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服务员影评
1. 《尽善尽美》影评,最好联系心理学有关内容。急!!!!!!
尽善尽美的影评——感情的拼盘
首先需要承认一开始是杰克·尼科尔森把我吸引住了,他的经典角色以及出彩的演技给我的印象真的很深,所幸这部较长的心理小品确实又带给我一次心灵洗礼......
一个精神异常的大叔(甚至老爷子)是如何迎来的他的第二春?这个问题听起来有些恶搞,不过很能让我们去反思,为什么精神有些异常的人反而拥有更加简单的快乐呢?
一开始可以看出,这位尤德尔大叔并不受人欢迎,他有很严重的洁癖,不接触任何人,行为怪异,孤单的在家阅读和写作。他似乎偏爱爱情的文学,不过他只能通过书来感受这种感情,并保持着对爱情的幻想。除了小说,他还把自己依赖在一个餐厅女服务员卡罗尔身上,这点上他甚至有些孩子般的执着,非常关心她和她的孩子。
还要提到同性恋邻居西蒙,这个艺术家有只非常可爱的小狗,然而灾难降临在他的艺术展前夕,他被洗劫一空还被毁容,变得一无所有,不得不去向父母求救。
一个精神异常的尤德尔,一个处在绝望边缘的西蒙,他们还都有着悲惨的童年,卡罗尔却有着神奇的力量,在陪伴西蒙去求助父母的旅行中同时改变了这两个loser的命运。她对尤德尔的感激逐渐的转化为爱情,她又唤醒了西蒙的创作欲望,如同女神一般。
我想卡罗尔这样的女人并不少见,她的生活并不很精彩,感情同时充满着真诚和羞涩,没有什么做作,内心对爱情的渴望也很强烈但是适当的控制着自己,正是这样的女人最有女人味。
尤德尔和卡罗尔的爱情有些诙谐的味道,前者的不识趣以及后者的略带矛盾的感情让很多对白和剧情有着喜剧的效果。终于尤德尔的主动打动了卡罗尔,西蒙也重新在他的帮助下继续创作。
结局是圆满的,感情是多样的,友情,爱情?看起来很复杂,可是我们的天性和直觉会让一切都变得清晰,除此之外,我想这部电影告诉了我,爱情是不需要绕弯的。
2. 推拿 电影影评,小马是真的看见了吗
汪金卫 2014-11-21 10:38:45
毕飞宇小说《推拿》讲述的是盲人按摩中心男女推拿技师的故事。由于叙事对象的特殊性,被读者普遍认为难以改编成电影作品。娄烨在读过这部小说后很喜欢,于是有了电影《推拿》。
编剧马英力女士对原著进行了删减与改编,成果让毕飞宇和娄烨都觉得她“把那么厚的书变成这么薄,却没有丢失什么”。《推拿》是一出盲人按摩院的群戏,小说的叙事主角是王大夫。但在电影里,另一名年轻推拿师小马成为游走于按摩院内外和故事之中的线索人物。成为无形中的“隐形男一号”。此外电影也对一些人物的往事片段做了删减。这样的改动基本保留了所有的人物形象,又使得成片不过于冗长。
在电影片头,演职人员信息的出现方式非常独特。让观众先是惊愕,紧接着就明白了导演的良苦用心。这前所未见的出片头方式是在提醒观众:这是一部以盲人为主要角色的电影。
在其他以盲人为主角的电影作品里,往往充满积极向上的励志色彩:盲人努力融入社会,盲人和健全人之间互相帮助,其乐融融,充满着美好温暖而虚幻的和谐。然而,这种和谐在电影《推拿》里不复存在。不仅盲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尴尬,连盲人之间的关系,都充满欲望与利益的味道。盲人虽然看不见,却能闻到鲜血与情欲的气味。在小小的盲人按摩院里,各盲人推拿师的关系错综复杂,情欲纵横。
电影里说,盲人对健全人的态度就像健全人对神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在片中的配角里,“健全人”的形象有三种:盲人按摩院的服务员、王大夫的父母弟弟及债主、街头按摩房的性工作者。
盲人推拿师与接头按摩房的性工作者,都是社会底层弱势群体,他们的工作都要“上钟”,都要服务比自己高很多层次的人士。电影中,这两个群体之间通过某位角色,有着密切的交集,展现出片中难得的温情。盲人按摩院服务员虽然是小角色,但却也是按摩院接待客人的重要职位。她们不仅有心计,还能看见东西,对于蝇头小利也要斤斤计较。她们之间的矛盾,给按摩院带来了尴尬的气氛。王大夫的父母和弟弟虽是他的家人,但他们胆小怕事的懦弱给王大夫增添了很多负担。而面对咄咄逼人的债主,王大夫更是走上了极端的道路。可以看到,电影对盲人和健全人关系的处理上深刻独到,不落窠臼,颇为难得。
有的导演一生拍很多种电影,有的导演一生却只拍一部电影。娄烨即属于后者。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爱情故事。甚至让人难以想象娄烨如果不拍爱情片会是什么样子。一直以来,娄烨也都在电影拍摄中贯彻着自己独特的手法:手持摄影,不设计固定走位。摄像,录音和灯光都跟着演员走。给演员最大的发挥空间。演员的行为都非常自然,毫无拘束做作感。电影主要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去盲校和盲人体验盲人生活,贴上让视力模糊的隐形眼镜。让自己习惯看不见东西。尤其是已和娄烨合作了三部电影的秦昊,奉献了精彩的表演。而梅婷的表演也给人相当大的惊喜。另外,有很多角色由非职业演员,真正的盲人扮演。为此主创人员克服了拍摄困难。使得片中盲人的形象真实可信。在国产电影市场追名逐利毫无节操的今天,以娄烨,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的这种坚持自我风格的创作理念颇为难得,也让人欣慰。
由于题材的特殊性,除一贯的手持摄影外,导演娄烨和摄影曾剑抛弃了人物视线拍摄与剪辑的经典电影手法,探索出一种独特的摄影方法,来展现和剧情紧密相关的盲人主观体验。在声音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细节非常丰富。作为盲人主题电影,给观众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强有力的视觉听觉感受。
在娄烨作品里,一旦开始下雨,便会有重要的(往往是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苏州河》里,大雨见证了马达和牡丹的殉情;在《颐和园》里,大雨见证了学生的落寞;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大雨见证了王平和姜城的同性之爱。在《浮城谜事》里,大雨见证了乔永照的杀人过程;而在《推拿》里,郭晓冬饰演的推拿师王大夫正是在雨中怀揣钞票回到家里,随后发生了让人震惊的、血腥的一幕。可以说,在娄烨的电影里,雨既是情欲的象征,又是悲剧的预兆。
跳舞是娄烨电影角色互相示爱的独特方式。《颐和园》里,余虹和周伟相识不久后,在酒吧跳舞,相拥;《春风沉醉的夜晚》里,王平和姜城在公园里伴随音乐挽手起舞;在《推拿》里,秦昊饰演的盲人按摩院老板沙复明第一次出场便是在跳舞,后来又试图和他爱慕的推拿师都红跳舞传情。在舞蹈中,娄烨电影的人物关系更加亲近。
除此之外,血与性亦是娄烨电影里永恒的元素。在《推拿》里,碍于电影审查的尺度,这两点都有适当的妥协和删减。但依旧几乎突破了中国内地银幕的最大尺度。对于街头按摩房的直观展示亦是银幕上所罕见的。这一次,娄烨虽然也有无可奈何的妥协,但没有像上一部电影那样放弃导演署名权,而是骄傲地在片头片尾打上了娄烨作品的烙印。
在娄烨作品中,《推拿》算不上最好的。其缺点也很明显:电影对原著的删减造成叙事碎片化,情节发展推动力不足。一些角色的性格和行为动机缺乏细致明确的展示。在秦昊和其他非职业盲人演员的出色表演衬托下,郭晓冬的演技显得生硬凶猛而不够自然。此外,娄烨第一次在作品中加入了非独白的画外音旁白。提供了一个游离于人物和故事之外的上帝视角。画外音推动了电影叙事,但突兀的声音也让观众带出戏外。个人认为反不如让观众自行品味。不过总体来说,《推拿》依旧是一部出色的剧情片。保持了娄烨一贯水准。
电影里,梅婷饰演的都红有这样一句台词:“人和人撞上了就是爱情,车和车撞上了那是车祸。可惜车和车总是撞,人和人却总是让。”当娄烨迎面撞上《推拿》。收获的不是爱情也不是车祸,而是在当下国产电影市场中一部难得的踏实诚恳,坚持风格又突破自我的文艺片。
3. 我这辈子最看不懂得电影——穆赫兰道,不来个高人指点下怕是死了也不会闭眼的 555
去网络么 解析挺多的
《穆赫兰道》剧情全解析 影评
看完《穆赫兰道》,倒吸一口凉气!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做过类似的噩梦,而是没有想到有人能把梦魇如此真实地展现在大银幕上,经历他人的噩梦也许比自己经历噩梦更加可怕。我惊叹于大卫林奇能构思出这样一个噩梦来,如果他不是对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深有研究,那么他的智商至少在160以上,又或者这根本就是大卫林奇自己的噩梦?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我尝试着用弗洛伊德的释梦方法去分析这个看似荒诞的噩梦时,我发现能从这个噩梦中解出一些相当合理的因素来,一些离奇的梦境其实都是可解的!所以我几乎怀疑这个噩梦的虚构性!
下面,我斗胆尝试用弗氏的释梦方式去解析“穆赫兰道”这个噩梦。
首先,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几个于此有关的心理学概念及弗洛伊的有关梦的理论:
1. 弗氏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梦的解析公式是:梦=被压抑的欲望+伪装起来的满足。也就是说,一定的梦境总是用以表达做梦者一定的愿望的,不过这个愿望的满足可能是经过伪饰的,不是那么一目了然。
2. 仿同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因某原因把自己代入另一个人的心理现象。这在“穆赫兰道”这个梦中出现多次。
下面,我先打乱影片的叙事顺序,来交代一下这个梦的背景,也就是这部影片中的现实部分。(我所描述的现实也许会与你所理解的相差甚远,不过请你耐心的听我说完,很多细节我会在后面逐步解释。)
现实
Diane在其姨父和曾是演员的姨母的抚养下在加拿大的安大略长大,大概是在其姨母的影响下,她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演员,并在好莱坞出人头地。她在一次jitterbug舞蹈比赛中夺魁,崭露头角,并从此进入演艺圈。她的姨父姨母去世后,她只身来到好莱坞,像很多其他来好莱坞寻梦的女孩子一样,她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参加试镜,等待着有朝一日被哪位导演选中,一举成名。
不久,一部叫《Silvia North Story》的电影征选女主角,Diane去参加了试镜,她落选了,但是一位叫Camilla的女子凭借她在试镜时近乎完美的表演征服了评委,得到了那个角色,并一举成名。Diane和Camilla相识并成了好朋友。Diane在Camilla的帮助下在Camilla的一些影片中出演小角色。在这段时间里,Camilla已成为电影公司的宠儿,而Diane与 Camilla成了同性恋伙伴。Camilla为了掩人耳目,常常戴着金色假发来Diane家与Diane幽会。虽然Camilla似乎对她们的关系不以为意,但是Diane却将Camilla视为自己的爱人。后来有一部大制作电影征选女主角。在片场,导演Adam与Camilla一见钟情,Camilla顺理成章的成为女主角,也成了Adam的女友。Diane也还是在片中扮演一个小角色。但是深爱着Camilla的Diane无法接受Camilla与Adam的亲密关系。因看见Camilla与Adam在片场打情骂俏,Diane在家里与Camilla大吵了一架。
失魂落魄的Diane在家里边哭边自慰。电话铃响了,是Camilla打来的。Camilla派车接Diane到穆赫兰道。车突然在穆赫兰道上停了,Diane有点儿害怕,他问司机:“你在干吗?我们不该在这停呀?”司机回头说:“给你一个惊喜。”Camilla出现在车旁,她带Diane穿过一条山路来到一座豪宅。原来这是Adam的家,正在开party,很多电影公司和剧组的人都在。Diane与Adam的母亲Coco寒暄了几句后,进入party。在party上,Diane继续忍受着Camilla与Adam的打情骂俏。这时,一个女演员走过来与Camilla说了几句悄悄话,并当着Diane的面接吻。Diane感到绝望,她想,自己连Camilla的同性恋女友的地位也许也已经被人取代了。直到Adam说道“我和Camilla就要(结婚)了”的时候,Diane终于无法忍受了。
由忌生恨,Diane走上了绝路。她在一家咖啡厅请了一个杀手,让他杀掉Camilla。杀手给她一把蓝色的钥匙,让她到时候从咖啡厅后面的一个乞丐处拿能证明Camilla已死的东西。Diane来到乞丐处,乞丐扔给她一个蓝色的盒子,似乎能用那把蓝色的钥匙打开,里边是Camilla的残骸?!Diane开始崩溃了,她仿佛看到自己的姨父姨母从盒子边上跑出来(幻觉)。她吓得跑回到家里,气喘吁吁的上床,作了一个噩梦(这个噩梦就是影片前3/4所详尽描述的噩梦)。醒来后,Diane凝视着茶几上那把蓝色钥匙。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她彻底崩溃了,她又看见姨父姨母凶神恶煞般的追赶自己。她逃到床边,掏出手枪,饮弹自尽。
以上便是故事的现实部分,也是造梦者Diane做这个梦的背景。而这个梦是相当复杂的,很多梦中人物的名字、身份以及所经历的事与现实是不同的,甚至是重叠和互换的。因此我在解释这个梦之前,先把梦中和现实中人物关联及主要背景交代一下。你也可以在看完我对梦境的解释后,回过头来看一看这张人物关联表。
人物关联表
人物:
Diane
现实中:如前所述的本片女主角
梦境中:Betty(Diane的化身,是理想中的完美的Diane,但有时又是Camilla的化身)
Camilla
现实中:如前所述的Camilla
梦境中:Rita
Diane的姨父母
现实中:Diane的姨父母(已去世)
梦境中:Betty在飞机上遇到的陌生人。而梦中Betty的姨母(留给她房子的那个人)是Diane理想化的姨母。
Adam
现实中:导演
梦境中:导演
Coco
现实中:Adam的母亲
梦境中:Betty的房东
Adam的老婆和她的情夫
现实中: Adam的老婆和她的情夫
梦境中:Adam的老婆和她的情夫(他们的形象应该是虚构的。)
Party上与Camilla接吻的金发女子
现实中:可能是剧组中的女演员之一
吐咖啡的男子
现实中:在party上露过一面,可能是剧组成员之一
梦境中:电影公司幕后势力成员,曾威胁Adam选他们推荐的那个Camilla为女主角
白胡子老头
现实中:寂静剧场的表演者之一
梦境中:Adam落难时所住旅馆的老板
牛仔
现实中:曾在party上出现,可能是个演员(还有其他身份?)
梦境中:电影公司幕后势力的打手,曾威胁Adam
咖啡厅女侍者(她在现实和梦境中仅仅是名字不同,但身份相同。)
现实中:名字:Betty(这是梦中Diane名字的来源)
梦境中:名字:Diane(梦里侍者的名字成了Rita追查自己身份的线索)
“路人甲”
现实中:Diane在咖啡厅与杀手交易时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梦境中:他因梦见那个乞丐而在咖啡厅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乞丐
现实中:代替杀手将蓝色盒子交给Diane的人
梦境中:墙后的魔鬼
下面,我按照影片情节的展开顺序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梦。
影片的开场画面是几对舞伴在虚拟蓝幕前跳舞,他们的影像被复制成了很多份。这时Diane的影像出现了,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下一个影像中,Diane和她姨父姨母依偎着出现。这一段交待了Diane的身世:
(a)她由姨父姨母抚养;
(b) 她在一次jitterbug舞蹈比赛中夺魁,并从此进入演艺圈。(这段经历是后来Diane自己在Adam的party上透露的。)
第二个镜头是Diane的第一视角镜头,伴随着她沉重的喘息声。这时其实是他刚从乞丐处逃回家里,她的眼前摇晃着出现床、被单、枕头。然后镜头淡出,其实是Diane开始进入梦境。(狡猾的大卫林奇,其实他在这里就已经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梦,但第一遍看时,有多少观众能领会这个镜头的意思啊?)
梦境从第三个镜头开始:
梦魇
梦境第1段:
镜头淡入,是“Mulholland DR”的路牌(这个影像在现实中其实是Diane坐在轿车里去Adam家的party途中看到的,不过在梦中,坐在轿车里的换成了Camilla)。车突然停了,Camilla问了与现实中Diane一样的问题:“你在干吗?我们不该在这停呀?”司机掏出手枪对着她,命令她下车。但这是迎面开来一辆填满飚车族的跑车,与Camilla的车相撞。所有人都遇难了,除了Camilla。他踉跄着下山,躲在了一家女主人(就是Betty的姨母)即将外出的公寓里。两位警探在车祸现场开始调查。在得知车祸发生的消息后,电影公司的那帮幕后黑手互通电话并确认Camilla不见了。而最后一个响起铃声的电话,是现实中Diane家里的电话。
分析:
(1)Diane入睡前最强烈的心情和愿望是什么?我想,是后悔、愧疚,她希望Camilla还没有死。所以,在梦中出现了Camilla躲过一劫的情景。但是Diane还有一个心魔在作怪,她不愿承认或是相信自己请了一个蹩脚杀手杀害了Camilla,换而言之,她希望杀Camilla的不是自己,因此,在梦中,要杀Camilla的成了电影公司的幕后黑手。Diane的这一意识一直在梦中延续着,并以此发展出了梦境的另一条主线--即导演Adam的遭遇和选角风波,当然,那又是另有意义的。
(2)现实中,Camilla失踪后,电影公司和警方一直在与找她的下落,并把矛头指向了Diane。这点从Diane后来和她朋友的对话中看出来,那两个警探一直在找她问话,想必电影公司也一直在打电话联络她。因此警探和电影公司人员的意象在此出现了。
梦境第2段:
Betty从加拿大安大略省来到好莱坞,她和飞机上认识的得一对老夫妇在机场道别,老夫妇(特别是老妇人)对betty表示衷心的祝福。随后Betty坐出租车前往她姨妈留给她的公寓。
分析:
(1)Betty是Diane的化身,她的名字是来自Diane在咖啡馆瞥见的女服务员名字(梦的表象往往是来自做梦前一天所见的影像)。Betty外表亮丽、乐观、自信,这与Diane颓废、潦倒、有些自卑的真实形象大相径庭。Betty其实是理想化的、Diane内心深处希望自己成为的形象!Diane的遭遇使她逃避真实的自己,所以在梦中,她索性连自己的名字都换了,而且自己也变成了自己理想的形象,“如果我是Betty,一切重新开始,那该多好啊!”
(2)老夫妇的形象其实是Diane的姨父姨母。不敢面对对自己有养育之恩并怀殷切希望的姨父姨母,是Diane最后自杀的重要原因。但这里姨父姨母成了陌生人,原因有二:(a)Diane希望减轻自己的愧疚感,毕竟对自己满怀希望的只是陌生人而已。(b)Diane希望姨父姨母还没有去世,所以他虚构了一个理想化的姨母(后面详述)。这一段的最后一个镜头是老夫妇坐在行驶的轿车里,他们脸上洋溢着那种典型的对子女满怀希望的幸福笑容,但是这个场面的背景音乐却异常诡异,这正是Diane心中愧对姨父姨母的心情的写照。
梦境第3段:
在那家咖啡厅,两个男子在谈话,其中一个是Diane与杀手交易时在咖啡厅见过的男子(暂且称他为路人甲),另一个人好像是个心理医生。路人甲说他在咖啡厅后面的墙后看到魔鬼。他们走出店外,墙后果然出现了一个魔鬼--那个乞丐。
分析:现实中的乞丐是代替杀手将蓝色盒子交给Diane的人,是Diane的罪行的见证者。Diane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惧怕见到乞丐这个人的,然而正是由于乞丐是Diane的罪行的见证者,Diane不愿自己提起的乞丐此人。所以在梦中,Diane把自己仿同成了一个不知道自己罪行的路人甲,把自己装在路人甲的外壳里,来间接的宣泄自己对那个乞丐的恐惧。
梦境第4段:
导演Adam为他的一部大制作影片找女主角,然而制片公司的幕后势力派人送来一个金发女子Camilla的照片,强迫Adam选她为女主角。Adam愤然离去,回家后又发现老婆和清洁工在鬼混,Adam一气之下毁了妻子的珠宝,但被妻子的情人痛打一顿后赶出家门。
分析:
(1)Adam是造成Camilla离开Diane的关键人物,Diane的意识中除了对Camilla离她而去的恨之外,当然还有对Adam的夺爱之恨。因此,他在梦中狠心的报复了Adam,他被公司胁迫,老婆与人鬼混,又被扫地出门。Adam在现实中确有离婚,他在party上提到:他得到泳池,前妻得到泳池清洁工。但以Adam的性格他应该不会对别人提起自己被老婆和清洁工修理的不光彩经历,因此这段梦境以及Adam老婆和她情夫的形象应该是由Diane虚构的。
(2)这里非常关键的“选角风波”的意义和Camilla为什么被换成了一个金发女子,待这整段梦境完整出现后再分析。
梦境第5段:
杀手出场:他杀了一个长发男子,又不小心打中了女秘书,好不容易杀了女秘书,又被清洁工发现,杀了清洁工,又不小心打中了吸尘器,弄得警铃大作。
分析:
Diane知道Camilla已经被杀手杀死了,这会被人知道么?这个强烈的疑虑和恐惧在梦中表现为杀手杀人后欲盖弥彰有屡屡失手,越想掩盖杀人事实就越弄巧成拙。
梦境第6段:
Betty来到了姨母留给她的公寓,房东Coco来欢迎她,公寓豪华舒适,Betty非常满意。
分析:
(1)Diane的姨母以前是好莱坞演员,后来去了加拿大,然后去世了,这是Diane在Adam的舞会上说的。而在梦中,她虚构了一个理想化的姨母--在好莱坞有人际关系(因为在后面的梦里,Betty参加试镜时的负责人是姨母的朋友),还留了相当不错的住处给她。而在现实中,Diane其实是非常孤独无助的,她只身来到好莱坞,也只住得起简陋的房子。而这个姨母的形象应该也是现实中Diane的姨母以前的样子。
(2)房东Coco的形象来自现实中Adam的母亲。在舞会上,Diane曾与Coco有过简单的对话,Coco对Diane的际遇颇有一点同情,反而当Adam说“我和Camilla就要(结婚)”时,Coco露出了一丝不屑的神情。Coco对自己的这一点“知遇之恩”,使得Coco在梦里成了对自己颇为热情的房东太太。
梦境第7段:
Betty发现了躲在浴室里Camilla,她以为Camilla是姨妈的朋友。Camilla其实在车祸中失忆了,完全忘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她只有以Rita来代称自己。Betty明白Rita的遭遇后,决定帮Rita找出真相,她们在Rita的手提包里找到大量现金和一把蓝色钥匙。
分析:
(1)Camilla在现实与梦中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现实中的Camilla给人的感觉是个冷艳、高高在上的冰美人。而在梦中她成了无助、忧郁的Rita,这其实是现实中Diane的气质。Camilla与Diane的强弱关系在梦中对调了。Diane希望自己(Betty)成为强者,而弱小的Rita必须依靠着自己才能活下去。让Camilla永远留在自己身边——这是Diane最强烈的愿望之一。而Camilla只有成为弱者这才有可能。因此在梦境中,Camilla失忆,成了依附于Betty的弱者。
(2)钱的意向来自于Diane付给杀手的钱。现实中Diane只用了一叠纸币雇杀手,而在梦中rita袋中的钱远远多于这些。因为Diane一个很隐蔽的愿望希望即使Camilla已死,也不要死于自己雇用的廉价杀手,而应死得更“值钱”一点!
(3)这把蓝色的钥匙就是现实中用来打开装有证明Camilla已死之物的蓝色盒子的钥匙。
梦境第8段:
导演Adam住进廉价旅馆,旅馆老板告诉他他的银行账号已被封,而后Adam又被一名神秘牛仔要挟,这个牛仔很明显是电影公司幕后势力的打手。
分析:
“选角风波”的延续。
梦境第9段:
Betty要去试镜,她先在家里与Rita对台词。第二天试镜时,她完美的演出征服了所有人,他被带到片场,准备见导演Adam。此时,那个被电影公司力荐的金发女子Camilla正在试镜,Adam很不情愿的妥协了,他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孩。”但他却注意到了身旁的Betty,他俩眼神接触的刹那,两个人似乎都触电了。但是Betty却以要帮Rita为由,莫名其妙的逃离片场。
分析:
(1)这是影片中很关键的一段梦境。前面已经说过,Diane与Camilla的地位在梦中是有互换的,Betty除了是Diane的理想形象外,她身上也有很多现实中Camilla的气质。这也不难理解,Camilla各方面都比Diane出色,Diane当然想成为Camilla那样的人。这段梦境在现实中是发生过的,不过成功试镜的不是Diane,而是Camilla!!这里,Betty的身份更多的成了现实中Camilla的化身。(这里Diane把自己协同成了Camilla,Diane当然希望自己像Camilla那样的成功试镜了。)现实中,是Camilla在片场与Adam一见钟情,Adam那句“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孩”的确是对Camilla说的。但Diane多么希望这一幕没有发生过啊,她多么希望Adam当初选的不是Camilla而是其他的女孩子,这样Camilla就会一直留在她身边了。因此她在梦中虚构了一个在电影公司幕后势力操纵下Adam选了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女孩的“选角风波”,Adam选的是一个金发的、自己根本不认识的Camilla,而不是自己的那个Camilla(Rita)。这是Diane的“Adam在试镜时要是没选Camilla就好了”这个愿望经过选角风波伪装后的满足。这也是选角风波的意义所在和梦中的Camilla被换成一个自己素不相识的金发女子的原因。而后,当Adam与Betty一见钟情的场面出现后,Diane的意识也要强行把Betty与Adam分开,于是Betty就这样离开了片场。
(2)其实在现实中,有过两次选角。第一次是导演Bob Broker(即梦中在房间里替Betty试镜的那个导演)的《Silvia North Story》,Camilla和Diane都去参加试镜,她俩也是那时认识的。Camilla得到了那个角色,并从此成名。后一次是Adam的影片的试镜。梦有凝缩的作用,在这里,Diane就把这两段经历凝缩在一起了。
梦境第10段:
1.Rita看见咖啡馆一个服务员的名字牌“Diane”,她想起了自己可能叫Diane。她们找到了Diane所住的公寓,发现一名女子已经腐烂在床上!
分析:
Diane那深深的恐惧终于出现在梦中了!那所公寓的确就是现实中Diane所住的公寓,而那具腐尸,不知你是否仔细看了:黑色的睡衣,一头披肩的黑色卷发--那是现实中的Camilla的样子啊!这其实是Diane想象中的Camilla的死相。而且她的死都与Diane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Camilla已经被Diane杀死了!” Diane的这个意识是这段梦境的成因。
2.梦中,她们快到Diane公寓时,看见了几个像是保镖的男子。其中有一个还接走了一个金发女子。因为害怕,她们躲开了这些人。
分析:
现实中,Camilla至少已经是个名气不小的明星了,而且似乎还是电影公司的宠儿。因此,她来Diane家时,为掩人耳目,她总是戴金色假发的,并有保镖接送。这是梦中保镖和金发女子意象的来源。
梦境第11段:
Betty和Rita逃回家中,Rita深感自己也会遭此厄运。Betty帮她换上金色假发。Betty邀Rita同床共寝,两人做爱并相互表达了爱意。
分析:
(1)Camilla又回到自己身边的愿望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Diane的潜意识里还是意识到Camilla已经不在了,所以这一段的配乐有那么点儿生离死别的味道。
(2)Rita终于戴上了金色假发,这应该是现实中Camilla每次出现在Diane家里时的形象。只有Camilla戴上金发时,她才是完全属于Diane的。
梦境第12段:
Rita在梦中不断地用西班牙语叫着“寂静”一词。Betty叫醒了她。她们来到一处叫“寂静”的戏院观看表演。表演的主题是“你所看到、听到的都是假象,是幻影。”Betty在台下不停的啜泣甚至出现剧烈的颤抖,Rita在自己的包里发现了那只蓝色的盒子。
分析:
这个噩梦快要结束了!“寂静”戏院其实是Diane和Camilla在现实中去过的地方,这从“寂静”剧场的一个演员--那个白胡子老头可以看出来。在前面的梦境里,他是Adam落难时住的旅馆的老板。“寂静”剧场的演员才是他的真实身份。演出的主题是揭露幻象,这恰好对应着:梦境是虚幻的,残酷的现实即将来临。因此意识到这点的Betty(Diane)不停的抽搐。同时,蓝色的盒子也出现了,现实中最突出的矛盾出现在梦中,一切变得越来越“真实”。“寂静”剧场因为它的演出主题的特殊而出现在这个梦中,而且成了梦境与现实的结合点。
梦境第13段:
她们回到家里,Rita拿出蓝色钥匙,这时Betty不见了,Rita一个人打开了蓝色盒子,镜头进入盒子,一片黑暗。
分析:
梦已经接近尾声了。Betty不见了,这时的Rita几乎已完全是Diane的化身,世界仿佛只剩下Rita(其实是Diane自己)一人,无助、惶恐的承担自己犯下的罪过(蓝色的盒子)。
梦境第14段:
梦的尾声:Betty的姨母环视了一下自己的公寓,然后离开。镜头突然转到了Diane的公寓,睡在床上的是梦中Diane公寓里那具死尸完好时的模样,牛仔推开门说:“美女,该起床了!”镜头转回到床上,尸体已经腐烂!噩梦结束。
再下一个镜头,Diane以与尸体相同的睡姿躺在床上,与她换房的朋友来取东西,她的敲门声把Diane吵醒了。
分析:
这一段Diane已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美女,该起床了!”是以前经常有人对Diane说的吗?是牛仔吗?牛仔在现实中只在Adam的party上出现过一次,而且没露过正脸。如果是牛仔说的话,那难道牛仔是Diane的情人?更合理的是这句话以前是Diane和Camilla经常相互说的,又或者只不过是那个来敲门的朋友说的,但为什么在梦中说话者的影像成了牛仔? 牛仔实在是一个很难解的角色。
以上便是我对“穆赫兰道”这个噩梦的分析。我想说我对梦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在上述的对这个梦的分析中,有些只是我的推测,有些只是我的几个推测中较合理的一个。我这样释梦,也许是会在内行人面前贻笑大方的。但我希望以这篇影评做抛砖引玉之用,让一些看到这篇文章的心理学专业人士用专业的释梦方法来解析这个噩梦。
我想《穆赫兰道》已经是我最喜欢的影片之一了。我已经记不得多少自己的梦魇了,但是大卫林奇的这个噩梦也许会伴随我很久。这种奇怪的感觉也许只有看电影的我们能感受,也许只有看过《穆赫兰道》的我们能感受。
4. 高中影评800字左右。请看清楚要求啊! 大神们帮我写一篇影评,高中的800字左右。1.大致写看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我曾经幻想海风袭浪 ,雨点跳动和弦, 抚琴自若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无名指上金色的戒指,我轻轻转动了一下,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我想我就是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
我就是海上钢琴师。不要问我的出身,不要问我的生活,不要对我表示惊叹。你可以问我的朋友,她对我无微不至,她对我满含深情,我们惺惺相惜。因为她大家叫我Musician,Now you know what I say.她就是我的挚爱 Music!
我发现她的时候,她静静的躺在黑白相间的钢琴上,我出生时也躺过的地方。她看见了我,我望向了她,我们互相吸引着。不由自主的我坐在了凳子上,右手轻轻划过黑白键。神一般的双手在琴键上曼妙的跳动,一时她随我翩翩起舞。如今我28岁,犹记得她那时的一颦一笑如含苞待放如雨露春光。一念二十年,我谙熟了她的音容笑貌,她读白了我的阴晴圆缺。
小时候爸爸教我说mogo mama,what's the mama.他说mama就是世上最美丽的母马。后来爸爸归去了大海,大概是去找母马了吧。刚好我8岁,我找到了你,我想I am your Jack,you are my Rose.不管以后我魂去多少年,我想你依然会来看我,不是70年而是为三生。
我们每天在头等舱为富人们欢乐奏乐,不!我们是在为自己狂想。我们纸醉金迷,我们花天酒地。每当海风袭浪,雨点跳动和弦,四下无人我们配合默契,管它摇摇晃晃,管它玉碎瓦全。我们多快乐,哪怕被船长罚去烧火,我们依然形影不离。
我们来回大西洋穿梭,每到迷雾朦胧总会有一双蓝色眼睛填满了希望,他第一个伸起手臂大喊:American! Now,我们并没有任何激动,因为它是陌生的。有朋友问我这么多年你为什么没有下船,那里会有更多人欣赏你的音乐,你会有美丽的妻子和美丽的房子。我都有想过,其实那里还会有很多有名的钢琴家。
有一天不知什么风把爵士钢琴王子吹来了,据说是冲着我来的。Oh my god,我有些纳闷 我何德何能。大家凝重的看着他入场,一身西装革履露出一只金牙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目光射向我,并非凶残也无蔑视只是有点冷。他喝了杯啤酒,然后一曲高难度优雅的曲调打动了众人,我有些局促按部就班的按着他的曲调重新来了一遍,大家没有反应似乎有些纳闷我的意思。他好像认为我认为他的曲子太小儿科而在模仿他,于是他第二首曲子加大了难度,曲毕我夺泪盈眶。太难了,我根本做不到,我想认输,我只得弹了一首jingle bells 。
众人不解,我的朋友嗔怒道 what's up!My eyes are filled with tears.I just say he was beautiful 我根本做不到!爵士王子认为我弹的圣诞节曲子是瞧不起他,于是他有些生气但很镇静自若的点了一根烟放在了钢琴上使烟头朝外,用他至深的功力谱奏一曲磅礴朝气的曲调,Once again my eyes filled with tears.曲毕烟头灰尘并没有丝丝掉落,已知其功力极其深厚。我有如醍醐灌顶,向朋友索要一根烟,他很无奈的跟我说,你是不抽烟的,你想干什么!Just gave me!同样的把烟放在了钢琴上,我使劲浑身解数 如疾风骤雨拍打脸庞,如海风袭浪汹涌澎湃,如电闪雷鸣穿透心房,如天鸣泣诉不绝如缕。众人作惊呆状,服务员不自然地将酒洒在了富豪身上,阔太不知不觉被碰掉了假发……全场噤然 。我拿起那只烟点向了琴弦,瞬间火起,我拿起这支点燃了的香烟绅士地送到了他的嘴里,同时说You foced me ! 他噤然,全场雷动,富豪才发现一身都是酒水,阔太发现假发没了……。之后他一直留在船舱内没有出来直到船靠了岸,而我仍旧焕发光荣。
船靠岸前,一些知名唱片公司的人找到我请我录制唱片,朋友也鼓励我把音乐传世。我没有接受他们的意思,我看到窗外我一直关注的女孩在那彷徨寻找,我弹起了音乐由境生情,由情入景。旁边的人不断的在赞美,我拿起唱片夺门而出想要把唱片送给她。但是她已经被人群簇拥到很远,只模模糊糊听到她留下的一个地址。这是我录制的第一首曲子也是最后一首,当她消失在我的视线,我把它折断丢在了垃圾桶里。没有惋惜,只有留念于脑海中。
后来朋友又劝我上岸,可以去找那个女孩。当我们再见面你已为人父,黄脸婆带着几个孩子。后来我准备下船,朋友送了我一顶帽子,当我下到倒数第二个阶梯时候我回头望了望然后站定,思索停留了5秒钟,忽然我将帽子扔向空中 ,向大家挥手,仍旧回到我的小窝。对影知己,惺惺相惜。
几年过去了朋友上了岸,过得并不是很好,当年靠吹小号上了船,下了船却要把陪伴多年的小号当掉,却是舍不得 ,也没当几个钱。刚好店主的唱片机放着我当年录的唱片,我朋友有些动容就问他唱片哪里来的 ,店主说是在一艘将要爆破的大船上找到的又拼凑起来的。朋友听后就急忙赶到港口捕捉我的身
5. 求电影《苏州河》的专业影评
[选片背景介绍]
娄烨是中国的第六代学院派导演,他的影片追求生存还原,自觉摈弃民族和个人神话,挣脱历史文化的挟裹,将人从重重符号中释放出来,裸露生命的真实状态。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满足,自我封闭,展示的社会生活面过于狭窄且脱离普通人的现实生活。我选的电影是他的《苏州河》,该片2000年获得第二十九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大奖(金虎奖)、第十五届法国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奖。
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部电影反映的内容,很触动,我看了好几遍,但每次都内心的感情都很复杂。二是想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的手法、技巧,特别是由娄烨所代表的一批独立电影制作人的学院派电影手法。
这部电影在国外获了很多大奖,在国内所受的关注却极小。但是这部电影和《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一样,都是很不错的大陆艺术片,这也是我选这部很冷门但是艺术性很强的电影的原因。
[故事梗概]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上海的普通摄像师,以为别人摄影为生,开头是他眼里的苏州河是穿过上海的一条肮脏的河,在河的两岸发生着普通人不同的生活。
一天,一个酒吧的老板找到他,要他拍在店里游泳的美人鱼的形象。摄影师逐渐与扮演美人鱼的女孩熟识,从她嘴里得知马达和牡丹的故事。
马达是一个以送货的黑道邮递员。一次,主户让他送一个小女孩牡丹(周迅饰),这样几次后,马达与牡丹熟识,并产生了爱情。但不久马达被卷入了绑架的阴谋,绑架者企图要挟牡丹的父亲,以绑架牡丹来换取钱财。而绑架者是马达的黑道朋友,他们让马达在送牡丹的路上趁机绑架牡丹,马达不愿意这样做,又迫于朋友压力,只得答应。拿到钱后,牡丹知道自己被骗,绝望之下跳入苏州河,最后一句话是,她将化为一条美人鱼,从此不见踪影。马达因参与绑架也被投入监狱。
当他出来时,很多年过去了。但他依然思念着牡丹,他借送货的时间,四处打听牡丹的消息。一次在酒吧喝酒,发现女服务员(即前面提到的扮演美人鱼的女孩)长的很像牡丹,就想办法与他接近。摄影师知道此事,感到马达在抢自己的女朋友,于是找来打手将马达痛打一顿。马达逐渐明白扮演美人鱼的女孩不是他要找的牡丹。请求摄影师利用他与警察的关系帮助他找到牡丹,摄影师答应了他。不久,摄影师接到一瓶寄来的带有野牛草的沃特伽酒,从信上得知马达在他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便利店里找到了牡丹。
摄影师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没想到接到公安局的传唤,要求辨认在车祸中死去的人,马达来到事故现场,原来马达和牡丹喝了过多的沃特伽酒,在带着牡丹经过苏州河上的桥时,摩托车坠入河中,两人溺水而死。扮美人鱼的女孩也来到现场,终于相信了马达所说的和牡丹的事情是真的。最后她也离开了摄影师,看摄影师会不会像马达一样去找她。
[故事结构]
《苏州河》的故事从结构上其实夹杂着两段爱情--马达和牡丹的爱情、叙述者即摄影师“我”与美美的爱情,这两个故事由叙述者的叙述加以衔接。
第一个爱情:送货员马达出于犯罪的目的接近了牡丹,但随之而来的爱情令他手足无措,爱还是不爱,他也想不清楚。在牡丹跳河的那一刹那,也许他明白了什么是爱情--至少是牡丹对他的爱情。马达在出狱后苦苦寻找牡丹,在寻找过程中马达遇上与长得酷似牡丹的美美,以及美美的男友叙述者。一番波折之后,马达终于找到了人间蒸发多年的牡丹,两人重又饮酒,最后意外地死去。这是本片的主线。
第二个爱情:相对来说简单得多,主要通过叙述者的自白来完成。美美是世纪爱心酒吧的“美人鱼”--一类在酒吧的透明水柜中表演的女优。叙述者“我”认识美美之后不久,两人即开始同居。不过叙述者可能一开始并不认为这是“爱情”,从他那反应神速的一句“我们是现在分手,还是做爱之后再分手?”就可以看得出来,新同居时代,同居而已,谁会去想“爱情”这两个字?马达、牡丹死后,美美也离开了。这是影片的辅线。
[电影人物分析]
1、美美
也许美美这样的女子,是都市里常常可以看到的吧,不相信爱情的女子。也许是曾经有过爱的伤痕,才会独自一人在大都市里谋生,生活的艰辛,使得她不得不做着有些低微的工作,她不相信天长地久的爱情,因为那些只是爱情故事里才有的。最后她离开了摄影师,或者是为了想验证他们之间的爱情,或者只是不想继续这段所谓的爱情,想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2、马达
马达不是那种很善解人意,很温柔体贴型的男子。他应该是在牡丹跳了苏州河之后,才发现自己彻底地爱上了那个小姑娘。当然他寻找牡丹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想求得牡丹的原谅,如果牡丹死了,他的心结永远解不开。因此不管牡丹是否真的死了,他的余生都会一直地找下去。
3、牡丹
牡丹是一个没有得到过什么亲情温暖的女孩子,妈妈的早逝,爸爸的荒唐,她早就习以为常,直到遇见马达,她才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当马达欺骗了她,背叛了她的爱情之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她活下去的理由,于是她才可以带着那样从容的表情跳下苏州河。即使后来他们重逢,他们也没有因为喝酒驾车而双双死去,他们还可以回到以前那样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切都回不去了,而苏州河成了他们生命的终站,是开始也是结束。
牡丹和美美完全是两种人,却因为有着同样一张脸孔而结缘,家庭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两人的迥异,却在爱情这一问题上有着一致性,都是想获得一份永恒的爱情,却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伤害,都逃不过爱情的追逐。马达是一开始有目的的接近牡丹,但是在所爱之人的死亡面前,他卸下了假面具,原来他对爱情也是十分执着的,他始终相信牡丹不会死,寻找成为了他活着的唯一理由。
4、摄影师“我”
叙事者"我”应该不曾真正爱过,就算对美美也是,即使曾经有过爱情,也只有短暂的一刻,我们不断看到美美出门的情景,然后他等待着她归来。他无法完成马达所做的种种,因为他不是马达,他是个现实的爱情者,他知道他与美美的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所以他最终决定放弃。
影片中的摄影师在结尾处推翻了自己在影片开始时所说过的话,美美问他:如果我走了,你会找我找到死吗?他语气不确定的回答:会的。但在结尾处美美终于走了的时候,摄影师对自己说:我将等待下一次的爱情降临。
这样的四个人物形象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各型各态的人,四种人的四种个性与对爱情的不同态度是整个影片的客观反映。反映现实中不安和浮躁,崇尚真诚和纯真。
[电影分析]
许多影评盛誉,《苏州河》中的摇晃镜头、第一人称叙事的拍摄手法、两段式剧情发展,还有角色形象的塑造,都十足有《重庆森林》中以爱情故事反映时代风貌的味道,也因此娄烨有了「中国王家卫」的美誉。而另有影评指出,《苏州河》中两个面容相仿的少女,爱情与生命因机遇而交会,更宛如奇士劳斯基《薇若妮卡德双重生命》的变奏版。下面就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一、 结构
整部影片绝大部分是以“我”——一个摄影师的眼睛所看到的日常生活片断构成的。所以“我”的样子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在影片中。《苏州河》是一部很典型的作者电影。这让我联想到了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同样是夹杂着导演的叙述,有时候,摄影机在记录别人的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成为故事的一部分。电影在导演的摄像镜头之下。影片的叙述者总是不紧不慢地叙述,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叙述者在电影开始便说明了.这样的结构让人感觉很干净、利落。
二、镜头
整部电影的色调是灰色的,胶片给人一种粗糙的颗粒感,镜头一直在晃动中展开,旁白叙述更多的代替了演员的语言交流,不知道是不是属于《阿司匹林》那种的旁白电影。我猜整部片子是用8毫米或16毫米的机器拍的,所以,画面的素质似乎不能太较真,有时,镜头的运动和节奏也有一点奇怪,但即使如此,画面的震撼力,还是足够。整部电影的画面风格有一点像岩井俊二,但比岩井俊二更粗暴。片头一开始那条长镜头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那不是透过镜头看一条河,那是透过一条河,看一座城市,和发生在一座城市中的生死爱恨。
不合时宜地晃动,焦距得拉进和推远,画面的清晰和模糊,很真实的表现出这个故事。 依旧摇晃的画面,中长的镜头,机位跟近,特写,他的镜头感觉与贾章柯导演的长镜头刚好有个对比。惊恐的男人的脸庞有着忏悔的表情,带着微笑的女人的面容有着不辨虚实嘲讽的目光。水花四溅,一切安静了,成为过去。在主观镜头的摄影机前,尽情传达的特写与剪影,成功烘托出两个女孩死生的交替,像极了日本怪诞摄影师荒木经惟作品中的女人。特别是拍周迅的脸时,忽远忽近,神情的变化和摄影角度的变化都为影片带来了色彩,让人不禁赞叹摄影技术的作用有如此之大。此外影片的节奏很快,跳跃性强,对白简短而精炼,不拖泥带水。粗糙画面,晃动不安分,如人好奇探究的眼睛。探究着别人的同时也探究着自我。是窥视的姿势,因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在影片用摄影机记录下在河面上诸多的景象,将镜头对准城市的低层,又是用非常纪实的拍法,这个段落给人以不少的期盼,然而在此段落最后,镜头落幅在水面的倒影上,这暴露了导演的意图:蒌叶并无意在这座城市里寻找一段历史,一种真实,他所关心的,只是破败的城市景观下一个镜像般的爱情故事。
最后,说说两个自己感到特别震撼的镜头,一是牡丹从苏州河的桥上脱手仰面直落入江中,一是马达掀开帷幕的一角看着美美梳妆打扮足有几分钟,两个镜头都是一气呵成拍摄的,娄烨的才华明白无误地写在了这两个出手不凡的画面上。
三、语言
1、对白
影片的一开始就打动了观众的心。一男一女的对话,女子的声音有些喑哑,男子的声音有些漫不经心。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找我吗?”会啊。
“会一直找吗?”会啊。
“会一直找到死吗?”会。
“你撒谎……”
这是《苏州河》最开始的镜头。也是影片的主线。
然后是导演开始一段意味深长的陈述:“在这条河流上我们可以看到友谊,看到父亲和孩子,看到孤独,看到一个婴儿的降生,看到……看到顺水漂流的爱情,看到美人鱼…… 看在河的尽头河流流进大海。”然后依然是旁白,把你带入这部哀伤的电影之中。
2、语句
(1)、“我知道一切不会永远, 我想我只有回到阳台上去, 我知道我的爱情故事会继续下去, 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 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也许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才是精髓所在吧。这应该是现代人的选择吧。我不喜欢他的选择。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像马达寻找牡丹一样,走遍城市大街小巷各个角落,问遍所有能问到的人,来寻找自己迷失的爱情。虽然马达只是个混混,信誓旦旦的说要走出去干一番事业,最后只做了运输工人中的一个,虽然牡丹也只是个普通的扎两只马尾,穿红白色运动服的普通女生,虽然他们没有很多的故事,但是马达可以用以后几年的时间来寻找她,寻找离开的爱情,就已经足够了。能有多少人能耗费精力会寻找自己的爱情,现代人的爱情观是和马达的爱情相违背的,却与叙事者有着相似,这是不是种对爱情的一种迷失呢。曾经,我们期盼一个人的出现,哪怕这是不可能的事,也会内心热烈的等待。我们什么时候能像马达一样,当她离开时去不顾一切的找寻,整个城市的搜索。
(2)、“苏州河,一条‘沉淀了这个城市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尽管娄烨在创作该片的时候看起来是十分自信的,不过那种通过摄像机进行的叙述方式和自以为是的旁白总让人想起过去的苏童的小说。不过,总体来说,在国产影片当中,《苏州河》属于比较成熟的那种,故事讲得不沉闷,旁白和对白也很适合喜欢王家卫的朋友们的口味,所谓一不小心成了“经典台词”。
(3)、“如果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去找我吗?”
听到这句话,突然觉得女人是愚蠢的,当她们相信爱情的时候。 就像美美一样。 当她不相信马达的爱情故事的时候,她享受着这个故事。当她知道了这一切都是真的,她就崩溃了。 美美渴望牡丹那样的爱情。 于是美美离开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美美的离开,是她寻找真正爱情的努力。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美美的离开,只是逃避罢了。 而她留下的字条,只是她和自己开的一个玩笑。美美是女人。 愚蠢的,脆弱的,神经质的女人。她的选择似乎让我看到自己和身边很多人似有似无的影子,选择离开,选择出走,无非是离开暂时的一个自己,结果我们还是我们,回头来想,不知道我们恋上的是那个人,还是爱上了爱情。
[电影主题]-----关于爱情
苏州河是娄烨展现才华的力作,不论是镜头还是涵义,都是上乘之作。它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爱情的真实性和持久性,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爱情。这些问题是很难解决的,特别是放在现在来看,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苏州河这部电影带给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觉冲击。
美美离开了我,留下一张纸条,“如果爱我,来找我”。显然,她震惊于马达和美美的爱情,并希望在自己和男友身上能够延续同样的浪漫。但是,作为叙事人的“我”正如片头中所表现的那样,犹豫不决。一方面,他想念美美,希望自己可以和她再续前缘;另一面不想去找她。因为他觉得,一切都不会永远,美美的离开未尝不是解脱,他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这个结尾显示了导演的才华,留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爱情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个结局构思的很巧妙,相当具有独特性,和影片的开头相呼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爱情是必须认真面对的。然而什么是爱情,我们很难说得清楚。可以感觉,但无法说明。娄烨注意到这个问题,提了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完全回答,但是给出了一个建议:FIND ME IF YOU LOVE ME(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找我)。
也许爱情这个问题比不上生存、死亡、救赎形而上、深刻、严肃,可这并不能否定它
是一种思考,最多是境界不同而已。谁能回避思考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恐怕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声称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即使有,也是个自大狂,或者可以说,他的精神已不正常了。不过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些人对作为文学、艺术创作主题之一的爱情抱有空前的轻蔑态度,不知道这种轻蔑是出于本能的自负,还是出于有意识的敌对。
曾经,我们在一个街头巷尾就可以如此期盼一个人的出现,哪怕这是极不可能的事,也会内心热烈的等待。习惯在众人中寻找那个人的影子,而往往会一眼就看到对方,然暗暗喜悦。爱一个人,哪怕不说话,也可以一味去爱,或者只说一句,那么便是铭心刻骨的。但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像马达一样,当她离开时去不顾一切的找寻,整个城市整个城市的搜索,还是像最后一样,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爱情是什么,它只能告诉我们爱情有什么,以及我们向爱情发问。你是愿意继续你的爱情故事,还是等待下一次的爱情。每个人都能在内心里得出自己的答案。或许根本不许要答案。我想关于纯粹的爱与期待,旁若无人的找寻,或许只是怀念而无计可施。苏州河见证这一切。
这是我最近一年来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国产影片。在我眼里,它完全可以与西方电影相媲美。走在冬日的阳光下,它的音乐,它的摇摇晃晃的镜头,它的漫不经心而又 忧伤的对白,那条很脏很美极温暖也极亲切的苏州河一直在我心中荡着,与我纠缠着,我知道,我必要把它记在我的笔下,当然,此刻,这记载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
《苏州河》这部电影的名字也许并不重要,也许河流,只是一种隐喻。或者是某个人的某些日常生活的片断,或者是我们生存的某些空间,在那里,我们相爱,痴迷,缠绵,激越;在那里,我们背叛,悔恨,痛苦,绝望,;在那里,我们变老,然后死去……
6. 求电影《苏州河》的影评
刚在豆瓣电影上找的:
娄烨是中国的第六代学院派导演,他的影片追求生存还原,自觉摈弃民族和个人神话,挣脱历史文化的挟裹,将人从重重符号中释放出来,裸露生命的真实状态。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满足,自我封闭,展示的社会生活面过于狭窄且脱离普通人的现实生活。我选的电影是他的《苏州河》,该片2000年获得第二十九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大奖(金虎奖)、第十五届法国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奖。
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部电影反映的内容,很触动,我看了好几遍,但每次都内心的感情都很复杂。二是想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的手法、技巧,特别是由娄烨所代表的一批独立电影制作人的学院派电影手法。
这部电影在国外获了很多大奖,在国内所受的关注却极小。但是这部电影和《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一样,都是很不错的大陆艺术片,这也是我选这部很冷门但是艺术性很强的电影的原因。
[故事梗概]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上海的普通摄像师,以为别人摄影为生,开头是他眼里的苏州河是穿过上海的一条肮脏的河,在河的两岸发生着普通人不同的生活。
一天,一个酒吧的老板找到他,要他拍在店里游泳的美人鱼的形象。摄影师逐渐与扮演美人鱼的女孩熟识,从她嘴里得知马达和牡丹的故事。
马达是一个以送货的黑道邮递员。一次,主户让他送一个小女孩牡丹(周迅饰),这样几次后,马达与牡丹熟识,并产生了爱情。但不久马达被卷入了绑架的阴谋,绑架者企图要挟牡丹的父亲,以绑架牡丹来换取钱财。而绑架者是马达的黑道朋友,他们让马达在送牡丹的路上趁机绑架牡丹,马达不愿意这样做,又迫于朋友压力,只得答应。拿到钱后,牡丹知道自己被骗,绝望之下跳入苏州河,最后一句话是,她将化为一条美人鱼,从此不见踪影。马达因参与绑架也被投入监狱。
当他出来时,很多年过去了。但他依然思念着牡丹,他借送货的时间,四处打听牡丹的消息。一次在酒吧喝酒,发现女服务员(即前面提到的扮演美人鱼的女孩)长的很像牡丹,就想办法与他接近。摄影师知道此事,感到马达在抢自己的女朋友,于是找来打手将马达痛打一顿。马达逐渐明白扮演美人鱼的女孩不是他要找的牡丹。请求摄影师利用他与警察的关系帮助他找到牡丹,摄影师答应了他。不久,摄影师接到一瓶寄来的带有野牛草的沃特伽酒,从信上得知马达在他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便利店里找到了牡丹。
摄影师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没想到接到公安局的传唤,要求辨认在车祸中死去的人,马达来到事故现场,原来马达和牡丹喝了过多的沃特伽酒,在带着牡丹经过苏州河上的桥时,摩托车坠入河中,两人溺水而死。扮美人鱼的女孩也来到现场,终于相信了马达所说的和牡丹的事情是真的。最后她也离开了摄影师,看摄影师会不会像马达一样去找她。
[故事结构]
《苏州河》的故事从结构上其实夹杂着两段爱情--马达和牡丹的爱情、叙述者即摄影师“我”与美美的爱情,这两个故事由叙述者的叙述加以衔接。
第一个爱情:送货员马达出于犯罪的目的接近了牡丹,但随之而来的爱情令他手足无措,爱还是不爱,他也想不清楚。在牡丹跳河的那一刹那,也许他明白了什么是爱情--至少是牡丹对他的爱情。马达在出狱后苦苦寻找牡丹,在寻找过程中马达遇上与长得酷似牡丹的美美,以及美美的男友叙述者。一番波折之后,马达终于找到了人间蒸发多年的牡丹,两人重又饮酒,最后意外地死去。这是本片的主线。
第二个爱情:相对来说简单得多,主要通过叙述者的自白来完成。美美是世纪爱心酒吧的“美人鱼”--一类在酒吧的透明水柜中表演的女优。叙述者“我”认识美美之后不久,两人即开始同居。不过叙述者可能一开始并不认为这是“爱情”,从他那反应神速的一句“我们是现在分手,还是做爱之后再分手?”就可以看得出来,新同居时代,同居而已,谁会去想“爱情”这两个字?马达、牡丹死后,美美也离开了。这是影片的辅线。
[电影人物分析]
1、美美
也许美美这样的女子,是都市里常常可以看到的吧,不相信爱情的女子。也许是曾经有过爱的伤痕,才会独自一人在大都市里谋生,生活的艰辛,使得她不得不做着有些低微的工作,她不相信天长地久的爱情,因为那些只是爱情故事里才有的。最后她离开了摄影师,或者是为了想验证他们之间的爱情,或者只是不想继续这段所谓的爱情,想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2、马达
马达不是那种很善解人意,很温柔体贴型的男子。他应该是在牡丹跳了苏州河之后,才发现自己彻底地爱上了那个小姑娘。当然他寻找牡丹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想求得牡丹的原谅,如果牡丹死了,他的心结永远解不开。因此不管牡丹是否真的死了,他的余生都会一直地找下去。
3、牡丹
牡丹是一个没有得到过什么亲情温暖的女孩子,妈妈的早逝,爸爸的荒唐,她早就习以为常,直到遇见马达,她才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当马达欺骗了她,背叛了她的爱情之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她活下去的理由,于是她才可以带着那样从容的表情跳下苏州河。即使后来他们重逢,他们也没有因为喝酒驾车而双双死去,他们还可以回到以前那样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切都回不去了,而苏州河成了他们生命的终站,是开始也是结束。
牡丹和美美完全是两种人,却因为有着同样一张脸孔而结缘,家庭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两人的迥异,却在爱情这一问题上有着一致性,都是想获得一份永恒的爱情,却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伤害,都逃不过爱情的追逐。马达是一开始有目的的接近牡丹,但是在所爱之人的死亡面前,他卸下了假面具,原来他对爱情也是十分执着的,他始终相信牡丹不会死,寻找成为了他活着的唯一理由。
4、摄影师“我”
叙事者"我”应该不曾真正爱过,就算对美美也是,即使曾经有过爱情,也只有短暂的一刻,我们不断看到美美出门的情景,然后他等待着她归来。他无法完成马达所做的种种,因为他不是马达,他是个现实的爱情者,他知道他与美美的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所以他最终决定放弃。
影片中的摄影师在结尾处推翻了自己在影片开始时所说过的话,美美问他:如果我走了,你会找我找到死吗?他语气不确定的回答:会的。但在结尾处美美终于走了的时候,摄影师对自己说:我将等待下一次的爱情降临。
这样的四个人物形象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各型各态的人,四种人的四种个性与对爱情的不同态度是整个影片的客观反映。反映现实中不安和浮躁,崇尚真诚和纯真。
[电影分析]
许多影评盛誉,《苏州河》中的摇晃镜头、第一人称叙事的拍摄手法、两段式剧情发展,还有角色形象的塑造,都十足有《重庆森林》中以爱情故事反映时代风貌的味道,也因此娄烨有了「中国王家卫」的美誉。而另有影评指出,《苏州河》中两个面容相仿的少女,爱情与生命因机遇而交会,更宛如奇士劳斯基《薇若妮卡德双重生命》的变奏版。下面就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一、 结构
整部影片绝大部分是以“我”——一个摄影师的眼睛所看到的日常生活片断构成的。所以“我”的样子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在影片中。《苏州河》是一部很典型的作者电影。这让我联想到了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同样是夹杂着导演的叙述,有时候,摄影机在记录别人的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成为故事的一部分。电影在导演的摄像镜头之下。影片的叙述者总是不紧不慢地叙述,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叙述者在电影开始便说明了.这样的结构让人感觉很干净、利落。
二、镜头
整部电影的色调是灰色的,胶片给人一种粗糙的颗粒感,镜头一直在晃动中展开,旁白叙述更多的代替了演员的语言交流,不知道是不是属于《阿司匹林》那种的旁白电影。我猜整部片子是用8毫米或16毫米的机器拍的,所以,画面的素质似乎不能太较真,有时,镜头的运动和节奏也有一点奇怪,但即使如此,画面的震撼力,还是足够。整部电影的画面风格有一点像岩井俊二,但比岩井俊二更粗暴。片头一开始那条长镜头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那不是透过镜头看一条河,那是透过一条河,看一座城市,和发生在一座城市中的生死爱恨。
不合时宜地晃动,焦距得拉进和推远,画面的清晰和模糊,很真实的表现出这个故事。 依旧摇晃的画面,中长的镜头,机位跟近,特写,他的镜头感觉与贾章柯导演的长镜头刚好有个对比。惊恐的男人的脸庞有着忏悔的表情,带着微笑的女人的面容有着不辨虚实嘲讽的目光。水花四溅,一切安静了,成为过去。在主观镜头的摄影机前,尽情传达的特写与剪影,成功烘托出两个女孩死生的交替,像极了日本怪诞摄影师荒木经惟作品中的女人。特别是拍周迅的脸时,忽远忽近,神情的变化和摄影角度的变化都为影片带来了色彩,让人不禁赞叹摄影技术的作用有如此之大。此外影片的节奏很快,跳跃性强,对白简短而精炼,不拖泥带水。粗糙画面,晃动不安分,如人好奇探究的眼睛。探究着别人的同时也探究着自我。是窥视的姿势,因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在影片用摄影机记录下在河面上诸多的景象,将镜头对准城市的低层,又是用非常纪实的拍法,这个段落给人以不少的期盼,然而在此段落最后,镜头落幅在水面的倒影上,这暴露了导演的意图:蒌叶并无意在这座城市里寻找一段历史,一种真实,他所关心的,只是破败的城市景观下一个镜像般的爱情故事。
最后,说说两个自己感到特别震撼的镜头,一是牡丹从苏州河的桥上脱手仰面直落入江中,一是马达掀开帷幕的一角看着美美梳妆打扮足有几分钟,两个镜头都是一气呵成拍摄的,娄烨的才华明白无误地写在了这两个出手不凡的画面上。
三、语言
1、对白
影片的一开始就打动了观众的心。一男一女的对话,女子的声音有些喑哑,男子的声音有些漫不经心。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找我吗?”会啊。
“会一直找吗?”会啊。
“会一直找到死吗?”会。
“你撒谎……”
这是《苏州河》最开始的镜头。也是影片的主线。
然后是导演开始一段意味深长的陈述:“在这条河流上我们可以看到友谊,看到父亲和孩子,看到孤独,看到一个婴儿的降生,看到……看到顺水漂流的爱情,看到美人鱼…… 看在河的尽头河流流进大海。”然后依然是旁白,把你带入这部哀伤的电影之中。
2、语句
(1)、“我知道一切不会永远, 我想我只有回到阳台上去, 我知道我的爱情故事会继续下去, 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 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也许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才是精髓所在吧。这应该是现代人的选择吧。我不喜欢他的选择。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像马达寻找牡丹一样,走遍城市大街小巷各个角落,问遍所有能问到的人,来寻找自己迷失的爱情。虽然马达只是个混混,信誓旦旦的说要走出去干一番事业,最后只做了运输工人中的一个,虽然牡丹也只是个普通的扎两只马尾,穿红白色运动服的普通女生,虽然他们没有很多的故事,但是马达可以用以后几年的时间来寻找她,寻找离开的爱情,就已经足够了。能有多少人能耗费精力会寻找自己的爱情,现代人的爱情观是和马达的爱情相违背的,却与叙事者有着相似,这是不是种对爱情的一种迷失呢。曾经,我们期盼一个人的出现,哪怕这是不可能的事,也会内心热烈的等待。我们什么时候能像马达一样,当她离开时去不顾一切的找寻,整个城市的搜索。
(2)、“苏州河,一条‘沉淀了这个城市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尽管娄烨在创作该片的时候看起来是十分自信的,不过那种通过摄像机进行的叙述方式和自以为是的旁白总让人想起过去的苏童的小说。不过,总体来说,在国产影片当中,《苏州河》属于比较成熟的那种,故事讲得不沉闷,旁白和对白也很适合喜欢王家卫的朋友们的口味,所谓一不小心成了“经典台词”。
(3)、“如果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去找我吗?”
听到这句话,突然觉得女人是愚蠢的,当她们相信爱情的时候。 就像美美一样。 当她不相信马达的爱情故事的时候,她享受着这个故事。当她知道了这一切都是真的,她就崩溃了。 美美渴望牡丹那样的爱情。 于是美美离开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美美的离开,是她寻找真正爱情的努力。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美美的离开,只是逃避罢了。 而她留下的字条,只是她和自己开的一个玩笑。美美是女人。 愚蠢的,脆弱的,神经质的女人。她的选择似乎让我看到自己和身边很多人似有似无的影子,选择离开,选择出走,无非是离开暂时的一个自己,结果我们还是我们,回头来想,不知道我们恋上的是那个人,还是爱上了爱情。
[电影主题]-----关于爱情
苏州河是娄烨展现才华的力作,不论是镜头还是涵义,都是上乘之作。它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爱情的真实性和持久性,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爱情。这些问题是很难解决的,特别是放在现在来看,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苏州河这部电影带给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觉冲击。
美美离开了我,留下一张纸条,“如果爱我,来找我”。显然,她震惊于马达和美美的爱情,并希望在自己和男友身上能够延续同样的浪漫。但是,作为叙事人的“我”正如片头中所表现的那样,犹豫不决。一方面,他想念美美,希望自己可以和她再续前缘;另一面不想去找她。因为他觉得,一切都不会永远,美美的离开未尝不是解脱,他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这个结尾显示了导演的才华,留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爱情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个结局构思的很巧妙,相当具有独特性,和影片的开头相呼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爱情是必须认真面对的。然而什么是爱情,我们很难说得清楚。可以感觉,但无法说明。娄烨注意到这个问题,提了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完全回答,但是给出了一个建议:FIND ME IF YOU LOVE ME(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找我)。
也许爱情这个问题比不上生存、死亡、救赎形而上、深刻、严肃,可这并不能否定它
是一种思考,最多是境界不同而已。谁能回避思考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恐怕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声称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即使有,也是个自大狂,或者可以说,他的精神已不正常了。不过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些人对作为文学、艺术创作主题之一的爱情抱有空前的轻蔑态度,不知道这种轻蔑是出于本能的自负,还是出于有意识的敌对。
曾经,我们在一个街头巷尾就可以如此期盼一个人的出现,哪怕这是极不可能的事,也会内心热烈的等待。习惯在众人中寻找那个人的影子,而往往会一眼就看到对方,然暗暗喜悦。爱一个人,哪怕不说话,也可以一味去爱,或者只说一句,那么便是铭心刻骨的。但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像马达一样,当她离开时去不顾一切的找寻,整个城市整个城市的搜索,还是像最后一样,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爱情是什么,它只能告诉我们爱情有什么,以及我们向爱情发问。你是愿意继续你的爱情故事,还是等待下一次的爱情。每个人都能在内心里得出自己的答案。或许根本不许要答案。我想关于纯粹的爱与期待,旁若无人的找寻,或许只是怀念而无计可施。苏州河见证这一切。
这是我最近一年来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国产影片。在我眼里,它完全可以与西方电影相媲美。走在冬日的阳光下,它的音乐,它的摇摇晃晃的镜头,它的漫不经心而又 忧伤的对白,那条很脏很美极温暖也极亲切的苏州河一直在我心中荡着,与我纠缠着,我知道,我必要把它记在我的笔下,当然,此刻,这记载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
《苏州河》这部电影的名字也许并不重要,也许河流,只是一种隐喻。或者是某个人的某些日常生活的片断,或者是我们生存的某些空间,在那里,我们相爱,痴迷,缠绵,激越;在那里,我们背叛,悔恨,痛苦,绝望,;在那里,我们变老,然后死去……
7. 成事在人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透过覆盖我的深夜,
我看到黑暗如深坟。
感谢万能的上苍,
赐我不可征服的灵魂。
就算逆境犹如地狱,
我也从未退避哀求,
哪怕命运的棒喝下,
我也要流血不低头。
这怒与泪的尘世外,
恐怖幽灵悄然出没,
但面对岁月的威胁,
我丝毫不感到畏缩。
不论案卷写满惩罚,
还是前路门有多窄,
我是我命运的主宰,
我是我灵魂的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