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年代观后感
① 《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
改革开放30周年教育变化与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办学条件大改变,危房校舍变楼房,现代媒体课堂显。改革开放三十年,教师待遇大转变,月薪几十到几千,医疗保障尽开颜。”这是毛菊观老教师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3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可喜成果,今天,笔者用此来形容通化教育也不为过。
忆往昔,30年前的通化教育事业曾是发展滞慢,举步维艰。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有了第一所新式学堂,1949年辽东省市属中学仅有5个教学班,市属小学54个教学班共145名学生和72名教工的简朴办学条件,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而30年前的我市教育,那是1978年,恰好赶上国家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国家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的观念,对学制、教材、教学时间都作了安排,整顿了教学秩序,恢复了师范院校,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进修,恢复了少先队组织、中学的共青团组织。自此,我市教育事业也步入恢复、调整和发展轨道,百业待兴。那个年月,教育经历着“拨乱反正”和“披荆斩棘”,各级各类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校舍、教学设施、仪器等办学条件和环境都处于落伍、薄弱阶段,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地之别。
看今朝,30年后的我市教育事业可谓蒸蒸日上,累累硕果!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科学健康的发展态势。目前,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竞相争妍,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齐头并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各级各类学校1017个,在校生达到304177名,教职工达30204人的空前规模,实现了历史上的巨大飞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能不为之振奋,为之欢呼!
30年后的通化教育,坚持育人为首,德育为先,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控辍工作成效显著,高考成绩逐年提高。2004年秋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2007年秋全市普通高中全部进入新课程。重视教育科研,承担大量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课题。市直中学基本扫除信息技术“盲点”,开通了通化教育信息网。全市建设校园网达到143个,全市中小学微机台数达到18778台,机生比达到1:1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完成,覆盖率达100%。组织近万人进行“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工程”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实施“三名工程”,突出抓好“双师型”教师培训和专业课教师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素质和师德水平。
30年后的通化教育,职教发展势头良好,中职发展壮大。加快调整、发展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布局结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2005年以来全市职业教育新增建筑面积27647平方米,2007年末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部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进入省百强校的地区。职业招生就业工作实现新突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2006年市教育局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加大薄弱校、偏远校的改造和改建力度,“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资金4亿元,改造薄弱校430所,改造房校舍13万平方米,逐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积极支持和发展民族教育。近年来,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留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宿舍楼等,办学条件实现根本性改善。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也得到健康发展。
30年后的通化教育,注重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希望工程”等扶困助学工程,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每一位义务教育段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做好市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工作,使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贫困子女受教育问题。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严格考风考纪,确保教育的公平、透明。200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阳光分班、阳光课堂”等阳光工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阳光总在风雨后”,30载教育沧桑巨变,旧貌新颜;30载教育荣誉不断,任重道远。市教育局每年获得的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和荣誉都在20余项(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优秀实验区”等,通化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市”。
如今,通化教育将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进程,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为振兴通化老工业基地,加快小康社会的进程一路前行,再谱新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体制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1985年5月,中国政府《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关于地方的职责划分,原则上确定由各省(市、自治区)决定。执行中,各地基本采用“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做法。这个政策,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落到了乡镇政府头上。
② 对外开放30年,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读<<改革开放30年>>后,我看到了以前的生活和现在形成了很大对比。
时间如车轮在飞转,转眼间,我们的祖国、家乡已度过了改革开放30年。这是多么不平凡的30年,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人民的生活奔小康。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停满了形形色色的汽车、各种生活设施的完善••••••家乡发展30年,进步体现在方方面面,尽管我只度过了10个春夏秋冬,可儿时的新会和现在的新会相比,发生的巨大变化却仍也深有感触、历历在目••••••
回想儿时,体会最深的便是“家”的变化,从出生到到一年级,我和父母都是住在爸爸学校分配的,只有60平方米。虽然三个人够住,却很不方便。我的房间就“身兼两职”。白天作爸爸的书房,床上堆满了爸爸厚重的教科书,晚上就成了我的卧室。睡觉时都要把沉重的书搬上搬下,总是满腹牢骚。爸爸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他也想换大房子啊!他们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4000多块,生活虽并不拮据,但仍是能省就省,为买房攒钱。加上新会的新楼盘很少,这个买房计划就推迟到03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会的变化日新月异,一片片高级楼盘、优秀小区拔地而起。爸妈开始筹划买房。很快,我们看上了一套140平米房子,尽管贷款供楼,也总算有个宽敞的家,心里的那份喜就别提了!
“家”的变化给了我无限的欣喜,而衣食住行的改善则更让我感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为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妈妈开始挑选高档昂贵的衣服••••••这一切,不正体现市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吗?
改革开放30年,让我们的生活水平飞跃,家乡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城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城镇。物质生活的提升让我们过得更舒服。我相信,大家携手努力,在30年后,我们的祖国、家乡会飞的更快、更高!
自己写的
③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观后感
http://www.93.gov.cn/index.shtml上面有.
④ 改革开放30年的读后感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去年,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
三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而如今九十年代的孩子,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温暖阳光中长大, 我们这些祖国的幼苗更多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会感恩。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通过我们一代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祖国必将越发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也必将越来越美好。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我所知道30年
作为90后的学生,我们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很优越的了,像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样。我们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却不知道30年前,又是与现在截然不同的一番生活——就在我们的父辈和祖辈生活的那个年头,人民生活产生水平不是很高的时候。没有义务制教学的素服和家庭经济的贫困这两个原因,许多到学龄的孩子上不起学,读不起书,不得不早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教育前景也是十分的萧条。人们没有电灯,只能使用蜡烛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外出打工或回乡探亲只能步行,条件稍好的也只能搭乘渡轮,交通事业极不发达。在邮电方面,人们也只能靠电报互相联系,但是打电报既烦琐又破费,因此许多亲人推动联系。不仅是家庭个体,这个时候的中国政府也很紧张的很困难的。比如如今繁华的青泥洼桥,在那时的充其量也不过是条小巷子……
七十年代,由于我国资源不足,人民饮食以粗粮、素食为主。 而今,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间接粮食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替代直接粮食消费成为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动植物并重的方向发展;参照2010年中国营养发展总体目标,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摄入热量均已达到要求,但是城镇居民蛋白质摄入尚欠,脂肪摄入量超标较多,食物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费水平和膳食营养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论从食物消费结构还是人均摄入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状况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较城镇居民要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视.想想过去的人民公社,大家吃大锅饭,然后是粮票吃饭,没有个鱼漂肉票,吃肉都难得那些日子真的不敢想象爷爷奶奶是怎么过的那段日子,最后个体经营,开始有了几个冰淇淋球就超级开心的八十年代,各种个体小饭店也一堆一堆的身边的爸爸妈妈很多都是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再看看那现在肯德基,麦当劳,没有个几百万估计是开不起的,最开始的公家拿钱大家吃饭,然后是个体经营个体户经济,到现在我根本弄不清的什么跨国经济,乱七八糟的,我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吃到外星人开的餐厅.
再说说这个交通的问题,爷爷奶奶马车爬犁的年代,现在变成了娱乐项目了,估计只能在游乐场滑雪场才能体验到,而且价钱还挺贵的,每次去了之后回家说爷爷奶奶还会跟着一起回味,我回味的是开心新鲜,他们老人家回味的当时被迫无奈,那些我想象不到的不开心,后来仔细想想也是我做半个小时玩的挺开心,要是做上那么一整天估计真的是要了命了。爸爸妈妈那阵子全都是乘坐火车,个别的能坐坐大客车,特别是春运期间,这要是能弄到一张火车票简直是街里街外超级神的人了,再看看那些年的电视小品,什么买车票的,弄车皮的,铁老大成了带头的,我也就真不明白了,那个破火车怎么那么多得人抢着坐,做一次难受好几天的东西。最后看看我们这代人的交通工具,客车,前面多了一个豪华带空调的,吹得能让你脑袋疼,大靠椅比家里的还舒服,以后坐火车别找我,我真的很喜欢大客车,要是有钱的话飞机更是首选,八个小时的路程五十分钟就可以搞定了,而且还有漂亮姐姐的专业服务,还有杂志看,坐在飞机里面感觉自己就是上帝一样,有档次哦,每次都会很骄傲的告诉别人我去哪之后飞回来的,而且价钱也不是很贵,也许是我还没有挣钱我才会这儿想的吧。但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啊,爷爷奶奶可能都不敢坐的我们坐了,爸爸妈妈喜欢做的被我们鄙视了,感觉我们这代好牛的说。
再说说这个经济哈,经济钱是不知道越来越值钱了,还是越来越不值钱了,以前粮票是王道,老辈有的时候拿出来还会深情的看看,久久不肯挪开视线,我真不能理解,土掉牙的东西,七十年代时,这要是买一个摩托车才二百多,爹妈那年代还带那些大墨镜什么的,全都十几块钱,我看来那些价钱现在只能在青泥洼桥边上买点街边货,还不敢带在同学面前怕丢人的价位,我们现在随便买双鞋不也要二百多么?!其实也不能怪我们,现在的鞋基本都是这个价钱,有的时候想低调都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低调,去什么地方买那些爷爷奶奶说的革命鞋,过年过节有的孩子接钱接八百多,乐呵呵的,可是现在接三千甚至更多的都有的是,还有你在街边走路的时候看房子,都快一万多一平米了,这么一看现在这个一百一张的红纸究竟算不算是钱啊?
像是我们这样子的孩子出生在这个年代,说幸福也算是幸福,说悲哀也是悲哀,社会越来越复杂,你看看现在吃的喝的,出门接触的,还有手上花的这些,长辈总是说我们生长在花丛中,可是这么花花的世界,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我们会努力学习走继续下去的道路,也希望叔叔阿姨能理解我们面对的这个社会,共同营造更适合发展的社会环境。
⑤ 读《改革开放30年》有感,为题目的作文2000字左右
改革开放30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这30年,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成长的;这30年,我是紧跟着改革开放的速度而前进的。 细数这30年的历程: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宏观地讲,这是伟大祖国的沧桑巨变。 细数这30年的历程: 小时候,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回头看看自己的成长历程,现在有幸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再看看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微观的讲,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巨变呢?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出生年代 听妈妈讲他们小时候,什么都是限量供应,什么都要凭“票”购买:食油要“票”、鸡蛋要“票”、 禽肉要“票”、买布也要“票”,竟然连火柴、肥皂都要“票”。在那个票证满天飞的年代里,也是我们物质短缺的时代。妈妈说,那时候,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只鸡,过过瘾。 70年代末,我出生了,我出生的那年,正是市场逐渐开放的年代,市场上的各类商品开始逐步敞开了,出现了“议价”商品。妈妈说,那时候,我吃鸡蛋就不用再看“票子”的脸色了。 再看看现在我们孩子们的出生:母婴病房、妈妈沙龙,光是尿片、奶粉,那就不下千种阿。还有满大街、满荧屏的婴儿用品广告,铺天盖地,那才真正称得上是应有尽有!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童年时光 爸爸妈妈的童年是在弄堂、乡野中度过的,打弹珠、香烟片、跳房子……,他们手中所谓的玩具都是一些就地取材的物品,茭白壳、木棍、粉笔等等,有个布娃娃,就是很奢侈的玩具了。 我小时候,那可不一样了,虽然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但商店里的玩具就已经开始丰富了,什么布娃娃,那时都换成黄头发、蓝眼睛的洋娃娃了,还记得我有一套模拟医生的听诊玩具,现在我还完整的保留着呢。 再看看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别说洋娃娃,单是一个芭比就何止成千上万,还有那层出不穷的各式电子游戏、智力玩具,孩子们个个都是玩具高手、电子强人。他们的童年是与世界同步的高科技时代。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求学征程 进入求学时代,妈妈们遇到了插队落户、上山下乡,大好的求学时光被他们那不熟练的耕种动作所替代了。 到了我们这批独生子女时代,是改革开放后的幸运一代,高考不再是独木桥,多元化的求学之路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阳关大道。 而到了2008年的今天,改革开放后的30年,小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到高校、海外留学,多层次、多方位的学校选择,简直让我们挑花了眼。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工作岁月 工作了,爸爸妈妈们那时的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没有喜不喜欢,没有擅不擅长,分配你上哪,就得去哪。 新世纪初,我们大学毕业那会,已经是改革开放发展的蓬勃时期了,完全开始了自主择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了。 2008年的今天,不但择业需要竞争,我们所在的每一个岗位上,不论职员还是领导都引入了竞聘制,就是把最适合的人留在最适合的位置上,也就是把每个人的优势、长处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这就是我们年轻一代籍着改革开放春风的人生之路、成长巨变。 总之,30年的改革开放是我们祖国的沧桑巨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巨变。我们正在崛起,这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事实。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光辉,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从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2008年四川汶川强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场抗罕见震救灾斗争正在有序、有力、有效地展开。透视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明显阶段性成效,我们深切感受到,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突出优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物质保证,民族凝聚力不断提升的强大力量,这一切都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
⑥ 改革开放得读后感怎么写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的‘第二次革命’,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这30年对于我们国家、民族乃至我们每个人,都意义非凡,而人民生活的变化完完全全的诠释了这点。 在儿时的回忆中:妈妈的炸酱面,小学门口小摊上的大头菜,电影院后面的麻辣烫,爷爷的猫耳朵……有的还能吃到,而有些却已经永远成为记忆和遗憾......从有钱买不到东西到食品供应丰富,看市场经济给百姓带来的巨大好处。嘴馋无止境。过去是物资匮乏造成的饥饿感,现在是尝新鲜。计划经济时有人认为:根据中国国情,解决十亿人的食品供应是个大难题。事实是放开搞活后,当人的生产积极性发挥出来,一切产品大大超过需求。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过:“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一直是执政者的首要大事。改革开放30年来,最让老百姓感觉真切的也就是菜篮子、米袋子的变化。 厨房里的家伙事儿往往是以前女人们拉家常时的必聊话题。用什么洗碗最干净?怎样削土豆皮最省时间?而现今厨房里不再仅仅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多功能的厨具琳琅满目,厨房的样式也更新换代,从多家公用一个厨房到,家里改造一个阳台成厨房,再到新房必须有大厨房,再到开放式厨房还配套餐厅……厨房已经成为家庭温馨的体现、温暖的回忆……从厨房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看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供应丰富,收入提高才能带来厨房的改善。想吃的好又买的起,才使厨房的功能越来越好。 曾经听到外国人抱怨中国人有不按秩序排队的习惯:无论是在商店里还是在公路上,中国人总是习惯性地推挤和插队。关于中国人的这个习惯,我们大概可以有这样一种解释:中国人过去排了太多的队,为了太多的东西而排队,也排了太久的队。如今他们的“妄为”大概是出于一种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逆反心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上的大米供应已十分充足,在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将粮食年产量比30年前提高了60%。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为世界食品价格的稳定作出了贡献。然而,由于某些国家以粮食为原料生产乙醇,又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现在世界食品价格持续攀升,某些地区的价格更是高得让人无法承受。不过,中国13亿老百姓仍然可以很幸运地免遭排队购粮之苦。 作为第一个给国人留下时装印象的国际品牌,皮尔卡丹曾经影响了整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消费者。在整个八十年代,以皮尔卡丹和梦特娇为领头品牌,中国服装市场上出现了国际品牌热。鳄鱼、老人头、花花公子等如今已经显得过时的品牌,在当时是所有大城市商场里的热销品牌。到后来的九十年代,真正的国际奢侈品牌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卡利亚手表~杰尼亚西服,以及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名字,只能说明你与时尚无缘。在过去二十年中,“LV”几乎是每个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梦想的、也是首选的奢侈体验。从1993年的巴宝莉,香奈尔,1994年的雨果波士,1996年古姿,1997年的克里斯汀迪奥,1997年的爱马仕,1998年的乔治阿玛尼,2000年的范思哲,2001年的蒂芙尼,2005年的瓦伦蒂诺, 2006年的普拉达,Zara,一直到到2007年的H&M再次掀起了中国快速、廉价、国际时装的销售热潮。 30年前,城里的上班族们骑着色彩单调的自行车在街道上穿行,数量不多的公交车,每遇风雨天常常人满为患。拥有一辆私家轿车代步,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交通工具已是花样繁多:在繁华都市,知名品牌轿车会不经意间从人们身边招摇而过,出租车招手即停,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回首交通工具的变迁,人们品出了昔日清贫生活的苦涩,也品出了今日改革开放成果的甘甜。 家家都会有自己的第一台电视。从黑白到彩色,从9寸到29寸……从显像管到等离子。电视机,这个中国最大的媒介,总是牵动着人们的心。记得第一次转播电视剧“霍元甲”时,仅有的几台电视机旁总是挤满人群。碰到某街道停了电,人们把电视机拿到另一街道亲戚家去看,一大群人尾随其后。播此节目的时间里,真是万人空巷。而白天,满街谈论的都是霍元甲的话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家电现代化是生活富足的标志,通过各个时期人们对它的不懈追求,展示一个国家由穷变富的过程。不同阶段的攀比心理,人人梦想更大的电视机或更新的家电。 提起最初级的保养……雪花膏、哈喇油;百雀灵、红梅、雅霜等等词汇就印入脑海,这次都是最初的保养用品。可惜现在已经销声匿迹……而饮食,渐渐从吃饱,到吃好,再到更细腻的食补……古时宫廷的膳食也用于百姓的保养了……更新的保养理念那就是运动……这个词的内涵现在愈显重要。过去因蛋白质摄入少容颜不易受损。历史行走在妇女的容颜上。从顾命到惜颜,脸的重要性被大大提高了。只有在物质富足、生活稳定的社会保养的迫切性才会一再提高。 购物的概念是近些年的概念,购物在当下是一种生活方式,逛逛街,看看有没有可以带回家的,以便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在以前,这是不可想想的,谁没事在街上花钱玩儿啊,要买东西都是生活必须品?而且,以前买东西都是要票的,粮票油票肉票布票副食本……都已经成了纪念品……从私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看市场经济对改变社会的巨大推动力。多种体制并存竞争,使消费者有了选择的自由,有钱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第一家农贸市场、第一家超市开张。购物的喜悦已超过实际的需要。如今已经可以做到购物不出家,网络购物送到家。 改革开放的带来的巨大变化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这些都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事物。无论从生活品味,还是生活的质量而言都一个飞跃,绝对的飞跃~~这是几代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我们依然应该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把国家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
希望采纳
⑦ 读后感(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30周年教育变化与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办学条件大改变,危房校舍变楼房,现代媒体课堂显。改革开放三十年,教师待遇大转变,月薪几十到几千,医疗保障尽开颜。”这是毛菊观老教师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3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可喜成果,今天,笔者用此来形容通化教育也不为过。
忆往昔,30年前的通化教育事业曾是发展滞慢,举步维艰。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有了第一所新式学堂,1949年辽东省市属中学仅有5个教学班,市属小学54个教学班共145名学生和72名教工的简朴办学条件,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而30年前的我市教育,那是1978年,恰好赶上国家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国家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的观念,对学制、教材、教学时间都作了安排,整顿了教学秩序,恢复了师范院校,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进修,恢复了少先队组织、中学的共青团组织。自此,我市教育事业也步入恢复、调整和发展轨道,百业待兴。那个年月,教育经历着“拨乱反正”和“披荆斩棘”,各级各类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校舍、教学设施、仪器等办学条件和环境都处于落伍、薄弱阶段,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地之别。
看今朝,30年后的我市教育事业可谓蒸蒸日上,累累硕果!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科学健康的发展态势。目前,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竞相争妍,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齐头并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各级各类学校1017个,在校生达到304177名,教职工达30204人的空前规模,实现了历史上的巨大飞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能不为之振奋,为之欢呼!
30年后的通化教育,坚持育人为首,德育为先,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控辍工作成效显著,高考成绩逐年提高。2004年秋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2007年秋全市普通高中全部进入新课程。重视教育科研,承担大量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课题。市直中学基本扫除信息技术“盲点”,开通了通化教育信息网。全市建设校园网达到143个,全市中小学微机台数达到18778台,机生比达到1:1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完成,覆盖率达100%。组织近万人进行“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工程”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实施“三名工程”,突出抓好“双师型”教师培训和专业课教师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素质和师德水平。
30年后的通化教育,职教发展势头良好,中职发展壮大。加快调整、发展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布局结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2005年以来全市职业教育新增建筑面积27647平方米,2007年末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部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进入省百强校的地区。职业招生就业工作实现新突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2006年市教育局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加大薄弱校、偏远校的改造和改建力度,“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资金4亿元,改造薄弱校430所,改造房校舍13万平方米,逐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积极支持和发展民族教育。近年来,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留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宿舍楼等,办学条件实现根本性改善。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也得到健康发展。
30年后的通化教育,注重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希望工程”等扶困助学工程,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每一位义务教育段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做好市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工作,使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贫困子女受教育问题。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严格考风考纪,确保教育的公平、透明。200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阳光分班、阳光课堂”等阳光工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阳光总在风雨后”,30载教育沧桑巨变,旧貌新颜;30载教育荣誉不断,任重道远。市教育局每年获得的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和荣誉都在20余项(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优秀实验区”等,通化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市”。
如今,通化教育将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进程,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为振兴通化老工业基地,加快小康社会的进程一路前行,再谱新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体制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1985年5月,中国政府《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关于地方的职责划分,原则上确定由各省(市、自治区)决定。执行中,各地基本采用“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做法。这个政策,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落到了乡镇政府头上。
⑧ 观看开放年代学习到了什么
入世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促进了改革,也促使真正的改革开放发生。 开放,就是不再闭关锁国,不再固步自封,引进来,走出去,聆听世界的声音,也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而加入世贸组织是开放的一个典型代表。世贸组织,世界自由贸易组织,会员国之间能进行绝对的自由贸易,大大的开拓了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与国之间的限制减少,大家都要遵从更高的规则要求——世界贸易规则。要想在这个大环境下生存发展,实现强国的梦想,就必须接受它,适应它,融入它,运用它。
为了加入世贸组织,我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来谈判,付出了这么多,就要大大的发挥与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的优势。这一点中国人做的还行。从很多方面可以发现,比如大量的中外合资企业,外资独资企业,在国内为国人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企业不再都是国家控制,个体经济大量涌现,创业热情高涨。中国成为了继美国,日本之后的又一世界制造业中心,港口吞吐量排在世界前列,中国的商品每天都发往世界各地。“Made in China”随处可见。这正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廉价,产品成本低,土地资源广等优势。
政府怀着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引进了大量外资企业,但通过十年的发展,我们的目的实现了吗?我们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了吗?我们发展起了自己的黄金品牌了吗?没有,还是没有。结果反而是国外品牌深入中国人心,稳扎中国市场,甚至有的中国原有品牌企业也在激烈的竞争下,或倒闭,或被收购,或改行专业。这就是一直存在着的问题,即怎样在开放与产业保护之间进行博弈,在竞争中求发展。
在开放过程中,中国企业不仅在国内受到国外品牌的冲击,出口贸易在国外的发展也是困难重重。纪录片中的那个紧固件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国要真正的融入世界,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与改进。政府需要在政策与立法上做出改进。在不违背世界的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更多的为中国人着想,为中国企业谋利益,防止垄断,破除垄断,营造一个好的经济环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习国际法规,更要运用国际法规,它不仅是别人挑毛病,找麻烦的依据,同时它也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权益,为自己说话的有力武器。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就看你如何去趋利避害,获得最大的好处。面对一个新事物,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害怕、不作为、退缩,都只会让我们败得更快,更彻底。只有保持一颗清醒理智的头脑,满怀信心,去面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反应。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巨大的变化,有的外国企业抓住了这个机会,早早的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例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大开中国人的眼界,原来东西可以这样卖啊!既然国外的特色品牌能很快地进入中国,那中国人是不是也时刻关注形势的变化,并提前做好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准备呢?应该是没有吧!我们现在有享誉世界的特色品牌吗?我们把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发扬出去,成为世界人皆知的中国人的骄傲与带名词了吗?没有。我们不断地受到外来的冲击和阻击。
为什么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突如其来?明明中国为了入世做了那么多的努力,大家不都知道了吗?但人民群众都知道了吗?都知道入世的意义与挑战了吗?提前有做好了心理准备了吗?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基本的计划,基本的目标是什么呢?是十年后找不到自我价值吗?还是仅仅看G D P的增长。在我看来,原因是政府没有与人民做好沟通,政府派出人员辛辛苦苦为入世做努力,人民呢?两者做不到心意相通,政策不透明,命令不能快速准确的从中央到地方到各个单位甚至到个人。国家的计划人民不知道或不关心,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者都不满意。 据说日本人做长远计划到两百年以后,那我们呢?不是说让给国家政府事无巨细的都为我们操心,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而是在一些重大的具有转折与跨越意义的行动与事件上能给人民打好预防针,有一套真正为人民着想的计划。不至于让大多数反应慢的人被残酷的打击和抛弃,毕竟太多的人不行了,没跟上节奏了,影响就大了去了。
总之,开放是好的,能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自己,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计划与目标,不能太被动,不能做独行侠,政府与人民要保持通话。
⑨ 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西方有的人认为,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是实用主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做出科学总结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个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的产物。既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
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香港自秦起明确成为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或现实存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概括地说,改革开放,我们“改”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直观地考察我们的现实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看,早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已经由过去的“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一统天下,改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经济体制看,已经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状态看,已经由封闭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革、越来越活跃的社会;从出发点看,过去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现在强调改善人民生活,以民为本。
在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后,通过改革开放形成和确立起来的以上五个方面的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素。
这样一些重大的变化,给我们的社会和社会成员带来什么呢?
首先是经济的快速发展。198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是7100亿元(见十二大报告),到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1.09万亿元,即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也增长了几十倍之多。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时候,我国大约九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竟有2.5亿之多。现在,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还留下一个不小的尾巴),广大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事实,不必一一列举。
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增强了。
人的精神面貌深刻变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壮年文盲已基本扫除,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二十。过去年代存在的那种个人迷信、思想僵化状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人们敢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大大增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以上这些,就是现实存在的、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年,邓小平曾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8页)回过头来看,确实是这样。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实践和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其意义决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特别要强调的是,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是正确的,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
但是,国际国内都有人认为,改革开放搞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或者说,中国现在是共产党领导的资本主义。有人甚至想当然地列出几条,作为标准,对照现实社会,指责改革开放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这里涉及到一个老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需要搞清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丢开老祖宗,随心所欲地发议论。那么,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在经济方面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经济上分析和判断社会性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
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公有制”与“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两个概念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但这两个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体实现形式决不限于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这个要求,以后他们又不断地阐述这个思想。
“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633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强调,他们的理论是活的行动理论,而不是必须机械照搬的教条,这些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完全取决于人们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就是说,要从各国的实际出发。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同老祖宗讲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完全一致,而且有所深化。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是列举几条特征,来判断社会主义,而不善于从基本思想的高度、从本质的高度理解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我们认定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我们强调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提出了以人为本。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由于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特别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用中国语言表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应当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
应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更多更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从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看,都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但是,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完全清醒,思想僵化,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中确有不少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东西,概括地说,主要有:“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以阶级斗争为纲、高度集权。通过改革开放,这些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东西,有的相当彻底地改掉了,有的正在改变。总之,我们的改革开放,改掉的是不切合中国实际的东西,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东西,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道远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还远远没有完成,我们的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观察我们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市场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还有残存,旧体制的思想、观念、习惯、活动方式、领导方法还存在,等等。还要看到,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还存在一些非社会主义的东西,这主要是指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邓小平曾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些弊端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最近揭露出来的山西黑砖窑,是比封建主义还要落后的东西,带有奴隶制的色彩。以上这些,其性质都是非社会主义的,都在革除之列。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误失衡。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最基本的是经济与政治、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不够协调,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几大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却是碎步缓行,进展不大。“官本位”非但没有削弱,还有增强之势。目前存在的民生问题突出,贫富差距拉大,为富不仁现象增多,丑恶现象陈渣泛起,社会风气败坏,腐败严重等问题,都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
目前改革处在关键阶段,问题很多,矛盾复杂,难度很大,各种议论纷起,我们要下最大决心,拿出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那样的决心、气概和魄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我们体会到,从旧体制转变为新体制,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变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是一场革命。在改革进程中,困扰改革者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姓资姓社”的问题。改革从起步时起,就有人指责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姓资姓社”的争论。
邓小平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这就是有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实践标准的发展,更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廓清“姓社姓资”迷雾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领导干部所说,这些年,我们就是靠“三个有利于”标准壮了胆。
坚持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我们看到,有的文章谈论改革,洋洋万言,引了不少邓小平的话,但就是不讲“三个有利于”标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赞成“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必然要另立判断标准,这是挑起“姓社姓资”争论的习惯做法。实践已经证明,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谈改革开放,很可能南辕而北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