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小莫影评

小莫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3-03 01:06:51

Ⅰ 红磨坊的影评

《红磨坊》(Moulin Rouge)导演巴兹鲁曼(Baz Luhrmann)的前作《罗密欧与茱丽叶》(William Shakespear’s ROMEO & JULIET)将莎士比亚古典英语的口白配上现代时空造型,辅以MTV式的快速剪接及暴力美学,形塑相当强烈的视觉风格。《红磨坊》一开场,也是令人目不暇给的剪接及镜头移动的特效,画面在口白中不断切换,宣示本片极为形式化的风格。导演创造了1900年兼具颓废与奢华的巴黎蒙马特区,豪华的夜总会与破旧的小旅馆中间隔着磨坊的风车,华丽的布景,梦幻的色彩,本片场面调度充满表现主义的风格,尤其是以模型撘制的巴黎城市远景及各式建筑物。电脑控制的镜头在各个场景迅速移动,或者从故事迅速抽离至远景,这种不可思议的镜头移动再再提醒观众这不过是一部电影

而导演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他对歌舞片形式魅力的掌握与表现。在片中所有的歌曲都不是原创,而是在各种类型的歌曲中拮取,或拼贴或换歌词而成。第一首歌《The Sound of Music》正是《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中的第一首歌,不但充满致敬意味,还宣示歌舞片中音乐使用的本质,而歌曲出现是当众人正为剧情创作争论不休时,主角伊旺麦奎格(Ewan McGregor)开口唱出,解决所有争议。这便是本片歌曲使用的重要目的!除了抒发情绪、交代情节外,利用唱歌解决一连串的麻烦。最爆笑的莫过于红磨坊老板(吉姆布洛班特Jim Broadbent)为掩饰莎婷(妮可基曼Nicole Kidman)的行踪,竟向公爵唱出《Like a Virgin》,后来还使得公爵不自主合唱,两个大男人一起共舞。

莎婷出场的歌曲,融合了玛丽莲梦露的《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玛丹娜(Mondana)的《Material Girl》,甚至Nirvana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导演虽然没有原创歌曲,但他选择了符合剧情的歌曲,充分表达剧中人的心态与感情,甚至颠覆或引申歌曲的原意,产生深一层的戏剧效果。而且歌曲的选择从音乐剧、流行到摇滚、另类,都可以看到巴兹鲁曼对各类型歌曲的娴熟与掌握。

也因为恰如其分的歌曲的包装,使得本来非常平凡的爱情故事便得相当动人:克利斯汀(伊旺麦奎格饰)对莎婷唱出的《Your Song》成了本片最动人的抒情曲,配合伊旺麦奎格雄混沙哑的嗓音,效果竟比原唱爱尔顿强(Elton Jon)深情数倍;克利斯汀爬进象房所唱《Elephant Love Medley》,也在克利斯汀与莎婷一人一句的歌唱交手中,终于两人琴瑟和鸣,成为两人定情的重要歌曲,组曲也是采用多种歌曲拼贴,甚至最后《I Will Always Love You》结合炫丽的幻想画面,达到视觉与听觉特殊的效果。

后来莎婷被迫与公爵见面,克利斯汀内心被嫉妒啃咬,舞者所唱The Police 的《Roxenne》探戈版,述说风尘女郎的不可信,交叉剪接克利斯汀更加心浮气躁,反而碰到莎婷与公爵,两厢感情的挣扎,唱出两人约定之歌,三方面的交错,个人认为这是本片歌曲使用效果最好的桥段。

Ⅱ 求小毕的故事 影评

以下全部转载自豆掰、、、、、、、、
小毕的故事 小毕的故事 (1983)
导演:陈坤厚
编剧: 侯孝贤 / 丁亚民 / 朱天文
主演: 崔福生 / 钮承泽 / 颜正国 / 禹黎朔 / 郑传文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闽南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83-01-29
片长: 100 分钟
又名: Growing Up
IMDb链接: tt0085695
剧情简介

朱小帆(禹黎朔)见证了邻居男孩毕楚佳(伊绳祖、郑传文、钮承泽、庹宗华)的成长过程。
为了让小毕更好的成长,受骗怀孕又遭遗弃的毕妈妈(张纯芳)在他六岁时嫁给了从大陆到台的年近五十岁的公务员毕大顺(崔福生)。毕大顺对小毕视同己出,教他写字读书,准备把他培养成大学生。然而因为被人看成“拖油瓶”,小毕与他的关系十分疏离,更不惜为了气他,做出偷漫画书、早恋、偷便当、和别人争强斗狠等举动。一件与钱有关的事,令毕大顺和小毕的关系降到最低点,毕妈妈在左右为难之际选择用极端方式激励小毕,让他看清更为丰硕的生命意义。
获奖情况

1983年 金马影展(Golden Horse Award) 最佳导演 陈坤厚
1983年 金马影展(Golden Horse Award) 最佳影片 陈坤厚
1983年 金马影展(Golden Horse Award) 最佳男配角(提名) 钮承泽
短评

少年的不安分,保留回忆,用苦痛和对抗自省。

朱天文的原著故事干净自然,电影倒是情节剧的很传统,夹着巧妙细节。你能看到青年侯孝贤和朱天文对剧本情节的用心细致,以及不可避免的台湾乡土情节剧的笼罩。好几处戏剧化的转折。相比用来做侯孝贤风格的溯源,我认为朱天文的脉络更明了。

影评

想起,珍惜

四季还在风车的轮转里,光阴的故事悄然继续,台湾新电影从《光阴的故事》出来,就是1983年陈坤厚、侯孝贤、朱天文三人合作完成的《小毕的故事》,终于在这个悠长假期里,怀着超乎一般期待的激动找到了《小毕的故事》,看了段曾经身边人相似的成长后,竟是有几分难言。

不是恍如昨日的心碎,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张望,《小毕的故事》的叙述者——朱小帆说:“在生活里的琐琐碎碎,不管是愉快的、忧愁的,在很久很久以后,想起来却都是珍贵的,而且愈演愈精,愈久愈真……”。故事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朱小帆——小毕的邻家女孩,从小默默地注视着小毕,与他一同成长,因为是同龄人,没有老套说教,也没有苦口婆心。低低的旁白都使得故事带着一种不经意回首的沧桑。相比侯孝贤后来自己导演的《童年往事》、《恋恋风尘》,《小毕的故事》显得轻松了很多,而且也更容易读透,不带自传性质,也毫无猎奇的可能。

小毕的性格,也许小学四年级时成绩单上的“桀骜不训”四个字已经可以预见他往后成长的酸涩,对于这一切,旁人并不是爱莫能助,小毕爸爸和妈妈都是对他一再的忍让,不发脾气,也不打骂,甚至也疼爱有加。但是到上了国中,他变得难以收敛,成了一个小混混:追女孩子、抢别人的东西、打架、抽烟,那个年龄值得好奇和冲动的事情他都一一在重复。

多年后,小学同学会上,一身戎装的小毕英俊迷人,当故事外的我们和叙述者朱小帆一起感慨的时候,可能你的青春故事里也有那样的千穿百孔、悲欣交集,可以不尽相同。

《小毕的故事》是一部美丽诗意的青春片,在这个世界上的不同角落,每个人都有相似的青春,成长的喜悦与困惑、痛楚与收获,在胶片影像的记录上更是有着不同的手法。无疑,它可以包容了很多人的青春。

再做为一部成长片,《小毕的故事》带着明晰的感染力,没有刻意的说教,从片子开始小毕妈妈结婚那娓娓道来。看着小毕在年少日子里,帮家里人贴偏方的纸头,然后让同学们一个个念过去,委实感动得可以;放学时男孩子恶作剧去按每家每户门铃,一路的欢蹦乱跳,并无反感的痕迹;小镇街头巷尾的道路上,男孩子们玩弹珠,女孩子们在跳橡皮筋。一切切,又梦回从前。

感动,是因为成长,无奈,是因为失去。故事的同名原著是台湾地区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也是朱天文小说成功改编的例子。不会因为教育色彩而带来刻意和做作,因为故事是那么真实,真实到和很多人的记忆有无数吻合。

结婚时纷飞乱弹的炮纸,一席人围坐的桌子,再到一脉相承的礼俗,教训孩子的话语以及长大后童年伙伴重逢有点陌生的一笑,太像我的家乡,太像我的成长。

甚至突然发觉,太多台湾新电影里的蛛丝马迹,都有着自己身上的某些影子或者说投射,这不是信手拈来,而是记忆深处的某些共鸣。已显粗陋的画质前,辩识不出曾经的年少萌动,稚嫩面孔里,依然是你天真的双眼。禹黎朔“有一个故事……”的歌声中,带回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每个人,欢笑得开颜;那之后,感动得心酸。

热风带着潮湿的水汽在游窜,淡水河口的老榕树,纳凉的老人摇着蒲扇,树荫下孩时的你我在嬉玩中忘记了时光。可以有《童年往事》里夏日的鸣蝉,也可以有着《恋恋风尘》里依稀沉寂的远山,指望,指望。那海水一次次地冲刷着海滩,小毕在年少岁月里肆意地成长,留下着模糊的脚印一串串。

2004.10

Ⅲ 经典大片的影评

1976年的那部《中途岛》中,由于技术条件限制,不得不从美国电影《东京上空30秒》、《虎!虎!虎!》、日本电影《太平洋の岚》、二战新闻影像、甚至英国电影《不列颠空战》中借用了大量的海空大战影像镜头,这些镜头清晰度和色调五花八门,甚至武器型号也和中途岛之战不符合。至于老版电影自己拍摄的场面,很多是在美国“列克星敦”号和“奥里斯卡尼”号航母上完成的,令眼尖的军迷感到出戏。然而,时代变了,《决战中途岛》借助电脑特技技术,肆无忌惮地制作出以假乱真的场景,特别是战机战舰的近景。什么航母满舵转向,大机群在密集的防空炮火中穿梭,SBD式俯冲轰炸机的机尾机枪手与零式战斗机激战,华丽的海空大战似乎就在眼前。
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动作片,不是军迷追捧的战争片,从动作片角度来看,这部电影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段精彩的战斗,从这个意义上是合格的。典影放出的预告片剧照中有一个美国飞行员和一个黑头发的女性角色隔着铁围栏痛苦对视的镜头。但是《决战中途岛》没有重现老版电影中美军飞行员和美籍日本女人谈恋爱的虚构情节。这个情节主要是在反对越战的民众情绪范围中,讨好酷爱“反战”和“人文精神”的观众。大部分导演在拍摄这种类似于历史纪录片的电影时都会对历史进行一定的加工,我国的导演拍战争片就喜欢把反派拍的傻一些。但是看了《决战中途岛》后,发现反派也确实是有智商的,导演在重点拍摄美国太平洋舰队胜利时,也没有忘记对日本做出决策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这一点确实不错。
影片宏大叙事手法确实做的不错,蜻蜓点水般提一提前后几十年的历史,交代前因后果;重点讲述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战役;从飞行员视角,指挥部视角,士兵家人视角多角度叙事,叙事丰满而立体;最后辅之以日本国,中国的一些镜头,拓展了影片的空间纵深感。全片看起来宏大而不散乱,有点有面,十分不错。

Ⅳ 求电影《小武》影评

在香港第二届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中,携《小山回家》荣膺优异奖的贾樟柯偶遇将来成为他御用的留洋摄影师余力为,两人详谈甚欢并相约合作一部长片。而后,回到故乡汾阳的贾樟柯目睹成长小镇的惊天巨变,少时玩伴的人情世故,他写下了名为《靳小勇的哥们,胡梅梅的靠山,梁长有的儿子:小武》的剧本(后被易为《小武》),作为他所在的青年实验电影小组的首部长片,影片完成后在国际影坛声名鹊起。那一年,贾樟柯28岁。作为中国电影“第六代”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贾樟柯的《小武》遵循着此一类青年导演的独有风格——强烈的纪实性和对微观中国的个体表达。放弃了,并且也无能力对宏观的官方的主流的社会事实进行讲述的贾樟柯,将自己身处的时代投射到周遭的小人物,甚至边缘人物身上,折射出的是一群游走在正邪之间,身份界定模糊的一代人面对原始道德和新兴观念的矛盾:《小武》中的男主人公,自觉地欲望来自贫困造成的对金钱不正当的渴望,而成为故事脊椎的不自觉欲望则是那种植根于风井市侩却无比真诚的哥们义气,于是在少时玩伴靳小勇的婚礼上,他顶风作案想要实现在小勇婚宴上送给他以斤计算的份子钱的承诺,但“遵纪守法”的靳小勇并不领情。《小武》的革命显然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在技术上,贾樟柯摒弃了电影学院对录音系的学院派要求,反其道而行之地将大量现场噪音混录在影片的背景声中,以造成足可乱真的真实感,这一实践近乎花去了他整部影片预算的百分之三十,而原来专科出身的录音师因为墨守陈规被贾樟柯辞退。就连法国《电影手册》的一众挑剔的笔者,都在看到《小武》这一妄为的创新手法时交口称赞,甚至将其比喻为自己的祖师爷让-吕克.戈达尔,终了还要加上一句“当然,他比戈达尔要聪明”。在内涵上,贾樟柯同样将第六代的浪潮推向了第一个高峰,一方面,贾樟柯的电影永远饱含着对故土浓厚的眷恋,另一方面,因为眷恋而对所谓的现代化进程形成的抵触和不安,则成为了《小武》的另一个主题。对于小武这样一位“手艺人”来说,一个行将被“法制化”的城镇,在意识形态的裹挟下,古老而陈旧的违法行为被当街宣判,而好友靳小勇这样以新兴的不法手段牟取暴利的生意人,却连新婚都要被地方电视台大张旗鼓的报道,身处这样一个风云际会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孤独的小武断然走向灭亡,他渴求的爱情也终究化为泡影。然而毋庸置疑贾樟柯导演对主人公的态度是同情的,他只是将梁小武的遭遇塑造成失意的年轻人,安静的呈现在电影中。在影片结尾处,小武被手铐拷在街边,围观群众无数,一个故意穿帮的主观镜头,让周遭的看客的目光与正在观影的人们相遇,我们眼中窥到的麻木与无奈正是小武当时的心境,这个绝妙的设计已然成为经典,而背景声中贩卖的新型录音机里播放着当时的流行音乐:屠洪纲演唱的《霸王别姬》,“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的唱词充分展现了贾樟柯对人物的态度:一个行将逝去的战国英豪,和一个失手被捕的无业小偷,在人生最低谷的那一瞬间,他们同样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同样视死如归,但传统的道德和正邪的约束对他们已无效力,他们是历史长卷中屹立不倒的悲情英雄,因为,他们是那样鲜明的烙印,活生生的打在一个时代的注脚上。

Ⅳ 陷阱致命的诱惑影评

有关于这个情色剧情片的情色镜头片段完美融合这个剧情的铺垫讲述!首先男主驱车来到这个荒山野岭小路上附近只有几座民房想找一个小旅馆吃饭休息一晚再走。不料被这个小旅馆的女主人也就是我们的女主看见并想成为自己的猎物,起初是试探性的套话,接着就是利用自己的美貌身材和话语慢慢的勾引他 然后看男主的表情以及猜他的心思。

剧中的几次女主语言和身体刺激他的镜头足以表现,之后女主故意设计利用也就是让大部分观众看不懂的哑巴勿让男主以为哑巴对她有企图的强jian画面, 好能让男主产生出于保护柔弱女性的意识关爱离不开她。后面几次女主故意在人群面前避开他甚至否定他问昨晚发生的事,然后在两个单独处的时候又用身体亲近他为了就是让男主对她产生到底是真实还是梦。

让男主思维混乱也是为了圈住他,就这样让男主慢慢的步入她的计划之中。到了最后女主已男子强jian她为由谎称自己怀了他的孩子要杀死男主《这里是故意让那个哑巴走进屋子看到让他对女主进行伤害》男主这里想解释但哑巴一心认为他要伤害女主两个人起了争执互相殴打起来。

最后被男主打昏《应该是没死》然后男主这时才完全知道女主就是为了勾引他是想害他而逃到河边此时男主身上伤痕累累经过河流又冷,此时的男主回想起之前发生的那些事对自己后悔莫及并露出了绝望的笑容!镜头转回女主此时满脸微笑满意的笑容《注意脸上的血》 换了干净衣服继续等待他的下一个猎物同样的情色陷阱诱惑。

故事看了两遍 刚开始没弄明白女主为什么要杀男主 后来从一些细节中,渐渐觉得影片跟一些欧美的变态杀人电影有一点像,只不过欧美的变态是男人,而这部换成了纯情的女主。其中导演有暗示,就是男主听到女主看电影嬉笑不止时 (电视画面中应该是《德州电锯杀人狂》) 完全没有被电影中的情节所惊吓,还说他们很傻。意在指追逐杀掉恐惧的人们给女主所带来的乐趣。

Ⅵ 有哪些比较经典的影评范文

孔雀的电影里面最好的一场,就是在开头,姐姐在拉手风琴,背后开水壶偷偷的喷出热气,在远处一个老人枯坐着,这一场可谓完美,首先画面很漂亮,姐姐白衣黑裙,黑白琴键,长长的走廊很有纵深感,其实很好听,姐姐拉手风琴不太熟练,但很抒情,背景里还有水开的声音,再次也是最好的一点,是把姐姐这个角色的心理性格的主要特色展现出来了。

Ⅶ 求《伟大辩手》影评

- Who is the judge? 谁是裁判?

- The judge is God. 裁判是上帝

- Why is he God? 为什么是上帝?

- Because he decides who wins or loses not my opponent.

因为他决定谁胜利,谁失败,而不是我的对手

- Who is your opponent?谁是你的对手?

- He doesn't exist.不存在

- Why does he not exist? 为什么不存在?

-Because he is a mute distant voice the truth that I speak.

因为它不过是反对我所说真理的声音

- Speak the truth! 只说真理

- Speak the truth! 只说真理



以上是影片分三次高潮表现主题的台词,是威利学院辩论队无往而无敌的辩论宣言。电影里托尔森在训练辩论队对手不存在的主题宣言演说场景时,托尔森影帝一样行舟湖中,四位辩手一律口含异物进行吐词训练。也许,我们在言说主题时,常常是有所克制且双关隐含的。这就是说,我们在开口时,并不会全力放开言语的出口,我们会有所收敛,这口中所含之物也许代表言语除表层以外,更有着双关与深层次的意义,这也许是辩论,更是言语的伟大与奥妙。

电影本身,不只是激情之作,更是一部伟大与野心之作。

那个著名诗人托尔森,由丹泽尔.华盛顿主演,不只是绰约诗人的风采,更有翩翩领袖的气度。他将罗威由粗暴的勇敢训练教育至贤良并找回失落的理性思想:Keep the body, take the mind (留下身体,取走思想) .不只是我们想要的。

Speak the truth. Words are swords.言说真相,话语如剑似戟,更是电影最激情与伟大之处。

小法默因目睹托尔森集会那一场骚乱,回家后在父亲面前沉默着不能述说真情时,面对博士父亲的责难,小法默的回击也是非常强劲有力的。他机智列举了父亲在黑人不公正事件中的屈辱事实来搏击。“我没有做错为什么要道歉?就像你冲那个养猪的农民一样道歉吗?”

在影片最后,哈佛大学辩论场上,在辩论“公民的不服从比正义战争更有力”时,小法默在关键的最后一辩时,再次采用如回驳父亲一样的方式,用亲历的黑人私刑焚烧事件与对手作了最强有力的反击。言说真相,就让话语附上刀剑的力量。

不过,这还只是辩论本身。再上升一个高度,那便是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的传奇。除了罗威是个虚构的人物之外,托尔森、小法默、萨曼沙,不只是辩论队保持十年长期不败的纪录,而且他们各人的成就都达到了自身理想的高度。哈佛大学辩论的七年后,1942年,小詹姆斯.法默创建了种族平等国会,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1 961年,萨曼莎.布科成为了律师。梅尔维尔.托尔森成为世界出名的诗人。他继续在南方德克萨斯农民工会工作,1936年年底,一共在7个州有31000成员。连续10年,维利学院辩论队一直保持不败。

----谁是你的对手?

---对手不存在。

辩论背后的真相是,他们所极力维护与辩论的主题与真理都在事实中得到真正体现,因之,它才可言说证明话语本身如刀似剑的真正力量。

老詹姆斯博士在郊外野餐时遇到白人农民讹诈而在儿子小法默眼底下饱受屈辱。但是,在组织非暴力有序反抗从而解救托尔森的那个场景里,他如甘地一样非暴力的策略却最终为他赢回了力量与尊严。这里,也与电影《撞车》里黑人因种族歧视而饱受屈辱的一幕幕有莫大的不同。

最有风采的激辩场景:是萨曼沙辩论黑人应当被允许进入州立大学学习那一场,以及片尾小法默在哈佛大学辩论“公民的不服从比正义战争更有力”那一场------

圣.奥古斯丁说过:

St. Augustine said:

"An unjust law is no law at all."

Which means

I have a right, even a ty to resist.

With violence or civil disobedience...

You should pray I choose the later.

“不公正的法律根本不能称之为法律”

也就是说我有权利,甚至是责任来反抗

是用暴力?还是用公民的不服从?

你们应该祈祷,我选择了后者。



这最后一段铿锵有力的陈词,是列举了他们亲眼目睹黑人被处私刑后的屈辱事实来言说的。辩论队不只在话语本身战胜了哈佛大学校队,意义更深的,是小法默等一干辩论的辩手此后一生中致力于争取黑人种族平等的事业,并为真正赢得黑人的尊严取得最后的胜利。言语不只在言语本身得胜,更在行动中取胜并得以兑现。

影片不只有力量与激情,还兼有诗心与柔情,它文字上的美丽让人领略到英语语言文字那抑扬铿锵的气势与风采;它让人激赏辩手演讲的口才与雄辩,同时也领略到黑人演员那十分出众的神采。



I am------the darker brother.我是一位黑人兄弟------

I live,and I eat well,and I grow strong. 我吃得香住得好,我十分强壮;

Besides, they'll see how beautiful I am.你们已然看到,我是多么的美。

How beautiful I am. 黑人兄弟,有多么的美。

这种美,在丹泽尔.华盛顿咬烟斗的姿态里,也更在影片末尾那个鼎盛辉煌背后一转身独自离开的安静背影里。

Debate is blood war,it's combat.辩论非常严酷,是嗜血的战争。

Your weapons are words. 你的言辞就是你的武器。



传奇传主之一是美国最有成就的诗人梅尔维尔.托尔森,因之电影里优美的诗句也俯拾皆是:

Beauty----

I heard the Old Man say

all that is beautiful drifts away...like the waters.

关于美:

我听到很老很老的人说

美像水一样会流逝



History----

History is a nightmare from I'm trying to awake.

“历史是个噩梦,我一直想从中醒来”

自怜

Self-pity----

I never saw wild things sorry for itself.

“我从来没见过粗野的事物感到自怜”



Hating you

shall be a game...played with cool hands.

Memory

will lay it hands...upon your brest.

And you will understand my hatered.

痛恨你

是需要用冷静的双手玩的游戏

记忆

会把手放在你的胸膛

你会明白我的恨从哪里来



激情励志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

what do we do here?

We do we have to do,

so we can do we want to do.

What do you have to do right now?

我们在干什么?

我们必须完成自己必须做的事

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现在必须做的事是什么?



When I was a child

I speak as a child.

I understood as a child.

I thought as a child.

But when I became a man

I put away all childhood things.

我还是幼童的时候

说话像幼童

理解事物的能力像幼童

像幼童那样思考

当我长大成人

我收起了所有幼稚的行为



We must impress of our young people.

That there will be difficulties that they faced.

They must defeat them.

They must do what thay have to do...

...in order to do what they want to do.

Ecation is the only way out.

The way out of ignorance!

The way out of darkness Into the glorious light.

我们必须打动我们的年轻一代

告诉他们,未来将面临着很多困难

他们必须克服困难

他们必须完成自己必须做的事

为了做了自己想做的是

教育是唯一的出路

Ⅷ 《搜索》专业影评

蓝秋绽放,是否有人再次演绎电影搜索
坐在漆黑的电影院,看着蓝秋慢慢走近,优雅淡然。这样一个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女子,告诉了我们

生命短
暂,我比烟花灿烂



一个女生低低的问旁边的朋友

叶蓝秋为什么要死?叶蓝秋为什么要自杀?


为什么要死?我也一直在想。
是因为绝症和无尽的指责?那么坚强无畏的她,怕什么无端的谩骂?

蓝秋不怕,我却是怕了的。媒体是个可怕的东西,叶蓝秋只不过坐了一次公车,这次的公车之行很不幸的
没有让坐,更不幸的是她没让坐这件事被媒体报导了。然后,

不让坐

事件被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嘲讽、
谩骂接踵而来
……
我开始害怕,害怕哪一天,我不小心掉了纸屑、踩了猫咪,会不会也被一个隐密的镜头拍
到,然后被人围追堵截?我在想,我是不是要从这一天开始,坐公车、乘地铁只能站在角落里,没有坐下
的权利?

我没有叶蓝秋坚强果断,被孤立羞辱之后,我可能一天也坚持不下去!

我想像自己变成《搜索》里的每一个女人,毅然走出

幸福婚姻

的莫小渝,感受份勇敢。聪明又阴暗的陈
若兮,感受事业爱情又失的可怜。千忍万忍的杨佳琪,感受逆袭的快感
……
唯独不愿变成叶蓝秋。

我要戒掉微博,因为我怕自己会成为杀死

叶蓝秋

的千万个刽子手之一。我要戒掉

正义感

,因为我怕自
己成为披着

道德

外衣的泼妇。我要戒掉

良知

,因为我怕自己会在一个有明媚阳光的日子追着无辜之人
做着毫无意义的声讨。

我只要在这里,轻松快意的生活,脸上带着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的笑容。

电影播放时,有个镜头叶蓝秋的脸在屏幕中横着出现,我前面的一位女生也跟着歪着头看过去,边看边赞


真美啊!


是啊,真美啊!美的让我们一下子发现了那些喊着道德谩骂之人的丑陋。若是你我都安静淡然,那么美的
风景,随处可见!

蓝秋的微博叫

蓝秋绽放

,在她离开之后,杨守诚还在更新,一直更新
……

不知道,蓝秋绽放之后,是否有人再次演绎另一部叫《搜索》电影?

Ⅸ 求两小无猜的影评

法国电影“芳芳”(Fanfan 1993)中的亚历惧怕爱情被情欲所吞噬,于是只能隔着墙壁窥视美艳的芳芳。要不是芳芳砸烂那面镜子,他还站在爱情的对岸驻留。他们用日复一日的重新求爱保持爱情的温度。借此宣告了爱情不只是细水长流,不只是一蔬一饭间的浅笑低语,不只是温柔的、美好的、单纯的。它如暴风般席卷而来,铺天盖地的逼近,散播着疯狂的瘟疫。你会看到它的翅膀与天空擦出火焰光芒,一路燃烧,势不可挡,那热度在半空中就烧干了一场即将倾盆而下的大雨,形成了一张密网,拍打着你的心。在《第十二夜》中,伊利里亚公爵甫一出场就道出对爱之激情的渴望:“假如音乐是爱情的食粮,弹奏下去吧;让我无节制地食用,过量地食用,直到欲望作呕,然后消失。”当人们唱着爱情温柔的小夜曲时,却忽略了它也是荆棘,罩着欢愉面具的魔鬼,粗暴地吞噬快乐,专横地掠夺时间,野蛮地刺伤试图靠近它的人们。

伦敦的一场相遇造就了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他在二十三岁的时候遇见了茉德•冈,短短九天的相处开启了叶芝绵延一生的爱情之伤,也翻开了一章动人的爱情诗篇。一百多年后,恋人们还在从叶芝的诗中寻找爱情的福音。时代不停变化,战车马蹄的轰鸣都已掩入黄土,那份炽热的狂恋留下的余音却仍旧在每个人的心中回荡、颤动。那时的叶芝不知道今后是否还会有幸重遇面前的女子,只能紧紧盯着她,渴望能把这副面容镌刻进灵魂的最深处。狂热的爱意将他几乎焚烧成灰,化成一阵叹息的烟尘。后来,叶芝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茉德•冈,却未能得偿所愿。爱情的荆棘包裹着叶芝的心,刺出的鲜血流淌在他每部为茉德•冈所作的诗文中。茉德•冈曾说世界将感谢她没有嫁给叶芝。这句近乎残酷的话,道出了叶芝诗歌中那一直燃烧着的激情的真谛。

都说时间是爱情的致命伤,婚姻则是将其尸体保存的棺木,距离最终洒上一捧哀悼的黄土。这么说未免武断,但琐碎的生活确实磨钝了爱情的光芒,让它由璀璨的星星变为一块普通的石头。爱情变幻莫测的狞笑却能将其本质剥离出生活的枷锁。就像王尔德接受审判期间写给恋人的信中所说:“欢乐隐藏了爱,但痛苦却揭示出爱的本质。”强烈的爱让他把监狱的酸苦水变成琼浆,抚慰了他孤独的伤口。他的哭泣与快乐同在。牢狱之灾与流放就像一把火把他焚毁,灰烬中剩下一颗依旧向往爱的水晶之心。即使他的爱不断伤害他,背弃他,他仍渴求爱,他无法要求世界接受他,但却可以轻易推开爱的大门。那个男孩毁灭了他的生活,他却因此更加爱他。哪怕这注定是出悲剧,他也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他得了爱的疯病,你笑他、骂他,把他扔进地狱,爱情仍旧可以在他心中开出花朵。

“两小无猜”(Jeux d'en fants 2003)就是这样一个交织着痛苦与欢愉的爱情故事。它纯粹、简单,容不得瑕疵,从头到尾充满激情,注定燃烧至死。不要妄图从中纠结出道德与伦理,面对已无感情的婚姻与伴侣,爱情是最残忍的刽子手。它是“美丽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万恶的圣人,庄严的奸徒,装订精美的邪恶之书”。曾经,安小姐一次次抛下为她赴汤蹈火的男人,扑向那只大猩猩的怀抱,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写下跨越世纪的疯狂爱情宣言。在现实生活里,“金刚”无疑是一个童话,但是在爱情的疯狂故事集中,它只是平常的一页。

苏菲和朱利安的初遇混合着耻辱与愤怒的情愫。苏菲被同学欺负,说她是“波兰猪”;朱利安拒绝接受母亲身患重病的事实。一个小小的赌局让所有难题变得迎刃而解,在生活的沙漠中开辟出一块绿洲。他们比着做大胆的举动,说惊世骇俗的话,做不符合年龄的事情。重病的母亲跟朱利安打赌她会飞行,她赢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苏菲和朱利安一生都在打赌,赌局让他们亲密,也成为了他们在爱情面前望而却步的挡箭牌。因为在过于眩目的马戏团焰火中,很容易掩藏心中的悸动与不安。赌局是小丑的戏服,色彩斑斓的衣服带给人快乐,掩藏了油彩下的真实。

小朱利安在为母亲的去世哭泣时,苏菲带着花环出现在坟墓上方,身披天堂的亮光,哼着“玫瑰人生”的曲调,为墓地吹来春天的芳香,驱散了死亡的阴霾。朱利安笑了,眼中还含着泪光。他幼小的心还不知道那股幸福的暖流来自何方。苏菲向坟墓扔下一朵雏菊,播下了爱情的种子,这种子沿着生活神秘的河流,迂回曲折,谁都看不到它将来会流向何方,长成什么样的大树。自母亲过世后,他们就睡在一张床上,各自睡在两头,这种亲密的距离仿佛在预示他们永远在爱情的追逐中咫尺天涯,在情感的两极交互而过。而他们之后的爱情旅途中,也确实非爱即痛,非笑即哭。苏菲不敢先说爱,害怕朱利安认为这只是场游戏;朱利安不敢表达内心的感情,兀自囚禁在自责与怯懦中,他依旧不明白心中的幸福暖流是爱,还是仅仅是荒唐的赌局带来的快感。他只能追着汽车,让爱情的告白淹没在车轮的轰隆声中。

当长大的苏菲将内衣套在衣服外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学校里时,他们的关系进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以前他们是想成为成人的小孩,现在他们是永远停留在童年的成人。这个赌局和其他任何一种赌博相同,让人上瘾,他们也和其他的赌徒一样沾染了恶习——想赢的欲望超过了爱情。其实只要把对方拥抱入怀就能从此幸福美满了,但是他们就偏要赢,偏要争当爱情里的暴君,争当上游,战胜爱情。于是,苏菲说他永远伤不了她的心,他就偏要处心积虑地刺伤她的真心。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脱下裤子,敢从疾驰的汽车下捡回了旋转木马盒;她敢站在狂啸而来的火车前,敢从冰冷的河底捞出旋转木马盒;他们敢作敢为,他们无所不能,但却没有人敢说“我爱你”。他们的举动越是疯狂,就越是在爱情的面前懦弱地不敢抬头正视。他们是这爱情舞台上的两名笨拙的演员,说不出内心的台词,只好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掩饰慌张;又像是被松枝刺伤脚趾的猛兽,用狂吼暴躁的声音表达不出羞耻的隐痛。过重过于强烈的爱情,几乎要将他们两人压得奄奄一息。

朱利安用了四年报复苏菲的拒绝,苏菲用十年报复朱利安的无情与退缩。就像朱利安说的那样,他们是让•拉辛笔下的悲剧人物,禁锢在循环不停的报复中品尝爱情的苦果。在《伊菲革涅亚》中,阿迦门农为了远征特洛伊,献祭了女儿伊菲革涅亚。作为母亲的克吕泰涅斯特拉怀恨在心,十年之后与情夫合谋杀了阿加门农。而他们的儿子俄瑞斯忒斯为了给父亲报仇,又手刃了母亲,一辈子被复仇女神追逐。相爱的人们被命运戏弄,只能互相残害谋杀,羞辱折磨,百般凌辱。最后像心灰意冷的朱利安一样,万般无奈中投身入无聊的幸福人生。三十五岁的他已经是事业有成的居家男人,被住房贷款和毫无变化的工作包围,在六十迈的限速下开着最高速二百多迈的标志汽车,一次次拿起电话却不敢和十年未见面的父亲说话。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过苏菲,她已经是全国最著名球星的妻子,住豪宅开跑车,把朱利安和过去一股脑儿抛在了另外一个世界。他称自己为男版的“卡蜜尔”,被罗丹抛弃,毁灭了才华,住进精神病院度过余生。是的,没有苏菲的世界就是一个巨大而无趣的精神病院,每个人都沉闷无聊,没有人能打动他爱的神经,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他发狂。除了苏菲。他们两人分开后,其实都可以拥有各自逍遥快活的人生,有一个爱着自己、包容自己、宠溺自己的伴侣。但他还是不能满足。你不能怪罪人的贪婪,如果你曾见过天使起飞,星球旋转的轨迹,磅礴呻吟的河流,爆裂喷发的天空,如果你曾发狂地爱上过什么人,你就无法再次适应平静安宁的生活。一切东西都失去了光芒,到处都是被爱情燃烧过后的痕迹,一片狼藉。

“你能在婚礼上弄哭新娘吗?你难过时笑得出来吗?你可以十年不说话么?”几乎到达等待极限的朱利安质问着与曾经的自己一样稚嫩的孩子,也质问着从未长大的自己。三十五岁的他依旧是孩子,却没法睁开眼睛就看到苏菲向他微笑。然后,旋转木马盒的出现再次开启了这场游戏。暗示命运的镜头俯看着朱利安将车开向苏菲的家,看着他的心再次飞奔向她。当再次投入到游戏中,被一群警车追赶,疾速飞车在公路上时,“那种火山爆发的感觉比什么感觉都棒,连嗑药都比不上,胜过迷幻药快乐丸,胜过星球大战三部曲,胜过登陆月球和圣诞老人,胜过全世界的财富,胜过自由,胜过生命。”欢迎再次来到爱情的游乐场,享受缠绵的衷曲,歌唱无言的诗篇,拥吻生命,两百倍的甜蜜!这根琴弦是那根琴弦的亲密恋人,两根琴弦再次合奏,骄傲地引吭高歌,从阴霾大地飞入云霄。

他们用死亡的永远相守报复命运的无常,报复让他们分离的十四年光阴。他们从生命的手中,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与爱情。

Ⅹ 电影莫扎特影评

天堂来的乐声 ——《莫扎特传》

和大多数红旗下长大的孩子一样,从小,就从课本里知道了有个名字叫做‘莫扎特’,然而,对这名字背后其他的一切,我一无所知。
我本可以就这样无知到底的,然而,那天,在一部《肖申克的救赎》里,安笛身陷地狱般的大牢,他打开扩音器,让音乐飘飞在整个监狱上空,所有的犯人,听得懂的,或者听不懂的,那瞬间,都停下来,静静地伶听。
那音乐也飘进了我的心里,从前,我竟然不知道音乐可以让人心醉,心醉,它纯粹绝美得如一个由上帝从虚无中打造的女人,你只能被那光芒笼罩,却无法勘透那隐藏其后的神秘。为此,我问人:
‘音乐它为什么可以这样美?’
‘因为它代表了无穷的未知,它比诗歌更接近世界的真相。’那个优雅的、曾经愤怒过的诗人,而如今,只怀揣着曾有的梦想,一心想与生活和解的中产阶级优秀青年如是回答。
他最喜欢的正是那个莫扎特,莫扎特从不曾愤怒过,他的音乐是流水,从来不曾带给人世半分的忧伤,他的音乐如小鹿在山间跳跃,又象清泉,温柔而不流于细腻,美丽而不华贵,就象一个来到人间的天使,唱出的,只有欢乐!
我努力地想接近莫扎特,我想接近天使,我的原始愿望原本很低俗,我是想通过天使来贴近那个优秀青年的心灵的。我以为那是颗有着游吟诗人灵魂的高贵心灵,我对音乐、诗歌的无知正如我那被多年乡下尘土蒙蔽了的眼睛一样,在这样精致的心灵前,我自惭形秽。除了一头投进那美妙的音符、诗句,别无选择。而那些盛大的美最终还我以颤栗,静夜里,我有时会发抖,除了这颗对着黑暗敞开,对无限极致的音乐开始学会敞开的心灵之外,我还有什么呢?我痛惜我识之太晚,我狂喜与自己终于与它相遇,抬头向前,唯有坟墓,那么,一路的流连望返,终也可以被原谅的。

那些与音乐相关的电影也由此走入我的收藏视线,〈大提琴狂恋〉讲述了英国历史上最负成名的音乐天才——一个名叫Jackie的女大提琴手的故事,Jackie和她的姐姐Hilary都拥有同样的音乐天份,然而,一个性情激烈,偏执,狂热,而另一个平和,温柔、细致,性格决定命运,前者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提琴家,后者成为业余的长笛手兼平凡的家庭妇女,命运的另一面是前者英年早逝,有生之年做过很多疯狂的,不为外人理解的极端之事,终死于孤零,而后者却颐养天年,平安地度过此生。
这就是天才与凡人的区别!
天才必须是偏执的,激烈的,狂热的,对喜欢的事物,有种一往无前的决心与坚持,而天才不得不对世事人事不甚明了,终身地陷入与世界的纠缠之中,在被更广阔的世界所热爱的同时,与身边的一个小世界的关系屡屡开战,僵持不下。
《大提琴狂恋》里有一个镜头:Jackie独在音乐场中央,所有的观众,演奏者的影子都淡漠,只有她身着亮衣,独自奏着那把提琴,她的头时高时低,整个身躯都与音乐化为了一体,世界隐去,爱情隐去,做为人的所有基本特征都可隐去,只有音乐留下,归属于于那个人群中间的孤独女人。

所有的天才都会发疯,我原以为,莫扎特会是例外。那样平和,舒缓,优美的音乐,难怪所有有一对会审美的耳朵的人都会倾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梵高式的疯狂,贝多芬式的愤怒,然而,每个人都懂得欣赏优美。那么,创造出优美的人,他的本身也必然是优美,优雅得一如他的音乐,欢快地在乐谱上跳跃。
而《莫扎特传》的拍法却与我预想相悖,它没有从莫扎特自身的成长来讲这个故事,它透过了另一个音乐家萨列里的口,讲述了那个在庸才与世人的眼里浪荡挥霍的可怜虫,那个小丑般的男人,那个可怜纯真无辜的孩子,那个历史上唯一能称得上音乐天才的男人——莫扎特!

有几个细节难以忘记。
一、 一个神父给叫来替老年的萨列里做忏悔,萨列里哼出几个自己作的曲子,神父摇头不知,萨列里无奈哼出莫扎特的《小夜曲》,神父竟然跟着哼唱起来,连坐在屏幕前的我也禁不住跟着轻打节拍,哼起那个曲子。
二、 莫扎特第一次进维也纳的宫廷时,国王正在蹩脚地弹奏着萨列里的曲子,莫扎特只听了一遍,就把它完整地弹奏了下来,并即席加以润色,让音调更和谐,完美,流畅。
三、 莫扎特将死之际,萨列里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替莫扎特记录《安魂曲》,莫扎特口授,就这样,一个旷世的篇章由此诞生。与此相反的是,萨列里跪在神像面前,苦苦企求上帝赐予他灵感。可怜的人,上帝给了他鉴别优劣的眼睛,给了他对音乐的热爱,让他走进了音乐殿堂的大门,却不让他进一步靠近,让他清清楚楚地看清楚自己不过一介庸才——那种痛苦,并不比遭嫉的天才更轻。

无可否认这部电影的美,据说当年它得了奥斯卡八项大奖,所有的音乐全部取自于莫扎特,《小夜曲》的轻盈,《安魂曲》的哀婉宿命,《费加洛婚礼》的华美,很多场景选用了莫扎特的歌剧片段,那些欢快乐明丽的音乐与加诸于莫扎特身上的种种厄运如影相随,音乐不断往前推,节奏越来越快,色调也慢慢变得黑暗,那紧紧注视着天才的萨列里的目光也越来越阴郁,设置的一个又一个陷井,莫扎特已无处可逃!
所以他必须早逝,其实他的早逝该算是一种福份。在这样的浮华尘世里忍受诸多不堪的苦,莫如早归上帝。那曲《安魂曲》,我宁愿把它看成是上帝的召唤,他感受到了,虽有些不舍,撒手一些篇章不曾完成,然而,仍然听命而去。
仅仅把萨列里理解为那个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萨列里似乎并不完全说明问题,也许,导演用他来表现了所有嫉妒的庸才们。天才总是孤独的,生活在一个充满庸才的时代,音乐不被理解,生活坎坷,家庭负担,然而,所有的这一切,只能衬托出莫扎特孩子般的心性,他的心灵把那一切不幸都澄清了,在那小丑般的笑容背后,是天使清澈的目光,美丽的音乐如流水。

其实,这世界上,爱音乐者甚众,真正懂音乐的人却廖若晨星。在影片里,唯一真正懂得莫扎特音乐的,倒是那个不断为他设置障碍,最终逼他走向死神的萨列里了。唯有懂得了他的伟大与不朽,以及看清自己终就无缘走进那扇为上帝所宠幸者的大门,他才不顾一切,一边为莫扎特的音乐欣喜若狂或热泪盈眶,一边暗暗发誓:务必要摧毁那被宠幸者。
那些爱音乐的,奥地利的皇帝,那些宫廷贵妇,那些乐师们,那些皇家御用作曲家们,那些的民众,以及隔了几百年后的千山万水在遥远的亚洲大陆的中年阶级青年和山地女子,这些俗人们,他们都没听清故事的内容,他们凭直觉感觉到了天使的呼唤,却不知那呼唤来自何方,为何,将走向哪里,也不知那个小丑般纯真苦难的男人,他最终是上帝选派的使者,来人世传播来自天堂的福音。

有一天,在课堂上,我讲起莫扎特,我说:
He is just like an angle. His music only speaks of inner peace, love and happiness. He never shows sadness and anger. He is from heaven, from God.
课堂下,有些孩子的眼睛闪闪发亮。Alas, 他们会去听莫扎特,然后被感动。又一扇门被推开,Alas,莫扎特,那个音乐的主宰,音乐的神、精灵,音乐是你手中的奴隶,Alas, 那些远去的身影,所有的诗歌,音乐,行走和与上帝有关的胡言乱语,我永远心怀感激!Alas, 其实我可能会更欣赏贝多苍斗士般的激情和愤怒,然而,为了美,为了来自天堂的乐声,干杯!
原谅我,我最终不懂音乐!

PS,很久之前下载的影评,具体作者是谁忘记了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