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电影赦免影评

电影赦免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3-03 02:36:51

『壹』 电影 赎罪的一份专业性影评

电影分成两截,前面有简·奥斯丁的风格,一个哥特式英国庄园的故事,塞西莉娅小姐和管家的儿子罗比的爱情,很老套、很英国。我不太喜欢那种黑黢黢的侦探小说的笔法。迷人,但格局小巧。最要命的是那种斯文,给生命中要对付的苦难与罪愆,都蒙上一层“人性的、太人性的”面纱。有时构成一种张力,但至少在这部片子里,却有一种削弱。

后半截,从军的罗比把故事带进二战的宏伟叙事,影片也转为好莱坞的叙述风格。罗比死在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最后一夜,导演用一个6分钟的长镜头,来铺陈大撤退的乱象。爱情和整个世界一起溃败,几个月后,塞西莉娅护士在一家战地医院,被洪水吞没。

到此为止,这只是无数令人伤感的倾城之恋,信手拈来的一出。但整部影片,其实是塞西莉娅的妹妹布里奥妮的忏悔录。滴答的打字机声从头到尾,非要刺破你的耳膜。结果不是造化弄人,而是布里奥妮一手促成了这一悲剧。13岁少女的怀疑、想象、骄傲、嫉妒和恐惧,在那个夏夜的庭院,将一对恋人活活撕开。

塞西莉娅与罗比彼此倾慕,却执拗着很少说话。那个下午,他们在水池旁口角,罗比扯掉古老花瓶的一支耳,掉入水中。塞西莉娅赌气地脱掉衣服,跳入水池。罗比转过脸去,双手握紧,攥到发白。这一幕,布里奥妮透过玻璃窗远远地看见。文学的想象力配合13岁的世界观,使她认定罗比是一个色情狂,正在欺负她姐姐。接下来误解逐步加深,直到布里奥妮在晚宴前的图书室,撞见姐姐和罗比倾吐爱慕,肌肤相接。

当夜,庄园里碰巧发生了一桩强奸少女案。布里奥妮瞅见了逃跑者的背影,她向全家宣告,我知道是罗比。警长问了两个很专业的问题,“你知道还是你看见”?她说,我看见。警长再问,“是否就像现在看见我一样”?小姑娘坚定地说,是的。

身着礼服的罗比带着羞辱,被拖入警车,后来送往欧洲战场。塞西莉娅与全家断绝往来,成了战地护士。五年后,他们客死异乡。布里奥妮18岁了,也成了护士,她看着法国士兵如何在她面前死去,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罪错,在夜里撰写她的第一部小说《赎罪》。直到74岁,长达一生的悔恨走到尽头。布里奥妮出版了最后一部小说,就是这本修改了56年的《赎罪》。

忏悔的议题,是很难在中文世界里遇见的。有人一辈子造孽,晚上睡得最香。有人犯下一个错,一生追悔不及。影片有一个镜头,护士布里奥妮反复洗自己的手,彷佛永远洗不干净。人会找各种缘由开释自己,但当布里奥妮在教堂,听见牧师在婚姻誓词前,对新郎新娘说,人若作假见证,上帝必不祝福他们的婚姻。她从此独身一人,写了一辈子小说,一辈子的忏悔录。
在战地医院,同伴说,你一定有个隐秘的情人。布里奥妮说,我从未恋爱过。难道你从没喜欢过一个人吗——有的,我13岁时喜欢一个哥哥,我故意跳到河里看他是否来救我,结果他救我之后,就转身走了。

这个人就是罗比。布里奥妮对他的诬告,埋伏着要她用尽一生才能看清的情感,和其中怨恨的暗流。

所以这部电影不是关于浪漫爱情,而是关于无力自拔的痛苦,和自我赎罪的不可能。影片最打动人的段落,是布里奥妮鼓起勇气向姐姐道歉,遇见罗比和姐姐在一起。罗比严厉地说,永远不会原谅她。这段落拍得恍若隔世,接着老年布里奥妮在访谈中,说出了他们死亡的真相。她说,这一幕是我虚构的,其实我从来没有机会向他们道歉。我的姐姐一生和她最爱的人在一起,只有图书室里的十几分钟,和战地相逢的半个小时。

如果忏悔的对象是人,他不在了,你活着就活在深渊里。因为你再也没有机会。这就是影片留给人的仰天长叹。我若是布里奥妮,我还有无可能,没有屈辱地,没有愧疚地,光明而自由地过我的余生?或者说,他们的死,就是对我良心的死刑判决?

有人说,中国人忏悔意识缺乏,因为忏悔的对象只能是无限者,而不可能是有限者。在英文中,“atonement”的意思,是上帝与罪人之间的和解。到底是“造化弄人”,还是人在弄人?人的确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心思负责,但塞西莉娅和罗比的结局,若在终极的意义上,是由布里奥妮的错误决定的。那么布里奥妮就绝无赎罪的可能。她若有良知,她的一生就只能是地狱。可这样的宇宙人生,实在不是人的生命可以负担得起的。

其实当年奥古斯丁说到忏悔(confession)时,是指一个公开的认信和宣告。包含着类似法庭审判的场景。有三个因素,一是有审判者,他倾听、问责,并施恩赦免;二是场景的透明性,在任何有限者、包括受害人面前的忏悔,都是不透明的。人可以审判人的行为,但人不知道人的心。古人说“天知地知”,天不知地不知的忏悔,就不是忏悔,也无法成为赦免的管道。第三是公开的见证。透明是针对宇宙万物的,公开针对他人。很多人认为,忏悔是纯粹个人主义的,是独自与受害人,或独自与上帝的关系。但在奥古斯丁的观念里,缺乏见证,就没有忏悔可言。所以世上绝没有秘密的忏悔,这也是布里奥妮必须成为作家的原因,她的忏悔需要一个陪审团,就是她的读者。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本帐。一人一本忏悔录。但只有这三点,才构成奥古斯丁式的《忏悔录》。人若以自己为辩护律师,那是卢梭式的《忏悔录》。人若是以自己为审判者,就是常说的“良心法庭”,那是托尔斯泰式的、或布里奥妮式的《忏悔录》。值得尊敬,却缺乏恩典。人若以他人为审判者,就是巴金式的《忏悔录》,在历史、文化、道德和数量面前的忏悔,就是常说的“道德法庭”。不但少了恩典,连公义也常被民意所左右,被局势所遮蔽。在巴金那里,最大的真话就是“毛主席伟大,但四人帮万恶”。这是一种无法清除偶像崇拜的和自我虚构的赦免。

一个见鬼的时代,每个人的手上都沾满了血。奥古斯丁说,“我忏悔故我在”;犹太人的先知以赛亚,在倾国倾城之际,仍有预言说,“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

那个13岁的小女孩却用一辈子喊道:怎么可能。

『贰』 考编导让写影评时,在分析影片时,是不是需要写一些专业术语比如导演的拍摄手法都有哪些拍摄手法呢

电影评论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
评论目的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体现出的道理,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还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评论内容
景别运用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声画应用
声音:包括人声、背景音乐、音响
人声:交代说明、推进剧情、推动人物性格
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渲染氛围、深化主题、善于抒情
音响:增加真实感、烘托环境气氛、抒情言志
画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视觉的中心,意念的载体
景物:抒情言志、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道具:刻画人物性格、串联故事情节、抒情言志
声画结合:包括声画对应、声画分离、声画对比
声画对应:有什么画面,就有什么声音
声画分离:声音与画面分别叙述,两者不具备明显冲突
声画对比:声音和画面在意义和情绪上形成强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环境氛围、构成创造思想
色调: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
冷色调:色环中蓝、绿一边的色相称为冷色,它能给人以阴凉、宁静、后退、深远的感觉。
暖色调:色环中红、橙一边的色相称为暖色,它能给人以温馨、亢奋、前进、和谐的感觉。
光线: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画人物形象
镜头运用
长镜头: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一般时长超过30秒。长镜头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蒙太奇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现在是影视专业术语,是一种剪辑技巧,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运用蒙太奇能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还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还可以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评论方法
总述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进行评论,评论过程通过结合影片具体内容和影片在构思、结构、技术、任务等方面最为闪亮之处摆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近一步论证。
要点
要写好一片影评 用两个字总结“新”“奇”。
步骤
题目
题目是任何写作中的第一闪光点,影评也不例外。一个好的影评题目,关键在于他能否用于传递作者想要在影评中表达的信息。在看完电影后写影评时,首先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当然,这个切入点就要从题目开始入手了。影评的题目注重创新、新颖,起到让别人一看见题目就像读下去的作用。此外,影评题目越短越好,6-7个字为宜。
开端
阅高考语文作文的老师们都有一个习惯阅卷方法,即题目-开头-(中间)-结尾,如果一位考生的中间部分写的再好,但开头却弄得很差劲,这样阅卷老师对这位考生的中间内容最多就会大体浏览一遍,有的甚至连看都不看,因此,开端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影评的开头,可以开门见山地一上来就介绍你所要写的影片最为亮点之处,或直接写影片的高潮结局,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 ;也可以先插入一电影名家的名言,例如巴赞、爱森斯坦等,这样能为你的影评锦上添花。
中间
这一部分是影评的核心内容。其实写影评就是写一篇议论文,因此我们在写影评时应注意多分析、少叙述,以你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中心,摆出论据,层层推演,但要注意不要跑题,也就是说,你在影评中分析的内容,都必须要围绕你的中心。
结尾
我们完成了影评的最主要内容之后不能就此结束,还应当有一个响亮的结尾。在结尾我们首先应该先对影评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总结,然后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一下自己对整个影片的理解;还可以引用名言、托物言志,让影评有一个好的收尾。
存在问题
跑题、讲故事、面面俱到、没有观点、写成“豆腐块”、本末倒置、常识问题、没有细节。
影评现状
在中国,电影评论通常考虑如下几个方面:①影片的倾向性和真实性是否统一;②人物的个性化和典型性如何;③影片从内容到形式对时代的反映是否有创新精神;④影片是不是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创作个性;⑤影片在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上进行了哪些有价值的探索;⑥影片的观赏性及其社会效果如何。
电影表现手法
电影是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所有的创作成员都是银幕造型的创作者。相对而言,每个部门只能对银幕造型的某个方面起到作用,通过各部门创作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银幕造型。这种集团创作归根到底仍是以导演的总体构思为依据的,因此,导演对银幕造型的质量负有主要责任。电影导演工作的主要成果也表现在银幕造型上。

【节奏】是电影艺术至关重要的方面之一。电影节奏是电影艺术中所有要素的综合构成并作用于观众生理心理所产生的效果。节奏在电影中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以及时空综合中。影片节奏不单纯是艺术技巧的表现,而是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塑造需要,对影片总体把握、对电影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是节奏的局部构成与整体构成的辩证统一体。电影的节奏总体存在于剧作中、存在于导演的总体构思和分镜头本中,渗透在表演、造型、声音、摄影、美工、剪辑等艺术创造中,形成情节节奏、造型节奏等节奏方面。而导演作为影片总设计师和指挥者,对影片节奏面貌的体现和创造影片的节奏风格起着决定作用。

节奏在根本上是艺术情感的显现。节奏的物理形态是运动,其心理根源是艺术家通过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在作品中传递出一定强度的情绪情感的脉律,并引发观众情绪情感上的震荡或共鸣。人们常将速度作为节奏的唯一表达形式,以快、慢来衡量节奏,但速度并不等于节奏。速度节奏只是节奏的一种。节奏的衡量,也不单是镜头的长短,还有音响、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有规律的运动变化(高、低、强、弱、紧张、松弛、疏缓等等方面),以及它们引起欣赏者的生理感受状况。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心理和生理的统一。电影表现内涵的无限丰富性、电影表现手段的无限可能性和观众接受心理的复杂性,决定影片节奏形式和节奏变化的无穷多样性

【内部节奏】缘于情节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人物的情感波澜等内容要素而形成的节奏。在电影中,内部节奏显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场面调度和蒙太奇技巧等密切融合的演员的表演、演员饰演的角色情感的内在张力。

【外部节奏】由画面上一切主体的运动,各种长度镜头组接和镜头的各种转换方式,以及速度和光影、色彩、各种画面形式的变换而产生的节奏。外部节奏表现有时和内部节奏相一致,有时不一致,甚至可以做完全相反的表现。服从于统一的艺术构思。

【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做了一项有名的镜头剪接实验。他给俄国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盆汤、一个作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镜头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发现观众看到了演员的“表演”,即:看到汤时表现出饥饿感,看到孩子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时表现出悲伤。而实际上这都是由于镜头的组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从这个试验中,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是镜头组接和剪辑的作用。这就是所谓库里肖夫效应。

【主观镜头】将电影摄影机的镜头,当做电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观看(摄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动的情景,即为主观镜头摄制。这种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视线的镜头,叫做主观镜头(狭义的主观镜头)。主观镜头还包括明显表示出导演主观评论观点和主观情感与情绪的镜头(广义的具有强烈主观表现色彩的镜头)。没有纯粹的客观镜头,也不会有纯粹的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总是在客观镜头表现中产生的。例如这样一种典型的希区柯克式的主观镜头表现:人物头部受伤,鲜血流下,逐渐遮盖了视线,鲜血覆盖了画面,是主观表现,但它不能离开人物受伤这个客观过程。主观镜头表现比客观镜头表现更为复杂,有着变化多样的运用模式。如反应式主观镜头、想象式主观镜头、多视角式主观镜头、多层次式主观镜头、近似式主观镜头等。

【客观镜头】一般指摄影机采用大多数人在拍摄现场所共有的视点拍摄的镜头。这种镜头在银幕直观效果上可使观众产生共同临场感,达到客观表现的目的。客观镜头客观性包括两个含义层:首先是指反映对象自身的客观实在性,即艺术所再现的生活内容的真实性。这通常是导演在运用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所要求和恪守的。如《人到中年》等影片中所表现的许多事件、环境、人物等生活画面,都要求对生活真实性的再现,也就是艺术所反映生活的能见性;二是指对对象的客观描述性。这种客观描述性无论在现实生活片还是在童话片、神话片、荒诞片中都有其不可避免性。如影片《西游记》中种种事件过程的表现,都是客观镜头的用武之地。客观镜头运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观众观赏无论哪一层含义的画面表现,都具有规定情境的客观实在性,使影片达到叙述和描写的目的。最终,它们都免不了渗透着编、导、摄的思想情感。

【空镜头】即没有人物出现的景物镜头。是导演阐述思想内容、叙述故事情节、抒发情感意境、转换银幕时空、调节节奏的重要手段。有主观空镜头和客观空镜头两大类。主观空镜头是人物眼中的、心理的和被刻意渲染的景物和感觉,客观空镜头是客观表现的环境景物以及过场性景物等,它要求景物表现的真实实在性。

【时空转换技巧】影片中用以表现一定时间、空间镜头或段落的变换,以造成各种艺术效果的手段。常见的时空转换技巧有:利用渐隐、渐显、化、划等传统光学技法,在两个镜头或段落之间插入能够表现时间、季节、地点变换的景物镜头;利用字幕和绘画说明时间、地点的变换;无技巧剪辑,即完全利用画面内容本身的直接转换、而不用附加的光学技巧来表明时空的转换、划分时空段落。

【渐显、渐隐】亦称“淡入、淡出”、“渐明、渐暗”。传统剪辑技巧手法之一。电影艺术表现时空间隔的传统手段。其常规表现形式是:前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暗谈直至完全消失(渐隐),后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显露直到十分清晰明亮(渐显)。这种手法表现某一个情节(段落)的终了和另一个情节(段落)的开端,留有一定间隔,使观众在段落感中得到短暂的间歇,从容领会进展中的剧情。并可表现一定的情绪和节奏。

【切】 “切换”,即“切出、切入”的简称。属于无技巧剪辑手法。渐已成为电影最基本的镜头转换方式之一。指不用任何光学技巧如化、划、淡化之类作为过渡,而是直接由一个镜头转换成另一个镜头或由一场戏转换成另一场戏为保证镜头切换流畅,符合艺术逻辑性并适应一般观赏心理,在剪辑创作中,必须把握影片节奏和准确地掌握镜头恰切的剪接点。

【化】亦称“化出、化入”、“溶出、溶入”。传统剪辑技巧之一。电影艺术表现时空转换的传统手段。其常规表现形式是;前一画面渐渐隐去(化入、溶出)之前,后一画面即开始渐渐显露(化出、溶入),两个画面同时重叠隐现,直到后一画面完全清晰。“化”的作用很多,如:起到时空过渡作用;可简捷地表现大幅度时空转换;常常用来表现人物的想象、梦幻、回忆等,直接传递情绪;在时空距离较近情况下,连续使用“化”过渡镜头,可产生抒情、缓慢柔和的效果;在神话片中用来达到“变形”的特殊观赏效果等等。

【叠印】电影语言中特有的一种形式。电影剪辑技巧手法之一。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时空、不同景物或人物的画面重叠起来,复印在一条胶片上,即叠印。同时,叠印的各个画面的内容之间必须保持内在联系,以形成叠印画面的各种意义。有的影片片头字幕或唱词字幕也采用叠印方法与画面合成。

【划】亦称“划出、划入”、“划过、划变”。传统电影剪辑技巧手法之一。为实现画面衔接所采用的一种技巧。表现形式是后一镜头从前一镜头画面上做左右划、右左划、上下划、斜向划、棱形划等。当代电影中,这种手法比较少用,但为了加强某种视觉效果或制造其他各种艺术效果,这种手法有时仍然使用,并且注意具有新颖性。

【跳切】 “切”的一种。属于无技巧剪辑手法。它打破常规状态镜头切换时所遵循的时空和动作连续性要求,以较大幅度的跳跃式镜头组接,突出某些必要内容,省略时空过程。跳切既以情节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为依据,也以观众欣赏心理的能动性和连贯性为依据,排斥缺乏逻辑性的随意组接。

【闪回】通常指在一定的场景结构中插入另一场景或片断。闪回可以是电影的一种片断叙述手法,也可以形成全片结构形态,即闪回结构影片。从内容上看,闪回的内容一般为闪回前面镜头中某个人物的思维或回忆。它可以是情绪性的,也可以是叙事性的;可以是较长篇幅的,也可以是瞬间意识表现,目的是使观众更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思维、情绪和了解事情原委。

【工作样片】每个摄制工作日都要将拍好的底片印出一条正片,即为工作样片。供摄制组创作人员和厂负责人审查用。在工作样片尚未经审查通过或需要重拍前,一切布景和拍摄现场的各项设置不得拆除。在后期制作中,工作样片供导演和剪辑修剪、组接镜头用,也供配音、混合录音用,还供最终审查影片用,最后作为完成片套底用的依据。工作样片属珍贵资料,要求精心保管。

【双片】即“完成双片”、“混录双片”。由经剪辑完成的工作样片和混合录音后的磁性声带片两部分组成。双片的用途是为听取审查意见后便于修改。与正式拷贝不同,它必须通过声画同步放映机放映才能达到声画合成的效果。审查通过和修改后,经过画面套底,将混录磁带转成光学声带,就可印制正式拷贝。

1.3 影视镜头表现手法

镜头是影视创作的基本单位,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是由一个一个的镜头完成的,离开独立的镜头,也就没有了影视作品。通过多个镜头的组合和设计的表现,完成整个影视作品镜头的制作,所以说,镜头的应用技巧也直接影响影视作品的最终效果。那么在影视拍摄中,常用镜头是如何表现的呢,下面来详细讲解常用镜头的使用技巧。

一、推镜头

推镜头是拍摄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拍摄手法,它主要利用摄像机前移或变焦来完成,逐渐靠近要表现的主题对象,使人感觉一步一步走近要观察的事物,近距离观看某个事物,它可以表现同一个对象从远到近变化,也可以表现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的变化。这种镜头的运用,主要突出要拍摄的对象的某个部位,从而更清楚地看到细节的变化。比如观察一个古董,从整体通过变焦看到细部特征,也是应用推镜头。

二、移镜头

移镜头也叫移动拍摄,它是将摄像机固定在移动的物体上作各个方向地移动来拍摄不动的物体,使不动的物体产生运动效果,摄像时将拍摄画面逐步呈现,形成巡视或展示的视觉感受,它将一些对象连贯起来加以表现,形成动态效果而组成影视动画展现出来,可以表现出逐渐认识的效果,并能使主题逐渐明了,比如我们坐在奔驰的车上,看窗外的景物,景物本来是不动的,但却感觉是景物在动,这是同一个道理,这种拍摄手法多用于表现静物动态时的拍摄。

三、跟镜头

跟镜头也称为跟拍,在拍摄过程中找到兴趣点,然后跟随目标进行拍摄。比如在一个酒店,开始拍摄的只是整个酒店中的大场面,然后跟随一个服务员从一个位置跟随拍摄,在桌子间走来走去的镜头。跟镜头一般要表现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是跟随它所走过的画面而有所变化,就如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穿过大街小巷一样,周围的事物在变化,而本身的跟随式没有变化的,跟镜头也是影视拍摄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很好地突出主体,表现主体的运动速度、方向及体态等信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摇镜头

摇镜头也称为摇拍,在拍摄时相机不动,只摇动镜头作左右、上下、移动或旋转等运动,使人感觉从对象的一个部位到另一个部位逐渐观看,比如一个人站立不动转动脖子来观看事物,我们常说的环视四周,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摇镜头也是影视拍摄中经常用到的,比如电影中出现一个洞穴,然后上下、左右或环周拍摄应用的就是摇镜头。摇镜头主要用来表现事物的逐渐呈现,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从渐入镜头到渐出镜头来完整整个事物发展。

五、旋转镜头

旋转镜头是指被拍摄对象呈旋转效果的画面,镜头沿镜头光轴或接近镜头光轴的角度旋转拍摄,摄像机快速做超过360度的旋转拍摄,这种拍摄手法多表现人物的眩晕感觉,是影视拍摄中常用的一种拍摄手法。

六、拉镜头

拉镜头与推镜头正好相反,它汉族要是利用摄像机后移或变焦来完成,逐渐远离要表现的主体对象,使人感觉正一步一步远离要观察的事物,远距离观看某个事物的整体效果,它可以表现同一个对象从近到远的变化,也可以表现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的变化,这种镜头的应用,主要突出要拍摄对象与整体的效果,把握全局,比如常见影视中的峡谷内部拍摄到整个外部拍摄,应用的就是拉镜头。

七、甩镜头

甩镜头是快速地将镜头摇动,极快地转移到另一个景物,从而将画面切换到另一个内容,而中间的过程则产生模糊一片的效果,这种拍摄可以表现一种内容的突然过渡。

八、晃镜头

晃镜头的应用相对于前面的几种方式应用要少一些,它主要应用在特定的环境中,让画面产生上下、左右或前后等的摇摆效果,主要用于表现精神恍惚、头晕目眩、乘车船等摇晃效果,比如表现一个喝醉酒的人物场景时,就要用到晃镜头,再比如坐车在不平道路上所产生的颠簸效果。
谈起电影的表现手法一定要提的就是蒙太奇手法。
早在十九世纪末期的时候,电影大师们就开始使用蒙太奇——这个使电影产生了飞跃的手法。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呈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创造了感人的艺术力,在流动的画面结构里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创作方法。
蒙太奇方法,就是把两个或者多个元素合成一个具有全新内容的方法。著名的蒙太奇大师,苏联的电影理论家兼导演艾森斯坦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汉字中的“口”和“犬”组成“吠”,要知道,这就是蒙太奇——“口”和“犬”都是名词,各自有独立的含义,但是,当把它们组合到一起的时候便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动词。它们展现在银幕上,“口”和“犬”的特写镜头剪辑在一起,自然使观众悟到那是一只叫着的狗,或是那有一只狗在叫,并且如闻其声。这种蒙太奇方法成了电影独特的语言形式。电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的分切与组合,或者是剪辑。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蒙太奇创作试验的著名例子,同样是三个镜头,采取不同的剪辑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一个人在笑。
2、手枪直指。
3、惊恐的脸。

如此的顺序组接的镜头,给观众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惊恐的脸。
2、手枪直指。
3、一个人在笑。

如此组合的镜头,则表现人物的勇敢。艾森斯坦对这个试验曾经加以概括,他说:“通过剪辑把两个不相干的问题并列起来,不是等于一个镜头加上另一个镜头——它导致了一种创造,而不是各个部分的合并。因为这种并列的结果和分开地看各个组成部分是有着质的不同。”(《电影艺术四讲》)
蒙太奇思维是以人的视知觉和听知觉形式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电影蒙太奇所建立起来的镜头之间分割与组合的关系,即不同元素之间分离与交叉的关系,最终所以能够通过分析与综合的知觉作用,必须依赖联想的心理作用才能够得以实现。
联想可以同时引起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想象,这一重要的心理现象,正是架设在蒙太奇结构中前后镜头画面之间,沟通画面联系的心理桥梁。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联想方式。
一、类比联想。由于在镜头或镜头组之间采用相似的手法或者表现相似的内容,观众会产生类似情景的联想。 二、对比联想。其镜头或片断之间在形式或者内容上呈对立状态,从相反的角度表现同一主题,并且使主题给人留下更加深的印象。
三、接近联想。是通过同一、同时或相继成立的条件反射将空间、时间相接近的镜头连贯起来,从而引人联想并思忖其内涵。 卓别林自己评论说:那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
蒙太奇手法的应用,给电影注进生气和活力,使平常的画面组合成无穷的内涵,给观众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可以说电影中蒙太奇手法的应用,是电影历史上的一场重大革命。
蒙太奇,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是建筑学上的术语,有构成、组装的含义。借用到电影、电视理论中来,有剪辑、组合、连接的意思。夏衍说:“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着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展的一种技巧。”影视制作家只有根据蒙太奇法则来选择、安排、组织材料,才能获得成功。构思影视作品时,常常要用到下列五种蒙太奇手法:
(一) 复现蒙太奇
亦称反复蒙太奇、重复蒙太奇。让一些重要的物件、场面,反复多次在影视文学剧本中出现,一方面起强调的作用,引起读者对他们的注意、重视;另一方面,在作品结构上起理清脉络、划分层次的作用。如苏联《乡村女教师》中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用的教具--地球仪,她任教之地小丘上的三棵松树,就是反复多次出现的物件,场景。
(二) 对比蒙太奇
又称对照蒙太奇。运用这种手法组接的镜头之间,存在相互衬托、比较的逻辑联系。这种蒙太奇不仅可以用在普通镜头的场景、人物表情之间,也可以用来组接长镜头。
(三) 平行蒙太奇
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有关事件、场面连接起来,让它们有条不紊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剧情得以平行发展,强化观众的悬念心态。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里,成功地运用了这种组接方法:一个无辜的工人被误判了死刑,当绞索套在他脖子上时,他的妻子带着州长的赦免令赶到,这就是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我国影片《铁道游击队》里,刘洪飞马营救芳林嫂,也是运用蒙太奇的范例。

(四) 隐喻蒙太奇
也称比喻蒙太奇、象征蒙太奇、相似蒙太奇、联想蒙太奇。它要求所连接的镜头,场面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类比联系,通过“相似点”、“具象点”和“寓意点”,突出事物之间的有关特征,促使观众领会其中内在的、深层的含义。
(五) 杂耍蒙太奇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蒙太奇,既有画面的分解,又有画面的集中;既有全景,又有特写;节奏快,有紧张感。爱森斯坦在其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里,在举世闻名的“敖德萨阶梯”那个段落里,成功地运用了杂耍蒙太奇,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叁』 电影<<辛德勒名单>>1500字观后感

辛 德 勒 名 单 观 后 感
辛德勒名单拍摄于1993年。全片采用黑白模式,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一位本想借着战争发财的一个纳粹党员商人在看到一次屠杀后改过自新开始营救犹太人的故事。
不知道这样讲确切不确切。辛德勒便是那位纳粹党员。他开了家锅碗瓢盆工厂,雇佣集中营中的犹太俘虏,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军方的支持发财。他只需为军方支付廉价的犹太劳动力的钱即可。犹太人在集中营中可以被肆意杀害而无需任何理由,唯一的理由可以理解为纳粹军官想杀人。一个夜晚,军方出动,开始了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辛德勒看到了这一幕,他被深深震撼,迷茫的不知所措,若有所思。辛德勒有位犹太会计,他是辛德勒的得力助手,在他的一番话下,辛德勒最终决定尽力拯救这些犹太人。他尽自己的努力从集中营中带走更多的犹太人进自己的工厂,而犹太人也知道,进了辛德勒的工厂便是安全的。阿曼是集中营中一位为首的纳粹军官,他凶狠残暴,在犹太人心中,看到他既是看到死神。
在与辛德勒的一次交谈中,趁着喝醉酒,辛德勒告诉阿曼说君王都会宽恕别人。阿曼若有所思。第二天清晨阿曼没有像往日一样杀人,而是出奇的赦免了将自己马鞍掉在地上的犹太男孩,可当他照镜子时才发现,原来秉性难改,他迅速跑到阳台,对已经下楼的男孩开了第一枪,也许是出乎他的意料,男孩并没有逃跑,他又开了第二枪,男孩还是没有逃跑,也许这时男孩想着自己已经难逃一死而没有任何必要跑掉了,也许阿曼受到男孩的刺激而像男孩开了第三枪致命的一枪...男孩死了,阿曼还是阿曼没有任何改变。全部为黑白的镜头中出现了一个红色的身影,他是一个无辜可爱的小女孩。第二次出现便是在焚尸场上。关于片名叫辛德勒的名单是这样的:辛德勒要回家乡,他想借机以开军工厂为名带走1000名犹太人以免他们在这里被杀害。而辛德勒只能用像阿曼付费的方式带走他们。辛德勒为此支付了几乎全部财产。不料,满载犹太妇女的一辆火车中途停错了站,进入了纳粹又一个集中营。。妇女被勒令脱掉衣服进入一个铁门的黑房间,本以为是传说中的毒气房,当浴头喷出水时妇女们笑了,原来他们还可以活下去。当辛德勒知道这件事情后,他又用金钱收买这里的军官,带走了这些犹太人。来到辛德勒家乡的军工厂,七个月这些犹太人没有生产出任何一件军工产品,辛德勒面临破产。而后,二战终于结束,这些犹太人终可以存活。这些犹太人即是名单上的1100多人。战争结束,当辛德勒得知还有几个犹太人没有进入这份名单时,他痛苦不已,他为自己没有多拯救这几位犹太人而懊恼伤心。。。有句台词留给我深刻印象,是一位犹太妈妈见到他的女儿说的:片刻的生命,终究是生命。说的太对了,无论何时,哪怕苟延残喘,片刻的生命终究是生命啊。
看《辛德勒名单》是需要耐心的,要忍受数个小时的压抑,要忍受单调的黑白,要忍受缓慢的叙事。我第一次看,以为电脑坏了,怎么是黑白的。第二次看,知道电影本就是黑白的。黑代表深夜,白代表阳光;黑代表绝望,白代表希望;黑代表沉沦,白代表诞生;黑代表罪恶,白代表善良。只有黑白的世界才能显示那个时代。
说实话,我不大喜欢看《辛德勒名单》,不喜欢不是因为电影拍得不好,而是我的心难受。我看了《辛德勒名单》之后,没有看第二次,不要看。但是我尊敬斯皮尔伯格导演。这个伟大的导演,世界上没有几个导演如他,能把艺术片拍得好看,也能把商业片拍得深刻。难怪,有人这么极端地说:没看过他的电影,不算看过电影。
《辛德勒名单》使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二战时候,纳粹军是如何残杀犹太人的。当人们即将遗忘这段历史时候,斯皮尔伯格不失时机拍出这部电影,花费十年心血,询问许多的历史学家,询问了许多的犹太人看法。为了拍摄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也拒绝请好莱坞影星主演,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请来了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作副导演,并请被辛德勒拯救的犹太人作影片的顾问。斯皮尔伯格耗费了2300万美元就完成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并谢绝了片酬而将全部个人赢利捐献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正因为此,这部反省历史浩劫的人道主义之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空前深度。在次年的奥斯卡评选中,《辛德勒名单》一举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乐奖。当时的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正式的新闻发布会上严肃地说道:“你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看这部电影。”
于是斯皮尔伯格和《辛德勒名单》一起在电影史永远流传下去。
谈到这里,我说点题外话。前不久,皮尔伯格请辞奥运会艺术顾问,显然承受了很大的政治压力。在拍摄了电影《辛德勒名单》后,斯皮尔伯格专门成立了研究犹太人种族灭绝问题的基金会,而当美国国内有人专门撰文将达尔富尔内战渲染成“大屠杀”、批评他漠视达尔富尔人权状态时,他的身份决定了他必须作出请辞选择。其实,皮尔伯格的辞职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辛德勒名单》感动我的是,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无论是纳粹军还是犹太人。犹太人在黑暗境遇里的所散发的人性的光辉,和在杀戮中忘记自我的纳粹军官所冲击的人性之恶,他们之间的强烈对比,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什么使得人如此残杀同类,而在处于软弱处境的人如何挣扎着希望,目睹砍向他们的屠刀寒光?
在人被战争机器撕裂之时,唯有灵魂最深处的未灭的人性还在支撑着,对抗着战争的机器,才使得人类最后不被毁于这样的互相残杀。辛德勒就是表现这样可敬可亲可泣的人性,挽救了数千犹太人性命。罪恶有多大,善良就有多大。善良是罪恶高压下所产生的反作用力。
谈到这里,我再一次唏嘘:中国为什么没有这样反映抗日战争尤其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几乎所有有识人士认为: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没有关注,是因为中国还没有为此诞生引人深思又感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肆』 2012电影观后感

不久前我看了电影《2012》。现在想起,我的心中还是会涌动着很多感想,还是会觉得很震撼,还是会想起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
这部电影主要是根据玛雅历中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地球会毁灭的传说,描绘出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地震、海啸等特大灾难对地球造成的伤害和人们面对灾难的表现。其中,发现世界末日要到来的人是印度的科学家;而最后,制造好“方舟”,拯救人类的是中国,我为中国和亚洲感到骄傲。
在电影《2012》中,主角叫杰克逊,他在发现灾难来临时,立刻带上自己的家人,开汽车,开飞机,历尽艰难万险来到中国,在一个造“方舟”的工人的帮助下进入了方舟。可是却因此给“方舟”造成了损坏,差点害死了全船人。于是杰克逊冒着生命危险与儿子一起齐心协力解决了故障,让大家都得救了。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犯的错需要我们去承担!”我很佩服他在这种危急时刻选择了知错就改,勇于承担。
影片中最让我敬佩的还是美国总统。灾难来临时,这位美国总统选择了留在地球上,和人民共存亡。他把科学家们发现世界末日的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们,而不是隐瞒真相,让人们有时间与自己的家人告别。美国总统说过“我们是一家人,我会留下来和你们一起度过难关!”这位美国总统是最有权力上“方舟”,逃过这次劫难的人,但他却认为惊慌的人们需要有人指挥;恐惧到了极点的人们更需要有人去安抚。美国总统最后选择了留下,被海啸淹没。他做了一个普通人难以做到得伟大的选择!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灾难,但也会有面临选择的时候。有一个黑人在白人一统天下的西方世界,选择了努力与奋斗,最后成为美国总统,他就是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今年的感恩节,奥巴马与两个女儿一起出现在白宫,接收国家火鸡协会按传统向总统赠送的火鸡。奥巴马曾计划把这只伙火鸡吃掉,但女儿上前阻止,他就没有吃,并且假装严肃地把手放在火鸡的头上,说:“你被赦免了。”在威严的总统和慈爱的父亲之间,奥巴马选择了做一个慈爱、幽默和会让女儿快乐的父亲。相信这样的总统,这样的父亲,在碰上《2012》这样的灾难时,也会做出像电影中的总统一样的选择!
我很佩服《2012》里那些舍生取义的人,但我更希望我们在现在选择健康,选择环保,让《2012》的悲剧永不出现!一起加油~

『伍』 速度与激情 影评800字

《速度与激情》系列可以说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下的综合产物,从剧情、投资、剪辑、拍摄技术等方面都不愧为好莱坞动作电影的高水平代表。之前上映的《速度与激情6》除了继承了快速的剪辑,流畅的动作场面以及不俗的音效这几个动作片的技术核心要素,同时更加深化了日益庞大的Dom's family概念,虽然《速度与激情》的几部除第五部之外都有剧情方面不完善和节奏方面略微不均匀的毛病,但是作为一个以赛车和动作为主题,部分牵涉警匪题材的电影来说已经殊为不易了。
我决定从几方面来梳理一下到目前为止的我们所看到的六部《速度与激情》电影。
因为《速度与激情》系列引入中国时间较迟,很多人可能是从第四部或者第五部《速度与激情》开始认识这部电影的,所以我就我自己的理解稍微梳理一下自己关于剧情的想法。
《速度与激情》系列在剧情方面的造诣之处在于人物关系的构造与人物性格的建立,通过层层叠近的方式,不断丰富了Dom's family的成员。用《速度与激情6》制作特辑中的解释,该系列的基本构造就是通过人物联系产生的,所有人物之间都有之前剧情的联系。
《速度与激情1》引出了该部电影的核心人物Dominic和O'conner,同时构建了最初版的Dom's family,其中沿用下的人物有三个,分别是Letty、Mia以及Vince .第一部的题材属于中规中矩的赛车电影,其包含了赛车电影必备的一些条件,快车、改装等部分,同时用亲属关系、爱情关系以及敌我关系将片中的核心人物串联了起来。
这部片子最为精彩的桥段在解救Vince的一段以及Dom和O'conner赛车的部分。而Dom和O'conner同时飞过火车闸道的一瞬也成为动作电影的经典片段。
同时,警察逮捕反派的那段慢动作剪辑也颇为经典。
《速度与激情2》则引出了另外两位重要的人物--Tej 和 Roman,同时暂缓了Dom那条线的进度。我引用《速度与激情5》里的台词来介绍他们:“O'conner:Tej,东海岸最牛逼的电工;Roman,我们少管所的时候就认识了,迈阿密那票就是和他一起做的。”
这一部的故事就是关于迈阿密的,仍然以赛车为主题,基本上所有的重头戏依然以赛车的方式呈现。故事很简单,O'conner和Roman作为警方的卧底通过一系列的Race扎根在反派的团伙里,最后抓住罪犯。
开始阶段的JOB OFFER以及最后的赛车飞跃算是全片的亮点部分。同时,迷惑警察的那部分使用了超过五十种世界中级和顶级的跑车,也是很经典的镜头。
本片出现的女警官角色在第五部以彩蛋形式再次出现。
《速度与激情:东京漂移》剧情完全跳出了之前两部,类似于外传性质,这也是林诣彬接手《速度与激情》系列的第一部。这一部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车手的自我养成之路。
Sean是一个以危险驾驶频频被拉黑的未成年,为了避免进少管所,他不得不在日本与自己的父亲生活,但在日本他接触了漂移,逐渐成为漂移高手的同时,也给自己惹上了巨大的麻烦,最后他通过一场车赛解决了一切。看这个主线,有一点和《头文字D》相似,最后的决战也是在一个下坡发卡弯赛道完成的,反派最终也是因为赛车坠落而失败,男主使用的车也是自己改装混搭完成的--福特野马+evolution的发动机等等。

『陆』 孔子电影观后感800

要点:

1、大致叙述电影的内容

2、选取几个经典的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悟

范文:

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里,但他坚持自己的思想,开班教学,创立了私学,改写了只有贵族才能上学的历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准备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发生的故事,导致孔子受连累被逐出鲁国。

孔子在诸侯各国游说讲学,推崇仁政思想,企图改变各国战争纷争的局面,改变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后来他在外漂泊十四年后,又被鲁君召回国,在此期间创作出《春秋》等著作。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孔子的几条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名言对我们教育很多,比如说:朽木不可雕也。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喜欢学,不会学,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他,也没有教他的必要。

这句话给我们的教义是十分大的,告诉我们,要主动学习,态度端正,要对学习抱着喜欢的态度,不做“朽木”要做一根“好木”。

这样老师才会对你抱有希望,然而老师见你学习态度好,必定会想:“他(她)是一个有希望的学生”,也会因此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你的身上,你就会有更多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也不会让老师天天一副“苦瓜脸”对着你,岂不是一举两得!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我同样记忆深刻,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这句话让我终身受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仁义的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然后再做到“己所欲,施予人”这样的人,以后必定会受人尊敬、受人敬佩,千古流芳。我们虽然谈不上“千古流芳”,但这样做至少不会“遗臭万年”。

所以,《孔子》这部影片对我们的教益是很大的,不论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还是他的教育理念,或是他的名言,都给了我们后人很大的启发!

曾几何时,他为了传播这正确美好的思想而到处颠沛流离!为了改变这纷争世界还老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他又是努力了多久!为了对后人的正确教育、启迪,他又承受了多少磨难、倾注了多少心血!

『柒』 耶稣受难记观后感

梅尔.吉布森投资2500万美元制作的电影《耶稣受难记》在全球创下.5亿的票房,这是2004年的片子,最近才看,有以下几个收获。
一、弄清了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关系。这三大宗教其实是同宗同源的,犹太教最早产生,约三千年前,创始人是摩西,神是上帝,经典是《圣经》,即上帝与犹太人定的合约,后来也称《旧约圣经》。约2500年前,耶稣开始传教,他自称是上帝的儿子,创立基督教,其实可以看出,基督教是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发展既来的,他称重新和上帝修订了和约,即《新约圣经》。可见,上帝是神,耶稣基督是人。伊斯兰教是最晚产生的,创始人是默罕默德,自称是上帝的仆人,和上帝定了总约定,即《可兰经》。可见,这三大宗教师同宗同源的,有一个共同的神,就是上帝,有共同的圣地耶路撒冷。
二、这部电影十分暴力震撼,表达的主题十分深刻,却完全遵从圣经里的故事,可见导演表达主题的功力。导演在处理耶稣人性和神性方面的技巧尤其让我佩服。大家都知道,耶稣是个人,一个智慧的人,这点谁都承认;但是,如果说耶稣是神的儿子,这点就不是所有人都会承认的,因为很多人是无神论者。导演主要刻画作为人的耶稣,对信仰坚定,对别人的宽容;神的一面,导演通过圣经故事里,耶稣对自己遇难的预言,也就是达芬奇《最后晚餐》所讲述的故事,来表现耶稣先知的一面,神的一面。让无神论的人,象我这样的人也能接受。
三、这部电影让我最感动的是耶稣的饶恕。耶稣因为传教,揭露犹太教敛财,也因为有人追随他,引起犹太教教会的不满,犹太人向统治者罗马人告发耶稣,但罗马人不想趟浑水,不想处死耶稣,犹太人发动民众要求处死耶稣,要求处以十字架刑,古代一种极刑,把人的四肢钉在十字架上,犯人因为窒息死亡。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可他的眼睛里,没有喷火的仇恨,他说:上帝,饶恕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我想这部电影最深刻的一个主题,就是饶恕。没有我们常看武侠小说里的仇恨,想想,那不是人类深刻的主题思想。饶恕才是人类深刻的主题思想。我们的文化里,往往是丢西瓜捡芝麻,没有找到重点,我想,和我们千百年来文化的僵化保守有关,余秋雨(我最讨厌的家伙)说,我们的文化是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其实是不开放,没有接受新事物,没有向前发展,是停滞的文化才对。
饶恕,救赎,是人应该有的品质和习惯,当我们饶恕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饶恕自己做错的事情。只有饶恕别人的错,包容别人的错,才能原谅自己做错的事情,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有一个平静的心,这是一个在错误中救赎自己的过程。

『捌』 天生杀人狂影评

她如果没有遇到他,就依然是那个咬着嘴唇颤抖的小女孩,手足无措于乱伦无耻的父亲和无动于衷的母亲,像一条细小无助的爬虫一样苟活于没有丝毫自由和尊严的畸形家庭之中。

他如果没有遇到她,就依然是那个在田野里目睹父亲中枪而死的小男孩,大大地睁着眼睛流淌一地惶恐孤绝的神情,在梦里被獠着牙齿的兔子先生追打厮杀终夜奔跑不能安眠。

然而,当他们相遇的刹那,喧嚣沉寂,音乐温柔,恍惚如见到六十年代老电影里的旖旎爱情。她从楼梯上走下,穿着宛如盛装的雏妓,而他不羁,眼神睥睨,白衣上斑斑的血,昭然若揭着他们将来的轨迹。

他与她相遇,仿佛天意,无人能违,无可避讳,他要带她亡命天涯。

“总有一个晚上,我要去接你。”他果然带她离开,杀死她的父母,犹如骑士浴血劈斩拦路的荆棘。压抑了多年的愤怒喷薄而出,化成流淌的鲜血和熊熊的火焰,而她欢腾雀跃如同获得了赦免的囚徒。临走时,她对弟弟说:“你自由了!”何尝不是对自己说的。从这一刻起,她自由,且要撒野到底。

生活终于奔涌肆恣起来,像在暗夜里突然绽放的繁华烟火。

她成为了全新的女人,抛落红裳羽衣的玩偶和粉红色的稚气箱包,如同把过去抛弃在过去。他在横跨峡谷的大桥上向她求婚,用利刀割破手掌,紧紧相握,鲜血滴落融入江海,自此生死相缠。相拥而吻之际,她发上的白色长纱飘然落下,在空旷的大峡谷中蜿蜒成柔媚的吐信白蛇。而此时,没有支离破碎棱角分明的画面,没有扭曲的人脸和触目惊心的幻觉,也没有惨然的绿、刺眼的红,只有平和妍柔的色调,和相拥而喜的爱侣,这是电影中的至美一幕。

相逢已在绝路上,只有互靠背脊,抵死拼杀,彼此奉陪到底。君看寒光耀目流星没,绝胜沉沉天际苦勾留,他们胆大肆恣,无所顾忌,大开杀戒,短短三周就杀了五十个人。他们的婚戒是一只盘曲缠绕的蛇,他们也像蛇一般,出其不意的攻击,狠辣而毫不犹疑,将子弹和飞刀化作致命的毒液。而只要他们在一起,血流成河天下缟素也在所不惜。

他们在报复这个世界,却仍不失自己的一番善恶标准。杀死的,都是对他们不敬或者不利的人。他们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坏人,他们到了如此的境地,只是想要保护自己和彼此,不惜使用最极端和暴烈的方式。他们不懂得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是因为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对他们温柔过。所以当米基错杀老印第安人的时候,他追悔莫及,因为这个老人让他们进屋,给他们温暖和食物,只有这一次的杀戮让他们不安和愧疚,他们错了,且承认。

而与电影中嗜血无情的恶棍警长,虚伪自私的典狱长,和为了收视率不择手段的记者相比,米基和梅乐瑞是干净而纯粹的。正如米基对记者所说:“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一生说谎。”他们的杀戮中没有阴谋、功利、谎言、交易、欺瞒、诈骗、歧视、伪善,所以尽管血债累累,却依然能让梅乐瑞在星光下舞出柔曼的姿势,期许着洁白天使的降临。

米基与梅乐瑞,像是一对血腥的异色蝴蝶,依靠着彼此的残缺翅膀横冲直闯。在不应该的年代,摆脱不了人世间的悲哀,上不了青天,只好彼此奉陪上演一场绝代的疯癫。

『玖』 求电影《2012》观后感,2500字,急需

请注意,这是观后感,不是影评。

--10亿美金不是个小数目啊。
--很抱歉我亲爱的陛下,是欧元,10亿欧元。

我不打算剧透,所以决定就写写感受,不描述情节了。上面那段话来自于美国政客给阿拉伯一位国王推销诺亚方舟的船票的场景,石油大亨本着生意人的本能,想拿拿架子讲讲价,所以略有傲慢的,装作不在意的样子说:十亿美金不是个小数目啊。(你这条裤子要100块太贵了),政客说:很抱歉陛下我说的是十亿欧元(我说的是一百块美元不是人民币)。

当然这不是一部艺术片,咱们走进电影院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感官刺激,同行的数个男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猛批这是个烂片,我只好问:你冲着什么来这儿的啊,我是冲着场面跟特技啊,人又不是艺术片,要我说就是个所有以前我们看过的灾难片的大杂烩,火山爆发,山洪海啸,地震地裂,人性的探讨我腻了,讲一百年也讲不完,不讲了。

什么用xz喇嘛讽刺中国人这一说,相信的人,你们觉得一个关注的是天下苍生,人类命运的人(导演),会那么狭隘吗?至少说站在全人类的高度这件事,导演做到了,或者说做的很尽力,而以我敏感多疑的个性,并没有看到导演刻意打压或者吹捧哪个国家跟民族,反而很纠枉过正的讲所有救世主跟伟大的角色都留给了美国人以外的人,就算是美国人,也选择了有色人种。这是最近的流行趋势好像。

也有传闻说这个是宣扬靠中国人拯救了世界,夸张了,绝对夸张,其实是美国政客卖票,中国负责造船,俄罗斯负责用他们的大飞机接人登船,大家都有任务,看吧,很全人类。

当然美国人还是担任了拯救英雄,但是他们救的是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家人。

要说硬伤很多的,就我这种不懂科学的人也知道,一旦地球南北极互换了,所有的电子产品都得消磁,用不了啦,结果最后六条方舟居然恢复了通信联系。

八国会议讨论,世界末日前大家需要做的唯一的事,是延续物种,而不是拯救人类,不惜杀人,到了最后在这残酷的命题下,方舟终于打开门,接纳了岸上离生存希望一步之遥的人们。所有的人也包括观众,自动回避了留在火山,海啸,地裂之处的人的出境,无一例外的是毁灭。

方舟上留下很大的空间,放了长颈鹿,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些东西而不是尽可能多的人类,但稍有讽刺的是,为了支付高昂的造船费用,10亿欧元一张的卖船票。

美国黑人总统留下没有登船,第二波海啸之前他从火山灰里面爬起来,面对渐渐而至的海啸喃喃念着亡妻的名字说我来了,与此同时意大利总理与民众在西斯廷大教堂在教皇的带领下祈祷,一道裂缝从上帝与亚当连接的手指间裂开,这比刚开始巴西上帝的雕像倒下更令人心碎,虽然我不是天主教徒。

老实说看完灾难片很长一段时间里心情都会很平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微笑着沉睡于方舟的密封箱内,米开朗基罗的亚当与西斯廷,与祈祷的人同归尘土与洪水。有人尽力的选择求生,有人逆来顺受的面对死亡。有爱(黑人总统对亡妻的爱)、有信仰(西斯廷教堂前祈祷的天主教众生)的人,恐怕不一定没有方舟上的人幸福。

上个星期天,我看了电影《2012》。现在想起,我的心中还是会涌动着很多感想,还是会觉得很震撼,还是会想起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

这部电影主要是根据玛雅历中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地球会毁灭的传说,描绘出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地震、海啸等特大灾难对地球造成的伤害和人们面对灾难的表现。其中,发现世界末日要到来的人是印度的科学家;而最后,制造好“方舟”,拯救人类的是中国,我为中国和亚洲感到骄傲。

在电影《2012》中,主角叫杰克逊,他在发现灾难来临时,立刻带上自己的家人,开汽车,开飞机,历尽艰难万险来到中国,在一个造“方舟”的工人的帮助下进入了方舟。可是却因此给“方舟”造成了损坏,差点害死了全船人。于是杰克逊冒着生命危险与儿子一起齐心协力解决了故障,让大家都得救了。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犯的错需要我们去承担!”我很佩服他在这种危急时刻选择了知错就改,勇于承担。

影片中最让我敬佩的还是美国总统。灾难来临时,这位美国总统选择了留在地球上,和人民共存亡。他把科学家们发现世界末日的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们,而不是隐瞒真相,让人们有时间与自己的家人告别。美国总统说过“我们是一家人,我会留下来和你们一起度过难关!”这位美国总统是最有权力上“方舟”,逃过这次劫难的人,但他却认为惊慌的人们需要有人指挥;恐惧到了极点的人们更需要有人去安抚。美国总统最后选择了留下,被海啸淹没。他做了一个普通人难以做到得伟大的选择!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灾难,但也会有面临选择的时候。有一个黑人在白人一统天下的西方世界,选择了努力与奋斗,最后成为美国总统,他就是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今年的感恩节,奥巴马与两个女儿一起出现在白宫,接收国家火鸡协会按传统向总统赠送的火鸡。奥巴马曾计划把这只伙火鸡吃掉,但女儿上前阻止,他就没有吃,并且假装严肃地把手放在火鸡的头上,说:“你被赦免了。”在威严的总统和慈爱的父亲之间,奥巴马选择了做一个慈爱、幽默和会让女儿快乐的父亲。相信这样的总统,这样的父亲,在碰上《2012》这样的灾难时,也会做出像电影中的总统一样的选择!

我很佩服《2012》里那些舍生取义的人,但我更希望我们在现在选择健康,选择环保,让《2012》的悲剧永不出现!

成都师范银都小学五年级十班 高胜寒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今天,是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我是肥泰,一个自由社稷者!说不好听的,我是一个不成功的写手!现在在做网管,没时间可以继续写我的原创小说《精英警察》。

今天没事做,看过电影《2012》完美中字版,之后,我联想起,三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世界,是否会和电影《2012》一样,和古文明时代的玛雅,他们的预言一样。

现在很多网上的人传言,说是2012年的12月21日的那一天,是我们的世界末日!但是,后来我查过很多资料,和我那群兄弟们,一起研究这个所谓的‘世界末日’。还有对比玛雅的预言!

“根据玛雅文明的记载,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当这一天黑暗降临后,第二天的黎明永不到来。”其实,2012年12月21日,只是我们现在,地元第五代子孙,一个即将结束的日期!并不能算是世界末日!我相信,那几天的灾难过去之后,会迎来新的,另一个人类文明,也就是我们的子孙--地元第六代子孙。

我在等待着2012年12月21日,玛雅的预言的实现!同时,我希望玛雅的预言,对于我们这个地元第五代子孙,只是一个玩笑而已!

我想,若是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到玛雅预言的那个2012,世界末日时。我想你们一定会很不爽,因为你们还年轻,你们的前途还很长,你们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呵呵,其实我现在也不过就19周岁而已!

还有,本人我肥泰,对于科学,那是半信半疑。现在的科学家呢,把解释不了的东西,就如人死后留下的灵魂,又或许是某些地方,连续出现的怪异现象等等,就用“不存在”或是“迷信”等字眼,排除这些早已存在于这个地球上。或是说,早在我们第五代人类文明存在时,它们早就已经存在。或许是上一代的留下来的,也或许,是上上一代的...。只是现在的科学还没到那么‘尖类’拔萃。

现在,我觉得今天的阳光,比以前的,更加的灿烂,亮丽!

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启示。还是,希望我在有生之年,好好的再看看一个人类总是自以为地球是属于人类家园的世界。现在的我,只能说,人类是地球的产物,总有一天,我们会搬离这个家,去新的家园,建立新的人类文明。

电影《2012》里面,一个镜头,我现在觉得那句话,说得很对,很好!

后悔吧,我们还有时间...

什么?你说什么?该让我们后悔的事是什么?那好,我问你,你们小时候读书用的纸、橡皮擦等等文具是从哪里来的!所有人生活中的桌子、椅子、房子的建成、食品。我们现在身上的衣服!煤气,汽车用的汽油。很多很多的东西,都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都是从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上,那些树,那些生长了近百年或是几百年的树,砍伐。种一片森林那么简单吗?哪怕是一棵树!下山容易上山难,同理可鉴。还有,地球如今的面目,我想应该是千疮百孔。那些都是挖掘地下矿物质所形成的!

大自然的报复,很简单,狠狠的一个海啸,足以死上上万人!假设,如果龙卷风、海啸、地震、火山爆发、风暴、冰雹等,把整个地球扫荡一遍的话,我们人类能生存下来的几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呢?

作者:肥泰
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下午14:07

『拾』 速度与激情3影评500字

眼下,《金刚狼2》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攻城略地。这部《X战警》的衍生剧都能拍到2了,而且还大有继续拍下去的可能,也不得不佩服一下。想下“金刚狼”,在《X战警》系列中,不过群戏中的一个而已,却能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还有《怪物史瑞克》系列里的那只萌猫,也因为萌翻了众人,从而获得了单独上位,被延伸出了《穿靴子的猫》这样的片子。可见,一个作为一个好的配角有多么的重要。

但无论是“金刚狼”还是“萌猫”,都是先有正剧,然后才有延伸,而《速度与激情3》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目前1-6的系列中的存在,不过是为4、5、6贡献了一个不错的配角,那就是“汉”(成康饰),而“汉”在《速度与激情3》里也不过是一个配角而已。当然,在《速度与激情6》的最后,终于揭示了在《速度与激情3》中让“汉”死亡的人“杰森·斯坦森”,而且这个悬疑,还将整个故事都带到了《速度与激情3》留下的悬念上。终于使得《速度与激情3》不再显得太过于突兀。

话说,在《速度与激情3》的后半部分,成康饰演的“汉”就去世了,而最后作为彩蛋而出的“多米尼克”,则告诉3中的主角小屁孩,说:“汉是我的家人,他永远是我的朋友。”而到了《速度与激情4》里,在开头部分,“汉”却死而复生,在这个续集里出现,不过他在与“多米尼克”道别时说,他要回东京了,因为有些事需要去办。所以说,《速度与激情4》的故事并非《速度与激情3》的续集,而是平行的,甚至是还要更早一点发生的故事。“汉”说要回东京,却没有说要去做什么,如果没有后来的《速度与激情5》与《速度与激情6》,那么他就是去赴死了,死在《速度与激情3》里。但《速度与激情5》里“汉”再一次现身,而且又一次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所以,这个《速度与激情5》发生的故事仍然是《速度与激情3》平行发生的故事,而且也要早一点。到了《速度与激情6》,“汉”仍然贯穿了电影的整个部分,直到最最后面,他再一次向“多米尼克”及其他小伙伴们道别,说这次他有了目标,就是要回东京了,因为他作为逃犯的身份已经得到赦免,可以回东京自由地活动了。而回到东京之后的故事,就是在东京遇到《速度与激情3》里从美国来的小屁孩,然后又因为他而挂掉。

算了这么多,就是说这部《速度与激情3》实际上应该是整个系列中1、2、4、5、6之后才该发生的故事,它才算正在的系列衍生剧,在衍生剧中,聚焦的正是4、5、6里的一个挺双眼的配角,那就是“汉”,与《金刚狼》、《穿靴子的猫》反其道而行之而为之,先有衍生剧,然后又回到正剧之上,这个轨迹实在是太过于诡异。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上所有的算法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推演出来的,属于事后诸葛亮,也只能聊博一笑了。真实情况是在《速度与激情》大获好评后,创作者现实根据首部中的警察“布莱恩”的线索,继续制作了又一部卧底警察与罪犯的飙车戏,结果发现反响不如第一部,干脆到第三部里另起灶炉,只保留了名字,人物与故事全是新的,但结果迎来了更多的差评。在终于意识到了错误时,才将第一部的原班人马再次聚集起来,重新演绎了“布莱恩”与“多米尼克”的激情四射,这次才终于明白了大家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在接下来的第5部里,不仅保留了第4部的班底,而且还进一步升级,将2、3、4中耀眼的配角都聚集了起来,果然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然后就又有了6,不过,越来越庞大的队伍也是一种累赘,因为戏份实在不太好分,谁让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身的戏呢。于是又开始回缩队伍,让3、4部里出现的人又一一死去,不仅完结了4里的结,而且顺便又回到了第3部,而且随着“汉”的死亡,还成功将4、5、6三部与第3部完成了无缝对接,这就是编剧的聪明之处,画了完美的一个圆。解释了“汉”为什么会出现在4、5、6里,又让整个系列看起来完美无缺,形成一个完整的拼图。

目前,《速度与激情3》里的男主角卢卡斯·布莱克已经宣布了要回归到“速激”系列中来,将在《速度与激情7》里正式亮相,并且将会与其他人一起完成一个新的三部曲。这真的是一个好消息,让人对新的剧情有了新的期待,而且还推动了旧系列光盘的销售。

回头再说说《速度与激情3》,其实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它完成的还是一个“屌丝的逆袭”的故事套路,一个在美国要混不下去的白人小伙,被迫去东京生活学习,却积习不改,继续玩飙车,不仅跟黑社会杠上了,而且还敢去泡黑社会的女人,可谓是吃了豹子胆。终于,他玩死了支持自己的兄弟“汉”(尽管“汉”在后面几部玩了一把复苏),最后又只能置之死地而寻求后生,直接与黑社会玩对决,终于通过赛车,赢了黑社会,还抱得了美人归。这个故事实在并没有太多可看之处,但居然在这样的故事下还能继续去拍新的系列片,这种勇气,不仅仅有表现耀眼的“汉”,而且还有从此勃发的导演林诣彬,作为一个不怎么知名的小导演,得到了执导《速度与激情3》的机会,他所能做的就是把握住所有的机会,在剧本及投入的限制下,尽量玩出花活,将《速度与激情3》拍摄的还算养眼,不管故事又多烂,起码画面没有那么难看。于是林诣彬凭借这一点获得了发言的机会,并进一步有了机会去执导《速度与激情4》,然后才有了大获全胜的《速度与激情5》。演员成康也充分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并且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参演后面的故事。卢卡斯·布莱克尽管是《速度与激情3》里的男主角,但足够肯定的是他到了《速度与激情7》里,还一样是一个配角,
成康作为配角的配角,他把握住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天命不负人,就看你如何去把握住每一个机会。不过,遗憾的是在后面的故事里,很难再看到成康了。万能的导演,不会再演绎一次野性小妞米歇尔·罗德里格兹死而复生的游戏吧,真那样,才真的会惹笑话了。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