往比故事本身更具说服力。至于我个人认为影片中最有趣的场景,那就是史莱克和菲奥纳穿着皇室礼服的那个部分,他们看起来太荒谬可笑了,几乎无法动弹。”
怪物史莱克3 一句话评论 虽然比同期上映的《蜘蛛侠3》要短了整整一个小时的片长,却更具娱乐性、内容更诙谐、更有趣味性、寓意也要更有深度……第三集比前两部多了许多生动的角色,你能从中找到很多最新流行文化的参照物,比如说女权主义。
❷ 黄土地影评
黄土地
《黄土地》是我接触的中国本土电影中比较优秀的代表之一,本来觉得1984的中国电影,没什么特技效果,没什么大批资金投入,应该难以认同,但看完后才觉得只要用艺术的心去拍出的电影,绝对比用钱堆出的一堆貌似电影的文化泡沫要好得多。篇幅时间有限,就主要从技术入手吧。
影片中的光的运用很具有代表性,但由于观看条件的简陋和部分主关条件的影响(个人所学有限,领悟力一般),就谈一点吧。影片大部分场景运用高反差照明的低调光,背景暗而深。如在顾青走的前晚老爹唱歌的场景,窑洞内油灯的火光微弱如豆,正好照亮翠巧爹的脸,这样就看清了他脸上如枯树藤蔓的皱纹——一张典型的黄土地人的脸。在布光上也多常采用非标准布光技巧如窑洞内的阴暗对比布光,翠巧坐在门前做鞋子顾青回来的画面就用了剪影布光,主体黑暗而背景明亮。当然影片也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进行平调布光,营造影片的真实感和自然化。
色彩是影视画面的抒情符号,能够传递感情表达情绪。在片中色彩的运用,则是写意与写实的完美结合,一方面使画面产生油画般的效果,另一方面则以其表述主题。主要为黄、红、黑三色,三色各有代表,但随情节变换与主题表达也改变其含义。黄,代表黄土地和黄土地养育着的人,黄土地既有高能量色彩的展示—早晨的橘黄色,给人深沉宽容的厚重感,也有着低能量色彩的表现—傍晚时分的灰黑色,给人沉重压抑的窒息感。红色一方面是表现封闭落后买卖性质婚姻的悲剧色彩如新娘的小红鞋,一方面也是年轻一代蓬勃的生机及探索自我拯救道路的决心如憨憨的红肚兜。而黑色在这里表意相对单一,主要表现痛苦、恐惧与绝望,如翠巧新房内粗糙灰黑的手。三种色彩有机结合,使影片极富表现力。还有一种颜色的运用极特殊也极重要,天空的蔚蓝色的出现,影片中天空总是灰白或灰蓝,但顾青出场、在求雨时的再次出场和在延安腰鼓表演后都出现大片蔚蓝的天空,亮度极高,这是希望的形象化表现,包含着美好的情感和诉求。
影片大部分为水平构图,大片连绵起伏的黄土地占据大部分画面,地平线处于画面上方,展现了黄土地的厚重辽远,高低起伏。对于人则使用主导性的负体积,使人所占的空间极少,只在画面的一角劳作休憩运动。这样强烈的对比显示了个体于大环境传统大文化背景下的无力。就连通常常以高大形象出现的“公家人”也不过如蝼蚁蜉蝣寸在其中,如开头公家后生顾青的出场,就是运用这样的手法。黄土地是就是其中的主角,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是陪衬,在广袤的黄土地主导下他们渺小而苍白。但也有部分构图的不稳定平衡,主要体现在倾斜地平线的运用上。
影片镜头的使用也极具特色。影片善于运用广角镜头,使用大景深手法,使得视线开阔。如开头及片中几个转换场景都始终使用尽可能大的景深来映现景物,表现了黄土地的空旷与辽远。而这片黄土地正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它养育出了中国厚重、封闭、隐忍的中国内陆文明,充满了人情味但以其传统固守的本性对人产生巨大束缚力。空镜头的使用也很频繁,主要为黄河、土地与太阳,没有人物的参与,只有景物的此外甩镜头造成为影片注入极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如耍腰鼓的镜头,凝聚力量,通过摄影机的摇甩推拉表现画面,用广角镜头夸张形象增加其粗犷豪放,极具情绪冲击力和精神力度,冲击感官与灵魂,反映了从贫瘠的黄土地中生发出来的荡气回肠的声音。
从拍摄角度来说,片中用了大量的俯拍和仰拍,也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如片头顾青的出场和求雨时他的再次出场都用了仰拍。在空旷的地平线上渐渐出现顾青的身影,向屏幕前运动,然后镜头上移,以一个大仰拍,照出一片蔚蓝的天空。这是在形象塑造上对顾青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暗含着顾青代表的公家人对于黄土地人摆脱困境的希望的可能。对于广袤的黄土地的仰拍,则表现人们对于这片“母亲地”的深沉的热爱和敬畏。俯拍可让观众通过摄像机镜头概览全景,展示了黄土地上因风沙侵蚀而形成的千沟万壑的面貌,又可以产生特殊的表现效果。如对于黄河边纤夫的俯拍,从而体现对于挣扎于生存中的弱小个体的怜悯与同情。还有就是翠巧在听完顾青的歌后,呆坐在担子上的片段,这是翠巧感情变化的一个转折,但镜头却以以高远的天空,贫瘠空旷的黄土地与依稀可见的弱小身影形成强烈对比,顿时将人的渺小感以及在大环境下的无力、无奈感凸显出来,也暗示翠巧悲剧性的结局。
音乐是影片的灵魂,片中陕北民歌形成影片的另一种讲述语言。翠巧爹、翠巧、憨憨、顾青,四种人不同的歌声都体现了他们的性格、命运,歌声紧扣情节的发展,将主题更表达得入木三分。除了这些,片中还有很多其他电影技巧的纯熟运用。特写镜头的运用,将人物的心理变化等细致地展现,比如翠巧喜悦地担水回家一开门却看到媒婆,那一瞬间脸上的欣喜当然无存,转而是无奈的失落和顺从地点头。还有如多处叠化的的运用,开头顾青在山坡上行走,背景就出现虚化的太阳和山岗,这些说明了他夜以继日披星戴月地赶路,也从侧面表现黄土地的广阔,还有翠巧挑水时背景的渲染模糊则起到烘托主体人物的作用。在翠巧挑水回去时人是朝摄像机移动,但滔滔的黄河水则持续往右流,Z轴的制两个分离的矢量的分离运动给人造成一种人物随时会被河水吞噬的假象,而这偏偏与人物的结局相吻合。影片在剪辑上使用重复蒙太奇的手法,如两次娶亲的表现上都是一样的小红鞋,一样的唢呐喇叭,一样的毛驴,一样的前进动作过程,表明在这种婚姻之下不同的女子重复着同样悲惨的命运。还有很多,都得我们去好好品味。
一部好的电影可以允许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但能在简单的情节下仍能运用出神入化的电影技巧,将大主题蕴于小故事中,更能看出实力来,可以说,《黄土地》做到了,在电影快餐充斥影院的今天,选择这样的电影,也许我们会收获更多,思考更多
❸ 求读书笔记!影评! 急!急!急!
《夏洛的网》读后感
《夏洛的网》这本书我买了已经很久,但一直没有时间看,最近抽出了一些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书中的夏洛,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本书主要讲述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住着一群小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然而,威尔伯未来的命运却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威尔伯只能悲痛绝望地接受这命运了,好朋友夏洛却坚信它能救小猪。它吐出一根根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这让威尔伯在集市上赢得了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小猪终于得救了。但,这时,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读了这本书,我非常感动,感动这真挚的友谊,夏洛的美好品质更让我感动。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种宝贵的财富叫友谊,它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要是我们的人生里没有朋友,没有友谊,你将会是多么地孤独呀!但是,威尔伯的一生却是那么地幸福,因为它有一个成天陪伴它,而且为了救它而牺牲自己生命的朋友,威尔伯注定不会孤单。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夏洛和威尔伯之间的友情。一只蜘蛛给威尔伯的第一感觉是可怖的,但是孤独很快就迫使他对夏洛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异常惊喜地发现夏洛其实有一颗善良的心.
在威尔伯歇斯底里的“我不想死啊,我不想死啊!”的哀号中,夏洛那一句坚定的“你不会死的,我救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这个承诺,夏洛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其中,直到死亡的那一刻,她不要求任何的回报。
这种友谊是单纯的,只有朋友间无私的关爱与生命中纯粹的友善。当现实中已经严重缺乏这样的感情的时候,这个故事无疑感动了读者的心。每个读者大概都在羡慕着威尔伯有个夏洛,夏洛有个威尔伯吧。
夏洛的一声“再见”,伴随着曾经的蛛丝随风飘散。她已经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张夏洛的网。
这本书恰好写了一个在一年中发生的故事。农场的四季,如人生四个阶段,悲欢尽在其中;浓墨淡彩,随情节的开阖而变化;最后,繁华和喧闹终于收场,悲剧和戏剧都已过去,只留下平淡的,无尽的人生。
生命是严肃的,死亡也是。夏洛的死不是一个悲剧,因为她的生命已经达到了圆满,夏洛的精神必将被我们一再的 “深思”,所以夏洛的灵魂是永生的。不死的。长在的。永恒的。闪光的。不灭的……
友情是光,它将永远存在,不但让生命更有意义,还给你生存的勇气。 所以说,没有威伯,夏洛的网就不会那么独一无二的完美;没有夏洛,威伯永远也不会闪光。友谊的意义及价值也就在这里。
夏洛的网读后感——友情的含义
屋子里的角落好久没有打扫了,不见阳光的阴暗中有一只灰色的蜘蛛。渺小的它费力舞动着腿,在缝隙中编织着一张网。阳光倾泻在游丝般的网上,闪闪发亮,宛如带有奇怪图案的艺术品,它认真工作的劲头让我想起了那个感动了半个世纪的童话《夏洛的网》里面的夏洛。
夏洛是一只灰色的大蜘蛛,她和一只叫做威尔伯的小猪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不幸的消息打破了他们安详快乐的生活:威尔伯将会被做成火腿。在他最绝望时,渺小的“夏洛”淡定地说“我救你”。聪明的夏洛开始为威尔伯织字,她依次织了“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这几个字,并在小猪展览会上,也是最后一次织字“谦卑”。这些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让他得到“小猪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然而,在一切都圆满幸福时,夏洛默默地去了天堂……
结局的描写很平淡,夏洛与威尔伯告别,夏洛用临死前的最后力气挥动前腿,轻轻地说:“再见”,然后她的网随风飘散,那些晶莹透明的丝线,在威尔伯的注视下,一点一点消失于空气中。虽然夏洛的网永远消失了,但她的网演绎的真诚、感动,已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中。
夏洛敢于为朋友付出。来听听她工作时的自我鼓励吧,“现在轮到织‘起’字了!一横下来!一竖!哔!接上!很好!再一横!下去!现在上来点,到右边去!别急,保持那些线连在一起!整个字再来一遍!好样的!”在简单的言语中,我看到夏洛奋力工作的身影。一只蜘蛛看似渺小,但她用“努力”拯救了朋友的生命。在困难时和威尔伯在一起,这种忠诚,是友谊最重要的元素。通过这段话还能看出夏洛的聪明,她用丝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蜘蛛网文字。
这本书最令我感动的是这段话“你为什么对我那么好,给了我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是我从来没有帮助过你。”威尔伯说。“因为我喜欢你。你是一只优秀的小猪。我很高兴成为你的朋友。还有,帮助你使我一生有意义,如果我的生活只有吐丝织网捉小虫,那就太无聊了。”夏洛使我明白“真挚的友谊是最单纯的”。如果夏洛图回报才帮助威尔伯,那他们的友谊会在短时间内结束。友谊的起点就是这样简单。威尔伯的憨厚、可爱、善良感动了夏洛,夏洛很喜欢这头小猪,他们便成为了朋友。他们的友谊没有镜花水月般的梦幻、华丽;但他们之间的真诚、默契和信任却震撼每一个人。“有意义”这三个字让我看到夏洛高尚的理想境界。一只渺小的蜘蛛不受人们关注,但它自尊自爱,把一生的路走的很充实。回首现实,这个社会的很多人满足了物质利益,迷失了人生方向,成为钱的奴隶,或许他们早已忘却实现人生价值,而夏洛没有,她改变了朋友的命运,让生命没有遗憾!
眼下的蜘蛛还在认真地织网。我不敢碰它,也许,他是夏洛的子孙吧。夏洛,祝你在天堂幸福!
我有两个,你自己挑吧
❹ 就你所看的影片,写一篇简短的影评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观后感
星期天,我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深有感触。
这个故事先介绍了一千年前,狼为了捉羊,把草全割光,但羊发明了大白菜,免遭一难。一千年后,灰太狼来袭羊村,当时羊村正值纪念大白菜发明一千年的日子。正当羊和狼打得不可开交时,一个不速之客来了——虎威太岁。他强迫所有草原的动物为他做事。给的饭菜全是垃圾,慢羊村长中毒了,他告诉喜羊羊找到金顶房子,就能找到天下无敌的图腾。当喜羊羊启程时,灰太狼也要反抗,结果一起被流放到沙漠了。在沙漠,他们找到了金顶房子——金字塔,找到了图腾。但回羊村后,发现大家已不知去向。找到大家后,才知道,虎威太岁只是一只猫!同时,壁虎找到了绿宝宝能源——慢羊羊头上的草,启动了“虎虎生威”,但靠喜羊羊的聪明才智,化解了危机。最后才知道,图腾是一张生物进化图,记录了所有动物的来源。
看完本片后,我知道了一个道理:人们一定要团结!
缩减版:《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观后感
虎威太岁来了,它把青青草原变成了沙漠游乐场。喜羊羊和灰太狼联手,一起打败了虎威太岁。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告诉了我:只要大家在实际生活中拒绝使用许多不环保的生活用品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被沙漠吞噬。
❺ 电影意外影评
看完影片的惊喜远远要高于大佬杜琪峰的《复仇》,放在今年的港产电影里,《意外》一样值得好好推荐。由于制作周期比较长,光是后期就拖了近一年。赶工赶拍、现拍现编的痕迹也不是没有,因此很多人会觉得这第一口气里有微弱的部分。我尝试用比较通俗和相对玄乎的两种手法去解读《意外》,看能不能说明白它到底好在哪里。
银河团队的成员相对固定,郑保瑞进入银河,老大们给他的人员配置也还不错。《意外》里的冯淬帆好久不见,叶璇的形象改变也让人印象深刻,走也走得干脆。演员上面,古天乐和任贤齐的表现也受到了较多好评,莫小奇等的出现也算一点惊喜。影片走先声夺人路线,开场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意外式谋杀,某黑社会头目被从天而降的玻璃给当场砸死。在周围路人看来,这不过是一起意外,此人运气背、没办法,死了倒霉。实际上中间有四个人在相互配合,展开秘密行动。带头的负责控制现场,其他人里应外合,牢牢控制了整个事件的进程,比如女人用车把路堵上,既把羔羊赶入了虎口,同时又拖延了警察的抢救时间,可以说是环环相扣。
这场戏的余音也交代了团队内部的矛盾:肥仔很精明,没问题;阿伯粗心大意,会出事;女人撒小谎,不可信;最可怕的当属带头的,通过手下提及他不近人情的暗示,他的冰冷让人感到不寒而栗。《意外》很快交代了主人公不是正面人物,他做这种买凶杀人的行当,家里叠了厚厚的钞票,拿到钱似乎没有太多快感跟乐趣可言。借助主观幻想,可以知道他的妻子也不在了,一个人的生活孤苦不已。这种人物情绪也给影片定下了基调,看起来不会让人感到痛快,因为这个人为心魔所困,而心魔在哪儿,他不时拿出的那块破表上有答案,表面的时间停止,所有一切指向了开头的车祸。
接下来,从一些符号和意象上去解读《意外》。有朋友敏锐地指出,除了结尾,每个死亡现场都有鲜血,红色的、有点被夸张化表现的血。红色在片中是跟死亡很近的颜色,红色的车、红色皮球、红色衣物,首尾两个事件都是车祸(就连中间的一起意外也是),掺带不受人为力量干涉的宿命色彩。两个女人的死亡直接导致了主人公心理崩溃,这点就好比在做爱场景里面,女人总会占据住关键的女上位,她们在事实上主导了男人。显然,《意外》是个带有封闭感的故事,封闭就意味着没有出路,不得解脱,因而影片处处制造了不同圆圈的意象,细心的人可以留意下电影中关于圆的场景和物体,可以说有上有下,相当之多。
天台偷窥监控一段,电影画面就宛如一个巨大的“瞳孔眼球”,眼睛是《意外》的一大关键。观众处于上帝视角,能看见一切。而其他在现场的、不在现场的都 “看不见”,他们才会觉得是意外。片中任贤齐有一本书叫《死亡的眼》,它就把眼睛跟死亡联系在了一起。古天乐没能亲眼看见妻子的意外,他认定那是一起人为凶案。而在结尾,任贤齐看到了古天乐的异常举动,所以他相信了那不是一起意外,旋即实行报复。最后,我们看到了两张表情古怪的脸,古天乐感受到腹部传递上来的一阵阵剧痛,却好像明白了什么。任贤齐激动又痛苦,他不明白眼前这个人为什么要加害自己,又因为出手杀人,恐惧吞噬灵魂。
有几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前面说到的开头。影片里有三处制造出来的意外现场,场面调度都值得一提,交叉表现了不同人的视角,机位变化也可圈可点。《意外》并不借助配乐和剪辑来制造紧张感,稍有不足的是结尾有点过了。中间的北角雨夜堪称一场高难度拍摄,几个人一直在等雨,反复不停地演练。迷雾一样的飘雨,倾盆覆瓦的大雨,等到真正行动时,周围充满了紧张、诡异和不安的气氛,最终导致了节外生枝,“意外”出意外。
❻ 求两小无猜的影评
法国电影“芳芳”(Fanfan 1993)中的亚历惧怕爱情被情欲所吞噬,于是只能隔着墙壁窥视美艳的芳芳。要不是芳芳砸烂那面镜子,他还站在爱情的对岸驻留。他们用日复一日的重新求爱保持爱情的温度。借此宣告了爱情不只是细水长流,不只是一蔬一饭间的浅笑低语,不只是温柔的、美好的、单纯的。它如暴风般席卷而来,铺天盖地的逼近,散播着疯狂的瘟疫。你会看到它的翅膀与天空擦出火焰光芒,一路燃烧,势不可挡,那热度在半空中就烧干了一场即将倾盆而下的大雨,形成了一张密网,拍打着你的心。在《第十二夜》中,伊利里亚公爵甫一出场就道出对爱之激情的渴望:“假如音乐是爱情的食粮,弹奏下去吧;让我无节制地食用,过量地食用,直到欲望作呕,然后消失。”当人们唱着爱情温柔的小夜曲时,却忽略了它也是荆棘,罩着欢愉面具的魔鬼,粗暴地吞噬快乐,专横地掠夺时间,野蛮地刺伤试图靠近它的人们。
伦敦的一场相遇造就了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他在二十三岁的时候遇见了茉德•冈,短短九天的相处开启了叶芝绵延一生的爱情之伤,也翻开了一章动人的爱情诗篇。一百多年后,恋人们还在从叶芝的诗中寻找爱情的福音。时代不停变化,战车马蹄的轰鸣都已掩入黄土,那份炽热的狂恋留下的余音却仍旧在每个人的心中回荡、颤动。那时的叶芝不知道今后是否还会有幸重遇面前的女子,只能紧紧盯着她,渴望能把这副面容镌刻进灵魂的最深处。狂热的爱意将他几乎焚烧成灰,化成一阵叹息的烟尘。后来,叶芝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茉德•冈,却未能得偿所愿。爱情的荆棘包裹着叶芝的心,刺出的鲜血流淌在他每部为茉德•冈所作的诗文中。茉德•冈曾说世界将感谢她没有嫁给叶芝。这句近乎残酷的话,道出了叶芝诗歌中那一直燃烧着的激情的真谛。
都说时间是爱情的致命伤,婚姻则是将其尸体保存的棺木,距离最终洒上一捧哀悼的黄土。这么说未免武断,但琐碎的生活确实磨钝了爱情的光芒,让它由璀璨的星星变为一块普通的石头。爱情变幻莫测的狞笑却能将其本质剥离出生活的枷锁。就像王尔德接受审判期间写给恋人的信中所说:“欢乐隐藏了爱,但痛苦却揭示出爱的本质。”强烈的爱让他把监狱的酸苦水变成琼浆,抚慰了他孤独的伤口。他的哭泣与快乐同在。牢狱之灾与流放就像一把火把他焚毁,灰烬中剩下一颗依旧向往爱的水晶之心。即使他的爱不断伤害他,背弃他,他仍渴求爱,他无法要求世界接受他,但却可以轻易推开爱的大门。那个男孩毁灭了他的生活,他却因此更加爱他。哪怕这注定是出悲剧,他也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他得了爱的疯病,你笑他、骂他,把他扔进地狱,爱情仍旧可以在他心中开出花朵。
“两小无猜”(Jeux d'en fants 2003)就是这样一个交织着痛苦与欢愉的爱情故事。它纯粹、简单,容不得瑕疵,从头到尾充满激情,注定燃烧至死。不要妄图从中纠结出道德与伦理,面对已无感情的婚姻与伴侣,爱情是最残忍的刽子手。它是“美丽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万恶的圣人,庄严的奸徒,装订精美的邪恶之书”。曾经,安小姐一次次抛下为她赴汤蹈火的男人,扑向那只大猩猩的怀抱,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写下跨越世纪的疯狂爱情宣言。在现实生活里,“金刚”无疑是一个童话,但是在爱情的疯狂故事集中,它只是平常的一页。
苏菲和朱利安的初遇混合着耻辱与愤怒的情愫。苏菲被同学欺负,说她是“波兰猪”;朱利安拒绝接受母亲身患重病的事实。一个小小的赌局让所有难题变得迎刃而解,在生活的沙漠中开辟出一块绿洲。他们比着做大胆的举动,说惊世骇俗的话,做不符合年龄的事情。重病的母亲跟朱利安打赌她会飞行,她赢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苏菲和朱利安一生都在打赌,赌局让他们亲密,也成为了他们在爱情面前望而却步的挡箭牌。因为在过于眩目的马戏团焰火中,很容易掩藏心中的悸动与不安。赌局是小丑的戏服,色彩斑斓的衣服带给人快乐,掩藏了油彩下的真实。
小朱利安在为母亲的去世哭泣时,苏菲带着花环出现在坟墓上方,身披天堂的亮光,哼着“玫瑰人生”的曲调,为墓地吹来春天的芳香,驱散了死亡的阴霾。朱利安笑了,眼中还含着泪光。他幼小的心还不知道那股幸福的暖流来自何方。苏菲向坟墓扔下一朵雏菊,播下了爱情的种子,这种子沿着生活神秘的河流,迂回曲折,谁都看不到它将来会流向何方,长成什么样的大树。自母亲过世后,他们就睡在一张床上,各自睡在两头,这种亲密的距离仿佛在预示他们永远在爱情的追逐中咫尺天涯,在情感的两极交互而过。而他们之后的爱情旅途中,也确实非爱即痛,非笑即哭。苏菲不敢先说爱,害怕朱利安认为这只是场游戏;朱利安不敢表达内心的感情,兀自囚禁在自责与怯懦中,他依旧不明白心中的幸福暖流是爱,还是仅仅是荒唐的赌局带来的快感。他只能追着汽车,让爱情的告白淹没在车轮的轰隆声中。
当长大的苏菲将内衣套在衣服外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学校里时,他们的关系进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以前他们是想成为成人的小孩,现在他们是永远停留在童年的成人。这个赌局和其他任何一种赌博相同,让人上瘾,他们也和其他的赌徒一样沾染了恶习——想赢的欲望超过了爱情。其实只要把对方拥抱入怀就能从此幸福美满了,但是他们就偏要赢,偏要争当爱情里的暴君,争当上游,战胜爱情。于是,苏菲说他永远伤不了她的心,他就偏要处心积虑地刺伤她的真心。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脱下裤子,敢从疾驰的汽车下捡回了旋转木马盒;她敢站在狂啸而来的火车前,敢从冰冷的河底捞出旋转木马盒;他们敢作敢为,他们无所不能,但却没有人敢说“我爱你”。他们的举动越是疯狂,就越是在爱情的面前懦弱地不敢抬头正视。他们是这爱情舞台上的两名笨拙的演员,说不出内心的台词,只好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掩饰慌张;又像是被松枝刺伤脚趾的猛兽,用狂吼暴躁的声音表达不出羞耻的隐痛。过重过于强烈的爱情,几乎要将他们两人压得奄奄一息。
朱利安用了四年报复苏菲的拒绝,苏菲用十年报复朱利安的无情与退缩。就像朱利安说的那样,他们是让•拉辛笔下的悲剧人物,禁锢在循环不停的报复中品尝爱情的苦果。在《伊菲革涅亚》中,阿迦门农为了远征特洛伊,献祭了女儿伊菲革涅亚。作为母亲的克吕泰涅斯特拉怀恨在心,十年之后与情夫合谋杀了阿加门农。而他们的儿子俄瑞斯忒斯为了给父亲报仇,又手刃了母亲,一辈子被复仇女神追逐。相爱的人们被命运戏弄,只能互相残害谋杀,羞辱折磨,百般凌辱。最后像心灰意冷的朱利安一样,万般无奈中投身入无聊的幸福人生。三十五岁的他已经是事业有成的居家男人,被住房贷款和毫无变化的工作包围,在六十迈的限速下开着最高速二百多迈的标志汽车,一次次拿起电话却不敢和十年未见面的父亲说话。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过苏菲,她已经是全国最著名球星的妻子,住豪宅开跑车,把朱利安和过去一股脑儿抛在了另外一个世界。他称自己为男版的“卡蜜尔”,被罗丹抛弃,毁灭了才华,住进精神病院度过余生。是的,没有苏菲的世界就是一个巨大而无趣的精神病院,每个人都沉闷无聊,没有人能打动他爱的神经,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他发狂。除了苏菲。他们两人分开后,其实都可以拥有各自逍遥快活的人生,有一个爱着自己、包容自己、宠溺自己的伴侣。但他还是不能满足。你不能怪罪人的贪婪,如果你曾见过天使起飞,星球旋转的轨迹,磅礴呻吟的河流,爆裂喷发的天空,如果你曾发狂地爱上过什么人,你就无法再次适应平静安宁的生活。一切东西都失去了光芒,到处都是被爱情燃烧过后的痕迹,一片狼藉。
“你能在婚礼上弄哭新娘吗?你难过时笑得出来吗?你可以十年不说话么?”几乎到达等待极限的朱利安质问着与曾经的自己一样稚嫩的孩子,也质问着从未长大的自己。三十五岁的他依旧是孩子,却没法睁开眼睛就看到苏菲向他微笑。然后,旋转木马盒的出现再次开启了这场游戏。暗示命运的镜头俯看着朱利安将车开向苏菲的家,看着他的心再次飞奔向她。当再次投入到游戏中,被一群警车追赶,疾速飞车在公路上时,“那种火山爆发的感觉比什么感觉都棒,连嗑药都比不上,胜过迷幻药快乐丸,胜过星球大战三部曲,胜过登陆月球和圣诞老人,胜过全世界的财富,胜过自由,胜过生命。”欢迎再次来到爱情的游乐场,享受缠绵的衷曲,歌唱无言的诗篇,拥吻生命,两百倍的甜蜜!这根琴弦是那根琴弦的亲密恋人,两根琴弦再次合奏,骄傲地引吭高歌,从阴霾大地飞入云霄。
他们用死亡的永远相守报复命运的无常,报复让他们分离的十四年光阴。他们从生命的手中,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与爱情。
❼ 电影〈原罪〉的影评
尽管,电影里的朱丽独白时说: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和爱有关。可是看完影片,却让人深深记住爱情难以估计的伟大力量。
《原罪》又名《枕边陷阱》一部有着古巴及墨西哥异域风情的美国片子。2001年上映。
一部老片子。一部经典影片。经典的其中之一因为里面有部分裸露的情节。那只是华宴中,开胃的葡萄甜点而已,无伤大雅,并且让人感觉可口怡人,恰到好处。
原罪,人类罪恶的根源。起源于人的本性之中。这在基督教义里有注解。关于亚当和夏娃的最初起蒙。
影片在朱丽两片性感的厚嘴唇的讲述下展开。一个十九世纪未的故事。庄园主路易斯准备和一个邮购新娘结婚。他并不相信所谓的爱情。他只需要一个能够专心生活并能生养的女人就足够了。但是他被眼前新娘的美貌震惊了。他爱上了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子。似乎可以成就一段佳话。一个长相貌美如花却说自己长得很一般;一个富甲一方却说自己是富翁家里的佣人。只是为了不让对方因为相貌和财富而爱上对方。
但是恰恰是这般的煞费苦心,却注定因为相貌与财富而被骗。似乎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他们的新婚生活如胶似漆。直到有一天,路易斯得知银行所有的存款被一卷而空之后。才知道这个新娘是一个心怀阴谋的骗子。他虽然对她恨之入骨。但却为时已晚。自己已经离不开她了。
朱丽,曾是个孤儿,和孤儿院里一起长大的男友比利合伙骗取了路易斯的存款。当路易斯找到朱丽时,她告诉他自己打算和比利一刀两断。所以把钱全部给了比利。她决定和路易斯好好生活。但是内心的罪恶一旦被放逐,却无法说收就收。比利伪装成侦探处处跟踪着他们。心底善良的路易斯一点点套上了心灵的枷锁。朱丽无法摆脱比利的胁迫。她不得不再次欺骗路易斯。也许是为了怕比利伤害自己,也许是为自己的邪恶的心灵找一个理由。在逃亡的路上。她渐渐看到自己狡诈而阴险,而路易斯在感情上却那么单纯无畏。她不想伤害至爱着她的路易斯,但她又无法摆脱比利的威逼利诱。内心的痛苦令她坐立不安。终于路易斯无意中发现了她和比利的一切。他竟然愿意让朱丽完成比利的计划,杀死自己。他痛快的饮下了朱丽给他下了毒的咖啡。最后告诉她:不管怎样,他都是爱她的。后悔不及的朱丽没有及时救到路易斯。当比利追上他俩的时候,朱丽亲手杀了比利。可是路易斯的生命却无力回天。在她面前。两个爱她的人双双躺在她身边。她被叛死罪。
剧情的最后。那两片性感的嘴唇终于讲完了她的故事。狱中听她忏悔的牧师早已感动得泪流满面。
第二天早上。执刑的时间到了。当看守打开铁门,看到牧师穿着朱丽的刑服,假扮她。而她早已不知去向。
然后一段很温馨的画面。在异国印度,女人们翩翩起舞的房间里,轻烟迷漫,一个妖媚的女子出场了。朱丽走向一个赌桌。而桌旁的四人之中。一个就是路易斯俊朗的面孔。他说,他愿意为了爱四处流浪。
我被路易斯的专情所感动。他的爱让他原谅朱丽的多次欺骗。而朱丽,在内心与情感上的纠结中,苦苦挣扎。最终,爱情的伟大,让她得以救赎。
理智也许不允许有这样的场景出现。但是,谁又是内心毫无罪恶感的呢?即使在专情的路易斯身上。一点点落入陷阱的他,最后也会有杀人的举动。而这一切,终将将被人间至爱所解救与原谅。似乎与道德相悖。但是在剧情最后的烟雾迷离的声色场景中。我宁愿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虽然,也许连导演本身也不知道应该用真实还是虚幻来解释这一切。
但是,有些罪恶终是无法原谅。比如,比利的贪欲。
路易斯的忧郁英俊的面孔和朱丽性感迷人的身段,是这部戏的可看点之一,当然裸戏的部分还是可圈可点。至少是一部华美乐章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南美的风情建筑,也成为该片的一个亮点。情节的丝丝入扣,最是动人心弦。在不经意间,一个阴谋展开了。让人痛恨骗子的同时,却为感情的炽烈所折服。
此片,终是很精彩的。
❽ 求几篇影评
寻枪是陆川执导的电影。是一部悬疑题材的电影。而我对他的电影手法比较感兴趣。
比如说一种超现实的方式。像马山在询问朋友的时候,在两个人之间出现的红桌,又比如马山丢枪之后想象保险柜里的枪的镜头。还有就是李小萌软软的叫喊声,和最后马山死后爬起来的大笑。这些手法都是非常的超现实,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陆川要用这种手法呢?
还有就是陆川的对白非常的幽默,加上贵州的方言说出来就更具喜剧色彩。为什么要在一部悬疑片当中加入这种喜剧元素呢?难道是创作的无意识吗?还是一种讽刺?因为虽然幽默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笑过。就像是一种夸张。在警枪丢失,人人自危的时候,说笑就是一种夸张。那为什么要这样夸张呢?
所以我想这是在表现人。超现实的手法是来表现马山的精神状态,他非常的神经质。当时的马山已经担心的满脑的幻象。他甚至已经不相信自己,比如他会问他的老婆他是不是有段时间没在床上。为什么他精神会如此的紧张?是因为他是一个负责任的警察吗?不完全是,因为他在寻枪的过程中早就被烦乱的关系把目的都给丢了。他不知到是为自己还是为了身上的责任。他只是为了枪,只有找到枪,他才会开怀大笑。而导演的对白就像一个一个冷笑话。但是这些幽默在忙忙碌碌,不苟言笑的马山看来都是一丝一丝的线索。从此可以知道马山内心的负担非常的重,几乎是压得透不过气来。
陆川就一直在表现一个人,一个普通警察的心里状态,和身上的负担。这种负担是他自己,是警官的责任和社会的压力的混合体。而这种压力往往让人迷失,而迷失似乎又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这就是作为社会的一员的人在社会的影响下的行为无意识。也就是说社会吞噬了个体。而个体在寻回自我的时候的一种心理的挣扎。所以我觉得陆川是为了表现一个身负社会责任的个人迷失的,和寻回自我的故事。
优美绝伦的战争巨片,奥斯卡史上令人瞩目的奇迹
经典史诗式的巨著,历史宫廷片的巅峰之作
极具时代张力,蕴涵着无可比拟的神圣与深沉的神秘力量
奥斯卡历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记录
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整整盛行了10年的古装史诗巨片,大制作、大规模、大场面,制片商们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商业意图一览无余。1959年的电影《宾虚》称得上是这股巨片热潮中的巅峰之作,它同时也宣告了这个巨片时代的结束。
从无声片时代起,《宾虚——基督的故事》这部小说就曾先后数次被搬上银幕。而由米高梅公司出资拍摄、由威廉·惠勒执导的这部《宾虚》,场面壮丽,气势雄伟,其出色的对白、多彩的异国情调和赫斯顿的粗线条的出演相得益彰,被看成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在第3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影片共获得11项大奖,首创奥斯卡奖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由于获奖,《宾虚》的身价猛增,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纷纷要求放映。美国制片人协会等组织也贴出了“影片之好,前所未有”的广告海报,几百家在“倒闭危机”中苟延残喘的影院因此有了生机。
《宾虚》空前的放映收入不仅成为米高梅影片公司的骄傲,也使陷入财政困境的公司起死回生,同时它的成功也促使米高梅公司调整了他们的经营理念,他们想方设法在更广泛的领域中扩大成果。例如在宣传中,他们还大力抬高在《宾虚》中大显神通的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查尔顿·赫斯顿和最佳男配角奖获得者休·格里菲斯的身价。
上一世纪四五十年代,正是电视这一大众消费品日益崛起的时期,由于电视的冲击,好莱坞电影曾几度显得不甚景气。1959年美国各公司拍摄的影片只有160部,后来,正是由于《宾虚》的出现才再一次唤起了成千上万观众的注意力,使电影界重新活跃起来。
“生命不是别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一种静态,一种似有似无的具像。而拿生命来载乘什么,诠释什么,这才赋予了生命新的意义。”看过金琛执导的电影《菊花茶》之后,一缕淡淡的生命之香始终还在心中留有余味,但这余味绝不是生命中浮华于世的浅薄,也不是人与人之间经历过尔虞我诈后的沧桑,更不是随遇而安一切随缘后的碌碌平庸,它是在经过无数艰难险阻后始终存在于人间的一种真情,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
影片《菊花茶》是导演金琛继获国内外七项大奖的处女作《网络时代的爱情》后的又一力作,尽管两片的风格之迥异对一个不足30岁的导演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但金琛还是又一次战胜了自己,同时也俘获了观众的心。
《菊花茶》叙述的是一名曾经历感情挫折而冰封自己的铁路工人马建新与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青年女教师李卫华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恋继而结为夫妻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影片在西部冬季的严寒和人心的温暖相交融的背景下再次探讨了生与死、爱与性的深层含义,在更深层次上诠释了生命的可贵。
影片主人公---27岁的李卫华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青年,但她清纯、美丽,她与常人一样对生活充满渴望。她一次次从死亡线上被人救起,而她对生命的渴望,一次次让观众心痛和惋惜,这也正是影片中扣人心弦的命运主线。马建新,一个憨憨傻傻,却有着男性特有的温柔和执着的铁路工人,在一次次与女主角心灵的撞击和他无私的奉献中让人体味到人间的温暖,更升华了观众对一个小人物的敬佩之情。如果说李卫华是影片的一个核心人物的话,那么马建新则是让整部影片出彩的人物,他的言谈举止,他的所作做为都带有一定的幽默成分,为一部本来是探讨生死重大课题的影片增添了一种新的情趣,活跃了影片的气氛。
影片在结构和节奏的安排上独具匠心。片头,用男女主人公新婚之夜却老老实实、客客气气地各自就寝的情节形成悬念,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女主人公李卫华爱好“节气”,影片以天文学来解释各农历节气并配以水墨动画来将故事分段,突出环境和人物命运的各个进行时态中的状态,与人物的命运和发展紧紧相连,更通过“节气”这一古老的文化将全片的艺术气息提升。同时影片的音乐和冷暖相融的摄像风格也更体现了影片的独到和新意。分别代表着男女主人公的钢琴和弦乐以及青藏高原上的严寒与人物内心寻求温暖的对比给了观众极其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但这种对比并不显得唐突。
《菊花茶》一如其名,清新隽永。请您静待于影院“品茶”时刻的到来
曳的灯光,跳动的音符,欲说还休的情绪,构成了花样年华的画面
<花样年华>带给王家卫诸多荣誉,扬威当年戛纳电影节,开启了一个王氏作品新的高潮
仍是与杜可风张叔平的合作,经过前几部的磨合更驾轻就熟,俨然一个整体
曾有人批评王的作品由于没有剧本限制,因此过多的发挥使剧情略显零碎
<花样年华>避免了这个缺陷,出场人物不多,主要人物就是周慕云和苏丽珍
张曼玉演绎的苏丽珍带有别样风情,总是一袭华美的旗袍,合着音乐节拍不紧不慢的走着
说句题外话,同样这种形象,<长恨歌>的郑秀文看了让人很寒,做好每一行都不是容易的
看似漫不经心,苏丽珍却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其中有一个细节
那时的办公室小姐不多,能进这一行的必定跟现在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不相上下
工作和家庭两不误,领导器重,家里也没什么耽搁,只是丈夫同样忙于工作
一个人的时候,吃上一碗热腾腾的云吞面,热气缭绕,驱散心头的寂寞
行走中,遇到了周慕云,梁朝伟不显老,现在还跟几年前一个样子,只是多了成熟的沧桑
60年代的香港,带了几分旧上海滩的迷醉,掺杂了各种色彩,灰暗是主色调
背景音乐也是带有这种特色的蓝调旋律,几分柔和几分渲染,休止符给人遐想空间
配合人物出场时响起的华尔兹乐声,不仅视觉上是享受,也聆听了一场音乐盛宴
让我狠狠想你,让我笑你无情,连一场欲望都舍不得回避
梁朝伟很适合这种形象,油光锃亮的头发,笔挺的西装,还一定要有领带
眼神有点玩世不恭,却能洞穿一切,男人就该这样才好
一次次告诫自己,不能像他们那样,把持住的欲望浇碎心中的梦幻
他问,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跟我走吗
她答,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带我走吗
可惜,他们却听不到彼此的回答,这场花样年华里,有刺激,有美丽
有不能忘却的回忆,故事笼罩在暧昧的氛围中,却没有任何出轨的镜头
最后,在那个陌生的国度,周慕云诉说着他的心事,却没人与之和
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了,没有任何伤害,成人对待感情的态度总有保留
只要有一丁点年少时的轻狂,结局也许就会改变,一起浪迹天涯
无奈周遭环境,要在相同的交际圈躲避闲言碎语,隔离就在这时产生
离开2046的房间,回归生活轨迹,沿着命定的路走下去,只是没有了勇气
走过这么场花样年华,有回味,有浅浅的伤感,仿佛空气中迷漫着暧昧
想着倾尽一切去弥补,却牢不出命运的牢,只能困在原地,抚摩甜蜜刻下的伤口
回答者:Danny_SP - 经理 四级 7-2 01:37
❾ 求一部电影的影评
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电影:我,机器人 影评
我,机器人
一开始,对《我,机器人》这部电影就没抱多大希望,甚至有点等着看笑话的意思。原因很简单,我也算半个阿西莫夫的fans(初中时,我对图书馆谎称把《我,机器人》搞丢了,以三倍于书价的钱很不光彩地留住了这本书),而他老人家的《我,机器人》实际是个包括了8个小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把它放在一个影片里表现出来,怎么能拍得好嘛。
现在看来,我确实小瞧了好莱坞的编剧们,小瞧了导演普罗亚斯。不能不说,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虽然影像上继承了导演在《乌鸦》和《黑暗都市》中对暗色调的偏爱,但节奏非常流畅舒服,除了开头有一点点沉闷外,全片绝无冷场。影片里2035年的纽约显得CG痕迹重了些,但那辆超酷的奥迪跑车和几场“人机大战”绝对能满足你的视觉渴望。它既不像《银翼杀手》、《人工智能》那样厚重压抑,又不像《终结者3》那样空洞乏味。动作、场面、演员,包括剧本深度,都给人一种刚刚好的感觉。
当然,令人不够满意的地方也就在这儿。看完影片,你可能会觉得其中要表现的东西太多了:人对机器人的恐惧;机器人与人的友情;机器人的反叛、觉醒和自由;男主角对心灵阴影的治疗……主旨反而不太清楚,被淹没掉了。说到底,它还是一部中规中距的好莱坞商业大片。好看、不乏温情、在不会让你累到的程度上产生一些思考,略具形态,浅尝辄止。要是你期望它能像普罗亚斯以前的《黑暗都市》那样独特不凡,恐怕你会失望的。
阿西莫夫,机器人
《我,机器人》从开拍到上映,一直笼罩在“阿西莫夫”的光环下。国外杂志评论说,光那些《我,机器人》的书迷,就能把影院填满。不过这些科幻迷可也不是好伺候的。电影还没出来,就被很多阿西莫夫的死忠fans骂得狗血喷头,说这部影片是给阿西莫夫的一记耳光。其实,影片只是用阿西莫夫的“三定律”搭了个架子,借了阿西莫夫书名来打打旗号,这叫做suggested by book(受小说的影响),而不是based on(基于小说改编)。
阿西莫夫到底何许人,值得科幻迷这样抵死捍卫?这家伙一生出了500多本书,既有内容几乎涉及了所有科学领域的科普作品,更有气魄宏大、严密巧妙的科幻小说。最有意思的是,这位思维触手延伸到无数光年外的幻想家居然绝不坐飞机,从不出门旅行,每天只是8小时以上地用打字机写作、写作——以每分钟90字的速度!
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有两个系列:机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我,机器人》就是前者的代表作。8个有趣的小故事充满了精彩的逻辑推理。比如说在《捉拿机器人》中,主角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从63个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智能机器人中,找出一个存在着缺陷家伙来。这个故事被巧妙地用在了影片当中,但威尔•史密斯与机器人斗法的过程远不如书里写的那样精彩。《推理》一篇更为有趣:被组装起来的智能机器人竟然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使者,“三定律”在他看来是上帝让机器人帮助弱者——人类提出的法规。在一个只有两人的太空站上,该怎样说服这个疯狂固执的家伙呢?每一次,阿西莫夫都把故事的主角推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总出现机器人学三定律似乎失灵的危险状况,然后你会发现,原来是人们对三定律的理解有偏差,而不是三定律本身有问题了。在这点上,电影卖的关子遵循了阿西莫夫的思路,可惜设想比较落好莱坞的俗套,不如阿氏自己的小说那么出人意料——大概这就是阿西莫夫生前不愿意跟好莱坞合作,把自己的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原因吧。
影片的票房成功,为下一部阿西莫夫的巨著《基地》改编成电影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消息说,福克斯将把《基地》搬上银幕,而导演则有意于拍过《伊丽莎白》、《四根羽毛》的谢加•凯普尔——在我看来,这家伙有一定驾驭大场面的能力,但表现力却不够,缺乏迷人的风格,《基地》要落在他手里,未必是什么好事。
人,机器人
影片中,中央电脑viki的为了人类的“整体利益”,控制机器人,想把人类全保管起来,不允许他们出门,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这一思想其实已经超出了“三定律”故事的范畴,它的灵感显然来源于另一位科幻大师杰克•威廉森。他在其一系列的机器人小说(例如《束手无策》、《机器服务人》)中描绘过和影片非常相似的场景。对人的“过度保护”,其结果就是人类的灭亡。这里面包含了对机器人(先进技术)和人(劣根性)的双重不信任。有人说,在探讨人与机器人的关系方面,杰克•威廉森比阿西莫夫更深入。
可要是从科学事实来说,机器人与人的关系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伪命题。在看得到的将来中,机器人威胁论都是一种鬼扯,是电影需要的噱头。那些机器杀手代替的,实际是从前杀人狂、吸血鬼和怪兽的角色。而描写机器人与人的友情,也不过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另一种表达罢了。阿西莫夫的三定律只是自己写推理故事的一个依据,绝不是为研究机器人的科学家或者制作机器人的生产商设定的。更不代表他有什么对机器人的忧虑(可能恰恰相反)——这就好像写福尔摩斯并不意味着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忧虑一样,不过是一种环境设定而已。
波兰的科幻大师,也是著名科学家,塔尔科夫斯基的名片《索拉利斯》的原作者斯坦尼斯拉夫•莱姆就曾说,将来,不大可能会有酷似人类具有个性的机器人出现。我们需要的,是机械手那样分工各异的机械工具,不是一个有两条腿,下班后会和其它机器人聊天,然后去找自己电子老婆的“人形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