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有价星球观后感

有价星球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3-05 07:16:51

① 宇宙与人 科教片 读后感 1000字

《宇宙与人》观后感800字(一)

在上次的马哲课上,我们观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科普片——《宇宙与人》。本片描写了作为母亲--宇宙给予我们的太多了,供给我们生存,发展的所有资源;水、空气、土地、森林、矿产和臭氧层,母亲已把她所有的一切都赐给了我们。可是我们--宇宙的儿女,却把母亲所给予的财富--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和可再生资源都逐渐地挥霍和糟蹋贻尽,使母亲伤痕累累,也使我们陷入危机。我们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已长大成熟了,应当善待和奉养我们的母亲,这就是本片告诉我们的。

只有一个宇宙。物质的宇宙能够演化出生命,目前我们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太阳系,但准确地说,生命很吝啬地只选择了它的第3颗行星——地球,生命在这颗星球上诞生并且改造这颗星球长达近40亿年。从生态看,地球的美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今天的地球因为有了人类,就不仅是生态星球,同时还是一颗文明星球。就是说,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善待地球,善待生命。

一个曾在法国“鲸鱼学校”上学的13岁的学生,有一次他这样写道:“鲸鱼是如此安详,并让我接近它。它们的身体徐徐摆动。我靠近了一头在母鲸上边回游的小鲸鱼。它蓝色的已经距我仅20公分,不安地望着我,不知我将怎么对待它。这太诱人!我忍不住去抚摸它,它身上有很多小裂口,我看到我的手指在它光滑的皮上留下长长的痕迹。这是多么美妙啊。”

我相信这位小男孩长大以后是绝不会去伤害它们的,因为他已经感悟到了一种生命有多么可爱。我相信这种教育方式将会给一个幼小的心灵带来无法替代的抚慰。浩瀚的大海,明媚的阳光,可爱的鲸鱼,与大自然如此溶为一体,对这个幼小的生命中来说无疑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与此同时,在我的脑子里却有着另外一个画面:在电视上,一群日本人为了捕捉鲸鱼而在海上大开杀界,为了捕捉鲸鱼而捞上来的很多无辜的海豚,正在嗷嗷地嘶叫着并等待着它们生命的最后毁灭。鲜血飘满了蔚蓝色的海洋,生命就这样在顷刻间黯然消失,那血淋淋的场面至今让我一想起来依旧不寒而栗。不知为什么,每当我面对这样情景的时候,都会让我身不由己地想起那些依稀是恍若隔世词汇和画面来:日本鬼子;三光政策;烧杀掠夺;无恶不作;三本五十六;南京大屠杀……

科教片《宇宙与人》如同一幅风光映如眼帘。

这充满一种别样的诗情画意,使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着宇宙及人类自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宇宙与人》是一首大气的宇宙史诗,同时也是一首感人动魄的人类赞歌,影片通过电脑特技,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宇宙和人类。我们的宇宙是一个能为人类创造出美好生活的空间。

《宇宙与人》在启迪我们的心智的同时,也渲染、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影片以不容置疑的语言告诉我们“宇宙是一首伟大的必须喧化史记,宇宙把物质和智能交给了我们人类,而精神和道德的完善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是啊,宇宙给人类创造了取之不竭的物质资源,如太阳能,核能,等等,人类只有用宇宙的这些宝藏来观察宇宙和自然,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珍爱生命,珍爱自然,这是《宇宙与人》给我最大的感受!

我希望我们国家能多多生产出一些既具有美术形式,又能启迪人的心灵大片!

上周的马克思课,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与人》。在将近一个小时里,我通过这部科教片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这个星系,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虽然这些了解都是很浅层的,但是却让我掌握了一些关于宇宙包括物种起源的基础知识。身为一个人类,一个大学生,也许这些有关宇宙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业,生活没有任何帮助,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人生观,世界观。
比如,在科教片中介绍到陆地物种起源于海洋物种的时候,曾说到,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它们之中大无畏的勇敢者爬上了陆地,勇往直前,最后就进化成了各种陆地生物,人类就是其中某些勇敢者的后代,因此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其实,之前有关勇敢的励志故事或者励志名言,但是还是远不如这句“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来得有感染力。勇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我们要激发这种天性,去面对那些横亘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才不愧对那些造就了我们的勇敢者的馈赠。
行星,恒星,宇宙的生命长度都是动辄以亿年来计,而人的生命长度最多不过区区百多年,相比而言,人的生命长度可以忽略不计。虽然,人类的生命长度是有极限的,但是生命的宽度却没有人知道它的极限所在。所以,我们人类所该追求的不是如何延长生命的长度,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拓宽生命的宽度。生命的价值不在其长度,而在其面积。所谓生命的面积,在我看来,是指其对这个社会或者这个社会的某个组成部分所产生的影响。当然,所谓的影响必然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人类在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是极其渺小的存在,但我们的出现却是宇宙的馈赠。我们应该珍惜,珍惜我们的生命,珍惜孕育生命的地球。

《宇宙与人》观后感
(2009-10-11 19:56:08)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在水一方

一直以来,对于宇宙这个浩瀚的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体,我和其他人一样,内心都充斥着无法泯灭的好奇感。而且,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传媒的迅猛发展,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然而,这些生活中拾掇起来的东西,拼凑起来的宇宙的面目,是模糊的,不全面的。

上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的科教片——《宇宙与人》,弥补了我认知中对于宇宙的缺陷。使我系统的,归根结底的了解了宇宙这个庞大物质世界的产生,发展等等。更重要的是,与我们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在这个物质世界中生存的人与宇宙的关系。这部影片,令我受益匪浅。

宇宙,究其本质,是物质的。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物质的客观存在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而物质,是这一切发生的根源,任何超越了物质条件的想法,都将是不可实现的。

一切关乎物质的东西,都是时间和空间的存在。物质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但一个纯粹的,丰富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人类,这一在宇宙变化中衍生进化出的生物,就成为了思维的载体。一个没有了思想,没有了意识形态的世界,会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苍白。况且,那样的世界,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宇宙的运动,造就了地球,充足的阳光,给予了一切生命开始的养料。生物从海洋匍匐向了陆路,在不断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出于赤道附近的森林古猿最终被选择。它们是人类的祖先。迫于生存,它们开始用后肢走路,前肢来拿起树枝或者石块来抵御敌害。四肢的分开运用,长时间的进化,慢慢的变化成了手和脚。于是,这样子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目前所知的唯一的具有思维能力的高等生物。脱离了宇宙的人类,脱离了宇宙的生命,都是一种空谈。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阶段;孤立的、不与其它事物和过程相联系的事物和过程是不存在的。

人类,既然能够在宇宙中存在,在地球上生存,就应该来研究宇宙的发展历程,关注其由来和走向。这样,加之利用我们智慧的高科技产物,主观的扭转宇宙的变迁,来更好的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和宇宙。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的深入,拓展的更远。这样一个永恒发展的宇宙,正在被我们一点一点的掀起它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怀着这种憧憬,一如既往的探索吧。

② 求一篇1500字的电影观后感

《后天》观后感------毁灭也许就在后天

有没有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何变化?犹记得去年是11月5日下了第一场雪,而今年,直至现在已经12月了,依然不见雪的踪影。越来越温暖了,不是吗?其实作为一个北方人来说,我更喜欢这样的暖冬。可是暂时的舒适背后是否隐藏着危机呢?对于这种明显的变化,不知人们是否有所思考。

最近看了一部很好的电影,片名叫《后天》。它是美国今年暑期的一部大制作科幻片。该片讲的就是气候变暖的始因---温室效应,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该片的切入点是:一位古气候学家发现并预测了温室效应引起的持续全球变暖将使北极积雪迅速融化,而地球为了自我调节直至回归平衡,会进入冰河期,人类将在最后一个冰河期生存。可是他只猜对了结果却估错了时间。因为这场灾难不是在若干年后,而是现在。

就在后天预测成真。柚子般大小的冰雹袭击了东京,一位极普通的日本上班族前一秒还在和妻子谈话,后一秒已被冰雹砸倒在地;地处热带的南亚次大陆竟然被大暴风雪所覆盖;冰川融化后的巨浪把整个洛杉矶撕裂殆尽。最令人震撼的是纽约市“速冻”前后的画面:冲天巨浪狂涌进纽约市,自由女神被淹没了,万物瞬息沉没在汪洋之中,一艘万吨巨轮竟然被冲进了楼宇之间,而转瞬间,气温骤降,浩瀚汪洋之中的纽约又变成了一个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剩下了自由女神的头像,象征着人类文明的纽约城大半永入冰雪之中。

看过影片,那可怕的场面真使我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感同身受的惧怕。原来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将是比起其他任何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恐怖事件或突然到来的天灾人祸更能迫使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大问题。

现在真的不得不关注和忧虑这个大问题了。一项吓人的统计令人震惊:2003年,欧洲有将近2万人死于气温过高。不难想象气温的增高将给我们带来什麽!陆地将被淹没,生物将要死绝,我们那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将要消失殆尽,地球上将大肆肆虐着各种各样的疾病------真到那一天,我们将何去何从?

影片中主人公们在避难时,一个黑人男孩说:“嘿!那边有一些税收条例和法律条文,让我们烧了取暖吧!”在美国,法律是神圣的,而在那种关头,它算什麽?它的利用价值只是在于承载它的那些纸,那可以使火燃烧的材料。想想美国总统布什的环境政策吧,他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因为会影响发展经济,去丝毫没顾及到将带给环境的恶果。真到灾难降临的那个时候,那起到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法律条文和税收条例还能保护经济的发展吗?别提经济了,他为人们提供的只是维持生命的那一点点火焰!`影片中更为讽刺的是因为北部寒冷,大量美国公民往南部城市撤离,而南部城市大量的美国人来到墨西哥寻求避难,面对紧闭的边境大门,美国人甚至丢下车,背着行李淌过边境河,非法入境。也许像我们第三世界的人民看到这一幕会觉得异常解气。美国,想当年,想要进入你的门槛是多麽得难,一张美国绿卡曾经是多少人毕生的梦想,然而现在,曾经无上光耀的美国公民却成了美国难民。我明白了为什麽有那麽多的美国人组织游行反对布什的环境政策,因为他们也明白,发展经济并不是第一位,而破坏环境就是在毁灭自己。在看到“美国难民”们逃命的同时,我不禁想起了那时的中国,虽然影片中没有提到,但是想必不会比美国幸运吧!真的很恐怖,因为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灾难。当整个星球都被洪水埋葬,人们真不知将要逃向哪里。我曾经在看过《彗星撞地球》后,做过一个梦。我梦见有一个大火球从天空中缓缓降落,我心中知道那是什麽,我想逃,但是无路可逃,到了哪里都一样,整个星球都要毁灭的。所以我只能看着它离我越来越近,我能感觉到生命在渐渐消逝------在天地一片白的那一刻,我猛然惊醒。我想生命的最无助感就来自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吧!

多一座工厂,多一辆车,多一台空调,毁灭就会早来到一天!

或者,也许我们赶不上那天,但是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下下一代,他们要怎样咒骂我们在这个疯狂年代给他们制造的灾难?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珍惜环境,尽可能的让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地球减轻一些负担吧!保护环境真的不是一句空话,难道我们真的想要“后天”的来临吗?

看完影片,走出房间,我庆幸的是:外面还有阳光,而我们的世界还没被淹没。

※※不知楼主喜不喜欢※※

③ 阿凡达观后感

一部电影. 一次震撼.
一卷胶片.一串记忆.

如果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个追求电影极限的人.那么他所指导的这部《阿凡达》绝对是追求一种理想的幻梦.我们在电影里,变成了幻游者.当这场梦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全世界的影迷都会为之疯狂.每每被电影营造出来的迷幻视觉效果而陶醉的时候.当结束时起身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你愿意梦醒吗?
----前记
一部《阿凡达》的出现.让我再一次回忆起了世界上还有那么一个人,一个让我为之尖叫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星球大战》《终结者》《第一滴血2》《异形》都是他的代表作)当我们为好莱坞的视觉特效感到审美疲劳的时候.你必须知道的是.他是一个不惜代价都要力求极限特效效果的天才导演.江郎或者会才尽.但是,他不会.未来几年,我还能看到什么比《阿凡达》更经典的特效了吗?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哈哈!“可恶”的卡梅隆...

十年磨一剑:
一部电影的制作.我们必须给予最起码的尊敬(而不是所谓的在电影里说三道四的胡说一通.难倒不知道在电影里需要保持安静么?小小的抱怨一下,不知道这是不是资阳人的习惯.杯具.建议电影院应该在电影票上写上“请在观看电影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其他观众”)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些数据:剧本筹备14年.拍摄4年.耗资5亿.平均一秒钟的胶片价值25W人民币.语言学家创造娜威语言用了4年.上映19天了吧!已经取得了10亿多点的票房我真的不知道还能再在这个数据上面加上什么.他让我想到一句老师和书上都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也觉得,中国电影人应该反省的是:我们承认.我们缺技钱缺技术.但是我们最缺的是:想象力.

想象力的缺乏是由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产出于何处——教育.(这确实是承上启下的分割线)

保持人最原始的欲望和信仰:
除去恢宏,梦幻般的电影场景.这也是这部电影以后被老生常谈的关键词.大家都说,想必电影都已经将一点展现的淋漓尽致了吧!我在这里就不说了~拣撇托..电影的编剧看起来就像是一部抗战电影的缩影.娜威人为了自己的领土完整而奋起抗争.那圣树下的矿产让地球开发商帕克·塞弗里奇为之疯狂,甚至不惜灭族也要得到它.而正是因为圣树保存了所有娜威精神和记忆.一旦圣树灭亡.娜威先辈的精神,思想将被摧毁.人们心中的信仰也将会随着圣树的灭亡而灭亡.一个人的信仰到底有多重要.自然也就不言而喻.这是我从电影中所看到的.人类教授理想主义的植物学家:格蕾丝·奥古斯汀博士.曾经对娜威人进行西化教育.教他们英语.运用人类工具什么的.但都没成功.由此.她便建立了“阿凡达”.但是初衷也只是想与娜威人和平交流.教育的不同,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什么.一个人的最原始的欲望是与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一个人最原始的信仰,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它不仅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式精神.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其中看到某些差异.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我们真正缺的不是技术,不是金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死不休也要做到底.做完美的科学精神.剧中的奥古斯汀博士在自己临死也不忘科研的信仰.尽管这只是电影所展示出来的.难倒不值得学习和发扬吗?

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爱情故事
从电影的开始,主人公:前海军陆战队下士杰克·萨利一下飞机,你就看到了.卡梅隆回来了.那个《星球大战》的主人,天才卡梅隆又回来了.这二十分钟凝聚了这位天才导演一生的精华.从天空到森林.娜威人骑着飞龙和人类的战斗机对抗.娜威骑兵和人类肉搏的场面.无一不展示了此电影宏大的战争场面,集合了《星球大战》的高科技战斗和《特洛伊》中重现古罗马大型战斗的场景.二者相结合.必定会创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火花和光芒.果然.它笼获了全球影迷的心.
好莱坞电影从来不缺乏爱情.此电影亦是如此.英雄难过美人关.两个星球,两个种族的冲突让两个人卷入其中.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爱情”.也是本片的主线之一.奈特丽父亲因人类的进攻而阵亡时,她不愿再见到萨利.萨利为拯救潘多拉星球的娜威人而再次重返.并消除误会.萨利连接阿凡达的仪器遭到攻击时.奈特丽挺身而出一波三折的爱情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羡飒旁人也!(今天回来再群里在议论这部电影的爱情情节...忽然一个兄弟冒了一句“阿凡达让我看到了,原来网恋还是可以变成现实的.当时.全部,包括群主都潜水出来表示支持.人才啊!这位兄弟)

其实我还想说点什么:
1.关于剧中人:迈尔斯·夸奇上校:说实话,我早就想对这种人说些什么.尽管他是本片乃至于所有类似电影中的大反派.但是我想说的是.他给我的印象最深...迈尔斯·夸奇上校是最好的战士.战争是不需要怜悯的.是不需要同情的.战争本来就残酷.军人就必须有军人的风格.同情和怜悯的下场,就是自取灭亡.当然.这样的思想仅限于战争.特别是这种带有侵略性质.此等残酷的不死不休的战争.但这只是电影.他必须死.这样才符合电影的情节.你必须明白一点.:千万不要挑战公众的道德观.反派就必须死.坏人就必须被抓.主角就必须相爱,并美好的生活下去.更何况.这是一部商业片.

2.我们为什么要去电影院看电影:
电影的主旋律是票房.票房最主要的一点除了上面那一点“千万别挑战公众的道德观”以外.在中国.必须是以历史为背景的大题材电影才值得我们花几十块钱去看.在这个盗版横流的中国.真正看的不是电影.而是一种享受...享受视觉和听觉带来的震撼.当电影里圣树的种子(类似水母的那种生物)漂浮在空中的时候,它即将爬到我脸上.我下意识的用手一挥.这才发现.原来,这只是电影.

④ 活力星球纪录片观后感

一、选题
1. 来源:网络、媒体、其他
2. 打动你的地方、兴奋点
3. 核心内容专、事、人、现象属
4. 思维程度、启迪、诉求
5. 背景(社会、人文、历史)
6. 把握度
7. 题材基本定位(边缘、平民)

二、人物
1. 主角背景、材料(经历、家庭、外表、细小动作、价值观)
2. 人物——困难——呈现真相
3. 配角——戏分配、传递、推动
4. 配角——隐喻什么?主角挖掘、空间

三、拍摄中可行性
1. 场景表、发生事件
2. 发生事件可能性、把握度
3. 发生意外可能性、把握度
4. 意外——象征性意义

四、情节考虑
1. 情节转折
2. 主要抗争点、矛盾
3. 如何平衡关系?态度?
4. 拍摄可行性

⑤ 天文馆观后感

在网上找了一篇(附天文馆的介绍):
博物馆游记——北京天文馆- 婵娟木子

北京天文馆
地 址: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
开放时间:10:00-15:30(周一,二闭馆);
门票价格:10元(通票免费);

记得儿时对头顶上的一方天空深感好奇,总想知道夜空中那些一闪一闪的小星星是什么做成的。上学之后学习地理,才知道这些会闪的星星原来是从不发光的各种石头,之所以发光是由于反射太阳光。浩瀚的宇宙是如此的深邃,以至于无数的学者前仆后继。

为了拾起儿时的好奇之心,周六约闺密一起去了北京天文馆。可能是周末的缘故吧,天文馆的小孩子特别多,孩子一多自然就比较吵闹,吵得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烦心。

因为3D,4D剧场都要另行收费,所以我只在展览馆里看了一番。展览内容涵盖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以及宇宙的起源,烟花等所有知识领域。各各展厅都采用曲面投影,虚拟。触摸探测,多媒体,天文游戏等高科技。最有意思的是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你的星座,看看它具体的样子。

从天文馆出来时才11:30,和闺密商量一下决定吃完午饭后去钟鼓楼,看北京城的中轴线,感受龙脉之气。

北京天文馆景区简介
--------------------------------------------------------------------------------
北京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科学博物馆。主要通过人造星空模拟表演,举办天文知识展览,编辑出版和发行天文科普书刊,组织进行大众天文观测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普及天文学知识。除此之外,还根据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学生经常性地组织举行天文讲座、天文培训、天文奥赛、知识竞赛和天文科技夏(冬)令营等各种科普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北京天文馆已经成为我国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公众开展天文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1995年以来,天文馆先后被定名为国家和市、区级科普教育基地、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并多次被评为国家和市级“科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北京天文馆馆分老馆和新馆两大部分:老馆始建于1955年,1957年建成开放。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开放设施有天象厅;展览厅;影视报告厅和大众天文台。天象厅内设600席座位,厅内中央安放一架国产大型天象仪,它由环墙一周放置的数十台特效投影器一起组成一部完整的天象表演系统。现在这里每天(除周一周二闭馆外)都在巡回放映《到宇宙去旅行》等4—5部天象节目。展览厅常年举办和展出天文知识展,最近该展厅正在举办“神舟飞船——卫星”展。影视报告厅过去经常举办天文知识讲座和专题报告或放映天文科教影片,现在由于建设新馆的需要,暂被用做图书资料阅览室和新馆设备贮藏室。大众天文台原有两座:一座为太阳色球天文台,另一座为大众光学天文台。两座天文台分别各设一架太阳光球色球望远镜和130毫米口径的折射天文望远镜。主要用于观众和青少年学生对太阳、月亮、大行星、彗星及亮星云的天文观测和教学实践活动。太阳色球观测台现已拆除,太阳色球望远镜将被新馆引进的太阳观测设备所代替。由于老馆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距今已运行了近50年,无论其建筑规模和设备功能都很难满足和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和需要,对此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天文馆的改扩建工程极为重视,并决定投入巨资兴建新馆。

新馆于2001年底在天文馆原址上动工兴建的,总建筑规模20000平方米,已于2004年的第四季度建成开放。主要的公共开放设施有:数字化宇宙剧场、3D动感天文演示剧场、4D动感影院、天文展厅、太阳观测台、大众天文台、天文教室等。宇宙剧场,容量200席座位。引进国外先进的数字化天文放映设备,它由大型图形工作站和ADLIP激光投影设备组成,能生动形象地演绎壮丽的星空景象和人类探测太空的壮举。3D和4D动感天文剧场,其容量分别为48席和196席座位。这两个剧场的演示功能是对宇宙剧场功能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它们以其强烈的动感、特殊的视听合成效果为观众营造出很强的临场感、震撼力氛围。太阳展示厅,展览面积300米,以展出太阳和太阳系内容为主。主要展项内容有从太阳真空望远镜观测接收而来的1.8米太阳白光投影像;174毫米手描太阳黑子白光全日面投影像;艳丽多彩的太阳光谱投影像;太阳白光、太阳色球全日面和太阳局部活动区的CCD电视图象等。以“快乐探寻宇宙奥秘”为主题的新馆二期展览也于2006年7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本次展览分为15个展区,展示内容十分丰富。大众天文台,内置一台口径为40厘米的光学折反式天文望远镜。主要用于和满足观众、青少年学生对天文观测与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

随着新馆的建成开放,必将会极大地丰富北京天文馆的开放展示内容和天文教学的手段,同时为进一步繁荣首都的科技文化市场,促进首都的两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整体提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部分内容来自 婵娟木子

⑥ 我的第一本天文探索发现观后感500字

1、这是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山,它在地球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与玛雅古建筑、埃及金字塔等许多业已消失或仅存遗迹的文明奇观共生共荣。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的圣地,一个中国版的梵蒂冈、麦加和耶路撒冷。-----------武当山

2500年前,正是一个叫尹喜的道人开启了武当的修道之门。故事也就这样慢慢敞开:五龙祠是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座皇家建筑.在历经了宋、元两朝后,它由祠升为观,后成为五龙宫。八百里武当第一次成为了皇帝"告天祝寿"的道场。 因为他和武当道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南岩石殿、古铜殿、古神道和清微宫。武当山因此成为了与正一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在第四集中还讲述了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张三丰。公元1552年,嘉靖31年,武当山北麓耸立起一座石牌坊"治世玄岳"。这座由嘉靖题匾的牌坊,无疑使这个皇家道场的地位超越了龙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跃居于久享盛名的五岳之上,被视作"天下第一名山"。这一年,嘉靖皇帝下令重修武当。武当山因为历代明皇室的尊崇而抵达巅峰时期。

古往今来,八百里武当吸引了众生的目光。他们眷恋着这座大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朝拜了千年,他们把内心的虔诚都浓缩在了这幅敬献给南岩玄帝殿的《道通天地》匾额里。 真武信仰漂洋过海,在台湾生根发芽。每年的九月九、三月三,台湾的进香团都会来武当朝拜。这是一座绵延纵横而又大气磅礴的大山,它接纳着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芸芸众生。大岳武当,共祈太和。

看完了《问道武当》,让我对原本并不了解的武当山更加了解了,武当山古建筑群还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三集里的紫霄宫雪景非常的美,还有太子坡,道士们还可以在里面锻炼,太子坡弯弯曲曲的,走在里面什么烦劳好象都没了似的...........

2、观(探索发现-清宫秘档)有感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衰败的契机是一场局域的国际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讲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当时的国人没有弄清楚伟大的现代货币理论,在清朝的时候,中国以银子为本位制,但是中国不出产银子,是要靠进口的。中国在几百年前,出口丝和茶叶,引进了许多银币,这些银币是从墨西哥经过西班牙进入中国的,而当时英国立法是不允许银子出口的,他们也以银子作本位的。以银子为本位的话,只要银子不够的话,就会发生很大的问题,本来是中国进口了很多银子,到了18世纪末期左右,西班牙不够银子供应。英国商人要来中国买丝绸茶叶,他们没有足够的银子给中国商人,他们把鸦片卖给中国。把鸦片卖给中国后,鸦片很好卖,自此之后中国的银子开始流失,进口的银子就少了。林则徐后来分析,中国人抽鸦片导致中国贫穷,林爷爷的理论差强人意的说。比较合理的理论是银子出口,货币流通量减少,引起收缩。当时中国如果懂得改变货币制度的话,或许历史会改变。。。。。

3、2.《探索·发现》的观后感
在电视里看了CCTV-10的《探索·发现》节目,讲的是湖南里耶出土秦简的经历和后续研究,我记得几年前的暑假在家的时候,中午的新闻30分经常播放一些考古方面的新闻,其中就有里耶发掘出两万多枚秦简的轰动性消息,当时就对这个消息非常感兴趣,因为在里耶秦简出土之前,全国各地出土的秦简总计也才几百枚,这两万多枚秦简记录的信息足以重写一个朝代的历史,所以这一期节目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可惜央视的节目是分几天播出的,后面播出的时段我正好要上班,错过了,郁闷之下,在水木上向著名的DVDRW买了包括央视《探索·发现》在内的100张DVD数千部科学探索纪录片,昨天邮包终于到了,看着上面清华大学邮局的邮戳,感觉挺亲切的。

但在这些DVD里面却没找到关于里耶秦简的那一期节目,估计是播出时间太近,DVDRW还没来得及收藏,不过其他节目也一样引起了的兴趣,今天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中国史话》的第一期节目《寻找失落的年表》,非常的震撼,想写观后感了。

中学时历史学得不错,至今仍记得书上说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相信很多人也都还记得与之相连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典故,而更早的历史,确切年代就已经模糊了,而《寻找失落的年表》里介绍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化学家和天文学家的通力配合,找到了西周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份,公元前1046年,并以这个为标尺,得到了夏和商的大致建立年份(公元前2070和公元前1600),我立即上网查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本,果然,上面清清楚楚写着:

约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
约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前13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发)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而记得十几年前我使用的历史课本里,武王伐纣只能用“约公元前11世纪中叶”这样模糊的语言来记录,看来夏商周断代工程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至少将中国历史的确切坐标向前推进了两百年,并大大缩小了之前一千年中历史事件的年代误差。

红茶来宿舍找我,看见我正在看这种历史记录片,大为不解,他说“这有什么意思啊,现在过得好不就行了,几千年前的事,知道得这么精确有什么意思?”

我一时找不出话来回答或者反驳他,是啊,确定了武王伐纣的年份于我们的生活真的没有什么影响,它既不会增长GDP,也不会在现代人里面掀起什么风波,现在手捧着新的历史教材上课的孩子,可能根本不会知道,十年前的课本上,中国历史还只能精确到公元前841年……但是,我仍然为这个变化而激动着,在我心里,如果几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人只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约公元二十世纪中叶,那么我们这几代人的存在和留下的痕迹无疑会模糊很多。

在记录片里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考古学、历史学教授们,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情,他们的成绩或许仍然存在很多争议,也许下一次出土的某些文物又将推翻他们的结论,但他们的努力一定是有价值的,哪怕仅仅是为了公元前1046这一个数字

退出光盘,回味刚才节目的内容,历史学,天文学,化学,这些都曾经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学科,还记得五岁那年,还没有上学之前,外公问我的志向,我回答的是“清华历史系”,年幼的我并不知道那时清华已经没有历史系,后来自己也选择了理科慢慢远离了历史,但今天看完这个纪录片之后,竟隐约感觉和20年前那种对历史、对知识的向往相似,如果那时我能看到这些丰富而生动科学纪录片,那是多好的科学启蒙,也许我的人生将是完全不同的轨迹,也许我现在做的将是更有意义和价值,也更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现实中是没有也许的,天亮以后还要上班,还要重复我那体力劳动的意义大于脑力劳动的工作。

希望我能遇见一个热爱科学与探索的孩子,能把这些dvd送给他,让我儿时的梦想可以延续……

2-2《探索与发现》观后感
我怀着敬佩之情,看完了《探索与发现之秦始皇陵》。这一集大概讲的是:秦始皇赢政为了显得自已功高天下,前后一共用了130万人民和工匠来兴建自己的陵墓。介绍了秦始皇陵的地宫经及兵马俑的事。
秦始皇陵的地宫有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为30米,就像是一座宏伟的地下宫城。地宫里以水银灌为大江大海,以鱼油为蜡烛求明。地宫里还收藏着许多奇珍异宝,而且有机关,为防盗墓。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国际历史学家都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中国的秦始皇陵的地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
举世闻名的兵马俑是地宫的守卫。整个地宫一共有3个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是一个长方形,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是三个兵马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俑坑。一号兵马俑坑多为武士俑。武士俑高1.7米左右,体格健壮,手持兵器。二号兵马俑坑是一个尺形,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中的兵马俑是一支特殊部队,有战车,骑兵、步兵、驽兵。每个兵马俑都是身材魁梧,目光炯炯。三号兵马俑坑是凹字形,总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有武士俑68个,就像是一个统领三军的指挥部,可惜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
看完后,我感受到了秦始皇陵它的宏伟,它的奢华,它的玄妙。它是130万人民劳动的结晶,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的象征!

3.探索发现之王羲之观后感
看过关于王羲之的片子,他的一生是那样的坎坷而有意义,他追求的一种人生洒脱的境界是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洒脱、他的高傲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有这个资本,而以他的书法造诣,被世人称为“书圣”也是理所当然的。

灰暗的画面配上精彩的解说,这使得原本没有颜色的银屏瞬间变得亮丽、光彩四色。对于观众来说,这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是一种内在的魅力。就如一个演说者,也许她长得并不出众,但是当她站在舞台的时候,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她在“发光”呢?那也许是她内在的自信和从容在散发着的魅力吧。而王羲之在当官后又弃官回归大自然,不为名利、虚荣所累及,这也是他对生活、对人生的责任,他宁愿放弃官名,因为在官场上他看不到他存在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他的从容。

《兰亭序》的创作是他一生最显著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思考和学习的方向,也是历史的一个伟大遗留,从这篇他用真情和生命写下的对大自然的依恋和敬佩可以看出他向往大自然的熊熊生命的成长,没有官场间争斗的气息,没有人际间交往的污浊空气,闻着大自然洁净的空气是那么的令人舒畅,而它的心胸却是那样的宽广。唐太宗会特别喜爱《兰亭序》不仅仅是看到了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也许更喜爱的是他的书法灵魂,他的人生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的向往。

探索·发现真的是个好的栏目,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解答,也是历史的问题,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看这些纪录片的的,总是把时间消耗在那些肥皂剧上,感觉很惭愧。

4、探索发现之读后感
--------------------------------------------------------------------------------
作者:刘圣杰
宇宙的浩瀚与渺小 ,自然的力量与博大,未知的扑朔与迷团,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世界总有揭示不开的神秘面纱。人类的探索与发现且显的迫不及待和束手无策。从宇宙的星系运动到原子团的机构,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发展,万物似乎都有着自然的规律和神秘。原始生命的进化,原始元素的组合,从原始信奉信仰到心灵与思想,始与原始而又终与无知,这一切都不可认知本质和神秘。宇宙的浩瀚中有人类以外的智慧星球?自然的力量无尽无穷就像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它们对于文明而言无始无终但又可遵可循?谁可以计算出世界的质量与能量?物体的有形与能量的无形他们之间存在转换和转移?时间和空间可以扭曲或分离?这一切都显的神秘和奇妙。

也许人类的探索最终会以叹为观止而停止。因为我们知道的越多那么我们不知道的就更多。在神奇的未知世界我们能作些什么呢,除了追求探索与发现。可是更多的人是在已知中为了我们的“现实”而奋斗,我们每天工作与休息,追自己的目标与理想。我们尽可能多的用我们的知识或所知来完成我们的事业和生活,而不在考虑世界的本质。我们用知识禁锢我们的探索,我们的思想变的越来越规则化。更多的人教育孩子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而不曾想过孩子为什么可以把苹果纵向切成漂亮的五角星。人们一直在追求豁达的心态,或许我们有时候也应该打开豁达的思想,抛弃所有“已知”的束缚,用“无知”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样可能对我们的事业或生活有着意想不到的乐趣。

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⑦ K星异客观后感

[K星异客观后感]一部表面看略带荒诞科幻遐想,其实打着温情感动牌的反映社会题材的电影,K星异客观后感。一切由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开始,一个奇怪的陌生人出现在纽约中央公园车站,当着众人的面说它来自另外一个星球:K-PAX。外星人还是神经病。当然每一个怀着正常价值观的人都会选择相信后者。所以他被扭送进了精神病院.......每天开始接受300毫克的镇静剂,但是奇怪的是他居然免疫。带着很大的疑问,他这个特殊案例被送到了马克医生那里。当然不止因为他对镇静剂免疫,更绝的是他对K星球的描述居然比当今世界最著名的3大天文学家博士的描述还要接近人造卫星传送来的星系扫描图,在三大所谓博士目瞪口呆追问他为什么知道时,他趾高气昂地说~就和你们地球3岁小孩子就知道地球是围着太阳转一样理所应当,这是每一个生活在K星人所知道的常识。专家就这样互相大眼瞪小眼地被一个自称是K星人的精神病上了一堂天文知识课.....我在想那些聪明绝顶到脑袋没发的人一定囧到几点,他们四五十年的科学钻研和天文观测还不如一个精神病人的一朝顿悟。经过此番遭遇,不仅精神疗养院的众多病人开始从他细致,完美绘声绘色地对K星的描述中相信了有这个星球的存在,并且开始幻想可以和他在完成地球观测任务后和他一起回到K星。只因为他给了众人一个承诺,他可以带一个人一起回K星,那个完美进步的文明星球,没有杀戮,没有贪婪,没有权欲,没有烦恼,观后感《K星异客观后感》。在这里我有种感觉,他,这个自称来之K星的男人像是在精神疗养院内成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宗教组织一样,而且他赋予了信徒最完美的希望。而且连马克医生也渐渐怀疑起自己对这个病人的治疗方法有误,可是怀疑自己的判断.....马克,一个精神病力专家居然也陷入了这样信仰迷茫,更别说一群神志脆弱的精神病人......所以马克调整了治疗方法,用催眠试探这个外星病人的潜意识,看看能不能撬开他的心灵缺口。并让这个外星病人参与自己组织的家庭聚会,试图让他找回记忆里残缺的家庭回忆。当中有惊无险。在双管齐下的治疗下,医生马克顺利找到了他的过去,原来他真名叫波特,是一个农场主,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但是一起命案让他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他的妻子和女儿独自在家的时候遇见了一个通缉犯...其后就被杀死了而刚回来的波特目睹了一切.....马克医生犹豫着是该让波特在精神疗养院当个安静的K星人呢~还是让他再受刺激呢~最后医生还是告诉了波特,但是波特很平静地否认了自己的身份,而且声明他就在今天也就是7月27日要用光束旅行回到K星,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病房的视频监视器全部失灵,他要回K星了吗?最后的结局还是请各位观众自己去猜测,毕竟谁都不喜欢未看电影前被泄底。所以就在这里留个悬念,买个关子。不过我个人很喜欢这种开放性的结局,可以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⑧ 看完“行星地区第二季”的观后感(以生命为话题)

行星地球:细处的反思
《planet earth》是BBC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共分为11集,依次为:南极北极、山脉、淡水、洞穴、沙漠、冰雪世界、丛林、浅海、季节性森林、深海,每集48分钟左右,从陆地到海洋,从地底世界到世界屋脊,在横广与纵深上全面细致的讲述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的电视文化形态,以纪实手法还原真实世界,在所有的视频形态中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因此也常常拿来用于教育目的,从本质上说《行星地球》最终目的是为了教育地球公民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家园,然而从表现形式看,影片中并未出现说教的成分,而是用震撼人心的画面和娓娓道来的解说给人心灵的震撼,引发反省式的思考。在我观看到高清模式的第一刻便知道这部鸿篇巨制绝非短期之功所能完成,事实上,纪录片的拍摄成本高达2500万美元,摄制组走遍了7个大洲,用了5年时间拍摄而成。这是这些背后的努力与高标准使得《行星地球》一诞生就使得屏幕上的许多其他影视作品相形见绌。
想要完全的记住这11集的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观看时总会有一些画面深刻的定格在你的脑海中,启发深入的思考:
(一)
太阳在北极升起,一只北极熊露出试探的脑袋,而后从洞穴里爬出来,它的身后跟着两只可爱的小北极熊。然而没有玩耍和享受的时间,母北极熊饥饿难耐,现在的急迫任务是猎捕到足够的食物。这个部分让我想起后面的一头公北极熊,它已经在海水里游了很长的时间。但是仍然没有猎捕到食物,万般无奈的它不得不冒险去攻击海象群,几次努力之后都没有成功,可怜的北极熊只能默默等待死神的来临,它趴在那里无望的眼神让人看了很心疼。这些又让我想起最近看过的报道:猎食越来越艰难的北极熊竟然同类相残,公北极熊攻击小北极熊,以此补充能量,看到那张图片,大熊嘴里叼着几乎只剩下头的小熊,雪地上是浓重的血迹。
北极熊遭遇如此困境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原本要靠踩着浮冰来觅食的北极熊现在不得不提早回到岸上,觅食的不足让北极熊变得越来越瘦,体内脂肪的减少让它们难以熬过严寒,才有了同类相残的悲剧,罪魁祸首是全球气候变暖。
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包括甲烷、臭氧等,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自然产生与自然吸收始终保持一种平衡,但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断地释放到大气中,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阻止了地面热量向空中散发,因而使地面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危害影响是深远的:它会导致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威胁到临海国家和岛国的生存;改变自然生态,减弱大气经向环流,改变降水分部,干旱和虫害加剧。
(二)
镜头深入一个山洞,露出大熊猫大大的一张脸,大熊猫怀中抱着小熊猫,如同母亲怀里抱着自己的宝宝,温馨的画面。六月的非洲异常干旱,极度干渴的象群和狮群共同想用一个小小的水坑,夜晚来临,大象变得危险起来,最终一头脱离象群的大象被狮群攻击,狮群享用这份大分量的美餐。大熊猫在我国属于国宝级动物,数量已经十分稀少,而性格一向温和的大象同样面临着数量逐渐减少的危险。
据英国《卫报》报道,从2000年到2009年短短十年间,从中华白鳍豚到圣赫勒拿岛红杉,因为过度的猎捕和开采,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污染以及人类活动,一些已经在野生环境中消亡或者宣告彻底灭绝。在自然界还有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尽管人们知道它们濒临灭绝,但是出于谋取经济暴力等的目的,仍然进行着猎捕和杀害:非洲丛林象的象牙是偷猎者垂涎的,杀死一只大象可为偷猎者带来数千英镑的暴力;淡水豚的数量非常少,水质污染和猎捕对其数量影响十分严重,我国的扬子豚已于2006年灭绝,是50年来灭绝的第一种哺乳动物。这让我想起一些奢侈的吃消费:鱼翅,是由鲨鱼鱼鳍干燥加工而成,价格不菲,人们将鲨鱼捕获,残忍的将其身上的鱼鳍切割下来,然后再将鲨鱼扔回水中,鲨鱼不能游,不能呼吸,最后死在水中。一条鲨鱼只取其身上极小的一部分,鲨鱼却要因为这小小的一部分而丧命;同样的,燕窝是极奢侈的补品,金丝燕用唾液建筑尽美的巢穴,人们将其巢穴拿走换取大把的钞票,失去巢穴的金丝燕不得不再建,如此循环,直到金丝燕吐血筑巢而死。
森林里的生长比赛,植物为了获得充足的阳光,必须努力不停的生长,最终那些优先占有较高位置的植物形成层层树叶层,光线被一级级的削弱;但在潮湿的地方却生长出了独具形态的菌类,并因此成为一个生物链的起点。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题,也是陆地上最大、最理想的物种基因库,据测算,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约有13万~15万平方千米的热带雨林变成荒地,非洲的热带雨林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估计,全球的森林正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草构成了草原的主体,自然的气候变化使干燥的草原引发一场来势迅猛的大火,然而大火后,草能够迅速恢复生机重新生长,维持草原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从极地到赤道,物种的丰富程度呈增加趋势,热带雨林几乎包含了世界一半以上的物种,在自然地理形成过程中意义重大:生物多样性提供食物、药物和部分工业原料;具有景观、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价值;能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多种自然灾害;具有清洁环境等作用。生物多样性遭遇的破坏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砍伐,过度利用,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猎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外来物种的入侵等等。生物多样性是脆弱的,极易受到破坏。
(三)
戈壁的干季,水的缺乏引发了空前的动物大迁移,象群在母象的引领下寻找记忆中的水源,一头小象和象群走散,等待它的将是残酷的命运。经过几周的旅行,迁移的动物终于找到了沼泽水源。之前的极度干旱和此时的碧水蓝天形成了强烈的画面对比,动物的喜悦在此时被加强以渲染。
水是重要的环境因素,是地球生物的生命之源,是地球能量、物质循环与生物新陈代谢的主要介质。天然水中97.3%以上是难以被直接利用的海水,余下的淡水资源分部于高山冰冠、极地冰川、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大部分取自河流、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中,其总量仅占世界天然水总储量的1%左右,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相当有限的。由于水资源补给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它们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在地区分布上不均衡,因此缺水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问题。
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使河流、湖泊面积日益缩小,地下水日益枯竭,造成水体污染。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工业废水,农业生产工程中排出的污水以及渗入地下的城市污水正在导致越来越多的水体遭受污染。童年记忆中干净清澈的小河不再,而是飘满绿色物体的臭水。水体污染造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1953——1956年,日本富熊本县水俣事件。熊本县水俣港渔民出现中枢神经性疾病,研究表明为水俣化肥厂排出的汞侵入鱼体,体内含汞的鱼、贝进入人体所致;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由于当地居民长期引用受金属镉污染的河水和稻米,使镉积存在体内损害了肾功能,导致骨骼软化畸形,周身疼痛,先后死亡200多人。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直接的;水质受到污染会影响工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使用污染的水体灌溉农田,会破坏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水体受到污染会危及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衍,造成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四)
从地球上空看去的黄色区域,与天空几乎相接的黄色风暴,无边无垠的黄色沙漠,蛇将身体藏入沙土中,镜头拉近,可以看到如细雨般落下的沙粒,甚至可以听到沙落的声音。一片黄色的背景下,一头骆驼孤独的站立着,在沙漠的热气浪流中只能看到大概的轮廓。
沙漠的形成是自然长期作用的结果,陆地的表面大约30%部分是沙漠,此处我们探讨的主题并不是沙漠,而是沙漠让我想起的荒漠化。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发生的大灾荒,就是荒漠化所引起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次环境灾难,难民的悲惨景象震惊了全世界。从1991年底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准备的报告的评估结果来看,全球沙漠化面积已从1984年的34.92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的35.92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遭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看,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⑨ cctv9纪录片观后感。如果好,再加额外分数,最好有5篇以上。谢谢!

观后感么、、、又是寒假作业么。。。。这些Dog 太阳的老师 真是苦了学生哦~
咳咳 说真题!
观后感、、、R 5篇。。你吖的咋不去死呢
你就把看到的 描绘出来~就ok了~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