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马观后感
❶ 白马飞飞观后感300~400字
人中关羽 马中飞飞
――观电影《白马飞飞》有感
看完了电影《白马飞飞》,我有数不尽的感慨。我仇恨侵略者,痛恨更夫,憎恨日本那残暴的军官,更崇敬宁死不屈的白马-飞飞。
草原上有一匹白马,叫飞飞。它全身雪白,嘶喊咆哮,奔跑起来,有玉龙飞腾之壮。它是一匹性格倔强、天生傲骨的宝马。草原上没有人能驯服它。看见它,我不由想起了一首诗:“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玉龙飞下九天来。”一个哈萨克族的驯马师说:“骏马只向意志坚强的人亮出它的脊背。”红军连长听懂了这句话,于是他经历数次失败也不放弃,终于驯服了这匹白马,并和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抗日战争暴发后,主人负伤了,飞飞迅速背起连长,打算把他送回了军营中。然而,日本人来了,飞飞把主人放在离军营不远处,自己把日本人引开了。终于,飞飞被日本人抓走了。飞飞很难过,愤怒地摔下日本军官,日本人很生气,把它狠狠地抽了一顿。随后,日本人想让飞飞为他们卖力,但飞飞坚决不干,它不吃日本人的东西,不喝日本有的水,最后活活地饿死了。看到这里,我心如刀绞。
白马飞飞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它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这是一匹多好的马啊!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肯饿死也不吃日本人的东西,为喝日本人的水,不为日本有卖力。
它本不可以悠闲的散步,吃着碧绿的青草;它本来可以成不领头马,领着马群奔向四方;它本来可以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快活地奔驰着;它本来可以头带金丝花环,配着金色马鞍,任日本人骑在背上威武地奔跑。不,它没有这样做,它不要快乐的生活,却要助中国的战争一臂之力;它不要安宁的生活,却要奔向血腥的战场。
看完《白马飞飞》,我不由得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飞飞和他一样,始终忠于自己的主人。
观《白马飞飞》,我有万千感慨!
❷ 白马读后感
《白马篇》读后感
年少心驰烽火间
衰草连天、黄沙万里的塞上,英姿飒爽的少年,素衣如雪,白马嘶风,腰间长剑冷若寒霜。马蹄过处,胡虏万军鼠窜,血流成河。这是曹植心目中的英雄,也是古今多少热血少年寝寐难忘的梦想。
喜爱武力也许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即使在愈来愈文明的世界里也不曾发生过本质的改变。尤其是男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拿着假刀假枪在那里挥舞追逐,打打杀杀,自发地进行一场模拟的战争。他们的理想中最多的一项便是“长大了当解放军”, 把坏人统统杀死,保卫我们的祖国。再大些的时候,他们识字了,会自己看书,于是便有许多人喜欢上了和军事有关的东西,看战争的史书和小说,研究攻伐谋略,一堆一堆地购买关于舰船武器的杂志,不厌其烦地组装试验各种航模。就连看电影,他们也喜欢看战争或动作片,玩游戏也要玩激烈对抗的虚拟战争。在和平的年代里,尽管只是很少的人长大之后会真正与军事有所关联,但在每一个少年的心中,都曾经有一个驰骋沙场、报效国家的雄伟愿望。
“雕外胡骑飞镝声,玉匣长剑日日鸣”,“男儿西北有长安,莫滴水西桥畔泪”……自古的少年,对于铁马金戈、硝烟锋火都有着相同的眷念,这眷念不仅来自天性中的好武,更多的是因为对于国家故园那种生死以之的责任感一而长久以来、每一个时代的边疆巩固,国富民安,依靠的都是那一腔永不变冷的热血
❸ 白马读后感二百字
《白马》读后感
年少心驰烽火间
衰草连天、黄沙万里的塞上,英姿飒爽的少年,素衣如雪,白马嘶风,腰间长剑冷若寒霜。马蹄过处,胡虏万军鼠窜,血流成河。这是曹植心目中的英雄,也是古今多少热血少年寝寐难忘的梦想。
喜爱武力也许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即使在愈来愈文明的世界里也不曾发生过本质的改变。尤其是男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拿着假刀假枪在那里挥舞追逐,打打杀杀,自发地进行一场模拟的战争。他们的理想中最多的一项便是“长大了当解放军”, 把坏人统统杀死,保卫我们的祖国。再大些的时候,他们识字了,会自己看书,于是便有许多人喜欢上了和军事有关的东西,看战争的史书和小说,研究攻伐谋略,一堆一堆地购买关于舰船武器的杂志,不厌其烦地组装试验各种航模。就连看电影,他们也喜欢看战争或动作片,玩游戏也要玩激烈对抗的虚拟战争。在和平的年代里,尽管只是很少的人长大之后会真正与军事有所关联,但在每一个少年的心中,都曾经有一个驰骋沙场、报效国家的雄伟愿望。
“雕外胡骑飞镝声,玉匣长剑日日鸣”,“男儿西北有长安,莫滴水西桥畔泪”……自古的少年,对于铁马金戈、硝烟锋火都有着相同的眷念,这眷念不仅来自天性中的好武,更多的是因为对于国家故园那种生死以之的责任感一而长久以来、每一个时代的边疆巩固,国富民安,依靠的都是那一腔永不变冷的热血
❹ 求一篇400字的兵马俑观后感(急求)
1.沉睡的历史——秦兵马俑观后感
当我走进展厅时,一个个冷峻的武士,一件件古老的兵器,仿佛要立刻把我带入那战国时期秦王一扫六国的战场一般,它们让我感受到秦国的战争与生活。
前方,跪射俑单腿撑地,另一条腿膝盖向上,眉宇间透出警觉,一副蓄势待发的模样;步兵俑面目清秀,身材矫健,身上的盔甲制作精细,是秦军中的主力军;骑兵俑神情稳重,一手握住牵马的缰绳;而将军俑则显得异常魁伟,特别是它们的铠甲甲片小而细,前胸还系着彩色花结,足可看出他们的身份。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秦俑身上的每一个细节,比如说头上的发髻,每个陶俑都截然不同。普通的兵士都戴着软帽,而高级军官则戴着制作精细的头冠。在陶俑中,找不到一个相同的面容,每一个陶俑都神形具备,毫无呆板之感。
秦俑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先要用泥捏塑出陶俑的头、手、足等部分,身体则用泥条一圈一圈盘筑而成;接着将身体各部分拼接好以后,在表面进行雕刻、拼贴、对细微处进行修改,才将这些半成品放入炉中,用1000摄氏度上下的温度烧制成俑。最后,还要在陶俑上添加丰富的颜色,使陶俑更加生动。(其实,原来所有的陶俑都是有颜色的,因为陶俑年代久远,大多数颜色都剥落了,所以陶俑都显出青灰色。)这样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凝结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我凝视着这些秦俑,仿佛看见在远古的战场上,秦兵手持兵器,勇猛向前的场面。战场上,军鼓擂得震天响,士兵刀戈相向,黄沙被风刮得呼呼作响,战士的呼喊盖过了一切声音…… 似乎明白了秦始皇为什么要费尽心机,造出这庞大的地下军队——他要给后代留下他那段一统天下的辉煌历史。
2.“兵马俑”观后感
为了丰富大学生活,开阔大学生眼界,由校团委组织我们参观了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让我们感受颇深。
当我们还没正式走进展厅时,导游先给我们讲解了秦始皇陵,“秦始皇头枕骊山,脚蹬渭水,左手抱玉,右手抱金,”仿佛我就看到了伟大的秦始皇,而作为陪葬坑的兵马俑,我更想迫不及待地去参观。
当我们走进展厅时,气势雄伟,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坑仿佛要立刻把我带入那战国时期秦王一扫六国的战场一般,一个个冷峻的武士,一件件古老的兵器,让我感受到了秦国的战争与生活。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佣,他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他们的脸型、体态、神态均有差异,就连发髻也个不相同。陶马则形体高大,劲健有力,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显示了他们的机警敏捷,强壮善驰。在陶佣中,找不到一个相同的面貌,每一个陶佣都神形俱备,毫无呆板之感,这样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让我不得不惊讶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的技能是多么的高超!
我们凝视着这些兵马俑,仿佛看到了在远古的战场上,秦兵手持兵器,勇猛向前的场面。战场上,军鼓擂得震天响,士兵刀戈相向,战士呼喊着视死如归,勇往直前……我们似乎明白了秦始皇为什么要费尽心机,造出这庞大的“地下队”——他要给后世留下他那段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和辉煌历史。
秦始皇,灭六国,统天下,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下了“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秦始皇兵马俑规模巨大,场面威武壮观,我们为之惊叹,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的雄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博大的历史文化的气息,同时也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才能和高超技术,兵马俑作为中华民族的财富,我们应该 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❺ 《驿马》读后感
驿马们将这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梦传承了下来,我想如果驿马们永远也到不了楼兰的话,这个梦依然会美好,哪怕只是为本书留下悬念呢。
读书心得体会:
这一周田田带回家的又是一本超精美的绘本——《驿马》,总以为孩子们的书都是充满纯真和快乐的,可看完一遍后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很少,或者说很久以来都没有这样一本书像这本《驿马》这样令我有一种灵魂被触动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只是感动,而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沉重的叹息。甚至读到最后,我的喉咙竟有些发紧,鼻头酸酸的想落泪。也许是尘世间的繁杂让人变得麻木,沉积的心情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
故事很简单,讲的是一个驿马家族。驿马青杨的爸爸妈妈在楼兰相遇,他们常常给青杨讲起楼兰。那是一个像天堂一样美丽的地方,那是一个像天堂一样幸福的地方,天蓝蓝,水蓝蓝,羊白白,云白白。到楼兰去看看就成了青杨心中最坚定的梦想,但是,作为驿马,他无法选择自己奔跑的道路。于是,他又把这个梦想传给了自己的孩子。就这样,这个美丽的梦想在驿马家族中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楼兰似乎成了驿马家族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直到小驿马琥珀在无意中来到一片废墟,并且坚定地认为那里就是由永存于自己和祖先梦中的天堂。
读到最后,看着琥珀坚定的身躯和远处隐隐展现的断壁残垣,我的心被狠狠的撞击着,一代又一代驿马心中的圣地,宛如一声叹息,消散在黄沙漫舞的风中,不由得一股悲伤的哀愁从心底漫延出来。
楼兰,少女一样的名字,蒙着历史的面纱,神秘而哀伤。这个曾经美丽的地方,谜一样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又在一千多年后神话般的出现,沧桑变幻,写下的是一世繁华,一世枯沙。
最初迷上楼兰是因为那首红极一时的《楼兰姑娘》,低婉的歌声像夜晚天边点起的灯,让我开始了追寻的脚步。我揣测着楼兰姑娘美丽的样子,有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身佩利剑的中原勇士,不远万里,历尽磨难,来到皎月清辉的楼兰城,美丽的姑娘头戴香巾,身穿白纱,踏着青草,向我走来。再后来,那具仰卧在风蚀沙质土台中的干尸,令我对楼兰的探寻多了一些传奇和恐怖的色彩。我无法将这具面目森然、观之发怵的尸体和令人神往、让无数勇士为之血溅的楼兰姑娘联系起来,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要一提起楼兰,就有一种悚然凛冽的凉意从脊背窜至全身。直到看到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首席教授、刑事相貌学专家、痕迹考古学家赵成文还原的楼兰美女,那清秀的娥眉、深邃的双眼、轻抿的薄唇散发出的俊美而忧郁的气息,渐渐地温暖了我心底的怯意,取而代之的又是无限的悲凉和惋惜,这么美丽的楼兰姑娘连同她美丽的家园,就这样被岁月的风沙清蚀了一切,化为了遍地流沙,横亘在大地的几堵残墙,一两棵腐化成石的胡杨,替代了当年繁华的模样。
中国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是《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中,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建国于盐泽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这里的“盐泽”,便是罗布泊。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国都名“打泥”。《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楼兰王国全盛时期,其疆域东起阳关附近,西到尼雅河畔,南自阿尔金山,北至哈密一带,
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部善,并请求朝廷驻军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此后直至魏晋累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一度十分繁荣。可是在公元3世纪后,楼兰王国却神秘地消失了,楼兰王国的兴亡和它边上的罗布泊一起,成了一个巨大的谜。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一些西方冒险家开始出现在一向寂寞荒凉、杳无人迹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他们的身影使得这片广袤数万里、一直湮没无闻的区域,变得为世人所瞩目。1901年2月,瑞典人斯文·赫定那把遗失的铁铲打开了时空大门,使沉寂在沙海之中zuowen.i1766.com千百年前的古代绿洲从沉寂的大漠中重生,展现在世人面前。赫定自己也说:“铲子是何等幸运,不然我决不会回到那古城,实现这好像有定数似的重要发现,使亚洲中部的古代史得到不曾预料的新光明!”
《驿马》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潘多拉盒子,将脑海中关于楼兰的记忆释放出来。而女儿对楼兰一无所知,故乡和寻根的概念对她来说也过于抽象,她对故事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说:“驿马是人骑着送信和送东西的,楼兰很美,只有青杨的爸爸妈妈去过,驿马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它们只能在驿站之间跑,不能自己选择路线,没有自由。但是它们还是很想去,一直想一直想,连做梦都想。最后,小驿马还是来到楼兰了。”
是的,女儿说得对,驿马的梦想就是回到楼兰,整个故事的主线也是梦想,但看完之后最强烈的感觉却是梦想的遗失和追寻。有梦就要去追,只要不放弃,就终有实现的一天。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学会坚持,为了梦想而坚持!
最后,以原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通川分局局长吴海的《楼兰三叹》结尾吧,希望大家都能行动起来,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记忆,不要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湮灭的财富再次淡出人类的视线,不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只能从图片或文字中了解华夏民族浩翰的文明曾经多么的辉煌!
❻ 艺术青玉作的马头观后感怎么写
网络知道
青玉制品马头给你带来的感受
艺术青玉作的马头观后感怎么写
艺术青玉作的马头观后感怎么写
艺术青玉作的马头观后感怎么写
我来答共1条回答
热心网友2017-03-23
观后感写法
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我们读书看报阅读文章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❼ 马诗读后感悟
马诗的诗意
《马诗》
作者: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1、大漠:广大的沙漠。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2、何当:何时,何日。
3、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妆饰的马笼头。
4、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5、清秋:清朗的秋天。
诗意:
广阔的沙漠如万里铺雪,
燕然山上悬挂着如钩的弯月。
何时能够配上金饰的络头,
在清爽的秋天奔驰向前。
赏析: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❽ 百家讲坛 观后感
观百家讲坛于丹的《庄子》有感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听《百家讲坛》刘晓岚教授讲“李煜”有感
不得不说,历史是无情的,它给予每个朝代的不仅仅是荣华富贵,骄奢淫逸,还有无尽的痛苦,心机。更重要的是,它不肯把那大好河山献给任何一个王朝,它不肯让任何一个王朝长时间的享受生活。所以,它给了每一个王朝一个期限,一段回忆。这其中: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君主有的快乐有的痛苦,有的秉公执法有的贪婪残暴;有开国皇帝有末代君主;当然,一生的“伟绩”有的被世人称赞有的被世人唾弃。然而,在每个王朝末代君主的头上,很少能博得同情、理解的目光,他们,不是被人类唾弃、耻笑,就是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历史丝毫不会宽恕他们的“罪行”,所以,他们成了臭名远扬的千古罪人……
其实,不然,在所有亡国之君中,有一位不仅没有遭到世人的唾弃,反而引起了太多太多人的同情与惋惜,他的词更是流芳百世,引人注目,他便是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