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四个婚礼一个葬礼影评

四个婚礼一个葬礼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3-01 19:10:44

❶ 励志电影观后感300字左右,不要太多300字就行了

《肖申克的救赎》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它靠什么吸引我们?

有人说是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或许叫敲凿出了一条小隧道更合适,那个榔头实在太小了)。这难道不是体现了人的韧劲吗?

不过我觉得这个情节明显是戏剧化的,这只是导演在情节安排上的需要,这样的结尾只是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赎”最终成功了,否则整个情节和主题难以为继。所以有人认为,《肖申克的救赎》反映的其实是“希望”对于人是多么宝贵。是的,片中直接讲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说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许这正是作品和导演想告诉我们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free。”这句话已成名言。

对我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打动我的地方不仅于此。

先说说我对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个鲨堡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们是不是象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我称之为鲨堡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鲨堡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处的环境中,人们一定会说“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练”云云。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鲨堡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鸡奸狂,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其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鲨堡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汤米被诺顿和海利谋杀之后,安迪拒绝为诺顿洗黑钱,诺顿就曾以此威胁。但博格斯最终也是因为欺负安迪,影响了诺顿和海利们的贪污而被打成废人。

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为什么要安排老布这样一个人物呢?我觉得导演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他是不是也象我们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的未来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说是一个“Strong man”,而安迪则是一个“Great man”,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诺顿们洗钱,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难友们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和赫伍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再比如建设监狱图书馆、教汤米识字和帮助他考试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幕,那个情节非常恰当地体现出,安迪的救赎确实对鲨堡众囚颇有意义,而安迪也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特别是,当诺顿和海利们站在门外向安迪发出警告的时候,安迪却面带微笑地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了最高——可怕的惩罚就在门外,但是安迪没有退缩。这是真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以至于我有这种感觉,安迪来到鲨堡压根就不是作为囚犯去的,而是作为救赎者去的。

写到这,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了:《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是什么如此打动我?又为什么如此打动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对人性的摧残。片中多处对此有篇幅或长或短的提示。长的如老布这个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语,他在假释后,不用向谁报告请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习惯,“一滴尿都挤不出来”。再有象其他犯人,对于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让海利甘心请犯人喝啤酒,放歌剧给犯人听,甚至每一个和狱方对话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他们觉得安迪的所作所为真是难以想像的。这样的情节,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对‘institutionalizing’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而作者把所有我认为正确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点:
首先,对人生要保有希望,永远不弃。前面说到了,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说:“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还有一个情节我也觉得说明了这一点,再进鲨堡的前几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几次毒打和轮奸,但是在这样的黑暗生活下安迪并没有沉沦,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释就是,安迪心中获得救赎向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断的给予着他希望。(连理想和希望都没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尸走肉,不管他富可敌国还是贫无立锥。)
其次,要有足够的勇气。安迪首次面对海利时;面对莫格斯们的侮辱时;特别是为犯人们播放歌剧时,做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对着生死考验,但他毫无惧色,没有勇气怎能做到!(有理想而无勇气,那这理想几乎等同于无。)
第三,要有坚持行动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书中的小榔头,用近20年时间凿出一个逃向自由的隧道,没有毅力是绝对不行的。此外,坚持六年如一日的写信给州议会争取拔款,为犯人们建图书馆也是片中着墨较多的反映这一点的情节。(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梦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动的智慧。这一点不必多说,相信看完全片,你会在心里赞一声安迪的才华和智慧。他的计划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赎并处罚诺顿与海利们,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气、有毅力,却没有智慧,那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败。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短片结束的时候,我清晰的记得片尾有一行字幕“In memory of Allen Greene”(纪念艾伦格林)他是《肖申克的救赎》编导弗兰克.德拉邦特的经纪人,在影片完成的前夕死于AIDS的并发症。生前的他和无数的女人在一起过,也有过子女,但是他一辈子都没有结婚,据说他的欲望强到离开伊藤猛鬼就没法活的地步,我想这也是他过于混乱的的生活才会死于艾滋吧。

1994年的奥斯卡太强了,《低俗小说》、《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此之多的强片。《阿甘正传》最终成为最佳影片,但如果让我选择得奖者,我更钟意《肖》片。因为,我认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体现了美国的社会特点和美国人的价值理念,换句话说,它更像一部美国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体制化”(institutionalizing)问题,对于中国社会更有意义。我对影片中的那段话,“These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极有共鸣——这个可怕的过程正是我一直以来极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监狱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种形式的囚犯呢?救赎对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❷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英文观后感

男女主角在3个不同的婚礼现场相遇,然后在第4个他们自己的婚礼中结婚。最后,在一场葬礼后分手。 人的相遇总是不期而遇的,让我们来不及去彩排,所以,过程中总会有很多让彼此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以为平淡就好,可是怎么没去想过平淡背后隐藏的暴风雨。感情总是太脆弱,经不起一点折腾。

❸ 求影片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的影评

你很2.。。。忽悠一群傻子给你写影评·

❹ 《四个婚礼一个葬礼》好看

曾经有一位英国影评家说过,英国电影越英国,外国人就越倾向于喜欢。《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可以说正是这样一个故事。电影围绕着一群性情古怪的英国人展开,他们的故事由休·格兰特扮演的查尔斯娓娓道来。这群朋友一直在婚礼和葬礼上见面,通过这些不同的场合,影片向我们精确地展示了英国社会的细节。虽然有人批评说,本片表现的是一个旅游者的观点,把英国看作是一个有着不寻常的礼节和古怪贵族的国家,但也有人并不赞同,并且声明只有英国人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上流社会要坐着破破烂烂的豪华轿车去参加一个盛大的婚礼。

前面曾经说过,英国喜剧的幽默主要集中在语言上,而《贵在真诚》、《四个婚礼一个葬礼》正是充分彰显此类特质的影片。在这些故事中,编剧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贵在真诚》有王尔德这样的戏剧大师,而站在《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背后的人正是英国喜剧界的资深编剧里查德·科蒂斯。他十分擅长为性格古怪的主角们制造尴尬场景,然后让这些人冷汗直流地面对困境。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主线是查尔斯与美国人嘉莉的爱情,穿插其中的是构思巧妙、各有特色的婚礼和葬礼场面,其中最令人捧腹的应该是第二次婚礼,通过这次婚礼,科蒂斯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在面对人生危机时,英国人的最佳处理方式。

1994年,当《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票房和口碑都大获成功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包括电影幕后的最大功臣,编剧里查德·科蒂斯。但科蒂斯后来的编剧作品,从《诺丁山》、《BJ单身日记》再到他的导演处女作《真爱至上》都一路长红,这除了说明观众对于探索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永远乐此不疲之外,也见证了科蒂斯本人将英国式的自嘲和自傲完美结合的能力。

《诺丁山》与《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都重复了许多相同的喜剧元素——英美人之间一离一合的罗曼史,一群疯疯癫癫的朋友,并且遵循了类似的感情路线,在时间跨度上也比较接近。虽然在拍摄电影《诺丁山》其间,曾谣传朱丽娅·罗伯茨和休·格兰特互相不和,但在电影成品里,两人之间却建立起了一种可信的化学反应,光芒四射的好莱坞明星安娜·斯科特与平凡的英国书店老板威廉·萨克都显得非常可爱。还有更值得称赞的是两部影片中的配角,他们穿插在故事中,有时比主角更加光彩。

可以说《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是英国喜剧的代表作之一.

美剧《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豆瓣评分是多少

7.4分,这片子几乎每一个情节,都是无意中的反传统。

因为你没有看见第一对夫妻平平淡淡,子孙满堂的生活。没有看到第三对婚礼女主前夫的老朽和庸碌。没有看到葬礼上马修催然泪下的爱情祭文。也没有看到里面每个角色对婚姻,对爱情的思考, 包括新任神父憨豆的战战兢兢,死去之前大胡子的"婚姻拯救无话可说"理论。



❻ 求影片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的影评

电影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爱情故事,堆砌营造,却推出一部清新隽永的浪漫爱情电影,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是剧中四场婚礼花了不少心思设计场面,各具特色的铺排,不
四个婚礼一个葬礼
会给人重复感,且因有趣的拍摄手法而印象深刻,其中以第二段婚礼最为可笑。无疑,剧本出色、婚礼场面控制得挥酒自如,是本片成功之处。至于选角得宜,各人物性格独特,为影片添上几分姿采,令观众大呼过瘾,不过当中描写男女关系的意识则不敢恭维,男的风流倜傥,女的较之更甚,这是否反映现今的爱情生活荒唐一面呢?本纯属典型英式电影,内容上沿着爱情路线走,但可能由于剧中幽默场面的影响,而忘了电影背后的含意。总之在体会平常不同的爱情故事之余,也一尝真情流露的一刻,旧日的传统思想,认为婚姻是庄严而神圣的,可是对90年代的年青人来说,它只不过是一种仪式,但本片始终肯定了婚姻的意义,这是可喜的。至于其中的一场葬礼,却起着特殊作用,从而加深男主角对婚姻的看法,使结构更完整。 影片中男主人公都是好色之徒,在婚礼上查尔斯常常会遇到几位女士,而这些女士都曾经和他有过关系。可是当他和凯莉在咖啡馆聊天时,才知道自己小巫见大巫了。正因为如此,他们都似乎羞于谈论爱情。这两位情场老手在爱情的欲言又止和羞怯,让她们错过一次次机会,就算是在对方结婚前,他们也难以启齿向对方倾诉。两个人的感情最终在雨里相互坦诚起来。坦诚才能够面对爱情。这一点是影片对爱情的最好注解。

❼ 试比较肖申克的救赎与亡命天涯,主要是让写影评的

《肖申克的救赎》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它靠什么吸引我们?

有人说是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或许叫敲凿出了一条小隧道更合适,那个榔头实在太小了)。这难道不是体现了人的韧劲吗?

不过我觉得这个情节明显是戏剧化的,这只是导演在情节安排上的需要,这样的结尾只是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赎”最终成功了,否则整个情节和主题难以为继。所以有人认为,《肖申克的救赎》反映的其实是“希望”对于人是多么宝贵。是的,片中直接讲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说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许这正是作品和导演想告诉我们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这句话已成名言。

对我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打动我的地方不仅于此。

先说说我对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个鲨堡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们是不是象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我称之为鲨堡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鲨堡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处的环境中,人们一定会说“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练”云云。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鲨堡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鸡奸狂,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其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鲨堡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汤米被诺顿和海利谋杀之后,安迪拒绝为诺顿洗黑钱,诺顿就曾以此威胁。但博格斯最终也是因为欺负安迪,影响了诺顿和海利们的贪污而被打成废人。

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为什么要安排老布这样一个人物呢?我觉得导演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他是不是也象我们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的未来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说是一个“Strong man”,而安迪则是一个“Great man”,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诺顿们洗钱,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难友们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和赫伍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再比如建设监狱图书馆、教汤米识字和帮助他考试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幕,那个情节非常恰当地体现出,安迪的救赎确实对鲨堡众囚颇有意义,而安迪也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特别是,当诺顿和海利们站在门外向安迪发出警告的时候,安迪却面带微笑地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了最高——可怕的惩罚就在门外,但是安迪没有退缩。这是真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以至于我有这种感觉,安迪来到鲨堡压根就不是作为囚犯去的,而是作为救赎者去的。

写到这,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了:《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是什么如此打动我?又为什么如此打动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对人性的摧残。片中多处对此有篇幅或长或短的提示。长的如老布这个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语,他在假释后,不用向谁报告请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习惯,“一滴尿都挤不出来”。再有象其他犯人,对于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让海利甘心请犯人喝啤酒,放歌剧给犯人听,甚至每一个和狱方对话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他们觉得安迪的所作所为真是难以想像的。这样的情节,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对‘institutionalizing’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而作者把所有我认为正确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点:
首先,对人生要保有希望,永远不弃。前面说到了,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说:“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还有一个情节我也觉得说明了这一点,再进鲨堡的前几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几次毒打和轮奸,但是在这样的黑暗生活下安迪并没有沉沦,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释就是,安迪心中获得救赎向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断的给予着他希望。(连理想和希望都没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尸走肉,不管他富可敌国还是贫无立锥。)
其次,要有足够的勇气。安迪首次面对海利时;面对莫格斯们的侮辱时;特别是为犯人们播放歌剧时,做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对着生死考验,但他毫无惧色,没有勇气怎能做到!(有理想而无勇气,那这理想几乎等同于无。)
第三,要有坚持行动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书中的小榔头,用近20年时间凿出一个逃向自由的隧道,没有毅力是绝对不行的。此外,坚持六年如一日的写信给州议会争取拔款,为犯人们建图书馆也是片中着墨较多的反映这一点的情节。(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梦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动的智慧。这一点不必多说,相信看完全片,你会在心里赞一声安迪的才华和智慧。他的计划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赎并处罚诺顿与海利们,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气、有毅力,却没有智慧,那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败。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1994年的奥斯卡太强了,《低俗小说》、《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此之多的强片。《阿甘正传》最终成为最佳影片,但如果让我选择得奖者,我更钟意《肖》片。因为,我认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体现了美国的社会特点和美国人的价值理念,换句话说,它更像一部美国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体制化”(institutionalizing)问题,对于中国社会更有意义。我对影片中的那段话,“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极有共鸣——这个可怕的过程正是我一直以来极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监狱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种形式的囚犯呢?救赎对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亡命天涯》应该是哈里森·福特和汤米·李·琼斯到现在为止的唯一一次合作吧!汤米·李·琼斯因出演这部戏中的执法官杰拉德一角,还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而福特只是在自己的电影生涯中又多了一部即叫好又叫座的普通影片而已。在2001年发行的《亡命天涯》特别版DVD的花絮中,导演安德鲁·戴维斯打电话给福特,说:

“hi,哈里森,我现在在制作那部电影的DVD!”

福特问:“哪部电影?”

"......THE FUGITIVE"

“哦!那是部好电影
是的,我们都知道对哈里森·福特来说影响他演艺生涯最重要的角色是汉·索罗和印第安那·琼斯,而不是《亡命天涯》中那个倒霉的医生;妻子被人谋杀,自己又被冤枉并且被判处死刑,如果不是路上几个货真价实的重犯搞事,也许就真的挂了。

在本片的表演中我觉的福特的演出算是中规中矩,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金保医生这个角色的成功并不是建立在福特演技之上,而是依靠出色的剧本和导演恰到好处地把握剧情的基础之上而成就的。影片中设置了多处情节来表现金保医生的正直、善良、智慧的品质,像救出押送自己的警察,并且在医院门口向其他警察提醒他的伤情,以及在医院中救了差点被耽误治疗的重伤男孩,在这个情节上我被深深的感动了,金保医生在为男孩诊断的时候,充分地表现了一个医生的高超技术、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而且这还是他在自己还处于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做出的行为。我觉的这些在剧本上的为表现人物性格而设置的情节并不需要演员花费多大的精力来表现,导演只要找到一个在观众心中已经形成模式化的英雄形象的演员来演这个角色,就能取得成功了。而哈里森·福特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在我的印象中哈里森·福特好像还真没演过什么坏人。想想看,美国观众在看到星球大战和夺宝奇兵中的英雄出场的时候,就已经觉的很兴奋了。有了剧本的帮助和观众的认同,福特已经注定了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了多大的发挥余地了!
相对于哈里森·福特来说,汤米·李·琼斯的角色是有较大难度的。剧中的杰拉德执法官作风强悍、铁面无私、初中有细而又略带神经质,这简直就是为汤米·李·琼斯量身定做的一样!汤米·李·琼斯无疑是个表演天才,这个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人,竟然在表演领域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表演天赋!汤米·李·琼斯已经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和嘎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就差一座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了。也许现在还当导演的他,会成为又一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呢?

我有时想要是《亡命天涯》中哈里森·福特和汤米·李·琼斯两个人调换一下角色会是个什么效果!一定挺搞笑的。

因为时代的原因,《亡命天涯》这部稀松平常的好莱坞惊险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和中国影迷的心中有了特殊的地位。也让我们认识了两位不同风格,不同味道的电影巨星!

❽ 求休.格兰特的影评

休·格兰特是一位具有英国贵族气质的英国男星,相信他的风度翩翩的绅仕风范令全球女性著迷。在就读牛津大学英文系时他爱上演戏,并参与戏剧系制作的《特权》,该片成为他的银幕处女作。毕业后和友人组成剧团,颇获好评。1984年休·格兰特正式在电影中露脸,在1987 年以《墨利斯的情人》一片获得威尼斯影展最佳男 演员,在1994年演出《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受到各方注意,也让他成功打入好莱坞的市场,同时也得到英国皇家学院奖的最佳男主角,令他成为热门。1999年他又和朱丽娅·罗伯茨一起主演了《诺丁山》,更是令他大红,成为当红小生。但休·格兰特其实早就厌倦“害羞小生”形象。迈入四十不惑年纪的他,却老是被要求演出同类型角色、在镜头前面装出脸红心跳的小男生模样,让他觉得自己始终在原地打转、毫无进步。所以当《BJ单身日记》的导演拿剧本给他,邀请他担纲演出时,他只有一个条件:“除了纯情男外,一切好说!”而《BJ单身日记》原著作者海伦费汀获知休·格兰特将演出花心上司时,则是忍不住开心的告诉周遭好友,“休·格兰特终于要现出原形啦!”2002年休·格兰特出演了影片《关于一个男孩》,也颇受好评。

1982年 22岁便参加电影《牛津之爱》的演出,也是他的处女作,这部电影的风格不同于一般,是“牛津影片基金”的创业之作,导演约翰史勒辛格(John Schlesinger )和大制片大卫普特南(David Puttnam)都是牛津大出身,且参加的演员,全是没没无闻辈,且几乎都是牛津大学的学生、毕业生。他就像一家人一样,片子在轻松、无拘无束的气氛下拍成的 休葛兰饰演一位因爱情破灭而走上绝路的贵族青年爱德利安,该片以牛津大学为舞台,描写发生在一群对化妆舞会和戏剧演出兴趣勃勃的年青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这部青春电影虽然是预算极低的手工电影,但成绩却不同凡响,到处赢得好评。而休葛兰也因为这次电影的演出,迷上戏剧。 1984年 参与电视《大地的尽头》及BBC制作的《侦探》迷你影集,但并不是扮演重要角色。 1986年 休葛兰参加舞台剧《An lnsoector Calls》在Royal Exchange剧场公演,演活了欠缺责任感的懦弱男子艾利克,〈时代杂志〉赞赏他是一位“替灰暗作品投下讽刺和新鲜之光的出演员”。 1987年 《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本片是休葛兰奠定巨星地位的纪念代表作,也算是商业演出正处女作,本片主要描写同性恋和阶级问题,导演相当忠于原著,能够确实掌握作者的精神。这部片是导演詹姆斯艾佛利和制片伊斯麦马诠合作二十五年的念作品。本书为了遵照作者的意思,一直到他死后1971年才出版,这部作器详细地描写男主角—同性恋者墨利斯的苦恼及喜悦,以及1900年代初期的英国,当它公诸于世时,引起了世界性的大畅销。休葛兰和饰演墨利斯的詹姆斯威比,两人同时获得威尼斯影展的最佳男主角。 1988年 《天伦梦醒》(The Dawning)的导演是英国名匠劳勃奈兹,他很喜欢詹姆斯艾佛利片中的演,所以,起用了才刚拍完“墨利斯”不久的休葛兰,饰演女主角南西的男友,这是一场演技大竞赛,各人无尺使出浑身解数来诠释剧中人物,休葛兰虽然不是主角,但他那独一无二的苦笑,是非常吸引人的。 《孟加拉之夜》(The Night Bengali),导演尼可拉克罗兹在70年代原是舞台演员,到了80年代开始导,这次集合一流工作人员及资深演员及和新锐演员共同演,影片虽然朴实无华,却是一部充满安闲、然情调的好片。休葛兰正是此片的主角。 《白蛇传说》的导演是鼎鼎大名的肯罗素,在此片到处可看他独树一帜的风格,且许多镜头是集合了从前作品仿作而成,显得彰片热闹且趣味横生,是一部充满了童心的作品,若是为了想看休葛兰而去租这只录影带的人,将会有许多发现。 《浪漫骑士》一片中,休葛兰这回扮演的是中世纪的骑士,有很多击剑和骑马的镜头,且参加演出的尚有许多大巨头人物,所以一不留神,可能会看漏某人的精采演出。 1989年 《春光奏鸣曲》(lmpromptu)是百老汇导演詹姆斯拉宾首埶导演筒的作品。许多引人注目的演员阵容全都剧集在这部片,萧邦一角原本预定由《乔治的恋人》中的派丁金饰演,但后来还是决定由休葛兰来诠释。 1992年 《钥匙孔的爱》(Bitter Moon),本片的导演是大名鼎鼎、新闻不断的罗曼波兰斯基,本片是根据巴斯卡布鲁克纳的小说〈Lunes de Eiel〉为架构,演员除了休葛兰外,还有《燃烧情人》、《午夜心锁》的彼得柯尤特及罗曼波兰斯基的老婆艾曼纽席格娜《惊狂记》,以及《窗外有情天》的克莉丝汀史考特汤玛斯等。 1993年 《长日将尽》(The Remains of the Day)是导演詹姆斯艾佛利、制片伊斯梅尔诠、编剧露丝普洛儿贾瓦拉这著名的铁三角又再度合作的影片,由安东尼霍普金斯艾玛汤普逊精采演,休葛兰在片中的戏份并不是很多,他饰演达林顿公爵的侄儿,后来从军死于战场。 1994年 《小妖女》(即《相约在今生》)(Sirens),本片的背景在1930年代,以一幅“十字架上的维纳斯”受到极大的非议,画中描述一名裸女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休葛兰饰演牛津毕业生安东尼坎平,前往林赛位于蓝山的的美丽家园,说服画家将那幅画搬走......。 《今生的新娘》(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是一部在伦敦拍摄的典型英国片,却很不典型地在美国掀起了一阵狂潮。 1995年 《山丘上的情人》是休葛兰前往好莱坞发展前,在母国演出的最后一部作品,仍然是一部以绅士模样,迷人的笑容再度征服全球影迷的心。 《九月怀胎》(Nine Monthes)今年,休葛兰就是为了这部片,到洛杉矶来举行记者会时,因召妓而被捕,当时他三十四岁,使得《山丘山的情人》延后在台上。在《九月怀胎》中他在戏里升格为准爸爸,与《你是我今生的新娘》的女主角安蒂麦克朵薇再度合作。是探讨现婚姻的男女新关系,仍是走轻松喜剧的路线。 星座:处女座
代表作:《苦月亮》、《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长日将尽》、《四个 婚礼与一个葬礼》、《理智与情感》、《布里吉特.琼斯的日记》
所获奖项:《莫里斯的情人》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四个婚礼 与一个葬礼》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
休·格兰特1960年9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他在牛津大学学习文学。198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学校戏剧系制作的影片《牛津 之爱》的演出,因其出色的演技而走进影坛。一开始,他只出演了一些电视剧,他的表演才能却令圈内人十分赞赏。1987年,他的第二部影片 《莫里斯的情人》获得了巨大成功。格兰特在片中饰演一位同性恋者,他的出色演出使他获得了当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
此后,格兰特在《春光奏鸣曲》中塑造了音乐家肖邦的形象;在《苦月亮》、《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长日将尽》中,他又再次塑造了 典型的英国贵族绅士的形象,被人们称为“天生的贵族”。1994年,《四个婚礼与一个葬礼》这部小制作的英国喜剧影片在美国引起了巨大轰动 ,好莱坞的技术电影受到了英国电影自然风格的冲击。格兰特也因此大受好莱坞青睐,成为真正的国际明星。传统的英国影片《山丘上的情人 》和新拍的影片《怀胎九月》都获得了成功。尤其是与影后艾玛.汤普森合作的《理智与情感》这部名著电影更是广受好评。格兰特再次扮演了 一位忧郁而带有反抗精神的贵族青年,并因此又名声大振。而在好莱坞拍的几部影片中,格兰特的风采被高科技与高情节化所掩盖。《浮华暂 借问》与《活死人档案》中格兰特的表演依然不俗,然而却并未引起大众关注。
1999年,格兰特与全球女演员片酬第一的朱丽娅罗伯 茨搭档出演爱情喜剧《新娘百分百》,温柔深情的书店老板形象再次大获成功。在2001年的《布里吉特·琼斯的日记》中,他又一改“纯情男”形 象,饰演了一位花花公子。
代表作品:
2002 About a Boy 男孩轶事/非关男孩/单亲插班生
2001 Bridget Jones's Diary BJ单身日记
2000 Small Time Crooks 贫贱夫妻百事吉
1999 Mickey Blue Eyes 求婚脑震荡/黑帮女婿
1999 Notting Hill 新娘百分百/诺丁山/摘星奇缘
1996 Extreme Measures 活死人档案
1995 Restoration 浮华暂借问
1995 Sense and Sensibility 理性与感性
1995 Nine Months 九月怀胎
1995 Englishman Who Went Up a Hill But Came Down a Mountain, The 山丘上的情人
1995 Awfully Big Adventure, An 艺海奇缘
1994 Sirens 相约在今生
1994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四个婚礼一个葬礼
1993 Night Train to Venice 去威尼斯的夜行列车
1993 Remains of the Day, The 告别有情天(长日将尽)
1992 Bitter Moon 苦月亮
1991 Impromptu 春光奏鸣曲
1990 Big Man, The
1988 Dawning, The 天伦梦醒
1988 Nocturnes
1988 Nuit Bengali, La 孟加拉之夜
1988 Lair of the White Worm, The 白虫的谎言
1987 Maurice 莫里斯的情人
1987 Remando al viento
1987 White Mischief 白蛇传说
1982 Privileged 牛津之爱

❾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它靠什么吸引我们? 有人说是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或许叫敲凿出了一条小隧道更合适,那个榔头实在太小了)。这难道不是体现了人的韧劲吗? 不过我觉得这个情节明显是戏剧化的,这只是导演在情节安排上的需要,这样的结尾只是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赎”最终成功了,否则整个情节和主题难以为继。所以有人认为,《肖申克的救赎》反映的其实是“希望”对于人是多么宝贵。是的,片中直接讲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说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许这正是作品和导演想告诉我们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这句话已成名言。 对我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打动我的地方不仅于此。 先说说我对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个鲨堡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们是不是象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我称之为鲨堡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鲨堡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处的环境中,人们一定会说“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练”云云。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鲨堡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鸡奸狂,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其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鲨堡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汤米被诺顿和海利谋杀之后,安迪拒绝为诺顿洗黑钱,诺顿就曾以此威胁。但博格斯最终也是因为欺负安迪,影响了诺顿和海利们的贪污而被打成废人。 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为什么要安排老布这样一个人物呢?我觉得导演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他是不是也象我们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的未来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说是一个“Strong man”,而安迪则是一个“Great man”,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诺顿们洗钱,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难友们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和赫伍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再比如建设监狱图书馆、教汤米识字和帮助他考试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幕,那个情节非常恰当地体现出,安迪的救赎确实对鲨堡众囚颇有意义,而安迪也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特别是,当诺顿和海利们站在门外向安迪发出警告的时候,安迪却面带微笑地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了最高——可怕的惩罚就在门外,但是安迪没有退缩。这是真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以至于我有这种感觉,安迪来到鲨堡压根就不是作为囚犯去的,而是作为救赎者去的。 写到这,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了:《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是什么如此打动我?又为什么如此打动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对人性的摧残。片中多处对此有篇幅或长或短的提示。长的如老布这个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语,他在假释后,不用向谁报告请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习惯,“一滴尿都挤不出来”。再有象其他犯人,对于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让海利甘心请犯人喝啤酒,放歌剧给犯人听,甚至每一个和狱方对话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他们觉得安迪的所作所为真是难以想像的。这样的情节,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对‘institutionalizing’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而作者把所有我认为正确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点:
首先,对人生要保有希望,永远不弃。前面说到了,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说:“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还有一个情节我也觉得说明了这一点,再进鲨堡的前几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几次毒打和轮奸,但是在这样的黑暗生活下安迪并没有沉沦,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释就是,安迪心中获得救赎向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断的给予着他希望。(连理想和希望都没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尸走肉,不管他富可敌国还是贫无立锥。)
其次,要有足够的勇气。安迪首次面对海利时;面对莫格斯们的侮辱时;特别是为犯人们播放歌剧时,做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对着生死考验,但他毫无惧色,没有勇气怎能做到!(有理想而无勇气,那这理想几乎等同于无。)
第三,要有坚持行动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书中的小榔头,用近20年时间凿出一个逃向自由的隧道,没有毅力是绝对不行的。此外,坚持六年如一日的写信给州议会争取拔款,为犯人们建图书馆也是片中着墨较多的反映这一点的情节。(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梦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动的智慧。这一点不必多说,相信看完全片,你会在心里赞一声安迪的才华和智慧。他的计划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赎并处罚诺顿与海利们,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气、有毅力,却没有智慧,那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败。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1994年的奥斯卡太强了,《低俗小说》、《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此之多的强片。《阿甘正传》最终成为最佳影片,但如果让我选择得奖者,我更钟意《肖》片。因为,我认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体现了美国的社会特点和美国人的价值理念,换句话说,它更像一部美国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体制化”(institutionalizing)问题,对于中国社会更有意义。我对影片中的那段话,“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极有共鸣——这个可怕的过程正是我一直以来极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监狱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种形式的囚犯呢?救赎对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❿ 四个婚礼一个葬礼英文影评

这里全抄都袭是这个片子的英文影评: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9831/usercomments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