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观后感400字
㈠ 观《杨善洲》有感
曾经在戏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看了曾经是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事迹,使人有“当官不为民谋利,不如直接去经商”的感叹,能这样的官员,反而还显得“堂堂正正”。
在大多数人为生存忙于生计,为治疗忙于奔走,为就业到处碰壁,为安居忙于房贷的时候,杨善洲的事迹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现今一些为官者,忙于权钱交易,大有不为现金是愚痴的感慨,并且求官、求财、求名,求色无一不想为之。不知进退,不知当为不当为,更不知社会资源有限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当社会资源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时候,势必形成大多数人的生存压力。现金为王,利滚利,钱滚钱,有钱的人富得流油,各色高级轿车驰骋在大都市的道路上,不断张显其飞扬跋扈的显贵品质。与此同时,忙碌的民众,贫病交加的老幼,挤着公交车,骑着自行车,也在各色道路上顽强挣扎地活着。这就是一个民族。假如没有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也就无飞黄腾达者,然而,腾达的人总是忘了平凡者。没有平凡的基石,怎么会有长久的飞黄?
杨善洲是明白人,身有余力,甘于“绿大地”。护得一方水土,也养了一方人。死有何叹!比起那些只知聚财,拥财,费财,搜财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进退,知道为官要有名节要自爱的道理。不居功自傲,不以权谋私,为后人留得一片青山绿水,看得长远!而不是像某些干部,好大喜功,以权谋私,拉帮结派,打击良善,不断为自己做出“绝后”的行为来。
这样的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
时代需要的就是做为人的本份与责任,如此才有一个民族的自豪与未来。而不是见利一哄而起,无利一哄而散,为利争斗不休……
展望未来,唯有家和万事兴,让利、互利、共盈,留有余地,知进退者,才得长久!
㈡ 《杨善洲》观后感 初中学生作文 300字左右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大江南北,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被人民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的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的一句口头禅,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坚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半辈子,杨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
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杨善洲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一次,听说保山县大官市大队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组,没有生产基金,到处借钱,马上给送去了8百元。有些人感到吃惊:“杨善洲这样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图个啥?”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输出的是血!”
“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为官一任的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
“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走下工作岗位以后,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群众的热爱,杨善洲在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说服家人,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施甸县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杨善洲把自己退休后的22个春秋献给了大亮山,“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退休又钻山沟沟……”这是在云南省施甸县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在大亮山林场工作的每天起早贪黑勤劳动,把荒凉空旷、山石裸露的荒山建成了苍翠的绿洲,让不毛之地变成了生命的乐园,不求一分钱的回报。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党员职工,我将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㈢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人民忠仆杨善洲 ——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周五晚上学院党支部组织我们全体预备党员观看了电影《杨善洲》。电影《杨善洲》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比以往所有文字记录更加鲜活的杨善洲,与其说这是对一位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的深情刻画,还不如说这是对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最真实写照,影片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不得不让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潸然泪下的感动。这使我不由得想到了焦裕录、孔繁森,他们都是党员干部的楷模,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永存。 杨善洲同志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他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但他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他“为官”多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 当我们大喊着为人民服务时,杨善洲早已身体力行,追赶在抗旱增产的田地里;当我们高唱着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时,杨善洲早已冲锋陷阵,奋战在民生战场的第一线;当我们嘻笑着为自己的尺寸之功邀功求赏时,杨善洲早已默然离去,隐身在满目苍翠的大山中。我们无法想象,能够这样感天动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地的,竟然是一位满头白发的黑瘦老人,我们不能忘却,影片中关于这位老人的很多记录曾无数次引发了我们内心的震撼,穿透了我们的心灵。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杨善洲: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感动中国颁奖辞这样写: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胡总书记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胡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我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㈣ 求《杨善洲》观后感 600字左右 必须原创
《杨善洲》观后感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地观看并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他的这些光荣事迹让我深有感触。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杨善洲同志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但他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忘本变质。 学习杨善洲同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吗?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学习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把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我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㈤ 介绍杨善洲的作文400字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内2010年春天容,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㈥ 观看巜杨善洲》有感作文200字
观看电影《杨善洲》有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杨善洲一生的真实写照。今天有幸观看了影片《杨善洲》,一位高风亮节、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形象跃然在我眼前,使我肃然起敬。
杨善洲是我党培养的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在位时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
民办事;退休后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扎根大山植树造林,兑现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他一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退休时几乎没有存款,并且把自已所有的积蓄、工资都投入到林场建设中去。林场见效后,他不要一分工资,还将自己亲手建设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其高尚品质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许多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电影中的两个情节尤其使我感动。一是杨书记的女儿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单位不同,两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儿是一名老师,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于是,女儿对他说:“你造林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造林是市里已经批准了的,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同的概念嘛!”杨书记心平气和地说。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
另一个是在植树造林刚开始时,欠了政府几万元钱,杨书记为尽快还上这笔钱,就对一同上山的几位工友说:“咱们一起去大街上捡果核吧,卖了可以换些钱。”“啊!太丢人了,何况您还是老书记。”“我是书记那是我说的,如果我不说谁知道我是书记,一点都不丢人,这件事自愿。”杨书记说完便扭头走了。
其实,杨书记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也有常人的情感,也非常爱自己的家人,也有自己的荣辱观,只不过当这一切与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一起时,他的选择有别于常人,也把感动留给了我们。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共产党人最讲党性、最讲认真,杨善洲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他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可想而知,只要坚定信念,讲求党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教师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永远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必须像杨善洲一样,在一行,爱一行,千万不能坐在这儿,这山望着那山高。我们要像杨善洲一样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展示着一个优秀教师崇高的价值取向。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因而社会对一个教师的品行往往比其他行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这个社会,尽管拜金主义等在许多人的思想意识中盛行,但它不应该感染在教师的身上。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习惯寂寞,习惯清贫,用坦然的心理面对生活,以豁达的思想憧憬未来,始终把教育好学生能力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能经常自我反思教学的得与失,使自己真正能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这样的老师就做到了“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具有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才能真正教育感染学生。
让我们向榜样学习,书写自己的“大山佐证”吧。
㈦ 求一篇杨善洲电影观后感,600字。
《杨善洲》观后感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地观看并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他的这些光荣事迹让我深有感触。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杨善洲同志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但他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忘本变质。 学习杨善洲同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吗?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学习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把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我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㈧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观看后组织干部职工就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进行了现场讨论,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广泛发言,经讨论后大家都认为杨善洲同志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中继续以杨善洲同志为楷模,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学习他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好办公室的每一件事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四四”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办公室工作氛围,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㈨ 求《孙子兵法》的读后感和一部影片的观后感400字以上,急,2天要
《孙子兵法》是一部经典的兵法著作,书中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他在后世被应用被实践,并且让实践者获得成功。在《孙子兵法》出现过后的几千年中,历史历经了多少场战争,又有多少猛将锐兵借用《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战术大获全胜。《孙子兵法》古人用之于战,现代人亦可用之,用之于生活。
何为道?道乃明政。古时的战争需要人力,更需要人心。君主应当同民众一样有必胜的目标,有保家卫国的理想,意志统一,共同生死。古之用兵需要有严明的政治,今之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却又灾难。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需要“道”的存在。这不禁又将我的记忆带回那段痛苦的时光,那段自豪的时光。我们,经历了雪灾地震。但是种种不幸并没有打到我们,我们的领导人和祖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灾的场景令人感动。这样的上下一心不就是兵法中“道”最好的体现吗?或许那段往事不堪回首,但是那段往事让人难忘。
何为天,何为地?天乃天时,地乃地利。古时用兵作战不仅要靠军队实力,除了之前所说“道”之所用带来的人和之外,还需依靠天时地利。如若不是江面大雾弥漫,或许诸葛亮便会因为自己定下的三天之内造十万支军箭的军令状而丧命了吧;如若不是东南风的吹拂,或许火烧赤壁中周瑜只会烧伤自己了吧;如若荆州不是军事要地,又怎会成就其兵家必争的美名呢。天时地利在战时很重要,在现在的生活当中同样很重要。为什么商人会在情人节将玫瑰花精美包装然后卖出,为什么大雨天总会有人撑着一把伞外出卖伞,为什么经营者会挑选店面位置?这些不都是人们在生存和竞争中对天时地利理解过后的运用和实践吗?
何为将?将乃明将。战时拥有一个贤明的大将是福,现在拥有一个贤明的领导人同样是福。我们同样期盼自己的领导富有才华,赏罚有信,对下属关爱有加;我们也同样期待着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勇敢果断受人尊重的领导。《孙子兵法》中的“将”告诉了我们领导之方,告诉了我们成功管理的方法。
何为法?法乃军法。古时战争中军法严明是众所周知的,只有拥有严明的纪律才会有严明的军队,只有严明的军队才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古之军法,现之律法。在现代这样一个法治社会,我们需要懂法更需要守法。只有在有规有矩的社会中,我们才能够自由发展,良好发展。试想一个没有法律的国家将会是怎样,那将会是没有管制,没有保护,没有人权的混乱世界。
《孙子兵法》是兵书,指导军队在战争中获得胜利;《孙子兵法》也是生存指南之书,指引我们在生活中走向成功。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
《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张速胜。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谋攻》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攻敌国的问题。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就特别强调以谋略取胜,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
《形》篇主要讲如何利用物质之“形”来保全自已,取得完全的胜利。只有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才能夺行战争的胜利。当取胜条件不足时,应采取守势,当取胜条件具备时,则应采取攻势。因此,会用兵的人善于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必胜无疑的地位,擅长于创造战胜敌人的机会。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掌握胜败的决定权,他所战胜的是已经注定要失败的敌人。而上述足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物质之“形”,便是由国土的大小所产生的物产、军资、土卒的多少,以及军事实力对比的强弱。
《势》篇主要阐述如何造成有利的态势,来压倒对方。只要选择有才能的将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以自己的军事实力为基础,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有力态势,士卒就会勇猛无比地战胜敌人。而要造成有利的态势,就必须正确组织和部署兵力,善于指挥调动军队,擅长出奇制胜,即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奇”、“正”是相辅相生的关系,它们的变化是无穷的。所以,要出奇制胜,就应善于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根据情况的变化,改换奇正的战法。此外,要造成有利的态势,还必须善于故意向敌示弱,诱敌以利,以达到欺骗和调动敌军的目的,造成战胜敌军的有利时机。
《虚实》篇主要论述指挥作战如何争取主动权,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要取得主动,就要善于诱敌以利,调动敌军而不被敌军所调动,就要善于了解敌情和隐瞒我军的意图、行动和用兵规律。如能做到这些,就能掌握主动,集中我军兵力,分散敌军兵力;利用敌军的弱点和错误,以众击寡,避实击虚,因敌而制胜。
《军争》篇论述的是如何通过机动掌握主动,先于敌人造成有利态势和取得制胜的条件。两军相争时,最困难的莫过于要懂得将迂曲视为径直,以不利为有利,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之地,先敌取得制胜的有利条件。要先敌取得制胜的条件,必须避免轻率冒进,把握各国的动向,了解道路、地形,重视向导,善于欺骗敌人,根据情况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擅长指挥军队,根据军队的土气、军心和军力,因敌而变,去夺取胜利。
《九变》篇主要论述如何发挥指挥上的灵活性。灵活性的基础在于对利弊进行全面的衡量。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设法威胁、挫折和困扰敌国,以利诱敌,才能常备不懈,使敌无机可乘。只有全面看待利弊,在有利的情况下看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况下看到有利的因素,方能根据具体情况,趋利避害,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
《行军》篇主要讲述了如何配置、组织军队,观察判断敌情和团结将士。行军作战必须占据便于作战和生活的有利地形,善于根据地形配置兵力,必须对敌情进行周密细致的观察,善于深谋远虑,从现象到本质,对各种症候作出正确的判断。将帅只有在取得士卒的信任后,才能用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的方法训练好士兵,率领全军去争取胜利。
《地形》篇主要论述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如何指挥军队的行动。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将帅应重视地形,善于利用有利地形,避免不利地形。在此基础上,将帅如能做到知己知彼,正确判断敌情,以夺取胜利为行动的唯一准则,并能使全军上下团结一心,服从指挥,那就能无往而不胜。
《九地》篇论述了在九种不同的作战地区指挥作战的原则。在不同的作战地区,将帅应根据地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动。用兵的原则在于善于发现敌人的可乘之隙,乘其不备,迅速行动,集中兵力,抢先攻占其战略要地,以压倒敌军的抵抗。
《火攻》篇主要指出火攻的目标、种类,发火的物质和气象条件,以及实施方法。火攻只是辅助军事进攻的一种手段。所以,火攻者应利用纵火所引起的敌军的骚乱,适时发起攻击,发展并扩大战果。
《用间》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是否了解敌情对战争的胜负具有重要影响。要先知敌情,只能求诸间谍。只有大圣大智大仁大义之人才能使用各种间谍,获得广泛的情报。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它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武在其书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不仅深受战国以来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推崇,对他们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内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科学价值。《孙子兵法》虽不可避免地受到它所处时代的限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瑕不掩瑜,这些缺陷并不能掩盖它的光辉,丝毫也无损于它的伟大。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教 师 林 玲 9月23日,幼儿园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去电影院观看了《杨善洲》 和《杨闇公》这两部电影,最让我感动,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杨善洲 书记,他的事迹让我为之震撼,为之感动。 曾经在戏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 回家卖红薯。 ”看了曾经是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事迹,使人有“当官不 为民谋利, 不如直接去经商” 的感叹, 能这样的官员, 反而还显得 “堂 堂正正” 。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形象,老一辈革命先烈、 许世友、焦裕禄和雷锋等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敬的人。在影 片开始时,杨善洲老爷爷说了一句话: “有些干部只是吃群众的饭, 不给群众办实事,那不是白吃群众的饭吗?”在云南缺水的时候,他 带领着群众和干旱作斗争,在我眼中他很勇敢,和天斗、和地斗、和 那人见人怕的灾难斗,然而,他们奋斗的行为感动了上天,旱灾严重 时,夜里下了一场及时雨,他告诉大家说: “群众们啊,这一次是老 天救了咱们!以后咱们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龙王。 ”经 过努力,他们不但战胜了灾难,而且创造了粮食丰收。这需要多么大 的力量啊!在救灾的时候,杨善洲把政府办公楼工程停建了,为的就 是给群众留出宝贵的救灾资金。在我眼里,他比雷锋还伟大。杨善洲 老爷爷退休后,在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一个荒山 改天换地改造成了一座树木成荫的绿山。一干就是22年,这需要多么 大的精神和耐力啊!在山上,他的女儿来找到他,想让他找关系安排 一个好工作,被他拒绝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 民教师。这就是他的大公无私、指导儿女靠自己奋斗的人格魅力。 这样的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 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 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 时代需要的就是做为人的本份与责任,如此才有一个民族的自豪 与未来。而不是见利一哄而起,无利一哄而散,为利争斗不休…… 展望未来,唯有家和万事兴,让利、互利、共盈,留有余地,知 进退者,才得长久!
最近我们党支部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杨善洲》 ,剧中的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 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本身拍得有多么好, 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撼。 杨善洲,男,汉族,1927 年 1 月生,云南保山施甸人。1951 年 5 月参加工作,1952 年 11 月 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 年退休,2010 年 10 月 10 日因病逝世。 胡锦涛总书记作出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 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 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 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 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 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 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 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诱惑,要作出众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 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犹豫,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他从不喊什么慷慨激昂的口号,却留 下一个令人敬仰的榜样让我们追随。 退休后,他志在千里,植树造林,把“我要回家乡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这句话讲的铿 锵有力,开始了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征程。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自此开始了他长达 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要牢记的宗旨就是全心权益为人民服务。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 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 遗余力;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束手无策” 。电影中有这样一则细节,上山种树时,他发现山上 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 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 才。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但 是他的脑海中未曾想过动用关系办私事。 电影的结尾以西南大旱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 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看望的 人站满的一坪,一位老人从山上挑来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 “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 杨善洲走了,他留下了一心为公、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他虽瘦弱的身躯却留给我们一个高大 的背影,他用自己伟大的一生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1
《杨善洲》观后感 杨善洲》脚步匆匆、太匆匆,杨善洲始终奔忙于党的事业,惦记着人民的疾苦,而丝毫不谋私利。这样的党的干部 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希冀呀! 在位时,他一心为公,坚持原则,严于律己,从不以权谋私,在他的心目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总是 深入基层,每每出现在田间地头,矛盾关头,为民排忧解难。那久旱逢甘霖的狂喜,体现了他与民共苦同乐的 崇高境界。 《杨善洲》主要讲了杨善洲书记在职时开发了滇西粮仓、引水抗旱、举行割稻比赛并且帮助农民提高稻子 的年产量;他离职时放弃去敬老院过舒适的生活,选择回到家乡并和乡亲们在大亮山这座荒山、在恶劣的条件 下开拓了“绿色奇迹” ,使大亮山树木成荫,生机勃勃。杨书记到临终还一直关注家乡的旱情和绿化情况,使 人感动。 曾经在戏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看了曾经是地委书记杨善 洲的事迹,使人有“当官不为民谋利,不如直接去经商”的感叹,能这样的官员,反而还显得“堂堂正正”。 在大多数人为生存忙于生计,为治疗忙于奔走,为就业到处碰壁,为安居忙于房贷的时候,杨善洲的事迹 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现今一些为官者,忙于权钱交易,大有不为现金是愚痴的感慨,并且求官、求财、 求名,求色无一不想为之。不知进退,不知当为不当为,更不知社会资源有限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当社会资源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时候,势必形成大多数人的生存压力。现金为王,利滚利,钱滚钱,有钱 的人富得流油,各色高级轿车驰骋在大都市的道路上,不断张显其飞扬跋扈的显贵品质。与此同时,忙碌的民 众,贫病交加的老幼,挤着公交车,骑着自行车,也在各色道路上顽强挣扎地活着。这就是一个民族。假如没 有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也就无飞黄腾达者,然而,腾达的人总是忘了平凡者。没有平凡的基石,怎么会有长久 的飞黄? 杨善洲是明白人,身有余力,甘于“绿大地”。护得一方水土,也养了一方人。死有何叹!比起那些只知 聚财,拥财,费财,搜财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进退,知道为官要有名节要自爱的道理。不居功自傲, 不以权谋私,为后人留得一片青山绿水,看得长远!而不是像某些干部,好大喜功,以权谋私,拉帮结派,打 击良善,不断为自己做出“绝后”的行为来。 这样的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 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 电影的结尾以去年西南大旱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 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看望的人站满的一坪,一位老 人从山上挑来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100 分钟的《杨善洲》 ,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观看该电影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杨善洲是一 面旗帜,是我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一面旗帜。在电影结尾发布了胡锦涛总书记作的重要指示,“杨善洲 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 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杨善洲同志“全国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高坪村 单麒蓉
杨善洲观后感 今天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杨善洲》这部电影,观后 我感触很深。 影片描写的是恪尽职守,一心为民的保山地委书记,杨 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 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 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插得 七扭八歪的,他自己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 得又直又好。村长这才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导,急忙上前 问好。杨善洲问他:这“双龙出海” 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 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 一定能。杨善洲搓搓手上的泥巴,高兴地挥手离去了。还有 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水库的中 的水眼看着就不够了,杨善洲就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 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 会议,他说:“老百姓面临着绝收,我提议将正在修建地委 办公楼工程停下,将工程款用来作打井费。这样的领导值得 我尊敬,值得我们学习。 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 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 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 动群众。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 恋》 。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大伙笑 答:“好看!”他又说:“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 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 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 有人问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 资,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 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树苗成活率低,野 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 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 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五 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 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这一刻,我想 起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同样的执着于自己的 信念,同样朴实而高尚的人格,但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现 实中存在的。 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 孩子的调动,他“束手无策”。电影中有这样一则细节,上 山种树时,他发现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 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 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 的编制问题,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儿,为了 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 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请求他帮忙:“您就打一 次电话吧”。杨善洲讷讷地坐在小板凳上:“这是私事呀, 这可咋办呢。”最终,女儿掩面而去。只要杨善洲张口,我 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毕竟女儿是有真才实学 的,毕竟“虎老余威”在。可此时的他却没有平时那样智计 百出,急得直说“咋办呢,咋办呢。”他的脑海中未曾想过 动用关系办私事,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电影的结尾以去年西南大旱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 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 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 来医院看望的人站满的一坪,一位老人从山上挑来干净的 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观看电影后,我有深刻的体会,我们要向杨善洲书记学 习,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提高自己工 作水平,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 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㈩ 求《杨善洲》电影观后感。要求原创!600字左右
在2012年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培训会上,我们观看了电影《杨善洲》。看电影时,我有四次泪湿眼眶,鼻酸、不通气。电影带给我的感动,不是演员的演技有多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撼。使人有种难以企及的感觉。下面就我的四次流泪谈谈我的感受。
电影用写实平述的手法,从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一职入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在电影放映到第十三分钟时因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当老人、妇女、小孩们干枯着嘴唇,用满怀对神灵般崇敬的眼神看着我党及其干部在艰难困苦中打井找水,那种关注期待的眼神让我感动,极大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因为那是广大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多么崇高的信任的眼神啊!
第二次流泪是杨书记坚毅地说“老百姓的饭碗比咱政府的脸面重要”及天降大雨后杨书记对欣喜若狂的群众说“是天王爷救了我们!我们要做自己的天王爷”的时候。 让我激动不是“老百姓的饭碗比政府的脸面重要”这句话本身,而是这句话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方针。一位地委书记时刻牵挂着老百姓的生活,这不正是我党的宗旨的体现吗?“是天王爷救了我们啊!我们要做自己的天王爷”看似一句迷信之语,实则透视出杨书记坚定了要改造生态环境,治理环境和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和人定胜天的信心与决心。如此聪明睿智而又如此豪迈坦荡的领导怎能让我不为之感动。
第三次落泪是有感于杨书记为了孩子能有老师教,而将许多部门领导请上山召开工作协调会解决了许多代课老师转正编制的问题而自己的女儿通过了所有考试,调动申请也已经初审批准通过,只要接收方一个公章,小女阿兰就可以和自己的丈夫、儿子团聚。从来不求父亲的女儿哭着请求他帮忙:“您就打一次电话吧。”可杨书记却急得直说“咋办呢,咋办呢。这公是公,私是私,这个电话不能打啊”。在他的脑海中从未曾想过动用关系办私事,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而现今一些为官者,忙于权钱交易,任人唯亲,甚有当官不为财,请我都不来的感慨。这与杨书记相比是如何的相形见绌啊!
让我第四次流泪是在影片第90分钟时,已病入膏肓的杨书记看着默默无闻地支持了自己一生的老伴伤心地离去时,他的泪光中隐藏了多少对妻子的愧疚和爱意,而此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聚集到医院来看望他,那无数双关切和充满期待的眼睛,那轻轻摇动的手,那感激的泪花,这一幕幕让人无法平静的激动难道不能引起你的共鸣吗?一位老人从山上挑来干净的水,从众人手中传递到他手上,老人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这是何等的大爱无言啊!
我们这个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但时代需要的就是做为人的本份与责任,如此才有一个民族的自豪与未来。
杨善洲造的是树林,他靠的是党性,但却为我们树起了最好的共产党员的榜样。我们怀念杨善洲,学习杨善洲,更要实践他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第一书记,我们更要牢记党的宗旨,时刻勿忘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