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梦回影评
Ⅰ 教父影评100字左右
《教父》对电影史、黑帮类型片、流行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它是版很多导演心中的影史权最佳电影,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等演员的出色演绎,加上故事本身的史诗性,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一部杰作。
《教父》作为黑帮题材的电影,不是虚无主义地淡化宗教意味,相反这部电影有着深深的基督教烙印,它很少讨论善恶,也很少用主观镜头表现宗教的道德观,但就是在几个节点,集中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煎熬,举重若轻地表达了这一层内涵。
(1)午夜梦回影评扩展阅读
主要剧情:40年代的美国,“教父”维托·柯里昂(马龙·白兰度 饰)是黑手党柯里昂家族的首领,带领家族从事非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
因为拒绝了毒枭索洛索的毒品交易要求,柯里昂家族和纽约其他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激化。圣诞前夕,索洛索劫持了“教父”的参谋汤姆,并派人暗杀“教父”;因为内奸的出卖,“教父”的大儿子逊尼被仇家杀害;小儿子麦克(阿尔·帕西诺 饰)也被卷了进来,失去爱妻。黑手党家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白热化。
Ⅱ 何以琛的细节评论
(《这样一个以琛》络于)
1.那是以琛的笔迹,用黑色钢笔写着——my sunshine!
——那是第一回见到爱情的理由,如果思念一定要一个缘由,那么就是曾经你是他心中唯有的光芒,穿过了萧索的冷然,一路走到了他的眼底他的心里。
2.他的确英俊不凡,气宇轩昂,剪裁合体的西装衬托出高大挺拔的身 材,和以前一样的自信沉着,但又多了几分凌人的气势。
3.以琛从书中抬头,目光清明地说:“我知道。”
以琛神色自若地回答:“因为那是我传的。”
4.何以琛站在十楼办公室的落地窗前,奇怪自己怎么会有了欣赏夕阳的心情。
也许,因为她回来了。
5.“那么这个人就是他的不冷静、不理智、不客观。”
——爱情中,最动容,是要为红颜瓦解淡然,是要为伊人抛开沉稳,于是也只是一个芸芸众生里的凡人。
6.良久,才听到他暗哑的声音。“我输了。”
“经过那么多年,我还是输给了你,一败涂地。”
沉默,然后他猛地推开她,漂亮的眼睛在黑夜里闪着狼狈和恼怒,冷冷地清醒地说:“我不是喝醉了,我是疯了。”
7.蓦地,他低下头,冰冷的唇碰上她的,一触就走,深沉难解的目光纠缠住她,低低地说:“默笙,我很清醒。” 一直。很清醒地看着自己,沉沦。
8.向恒笑起来,难得见他这么沉不住气,“我们的赵小学妹回来了?”
以琛扬眉。“你怎么知道?”他反常得这么明显吗?
9.“怎么解释?”以琛的身形定住了,挺拔宽阔的背影在这一刻看来那么寂寞,涩涩的声音在夜风中分外清晰,“连我自己也这么认为。”
“我至今仍在怀疑,当年我的那些话,是不是正好给了你远走高飞的理由。”
10.以琛的声音宛如从地狱中来的冷酷犀利,“你连问都没问就判了我的死刑,赵默笙,你猜猜我这几年有多恨你?”
“我从来没有招惹你,你为什么要来招惹我?既然招惹了,为什么半途而废?”
——没有相扶相守的曾经,又哪来不能平下的怨恨?因为你给了温暖,又硬生生折断,让习惯了不再独守寒冷的自己又怎么办?因为你踏破了心湖里从来的平平静静,又转身就离开,让被遗弃的波光粼粼再怎么回复到安宁?
11.“我现在只想问你,”以琛渐渐平静,灼人的视线盯住她,“如果当时你知道这一切,你还会不会走?”
以琛明白了,倏地将她放开,眼中的失望和怒意简直可以将她生生凌迟。
——这是他的纠结,永世也无法放下的怨愁,为什么她可以走得那么没有留恋,而他却放不下分毫?那般被你纠缠都可以轻易地放弃,真的就只是自己当年破口而出的冰凉嘲讽?当她的心意摊开,才知道失望和愤怒可以这样深切,这样让人心情透凉。
12.“你现在要不要回到我身边?”以琛有些僵硬地说。
——这一句最心酸。纵使以为她当年离开得义无反顾,纵使以为她薄情负他,还是开口,不顾尊严不究过往,要她的一个回头。
13.他的话被默笙轻轻打断。“我结过婚了。”
话音猛然煞住,以琛不可置信地看着她,一字一字清晰无比地问:“你说什么?”
以琛脸色冷冽阴沉,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可以把周围的空气都冻住,他恶狠狠地瞪着她,仿佛随时会伸出手把她掐死。
“赵默笙,我是疯了才会这样让你践踏。”
——最心痛在这里:我是疯了才会这样让你践踏。七年,是他停不下的等待,却已经给了她另一种命运。他何以琛空有一个痴情的灵魂,却其实没有了痴情的立场,爱情里头都是伤痛,思念之间都是难堪,这个他等了七个春夏的默笙,居然已经嫁为他妇,又要叫等待里的他情何以堪?
那个年轻律师一向冷静的表情好像有点恍惚和神不守舍,依稀仿佛听到他说,“这算不算站在了显眼的地方?”
14.他低声的自语,“那就是很多人看到……”
——一点微妙的心情,以为站在显眼处还能让她看见,还能重逢她的痴缠,他找不到她,只好努力让她找见。这么一点几乎幼稚的执拗,观者看着满满是心酸。中间有他常驻心头的想念和不会忘怀的,她的可能出现。
15.可是那次他却在我们纷纷下注后突然说——‘我赌赵默笙’。”
可是以琛却渐渐像个正常的二十岁大男生,他时常会被你气得跳脚,也会一时高兴就任我们差遣把一个宿舍的衣服都洗掉。
——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以琛的告白。用最与爱情无关的五个字,清楚地告诉别人,这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赵默笙。初初的心动在这里,以琛第一次开口的温柔,从此放她不下,从此再没有来去自如的潇洒,却也是心甘情愿的沉沦。这个赌,赌上了他的一生。这个再不能一直沉稳的以琛,这个开始有大男孩心性的以琛,明明闪耀着绚丽的阳光,可爱平添了几分。
16.以琛凶凶地瞪了她半天,最后挫败地说:“算了!你闭上眼睛。”
她闭上眼睛,然后他低头吻了她,那是他们的初吻。
——见到了一点浪漫,他们的初吻。这个带点别扭的大男生和正沮丧中的小女子,第一回的亲密,忍不住的柔软了心情,忍不住地觉出淡淡的又真实的幸福。
17.写得很凌乱的诗句,从那潦草的字迹可以想像出下笔的人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烦躁苦闷。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失去的惶恐,不甘,思念的愁苦,艰难,都只在笔端的纷乱里发泄。凌乱的心境,无措的情绪,得不到宣泄的厚重感情,想要消磨想要淡去,一遍遍沉吟诗句一遍遍咀嚼她的名,却还是消散不开的纠缠,还是停不下来的、想念。
18.“若非她给我重重的一击,我怎么会彻底的清醒。”
“我和她已经彻底结束了。不,应该说,我的一厢情愿彻底结束了。”
其实他何尝不是疲惫万分,只是他太需要这种忙碌。
——一厢情愿。原来这个男子心里还这么定义过自己的感情,他也有不确定。不论再骄傲,他也不知道,当初让他的世界充满花香的那个女子是否还执着依旧,是否还在时光冲刷中还残留着当初的那份温柔,和坚持。
19.很熟悉的赖皮劲儿,以琛发现自己竟然可耻地怀念着。
每一个表情都清晰得历历在目,清晰得让他下一刻就会心软。
——原来爱着是这样,是还记得你顽皮的一个眼神,是太容易柔软下立场,是不论分开多远错过多久,还依旧有你的喜怒哀乐在心头,依旧,你的每一个表情还清晰如昨。
20.“给我一个理由。”他看着前方说。
“告诉我,你爱我。”
“行了!”他突然又粗暴地打断她:“不要说了!”
半晌,他说:“你走吧。我明天给你答复。”
——什么时候卑微到连一句相爱都要开口相求?只因为不能相信,不能肯定,是不是你的爱情还没有被时光消弭被距离淡去。但还是不能放你走,因为一个看来简单的潇洒放手,却是要以无数的落寞无数的失意,和后半生的笑容,来殉葬来付出代价。
21.“赵默笙,我从来没有招惹过你,你为什么要来招惹我,既然招惹了,为什么又要半途而废?”
——很少可以见到以琛放下淡雅,一见却是如此伤痛。这一句的苦楚无助,好像已经后悔了心动。他原能够一直冷清,若没有她出现过。只是她让他尝了温暖的滋味,却又把他抛弃在今非昔比的落魄之中。原以为真的是淡雅宁静的性格,却不知道如果没有你带来的喧闹,身遭还是太死寂。也许从来孤独不难,难的是,曾经热闹过,却只留下一个喧闹散去的寂寥。闭上眼,仿佛还有往昔的噪杂,开眸却只剩了凄凉。我从来没有招惹过你,满满是委屈是愤恨,恨你招惹了平平静静的心情,却又不份责任地半路逃走。
22.莫名其妙地就想起她,第一次见到她,也是这样的白光一闪,然后就看到一个女孩举着相机笑眯眯地看着他。
她一开始被他瞪得有点心虚,但立刻理直气壮起来,恶人先告状地说:“喂,我好好的拍风景,你为什么突然冒出来?”
“你不是要拍风景吗?我把它还给你。”
“你还没有告诉我名字,系别啊。”她无辜地说。
“你不告诉我我怎么把照片给你呢?”
“那我只好洗出来以后到处去问啦。”
“虽然全校有好几万人,可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一个个的去问,总会问到的。”
以琛咬牙切齿:“何以琛,国际法二年级。”说完转身离开,走老远还能听到她的笑声。
——空间上离得她很远,精神上却在咫尺之间。她在他心上最显眼的地方。所以会有她的一颦一笑涌来,情不自禁。这种相思,来得没有缘由,来得顺其自然,又真的来势汹汹。有记忆里一点不曾淡下的她的音容笑貌,她伶牙俐齿的诡辩,她淘气顽皮的借口,她的一点开朗,她的一点厚颜,和她最真最干净的笑容。
23.照片上的他在夕阳下沉思:“你看你看,我第一次把光影效果处理得这么好呢!你看到阳光穿过树叶了吗?”
而他却是一抬头,在她的脸上看到了跳跃着的阳光,那样蛮不讲理,连个招呼都不打的穿过重重阴霾照进他心底,他甚至来不及拒绝。
——他只让她缠,他只不嫌她烦,他推不开她的理由,原来一开始就已生根发芽,然后茁壮成长。她是他的sunshine,是他想拒绝也拒绝不了的阳光,温暖并且霸道,直闯心房。只是以琛,如果早知道心动的下场不仅是随后的头疼加无奈,更是七年的行尸走肉,你还要不要这个心动?只是当她走到你的面前,进入你的视线,大概也是心不由己了,这个情有独钟。
24.“我送你过去。”
“我去X区法院,正好顺路。”
他转回视线,漠漠然的声音。“中午我应该不在。”
事实上,早晨也不在。
——这个以琛还可以这么可爱,一点别扭的宠溺,一点不说出口的真心,和一点不动声色的留恋。顺路,理由是假的,观众心里却是真感动。这个连温柔都给得要一点伪装的以琛,其实更忍不住要心动。
老袁有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个师弟,广州的事情要在一星期之内解决本来就嫌紧凑,他居然能提前一天完成,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25.“要不是知道你跟我一样是孤家寡人,我都要怀疑你是赶着回来陪老婆了。”
本来在文件上匀速书写着的钢笔猛地一顿,在纸上划出重重的一道痕迹。
——男子如要真的让人心折,首要自强,不少进取。以琛的举重若轻,以琛的手腕手段,忍不住要敬佩,忍不住要仰赖。陪老婆,老袁难得有这么妙的一语中的,虽然本人并未意识到。那蓦然不能掌控的腕力,那纸上留下的突兀痕迹,就是以琛的羞涩,以为海枯石烂也见不着的,以琛被人心事说中的难得羞窘。
26.而在赵默笙离开的七年中,他又多少次数到九百九十九?
不是没想过放弃,只是始终没办法数到一千。
——感情里谁都有一点孩子气,谁能忘了理性,都一点点的任性。来回无数遍的九百九十九,是放不开手的缘由。那个始终藏在心底说不出口的一千,是他们还不愿斩断的牵连,是纵使时光于尘世里搁下天堑,也无能为力去割断的情缘。所以不数一千,要留着牵念,还想再续前缘。等待,是还不能放手,只好任由期盼在时光流走中自由生长,其实对于拒绝或停止都无能为力。
27.“走吧。”他突然迈开步子走在前面,抑制那种在心底暗暗漾开的心情,那因为她小小的心思,因为她那句“My husband”而荡起的涟漪。
——喜悦可以来得如此简单,只是她微妙的心意,是她一句属于他的称呼,就可以在心湖里荡漾成潋滟的起伏,这么美好这么珍贵。以琛,你是害羞了吗?还是幸福来得太突然,反倒只能手足无措?
28.他每次来都点,为什么呢?
以琛沉默,久久开口,寥寥的四个字。“盛情难却。”
——一点点剥开过往,思念是这样,是怀念对方的喜好,是要品尝她爱品尝的滋味,只是曾经相依偎,再来时却只剩孤影,哪堪世事变迁独独留下孤寂?
29.以琛看着她,眼中闪着奇异的光。“你要等我?”
“事务所里有备用的,你不用等我。”他收回在她身上的眸光,说不清是失望还是什么,语气更淡了,甚至带了点自嘲。“我也不习惯让人等。”
从来回去,都是一室冷清。
——从来回去,都是一室清冷。每天跟着繁忙的人群开始忙碌,每天在同样的车流里回去,只是那个代表亲情和温馨的家里只有空茫茫的安静,没有一个谁可以陪他吃饭,会为他整理好衣物,会开心的迎接他的归去。不习惯,怕习惯之后就要有所期待就要更多依赖,宁可守着冷清的平静,也受不住愿望死去的沮丧。
30.这么冷的天就睡在沙发上,她有没有脑子?
明明又气又恼,却只能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她从沙发上抱起来。
软软的身躯填满他空虚的怀抱,温暖的气息轻悄地呼吸在他冰冷的西装上。
这些年,从来不敢幻想有这么一天,她又是这样触手可及,一伸手,一低头,默笙就完全属于他。
她却是自己找了个更舒服的位置,头往他怀里埋了埋,更深地睡去,浑然不知有人因为她小小的动静而心潮起伏。
她……唉,以琛暗暗叹息,那越来越柔软的心情再也控制不住了。
——其实他要的是这么简单,只是希望一个低头一个伸手,她就触手可及;只是每一个日落或月下,每一个归家,可以有着温暖的灯光,灯光里有一个身影在等待着他。所以埋怨里也都是幸福,都是满足。
31.手肘推开卧室的门,把她放在床上,她在睡衣外面加了件开襟毛衣,以琛犹豫了一下,还是动手帮她脱掉,扣子一个一个解开,呼吸竟渐渐有点乱了。
轻轻地托起她,把外衣从手臂中褪下,隔着睡衣,那背上柔软肌肤的触感也让他心跳快得不能自抑。
扯过被子来帮她盖好,以琛迅速地起身走开。
再呆下去,他不敢保证自己不会用某种方法吵醒她。
——以琛的情不自禁,竟要这样可爱,为她错了心跳乱了呼吸,她在他的眼里在他的心上。亲密,可以剥离情色,就剩了相濡以沫的温暖,这个怀中的女子,这个他的妻子,这个他忍不住想要亲近的默笙……
32.“很忙?”
“还好。”事实上快忙疯了,而他会这么忙,完全是因为前些日子某人害他发神经。
——昔日是挣扎,当愿望不再只能流放,所以就褪去酸涩,只有可爱。发神经,三个字,妙不可言。
以琛笑笑。“老周,难道你要我搞婚外情不成?”
33.挂了电话,以琛看向正在一旁埋头苦干的默笙。
又咬笔头。
屡教不改的坏习惯!
——这句埋怨甚可爱,他们点点滴滴的过往,以琛哪是不在意?无意之间都会忆起,曾经她的一点小习惯她的凝眉她的开怀,以为他平和不动声色,其实他记住了她的每一个眉宇纠结每一次笑颜流泻。
34.然后身后突然响起以琛的声音。“默笙,你写错了。”他看着她,眼睛在笑。
“笔画顺序错了,‘何’右边的‘可’应该先写里面的‘口’,最后才是竖勾……来,再写一遍。”
——大男孩心性,这里是其一。向来稳重有致,向来一丝不苟,向来圆润却不乏肃然,只是面对她,以琛也可以淘气不管形象,可以有那么一点随心所欲的开怀,兴之所至的随意。默笙,我只捉弄你,捉弄是因为爱你,因为是你所以才能无所顾忌。
35.“为什么不接电话?”以琛沉沉地问,指间燃着一点红亮。
没电了?是这样。以琛好像突然放松了下来,声音顿时带了点疲倦。
——他藏不起的,是担忧和在意。害怕你在我未知的地域面对意外,害怕你又一次从我的生命中离开。起起落落不能安宁的心,是因为你还没有归来,等待和期盼,最伤神、最伤身。
36.放开她?
休想!
用力一拉,她便落入他怀中。以琛俯下头,狠狠地吻住她,不温柔的,激烈而愤怒。
那种吻法简直是要把她整个人都吞下去,连呼吸的余地都吝啬于给她。横在她腰间的手臂越收越紧,仿佛要把她揉进自己的身体,从此成为他的一部分。
——他好似有太多消弭不尽的愤怒。其实伤痛往往由人心度量,越是不能释怀,越是说明曾经伤得多么深切多么无助。纠缠,若没有温存,若不是为了发泄,大抵就更多了心情的辗转。最好把她系在自己的身上,从此无法远走,不用担惊受怕不用惶恐纠结。狂放,当然可以用欲望做理由,但其实更像惧怕,惧怕她的拒绝惧怕她的不见。他不是不想温柔,他只是伤到深处,以没有了温柔的力气和勇气。
37.他吸吮着她娇嫩的肌肤,强迫地在她身上留下他的印记,强制而直接的动作让默笙浅浅地抽气。
“……痛。”
以琛的动作稍稍顿住。痛?她也懂得什么叫痛吗?
痛是午夜梦回后抓不住她轻颦浅笑的巨大空洞,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莫名其妙的失神,是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后随之而来的更多的寂寥……
她怎么会懂!
那些时候,默笙,你在另一个人的怀抱里。
——有什么样的词句把痛字诠释的最真,大概就是这样,“午夜梦回后抓不住她轻颦浅笑的巨大空洞,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莫名其妙的失神,是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后随之而来的更多的寂寥”,以琛身上的空洞失神和寂寥,漫漫笔端的尽致快意和精到,仿佛说清了这个世界上最沉郁的痛楚,那是不能摆脱的空虚不能埋藏的落寞不能看见那个人的心愿难平。何况当下又多了蚀心蚀骨的嫉妒,更是愤怒更有苦痛逼仄上心头。
38.一枚很朴素的铂金戒指,简单之极的设计,没什么华丽的花样,只有其一圈细小的钻石镶嵌在戒身细腻的纹路中,看起来却出乎意料的优雅大方。
“你什么时候买的?”
“不记得了。”时间太长了,“昨天晚上找出来的。”
——实而不华,一如以琛的感情,厚重深沉却未必有天花乱坠。时间太长了,猛然想起以琛曾经那个想要毕业就结婚的愿望,原来那枚戒指,代表着他一早就要她做他的妻的心愿,一直代表着他要等回她的坚持。岁月划去,才知道当初的失去已经经过了这么多的沧桑,已经耗去了这么多年华,若是赵默笙没有离开,他们本该就有的幸拥抱温暖,却一直孤独至今。
39. “哦……”默笙立刻开始报告行踪,没话说的时候以琛总会不经意地提起另一个话题,一个电话居然打了将近一小时,挂了电话,默笙还沉浸在刚刚的电话中。
而那边的以琛挂了电话,拿起钢笔,却迟迟没有写一个字。
说了那么久都没有咳嗽,她的感冒应该好得差不多了。
——以琛的体贴和细心。这样的守护太平静太没有声音,却又是守护得那般有声有色。会为你无言窘迫时提起话题,会为你闲话许久只为了然你已健康无忧,会在与你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为你想念,为你担忧。大概,得夫若此,已不用他求。
40.“不,恰恰相反。”以琛摇头。“她一点都不优秀,念书的时候成绩马马虎虎成天只想着玩,个性丢三落四,十分叫人头痛。”遗憾的是似乎她还是这样,年纪都不知道被她长到哪里去了。
以琛浅笑,客观地说:“还不错,不过比她漂亮的人也不少。”
气质?哪有!以琛叹息。
“她很吵。”吵到他开始几年一闭上眼睛就可以听到她在他耳边叫“以琛以琛以琛”,可睁开眼却是一片虚无。恨她,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吧。
——从以琛口中听到默笙的摸样,简单直接,又是那么可爱。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爱情有着幻想,而看透你的性子熟知你的习性,那样的爱情不免更加真实。从来优雅圆润的以琛,曾会对谁有这么不经修饰的品评,会有这么没有距离的真情流露?她的淘气她的聒噪她的粘人,挂在口上仿佛是抱怨,但其实我们都知道,那是以琛最憧憬的幸福。
以琛这样看似温和实则执着的性子,也真的只有情到深处才会无所顾忌,那个最爱的人——他和她之间不要有藩篱。
41. “那何律师为什么喜欢她呢?”
为什么?以琛也想不明白。
也许是因为她叽叽喳喳的声音填满了他空虚的心灵;也许是因为她明明不喜欢上自习却硬撑着陪他,结果一不小心睡着了,口水浸湿了他半本刑法书;也许是因为她自己英语四级没过却还兴高采烈地拉着他庆祝他六级得了优秀,不过那次她被他训得很惨,女友不教,他之过……
以琛微微一笑,万分无奈的样子。“那时候我眼光不好,喜欢了就喜欢了,没有办法。”
——跟着记忆去找爱情的痕迹,原来曾经并不追究动心的缘由,原来只是记着点点滴滴,然后舍不得忘记。她为他带来的喧闹,她为他相陪,为他感受情绪与他分享得意……没有办法,这样的她,要怎么隔开距离? 因为是你,所以忘记了世俗的评判标准,可以把大家眼中不优秀不最美丽的你当作最重要的人,可以想念牵挂,也会无奈无力,只是纵有百般的陌生情绪会因你而起,也从没有想过放弃。
42.唉!以琛叹气,伸手拿过床那边的衣服。“我早就习惯了。我先出去,你穿好衣服出来。”
——早就习惯你的迷糊麻烦,很认命地承受别人的质疑不解,这就是以琛的宠溺。
43.他感慨地说,“这七年,你心里真的一点不介意了?”
“你想我怎么回答?”以琛点燃烟,眼眸里思绪沉淀。“我分得清什么最重要。”
“还记得你第一次抽烟是什么感觉?”
怎么会不记得,那时候默笙没走多久,他已经堕落到靠烟酒麻醉自己。以琛弹了弹手中的烟,“那时候觉得这真是个好东西,让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可做的事。”
——最重要是能够由今天的温暖填补经年的空虚,是漫漫七年无法给予的心满意足,是她依赖在身边的触手可及呼吸可闻。其实哪会不介意?那么漫长的心伤无依,若是能在一朝一夕里消弭,大概本身就称不上真的凄苦真的伤痛,她当年远走时的情绪还在心头无比清晰,那时的落魄疼痛,那时的不能承受,那时甚至只能麻痹自己。
44.“没什么。”以琛的声音蓦的有点哑了。
没什么才怪。
那个夜晚,默笙总算体会到了什么叫“小别胜新婚”。
——藏在观众背后的缠绵,似乎更是韵味生动,所以我们会忍不住弯起唇角。
45.“以琛你教我,以后我煮给你吃。”
温热的拥抱,好像要把他心底最后的那一点涩意都蒸发。
——默笙,这样的以琛,何止是你的心疼?寄人篱下,没有过经历的人永远不会感受深切那种距离之外的自怜和自强。只是这样的以琛,其实不需要我们的心疼,他需要的只是身后那个温热的拥抱,只是那个让生命真正喧闹的声音。从此,不寂寞。
46.就这样吧,以琛想。
过去的就让它永远过去,再也不去在意。
因为他已经是如此的累。
如此的,迫不及待想要幸福。
——那么妥协的以琛,是第一次看到在愤恨中硬生生地转化成温柔。过去的再不介意,饶是这么不能妥协不能将就不能放开立场的男子,终于也在伊人面前瓦解了坚持,他,只要一个幸福的当下,即使往昔苦愁,会不时侵扰心绪,也会以十二万分的努力压抑暴虐,给你我修饰后的柔情。
47.外人看到的何以琛既年又成功,让人羡慕不已,却不知道他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花了多少心力。没有背景的他,要奋斗到今天的局面,肯定很艰难吧,可是他最艰难的时候,她却不在他身边……
——漫漫擅长于三言两语道尽人生各种悲苦,却留下更多回味无穷。以琛的艰难,一直在我们没有看见的地方,不论七年相思,包括从背景平淡到受人尊崇的努力,然而愈是晦涩,我们往往更要纠结和介意,当年以琛的辛苦和难以开怀,当年以琛独自吞咽的不容易。
48.以前好像就这样,走在校园里,以琛总是众人注目的焦点,而他却总是一副漠然的样子,好像对那些目光一点感觉都没有,默笙扯了下他的袖子:“以琛,你不觉得有人在看你吗?”
以琛看了她一眼,“走路的时候别东张西望。”
默笙闭嘴。不解风情者,大概以此人为最。
——这一直是以琛的作风,不在他心上的,一屑不顾。以琛的这种自我、有度。
49.这支稍嫌幼稚的铃声是默笙在以琛忙得没空理她,拿着他的手机玩游戏时顺便挑的,以琛听了虽然皱眉很久,却一直没换回去。
——读到这里很动容,原来以琛这么珍惜,这么珍惜她在他的生活中留下更多的痕迹,要他的生命里渐渐拥有她存在的印记,曾经冷冷清清,从此两厢交融。
50.“你讨厌别人缠你?当初赵默笙你怎么不讨厌?”
“那不同。”那时候的何以琛这样说,寥寥的三个字,很平淡的语调。
也许是——他给赵默笙机会缠他,却不给别人机会。
——对以琛的喜欢和欣赏,积累在点滴之间,诚然最爱他的深情,然而细节处更见动容。例如他的分寸,他的寡言,甚至于他的一点别扭。那不同,那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个默笙,初初相见,就是他寻访期盼了一辈子阳光,不顾他的意愿只在眼眸相凝那个瞬间已穿过他心底的阴霾,照亮他最悲苦的阴暗。淡然不是不在乎,平淡不是可有可无,会这么沉静,是因为心中笃定,不能将就,只有承受。
51.这其实不符合他的性格。但是,碰到默笙,总有意外。
——看过那么多次默笙面前,以琛的特别,仍旧不住为这句坦白的交代心里一动。这不是以琛的性格,这只是遇见默笙以后,以琛渐渐凝聚的不同。
52.“以琛,我居然一点也不难过,我以为说起这些会很难过的。”
以琛静静的说:“你有我了。”
——万千情绪,各种珍爱,只为你承诺一句:你已有我。
53.“这么大还撒娇会被人笑的。”以琛低下头在她耳边说。
随她去了。以琛无可奈何地任她抱着,苦笑着接受行人或暧昧或羡慕的目光。
下着小雪的夜晚,人来人往的闹市街头,第一次,觉得圣诞是个节日。
——这里依稀是年少时相处的影子,以琛的无奈和纵容,只是这时多了曾经失去的珍重,多了再度拥有的感激。人来人往的街头,他路过了无数次,却没有像过这一次,可以被别人或羡慕或嫉妒,可以有心情体会节日的不同。
54.她陷在他怀里,被他扣住了腰,笑嘻嘻地想爬起来,手撑在他胸膛上,沐浴后的清香盈满他鼻间……
以琛有刹那间的沉迷。
这一切都是他的渴求,从今以后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放手。
——这是少数时候,何以的爱情以亲昵的面貌出现。肌肤相触,探臂为怀。再没有比身体更远的距离,也没有比心更近的相知。以琛的承诺,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手。
55.她起身走向门口,手快握上门把时,却听到那个一直咄咄逼人的年轻人平淡如水的陈述。
“他们给我十年,我要默笙一辈子。”声音中充斥着一种说不出的疲惫,他顿了顿说,“我屈从于现实的温暖。”
“默笙爱胡思乱想,这些事情,请不要让她察觉。”
——远去的记忆里有十年飘渺的亲情,感触正浓的当下有正在身边并打算与伊偕老的默笙。孰轻孰重。他们给了他十年,童年里最起源的父母之爱,逝者之后,他唯想要的是默笙这一辈子的相伴。
Ⅲ 陈凯歌 百花深处 影评应当用什么名字啊,开头结尾也要,字句优美,要有深意
我已等待了千年,为何良人不回来?
百花深处好,世人皆不晓。
小院半壁阴,老庙三尺草。
秋风未曾忘,又将落叶扫。
此处胜桃源,只是人将老。
——顾城《题百花深处》
北京的人都不怕迷路,只怕午夜梦回,一不小心走到了百花深处。
老人们常说,百花深处住着一只妖,它迷惑着所有路人的心智。肩负行囊的青衣书生、仗剑江湖的虬髯侠客、端庄妩媚的闺秀和碧玉、神情矍铄的布衣老者、摇头晃脑不知所云的官人……百花深处是个谜,谜一样的妖。一旦进了百花深处,妖就住在了你的心中。
别再想着回头怅惘。你会不想走,你会只想留。
多少人一生寻找他梦的发端和终结。多少人的额头上镌刻着黄昏。
停下来啊,停下来吧。
到百花深处。
龟息禅意的僧人,整装待发的军队,跋山涉水的商旅,不知归期的游人。停下来啊,停下来吧。
在这里,就在这百花深处。
日出之后就是白昼,日落之后仍无黄昏。每一声笑都恰当当撩拨人的心弦,每一个吻都湿漉漉带着泪浸润指尖,每一间房中有个巧手绣花的姑娘,每一个茶楼都有含笑望着你的翩翩少年。每一个夜都是你在的夜,你在这里过了各色的夜,这各色的夜,过的是各色夜晚中的一个,也是算作各色夜晚之外的一个。
倦鸟且知还,君需问归期。
楼上的青衣遥遥地收了水袖,缓缓伸出手,软软地捏了个兰花,腰身松松沉沉,眼随腰走,凤眼轻挑,红唇微启:我已等待了千年,为何良人还不回来?
声音飘飘渺渺袅袅上升,时空仿佛忽地撕裂。
唇枪舌战的书生茶馆,掌灯看戏的娉婷少妇,肆意狎昵的公子哥儿,卸甲归家的热血征人,全都如上了年代封存已久的锦缎,蓦地接触空气,片片碎裂,寸寸泪断。只剩下一颗郁郁葱葱的老槐树,苍白着一张脸,遥望什刹海,空倚护国寺。
我已等待了千年,为何良人不待我?
空
长
叹。
只剩一个已经疯掉的冯家男人,蹲在埋葬了过去切断了历史的黄土面前,痴痴地念:“你碎了我的花瓶。”
碎了的何止花瓶。
前清的小曲,明代的雨巷,旧军阀私藏的老酒,老先生深爱的玉镯……都碎了,碎成了一抔黄土,从前两进的院子的檐下锈迹斑斑的铃铛还剩下了一个档子,叮叮当当地碎了风碎了雨。
都说十年人看如烟去,我只见北京这一夜。
狭长的胡同拆成了空洞的土坡,胡同壁上薄薄的青苔全碎成了瓦砾砖石的残肢,都不在了,都不在了,真真正正的北京碎了。
老舍这样描写百花深处:“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
倘若老舍先生没有沉湖,会不会吐血昏死在如今的百花深处前?
写了《城门开》,回忆旧北京的北岛,会不会淌着泪含着恨再写一篇《题百花深处》?
这样的十分钟,老去的年华不只是书生与罗裙,征人与归客,我想喝一杯酒,醉在百花的深处,可是这文化的新壶装不了沉重的岁月文明。
鸽哨没有响了,鸽群也就不见了;梧桐被砍了,梧桐树下纳凉喝茶讲故事的老人也就消失了;百花深处没有了两进四敞的大院,胡同文化也就跟着遗失了。
这样的十分钟,老去的是沧桑的文明,是根,是我们以为它腐烂了无用了,于是便要铲掉它,建高楼大厦、亮堂堂的住宅,笔直直公路的根。
“如今只有老北京才不认识北京。”
当疯掉的冯远征不经意翘着兰花指去寻根,当虚空的前清花瓶碎在了新生文明的车碾之下。
没有了根的文明,只能算是文化。
十分钟的电影,便处处是精华,句句有深意。
电影中,因为搬运工借火,才无意打碎了花瓶。我们常常把文明比作火种,因此这个举动也许可以看做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因着忙借西方的文明,外来的文化,它们先进,它们新鲜,却忘了保护自身文明的休憩与发展,千年的文明,也许会毁于一旦。
我们爱了满地辉煌,我们爱了夜色笙箫,我们爱了歌剧芭蕾。
却遗忘了我们的胡同,我们的百花深处,诡异而凄艳京腔青衣仍痴痴地问:我已等待了千年,为何良人不回来?
Ⅳ 有人讲一讲泰坦尼克号观后感吗
电影《泰坦尼克号》自从1998年播出后,一直被奉为经典之作。一艘豪华巨轮里装下的不只是满满的生命和货物,更多的是凄美的爱情和灾难面前千姿百态的人性。电影以历史中真实触礁的泰坦尼克号作为背景,讲述了在等级分化十分严重的时期,工业奇迹泰坦尼克号在装载了一船“豪绅”和“下等人”从英国去往美国。在途中身份地位互不搭调富家女“肉丝”和穷小子“榨菜”冲破了世俗的眼光和重重阻碍走到了一起,并以一副带着“海洋之心”的画像作为两个人爱情的见证。
还有一位是船的的设计师,当所有人都在为活命疯狂逃窜的时候,设计师却沉稳的站在餐厅的壁炉前,安静的和罗丝说“对不起,小罗丝,我应该把船建的再坚固一点的”。在灾难面前,在混乱的人性面前,让人难以言喻出对他们的评价。是理智的责怪还是恻隐之心的发作都不再重要了。只因他们揭示出了灾难来临前,人类最真实的一面。有心寒、有恐惧、有愤怒、却也有着满满的爱。
因为有爱,老两口在床上抱着等待永远;因为有爱,母亲给孩子讲着睡前故事;也因为有爱,才会有海员愿意返回寻找救援,哪怕只有一艘返回。
Ⅳ 柔道龙虎榜的影评,要注重细节(画面 或者是情节),尽量长一点(500字)
《柔道龙虎榜》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惟一看得动情的电影,一出场胸中已是波澜万千。于
我个人而言,《柔》片极有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华语电影,但一定不是“最好看”的华
语电影。借用音乐上“Easy listening”的说法,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Easywatching”
的电影。
《柔道龙虎榜》的剧本思路是清晰的,它可能是主题先行的,但绝不是一部牵强之作。先
说说剧情上可能会引人疑问的几个地方。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古天乐扮演的柔道高手司
徒宝为何意志消沉?又为何突然重燃斗志?心水清的观众应该看得出,那是因为这角色有
眼疾——所以郭富城说“讲出来你都不信我视网膜有病……”那番话的时候,古天乐才受
激出招首次跟他对打,所以才有郭富城后来在柜子里发现眼科医生名片的镜头,所以才有
古天乐勤练武功后有天突然在柔道馆里不停开灯关灯的镜头,所以最后一场他和梁家辉的
决战双方要蒙目交手。
这一次的《柔道龙虎榜》更看重的,是输了之后仍然能保持一腔“斗心”(电影海报上正写
着“勇不可挡,斗心爆棚”)。而这个“输”字,更是既有现实指涉也有抽象意义。现实层
面,自然是杜琪峰希望能鼓励每个香港人直面当下的现实,能在“输”了之后保持斗心;
可对于并非身在香港的观众,你一样有你逃不开的凡俗生活。事实上,《柔道龙虎榜》里
的大部分老男人——沉迷酒精、赌博不问输赢只求输的古天乐,开着一间破败酒吧的老板
,整天找人挑战的黑道大哥,无一不是被生活打磨掉了雄心的人——在电影的前半段,只
有年纪轻轻的应采儿和郭富城(指剧中角色)愿意为梦想打拼。也因此,应采儿从赌场抢钱
出来后去亦复返虎口夺金那段,成为全片第一个动人段落
于我而言,这部电影最动人的部分不是古天乐的斗志重燃,而是他逐个去挑战那些老男人
的段落——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死灰复燃,每个人心里,都可以藏龙卧虎。——他的那颗
雄心,是最难埋藏的,或者是埋藏得最尴尬的。
事实上,大概每个凡人都有死心不息的梦想吧——有几个人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一种成功
呢?有几个人不向往在别处的生活呢?你也许会午夜梦回回望最初然后转个身叹口气,而
杜琪峰把这声叹息拍成了号角,我简直要(用我不喜欢句式)说一句“是男人你就会热血沸
腾”。
Ⅵ 电影《死亡诗社》观后感
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
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John Keating 反传统
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在他的课堂里,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
察周围的世界;他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有思想的诗歌;他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在学生中引起
了巨大的反响。渐渐地,一些人接受了他,开始勇敢地面对每一天,把握他们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
这时发生了……
【影评一】
勇敢的死亡,不顾一切――《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要比《放牛班的春天》好看。其实最后故事可以有两个结局。叛徒说,大家救
不了老师,但可以救自己。这句话颇有逻辑性。然后那个叫查理的富家子弟就把他打的流鼻血。按一
个影片的处理,这时候这个叛徒要很得意,就像片子中演的一样,然后大家压抑着心中的愤怒,做出
两个眼睛要喷火的气势,攥紧了的拳头又放下,好像渣滓洞里对反动派一样。这在电影里叫调情绪,
然后当叛徒要离去的时候,再也抑止不住的情绪爆发,一个人冲上去打了第二拳,然后第三拳,第四
拳。各位看客这时心里一定舒坦。当然配以前后的铺垫和音乐,风味更加独特。
而第二个结局就是电影这般,安德森好几次要冲起来,可是还是平复了,我用脚晃了一下鼠
标,大概还有3分钟的样子。然后基丁老师回到教室,大抵也只有这最后一个可能了,所有的人站起来
,一个,又一个,音乐,结束。而且没有像一般的美国片和美国广告片一样,在影片高潮之后再来一
小段。没有,很干脆的结束了。
片子好就好在他的循规蹈矩上,罗宾威廉斯演过好爸爸,好老师,他的脸好,表情多,跟金
凯瑞不是一个路线的,倒是那个自杀的孩子,方方的脸很像金凯瑞。他的死很突然,我以为他脱了衣
服是跳到雪里,然后父母发现他,他已经昏迷,父母痛不欲生,然后他活过来,喊一句 “美国梦万岁
”之类的话,然后大团圆结尾。最后他的死有些突兀,即便我们都知道不是基丁老师的错,可是必定
自己的学生死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倒也难再轻松。
编剧不错,摄影不错,很多景色都拍的很美,可是片子还是有些闷,可能是文化诧异的原因
,那些诗读起来让我昏昏欲睡,也不知道就那几句怎么可以让那个白净的小子横刀夺爱。这点上我倒
觉得没有《放牛班的春天》自然。不过也可能是俺的俗气。文学修养太差,梭罗的还凑合听的懂,惠
特曼,雪莱就有点云里雾里了。
影片的结尾有些像《闻香识女人》,勇敢正直的美国人民终于认识到忠于自己的灵魂是多么
可贵,他们发扬1776年美利坚建国所秉承的执着精神。藐视权贵。最终获得灵魂的救赎,可所不同的
是,《闻》中,将军的话最终打动了董事会,这也是正义的胜利,而《死亡诗社》中,这些学生站起
来的代价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很清楚的,而这跟电影的主题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其实大抵半个小时之后我就有偏见,因为如果一个片子前半个小时很闷,结局即使激
动人心都很难说服我认为这是个好片子。前面提到的《闻香识女人》还有《放牛班的春天》,《肖申
克的救赎》都是一眼就看到的好片。不过,估计这个观点的确是太过偏激,《悲情城市》因为画面太
糊,我看了几分钟就删了,可我决不敢说这是个滥片。不过同类的片子《你那边几点》我却很喜欢。
【影评二】
在死亡中醒来——《死亡诗社》
看这部电影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死去了好久,从某个不经意间被打破的清晨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太过纯净的故事。我说的太过是因为它没有被商业化得很滥
情,所以也成就了它票房毒药的性质。一群青春年少的男孩们,一个对生命有独特理解的老师,还有
他们生活其中的一所刻板严格的名牌中学。
影片主要讲了一群学生在基丁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反抗给予他们压抑和束缚
的教学体制,但又以一个学生的自杀和基丁老师的被辞为结尾。 情节的安排行云流水,没有任何花哨
,只是在喜剧式的上半场走到沉郁的结局时,多少让人有点心情黯淡了,但正是这种被现实挫败的感
觉,和着最后一个场景里抑郁中的高潮,升华了该片的寓意。回过头细细品味时,影片丰富的内涵甚
至会让人分不清,究竟谁是该片的主角,基丁老师?学生?还是如铁屋般禁锢人的心灵的体制或者说
是这个现实的世界?
在基丁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育人者如何在体制和教条下成为放逐者的故事。如果说,这
部片子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象征着束缚和压抑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体现了自由和激情
的梦想的世界,那么,基丁就是这两个世界的联系点。他是现实世界里的老师,是拥有现实世界里诸
多光环的人,但他更是指引着学生发现并珍视内心梦想的舵手(船长?),帮助学生坦然面对自己,
面对生命的友人。他教会他们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样的自己,挑战那些在别人眼里是金科
玉律的教条,走真正自己想走的路。无论是让学生撕掉权威关于诗歌的评价用自己的心去品读,还是
让他们看到自己是如何随着别人的脚步改变自己的步伐的,基丁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这一群在禁锢
里压抑太久的年轻人,让他们恢复了飞翔的勇气和向往飞翔的激情。但,属于基丁自己的结局是被校
方因为“毒害”学生思想为名赶走了,似乎和遥远切近的时空里,那些个挑战者,背叛者的悲剧式命
运无奈地呼应了。
盗火者给人们光明,而自己却永远只能背负着盗者的恶名,默默走开。
在尼尔的世界里,展现的是一个人如何从别人生命阴影里走出来,看看阳光洒在自己身上的光辉
,做在想要走的路。尼尔在基丁老师的课堂上被点燃寻觅生命意义的激情,重组了死亡诗社,瞒着父
母参与他梦寐于求的话剧的演出,他飞扬的生命在“仲夏夜之梦”里的精灵身上光芒万丈。然而当帷
幕落下,他还得回到现实,面对父亲严厉冰冷的目光。在父母和梦想之间,尼尔无路可逃,终于,在
一个飞雪的寒夜,他最后一次带上精灵的荆冠,踏着冰凉如水的夜色,了结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以一个
自由而鲜活的生命的姿态发出他最后无言的愤懑。在他的身上既能看到一个寻梦者的浪漫和激越,也
能看到背负着现实生活压力的被束缚者的无奈和呻吟。
而片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那就是托德。胆小,懦弱,发奋学习,沉默少语,看着他的时
候,总觉得自己体内有某些部分和他共鸣着。在他无能平凡的外表下依然是隐藏着激情的,但他的激
情总是默默流淌,直到影片的最后才有了一次无发抑制的爆发。基丁老师的走,他无能为力,甚至无
奈地充当着指责人,在基丁离开教室的瞬间,他站在了课桌上,呼喊着:“船长,我的船长!”这是
基丁教的方式,一种换种眼光看世界的方式。现在,这种方式成为公然嘲笑现实世界可悲束缚的武器
,虽然对于这个麻木了太久的世界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导演还是让我们看到在托德的带动下,班里
的同学几乎都陆续地站了起来,场面有点煽情,也不是很真实,但这确实给了我们每个人继续前行的
希望。基丁走了,但没有人会怀疑,青春张扬的烙印永远留在了这些刚刚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的人心
灵深处。
整部电影充满张力诗意和激情。其中有两个场景意象让我刻骨铭心。
一次是表现秋野上黑压压的鸟群惊飞的空镜头,从未见过这么多 鸟在一瞬间飞起,其漫天之
势宛如一股挣扎着奋起的力量,渴望一次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的飞腾,它们扑翅的声响惊起秋野广袤的
宁静,即使是短暂的,但也让这个世界听到了它们自己的声音。
还有就是黑夜里穿行于迷雾间的那几个向往自由的身影,寂寞的灵魂,向诗歌取暖,在诗歌的激
情里颤栗。看不清他们的样子,只是觉得,不经意间,心随着他们奔向某个山洞,在那里倾泄所有的
愤懑,在亢奋的目光里寻觅生活的力量。
一片关于诗歌的电影,当然是俯仰皆是的如诗般的妙句警言,如
“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
“两条路在森林里分叉,我选择走的人少的那条。”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地活着。”
遥远的日子里,米兰昆德拉如是说。
而在这里,在托德稚嫩的脸颊上写着,在尼尔紫荆冠上刻着,
在基丁怅然的微笑里流露着的是这样的诗句: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我希望活的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我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同样的励人自励的文字。
影片名为死亡诗社,也许正是借用了向死而生的含义,只有让不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思想,那部分
灵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属于心灵的那部分生命。开始真实的生,清醒的生,有意义的生!而割舍
和死亡都是伴随着痛苦的,所以有了月光下走向生命终结的尼尔,有了被迫离开学校的基丁,但,痛
苦的背后是新生的孕育,所以,影片让我们看到了托德,看到满教室的托德们,这就是延续和未来!
【影评三】
纵情声色:死亡诗社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我希望活的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
我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一
很早注意到这部片名,大概是因为有个诗歌网站如此命名。对名字来源一无所知,只是凭了那些
天生对死亡、坟墓、女巫和鲜血此类词汇偏执狂般的癖好,对文字后面隐藏的某些内容不由自主地倾
心。 以为影片该在讲述普拉斯那样的女人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会热中于阴冷刺骨的文字,喜欢和
自己幻想的干尸舞蹈,美要到极致,那种审美,是以冰冷的坟墓为终结,如同普拉斯最终选择的煤气
炉盘。
然而,我看到了一个和自己预期完全相左的故事。你可以称它是校园青春片,因为它讲的正是校
园青春的故事。刻板的老师,青春懵懂的男孩们俊美如阿波罗,他们眼中好奇的光芒,对爱和异性的
憧憬,秋野上黑压压的鸟群惊飞,其漫天之势宛如一种挣扎着奋起的力量,在向往一次不计代价的飞
翔。秋野宁静而广袤,那也是暂时的,暴风雨正在悄悄酝酿。
暴风雨来临时,这些鸟儿又该怎样?
二
也许我们都曾经暗暗盼望过生命中出现基丁这样一位老师,他热爱文学、人生,热爱诗歌、梦想
,鼓励年轻人张扬个性,告诉他们‘Seizing the day’.(把握今天)。所以当那个男人哼着小曲在
教室里露面时,那些孩子的眼睛里隐藏的光芒闪耀了。他在第一堂课上,就撕去了庄严的教科书上对
诗歌的规定,告诉孩子们青春的激情原可以和动人的诗句如蜜糖般从唇边滑落。他让孩子们称他为‘
船长’。
这个彻头彻尾的诗人,不合时宜的船长,他的到来是为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贯彻教育的目的:教育
是为了教会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诗歌无法以理性坐标的方式去度量,人类充满着激情!医学、法律、
经济、工程,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诗歌、美、浪漫和爱才是生活的精髓。他告诉他们不要墨守成规
,要学会站到桌子上,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世界,告诉他们不要一味服从,因为,那对采摘真正的
生命的花蕾是有害的。
他的到来,是早春的第一滴雨水。
三
每一次地提到Neil Perry的名字,我都会隐隐疼痛。那样一个可爱的少年,他学业优异,他
俊美、聪明、顺从,宽容,他是每一个老师都会喜欢的标准好学生,父母的好儿子。在严厉的父亲命
令下,他退出了校报编辑,他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好的外科医生,操着手术刀,精确地度量着病人腐烂
的躯体,他会生活无忧,成为一名受人尊敬,衣食丰禄的中产阶级。这些早早设定好的路径正摆在他
面前,鲜花和尸骨放在他的道路两旁,一切都十全十美,他将是社会的栋梁,生活得平静而绝望,在
某个午夜梦回之时,偶尔回望月色,想到青春时有过的梦想….然而,那样的路中断了。他遇见了
Keating。从第一堂课,撕碎了第一本教科书开始,就注定了他将与那样的路分道扬镳。他太过于早慧
,第一个明白了Keating提出的‘卡配匹亚’。Keating带领他们站在一百年前的校友照片前,看那样
青春的躯壳,盛载着梦想和渴望,而如今,都已化为蛆虫的食物。
他重组了Keating年轻时组织过的死亡诗社,带领同伴,在夜里奔行向那个印弟安山洞,夜的
迷雾间,苏格兰风笛响起,那些年轻的身影奔行的步伐如舞蹈,正奔向自由和幻想的世界。那种激情
飞越的时分,Neil真正体味到了幸福,他通过诗歌寻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
义者,美丽、脆弱、高贵得一塌糊涂。
而这样的浪漫注定走向死亡。在精神父亲Keating与现实父亲的较量中,精神在现实的蹂躏下
,不堪一击。Neil的人生愈显出其苦痛和孤独,他的生活一直是一场演出,演出一个好学生,乖儿子
的角色,他演技高操,赢得一片赞许。所以,当有一天他要放弃父亲为他划定的轨道,选择另一个不
可知的,可能充满荆棘与艰难的道路时,父亲震怒了。在强权的父亲面前,他的灵与肉处于分裂的状
态之中:是顺从传统父亲的强势?还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年轻的他无力承担这种重负,他选择了
死亡。把《仲夏夜之梦》的精灵花冠放在窗台旁,他用那把父亲长年希望他使用的外科手术刀打开通
向坟墓的道路。
他死得很美。在现实和理想的挣扎中,理想总成为祭品,庄严地放在了祭台上。他们非如此不可
,在严酷的成人世界里,在一切以现世利益为准则来判断是非对错的社会中,理想主义者往往无力对
抗现实,他们的尖锐、脆弱与唯美都那么触目惊心,如烟花闪过,在夜空里刻下创痕。
Neil的死亡是一种永不消失的疼痛,让我思考:怎样在梦想与现实之中寻找一种合适的平衡?我
的这种思考属于理性的那一半我,而另一半的我在想:其实这无可挽回的结局本身是一种必然,与其
看到多年后的Neil平静而绝望地生活在庸常的世界里,也许,在鲜花盛开时突然遭遇风雪而凋零,不
是最坏的事…
很多人,他们原可以不死的,如海子,普拉斯。柯本说,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痛快燃烧!那
些迈向铁轨或伸向煤气盘的头颅里盛放着怎样的决绝,对现世的毫不留恋,剩下的,只有些温暖而寂
寞的句子。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四
Todd Anderson,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更准确地说,他近乎于本片的主角。因为Neil那样
的绝对理想主义者的故事毕竟太激烈,太悲壮,一个故事里,更需要一些普通人物的故事。他们不一
定是那种人群中的领导者,最有天份,最引人注目,头上戴满花环。他们常常保持沉默,面色苍白,
在现实世界中胆怯地行走,唯唯诺诺,惟命是从。然而,从他们偶尔投过的眼神里,你仍然能看见一
些光芒。只是,那样的光芒太微弱,隐藏得太深了,需要有良师益友在旁,把它们如抽丝剥线般,一
点一点地引发出来,最终引发熊熊大火。
因为,那样的灵魂,往往才最坚韧,最有力量。只是,它需要时间打造和证明。
Todd刚出场时,他的眼神羞怯不安,在第一堂课上,他写下了Seizing the day,课后又把它撕去
了,表明他内心对传统训诫与新鲜的Keating老师灌溉的思想之间的冲突。在交那篇诗歌作文时,他苦
苦呤诵,如完成作业般抓耳挠腮,不得要领。在死亡诗社的几次聚会上,他害怕当众朗诵诗歌,都只
作为记录者存在。
他也是幸运的。拥有了Neil这样的良友和Keating老师。他们都同时注意到了他眼里的光芒。Neil
鼓励他扔掉生日的文具盒,Keating在那堂英文课上,看出了Todd的恐惧,让他大声喊叫,释放自己压
抑的情感。Keating蒙住Todd的眼睛,让他紧闭双眼,描绘惠特曼的形象:“这些景象浮现在我的周围
,一个疯子紧盯着我令我精神紧张。他伸出手掐着我。他一直在喃喃自语,好像说一条毯子总是会盖
不住你的双脚。无论你如何拉它,拽它,它永远不够大…….从我们开始哭泣到我们死去,它仅仅能够
在我们悲痛,哭泣和尖叫时盖住我们的脸。”安份守已的Todd把惠特曼描绘成了一个‘牙齿流汗的疯
子’。他脑中的热情与想象力正一点一点被激发出来,闪闪发光。然而,与Neil的绝对的浪漫与激情
不同,Todd认识到仅有激情是不够的,“无论你如何拉它,拽它,它永远不够大…….它只能在我们悲
痛,哭泣和尖叫时盖住我们的脸。”激情是生命的精髓和花蕾,但它的力量有限,无力保护我们面对
严酷的现实世界,光靠它我们将无法生存。
在Neil死后,Todd一个人踉踉跄跄走向空寂的雪地,对Neil的死亡,他的父母有着血肉相亲的疼
痛与不解,Keating老师也会有终身的内疚与自责,唯有Todd,只有他,才彻头彻尾地明白他这种行为
的前因后果,所有的意义,明白那褪去了尘世衣物的年轻灵魂的决绝与非如此不可。如果说从前,
Todd的精神一直处于Neil和keating的笼罩之下,他也心甘情愿地站在他们身后,而挚友逝去,
Keating老师被放逐,Todd一下子成长起来,他在雪地里的呕吐让人心碎,他从此是孤独的,再没有精
神上的支柱,他从此将独自面对那个大雪纷飞的冰冷世界。
他和那两个人是不同的。Keating和Neil都是骨子里的诗人,对美,对激情有着天生的把握与热爱
,并有着殉道者般,不计后果的浪漫。他是现实的,生活原本是需要历练艰难和忍受平凡的乏味。他
眼含热泪,一样地和其他孩子一样在那份给Keating老师定罪的文书上签了字,将灵魂掷于火中,顺从
于已定的命运。然而,他会小心呵护心灵和头脑中如星闪耀的火花,那最后喊出的一声‘oh Captain,
My captain’,那站在桌子上与Keating告别的姿势正是Todd面对成年世界做出的第一个发自内心,并
愿意去承担后果的选择。
五
我不得不提这个人,Cameron(卡梅隆)。他的出现正是为了证明生活里确实存在着的这样广泛的
人群。从第一节课开始,在Keating老师在黑板上画坐标时,他立刻一字不差地记录了下来,撕教科书
时,他撕得工工整整,第一节课下课,他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些内容要考吗?他参加死亡诗社,不过
是因为其他人都去参加。在最为桀骜不逊的Charlie和学校闹恶作剧时,他面如土色。所有的这些表现
一点一滴地累加,所以,在Neil死后,他是第一个向学校签字证明Keating老师罪过的人,他从内心里
也相信那是Keating老师的罪过,毫不犹豫地出卖了他,以保全自己。在最后一幕里,他也是那几个没
在站上桌子,为Keating送行的人。他属于人群中的不小的那部分:对权威无比顺从,没有个性,在利
益面前会很快放弃原则,牺牲别人,保全自己。他不具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他将来最大的
可能会上哈佛等名校,毕业后,成为一个银行家,律师,或者其他。他将生活优越,颐养天年。
某种意义上,他已经是一个死人。他的心灵从出生那一刻就死去,在成长的过程中,在那些暗夜
朗读诗歌的时刻,那心灵曾有一度的复活迹象,而随着Neil逝去,他立刻回到现实状态,毫不留情地
把心灵丢进了垃圾堆。他和很多其他的人一样,行走在街道上,人群中,如死人群舞,面无表情。
我无权指责他,按照死人的逻辑,也许他是对的。心灵何用?梦想何用?诗歌何为?终究,人要
在现实的世界里苟延残喘,看浪漫化为齑粉。我也有过怀疑Keating的时刻,在5月14日夜,第三次看
完这部影片后,我走在校园里,反反复复地想:Keating他究竟错了吗?也许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激情都
已冷却,我开始用正常人的思维来考虑这问题。这种思维让我痛苦,我走在朋友身旁,神思恍惚。
夜里,朋友用衣服蒙住我眼睛,说:向前走。
我迟疑不敢前行。
朋友说:不怕,我看着呢。不会让你掉沟里去的。
我仍然犹豫着,终于伸出了脚步,一点一点,十米的路程用了近十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在黑暗里
,在我的目力失去力量的时刻,我害怕,害怕每一个未知的沟壑,害怕跌倒。我必须眼睛能看清楚前
方的路程,才能够从容地去迈出脚步。那蒙在黑暗里的时刻是一种折磨,我为恐惧折磨。也许,我正
在成为一个丧失勇气的人,不再有年少时,那种一往无前,哪怕天塌下来又如何的莽撞与热情。
这种认识让我酸楚,生活需要的历经艰难与忍受平淡乏味,这些我从前不屑一顾地屏弃的东西,
如今,正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心中的光芒正日益黯淡,日常的幸福正慢慢地屏蔽住感知的毛孔,在日
复一日的劳作中,我正在伸手,犹豫着,是否与生活妥协。
我在伸手、犹豫中,正一步一步变成一个死人。
六
两条路在森林里分叉,我选择走人少的那条。
浪漫的诗人keating走了,被放逐,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者承负了盗火的恶名,他是一个被放逐的
游吟诗人。浪漫的诗人Neil去了,走向死亡。他被点燃的生命激情无法再回到铁屋般禁锢的体制,如
鲁迅先生描绘过的那个没有窗的大铁屋子,他醒来,无法接受这现实,只能把自己骨骼捏碎,为维护
精神的自由选择了毁灭。斗士Charlie离开了,他的命运是一个未知数,他将始终是体制的一个反叛者
,蔑视传统与成规。理性的Todd存留了下来,他是他们中最有人生智慧的人,会小心翼翼地珍藏起那
些梦想和诗意的火花,独力承担起自身的命运。
那是一条人少的路。
Ⅶ 李荣浩评论杨丞琳好久不见,结婚后还异地恋是何感受
异地恋最大的损失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当你们以前在一起的时候,你们有着共同的生活、共同的记忆和共同的经历。你们同甘共苦,欣赏风景、鲜花、雪和月亮。然而,分离后,你有不同的生活,每天遇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情,而其他所有的人都不参与。
最后,如果你在一个不同的地方,我仍然希望你能振作起来。异地恋很糟糕,但是请相信爱情。我希望每个在不同地方工作的人都会有结果。我也希望所有的异地恋朋友都有一个快乐的结局,和我一起飞翔。
Ⅷ 从专业影评人的角度,应当如何评价《乱世佳人》这部作品
《乱世佳人》1939年首映,在当时大获成功,可以说是几乎完美的将原著搬到了荧幕内上。这容并不是迎合某个时代主旋律所带来的成功;也不是靠大牌明星捧起了的徒有其名;而是实实在在的拍出了一部传世之作,即使是我在2016年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也丝毫感觉不到这部老电影与我这种年轻人有何代沟。
《乱世佳人》故事的结局是开放性的 ,诸位观众可以根据四小时的剧情随意想像后续的故事,整部电影《乱世佳人》既是有血有肉现实,又是虚无缥缈的宿命。
Ⅸ 政治正不正确(月光男孩)影评
云学Time回答:
《月光男孩》获奖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它是一部政治正确,但可观性和内容性并不那么强的电影。
不少影评人对它的成功不以为然,认为它的胜利仅仅是黑人和同性恋这两个字眼过于抢眼,它的内容和镜头语言只是一场装X。
这一点,从影片仅仅7.2分的豆瓣评分可以明显感觉得到。
在同性恋和种族话题并不热门的中国市场,《月光男孩》不具有故事性上的吸引力。
我本人,对这部片子却偏爱有加。
冲突的设定、镜头的切换、利落的剪辑、色彩和配乐的选择,以及它饱受质疑的叙事方式,都是喜欢得很。
最爱的还是影片的光影,那种好似初夏的气息,一帧帧的滑过,感觉便是诗意的起伏流淌。导演也坦承自己曾偷师于王家卫。
抛开电影的话题,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这部影片:“月光男孩”和她母亲的关系。
影片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截取了一个名叫Chiron的黑人男孩儿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三个片段,大致串起了他的成长轨迹。
Chiron从一个被同学起名绰号为Little(小不点)的小男孩,一直遭到同学的追打和朋友的背叛,在隐忍中逐渐长成为一个拥有健硕肌肉、挂着金链子的街头毒枭。
Chiron的成长是一个从自我否定,到勇敢出击,再到最后自我接纳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励志。
电影充斥了校园霸凌、毒品、同性恋和歇斯底里的母亲等敏感画面,但是表现方式却选择了尽量柔和。
Chiron自小就养成了怯懦、自卑、自我否定的性格,一直到上中学后,因为实在不堪忍受同学的欺辱而大打出手,被押送到少管所。
从小就认识了街头的毒贩,母亲本人也长期吸毒。Chiron成年后,自然顺理成章的以贩毒为生。
生活单调乏味,房间里没有任何装饰性的陈设,一切都是素色,不喝酒(用他自己的话说,尝不出酒的滋味),只用杯子接自来水喝。
沉默,说话时言词闪躲,行为拘谨。
这一切生活的不幸,如果一定要追溯回去的话,都可以归咎于他的母亲。
Chiron的母亲是一名妓女,是经常当着Chiron的面往家里带客人的那种。片子没有交代他的父亲是谁,可能她母亲也不知道,因而Chiron自小便是跟母亲一块儿相依为命。
母亲因为吸毒和生活的压力,时常会向年幼的Chiron歇斯底里的吼叫。还因为毒瘾发作而无钱买毒品的时候,向尚在读中学并没有经济来源的Chiron搜刮零花钱(Chiron认识了一对没有子女的夫妻,他们很喜欢Chiron,时不时会给他一些零花钱)。
母亲明知道Chiron在学校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辱,却没有做出任何保护他的的举动。更不用说在生活和精神层面,能给Chiron适当的教育和关爱。
但,Chiron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都没有明显表现出他的痛苦和怨恨,他只是觉得茫然无措。
母子和解,相拥而泣
成年后的Chiron成为了街头毒枭,影片没有交代他贩毒的细节,只是用他与同伙之间的一段冲突的对话一带而过,但从同伙战战兢兢的样子,也足见这个曾经怯懦的男人如今的威势。
贩毒背后的凶险,无论是来自竞争者的还是来自警察的,影片也没有直接交代。但是,从Chiron曾经的恩人,同样以贩毒维生的胡克的突然离世,也依然可以想见其中的浓烈血腥。
这种刀尖上舔血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否就是拜母亲所赐?Chiron对于母亲的感情又该是如何杂陈,影片只用了一个镜头展示。
情绪的爆发一闪即灭。Chrion在母亲无助的眼神里,迅速冷静下来,听母亲讲她自己的不幸。
两个人半生的恩怨在这一席对话里面得以消解,他最终选择了拭去母亲脸颊上的泪痕,把两鬓霜白的她轻轻搂入怀中。
他终究是选择了原谅,对母亲的那个拥抱,也算是对自己过去的一次拥抱。那些总是像芒刺一样扎在他记忆里的过去,时常为此午夜梦回,只能拿冰水洗面。
Chiron最终选择了原谅那些撕裂过他生命的人,生而不养的母亲,安放爱情的凯文。
否则,他可能永远生活在他灰白色的生活里,喝不出酒的滋味,拿冰水浇灭噩梦。
曾在知乎上看见过一个与Chiron有着类似家庭环境的网友,如此描述他的反思:
四岁父母离婚,父脾气极差,暴力倾向,爷爷性格倔强。
总之,我们一家都是病人。 显然给了我很多负面影响,如今正在摆脱。
......
谁都没有错,谁也不必责怪。谁不想好好的。伤害过我的人我都愿意原谅。那都是命运的安排。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世代延续的缺爱和冷漠,到我为止,以我为终,我愿一力承担。
所谓成熟,就是你终于可以和以前的痛苦经历握手言欢,并想尽可能的去赋予那些经历意义,而不是选择逃避。
接受自己,欣赏自己。
如果世界对你不够友好,你不能向外生长,那便向内去生长,你还有一个内心世界,同样可以郁郁葱茏,海阔天空。
选取自文章:《月光男孩》:如何面对世界的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