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影评
Ⅰ 《十面埋伏》影评
《十面埋伏》英文影评
Zhang Yimou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best directors of our time.Zhang Yimou did an excellent job as the cinematographer on the movie "Huang Tudi"(Yellow Earth),and his debut as a director on the movie "Hong Gaoliang"(Red Sorghum) won him many awards and established him as a leading member of the so-called Fifth Generation Movement of Chinese Movie-makers”.
无论是一个影评人还是一个喜爱电影的普通观众
我想都是喜欢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评论的,
对于网上若干网友的批评我想大家已经看得够多了
甚至我都认为它是一个十足的滥片
所以我认为有必要给一部分坚持眼见为实的朋友们,转贴下面几篇文章。
说的很中肯,也有一定的价值。也希望各位听了满脑子批评的网友们能够冷静下来重新审视,我到现在都没有看到,所以不发表个人意见,
1。解读《十面埋伏》 焦雄屏:非建设性谩骂无意义
在《十面埋伏》于全国范围内逐渐引起反响时,台湾电影人焦雄屏女士悄然到京,我们有幸就此部电影与一名资深电影人进行了一次对话,从另一个渠道对张艺谋与他的《十面埋伏》进行解读。
这本是场很有力量的对话,因为对话双方,原本应该是张艺谋与焦雄屏。一个国内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一个台湾最有影响力的影评人、制片人。他们的学术背景、从业经验、国际能见度,皆比普通从业者更宽泛,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到了其他人没能做到的事情,两人的对话将在对峙统一中完成,这也将是一场视点相对高的、不可能避开正在上映的《十面埋伏》争论的对话。这些足以让读者和我们共同兴奋。可是,当天夜里,所有人失去了与张艺谋的联络,包括张伟平,我和焦雄屏女士等待着,消息传来,张艺谋一直在奥申委开会,会开至深夜仍未结束。第二日清早即将离开北京的焦雄屏,最终回到酒店,我们不得不放弃原本意义重大的两岸电影人的深入恳谈,这场对话从而变成了我对焦雄屏的采访。
记者:看过《十面埋伏》您对它的感觉如何?
焦雄屏:张艺谋尝试一个新类型电影并不容易。很多想法和努力,是我们能够看得到的,在他擅长的部分,他做得很好,他超越了大部分的导演。但是,另一部分,在类型电影中,有一定的规则和手段,这是必须遵循的。首先,我必须要说,张艺谋真的是个非常上进的导演,他用所有的元素创造票房奇迹,就商业上讲,这对中国电影是有帮助的,对于转型中的华语电影的影响是不能被忽视的,从《英雄》到《十面埋伏》,他让国际电影界了解到中国具有多么大的一个潜在市场,中国本土电影也具有着惊人的本土市场。无论怎么样,在电影史上,这两部电影将会有属于它的地位。不过,作为一部类型电影,《十面埋伏》又有着与类型电影的距离,他在某些地方有值得讨论的地方,这也是我特别想跟他聊的有关类型电影的方面。
记者:你说“有他值得讨论的地方”是指什么呢?
焦雄屏:类型片是一个演化型过程。绝对是市场的需求。我举个例子你就知道,香港电影的小马哥,在当时,香港社会形态不稳定正义不明的情况下,这样一个电影角色的出现就被当成了正义英雄,超出了许多电影人的想象,这个类型电影有他的一定的环境,有市民对某些东西的期待,他们把希望赋予在电影身上,觉得有这样一个英雄就在自己的身边。我觉得这是环境与制作产品的重心相互影响的结果,电影中将投射出市场需求,这需要一个量产,在产品制作中移植符号或者套用符号都没有关系,但是,导演要有一个直觉性的,对电影绝对有用的东西,每个影片出来的确是个沟通的过程,有个与观众沟通的基础,不能大家各自一套,永远没有共识,永远在平行线上运动。
记者:现在对于《十面埋伏》有许多各种不同的说法,绝大多数是批评,对这些你怎么看呢?
焦雄屏:我不希望看到网络上的那些谩骂,你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最好是有建设性的意见。非建设性的谩骂对于中国电影没有任何帮助,什么是电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一部电影不可能人人都喜欢,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不需要把它全部否定掉。华语电影需要非常小心这种现象的发生。台湾的国产电影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我非常希望有关人士注意这个问题。
焦雄屏
1953年生,山西人,台湾政大新闻系毕业,美国德州奥斯汀分校广播电视电影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博士。以影评人身份致力于“提升台湾电影文化”,以她为首的大量评论曾促使了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兴起,被人称为中国台湾电影“教母”。目前,担任着制片人、影展评审、教授等工作,并成立吉光电影公司,是《爱你爱我》、《望乡》、《十七岁的单车》、《蓝色大门》等多部影片的制片。
2 资深评论:《十面埋伏》成全章子怡浪费刘德华
《十面埋伏》到底怎样,记者在《十面埋伏》首映第一日,有幸请到两位资深的电影研究者一起观看了这部影片,并在观映后采访了他们:周承人,参经是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创办人之一,现在是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副会长;李以庄,周承人的老伴,中山大学中文系的退休教授,中国高校电影协会的创办人之一。两位老人呕心沥血20多年写就的香港首部电影史《香港电影史》即将由香港三联出版社出版。
目前对《十面埋伏》的各种评论铺天盖地,但客观的说:多数评论都有意气用事之嫌,要么偏颇无力,要么浮夸表面。两位老人在看过影片后,对这部影片细致的作出了自己中肯的评价,他们认为:《十面埋伏》并不是一部失败之作,但是也不能说有太大创新。记者将他们的观点整理如下:
两大创新:牡丹坊之舞和竹林大战
《十面埋伏》在动作场面上胜过了《英雄》。。程小东在《十面埋伏》中的发挥比《英雄》要好。
《十面埋伏》中动作场面主要体现在两场戏中,一场是“牡丹坊之舞”,这是全剧的精华所在,刘德华撒豆指路,章子怡飞袖击鼓,是张艺谋的一个创意,这一场戏给人视觉上的惊艳和震撼,的确达到了张艺谋自己的追求目的———“即使影片被人批评得体无完肤我也不会在乎,只要我的影片能够为观众留下过目不忘的灿烂3分钟!”
《十面埋伏》另一场堪称经典的动作场面是竹林之战,竹林之战在胡金铨的《侠女》和李安的《卧虎藏龙》中都非常经典,前者有杀气,后者有诗意,李安《卧虎藏龙》的竹林戏周润发如雕塑般的形象以及章子怡的足尖微颤完全显示出了两人不同的性格和身份,没有一丝杀气,只有诗意充盈。《十面埋伏》的竹林之战杀气凌厉,竹雨如箭,造成了困境重重之感,在这一点上,完全区别于胡金铨和李安,因而《十面埋伏》的竹林戏也得以脱颖而出,成为武侠片中竹林戏的又一个经典。
演员表现:章子怡有可塑性
可以看出来张艺谋把全部精力几乎都用来力捧章子怡,章子怡这次的表现也不错,证明她是个好演员。她演的盲女感觉到位,在感情戏上的表现,可以看得出是用了真感情的,不是K滴眼药水,至少比当年的巩俐会演戏。我记得当年巩俐在《霸王别姬》中,张丰毅被拉去批斗,巩俐揭发张丰毅的一场戏,导演给了巩俐一个特写镜头,这对表现巩俐复杂感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镜头推进的时候,巩俐的眼神是空洞的。
而另一明星刘德华在《十面埋伏》中却被张艺谋给浪费了。金城武是事实上的第一号,主场戏都是他,而卧底的刘德华并没有表现出他的两面角色的复杂性。他与章子怡以及大姐之间的见面,也没有表现出他们的历史背景(在表演上的)。他和章子怡的三年恋爱史以及卧底身份都是说出来的,并不是在动作中展现出来的,他也就无戏可做了。
刘德华成为了一个符号,张艺谋浪费了一个好演员。
三大遗憾
没有超越的偷师:张艺谋说:“武侠片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其实《十面埋伏》里装了《卧虎藏龙》里的人性和《无间道》中的卧底。张艺谋从《卧》中偷了很多桥段,虽然有自己的变化,但其实金城武+章子怡就是《卧虎藏龙》中张震+章子怡的翻版,是尊崇自我的,无忌的。而刘德华+章子怡,跟《卧》中的周润发+杨紫琼有某种相似,都是尊崇规矩的,克制的。而对于《无间道》的卧底,张艺谋简直就是照搬了过来,但是又没有像《无间道》那样在卧底身份的目的和感情上交代得那么充分明白。
体裁上的失败:《十面埋伏》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一开头牡丹坊就让观众兴奋起来,很简洁,节奏也很紧凑,但是后劲不济,最后的高潮没有上去,结尾没有扬起来,这是最大的缺点。不过这跟张艺谋对影片的体裁把握不准有关系,《十面埋伏》到底是正剧还是悲剧?张艺谋没有这个全局的意识,像影片最后的雪地大战,本来是很苍凉很凄美的,但是正当观众都要掉眼泪的时候,却开始哄堂大笑。如果导演按悲剧体裁处理,让金城武和章子怡这两个追求生命自由,用3天时间就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一起死去,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观众看,这会是很凄美很悲壮的,但是张艺谋没有自觉地对体裁的把握,让章子怡生生活过来好几次,其实暴露了张艺谋不知如何让雪中大战结束的尴尬,搞得最后的结尾又拖沓又窝囊。
穿帮的激情戏:跟李安在处理《卧虎藏龙》激情戏时候相比,张艺谋在关键时刻舍不得。例如最后一场激情戏,章子怡和金城武两个人在草地上翻滚的激情场面,摄像机一开始是平视的,但是后来突然用了俯视的拍法,这一鸟瞰,观众席上是一片笑声,章子怡和金城武都是只裸露了上半身,下半身都穿得很齐整,这样的激情戏就瞬间穿帮了。
发行霸道
对于《十面埋伏》霸道的发行,我们很有意见,曾经还想过抵制不看,《十面埋伏》这部电影虽然并不能说是失败,但是我们不喜欢他们做买卖的方式,文革的时候10亿人看八个样板戏,但是这一次是13亿人在两周内同看一部电影。在《十面埋伏》的发行后面,明显有一只有形的手在操纵,对于其他影片是不公平的,国产电影花了半个世纪才从喉舌变成了商品,这一次,却打着保护国产大片的旗号,行的是欺行霸市的行为,我猜度,这样作的意思,是要创造一个让全国人民都惊讶的票房,但是这似乎有生造“政绩”之嫌,有违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
Ⅱ K19的影评
这是一艘倒霉透顶的船,搭载着一群倒霉透顶的船员。 看了一些影评,似乎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是表现苏联官兵不计个人牺牲,为国家而战,宣扬爱国主义的影片...这其实大错特错了。我认为,这部电影从本质上讲是体现人类在面对困难时被逼出来的团结一心的精神。我记得邓尼茨说过,为什么世界上各国语言都有同舟共济或类似的说法,而没有“同营共济”来形容陆地生活的?这是因为,在喜怒无常的汪洋大海之中,只有共济才有可能生存下去。同舟共济是一种什么概念?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为战友堵枪眼,而是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要有高度责任感。艇长的职责就是发号施令,指挥全局。副长的职责就是成为衔接艇长与船员的桥梁,监督命令的执行或是反馈船员的不满。航海长的职责就是领航,机电长的任务就是负责技术维护等等。一名合格的军人应当尽到自己的职责义务。 从本片中看,虽然船上人员都有各种性格缺陷,尽管船员与艇长关系恶化,但他们大多数都把职责放在第一位,从一盘散沙直到形成一个优良的团队。K-19虽然发生严重事故,但从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船员已经在职责范围内为同伴付出了最大努力。他们并不是喊着国家口号去战斗的,而是出于同舟共济的互助精神。K-19事故是一个失败,但这个失败主要是由苏联政府造成的,事后却要让K-19官兵们充当替罪羊。苏联解体之后,K-19幸存的官兵们又重新聚集在一起,为死去的同伴默哀,点出导演的真正意图。这部电影的确是在唱颂歌,但并不是为苏联政府(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是部美国电影),也不是歌颂苏联官兵对国家如何忠心,这部电影歌颂的是K-19的128名成员在接踵而至的危险当中同舟共济的精神。 本片故事与历史上K-19事故存在很大出入,导演也已声明只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而成,所以不应该以看待历史片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导演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Ⅲ 2012电影影评
那也要看什么电影啊,看什么电影就会引起什么样的反映。本人也喜欢看电影的,呵呵~我喜欢看美剧。
异能神奇超能力之类,或者英雄拯救人世界什么的,有的惊恐的也不错。
通常看电影会哭会笑,会感动,或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比如有的反映社会上的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的等需要鄙视评击,。
有的反映人生世间百态,或者反映出什么道理真理的,很多都反映人性的片。
```````````有的是反映爱情亲情啊,重要啊取舍啊珍惜啊等。
有的就是刺激大脑细胞的拉。
看你喜欢什么样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呵呵我也看过2012。场面挺震撼,那就是警示人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小做起,匹夫有责。
杜绝污染环境的事情的,还有,朋友情亲情之间什么的,,社会现实呀,,大难各自飞,哎~人心否侧,人性。。要环保咯,珍惜有限资源咯。科技时代发达不错。
Ⅳ K星异客观后感
[K星异客观后感]一部表面看略带荒诞科幻遐想,其实打着温情感动牌的反映社会题材的电影,K星异客观后感。一切由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开始,一个奇怪的陌生人出现在纽约中央公园车站,当着众人的面说它来自另外一个星球:K-PAX。外星人还是神经病。当然每一个怀着正常价值观的人都会选择相信后者。所以他被扭送进了精神病院.......每天开始接受300毫克的镇静剂,但是奇怪的是他居然免疫。带着很大的疑问,他这个特殊案例被送到了马克医生那里。当然不止因为他对镇静剂免疫,更绝的是他对K星球的描述居然比当今世界最著名的3大天文学家博士的描述还要接近人造卫星传送来的星系扫描图,在三大所谓博士目瞪口呆追问他为什么知道时,他趾高气昂地说~就和你们地球3岁小孩子就知道地球是围着太阳转一样理所应当,这是每一个生活在K星人所知道的常识。专家就这样互相大眼瞪小眼地被一个自称是K星人的精神病上了一堂天文知识课.....我在想那些聪明绝顶到脑袋没发的人一定囧到几点,他们四五十年的科学钻研和天文观测还不如一个精神病人的一朝顿悟。经过此番遭遇,不仅精神疗养院的众多病人开始从他细致,完美绘声绘色地对K星的描述中相信了有这个星球的存在,并且开始幻想可以和他在完成地球观测任务后和他一起回到K星。只因为他给了众人一个承诺,他可以带一个人一起回K星,那个完美进步的文明星球,没有杀戮,没有贪婪,没有权欲,没有烦恼,观后感《K星异客观后感》。在这里我有种感觉,他,这个自称来之K星的男人像是在精神疗养院内成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宗教组织一样,而且他赋予了信徒最完美的希望。而且连马克医生也渐渐怀疑起自己对这个病人的治疗方法有误,可是怀疑自己的判断.....马克,一个精神病力专家居然也陷入了这样信仰迷茫,更别说一群神志脆弱的精神病人......所以马克调整了治疗方法,用催眠试探这个外星病人的潜意识,看看能不能撬开他的心灵缺口。并让这个外星病人参与自己组织的家庭聚会,试图让他找回记忆里残缺的家庭回忆。当中有惊无险。在双管齐下的治疗下,医生马克顺利找到了他的过去,原来他真名叫波特,是一个农场主,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但是一起命案让他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他的妻子和女儿独自在家的时候遇见了一个通缉犯...其后就被杀死了而刚回来的波特目睹了一切.....马克医生犹豫着是该让波特在精神疗养院当个安静的K星人呢~还是让他再受刺激呢~最后医生还是告诉了波特,但是波特很平静地否认了自己的身份,而且声明他就在今天也就是7月27日要用光束旅行回到K星,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病房的视频监视器全部失灵,他要回K星了吗?最后的结局还是请各位观众自己去猜测,毕竟谁都不喜欢未看电影前被泄底。所以就在这里留个悬念,买个关子。不过我个人很喜欢这种开放性的结局,可以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Ⅳ 急求《我的名字叫K》的英文影评
英文片名是MY NAME IS KHAN,中文片名是《我的名字叫可汗》,英文影评:
Rizwan khan ,an undiagnosed autistic(aspergers actually) moves to San Francisco after his mother dies not before teaching him all about secularism. While Working in a cosmetic shop for his brother and selling them ,Rizwan falls in love with a hair dresser Mandira.The rest of the movie deals with the couple trying hard to save their love amidst cultur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Muslims that seem to tear them apart.
MY NAME IS KHAN is a kind of movie that will have you seriously thinking about secularism and at the same time will make you smile or at times will bring a lump in the throat with moist eyes.You will find yourself seamlessly connecting with KHAN and you cant help but accept the fact that Sharukh khan, who has mostly been 'the lover boy' of India cinema SO many times that it actually made you sick, is actually one of India s FINEST actor. KAJOL playing a distressed mother delivers a flawless performance that will remain in your mind long after you have left the theater and probably you will recall every time you hear her name or see a distressed mother in real life.It is that strong.
JOHAR as a director has matured with his audience and has moved far away from his silly rom coms or melodramatic family dramas to this very meaningful love yarn.
This movie tat grips you for the most part suddenly slips in the end with a climax that was predictable, nothing wrong with that ,but a bit too much of over-dramatic background score and over acting will leave a small halo where you would expect the filmmaker to wrap up the enjoyable show with a final master stroke.
Ⅵ k星异客 这个电影阐述的是什么意义
根据自己理解,其实很多人认为只是简单的精神病人的故事,但我不回这么认为。我觉答得主人公确实是K-pax外星人,他不同与地球人,相当于寄生虫一类的,所以他只是寄生在port身上,支配他的思想,利用他的躯体在地球旅行。当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
Ⅶ 为什么,(K星异客)影评
电影:《K星异客》
该片改编自1995年基恩·布汝尔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说,在美国2541家影院首映时专,以1750万美元的成属绩成为当时北美票房的冠军。
美国大片确实经典!表演更是由凯文·史派西和杰夫·布里吉斯坐镇。我给10分满分。
Ⅷ 禁闭岛影评 心灵的自我发现
虽然结局是开放式的,很多人也抱怨看不懂,但仅仅因此而抱怨电影不好可有够白痴的。看完的那天晚上我上网找了些影评,发现同志们的看法基本有:Teddy疯了,一切是他幻想出的/Teddy没疯,一切是演戏为了把他搞疯两种。之后两天和看过的几个朋友谈了谈,倒搞出几个想法。
这是一部心理恐怖片,一部非常弗洛伊德的电影。弗老说“精神神经症。。。为潜意识的愿望满足”,而梦也一样。从这点出发,仔细观察电影的细节,分析一下,不难得出结论:‘Teddy’,或者我们更该叫他Andrew,确实疯了,而一切是围绕他做出的心理学试验。电影本来就是从他的视角拍摄的,主观的叙述外加梦境代表的无意识应该能说明真相。
1。关于名字的暗示
主角叫Teddy Daniels,看似非常正常,非常普通的名字,太普通了,普通到不适合作恐怖片男主角的名字。为什么用这个名字?
片中灯塔里院长Dr. John Cawley在纸板上标出了4个名字,虽然有点快(话说再详细再慢点就成了柯南的解疑了),让人一时反映不过来,不过可以拿来做分析的线索。
Teddy Daniels(主角) Andrew Laeddis(主角记忆中的杀妻凶手)
Dolores Chanal(主角之妻) Rachel Solando(失踪的女病人/医生)
仔细拆开名字中每个字母,可以发现Teddy Daniels = Andrew Laeddis,Dolores Chanal = Rachel Solando。完全符合弗洛伊德梦之解析的那套词组合的理论。
而 Dolores这个名字,在西班牙语中dolor是疼痛的意思。Teddy是Theodore的呢称。而Theodore来源于希腊语,是“上帝的赠与”的意思。这都是够明显的暗示了。
2。一切都是演戏
a。作为一个marshal,在监狱门前交枪的那幕,chuck那半天掏不出的样子只能说医生你这事先没排练好吧。
b。Teddy激情询问医护看守人员,而他们那心不在焉的态度很可以说明一些事情
c。Teddy询问一个杀夫女病人的时候,为什么这个女的把chuck支开就为Teddy一个人写了个“RUN!”?
d。那个很老的精神病医生Dr. Naehring对Teddy说话的态度可有够亲切的,就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温暖。
e。那悬崖其实也满好爬的,看似瘦弱的 Solando医生都能爬下去,为什么那么多看似很壮的搜索人员不敢爬所以啥也没搜出来?
f。Chuck建议Teddy乘乱去C区,当teddy碰到George Noyce时他可闪的真是时候。
g。2个看护讨论额外演出费用时被Teddy听到了(此条来自wiki,我只有那么点印象)
h。那么重要的灯塔的守卫居然就一个人。。。也真好ko
i。Teddy对Dr. Cawley说他在悬崖洞中遇到Solando医生,而且他们永远抓不到她。光头冷笑:确实我们抓不到。
j。记忆/幻想中的 Andrew Laeddis长的实在是太魔兽了,有够不现实的。可以理解为作为“善”的 Teddy(不喝酒又丧妻伤感的二战老兵+国家认证marshal)分裂出来的那个代表恶,导致妻子死亡的自己的分身。而Dolores Chanal,Teddy之妻为什么疯了,亲手杀了3个小孩?也许可以从“找到的病人” Rachel Solando身上分析。可以想像,“teddy”参军前与Dolores有婚约,Dolores在漫长的等待中有点不正常了。虽然人战后回来了结婚了有小孩了,但是Teddy精神状态不好有酗酒问题又经常出差(他是出差回来发现妻子杀子的,出差回来第1件事情倒是给自己倒了杯==),于是慢慢的Dolores就疯掉了。Teddy意识到杯巨的起因就是他自己,悲痛之极把这段记忆给抹去了,把自己分裂成了Teddy和andrew两个人格。
k。至于记忆是怎么被自动修正的。我的建议是看south park “ Fish dick”一集cartman是怎么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的记忆的。话说开头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镜头拍的有够影棚的,而电影从Teddy洗脸,然后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开始,“假”,“幻觉”的画面感一开始就开始塑造了。(老马你向自己的电影致敬是吧!)
3。借古喻今
讲述二战士兵的战后综合症的电影,好像不多,也可能我看的不多。不过见过第一批进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美国大兵的情节,让我想起Godard在电影史1A中画外音说的:“如果George Stevens没有用16厘米彩色影片拍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尸山的场景,也不会有后来(回到好来屋掌镜)拍下的Elizabeth taylor在阳光下幸福的场景。”他也讲到了“集中营尸山”的画面是无法“想像”,无法“表现”的。对个人而言,纳粹军官企图自杀漫天飞纸片的梦境/回忆似乎有点过于“表现力”了。而和妻子在一起的梦中房间里滴水=现实中天花板漏水漏他身上也过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性了点。不过这不妨碍Shutter Island是一部很棒的作品。
原作写于2003年,写的是1954年的事情。为什么选择战后这个人们已经达到普遍共识的年代写?Dr. Naehring对Teddy提到的Trauma,指的是因为精神创伤造成的情绪过度反应甚至长期心理问题。美军战后综合症已经不是新鲜名词。这样的新闻有很多。我可以摘抄几段:
“美国防部统计显示,2008年至少有128名陆军士兵自杀。今年年初至4月份,已有48名美军士兵自杀。此外,五分之一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归来的士兵至今仍受沮丧、创伤性应急障碍和自杀倾向等精神疾病困扰,难以回归正常生活。”
“一些心理问题专家提醒说,陆军的这一计划更像是一种实验。但他们也说,这项计划可以解答心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能否教会人拥有坚强意志。
在一节“抗压力”培训课上,教官要求一级士官詹姆斯科尔和一名同学参加角色扮演游戏。情景是筋疲力尽的科尔和战友们在一天快结束时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完成一个艰难任务。”
而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早已不是新闻,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跃疯人院)便是经典。只不过70年代之后,这个臭名昭著的手术才被放弃。至于制造没有意识的国家杀人机器,恐怕不仅仅是科幻和漫画中的人才有的幻想吧。
为什么说Scorsese宝刀未老,借二战题材反映当代美国问题,也许是最聪明的选择。电影最后“Teddy”为什么对“Chuck”说那些”I can't stop thinking, do I want to live forever and being treated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saint?" 的话,明明他已经想起了一切?也许是因为他看着远处的Dr. Cawley,Dr. Naehring和狱长,就像他们所代表的政权军权和科学权威,统治着小岛这个一个孤立社会的最高阶层。他明白了自己是永远不能逃出他们的掌心,而发疯并不能使他忘记痛苦的过去,并不能帮他逃离责任和命运。他只能作为一个曾经的国家机器,并继续作为将来的国家机器而存活下去。
Ⅸ 《预见未来》影评
本片的主角强森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可他只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并且只有2分钟。这个能力虽然看起来很菜,可故事给了他一个非常厉害的设定。那就是他可以改变未来。所谓未来有2种。第一种是不可改变的未来,这个在死神来了系列中有所表现。主角虽然看到了未来,但结局不会改变。命运会不可避免的引导你走向本该有的结局。而第2种就是可以改变的未来。小汤哥德少数派报告就在通篇讨论未来是否可改变。相对于少数派报告的严谨。本片虽然也是遵循未来可改变原则,但确处理的非常粗糙,逻辑性极差。但确也造就了不少亮点。
本片的开头可谓是异常亮丽,尼古拉斯凯奇身穿皮夹克,一派痞子气。仿佛回到了他那部逃离拉斯维加斯。而片头那场追逐戏异常精彩。主角运用自己能力之巧妙,会让你大赞导演的想像力。可惜好景不长,拉斯维加斯的戏份嘎然而止,马上就和反恐扯上了关系。而影片也在此处分成了3条线,则是主角寻觅心中的the one,FBI热血女警想要运用主角的能力反恐,而恐怖分子则要除掉主角。此处的3剧情开始还算平衡,可越来越扎乱。尼古拉斯凯奇和贝尔的感情戏首先就非常无聊。虽然刚开始尼古拉斯凯奇运用自己能力泡妞的戏份非常有趣幽默(想想你在说你能做我女朋友之前就知道对方的答案是啥有多奇妙?还不说你能根据未来时间所发生的事情设计求爱策略),可后来两人在美国大大峡谷间谈情说爱的戏份却非常多余。贝尔美人可谓是包的严严实实,尼古拉斯凯奇倒是不住的露胸毛~
而本片本应该有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摩尔和尼古拉斯凯奇两个影后影帝的对手戏本该火花四射,可结果却非常惹人讨厌。摩尔简直就是虐待善良的主角,就算你想救80万人的性命,但你也不能去折磨人家无辜的尼古拉斯凯奇阿。所以说这个女FBI角色性格的设定非常惹人讨厌,而摩尔也表演的太过一本正经。
最大的败笔就在那些恐怖分子。首先,不知道是不是中东演员拒绝出演恐怖分子。本片的中东分子,竟然由英,法,德,和亚洲人担当,可以说非常可笑。抢战部分主角的能力过于突出,应为没人能杀死知道你接下来要做啥的人,而他却知道你何时有破绽。这一设定简直就是对恐怖分子的屠杀。。。第一次看片看到同情敌人也是实在不容易。
但动作方面也有亮点,结尾的抢战感觉就是在打CS,不骗你,你去看看,场景都一样,而本片也恶搞了子弹时间,而且做得非常有趣,,,大家可以去体会一下。
本片最大的败笔就在结尾,实在是太扯了~~而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那个非常失败的设定,主角可以看到女主角的未来,并且是未来的一切。。个人认为这个设定玩得太大。就好像hot fuzz的结尾一样,剧情严重失控,最后让观众有被耍的感觉。。可能有些人喜欢这样的结局,但我觉得这个结局是弱智的表现,
本片有几个有趣的地方,首先就是本片的幽默,突如其来而且非常聪明,观众笑声不断。片头尼古拉斯还调戏韩国mm不知道是不是在讨好老婆。
总之本片也是骂评如潮,看来尼古拉斯凯奇在出演了星云锁链后,再次以失败告终。我衷心规劝小齐从此和超能力英雄绝缘,以免走黑珍珠出演猫女的苦果。但对于喜欢动作片的人,本片还是比较过瘾的!尼古拉斯凯奇,是时候到你大喊next的时候了!!!!
2:已故的美国科幻小说作家菲利普·K·迪克又有一部作品《The Golden Man》改编成电影了,曾经执导过《007之择日而亡》的新西兰导演塔玛霍利,好莱坞两位巨星凯奇和摩尔,再加上前途无量的年轻女演员杰西卡·贝尔,全明星主创阵容打造的《预见未来》很值得期待,只是我在看完之后有些小小的失望,也许是我对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要求太高了。
比起《预见未来》,我更喜欢《先知先觉》这个译名,后者更能隐藏塔玛霍利导演的意图,而《预见未来》的名字出现,多少可以让部分观众提前的感觉到故事走向,一切都是假象,结局势必会回到电影前半个小时的某处伏笔上。
很遗憾,《预见未来》的结局真的如此,凯奇拥抱着贝尔在绝岭之家的那个略显突兀的眼部特写,为这部电影定下了结局,看到这里我也并没有失望,拍好了可能成为希亚马兰自编自导的经典电影《第六感》,拍的一般也可能成为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1408》,无论这样的结局会不会让热衷于好莱坞动作片的观众们觉得失望与草率,起码塔玛霍利导演在创作上尊重了迪克作品一贯的风格,也算是没有愧对迪克的在天之灵。
值得庆幸的是,塔玛霍利导演终于不再大玩他所擅长的没有内容的高科技,《预见未来》在电影主题的塑造上下足了功夫,只是这次的主题相对较难表达了一些———时间。对于任何一位导演来讲,用电影来表现对时间的探讨都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自己的一系列理论和对于情节(预见未来的时间)的设定,拍的深了就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止是观众会看不明白,天马行空而又不能自圆其说的想法在奥斯卡上也不会得到学院派的青睐,也许是出于这层考虑,塔玛霍利导演将《预见未来》拍的很大众,用简单的生活逻辑去表现时间,这又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懂的问题一样,片中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漏洞连连。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凯奇饰演的二流魔术师强森拥有预见自己未来两分钟的超能力,这个源于迪克原著的想法很有创意,两分钟的时间可以做完什么或者做不完什么,引出我的很多想象,很多时候当我们明白过来两分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这两分钟已经过去了,故事如果延续这个走向,势必会出现很多创新的情节,然而故事的创新之处也恰恰到此为止,我的失望也是从这里开始,当强森预见到他生命中的女神(贝尔饰演)出现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竟然可以预见到他们的整个未来,与此同时,好莱坞电影中经常会出现的套路组队而来,恐怖分子动用核弹预备炸掉美国的某个城市,强森预见未来的超能力也许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拯救800万人的希望落在强森一个人的身上,一个美国英雄呼之欲出,但强森从小受够了各种测试,政府与医学研究部门对他的好奇,他不愿意为FBI女特工(摩尔饰演)出力,再加上一段好莱坞式的爱情,强森预见到了他的女神会被恐怖分子炸死的未来,大无畏的精神油然而生,同意协助FBI对付恐怖分子,条件只有一个,不要将他的女神牵扯进来。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想说明这部电影拍的有多失败,事实上如果不与菲利普·K·迪克其他作品改编的电影比较,《预见未来》还真的是很有诚意的一部电影。开片十分钟强森逃离赌场的情节设计上,塔玛霍利导演尽显运镜和剪辑上的过人之处,强森通过对未来两分钟的预见,用精巧的动作,巧妙的躲过了数名赌场保安的围追堵劫,塔玛霍利导演通过流畅精准的场面调度,完整的展现了强森的超能力,带给了观众强烈的带入感,精彩绝伦。之后在强森生命中的女神出现一段,在强森思考如何与她相识的情节上塔玛霍利导演加入了很多的想象,在强森预见自己在未来的两分钟内多次被拒绝之后,终于想到最好的办法,幽默中又不失对下文两人感情发展的铺垫,很有想法。后半段的情节中强森被迫向女友展示自己的超能力和结尾处强森在仓库里的分身处理也带来了一些惊喜,总之,中国电影集团在2008年的贺岁档引进这部好莱坞电影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预见到了未来,未来可否改变呢?改变不了的是《死神来了》,可以改变的就是本片了。后段的枪战戏,火暴不足,却精彩有余,强森通过自己预见未来的能力,总是可以准确的找到敌人即将出现的位置,手一指便枪响人亡,也着实令我对塔玛霍利导演的想法赞叹不已。
同为20世纪末科幻作家的乌苏拉·勒奎恩评价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说,“在他的书中没有英雄事迹,但有着许多英雄,其中曾被狄更斯提及的就是那些诚实、仁爱、坚忍的平凡人们。”
菲利普·K·迪克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探索关于社会和政治的论题,后期的作品中则是在讨论毒品和神学,这个活着被世人遗忘,死后成为大师的科幻小说作家曾经为电影改编贡献出很多优秀的题材,斯科特执导的电影《银翼杀手》被无数科幻迷认定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则是好莱坞的经典电影之一,提出了“如果犯罪意图真的可以被准确预测出来,我们是否该为脑中尚未实施的犯罪念头而被捕?”的理论,斯皮尔博格凭借此片巩固了自己在好莱坞导演界的大师地位,《记忆裂痕》由在好莱坞发展的香港导演吴宇森执导,讲述一个绝密任务的执行者,在一些寻常物件中寻找深埋在自己记忆中真相的故事,在电影的画面上吴宇森导演做足了功课,但是在角色的塑造上略显牵强。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我们可以看到明星,枪战,悬疑,还有什么可要求的呢?菲利普·K·迪克作品的精神内核没有丢弃,至于结局精彩与否的各种评论,也只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了。
最后我大胆预测,杰西卡·贝尔这位好莱坞不可多得的年轻女演员,不出五年,她毕将登上奥斯卡的舞台,拿到最佳女演员的提名是一定的,至于最终能否得奖,那就是机会和努力双重作用下的结果了。
Ⅹ 影评怎么写主要有几个部分
写作角度
思想评论: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见《银海珠光》)。
2.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砭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评《南京大屠杀》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人物评论
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色。《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溶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美学评论
1.艺术样式评论。如《不庄不谐 笑从何来》结合喜剧样式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屏幕涌动纪实潮》从纪录片美学特色分析了优秀纪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红河谷:动人心魄的视觉交响乐》就该片所具有的交响诗式的结构样式进行评论。
2.艺术风格评论。如《充满诗情的战场写意》通过影片《大转折》中几个主要战斗场面的不同诗意内涵的分析,对该片以泼墨的方式抒发的浓郁的诗情,给人以震颤心弦的视听感受。对于引起较大争议的《红色恋人》,《诗电影的意象美》从电影风格和创新的角度给予肯定。
3.审美特性评论。《对亲情与人伦的呼唤》从当代悲剧审美特性入手,指出当代悲剧重在探索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唤起人们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如亲情与人伦的珍视。评《小鬼当家》的文章《“小鬼”为什么逗人喜爱》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
电影特性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色彩、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试举例如下:
1、电影语言评论。《<红高梁>――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起点和成功之路》。
2、电影结构评论。《复合交融 巧织经纬枣<平津战役>的结构艺术》。
3、电影修辞评论。电影修辞包括多种手法,如对比、夸张、象征、拟人等,如《<开天辟地>中的象征手法赏析》。
4、电影节奏评论。《满怀深情的韵律美枣谈电影的节奏艺术》
5、电影悬念评论。《悬念迭设扣人心弦枣谈美国片的悬念技巧》
6、电影音响评论。《摹声会音皆有情枣中的音响》
7、电影色彩评论。《张艺谋为何偏爱红色》《在“形式”中强化“意味”》。
8、电影细节评论。《耐人寻味的“纳银密账”》、《一串闪光的项链》。
9、电影表演评论。《眼之魅》
10、电影音乐评论。
以上评论角度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渗透、交合、兼容的。评论的视角可以是复合的,如评论人物,除了上述的评一个人,评一类人,或对立人物的对照分析,也可以就几部影片或某一类影片中同类人物进行综合分析,或对某种创作倾向进行评论。如《忧患意识与英雄主义》对美国影片普遍性的主题的分析;“新时期军人银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员为什么不能长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为什么走红”等论题是综合某类影片创作倾向选的。
电影评论的文体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以论文体为主,也可以用书信体、对话体、问答体、随感录。也有散文体,散文体多以抒发情感为主,轻灵活泼、文笔优美,但一般缺少严密的论证,较少逻辑力量,理论色彩较单薄,在影评百花园中应当允许各种文体样式存在。
详见网络:影评
http://ke..com/link?url=UsBIKYQWIAsydn5f-5slktG6TeK-P54B-uWMt_YHHpItpdS7UYT6Uu2IBW7L__cJfnPDbVmdAAsO6mdDK7cw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