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战影评
建国大业
所谓的历史片,一定是打了时代的标签,《建国大业》所讲的,其实是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10月前的国家编年史,并顺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历史书上已经讲了无数遍,正义和邪恶也摆的明朗,《建国大业》所突破的一个思想关卡,就是把国军从牢笼中解放,用“国民党也是人”的全新观念替代了“国民党是吃人老虎”的陈腐思想。这当然是思想领域的一大进步,既顺应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又弘扬了“和平解放”的思想,相信海峡那边的朋友听到这样的消息,也会觉得宽慰的吧。
看过《建国大业》,你应该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民心所向,意味着大多数人支持,《建国大业》在“数量”这个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了参与出演的人数创下了国产片记录,其他诸如布景、道具、服装也都刷新了历史,一百七十二位明星都是独挡一面的好手,摆在一起都能开春节联欢晚会了。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也离不开主旋律的号召力,它证明了我们党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这绝然不是空话,譬如说《建国大业》省下了三四个亿的演员工资,大腕只拿饭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爱党爱国热情驱动,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释的理由了。当然有些猥琐舆论会批评这些演员摆姿态、唱高调、假热情、马屁精……我想说这话的人要不是心理阴暗,就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分子,如今社会开明世风日上,方才会放他们一马,要是换阶级斗争时代,估计早就拖出去枪毙掉了。
当然,“数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达形式,蒋公能坐下来和伟大毛主席心平气和的谈判,就是因为咱有几十万条破枪,那时候还是“双十协定”,国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末了蒋公反悔开火,民主党派开始认清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党一方;国际友人也同样识趣,不管是杜鲁门、马歇尔、司徒雷登还是斯大林,都缓缓的开始对失落的蒋公说“不”。环境的颠覆更映衬了双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边团绕了无数赤胆忠肝的角色,有范伟扮演的厨子、黄晓明扮演的解放军,登高一呼开城牵马的傅作义,战功显赫无人能及的林副统帅……甚至在淮海战役之后,主席和周、刘、朱等几位统帅醉酒当歌,更是难能的洒脱和气魄。张国立扮演的蒋公虽然足够压场,能表现的却只是落寞惆怅,一个在风雨飘摇中守不住寸土的亡国之君,脱了军服坐在冰冷的石级上,胜败也早已一目了然,编剧不会忘了给蒋公的痛处撒把盐,于是又安排了冯玉祥的灯笼会、蒋经国与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蒋公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意在告诉我们国军内部早已不合,从而不动声色的反衬我方同志大团结的和谐局面。
片中战斗打响的篇幅不多,但是只要一出来就是人山人海,《大决战》曾经给的最宏大、最全面的视角,《建国大业》用一个全镜头就可以压倒这种气魄。西苑机场的阅兵式成就了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毛主席气镇全局,俨然揭开了历史新的篇章;闻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讲台下同样是人头攒动,这个中学课本上描述过的场面讲的还是“数量”的意义:杀了李公朴,还有闻一多,杀了闻一多,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是永远杀不完的,所谓的前仆后继就是这个道理,闻一多死在明亮的灯光下,等于竖起了一个大大的丰碑。黄建新当然不是百分百的歌功颂德,至少他在片中安排了一个向毛人凤出卖主席寓所位置的奸细,后来一出现就被枪毙掉了,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也没有给与回避态度,譬如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就受到毛主席“肚子里吃下国军百万兵”的夸赞;对国民党高官的刻画,黄建新基本上是宽容化的,不过一旦转到毛人凤和特务分子,就总是阴险和奸诈,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至于蒋家父子被描写的有血有肉,可能是在照顾台湾同胞的情绪,不过就我目前看到的这个版本来说,去宝岛上映的概率应该是零。
比较揪心的是在两个多小时里讲完四年多的故事,实在是一件和抗战同样艰巨的任务,剧情赶得很紧,事件、会议、人物一个接一个,看着压根就不嫌烦,就是有点短了。如果能延长到十几个小时(指环王三部曲就这么干的)俺就更愿意看,而且乐的再多买两张票支持票房。片中会议贼多,压缩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戏份,就免不了走马观花的感觉,腕儿们在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本人都能当做标签,即使人物贼多,我们也压根没法认错。影片中对历史会议、历史人物,都用了字幕解释法,显得有点臃肿,不过为了普及中国人的历史知识,这些标注又有存在的必然性,我纳闷的是字幕还能讲历史,那些贴片广告是干啥用的呢?一部主旋律电影的片头贴上十几分钟的广告,实在是够我崩溃的,如果是宣传国产品牌我也认了,但是看来看去好些外国牌子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话说回来,《建国大业》的雄浑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在电影里,那就是气场。唐国强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压住场自然不成问题,张国立也演过帝王,当然也不差,这二位爷摆在一起,估计谁都不敢再上镜头凑热闹。爱“飚戏”的孙红雷号称抢戏王,平日抢的人家主角惨白,这次跟二位爷打了个照面,就输的很惨,戏没抢到还换的贱相百出,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姜文这个戏精倒还是老辣,挺挺胸脯就抢了张国立不少风头,甚至是那位帝王专业户陈道明,在车里密谋的一场戏中也黯淡下来。冯小刚的气场是假的,陈凯歌却是真的,只可惜那版冯玉祥一脸贱相,狠狠的颠覆了人们对这位枭雄的崇高敬意,片中凯爷朝特务脚底开枪,命令他们不许搞暗的,耳边不自觉的又冒出当年那句话:“做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国军的军装还是比咱的漂亮,据说腕儿们今年抢着做国军,就是为了跟剧组要一套衣服,整部剧中的明星大体扫一眼,两伙阵营还是分得很明显:我党领导人还是那些特型演员,基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备,名气就基本上扔一边了;扮演国军的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儿要紧,像不像就不算问题了,王学圻、尤勇、胡军、李连杰、陈宝国、刘德华等人赫然在列,就是为了能压得住场。还是有些演员的戏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陈赓,李幼斌版的报社记者、邓超版的徐悲鸿都没了,那些有笑点的演员却都还保留着,范伟、葛优、王宝强、郭德纲、冯巩等人出来就是让你乐,这也反映了咱们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电影”的跨越,《建国大业》告诉我们革命历史题材不必瞪着眼握着拳看,咱们完全可以靠着椅背伸懒腰,可以大笑,还可以吃爆米花,所谓的严肃,都可以丢垃圾桶了。
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毛主席邀请北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还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的软弱(这是毛主席说的),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不轻易为动,更加重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这些民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毛主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从而将共产党、毛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众代表在激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年头,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⑵ 影评怎么写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内很多。容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2)选战影评扩展阅读: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又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⑶ 历史二战电影观后感,从历史角度考虑,不少于300字
日本二战电影《吾为君亡》观后感
1,首先我是名中国人,我承诺一生忠诚于我的祖国,也愿意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为国家献出生命。
我不是军人,也不是鼓吹历史充满仇恨的愤青,更不是崇尚战争敬拜战争的右翼倾向分子。
下面我将要打出的文字只是我看了这部电影后,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法。
2,毫不夸张的说,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曾数次流泪。我强制着试图不让我的泪水滑落,但是这些抑制不住的泪水却在顽强地为那些青春年少,刚毅勇猛的战士,为那些温柔善良,和美坚韧的女人毫不吝啬的涌流。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精神与民族灵魂。日本民族的精神与民族灵魂通过这部电影完整的展现出来,看了之后让我肃然起敬,同时也心生惶恐。
我深深地理解为什么日本在战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能够从战败国的阴影中脱影而出,并由一片废墟资源匮乏的弹丸岛国一跃发展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也懂得为什么大多数日本人的工作态度与人格素质及其他们的产品会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尊重与好评。
这些辉煌的成绩体现了一个成功民族的精神魂魄所在。也正是他们这种坚韧,忘我,百折不饶,视死如归,凝聚团结的民族精神与魂魄才托起了当今世界上一个繁荣强大的大和民族。
3,我们中国人在称呼日本的时候总是“小日本,小日本”的叫着。日本的确小,国土面积小,个头相对也小。但是他们的民族精神与国民信仰却齐天之大。
人的生命最宝贵!但影片中,近乎每个士兵却无畏自己年轻的生命,无惧自己胸膛里的热血,为了国家的荣誉与兴亡毫不犹豫的去战场赴死。
这种精神信仰比天还要大,这种民族气节比天还要高。伟大的信仰与气节是无边无尽的。那些神风战队的成员,那些赴死的人,那些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生命,在他们每一颗鲜活跳动的心脏里谁又没有亲情,爱情,友情?
面对所有珍贵的情感,却没有人选择逃避。每个人都在义无返顾的接受死亡。即使知道了必将失败的结果,却仍然赴死,这不是愚昧,更不是无知。这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国家精神在激励他们要这样做,必须去做。
生命之大,亲情之大,爱情之大,友情之大,这些看起来最大的意识形态却在国家,民族面前显现的如此渺小,甚至无法比拟。
4,影片逐一为我们展现出亲情,爱情,友情的珍贵,但更多的是通过这些珍贵的情感来揭示战争的残酷与反思。
人类永不停息的竞争社会里,国家和平的前提与保障是民族的强大与繁荣。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兴盛,靠安逸封闭与努力创造是远远不够的。
历史告诉我们,真正和平的保证靠的是强大坚实的武力基础,甚至靠的是强悍的侵略与扩张。
这种和平保障的侵略与扩张体现在一个国家民族的信仰上与这个国家的精神本质原动力基础上。
美国是当今世界霸主。我们简单回顾下美国的历史就会不难发现,美国几乎所有发达成果都是建立在侵略与扩张的前提下繁荣起来的。
美国建国2百多年,却有1百多年在战争。现在的美国人都在说要和平要和平,实质上却在骨子里考虑着战争,考虑着如何在战争中繁荣。
5,1776年的美国,从那一年开始注定要与战争结盟。从墨西哥湾到菲律宾海沿线,从一战二战的肆虐到越战伊战的屠杀,从欧洲到亚洲,从美洲到非洲,从地中海到太平洋到南大西洋,美国式的侵略扩张几乎横跨了整个世界,就是这样无数次的“正义自由”的战争,使美利坚人确立并坚信了他们的民族信仰与民族精神,继而造就出一个在军事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有着丰厚硕果的战略美国与霸主美国。
一位美丽善良的未婚妻跪俯在即将开着残旧飞机去舍身赴死的飞行兵脚下,嘶声的求着:“请带我一起去吧,一起去吧。
⑷ 战争影视欣赏影评怎么写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进行评论,评论过程通过结合影片具体内容和影片在构思、结构、技术、人物等方面最为闪亮之处摆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近一步论证。
要写好一篇影评,首先应当认真观看电影,并记录影片中重要的人物、镜头等方面,找出影片中最为亮点以及最新颖之处。一篇影评能否吸引人就在其于有没有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写出别人一般想不到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总结“新”“奇”。
常见问题:跑题、讲故事、面面俱到、没有观点、写成“豆腐块”、本末倒置、常识问题、没有细节。
写作角度
思想评论: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
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
争方向。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
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见《银海珠光》)。
2.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砭时
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
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
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评《南京大屠杀》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
“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人物评论
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
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色。《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
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
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溶进
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美学评论
1.艺术样式评论。如《不庄不谐 笑从何来》结合喜剧样式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屏幕涌动纪实潮》从纪录片美学特色分析了优秀纪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红河谷:动人心魄的视觉交响乐》就该片所具有的交响诗式的结构样式进行评论。
2.艺术风格评论。如《充满诗情的战场写意》通过影片《大转折》中几个主要战斗场面的不同诗意内涵的分析,对该片以泼墨的方式抒发的浓郁的诗情,给人以震颤心弦的视听感受。对于引起较大争议的《红色恋人》,《诗电影的意象美》从电影风格和创新的角度给予肯定。
3.审美特性评论。《对亲情与人伦的呼唤》从当代悲剧审美特性入手,指出当代悲剧重在探索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唤起人们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如亲情与人伦的珍视。评《小鬼当家》的文章《“小鬼”为什么逗人喜爱》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
电影特性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色彩、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试举例如下:
1、电影语言评论。《<红高梁>――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起点和成功之路》。
2、电影结构评论。《复合交融 巧织经纬枣<平津战役>的结构艺术》。
3、电影修辞评论。电影修辞包括多种手法,如对比、夸张、象征、拟人等,如《<开天辟地>中的象征手法赏析》。
4、电影节奏评论。《满怀深情的韵律美枣谈电影的节奏艺术》
5、电影悬念评论。《悬念迭设扣人心弦枣谈美国片的悬念技巧》
6、电影音响评论。《摹声会音皆有情枣中的音响》
7、电影色彩评论。《张艺谋为何偏爱红色》《在“形式”中强化“意味”》。
8、电影细节评论。《耐人寻味的“纳银密账”》、《一串闪光的项链》。
9、电影表演评论。《眼之魅》
10、电影音乐评论。
以上评论角度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渗透、交合、兼容的。评论的视角可以是复合的,如评论人物,除了上述的评一个人,
评一类人,或对立人物的对照分析,也可以就几部影片或某一类影片中同类人物进行综合分析,或对某种创作倾向进行评论。如《忧患意识与英雄主义》对美国影片
普遍性的主题的分析;“新时期军人银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员为什么不能长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为什么走红”等论题是综合某类影片创作倾
向选的。
电影评论的文体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以论文体为主,也可以用书信体、对话体、问答体、随感录。也有散文体,散文体多以抒发情感为主,轻灵活泼、文笔优美,但一般缺少严密的论证,较少逻辑力量,理论色彩较单薄,在影评百花园中应当允许各种文体样式存在。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⑸ 有哪些比较经典的影评范文
孔雀的电影里面最好的一场,就是在开头,姐姐在拉手风琴,背后开水壶偷偷的喷出热气,在远处一个老人枯坐着,这一场可谓完美,首先画面很漂亮,姐姐白衣黑裙,黑白琴键,长长的走廊很有纵深感,其实很好听,姐姐拉手风琴不太熟练,但很抒情,背景里还有水开的声音,再次也是最好的一点,是把姐姐这个角色的心理性格的主要特色展现出来了。
⑹ 一部好的电影的影评!1500字左右!急需!
《公元一万年以前》——美国无极,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影院看完罗兰
⑺ 关于抗日英雄影评300字
一、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50年代的电影——《董存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种种原因的困扰下,终于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面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勇气深深的打动了我。
想想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在老师、家长的关爱下成长,我们没有经历过董存瑞那样的困难,也没有为中国奉献出什么。但我们也应该为中国、为人民作出奉献,现在我们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们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董存瑞为中国的发展奉献出的生命;才能对得起那些为革命事业、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战士们。
想想董存瑞吧,想想那些革命战士吧!是他们为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想想他们,谁不愿意在家中和亲人一起享受幸福,但他们还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去上战场、打硬仗,也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想到他们那奉献精神,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不为中国、为人民做奉献呢?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就应该向董存瑞那样,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有一种无私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
暑假中,我看了电影《邱少云》,直到现在,我怎么也忘不了邱少云的摸样,更难忘记他在烈火中坚毅的面容、镇定的神态。这部影片介绍了在一次战斗中,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潜伏地点,伏在大火中一动也不动,忍受着烈火烧身痛苦,最后竟被大火给活活地烧死。其实在他的身旁有一条水沟,他完全可以滚进水沟里,让自己身上的火熄灭。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深知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救不了自己,还会害死所有的战友,导致这场战斗的失败。
看完之后,我被邱少云深深地震撼了!多么可敬的英雄啊!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大火在邱少云的身上燃烧了两个多小时,这种巨痛是多么难以忍受啊!可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回忆着那残酷的画面,想到英雄在烈火中燃烧的身躯,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直往下流。我多希望出现奇迹呀!或突然间熄灭,或天突降大雨……可那只是幻想,英雄最终还是离我而去。我想他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他心里总装着别人,装着集体。他选择了牺牲小我顾大我,用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战友的生命和战斗的胜利,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坚强的男子汉。他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再想想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吃一点亏就斤斤计较。比比他们,我是多么惭愧!想到今后,我们小学生虽然不能象邱少云一样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那坚强的毅力,做一个坚韧不拔的人;学习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发奋读书,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三、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战争小英雄《小英雄雨来》。故事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那里芦苇丛生,水上波光粼粼,是个美丽的地方。人们朴实善良。船是那里基本的交通工具。雨来是个机智、勇敢、水性很好的一个男孩子,他可以像鱼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他带领小伙伴们利用熟悉的地理环境,一次又一次与敌人周旋,看着鬼子的狼狈样,我的心里可高兴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深感受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战争虽然远离了我们,但我们的拳拳报国心会更加强烈,我们一定要抓住现在这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⑻ 电影激战影评3000字
从叙事技巧看,《激战》并不完美,但我愿意给它满分。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去影院欣赏电影,也经常被逗乐到,煽情到,震撼到,但忘了已经有多久,我没有对着一部电影忘情的大笑,欢呼,于心不忍,满怀振奋,黯然神伤,热泪盈眶……《激战》甚至让我萌生出了影院就去旁边健身房办张卡的冲动。导演林超贤以枪战片闻名,这次他不用一颗子弹半点烟火,只用一记记朴实的拳头,就捶打遍我内心每一个柔软的角落。我像被MMA高手击中,通体震颤,瘫软在座位上,咬咬牙,挤出力气,向着银幕竖起一个大拇指。
故事围绕一对师徒拳手挑战综合格斗展开。张家辉的角色是个典型的香港市井老油子,昔日光辉拳王,如今悲催欠债王,其人刀子嘴豆腐心,人如外号的爱犯贱,甭管眼角的鱼尾纹里藏了多少辛酸苦楚喜怒哀乐,愣是死不外露,求人办事语带调侃,承认错误时不情不愿,安慰起人来也带着教训的口吻,放不下拳王的尊严,还差点和大妈对骂起来,那一声声的对不起,即使面对萌态可掬的小萝莉,即使在空无一人的屋顶,也要经过了多少心理挣扎才能出口啊。彭于晏《洛奇》和《百万美元宝贝》各占一半,上擂台只为证明人生价值,输赢并无所谓,因为有目标,无牵挂,所以能全力以赴,打歪鼻子,折断脖子在所不惜,甚至还想学脱臼那一手绝活,端的是肯受虐者事竟成。两人斗嘴的好看程度不亚于肉搏,基情澎湃,火花四射,争贫比贱精彩纷呈,每每在不经意间拂过我的笑穴。
师徒两人在片中大炫肌肉,货真价实毫无PS痕迹,戏里戏外都吃尽苦头。尤其张家辉,40好几的年纪硬磨出那一身钢筋铁骨,拼搏精神比片中角色更甚。影片对于格斗的描写最大程度贴近现实,例行公事的训练过程蒙太奇,全面细致的展示了多种力量、敏捷、体能的训练手段,那龇牙咧嘴、青筋暴突的画面,光是看看就足够叫人咂舌,惊呼拳手不是好当的。互联网上有人鄙视擂台搏击,认为街头格斗才是王道,无需搏击手出言纠正,单是《激战》中的训练强度,就足够让他们改变成见。张家辉以一敌众打流氓,充分呈现业余和专业实力的巨大差距,是现实再现。
几场擂台大战没有因追求视觉而偏离MMA搏击的本真面貌,外行看来带些戏耍意味的锁技过招,都得到完整细腻的呈现。综合擂台上的强弱并非一目了然,选手心态、经验、体型,力量,拳法,步法,腿法,锁技的优势和劣势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弥补,上下风也会发生戏剧性的起伏转换,令比赛充满意想不到的变数。两主持人的解说虽只寥寥数语,却总能点中关键,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悬念。虽然出一腿就要挨一拳的设定未免失之简单,但连场搏命的攻防战术,已足够叫人看的不亦乐乎。
影片很励志,但绝非老调重弹意志必胜、精神超越物质的热血鸡汤。彭于晏训练时间短,经验不够,与对手存在技术和力量的差距,果真没能爆发小宇宙。张家辉创造奇迹,靠的是经验充足,速战速决,若是持久战还能取胜,就不可思议了。扭转败局的关键一招,固然是戏剧惊奇,仍足够让人热血沸腾的握紧拳头,眼角含泪,然后,精心抖出的包袱又让人扑哧笑出了声。鉴于地面技动作观赏性不够,影片采用燃情音乐和选手痛苦表情填补张力,回合倒计时总藏在画面外,省去了老套的紧张,换来几个意外惊喜。
从片长来看,格斗场面并不多,张家辉和一个单亲家庭的感情联接占据了相当多篇幅,这部分并没有沦为打斗间歇的凑戏,否则影片大可不必拍两小时这么多。这个临时家庭演“话剧”,切月饼,修房子,其乐融融间,伴着女声版寂静之声的浅浅吟唱,令人心头升腾起温婉眷念。张家辉骑摩托车载着梅婷,在清风细雨里缓缓穿过街道,本来极可能流俗的闷场,因安插的恰到好处,也轻轻叩动了我的心扉。彭于晏与父亲的几场戏也是如此。这些温情脉脉与格斗无关,但它们让我们了解到,铮铮硬汉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奋斗。
《激战》不是大团圆的励志片,情绪不稳定的母亲终究要进精神病院,有犯罪记录的老好人终究无法得到监护权,从绝境中站起的前富二代也并没有和女孩确立恋情,但就像乌云散尽前露出的那抹金边,一切都折射着满满的希望。人生就像擂台,不打就不会输,但你会在老去时懊悔什么记忆都没留下,一旦上台,你总会跌倒,但只要重新站起,继续向着命运挥出一通又一通眼花缭乱的组合拳,你会证明留下的汗,洒出的血,歪掉的鼻子和脱臼的手臂,会是你此生最辉煌的奖赏。
⑼ 急求一战或二战观后感!!!
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周年时,人们常用的一个假设就是,在纪念这些往事的同时,一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清现在,二来还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关于未来的启示。
60年前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毫无疑问地属于这样的历史事件。简单地说,纪念二战,可以让人们知道人类可能疯狂可能残忍,也让人们理解:暴政、侵略最终会被正义的力量打败。此外,人们还可以感受到现在的相对和平局面非常宝贵。
二战结束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之一。说它是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不仅因为它离我们时间并不久远,很多亲历这场战争的老兵依然能亲身参加活动讲述故事,让人们对历史教训有更直观的感受,还因为正是二战的结束,才产生了很多今天仍然有效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而二战以后由于意识形态之争而产生的冷战,也是人类历史上重要一页,对当今世界的走向也有一定启示意义。
在这次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中,除了二战亲历者的讲述和普通民众的鲜花与哀悼,几十个国家首脑还要聚集在一起,谈及法西斯的残暴,谈及欧洲犹太人的血泪,还有全人类在法西斯的残暴面前团结起来的可贵场景。这些首脑和来自各个领域的人物也还要谈及残酷的二战如何催生了人们的合作,如何催生了联合国,如何在战后重建中进行经济合作,如何让德国这样的国家洗心革面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当然,在共同谈论这些具体的话题之外,来自一些不同国家的元首还可以对二战结束做出不同方面的强调:发动战争的国家是强调吸取教训,表达和平决心;一些西方国家则强调这是自由对暴政的胜利;而诸多饱受侵略的国家则更把它看成是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胜利。
比如,美国总统布什在去莫斯科参加纪念活动的途中,就一直在谈自由的力量,并且不时地把自由概念和他自己政府的行为紧密挂钩;不仅少谈二战多谈伊拉克选举,而且不顾俄罗斯情绪坚持要去拉脱维亚和格鲁吉亚访问。而俄罗斯则一心强调这是前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解放了很多处在纳粹铁蹄下的欧洲国家。
实际上,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既是自由对暴政的胜利,也是被侵略民族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战争的胜利。但不同的国家做出不同的片面强调,无非是要利用历史事件,提高自己的历史地位,并为目前的政治利益服务。而在这些片面分歧中,我们已经能隐隐看到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宣传和冷战思维的复活。
因此,这种片面解释提醒人们,在庆祝反抗法西斯政权发动侵略战争、反思战争根源和行为、避免悲剧再发生的同时,也要避免片面理解战争,利用60年前战争的胜利走私自己的意识形态,从而导致新的冷战产生。
目前,纪念欧洲反法西斯胜利日已经拉开帷幕,八月份还将隆重纪念亚太战场反日本法西斯的胜利。在这些重大的纪念活动中,在反思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暴行,庆祝反对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时候,人们还不应该忽视,二战结束之日,正是冷战开始之时。只有各国全面看待战争,放弃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冷战思维,世界才能真正从庆祝活动中吸取教训,彼此合作对付世界面临的恐怖主义、局部战争、环境污染等新问题
⑽ 经典大片的影评
1976年的那部《中途岛》中,由于技术条件限制,不得不从美国电影《东京上空30秒》、《虎!虎!虎!》、日本电影《太平洋の岚》、二战新闻影像、甚至英国电影《不列颠空战》中借用了大量的海空大战影像镜头,这些镜头清晰度和色调五花八门,甚至武器型号也和中途岛之战不符合。至于老版电影自己拍摄的场面,很多是在美国“列克星敦”号和“奥里斯卡尼”号航母上完成的,令眼尖的军迷感到出戏。然而,时代变了,《决战中途岛》借助电脑特技技术,肆无忌惮地制作出以假乱真的场景,特别是战机战舰的近景。什么航母满舵转向,大机群在密集的防空炮火中穿梭,SBD式俯冲轰炸机的机尾机枪手与零式战斗机激战,华丽的海空大战似乎就在眼前。
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动作片,不是军迷追捧的战争片,从动作片角度来看,这部电影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段精彩的战斗,从这个意义上是合格的。典影放出的预告片和剧照中有一个美国飞行员和一个黑头发的女性角色隔着铁围栏痛苦对视的镜头。但是《决战中途岛》没有重现老版电影中美军飞行员和美籍日本女人谈恋爱的虚构情节。这个情节主要是在反对越战的民众情绪范围中,讨好酷爱“反战”和“人文精神”的观众。大部分导演在拍摄这种类似于历史纪录片的电影时都会对历史进行一定的加工,我国的导演拍战争片就喜欢把反派拍的傻一些。但是看了《决战中途岛》后,发现反派也确实是有智商的,导演在重点拍摄美国太平洋舰队胜利时,也没有忘记对日本做出决策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这一点确实不错。
影片宏大叙事手法确实做的不错,蜻蜓点水般提一提前后几十年的历史,交代前因后果;重点讲述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战役;从飞行员视角,指挥部视角,士兵家人视角多角度叙事,叙事丰满而立体;最后辅之以日本国,中国的一些镜头,拓展了影片的空间纵深感。全片看起来宏大而不散乱,有点有面,十分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