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冷暖人生观后感

冷暖人生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3-04 07:01:41

1. 求:余华的《第七天》读后感,400字左右。谢谢!

这是一个比《活着》更艰难的故事,一个比《兄弟》更绝望的故事。
一开始获悉余华新书的名字叫《第七天》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圣经里面的创世七天,看完整本书后,才发现这个名字企图在吻合中国传统的“头七”,虽然书的前面写着了《旧约 创世纪》的句子。书的内容看似很荒诞:写的是一个死去的灵魂在七天里的见闻和回忆。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温馨又揪心的爱情,分等级的殡仪馆,养父子感人至深的亲情,刘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错案……杨飞的这些经历在就像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们周围最常见的人或事,还有每天被新闻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生活。余华用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穿梭于生和死这两个极致的世界,批判审视着现实,给读者最残酷和最温暖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活着》是八十年代父辈们的生活,那《第七天》就是这个年代正在奋斗着的一代人的世界。杨飞等人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的面孔,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兢兢业业买房结婚然后相濡以沫努力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小说文风很紧凑,快速有力,不点缀不渲染,有一种死亡般的寒冷和压抑,把人逼到角落里,堵着喘不出气。活着的世界里充满了艰辛,死亡却只是绝望的开始。殡仪馆里,沙发坐的贵宾区穿的都是工艺极致的蚕丝寿衣,每个都在两万元以上;骨灰盒都是大叶紫檀,每个都在六万元以上,刻着富丽堂皇的图案。而塑料椅子的普通区,却会有人因为在同一家店买同样的寿衣比别人贵了50块而唉声叹气。当然,还有没有寿衣没有骨灰盒没有净身没有化妆的人……
然而作者意图并不在这里,余华喜欢在绝望中给人留着希望,这本书也是。死去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这就是死无葬生之地,在这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这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很……这里人人死而平等。
在冰冷的世界里构建出来的暖巢,于残酷现实里流露真实的人性温暖。“死无葬身之地”为现实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个乌托邦,用荒诞的变形记演绎出一种底层世界的冷暖人生。

2. 第七夜余华读后感大约800字左右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
这是一个比《活着》更艰难的故事,一个比《兄弟》更绝望的故事。
一开始获悉余华新书的名字叫《第七天》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圣经里面的创世七天,看完整本书后,才发现这个名字企图在吻合中国传统的“头七”,虽然书的前面写着了《旧约创世纪》的句子。书的内容看似很荒诞:写的是一个死去的灵魂在七天里的见闻和回忆。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温馨又揪心的爱情,分等级的殡仪馆,养父子感人至深的亲情,刘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错案……杨飞的这些经历在就像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们周围最常见的人或事,还有每天被新闻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生活。余华用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穿梭于生和死这两个极致的世界,批判审视着现实,给读者最残酷和最温暖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活着》是八十年代父辈们的生活,那《第七天》就是这个年代正在奋斗着的一代人的世界。杨飞等人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的面孔,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兢兢业业买房结婚然后相濡以沫努力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小说文风很紧凑,快速有力,不点缀不渲染,有一种死亡般的寒冷和压抑,把人逼到角落里,堵着喘不出气。活着的世界里充满了艰辛,死亡却只是绝望的开始。殡仪馆里,沙发坐的贵宾区穿的都是工艺极致的蚕丝寿衣,每个都在两万元以上;骨灰盒都是大叶紫檀,每个都在六万元以上,刻着富丽堂皇的图案。而塑料椅子的普通区,却会有人因为在同一家店买同样的寿衣比别人贵了50块而唉声叹气。当然,还有没有寿衣没有骨灰盒没有净身没有化妆的人……
然而作者意图并不在这里,余华喜欢在绝望中给人留着希望,这本书也是。死去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这就是死无葬生之地,在这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这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很……这里人人死而平等。
在冰冷的世界里构建出来的暖巢,于残酷现实里流露真实的人性温暖。“死无葬身之地”为现实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个乌托邦,用荒诞的变形记演绎出一种底层世界的冷暖人生。

3. 求一篇动画电影影评

《玛丽和马克思》:黑白影像下的冷暖人生

大凡动画片的主题一般都是温馨轻松甚至是令人喷饭的,然而《玛丽和马

克思》显然不是这样的,它绝对不是一部娱乐至上的动画电影,尽管它是以动画
片的形式出现的。本片如同它的灰暗阴沉的影像色调一样,充满了黑色幽默,这
种幽默叫人忍不住发笑,笑过之后又难免哀伤。影片整体风格粗犷色彩单一,但
是每个细节却又夸张怪诞,极其独特,用简单的影像讲述简单的故事,但是我们
得到的观感却并不那么简单。


玛丽是澳大利亚一个农场的八岁小女孩,她虽然父母双全,但是显然他们


都是 怪胎 ,无法成为玛丽的贴心人,她没有朋友,孤独、自卑而又充满了不切
实际的幻想。当她茫然无助地去给一个远在美国纽约的从未谋面的叫马克思的家
伙写信时,或许在她心里只是像大海边很多小孩子玩漂流瓶一样的,目的只不过
是排遣寂寞而已,完全没抱多大希望,然而同样孤独的马克思接受了这份漂洋过
海而来的情谊,两个孤独的人成了忘年之交,这种感情甚至持续了二十年之久。

《玛丽和马克思》的故事很简单,简单到没有多少台词,以朴实无华甚至
看起来有些“拙劣”的影像表现出来,却能深深地打动人,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
我们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孤独的感觉吧。在今天这个世界,生活物资越来越
丰富,但是奇怪的是我们的生存难度却越来越大,实现自我难,创造价值难,社
会公信的缺失和人际关系的淡漠,有时真的使我们无所适从。借助科技手段,我
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的同时,心灵的空间却越来越狭窄,狭窄到我们有时都不
得不蜷缩在网络之中,如同玛丽一样瞪着一双无辜的眼睛偷窥着这个光怪陆离的
世界。一定程度上玛丽和马克思的故事就是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尽管
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所不同的是彼时是用写信交流感情,而现在我们是用网络
编织神话。

《玛丽和马克思》很有些蒂姆.伯顿的影像风格,荒诞夸张,于灰暗色调
中透射着幽幽的人文关怀。影片描写玛丽和澳大利亚是灰褐色,一转到马克思所
在的纽约就变了阴郁的暗黑色,一如马克思那阴沉忧郁的心情,整部影片除了这
两种色调之外,就是那一点点少的可怜的红色,女人的嘴唇和一些饰物、马克思
帽子上的红缨、以及自由女神(自由女神也长着一张马克思般丑陋的脸)手中的
火把,甚至连玛丽额上的胎记也仅仅是令人生厌的“屎黄”色,这些为数不多的红
色,点缀着影片那单调的画面,也是在影片并不愉快的氛围中留给我们的一丝暖
意。在这营垒分明的色彩之下,营造的却是两个同样孤独阴郁的世界,当这两个
世界开始有接触时,那自由女神手上鲜红的火炬也似乎预示着一个温暖的开始和
一个无奈的结局。

八岁的玛丽和四十四岁的马克思,同样孤独,所不同的是玛丽以一种不经
世事的童稚的心灵憧憬着能打破这种孤独,而马克思则是一种历经风雨洞悉世事
的颓废的心态刻意回避着这个世界。玛丽有一只从来不会下蛋的鸡 伊斯“ ”,而马
克思则有一系列怎么也养不活的金鱼“亨利”,在没有朋友的日子里,唯一能和他
们交流的就是这些不会说话的动物。玛丽渴望爱情,对爱情充满了幻想,但是她
却怎么也得不到,即便是偶然得到也最终无奈失去,而马克思天生自闭,对爱情

麻木不仁,有时却偏偏有女人青眼有加,这种戏剧化的人生故事在愉悦心灵的同
时却又折磨着人的精神。玛丽能得到一些东西,比如爱情,但是却最终无法把握;
马克思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却有时又会有一些好运,比如女人的吻和中奖的彩票,
但这些都无法叫他快乐,他需要的不是这些。需要的得不到,得到的不是最需要
的,这就是人生的无奈。

影片中有很多的死亡故事,而且这些死亡都是非正常死亡,玛丽的爷爷是
喝氨水死亡、爸爸是被海水冲走、妈妈是误喝防腐剂毙命、马克思的母亲是开枪
自杀,甚至包括马克思的邻居艾维也是以一种极其无厘头的方式挂掉的,这种死
亡一直延续到两位主角身上,玛丽在备受爱情和友情的折磨和打击之下也曾一度
套上了上吊的绳索。所有这些死亡看起来都像是对人生和这个世界的极端嘲弄,
而且这些死亡单独去看,每一个都是天才般的令人捧腹的看点,但是放在整个影
片之中,在旁白那平静而深沉的娓娓道来之下,却又显得那么忧伤和无奈。

和所有的自闭症患者一样,马克思某些方面是个蠢货,而在另一些方面却
是一个天才,他有着超强的计算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他又无时不对
人的行为存在着费解,就像他无法理解女人印在他脸上的唇印,这一切都让他抓
狂,外界的任何一个小的变化都会刺激他的精神世界,他的思想从来都不像他的
外表一样平静,他帽子上的红缨就是他心情好坏的晴雨表。一半是天才一半是蠢
才的马克思,在丑陋的外表和怪异的行为之下,却有一颗无私而博大的心灵,他
成了年轻的玛丽的唯一的精神寄托,一直伴随着她长大成人。

只是当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最终交接而银幕上两个不同世界的色彩最终调
和时,影片留给我们的又是另外一场平静的死亡,所幸忘年交的两个主角头上的
红缨和发夹在这残酷无奈的境遇之中依然闪着醒目的光彩,那或许就预示着人生
的希望和意义吧。在影片那堪称经典的旁白之下,人生的残酷和无奈在黑白的画
面上被尽情戏谑之后,却又如涓涓细流一般,变得意味隽永,发人深省。

4. 读妈妈无罪读后感800字

<妈妈无罪>这部电视剧是我很早以前就看过的,而且看的并不全,但是它在我的脑海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妈妈无罪>是在一个动荡年代里悲情却温暖的江南烟雨梦,也是一部让人从头至尾都会泪流满面的情感大戏.描述了'死囚妈妈'江素秋'的冷暖人生:正月元宵,万家团圆,而江素秋的人生却在这一夜颠覆;丈夫杜佑平被陷害致死,她独自抚养四个年幼的子女和年老的婆婆,也决心为丈夫讨回公道,却被奸人报复,抱走了她的小女儿,自己也被陷入狱,被判刑十五年,她只好把四个年幼的儿女托付给他人抚养.十五年的铁窗生涯,弹指间走过,可是谁又知道十五年来她是如何走过,她是生活在痛苦和煎熬之中的,遭人唾弃和辱骂,只因为知道自己的小女儿有可能还活着.就为这点微乎其微的希望,她默默承受的难言的一切.或许,对于一个母亲,这点希望足够了.
我第一次接触<妈妈无罪>是看到在江素秋即将入狱时,她的大儿子杜永义为见她最后一面而偷偷逃出寄养的张家,那是一天夜里,风雨交加,永义独自奔跑在马路上,他的弟弟因懦弱因张家富足的生活而没有与他同来,永义还要躲避游叔的寻找,谁知一不留神被迎面而来的汽车给撞瘸了脚,我至今清楚的记得他痛苦的呻吟,可是他仍是不回张家.永义从小性格叛逆,而且对于张老板不让他们兄弟再见娘最后一面的做法深感愤怒,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回去!他就一路破着脚朝妈妈走的地方艰难的走去,因为脚破了,只能眼睁睁的看母亲乘船而去.我在看这一幕时,很难过,真的,谁看谁都会难过.我喜欢他的倔强,可是不忍他的不幸.我记得当时我就看不下去了,赶紧换了台,可是永义的影子总是在我的脑海中浮沉.仍记得那晚在床上我辗转反侧的情形,心中仿佛堵了一块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所以以后我看这部电视剧都不敢看他们小时侯的那段.
其实整部电视剧都是围绕着爱和恨这两个主题,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就因为一群小人的贪欲给毁了,先是杀父之仇,后是害母之恨,足以让一个人跨掉,可是江素秋没有,因为她是个母亲!十五年后,刑满出狱,她却发现物事人非,时间!你默默的流失着.人类社会在你的流逝中书写着历史,个人生活在你的流逝中构成了命运.大儿子心中充满仇恨,成了江洋大盗,二女儿情路坎坷,三儿子不肯相认,小女儿任性娇纵,成了杀夫仇人的掌上明珠. 面对四个各存异心的子女,一个死囚妈妈,怎样才能使支离破碎的家庭得以团圆.流离的岁月里,爱,让她坚韧执着!作为一个母亲,她永不放弃!
江素秋是宽容的,是博大的,是温柔的,是坚忍的,但是,一旦伤害到她的儿女,她的亲人,她会变得坚毅,强大,不顾一切的捍卫,保护她们!
我佩服她的坚强和自尊,面对奸人的污蔑,她默默承受,不是因为她懦弱,如果她的辩护有效,她不会放弃,只是她无能为力.她不选择带着孩子远走他乡,是因为她想捍卫她仅剩的一点尊严.试想,如果她真的逃走了,那么别人就会认为她是真正的凶手,那她的孩子也会一辈子抬不起头.即使是在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她也会一辈子抬不起头,一辈子担惊受怕,我想这不仅是捍卫自己的尊严,还是为了她的孩子.这个人,表面很柔弱,其实她的心很坚强,她的人格很崇高.
我想<妈妈无罪>打动观众的是母亲的爱和儿女的爱,也就是最伟大的亲情.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漠视它,因为那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当我们失去所有时,亲情是我们仅剩的东西.我们现在和家人团圆很容易,或者说有些人根本不屑于团圆甚至是恼烦.失去了才会珍惜,当我们经历了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我们就会懂得团圆是多么幸福,一个完整的家庭是多么幸福. 我感动于江素秋的无私,她太爱她的子女,报仇,江素秋最应该谈,在牢中的十五年里,她也曾燃起了复仇的火焰,她尝尽了人生的痛苦,内心受尽了煎熬,正如她说的,她已经经历了比死还可怕的事.可是她却说服自己不再报仇,是因为她不想她的孩子活在无尽的仇恨中.仇恨解决不了仇恨,她泰然,她不恨那些小人,一点也不,但是鄙视他们!二儿子是为检查官,要摆脱他父母的阴影,迟迟不肯相认,素秋却一点也不怪他,只是想看看自己的儿子,只是要求他回家看看将不久人世的奶奶,只要儿子回家一趟,她就会欣慰不已.小女儿心萍自小被卖给了刘家成了刘宁,也是她的仇家,尽享荣华富贵,但却是二女儿的情敌,几次找她们的麻烦,有一次甚至亲手杀了她,可是她不仅不怪刘宁,反而觉得欠她很多,怕给她带来为难和痛苦,她久久不肯告诉刘宁真相.对于她来说,不,是对于天下母亲来说,能够帮儿女承受痛苦是心甘情愿的.我们的妈妈同样如此,只因为她们都有一个神圣的名字---母亲.不管你曾一度怎么认为自己的母亲,都要记住她爱你!
素秋不想报仇,并不代表他的孩子就可以释怀仇恨.永义最不能,他成了江洋大盗,成了通缉犯,只是他永远也不会忘记是什么毁了他们一家,他很孝顺,他始终想尽一个儿子的责任,却终觉无颜见母亲,他不想他最在乎的娘受伤害,尤其是因为他!我在一开始看这部片的时候,不认为永义有错,我认为他

5. 《冷暖人生》中国境内的越南难民 观后感

我对楼上的无语了。。。。
你可以写一些看了“《冷暖人生》中国境内的越南难民” 才感到自己有多么幸福,以后不能在抱怨生活,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

6. 观冷暖人生失独者有感

失独者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大多50岁以上,很难再生养孩子。
在中国,失独版家庭每权年以7.6万的速度增长,正在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
‘三无’老人的概念就是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特别是没有法定义务赡养人。
白发人送黑发人,遭遇灭顶之灾的不幸;
大多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的经济困难、60年代的“文革”浩劫、70年代的上山下乡、80年代的一胎限制、90年代的分流下岗。
在积极响应“只生一个好”的计生国策后,唯一的孩子却不幸离世;
人生已然从主流中掉队,老无所依。

7. 赵本山主演的《落叶归根》观后感。字数300字左右,最好是自己写的哦。谢谢啦~

电影《落叶归根》在凤凰卫视《冷暖人生》看到了原型人物李绍为真实的故事。
六十几岁的李绍为是湖南某村农民.2004年他得知福建漳州某一工地需要多名工人,待遇还不错,于是李绍为再一次带着同村好友四五十岁的左家兵兴冲冲千里迢迢去了福建.
到了工地,并不像当时招工时所说那样,条件非常艰苦,待遇也很低,尽管李绍为心里有些懊悔,但依然坚持着.转眼到了春节,工地老板给没有回家过年的工人们送了一些散装白酒.那晚工人们喝了好多直到深夜,左家兵就是其一.喝着喝着,左家兵突然昏倒.工人们手忙脚乱将左家兵送进附近一家医院,医生诊断为脑瘫,需要赶紧住院进行治疗,不然……
几天后,医院向李绍为等人催缴住院费时,李老汉为难了,因为工地老板不愿出这笔费用,他们工友几人能出的都已经掏了,再也无法拼凑这几万元的住院医疗费.当医生再一次问到李绍为,还治不治?李绍为无奈摇了摇头,当医生拔掉了左家兵的输液针头,李绍为全身颤抖,哭了很久.
李绍为觉得很愧对左家兵及他的家人.一起出来一定要一起回去,活要见人,死也要见尸.于是将左家兵的尸体用被子包起扮起重病人从漳州坐车到厦门,再从厦门到广州.这一路上,都是李绍为背着左家兵,边走边流泪.到了广州买火车票时,犯难了,因为他们身上的钱只够买三张车票,虽然李绍为身上揣着几千元钱,可那是工地给左家兵的,坚决不能动用那些钱.最终想了一个办法,买了一个大大的行李袋,把左家兵放在大行李袋里,这样他们又可以在一起一同回家了.最终还是被人察觉,警方经过调查之后, 将左家兵的尸体在广州殡遗馆火化.
真实故事到这里已接近尾声,当记者主持人陈晓楠两年后再次采访李绍为,这位老汉提到左家兵时,仍然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泪流满面地说自己对不起左家兵对不起左家兵的亲人.活生生的人一起出去,回来时却带着一具尸体,心里很不是滋味.李绍为一生没结婚,也没什么亲人,平时就是同左家兵在一起,因为左家兵特别老实,话不多,没读过书,所以外出做工都是跟着李绍为.也特别信任他.所以现在左家兵离去,李绍为更加孤独,经常去左家兵的坟前说说话,烧些纸钱.
老汉千里背尸一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李绍为的行为虽然有些不适宜,却体现出人的纯朴善良如果当时工地老板拿钱出来……;如果院方视特殊情况本着治病救人的精神……等等。只要有一条能实现,那就假设成立了,结局就不会那么酸楚、揪心。我们的国家虽日益强大,可贫富的差距也随之显著。有钱的人少买一件衣服或一个手提袋就是有些人一年的收入或许是几年的甚至是一辈子,有权势的人少贪一些非私有钱财也许就能圆贫困区那些可怜孩子们的上学梦。无论你多么富有,有能力挣取,你可以选择高档消费,但不可以肆意挥霍,
无论你处于生活中某一个阶层,无论社会将怎么发展,请给我们的心灵留份善良明净的空间.这样的天空才会更加蔚蓝.

8. 白狗秋千架的读后感

故事讲述的是青年间的爱情。主人公在阔别了家乡十年后专程回去探望情人,以表达内心的忏悔和对往日恋情的缅怀。故事本身其实并不特别,可将恋人的重逢与彼此的关怀表达得动人心魄。正如霍建起常说,生活是无奈的但诚意十分重要,人在旅途中需要彼此理解与关怀,常怀忏悔或心存感激才能够内安理得。保留着同龄人已少有的天真与单纯,这也是一份荣幸。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是希望社会的变迁过程能少一些痛苦的伤害,而多一些希望和温暖。或许理想主义情怀根本无法改变严酷的现实,但我相信它一定能够打动心怀理想的人们和每一颗善良的心,让今天的人在变动的时代里留下一声心灵的净土。所体现的诚意与温暖应该说是中国特色的,它不仅可以感动日本人民,同时也将感动世界。
该故事来自中国的乡村。在“三农”问题困扰中国之际,对于那些仍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广大中国农民来说应该说是一种精神抚慰,至少可以向他们证明我们这些城里人还有良心;同时也请他们相信:真的不需太久,温暖终将回到他们的身边,中国的农村也一定不再是被爱遗忘的角落。
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在读完这篇小说后,说“我们心里都有最柔软的部分期待着被触摸”。电影《暖》改编自莫言早期的一个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熟悉了《红高粱》风格的观众一时不会把这个山东汉子莫言和这部温暖悠远的电影《暖》联系到一起。对莫言自己而言,时隔多年之后,他对当初小说中的人物也有些模糊了。 但是莫言坚定地说:“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电影的基础。文学创作是儿子,改编的影视是孙子。”而且也正是在这部小说中,莫言第一次提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地理概念。
看完了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了,只觉得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的冷暖人生让我想起来还会微微一颤。女主人公叫“暖”多好的一个名字啊,暖,是人生太多的无奈,太多的冷意 ,有太阳照着的爱-----暖!人生没有如果如果小武生带暖离开这总也望不到头的山村;如果井河坚守着自己的承诺;如果暖没有摔断自己的右腿。那么,一切将是多么美好,人生也必然会是另一番景象。暖是全村最美的女孩儿,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想暖做自己的新娘。包括井河,自然也包括那从小就爱欺负她的哑巴。暖喜欢唱戏,在省城来的表演活动中结识了小武生,她对小武生的痴迷就像井河对她一样。可到底也没有人能明白,那是不是真爱,只知道小武生能帮暖成为城里人。结果呢?暖的梦碎了,小武生走了,只剩下一面镜子,照出了暖的美丽,却照不出她内心的苦楚。如果那时的天是黑黑的,那么井河的关爱就是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即便是意外的发生令暖不再像以前那么自信,也不能阻止她毅然地丢掉了小武生送的镜子,享受着井河给予的种种。然而,井河的离开却给了暖矛盾的心境,在漫长的等待中暖放弃了希望,将那些不知真伪的甜言蜜语撕得粉碎。于是,天阴了,下雨了。不知道雨是什么时候停止的,只知道那时的哑巴是暖人生中的一丝晴空。于是,她丢掉了那双皮鞋,至少那时她毅然丢掉了,只是哑巴明白,这一次暖不能真的忘却。十年后的重归故里对井河而言是一种真正的忘却,“不回来就不能真的忘却”,暖说出了井河多年想说而不敢说的,而对暖来说,那一切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生活不会再翻起丝毫涟漪。如果你看到暖还会缕缕发髻,整整衣装,那些都只是对往事的尊重因为人生没如果,生命不堪回首。

小说虽然看完了,可人生的感悟还有太多说不清的零零总总。

9. 观《冷暖人生:失独者》读后感

失独者是指失复去独生制子女的父母,大多50岁以上,很难再生养孩子。
在中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的速度增长,正在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
‘三无’老人的概念就是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特别是没有法定义务赡养人。
白发人送黑发人,遭遇灭顶之灾的不幸;
大多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的经济困难、60年代的“文革”浩劫、70年代的上山下乡、80年代的一胎限制、90年代的分流下岗。
在积极响应“只生一个好”的计生国策后,唯一的孩子却不幸离世;
人生已然从主流中掉队,老无所依。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