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红色湘西观后感

红色湘西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3-07 06:54:43

1. 三年级作文《湘江1934观后感怎么写》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早就听说过前辈们说这句话了,这句话一直流传在桂北,而背后的故事则来自86年前在这发生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

动画电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故事一开头就提到一位叫黄玉长生的小红军,他年纪虽小,却很勇敢,他徒步奔向炮火连天的战场,与18团取得联系,可当时的场面惨不忍睹。

战场上尸横遍野,18团没剩下几个人在战斗了。这时,黄玉长生也已负伤,但还是坚决与18团的战士们一起奋战,可团长不同意,并委托他将团旗交给首长。

由于黄玉长生的肩部负伤,无法完成任务,与他同龄的孩子韦二牛帮助他,为他包扎伤口。随后,韦二牛为黄玉长生带路,一起寻找红军大部队。在途中,他们遇到了红军队伍,又并肩作战。

但不幸的是,后来这支队伍寡不敌众不幸被俘,敌人想把他们扔进井里。此时,黄玉长生挺身而出,与敌人抗争牺牲了,最后只剩下韦二牛一人。

故事的结尾,韦二牛终于将团旗交到了首长手里,并坚持要求加入共产党,为失去的亲人、红军战士们报仇。韦二牛与红军战士们经过浴血奋战,共渡湘江,脱离了险境。

当我看到小红军黄玉长生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时候,眼眶里满是泪水,因为黄玉长生小小年纪为革命做出了牺牲,令我很敬佩。但当我看到红军战士们战胜敌人的围困堵击杀出一条血路后,我在心里不禁欢呼起来,这不仅仅是的我的欢呼,也是战士们的欢呼。

在现实中,我们也要向红军、革命战士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出去游玩,在过一处小水洼的时候,我不慎摔了进去,衣服和手又脏又湿,当时又处于冬天,身上的水令我冷及了;

同学们又都在前面,我被落在最后面。就在我最无奈、无助、伤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老师说的要学习红军坚强、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我立马拍拍身上的水,大步向前走去,追上了走在前面的老师和同学们。

这个故事,让我深有体会: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革命战士们为了解放全中国,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美好的生活!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 湘西地区革命故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版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权,1955年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现辖7县1市,165个乡镇,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2万,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8%,是典型的"老、少、边、山、库、穷"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省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

湘西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老司城、里耶古城及1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西有浓郁的民俗风情。是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拥有2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家族、苗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

3. 红色书籍读后感有哪些

《保卫延安》读后感
《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英雄史诗”,作者杜鹏程从基层写起,描写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国民党军以十倍于我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发动疯狂进攻的情况下,由防御转为进攻,并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蟠龙镇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军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的故事,赞颂了无数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许多解放军指战员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
整本书以解放军某纵队第一连的经历为主线,重点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年轻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无畏的战士的代表,又是冷静果断的指挥员的代表。因为他年轻,又有对敌人无限的仇恨,他起初无法理解我军撤出延安的举动,但他是老革命,他还是理解了党中央的智慧决策,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卫毅、张培等指挥员和孙全厚、马全有、李江国等战士。书中,作者还第一次描写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也是从书中,我认识了彭德怀将军。虽然着墨不多,但我们仍能清楚地看到一个长于作战善于指挥,而又淳朴真诚,甘于清苦,有“人饥己饥”精神的“人民勤务员”。他是一个伟大的模范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好公仆,是一个伟大的人民勤务员。他关心每一个战士和人民群众,从不摆架子,陈兴允旅长这样转述过他的话:“我们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泥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经不住一扫帚打。扫帚虽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离不了它。”长期革命斗争的锤炼使得他富有中国劳动人民传统的优良品性,他朴厚、博大、真诚、正直,严肃却又慈爱,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虚怀若谷的谦虚精神。他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渝地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把中国劳动人民的优良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党性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为中国走向解放、统一之路而奋斗。
书中还从侧面描写了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的大智慧,更歌颂了陕北人民对我党我军的拥户和有力支援。以李老汉为代表人物,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想要知道我党军队的去向,李老汉却故意将敌人引入歧途,自己抱着小孙子跳下了绝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我们革命战争的胜利也是缘于有了这样无数的幕后英雄,一个几乎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老百姓都可以为了真理放弃一切,这怎么能不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强大的震撼?
随着“北方,万里长城的上空,突然冲起了强大的风暴,掣起闪电,发出轰响。风暴夹着雷霆,以猛不可挡的气势,卷过森林,卷过延安周围的山岗,卷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征战过的黄河流域,向远方奔腾而去……”的落幕,故事讲完了,我平整了思绪,安抚了激动而又紧张的心。
整部作品对场面的描写很细致,不仅从各个方面体现出了人民英雄的英勇,战士们面对死亡时的大无畏,还描写了人民群众对我军我党的拥护和爱戴,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危难时刻的大智慧和英明决策。西北战场的辉煌胜利,是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于战局的正确分析和估计以及对于战争的英明指示和领导,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人民解放军的艰苦英勇的作战,陕北解放区的忠诚团结之下取得的;也是在无数个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民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之下取得的。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对解放军战士和指战员的种种精神深深敬佩,还感受到了我军的无限智慧。无论是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人民解放军,都有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和战略转移的巧妙做法,《保卫延安》就表现了这种智慧。正因这种智慧,才使我军一步步地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胜利。如果没有它,红军主力可能已经在湘西全军覆没,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进步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但我们更加不能忘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不能忘记顽强抗争、不畏艰险、越挫越勇、无畏牺牲的中华精神,以及审时度势、英明决策的大智慧。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的心灵在其中得到了洗礼,树立了更加远大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一定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克己奉公,围绕党,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而自强不息!

4. 湘西革命故事

我闭上眼睛,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在抗日战争年代,我国不断涌现出了无数仁人志士。像“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身经百战敌胆寒”的张云逸,“劫法场抢出来的将军”刘志坚,出奇制胜的“旋风”司令韩先楚等。
他们的故事令我感动,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在敌人的狱中忍受各种酷刑而严守党的机密,不惜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甚至不惜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就是用这些才换来的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抱着一腔热血染山河的崇高信念,以血肉之躯铸起了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
是啊,没有革命先辈同敌人不屈不挠的战斗,哪有我们现在自由幸福的生活?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我们这一代人繁荣昌盛的生活?哪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欢声笑语?但有些同学对自己的生活还是不满足,他们认为自己在家,就是王子,就是公主。
在革命烈士的心中,党的事业,革命的理想是神圣而至高无上的。他们能舍弃一切,但不能舍弃党,不能舍弃革命事业。
那些岁月尽管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这个时代依然需要这些英雄的精神,所以,我们应该多读读革命烈士的故事,感受一下,当时的生活,是多么地艰苦,而解放军叔叔是多么的勇敢、坚强,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品质,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5. 《血色湘西》观后感系列之《田穗穗为什么就喜欢石三怒

《血色湘来西》中的穗穗自对三怒本就是一见钟情,所以以上的比拼其实根本不成立。无论他们再做什么,也无法改变穗由人生初见的第一眼所播种下的情。

穗穗是个烈女,她会安心实意地和锁过一辈子,但是,编剧也是不忍的,最后给锁一个名正言顺、悲壮轰烈的死,穗只是锁名义上的妻子,锁只是穗的挂名丈夫,保存了观众对穗怒情感的珍视。穗的一生清清白白,这是对穗和三怒之间至纯深爱的一个疼惜。

(5)红色湘西观后感扩展阅读:

最后,当穗把三怒的尸体硬是背下了雪峰山崖,所有的观众都忘了,她其实已是别人的妻,只记得流传在湘西河畔一段郎妹深情,一段生死与共、抛弃恩怨情仇的人间佳话。

三怒爱上穗穗,追求是不走寻常路的,三怒他在被拒后依然敢跟着穗穗,最后因在林子里滑到,穗穗痛了心帮他包扎,两个才确定了恋爱的关系。

6. 湘西~~母亲河观后感怎么写

一)
源湖北宣恩的臂膀拧成一根绳索,
孕土家儿女的生命源,
早晨,拖着一条神秘面纱,
清辉从明眸奔放而出,
那些白鸟在水中扬起尾羽、曼舞轻歌。
是颗主宰着土家苗汉人跳动不定的心,
酣畅吮饮你的温馨,
涨水了,洪水冲成荒原;
退却了,绿悠悠。
辛勤与汗水构成的经纬图上,
崛起了一座座美丽的家园,
我感受到了母乳的芳香。
(二)

湘西大山的泉水成就了你充盈的命脉,
是沿河稻田庄稼的絮语,
也是土家人给你播放的乐章。
三月的阳光浇开禾苗的目光,
风雨泡去禾叶上长长的等待,
稻田蓄满水后流出一个个故事,
从高山峡谷缓缓流出,又重逢
在土家人缘分的河流上,
目光的漩涡激起浪花般的惊讶,
溅在土家人脸上的笑靥
展开一朵朵丰收的喜悦心情。

我看见一老船工,
一位被时间磨白了头发的老酉水船工,
他坐在碗米坡电站的大坝上,
他在聆听那动听而辛酸的号子。
涛涛江水东流去,
谁人不惊叹“高峡出平湖”是鬼斧神工!

(三)

母亲河,在时间的天平上,
一点一点的增长,
越久,却有惬意和快话的感觉;
母亲河,这是刻骨铭心的爱和满足,
正因为这条河,成就了我的全部,
也成了土家苗汉人们唯一的依靠。
家乡的河,是我莽撞的厚礼,
是她偷走了我心灵的浪花,
我爱母亲河,有如泪水缠绵,
是她,缝合了我人生的一段纪念。
这点爱,我掖着、藏着。
不暴露一点蛛丝马迹,
不声张,不轻易拿出分享,
因为,我怕骄傲地炫耀。
一回忆起来就不碎了么?
就会在我身边溜走。
有天,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心灵里长出两片青色的绿叶,
母亲河成就了大海的宽阔,
让自私的心变得心胸开阔,
融入幸福的乐园。

7. 观湘江战争有感

湘江战役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在湘桂边境的湘江两岸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一场空前激烈而又残酷的战斗。战斗结果,国民党的第四道封锁线未能阻挡住红军铁的步伐,但红军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今天,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缅怀长征英烈,本文特试就湘江战役及其意义与教训作一简单探讨,以求教于党史学界诸同志及熟悉情况的老同志,如有错误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集中一百多万大军,二百多架飞机,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其中,用五十万大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军民经过一年左右的浴血奋战,仍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根据地反而越打越小,红军越打越少,最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一、三、五、八、九共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两个纵队共八万六千余人,由江西瑞金、于都地区出发,开始战略转移。红军转移的路线是经中央苏区南线,沿赣、粤、湘、桂四省边界,前往湘中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或去湘西与任弼时、贺龙的红二、六军团会师。突围部队以红一、九军团为左翼,红三、八军团为右翼,中央军委纵队居中,红五军团担任后卫,形成甬道式队列,掩护中央军委纵队转移。这次战略转移,事前准备不足,行动仓促,仅极少数高级领导人知道行动方向,广大干部战士都不清楚,还以为不过是一般的外线战略转移,不久还会打回来。可谁知道,这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开始。
十月二十五日,红军在江西与广东之间的王姆渡、新田一线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十一月八日,又在湖南桂东、汝城至广东城口一线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十一月十五日,在广东良田到湖南宜章一线突破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进至湘南的临武、兰山、嘉禾等地,大军西行,直指湘江。
此时,蒋介石已发现了红军的战略意图,为不让红军渡过湘江,前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调集了二十个师近四十万大军,在湘桂边境的湘江一线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并任命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统一指挥西路军(湘军)四个师,蒋介石之嫡系中央军薛岳部四个师,周浑充部四个师,李云杰部两个师,李韫珩部一个师共十五个师负责“追剿”,广东陈济棠部在湘、粤、桂边境堵截,广西白崇禧部五个师在湘桂边堵截,妄图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地区。
为粉碎蒋介石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的罪恶阴谋,十一月二十五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兵分两路强渡湘江,以红一、九军团为右翼,红三、八军团为左翼,从凤凰山、界首之间渡江,占领要点,掩护中央和军委纵队渡江。于是,一场长征史上,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最激烈、最悲壮的湘江之战开始了。
二、激烈的战斗,悲壮的史诗。
湘江,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州县东海洋山西麓,秦时曾凿有灵渠与桂江相通,史称湘桂运河。湘江自广西流入湖南西南部后,再自西向东流经衡阳附近,然后由南向北纵贯湖南省东部到湘阴县芦林潭注入洞庭湖,全长八百一十七公里,为湖南省第一大河流,其上游多属石灰岸地层,峰峦起伏,滩多流急,并有潇水、春陵水、耒水等众多支流,素有潇湘之称。
十一月十四日,何健在衡阳就任追剿军总司令,下令分五路追击和堵击中央红军。第一跻湘敌刘建绪二十六、十九、六十二、六十三等四个师由郴县直插黄沙河、全州。第二路薛岳率五十九、九十二、九十三师及第一支队由茶陵、衡阳插零陵,堵击红军。第三路周浑元率五、十三、九十六,九十九师进入道县,防止红军南下入桂。第四路李云杰率十五、二十三师由桂阳、宁远等地追击。第五路李韫珩率五十三师由临武、兰山追击。并指定粤军陈济棠部三个师入蓝山、江华等地防堵红军入粤。广西白崇禧之四十三、四十五师集结于恭城、富州一线,四十四、二十四师于灌阳、兴安布防,十九师集结于桂林东北部,形成一个口袋阵,妄图以东面七个师的兵力,将红军赶进口袋,消灭红军于湘江以东。
此时,红军离湘江还有几百里路程,而且前面还有一条潇水阻隔,蒋介石第一步计划是想将红军消灭于道县附近的潇水之滨。十一月二十日,红军兵分两路,一军团二师奔袭道县,三军团出江华。二十二日拂晓,二师四、五两团经二百多里强行军,袭占道县。二十五日,红军主力全问在道县江华之间渡过潇水,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于潇水之滨的企图。①
蒋介石见第一步计划落空,即开始实施其第二步计划,消灭红军于湘江之滨。为此,敌二十个师,四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向红军包围过来。敌第一路总指挥刘建绪判断红军要在全州附近渡江,便指挥其四个师先于红军占领全州,切断红军西进之路。第二路薛岳部四个师进驻黄山河。桂系白崇禧赶到桂林,将其五个师配置于全州、界首、灌阳等地。周浑元、李云杰等部七个师在广西猛追。然而,敌人内部矛盾重重,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眼见红军直奔湘北,为防止红军入桂,又防蒋介石以追堵红军为名派兵入桂,便将其五个师撤至灌阳和兴安一线,避免与红军决战,给红军西进让开了一条道路。
二十五日,中央军委命令全军分两路从界首与凤凰咀之间抢渡湘江。一军团二师由道县出发,前卫红四团急行军抢占界首渡口。将渡口交给随后赶来的三军团后归建。二师另两个团在大坪附近渡过湘江,相机攻占全州未果,随即在湘江西岸距全州十六公里之鲁板桥、党山铺一线布置阻击阵地。三军团在湘江以东的石塘街,新街一线阻击桂军。五军团在东岸文市一带阻击追敌周浑元等部,这样,红军在湘江两岸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六十多里的范围。
二十七日,三军团五师两个团在新塘与桂军第七军之二十四、四十四师打响,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三天三夜,英勇的五师部队挡住了敌人的无数次进攻,保证了左翼的安全。三天战斗,五师政委钟赤兵负重伤,参谋长胡震牺牲;十四团团长黄冕昌牺牲,继任团长文年生负重伤,团政委未负伤;十五团团长白志文政委罗元发负伤。两个团三千多人仅剩下一千余人。②三军团四师在石塘村阻击中,师长张宗逊负伤,十团团长沈述清第一天牺牲,继任团长杜中美第二天又牺牲。③六师十六团团长李寿轩负伤。
二十九日,敌刘建绪四个师由全州倾巢出动。三十日,敌先用两个师采用人海战术向一军团阵地猛攻,上有飞机支援,下有大炮轰击,然而,遭到了红一军团的顽强抗击。激战一天,红军第一道防线失守,退守第二道防线。十二月一日凌晨,敌四个师十六个团倾全力向一军团第二道防线猛攻。一军团防守的二十里长的阵地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形势空前危急。凌晨三时三十分,中央、军委、总政联名给一、三军团下达指令:“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迟则我野战军将被层层切断。我一、三军团首长及其政治部,应连夜派遣政工人员,分入到各连队进行战斗鼓动,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最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克服疲惫现象,以坚决的突击,执行进攻与消灭敌人的任务,保证军委一号一时作作战命令全部实现。打退敌人占领的地方,消灭敌人进攻部队,开辟西进的道路,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应是今日作战的基本口号。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④为保卫中央纵队与总部安全渡江,英雄的红色健儿们在“一切为了苏维埃中国”的口号下,英勇顽强,前仆后继,同江上阵地的敌军进行了殊死的拼杀。由于寡不敌众,太部分阵地失守。正午,在得知中央军委纵队安全过江后,一军团部队互相掩护,脱离了险境。战况空间之激烈,实为历次战役中所罕见。第一天,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牺牲,四团政委杨成武负重伤。仅以一军团一师三团为例,该团长征出发时有二千七百多人,经历次战斗与此次湘江战役后,仅剩下八九百多人,伤亡成员过半。⑤此外,留在湘江东岸殿后阻击追敌的五军团之三十四师、三军团六师十八团未能过江,全部壮烈牺牲。红八军团大部被打散,七千多人,仅有一千多人突过湘江。⑥其它各部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八万六千余红军,损折过半,只剩三万多人。红军虽然损失惨重,但终于突破了蒋介石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天险,蒋介石歼灭红军于湘江之滨的计划再次破产,悲壮激烈的湘江战役遂告结束。
三、湘江战役的意义与教训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史上一次重大的战役,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达五十多万人,战况之激烈空前罕见,也是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次大搏斗,因此,意义重大。
(一)湘江之战,尽管红军损折过半,由八万六千余人减少到三万多人(其中包括自苏区突围后历次战斗中伤亡、减员、逃亡的数字在内),但它却以雄辩的事实证明,红军是一支具有非常战斗力的革命军队,他不管在什么艰难复杂的情况下,无坚不摧,无敌不克,战无不胜,是一支打不烂,拖不垮的英雄军队。蒋介石的四十万大军在湘江天险也阻拦不了红军的英勇步伐,红军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二)湘江战役虽然使红军遭到惨重的损失,是坏事也是好事,它用血的事实,惨痛的教训,证明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给革命带来的严重危害,进一步加深了广大红军指战员对毛泽东同志正确领导的怀念与向往,对革命前途的担忧。群心向北斗,希望毛泽东同志重新出来指挥红军的思想在广大指战员身上反映得越来越强烈。
十二月十一日,红军攻占湖南通道。十二日,中央军委左通道召开扩大的军委会议,会议开了一天。会上,毛泽东同志正确地分析了湘江之战后的险恶形势,指出了蒋介石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又布置了一个十几万兵力的口袋阵,如中央红军仍坚持原定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正好钻进了敌人的口袋,三万多疲惫之师的红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因此,部队应继续向西进军,进入贵州境内,到敌人战斗力薄弱的地方进行休整。毛泽东同志这一建议得到了周恩来、张闻天、朱德、王稼祥等大多数同志的支持,正如后来张闻天同志在遵义会议上所强调的:“在目前这险恶的情况下,只有毛泽东同志出来领导红军,才可能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⑦十三日,红军按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向贵州前进,再一次地脱离了险境,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这就是长征史上有名的通道转兵。
在向贵州进军的路上,毛泽东同志又苦口婆心在继续做各级领导的工作,十二月十四日,红军攻占贵州黎平,十八日,党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新根据地的中心。”⑧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十五日至十七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从而正式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开始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
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湘江战役引出的结果,没有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没有湘江战役的严重挫折,就不会有通道转兵,不会有黎平会议,更不会有遵义会议,也不会有长征的伟大胜利。“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是可以转化的,当矛盾着的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的演变。湘江战役是变化的条件、原因,是转折的开始。湘江战役的严重挫折,换来了遵义会议的无比正确,这就是湘江战役的最大意义之所在。
湘江战役,红军遭受惨重的损失,这是一次代价极大的血的教训,首先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领导的结果。政治上,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者进入中央苏区后,打着贯彻共产国际路线的旗号,自诩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大搞宗派主义,排斥毛泽东同志在红军与苏区的正确领导,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一大批坚持正确路线的党政军干部。军事上,他们将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奉为“太上皇”,将红军的指挥权完全拱手送于他手中,而李德则自命不凡,坚持其错误的、刻板的教条主义的军事战略战术来指挥红军作战,甚至连一门迫击炮、一挺机枪摆在什么地方都要按他的规定,而他本人则坐阵后方,依靠地图与电报来发号施令,从不上前线阵地根据实际情况来指挥作战,片面强调正规化,致使红军与兵力、火力点绝对优势的敌人进行阵地战、消耗战。结果,仗越打越被动,以致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其次,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者,在这次“战略转移而实行突围的问题上,同样犯了原则上的错误。”⑨他们事前不向广大干部讲清情况,“而且甚至在政治局会议上也没有提出讨论。”⑩行动时,“退出苏区变成一种惊惶失措的逃跑与搬家式行动。”⑾将所有的坛坛罐罐都带上,来个大搬家。红军一反能打善变的常态,扬短避长,尽管五个军团形成甬道式阵式,保护军委纵队,但终因辎重太多,每天的行军速度仅四、五十里,而敌军则地上轻装急进,天上飞机轰炸,致使红军始终摆脱不了敌军的围追堵截。特别是在湘江战役中,十一月二十七日,当一、三军团同时在湘江两岸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六十多里的要点时,“在此区域,甚至有四处浅滩可以涉渡。中央军委纵队也已于二十七日到达灌阳以北的文市、桂岩一带。如果当时仍决心抢渡,由桂岩到最近的湘江渡口,只有一百六十多里地,采取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到达,仍有可能以损失较小的代价渡过湘江。但是左倾冒险主义领导却没有利用这一大好时机。他们仍然让人抬着从中央根据地带来的坛坛罐罐,按常规行军,每天只走四、五十里,足足走了四天,才到达湘江边。使前线战士为了掩护任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⑿面对如此严重的挫折,左倾路线的主要领导者博古深感无法向党交代,在往黎平的路上,唉声叹气,甚至拔出手枪准备自杀,只是由于聂荣臻同志的制止与劝说才作罢。第三天在组织指挥上,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者,他们不懂得红军远离根据地,进行无后方依托作战,只有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这一战略战术原则。在长征开始后,红军突破敌第二、三道封锁线,进入湘粤边广大无堡垒地区,此时,除追敌外,其它各路敌军尚未赶到,红军本应利用这一大好时机,丢掉坛坛罐罐,采用运动战,主动进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一部或几部,以达到在湘粤边或湘中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之目的,战局或可能改观。然而,此时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反而变成了右倾逃跑主义,他们畏敌如虎,一直只想夺路西进,再加上“庞大的军委纵队及各军团后勤部队,使红军作战受到极大的困难,所有的战斗部队都成了掩护队,行动迟缓,丧失了到达原定地区的先机。忘记了红军的战略转变将受到敌人的严重追堵截,忘记了红军在长途运动中,将要同所追堵截击的敌人作许多艰苦的斗争,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所有这些军事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错误,特别是战略方针不放在争取于必要与有利的时机同敌人决战的原则上,就使得自己差不多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经常遭受敌人打击,而不能有力的打击敌人”⒀这也是湘江战役中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的最根本原因。
总之,湘江战役的教训是非常沉痛的,它教育了红军,只有毛泽东同志才能指挥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才能挽救革命于危难之际,事实也证明,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二打遵义城,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机动灵活地甩开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使红军转危为安,写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得意之笔。
湘江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最悲壮最激烈的战斗,英雄的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滔滔湘江水可以作证,历史将永远铭记红军英烈们的丰功伟绩。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8. 《红军长征》观后感怎么写,!!!!!!!!!!!!!!!!急急急急急

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观后感:《我的长征》观后感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去观看电影《我的长征》的路上,我不由想起了毛主席的这首诗词。一连串的问题涌入我的脑海: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一路上又有什麽样的故事……

电影讲述了一位曾经的红军战士,回忆起当年长征的故事。那年他才16岁,就参加了红军,大家情切地叫他“瑞纳子”。在渡桥的时候,敌人的炸弹夺去了他爸爸的生命。在长征路上他摔倒了,是毛主席亲自扶起了他。一路上,大家互相帮助,一包豆子还分着吃;寒冷的冬天,大家紧紧地围着火堆取暖……想想我自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确不懂得谦让,真的很惭愧。毛主席的妻子在长征路上生下了一个孩子,可部队要打仗,怎么能把他带在身边呢?他们只能狠狠心,把孩子留在一间房子里,希望能被好心人收养。

一路上,瑞纳子还结识了少数民族青年达尔伙,他用那颗真挚善良的心打动了达尔伙,使红军和少数民族兄弟结成了亲密的伙伴。最使我感动的是,连长为了救瑞纳子,自己却跌入了无底的深渊。瑞纳子在长征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爸爸、姐姐、姐夫和新朋友达尔伙,看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回程途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军在长征出发时有30万人,而到达终点只剩下了2万人,28万人永远倒在了长征途中。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效我们的祖国。没有革命战士,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哪有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求金色的理想和灿烂的明天。

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观后感:《我的长征》观后感2

在飞机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忆着说道:我最幸福的回忆是我的长征,我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我的长征。这是电影《我的长征》开始的画面。说实话,我很奇怪,这位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没容我多想,我已跟随主人公走进了他的世界里。

那一年,他,王瑞,小名瑞伢子,还是一个在父亲和姐姐百般呵护下的孩子,跟着父亲四处躲藏敌机的轰炸。这时,幸运的他在度过湘江时,遇见了从未谋面的毛主席。从此,两人便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并且,瑞伢子开始了他最幸福又最痛苦的长征生活。

看到湘江战役时,我突然想: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曾经的长征?长征是伟大的,因为他见证了一个内忧外患的民族的成长史;但同时他又是沉重的,因为他让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由于某些人的错误指挥,湘江边上尸体成山,其中就有瑞伢子挚爱的父亲的尸体。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眨眼之间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看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回头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我们还有资格抱怨吗?曾经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在民族大义面前果断献身,毫无怨言,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当然,长征的胜利,除了因为士兵的献身精神,还有党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我心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所以,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党的地位永远无法替代。现在,虽然有很多的党员干部贪污腐败,但这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在这部影片中,有三个字让我很感动:跟着走。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包含了无数人的信念与力量;简简单单的三个字,瑞伢子的父亲说过,瑞伢子说过,毛主席说过,曾连长说过-----无数的人都说过。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跟着共产党走永远是正确的。所以,尽管党内有不和谐的音符在,我们也不能一口否决了整部曲子。我们要始终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的,在毛主席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在过赤水河和娄山关时都取得了大捷。这给我党我军将士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在娄山关大捷后,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能打仗的队伍,还是一只团结的队伍。当彝族兄弟拿枪对着他们时,他们坚决不抵抗,就怕不小心伤了这些无辜的人,接着他们用代表友好的歌声化解了一场误会,让他们认识到了共产党与其他党不同的地方。且看今天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把中国推向更美好的明天。作为汉族的我们,绝不歧视少数民族,我们做到了。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注定是艰难的,它充满了无法预知的劫难。冰山雪地沙漠永远伴随着将士们。这部影片最让我感到的地方就是渡过大渡河的场面。那时候,要想过河必须先抢回泸定桥,而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但是,所有将士在接到两天的路程要一天走完的命令后,没有任何的抱怨,就这样穿着草鞋跑到了泸定桥。为了让大部队安全过桥,将士们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往铁桥上铺板子。面对不长眼的子弹,谁也没有退缩,只是前进,在枪林弹雨中前进。铁索上的斑斑血迹,河里数不清的尸体,但是一拨一拨的士兵从未间断。为民族献身的集体荣誉感在他们身上一直延续着。虽然历史不断发展,但我希望这种精神会历久弥新,永不消亡。

到此,影片结束了,我感觉自己又重新认识了长征,并且被主人公王瑞感动着。就像影片开始时他说的那样,长征是他最幸福的回忆,因为他在长征中学会了成长,学会了奉献;长征是他最痛苦的回忆,因为他在长征中失去了父亲,姐姐,姐夫,好兄弟,好连长,那个为了救他失去生命的连长。我无法想象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我也无法体会他内心的痛苦,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长征会永远在他心里,永不消失。

我没有经历过长征,我无法确切地了解那些经历过长征的人的感受。但是,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自己懂了很多。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有时候,我会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平,批判现实中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比如,看到政府官员的负面新闻时,会忍不住说几句,觉得共产党并没有那么好,可是现在,我发现我错了。不管怎么样,我们必须承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的今天是他们用血和泪换来的。借用影片中的一句话,跟着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永远不会走错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会将长征精神永远记在脑海里,刻在心里,并用它来时刻提醒自己:好好珍惜现有的生活,并且为美好的明天不断地奋斗,争取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9. 血色湘西观后感

这部片子,以波澜壮阔的湖南抗战历史为背景, 向人描述了湘西人民惬意的回生活场景和答原生态的生活画面!真可谓———美!山美/ 水美/ 人美/ 人的精神更“美”!
石三怒野性的美
田穗穗坚强而带有腼腆的美
田大有宁愿牺牲自己,誓死保卫乡亲的美
……
竿子营乡亲们面对日寇进犯,团结一致、不屈不挠,不分男女老幼,誓死捍卫家园!—━这种美,难道不另人叹为观止吗?
看了血色湘西,感受到了湘西无限的风光,撩人的爱情故事,令人新奇的地方风俗,还有中华儿女不屈的精神!可谓是一部旅游推荐大片!我 相 信,以后肯定会掀起一股湘西旅游热潮……
有一天,我一定带我的老婆去体味那种身在仙境的感觉!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