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❶ 跪求!乡亲们..北京历史博物馆观后感600字!!
来到这个城市,却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求最佳回答)
❷ 北京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跪求!!!!
来到这个城市,却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求最佳回答)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❸ 北京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500字左右)
我军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至今走过八十个春秋,也就即将迎来建军八十周年的“八一”建军节。今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和一份崇敬之情参观了北京军事博物馆。
我们先后参观了兵器馆、抗日战争馆、古代与近代战争馆等。在军博的兵器馆里各式各样的钢铁铸造的火炮中间,有一尊荔枝木制成的火炮。在其高昂的炮筒下面,有一个制作精美的玻璃柜,里面陈放着几段已被硝烟和岁月褪去了本色从炮身上取下的半圆型木质残片。它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琼崖人民在战斗中的智慧与勇敢。
之后我们走入了近代战争馆,映入眼帘的是南昌八一起义的相关介绍,我们了解到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血的教训擦亮了人们的眼睛。它表明: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对付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因此,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
在这个参观人数日均达到六千多人次的展览中,设在展厅出口的留言台,成为一个需要排队才能留言的地方,几大本留言本已很难找出空白页。看到在观众的留言当中有这样一句话: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它是用汉语拼音写出来的,这是一个叫刘琳祺的小朋友参观完展览后的感受。通过这次参观学习,给我们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学习中国近代革命史,学习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踏着先辈的足迹深刻感悟其内涵,并引申思考如何把延续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❹ 北京博物馆观后感800字左右
..............讲清楚嘛
中国电影博物馆观后感
进中国电影博物馆,只是轻轻地靠近它,就被它的外表所深深吸引。从博物馆建筑正面看,上部是有数种几何形图案的随机结合,远观如繁星满天,近看则各具形态。它的寓意也与电影有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不仅在建筑外部,在建筑的内部也有很多星状的设计,它象征着我们的电影百年历史中群星璀璨。”博物馆外观主体色调是墨绿色,并配以黑白两色,使得中国电影博物馆整体看起来犹如一只暗盒,我想它是象征着电影制作和放映过程都是在黑色世界里完成。这真像是一座神奇的宫殿,让人情不自禁地想推开宫门进入它的世界去了解它。
❺ 北京历史博物馆观后感+麻雀要革命的结局(要真实)麻秋秋情归何处
那个简介我倒是不知道啊,不过我倒是知道麻雀要革命的结局啦。结局是蒙太一为了保护麻秋秋和金映明脑部受了重伤,生命垂危。麻秋秋为了救他吻了他,蒙太一就被救活了。通过无意间听到金映明和何影月的谈话,麻秋秋知道了金映明是喜欢她的,要一直守护在她的身边。甚至放弃自由。而且金映明还说:“一年时间已经让我失去太多了,月,你知道吗?当我看到她看蒙太一的眼神,我的心底的失落让我痛恨自己,接下去的日子,不论她如何选择,我都会像蒙太一一样一直在她的身边。”
轰隆隆——
听到这句话,麻秋秋陷入了沉默。早晨醒来发现蒙太一不在床上,麻秋秋非常的着急,不停的寻找着他,甚至把金映明看成了蒙太一。结果发现蒙太一在广场上的大屏幕里做采访,来鼓励麻秋秋。比赛快要迟到了,是金映明和蒙太一接力将她送到场地的。在左上蒙太一的摩托车时,麻秋秋看见金映明那双清澈的眼睛淡淡地弯成了两个好看的月牙,他那一向酷酷的嘴角正在慢慢地上扬,上扬…… 麻秋秋为了帮蒙太一恢复继承人之位,放弃了和何影月争夺冠军的比赛,将冠军给了何影月。自己得了第二名。蒙太一和金映明一起燃放完了仙女棒,也就是说蒙太一和金映明才是真正的天生一对。然后接下来就是金映明和蒙太一的对话:
“啊!啊!烧……烧完啦!我……我居然和死耗子一起把仙女棒烧完啦!”蒙太一抱着头,看着手中的竹签子惊恐地大叫,抬起头不知所措地看向金映明,一副快要死了的表情,“难道说……我……要永远和死耗子在一起了吗?”
“……”金映明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手中的仙女棒,突然,他坏坏地笑了笑,扬了一下眉毛,“这样也好。否则我很无聊!”
“死耗子!你说什么?!”
“呵呵……呵呵……”我坐在地上,看着惊慌失措的蒙太一,又看看一脸坏笑得金映明,脸上浮现出一个惨然而又洞悉一切的笑容,“蒙太一,金映明……弄了半天,原来……你们两个才是真正的天生一对啊……”
“......”
“不……不是的!小麻雀!不是的!你听我解释!听我解释!啊——死耗子!我蒙太一一辈子都跟你没完!”
——全文完
❻ 北京军事博物馆的观后感
今天,我和同学们怀着格外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地铁。馆内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军事历史与军事文化,还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和中国国防建设的新成就。我们踏上了一条红色的回忆之路,在历史车轮的辙印中为千年来寻求自由和新生的英雄们感慨不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坚决听从党的召唤,奔赴抗日最前线,冲锋陷阵,浴血疆场。无数的共产党员面临绝境宁死不降,身陷囹圄毫不动摇,在敌人的刑场上大义凛然,从容就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许多同学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站在烈士肖像面前合影,表情如宣言时一般的严肃,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崇敬,仿佛在对烈士说“昨天你们为了我们而牺牲,今天我们将继续奋斗!”
在回学校的路上,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支撑一批衣衫蓝缕的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跋涉上万里?我想是信念,是责任,是精神,更是民族的灵魂一直伴随他们。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而其精髓就是贯穿始终的民族精神,它穿越黑暗却从未终断,历尽磨难但仍日积年累。长征精神就是对民族精神的最好概括,无论前方的路多么坎坷,都一往无前…
❼ 求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谢谢🙏
祖祖辈辈的中国人,最核心的信仰就是人的信仰,如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羿射九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钻木取火、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等,均是讴歌人定胜天的伟力。人,可以改变自然,创造历史;当然,人,特别是阶级社会中某些统治者的沉沦与迷失,也可能造成历史的重大折腾和逆转,从而妨害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参观展览,回顾历史,我总觉得,国人应念念不忘历史上那些为国家强盛、民族兴旺而劳心劳力特别的献出生命的伟人与英烈,应该让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矢志创造与奋斗的高洁灵魂,成为我们永远的民族精神即国家的灵魂。
❽ 北京鲁迅博物馆观后感150字
走进北京鲁迅博物馆,迎面是鲁迅先生的石雕半身像,目光坚定,面容安详。石像后面就是博物馆陈列大厅。鲁迅先生逝世已70周年,今年博物馆将展厅重新布置过。举步入内,能感到新的展厅色调清爽、空间明亮。
新陈列里的旧日时光
自1956年建馆以来,展厅已几经变迁。上个世纪50年代的展厅颇具俄罗斯风格,90年代新建时又一变为东方情调。时至今日,由于使用了10年之久,展柜和展品(复制品)已出现破旧和破损。为纪念鲁迅逝世70周年,博物馆对其基本陈列“鲁迅生平陈列”重新布展。调整充实后的馆藏陈列,即将与访者见面。改造过的展厅,质朴、自然、明快、流畅,更具时代感和亲和力。
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说,最近10年间,中国在鲁迅研究方面,出现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不但有新史料的发现,而且学术界对文学史上的一些事件,有了更明晰的脉络和说法。这次改进陈列的成果之一,就是在内容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比如在原有《新青年》的展品旁边,新添了钱玄同和陈独秀的手稿,让人们对于《新青年》的了解更具有丰富性。
在新的展示陈列中,科技手段广泛应用,触摸屏、录像片等电子媒介的引入,超越了对历史静态的呈现,而赋予一种动感。在展柜里,多了几个电子屏幕,播放的都是有关鲁迅生平的纪录片。其中之一,播放的录像竟然就是当年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看到的有关日俄战争的“画片”。“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鲁迅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光与影的变幻中,借助这黑白和无声的影像,我们仿佛走进了历史,走进了百年前的风雨和人生世象。
历史记忆承载民族希望
展厅中央,是几面造型美观的展墙。这里,既巧妙地美化了通往地下展厅的通道,本身也是整个陈列中别出心裁的创造。人们能看到设计者精心设计的鲁迅先生的种种名言,也能看到鲁迅所喜欢的新时代的版画艺术。
鲁迅说过的一句名言,人们耳熟能详:“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又说过,“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由此,某些人可能觉得鲁迅是个虚无主义者。可是,当人们走进展厅,走进鲁迅的世界,认真感受这位文化巨匠的人生轨迹的时候,却发现,在50多年人生路上,鲁迅先生始终怀着“希望”。
让我们随着轻轻的脚步,进入那些不应忘却的历史记忆吧。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展柜中鲁迅手书的诗句让我们回到上个世纪初,那是一个民族寻求富强和驱除压迫的时代。在展柜中,我们能看到鲁迅那个时代的“青年读本”――简单素雅的封面,隶书书写着《侯官严几道先生述赫胥黎天演论》。《天演论》对一代中国精英产生的影响之大,大概很难准确估计,但是,毫无疑问,这些思想,打开了青年鲁迅们心灵的一扇门,鲁迅在矿路学堂的日子里,“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进化论的观点,成了他早期思想的基矗
展柜中的电子屏幕播放着当年的“画片”,鲁迅的人生道路,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翻转,他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要改造中国,“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而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才是“第一要著”,从此,鲁迅弃医从文。1906年,鲁迅从仙台到东京,开始了他一生的文学道路。
1918年,《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听到“铁屋中的呐喊”。鲁迅说,“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1926年的3月18日,历史记住了一次卑劣的事件,也记住了鲁迅的愤怒。《无花的蔷薇》、《纪念刘和珍君》、《死地》……一篇篇犀利如匕首的文章历历在目。不久,鲁迅结束了他在北平的生涯,从此南下。
很难在此一一讲述展柜里的一切,和这一切讲述的历史。但是,这些历史记忆最终会停留在1936年10月19日。在这一日,斯人远游。
由沈钧儒题写的“民族魂”白色锦旗,曾经覆盖在鲁迅的灵柩上,那几个大字的墨色之深,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也许这位瘦小的躯体里,确乎有着不同寻常的困惑与煎熬,但是,终其一生,那股希望的火焰都在和他的生命一起燃烧。
每个时代他都“在潮
鲁迅当年说过,不希望有人纪念自己,人已死去,万事皆空,散灭就散灭了吧。然而,在博物馆这个凭吊之处,我们却看到精神血脉的传承。
10年前,正在这个博物馆的大厅里,已经是北大著名教授的钱理群先生发表了一次深情的讲演。他回忆了20年前的自己,回忆起在贵州的小山城中,和同龄的青年学生阅读鲁迅、讨论鲁迅的青春岁月。他说自己感到惭愧,那今日还在小小山城中生活着的老朋友们,他们对鲁迅的理解,并不比自己这个“鲁迅专家”更少。相反,这些在民间真实地生活着的“精神弟兄们”,更是鲁迅的“知音”。
鲁迅的知音,在民间,也遍及天涯。今年9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来华访问,并且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了题为《始于绝望的希望》的演讲。大江的演讲,其精神底蕴正是来自鲁迅的希望哲学。大江说,对鲁迅的阅读,贯穿了他的一生。笔者去年曾采访过日本的著名学者丸山升,他同样把鲁迅作为自己精神上的老师,认为鲁迅的杂文对他的影响最大。
今天,鲁迅早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用50多种语言文字翻译出版鲁迅作品,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还有深入的鲁迅研究。在世界文化版图上,鲁迅先生早已成为鲜明的文化符号,与民族复兴路上的中国形象密不可分。
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博物馆是“珍藏历史、启迪未来,是公民终身的学校。”鲁迅博物馆述说的是一个人的历史,一个人的旧日时光。这过去的岁月之所以值得记忆和珍藏,是因为这个人思想的烛光,不仅照亮了一段历史,也照亮人们心中被恐惧和无知所笼罩着的黑暗。也正因为如此,几十年上百年的岁月转瞬间逝去,中国的年轮,一圈又一圈,可是在每个时代里,鲁迅的声音始终都在,在每个时代里,他都真正的“在潮。
❾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为庆祝五四青年节,汽研中心于2012年4月24日,组织团员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爱国精神。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新开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全面、艺术、形象地展示中华文明的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展是以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文物,真实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上下求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展示了盛世中华团结和-谐的繁荣景象。
在参观主要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复兴之路的序厅,序厅紧扣“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主题思想,彰显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伟大壮举和辉煌成就,体现自强不息、探索奋斗的民族精神。它将古人的艺术想象和航天技术发展通过时空进行对接,前者是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后者是现代空间技术的顶峰,两者都代表了人类的最高追求。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厅,这五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很多具有该阶段代表性的物品陈列,其中最为典型的也是展示篇幅最大的有虎门抗英、渡江战役、开国大典和飞天揽月这几点。
虎门抗英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意图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而向虎门发动进攻时清军官兵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虽然在该战役中英军击败全部8500名守军,关天培因此壮烈牺牲,但是当时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不屈不挠地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预示着中国人们的觉醒。
以前一直以为现在的所有都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次观看中过的复兴之路后,我的想法完全变了。中国人民真的很伟大!当帝国主义来欺负中国,人们都没有饱饭吃,但没有人低头!而是掀起革命,让帝国主义知道中国人民是不能欺负的!当日本来临时,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光是政府,人民也没有放弃!日本人大肆地屠杀中国人民,想磨灭大家的意志!但是我们的意志不但没有被抹杀,而是变得更坚固!我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赶走了帝国主义。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终于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了!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中国中人民终于能抬起头来面对帝国主义了!那些峥嵘岁月我们并没有白过。中人民可以不再受欺凌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受的耻辱,应该用自己的努力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现在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是以前的人用鲜血和意志换来得!
这次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再一次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和平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曾对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