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往何处去影评
⑴ 影评怎么写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内很多。容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1)你往何处去影评扩展阅读: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又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⑵ 跪求一篇《回魂夜》的影评!!!!很多人其实没看懂这部电影
此文只是我的观后感,再说一遍,是观后感。
十三岁那年,在一个骚动不安的夏日,我从朋友那里拿回一部《午夜凶铃》回家观摩,之后无论在每个闷热的夜晚里我不得不用毯子把自己裹的丝丝入扣,躲在里面痛快的汗流浃背,偶尔探出脑袋透口气时还警惕的将房间窥视一遍,看那清纯可人的贞子是否就趴在地板上瞪着心虚的我淫笑。这样的情况于三个月后有所好转,那就是睡觉时敢把电灯闭上了,不至于总是被喊我起床的老妈叨唠。
一年后,我终于快要将贞子遗忘,却突然发觉自己竟对恐怖电影有了强烈的排斥性,经过严谨快捷的自我生理心理综合检测后得出一个令人汗颜的结论:本人确确实实患上了医学上所称的——噼里啪啦恐怖电影菩萨摇头怕怕精神虚幻后遗症,并且让我那柔弱似水的小心肝留下了一层永久的挥之不去的阴影。痛定思痛,在一次难得的清醒之际我愤然挥毫在床单上写下两条戒律:一、此后坚决抵制日货!二、此生永不观看恐怖电影!
然而当我在街边音像店里看到星爷的《整鬼专家》时便毫无牵挂的把第二条戒律破掉了,也曾想到它要破,但是没想到破的这么快!平时拿星爷的电影回家看基本都要叫来小弟小妹一起看,但这次我把表姐同学都统统请了来,心想,人多鬼少,不至于再让我已遭受重创的心灵雪上加霜吧。
影片开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灵位供桌两旁站俩纸人,加上诡异的音乐,这紧张的气氛仍我感到了一丝提心吊胆的快感。当看到Leon那小刀威胁附到小荣身上的鬼往家里打电话给人道歉时,我边乐边想:原来此片仍是延续星爷一贯的无厘头搞笑风格,大可放胆来看了。
世上惟有鬼最难描述,可大可小,可方可圆。身为抓鬼专家的Leon便可以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发挥了。Leon实属天生高人,从BABY时代就开始锻炼自己去接受UFO、尼斯湖水怪,从而使得他无所畏惧。最终由于他太——大胆!被关进精神病院。我想他呆在院里头肯定也没有闲着,定是在刻苦的研究如何捉鬼,直到有一个很崇拜很信任他的人——阿群的出现。以阿群的穿着打扮以及生活方式,我认为这个形象代表的应该是像我们这样6——60岁的年轻人。
阿群之于Leon的信服,衡等于广大星迷对于星爷的那种崇敬信任的心态。但社会总存在着一堆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出入什么上流社会的老古董对星爷的无厘头风格嗤之以嘴,就像开始时保安们对Leon的态度,但Leon没有反驳,而是用行动征服了他们。
剧情从头至尾跌宕起伏,处处都是小意外,惊喜不断令人喷饭。比如,李太太坠楼后,Leon对其进行了一大顿惨无人道的暴扁,起初让人误以为他在鞭尸,而结果``````比如,还魂夜男鬼将他掐到七孔喷血瘫倒在地,他竟又爬起来拔腿就跑,边跑还给大家纠正了一个错误的传统观念:七孔流血是七孔流血死是死``````比如阿群一刀捅进神功护体的他后`````比如用熨斗烫平大龅牙``````类此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捉鬼无外乎全是道士加鸡狗血道符桃木剑,而在这里,探鬼用盆花,打鬼用巧克力,抓鬼用保鲜膜,想见到鬼得擦牛眼泪,难道这还不够神奇不够创新吗?还不够挑战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大脑想象力吗?为何我还能见到一些帖子对此片挑三拣四的颇有微词哪?星爷曾说:我拍摄电影最大的目标就是给观众提供娱乐,不是教育什么的,观众开心是我最想做的事。我问你,你看此片时确实开心的乐了吗?如果是的话就别那么多横加指责说什么又不恐怖又不搞笑的废话;如果没乐那么我可以大胆的说:你的存在不适合星爷的电影,建议你去看那些个道士天师捉僵尸的“高雅艺术”电影吧!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配角:自信坚韧大难不死的道友明。这哥们从出场到结束按顺序一共挨了:卢队长一脚、李先生一刀、李太太四刀、Leon一枪、Leon一小刀、五秒左右的电击、临死的李太太又一枪、从天而降的飞行帽一砍、飞驰的汽车一撞``````什么都不多说了,给英雄敬个礼先!
后遗症:朋友介绍MM认识,我开口说先:首先,我问你,你相不相信世界上有飞碟、尼斯有水怪?几个哥们去饭馆,点菜我对服务生说:来个豆枝蒸柳丁,豆腐乳西瓜,趁她发怔之际再补一句:小辣~~~就可以了。
一句话总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加上星爷炉火纯青的演技造就一部韵味非凡的恐怖喜剧。
⑶ 《刺凌》电影影评一篇!谢谢!
其实这部电影出现的意义,任何一个观众心中自然有数。不论是一个西域风情的冒险故事,还是号称“台湾王晶”的朱延平携手程小东、奚仲文、赵小丁等幕后大腕的再度出击,都不足以成为吸引广大观众买票入场的真正理由。《刺陵》最大的卖点还是出在两位主演身上,超人气偶像周杰伦和大美女林志玲的首度联手,相信众多fans们在欣赏偶像在银幕上的扮酷学嗲同时,是不会在乎《刺陵》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们没有必要按照一部真正电影的规格去严格限定他,因为本片的娱乐性早已超出了一部电影的范畴。
话说周杰伦在国内的人气不可谓不高,堪称“现象级”明星的周董拥有数千万计的fans,如此偶像级的人物,不要说其主要一部耗资巨大的动作片,就算是其在银幕上电线杆子一样戳90分钟,照样会有很多人买票捧场。当然还少不大兰小乔之后的林志玲,紧身皮衣与碎花洋裙的扮相也够无数花痴喝一壶的。而对于电影的导演朱延平更是无话可说,此人造烂片的本领堪称世纪之首,回想起令无数观众肝胆俱裂的《一石二鸟》至今令我不寒而栗。在周董和朱导联合打造的《大灌篮》以低评价换取高票房之后,这部《刺陵》也在几乎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悄然开拍,明显是想借着《大灌篮》的东风再火一把。从结果而看,这部算是临时抱佛脚的电影暂时让我们松了一口气,《刺陵》还是要比上一部拍给歌迷看的《大灌篮》好一些。
电影的故事算是中国影视界比较稀缺的冒险题材,尤其是片中无处不在的西域风情,昭示异族情调。应该说电影起码从视觉风格来看,还是充满自己特色。大漠、飞鹰、浪人部落、沙尘暴军团等一些充满传奇色彩的人和物点缀着整部电影,使得《刺陵》在主题风格上起码脱离了一般偶像剧的光鲜外表,并给其套上了一个冒险电影的马甲,在《鬼吹灯》等冒险题材时下正火的同时,本片可以看做是对前者电影版的一次预热,而且题材也像极了《精绝古城》。无论故事如何,有《刺陵》的布景和气势在前,无疑让我们对真正的《鬼吹灯》电影充满期待。
不过偶像明星和风格卖点并不能成为决定一部电影的主流因素,没有一个好故事作为依托,这个庞大构架上再华丽的建筑物还是会出现随时倒塌的危险。无奈的是,本片的故事再次发挥了朱导演拍电影虎头蛇尾的特长,前后故事的明显失调,感觉像是拼凑出来的故事。电影的前半部分最为引人注目,神秘的古城,周董的华丽出场,以及阴谋重重的谜团和五花八门人物的登场,使大家都对这个即将展开的冒险故事充满期待。而本片随后的走势就像游乐场的“激流勇进”一般,从最高点飞流直下后,才发现池子里面只是一汪臭水。
电影的前后走向恰好可以用周杰伦在片中的威武形象和林志玲的苗条身段来形容,堪称虎头蛇尾。片子前期的工作非常到位,大量包袱的抖出与人物的介绍,但是到了后期只剩下干巴巴的一层包袱皮,里面的东西不知去向。比如刘畊宏的木乃伊,其出场的动机何在?还有随后而来的沙尘暴军团,高调的亮相堪称本片最大的亮点,但之后就销声匿迹。最可惜的还是陈楚河与苗圃的主线,浪人部落与沙漠飞鹰这么精彩的噱头在电影里应该是抢风头最多的,无奈这条主线几乎一直游离于主题之外,没有对剧情主线产生任何推动。其实不是怀疑编剧的水平和朱导演的能力,这个完全可以大放异彩的故事到了后期趋于平庸,前期的几条线索完全可以汇聚成一条庞大的主线将电影引向一个精彩的制高点,无奈之前辛苦打造的支线最终在后期下落不明,电影也失去了勇攀高峰的机会,究竟是电影人的悲哀?还是观众的悲哀?
之前已经提到过,本片的故事在这样的偶像电影中难以受到重视,想必电影主创们把重心放在演员的塑造方面,说到此处本片的人物还是比上一部《大灌篮》平面卡通一般的角色塑造,呈现出比较有层次的立体化,虽说电影的人物依旧比较卡通。主演周杰伦在在这部为他量身定做的影片中其发挥空间很大,表现尚可,起码在玩酷的同时,也能说一两句俏皮话和伸手比划几下,算是对得起一干fans的支持。而模特林大美女无论演技如何,高挑的身材往那里一站可称得上玉树临风,在沙漠中无论风沙肆虐依然光彩照人,可见其保养功力不是一般的强,可是其嗲声嗲气的语音在这部动作片中实在格格不入,无论再紧张的场面只要有她的娇声细语,总感觉像是在玩过家家一样。
而本片除主演之外,两位老戏骨陈道明和曾志伟无疑是电影中最大的亮点,这二位一个深沉一个嬉皮,一唱一和的成为贯彻整部电影的亮丽风景。曾志伟同学不必多提,毕竟在这样的商业电影里他的身影随处可见,不过陈道明同志的出场就显得相当另类,娴熟的演技驾驭这种电影轻车熟路,也难怪陈道明与周杰伦的对手戏极为有限,否则其强烈的气场会使得初来乍到的周董光芒不在。
朱延平导演在本片中还算是中规中矩,没有把这样一部大制作带向《一石二鸟》的境界,而且比起上一部《大灌篮》来说也有所提高,所以咱们也不必为电影制定一个奥斯卡级别的目标,只要明白其水平如何,在同等级别的电影划定一个标准即可。如果你是主演的fans或者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也不必指望《刺凌》可以搞定什么电影奖项之类,因为在这样一部电影中寻找到一丝艺术细胞是不可能的。在制片人李惠民和摄影赵小丁,美术奚仲文等大腕的支持下,电影呈现出一种中国式的《木乃伊》风格,又有几分《新龙门客栈》的影子,不要忘了周董的武器皮鞭,又是一个印第安纳·琼斯留下的至宝。而武指程小东再次出山调教一帮非科班出身演员,在威亚的帮助下花拳绣腿的比划几下,谈不上精彩,倒算是无比热闹。
可以这样说,《刺凌》在前半部分的功课可以为电影争取到一个良好的分数,只是后期的仓促收尾又把片子整体水平带到了一个及格线附近,估计是电影为了赶档期而使得后期的制作略显山寨和粗糙,不过我们还是从《刺凌》中发现了不少值得观看上商业元素,谁让电影是一出偶像级别的片子呢?
分给我 哈哈
⑷ 影评怎么写可以拿部电影举例吗
评论过程通过结合影片具体内容和影片在构思、结构、技术、人物等方面最为闪亮之处摆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近一步论证。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的角色、影片的剪辑技巧、道具的作用、转场流畅度等都可以进行评论。
例:《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
而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
(4)你往何处去影评扩展阅读
电影评论的内容是多样的。有着重评论影片的题材、主题、人物或它的社会意义,也有专门论述不同片种、样式或影片的艺术风格、造型表现手段和电影语言的运用的;有对某一时期、某一流派的电影创作进行专题评论的,也有为著名的电影导演、演员等电影艺术家撰写评论的。
既有在报刊上对当时上映的影片或某种创作问题写专栏评论的,也有对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影片进行评论的。由于读者和观众的欣赏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电影专业工作者研究用的专题论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观众欣赏水平的影评文章。
⑸ 求一篇电影影评.
《男孩别哭》(美国电影):在边缘的边缘,有纯蓝色的眼睛几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完《男孩不哭》的时候,直觉地不喜欢,觉得这部电影沉闷不堪,再不愿看第二遍。我讨厌它阴暗的画面,讨厌它惨烈的故事情节,讨厌Hilary Swank的扮相。但是直到几年后的今天,当我再一次重温这段悲惨故事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对它的排斥,来自于心底的哀伤。
播放电影的时候,身边不时有人发出恍然大悟的声音:“哦,原来她是同性恋。”我只能很无奈对他们解释,“她不是同性恋,她是异性癖。” Brandon这样的角色,已经边缘化到了这样的地步,连我们这些心理学“专业人士”都无法为其定位,实在是很可悲的。更是难以想象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知道异性癖呢?人们只会赐予这样的人一个词:变态。
对于现代社会,同性恋群体是个逐渐浮出水面的边缘群体。但是异性癖,却往往被掩盖在同性恋群体后,在边缘的边缘。报纸上谁谁谁又决定变性这样的新闻,往往只是人们茶余饭后怀着猎奇心理闲聊的时候才会想到的。
无知往往带来恐惧,随后产生的,就是排斥和迫害了。什么是正常的?什么又是不正常的?这样的问题,似乎三言两语是解释不清的。可是对于大众而言,与多数一致的就是正常,反之就是反常,似乎真理如此简单。在本片中,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了一个男权社会对一个边缘女子的暴行,却无能为力。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竟然在现实生活里发生过。然而,藉由真实案件改编而来的电影是否能唤醒人们的理解,人们的良知呢?如果一个渺小生命的消逝仅仅带给观众一声惊叹,这是否说明人们早已经麻木不仁了呢?
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弱者,而任何打破这一规则的人都将受到惩罚。John的眼中,女人永远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是不能和男人并驾齐驱的。所以当他发现Brandon居然是个女人的时候,他感到他所谓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侮辱,因此他残暴地羞辱了Brandon以恢复自己的权威地位……那一系列暴行,是怎样低劣的人渣才做得出来的!
许多人在看《男孩不哭》的时候,几乎都会产生对Brandon等人同情和对John的愤怒和谴责。但是,电影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人们是否考虑过在生活中,他们是否仍有意无意地漠视或者歧视着像Brandon这样的人呢?
想起《逆女》里经典的台词,“我们没有伤害别人,别人为什么要来伤害我们?”可悲的是,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的。
性别只是一个符号吗?你爱上的是他的人?还是他的性别?还是包含他的性别的他的人?很拗口。可是很多人无法回答。什么是爱?爱能超越世俗的偏见么?
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可是人类社会却如此狭隘。像Brandon这样的异性癖,还将长期生活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但是,随着爱和理解在人们身上逐渐苏醒,社会对边缘的边缘也日益关注。
影片中最安静的画面,莫过于三个女生曾在麦克风前低吟浅唱:“the bluest eyes in the Texas……”如果可以,让我们抛弃心中的偏见,你会发现,在边缘的边缘,有纯蓝色的眼睛。
⑹ 急求~~~韩国电影 专业影评
2000年基本上也是韩国电影业刚开始复兴的年代,这个国家在政治上的集权体制瓦解之后,民主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体现在电影业上,就是电影审查制越来越形同虚设。而上个世纪90年代韩国电影人的抗议运动,又促使当局减少每年好莱坞电影的进口数量,而对本国电影工业采取倾斜和扶持的政策,在这一切的前提下,韩国电影在1999年得以来了一个大爆发。选几部在我看来毫无疑问都是佳作的片子,体现了韩国电影的最高水平,同时也覆盖了各种类型片,一方面可以作为对韩国电影管中窥豹式的浏览与窥探,一方面基本上也可以作为韩国电影成长期和高峰期的证明。
但目前这个国家的电影工业现在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很多电影人像婴儿一般依赖于国家对本土电影业的保护机制,处于成熟期的电影生产机制似乎又缺少了当初那种才华井喷的活力与冲击力,每年的佳作越来越少,粗制滥造的流水线作品越来越多。金基德对本国电影痛心疾首以至于出言不逊抨击年度票房榜首,绝不是空穴来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言论并非危言耸听。韩国电影目前缺少才情和创造力,是个不争的事实。
这个国家的电影业发展之路,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但由于两国制度差异太大,民族性又很不相同,不可能被我们拿来模仿和继承。韩国人民对本土电影业的鼎力支持和热爱,是中国人不能比的;韩国电影人的集体高素质,也是中国龙蛇混杂的电影界所不能比的。和香港比起来,韩国的电影人过于学院派了;但和中国大陆当下状况一比,他们又显得如此职业化。电影始终是人的表演,CG永远不可能替代,看韩国电影演员的集体性格,是欣赏这个国度异军突起的电影业的重要因素。
在中、日、韩三国的电影人中,韩国演员的群体性格是最接近西方的。一个原因是这个国家发展起步晚,经济政治体制大量模仿西方国家,在文化上也深受好莱坞的影响——但这个原因是少数派。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韩民族的被压迫史和分裂史,从根本上促成了这个民族极为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血性,这种绝不屈服的性格贯彻在民族工业上,就是本土经济的腾飞和本国产品的一统天下,贯彻到电影业上,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众对本土电影的支持;一是演员表演风格的刚烈外露。韩国电影里常见到“癫狂”的喷发式表演,就是韩国人性格的体现,从性质上说,和02年世界杯令全世界胆寒的红魔没有什么两样。
过于刚烈的表演性格,不常看的话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但常常处于这种情绪的激荡之下,电影很容易失去平衡。动作类型自不必提,文艺片也常见煽情过度。这就是为什么,韩国电影隔一段时间看一部会让人大呼过瘾,而保持高频率的持续看下来就会让人觉得疲劳和绝望。相比起来,中、日演员平实内敛的表演风格,可能更容易留下长久咀嚼的滋味,所谓“细水长流”,放在这种对比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以下介绍的电影,不论名次排序)
《生死谍变》
上映日期:1999年2月13日
导演:姜帝圭
主演: 韩石圭 崔民植 金允珍 宋康昊
一句话点评: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它是第一要推荐的韩国制造。
说起韩国电影的复兴,不可不提的当然就是这一部生死谍变,它也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韩国电影。记得当时我大一,刚开始接触亚洲电影,看到这部片子时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完完全全被镇住了。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它是第一要推荐的韩国制造,若要看原汁原味的“身土不二”选择生死谍变一定不会失望。这部电影当时在韩国引发了民众对电影一发不可收拾的热情,观影人次超过了泰坦尼克号,从而令本土电影工业崛起,成为韩国电影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
姜帝圭自此也成为韩国电影教父式的人物,数年后他重出江湖执导了太极旗飘扬,却是让我非常失望。那部片子里弥漫着各种各样刻意煽情的段落,对战争下的人性有过于美化的描写,同时也缺少足够的批判力度,尽管场面浩大,但这部纯商业制作的利益目的非常直接,就是为了催泪。前后两部作品都是抓住了韩半岛的南北情结,但水平高下立分。
生死谍变有一个非常商业化的外壳,在故事情节和结构设置上大量的借鉴了成功好莱坞动作片的精髓,悬念营造非常出色,动作场面也是干净利落。这部电影以韩半岛南北对峙为背景,讲述了一对恋人以及他们各自代表的敌对势力在分裂的大历史下产生的悲剧,其中充满了一种对政治历史局势下个人力量渺小的咏叹,对半岛分裂、亲人分离犀利的批判,使得生死谍变在商业片的外壳下升华到哲学思考的层面。
这部电影也没有后来韩国制作在煽情和暴力上时而能见到的失控,剪接的流畅使得这些元素并存而不过滥,这非常难得。真诚的爱情与背负的责任激烈冲突的剧情,很容易使观众感同身受,陷入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悲剧情结中去。而最终,人性被政治击碎的那一刻,更是令很多观众凄然泪下,更对民族的分裂生出强烈的愤慨和呼唤。对我来说,最后撕心裂肺的那一枪,两位主角眼中不舍而又坚决的神情,成为我心目中韩国电影最经典的镜头之一。
这可能是我看到过的将人文思考与商业高度结合得最为完美的电影之一,其中,演员的豪华阵容功不可没。金允珍当时是个新人,为了让电影有足够的分量,导演找到了三位当时韩国最好的男演员来给她配戏。必须注意的是,这三位男星同在一部电影里出现,在韩国电影史上几乎是空前绝后的。韩、崔、宋,三位分别引领了韩国电影的一个时代,演技分别都是各自时代里不可替代的王者,都是可以代言韩国电影的人物。这样豪华的阵容激发出了新人金允珍的潜力,使得她这个众星拱月的女性角色成为这部电影里最出彩、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也给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崔岷植年纪稍大,在生死谍变之前,他是韩国最好的男影星;而生死谍变之后,韩石圭迅速上位,其受影迷拥戴的程度令他创造了一个“韩石圭时代”,有他的电影就有票房的保证;最后,近几年来,韩石圭逐渐淡出,宋康昊日渐成熟,后者以几近无可挑剔的演技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成为当下韩国电影男演员中绝不存在争议的No.1。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死谍变同样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我的野蛮女友》
上映日期:2001年7月27日
导演:郭在容
主演:车太贤 全智贤
一句话点评:这部电影想必都不用推荐,只要对亚洲电影稍有关注的人,不可能没看过这部作品,也不可能没经历过“野蛮女友”旋风。
从导演到主演在当时都是身份低微的新人,然而这部电影却成了韩国历史上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作品之一。在全亚洲掀起的热潮,想必每个人都是深有体会,那时候在地铁上都经常看到互相扇嘴巴的情侣,女人自此都不再愿意被叫做“半边天”,3/4个天才合情合理。美国梦式的“一次机会定人生”在主创人员的身上是个完美的印证:郭在容一跃而成韩国票房最有号召力的导演,车太贤更是由原来毫无名气的小瘪三成为亚洲最可爱的男生之一,全智贤尽管在此前已经靠触不到的恋人崭露头角,但这部野蛮女友令她一举奠定了亚洲一线女星的地位。
这部电影想必都不用推荐,只要对亚洲电影稍有关注的人,不可能没看过这部作品,也不可能没经历过“野蛮女友”旋风。郭在容不知道是不是把自己积累已久的才华一股脑的倾倒在这部电影里,后来执导的不可不信缘不仅煽情令人反胃,情节设置更是毫无新意,刻意营造的唯美氛围更是显得很不自然,在我眼里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之作。去年的那一部雏菊,勉强及格,也根本说不上佳作。
那时候我也是野蛮女友的疯狂粉丝,这片子在短时间内前前后后看了三四遍,还满北京去找它的电影原声CD,整个城市、整个中国、整个亚洲都飘着“I Believe”的歌声,K歌房里的人们都以能够唱这首歌为“得瑟”的资本。抛开各种文化现象不谈,这电影本身也是一个节奏明快、主题温馨的都市童话佳作,东亚文化圈常见的细节充斥于片子的每个角落,再加上比较鲜明、跌宕起伏的剧情,想不吸引观众都难。
只要没有失去对爱情的信心,观众都很容易被这部电影所感动。尽管两位主角带有很浓重的偶像气质,但扎实自如的表演却是使这部电影成功的制胜法宝。车太贤毫无疑问的塑造出了一个其貌不扬却心细如发忠诚可靠的男生,全智贤更是在俊俏、野蛮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两个人之间欲拒还迎的化学反应,是这部片子最可看的地方。年轻男女间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伤害的畏缩,非常真实的被传达出来,而最终意味深长又很圆满的结局,不仅温暖明亮,更是表达出对爱情美好的向往。
前面提到了生死谍变,同样涉及了爱情,不过那是在政治面前软弱无力只能惨淡经营的爱情;野蛮女友式的爱情,则满满的寄托了普通人的梦想,成为韩国电影文艺片中最值得推荐的佳作,也是最适合处于青春期的电影观众欣赏的韩国制造。两个主演后来的作品,几乎没有脱出野蛮女友给他们带来的范式,对他们本人来说这是个遗憾,也从反面证明了这部电影深入人心的记忆。
《绿洲》
上映日期:2002年8月9日
导演:李沧东
主演:薛景求 文素利
一句话点评:韩国的爱情文艺片里,并非都是纯情的主儿,绿洲可谓是其中最另类的一部。
这部电影的宣传语是:Have you really loved someone?这差不多也是当时我看完这部片子后对自己产生的强烈质疑。这部作品给人一种心如刀绞般的观影感受,我记得当时观看时,只觉得五脏六腑都好像被人用手拧着扭着,却难以对电影的主题和叙述对象提出一个清晰的疑问。这可能是最令我难过的一部韩国电影,它完全不是那种假扮纯情的催泪弹,它叫我难过,是因为它残酷的让这个现实的世界打碎了爱情的美好,却又让无力的主人公对爱情保持一份遥不可及的期待。
不愿意透露太多的剧情,影片讲述的只是两个社会底层小人物苟延残喘的爱情故事。或者说,他们的感情里有很多不洁的成分,比方说,建立在肉体需要的基础上,但这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在黑暗无情的世界里寻找一个可以相互温暖的依靠。他们并不赏心悦目,甚至丑陋扭曲的让人心生抗拒,但我们都无权否认和打压他们之间看起来有些不伦的感情。
李沧东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当年度的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足以证明他的水平。这个导演并非一线商业导演,也不是纯文艺片走独立路线的人,他的导演风格和作品主题,有些类似于朴赞郁。前一部作品薄荷糖,也是非常出色的电影,通过一个人由梦想到幻灭的过程,影射了韩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当时也是轰动异常。绿洲表面上讲的是爱情,但控诉的力度绝不下于前作。
在看绿洲的时候,会在心底产生一种不可抗的强大的压抑感,会不由自主地对这个社会产生一些绝望和幻灭的情绪,看完之后的沉重,是久久不能散去的。尽管影片留给我们一个稍带光明、保有希望的结尾,但我总是觉得,未来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那么美好,这个社会也并不像他们所幻想的那么宽容。影片里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段落,也只能停留在臆想之中,很快又会被沉闷暴戾的现实所打破。
这部电影几乎是两个人的对手戏,所以欣赏的,仍然是主角的演技。没有薛景求和文素利的表演,这部片子根本不可能成为一部成功之作。同样的,文素利在当时也是韩国电影的新人,扮演一个智力障碍、面容扭曲、心神紊乱的女子,可见难度之大,但演得如此之完美,当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论是超现实段落还是现实遭遇段落,文素利都演得全无痕迹,不能不让我五体投地。这个角色根本没有歇斯底里,却能毫不费力的催人泪下。
薛景求,则是当今韩国不可忽视的男演员。尽管相貌远不如张东健、元彬、李俊基等出类拔萃,在韩国影坛的地位也没有韩石圭、宋康昊来得高,但他的演技却是有口皆碑,位居韩国演技派男影星的顶级行列。他和韩、宋二人以及崔岷植一样,能够自如演绎不同类型的角色,是那种可以让人完全忽略他外表的影星。尽管这部绿洲中,文素利的风头盖过了他,但绿叶衬红花,没有他水平相当的表演,文素利的独角戏无疑会寂寞得多。和绿洲同一年的薛景求作品,光复节特赦和人民公敌,都是不可错过的佳作。
韩国的爱情文艺片里,并非都是纯情的主儿,绿洲可谓是其中最另类的一部。
《杀手公司》
上映日期:2001年10月13日
导演:张镇
主演:申铉俊 元彬 申河均 郑在泳
一句话点评:这算是我看过的韩国电影中最酷、最爽、最过瘾、最他妈拽的一部片子。
这算是我看过的韩国电影中最酷、最爽、最过瘾、最他妈拽的一部片子,是那种可以叫我看到半夜三更毫无睡意、就着啤酒大块吃肉、还要一边拍桌子大呼过瘾的片子,也是一部完全具备了和黄金时期香港动作片叫板的实力的片子。这种赞誉,反正我自己觉得一点也不过分。
从最感官、最感性的基本需求层次来看,这种演员的组合就已经是“夫复何求”的了。申铉俊这个演员,演过的片子其实并不多,但有人要说他不帅的话,肯定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他另外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出场,是在风靡一时的《因为是女子》MTV音乐录影带中,出演男主角。元彬,这也不用说了,万人迷一个,连入伍退伍都成韩国头条新闻的影星。
申河均和郑在泳,不是特别了解韩国电影的人可能对这两个名字非常陌生,但对我来说,他们是韩国年轻演员中非常出色的两位,不仅外表英俊,演技更可以盖过英俊的外表。假以时日,也是可以成大器的人物,就看能不能遇到好片子,有没有好导演能发掘出他们足够的潜力了。事实上,申河均一定是个熟面孔,他数得上来的名作有杀手公司、我要复仇、去火星的男人、我的哥哥、欢迎来到东莫村和亲切的金子,都是响当当的作品。郑在泳虽然出彩的作品少一些,但他身上天生具有一股偶像派的悲剧气质。
申老大、郑老二、申老三、元老四,一个青春无敌的杀手组合,各有绝技,也各有性格。老大以高大的身材、果敢的性格、凌厉的技艺,无可置疑的成为领袖;老二是个忧郁沉静的神枪手,老三则平时有些稀里糊涂一根筋,老四就是个单纯简单、容易感动的小男生。这部电影处处精彩,而一大亮点就在于成功展现了这些杀手有趣而生动的生活状态。
可以这么说,杀手公司是一部将搞笑与动作结合的足够完美、同时又都发挥到极致的作品。张镇的导演作品很少,这一部最能体现他刺破影坛的才华。在张镇的精心编织下,这部电影里不仅洋溢着温馨的爱情、铁杆的友情和惺惺相惜的对手情,更是在节奏上把张和弛分配的非常到位,令整部作品毫无冷场,时刻充满了意外的精彩。
另外还要提到的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就是在片中饰演杀手们的对立面——探长的演员,郑振泳。这个家伙想必关注韩国电影的人都会混个脸熟,王的男人里扮演大王的就是他。他的表演生涯中,包括了飞天舞、监狱世界杯、大佬斗和尚、黄山伐、王的男人,这些都是在韩国影坛占一席之地的好作品。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出色、负责任的探长的存在,杀手们才会被激发出如此惊人的潜力,影片最后的刺杀高潮,才可能被列入韩国电影的经典段落之一。当目标死去,大幕徐徐落下,帅哥们完成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妙的刺杀,这位冷面侦探也不得不为他们轻轻的鼓掌。
这部电影的音乐也是和剧情配合的天衣无缝,爽辣异常。精巧的情节、个性十足的表演、独到的配乐,你可以说它在很多段落模仿甚至是抄袭了好莱坞和香港动作片,但又不能不承认,这种自成一家的融合和发挥已经使得杀手公司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借用”的意义。这样的片子,当在观影兴趣很浓、又希望逃开心理负担和心情烦闷的时候,拿来爽一把,保证物超所值。
《色即是空》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13日
导演:尹济均
主演:河智媛 任昌丁
一句话点评:客观的说,色即是空尽管是韩国性喜剧中最出色的一部,但在整个韩国电影史的地位还排不上号。
这个尹导演,只有三部作品,但是千万别小看他。第一部,头师父一体,韩国最出色的青春电影之一,不论杀伐、狂狷,都直逼朋友的水平;第二部,色即是空,令许多人对韩国电影改观的片子,我个人认为水平超过美国派,韩国最好的青春性喜剧;第三部,浪漫刺客,奇思妙想、才华飞溅的作品,也是韩国古装片里头很别致的一个。
色即是空的确是令我对韩国电影改观的作品之一,它出色的吸收和借鉴了美国校园性喜剧的精华,同时又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创作性发挥,作为青春片来说它似乎是无可挑剔的。从这部电影也可以极大的证明韩国电影人对外来源流的再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才华更好的展现出来的能力。不过,自从色即是空以后,韩国这种性喜剧就显得有些失控,或者说,有些雷同之感,而且越来越往恶心的路子上走,放弃了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任昌丁基本上,只在色即是空里头演过主角,他面熟,但总是演各种各样的小角色。在头师父一体中,他扮演了一个出场没多久就被打趴下的小混混。他的面貌也算是有些奇特,再加上不高的个子,戏路总的来说相对固定,演的角色智商都不太高。不过,任看来非常珍惜色即是空给他的这个演主角的机会,这部戏他演的非常辛苦,但也把人物打造的栩栩如生。比起更多倾向于花瓶角色的河智媛,他显然是剧中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方。
这部电影在当年中国的大学校园里,也引起很大的轰动,BBS上经常可以看到相关的讨论。看过的人,好几年后,可能还可以回想到里面很多经典段落。不管怎么说,大学生这个群体,是青春性喜剧最重要也几乎是唯一的消费对象了。里面有些段落,已经显得有些反胃,但导演很成功的拍出了快节奏,把人处在这个年纪所应该挥洒的活力都很充分的表现出来。
当时这部电影流行时,正是青春性喜剧开始走红的年代。里面引入了很多风华正茂的俊男靓女,非常养眼,此外还巧妙的加入了很多将过未过的惹火桥段,无删节版本里头还加入了一段露点床戏,可以说在“性”这方面做足了文章,对校园观众已经是有些“勾引”的成分了。客观的说,色即是空尽管是韩国性喜剧中最出色的一部,但在整个韩国电影史的地位还排不上号。有些作品的走红,恰恰是因为它撞上了那个年代,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甚至完成了部分的启蒙。影片最后那些煽情的段落,基本上只够看一次的。
《杀人回忆》
上映日期:2003年5月2日
导演:奉俊昊
主演:宋康昊 金相庆 朴海日
一句话点评:一部几乎没有缺点的作品。
如果说生死谍变是我印象最深刻并第一时间推荐的电影,那么杀人回忆就是我心目中韩国电影的最高峰。试想想,一部几乎没有缺点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在我看来,杀人回忆就是一部几近无可挑剔之作,不论拍摄手法、情节设置、演员水准、主旨意象,都可以算是韩国电影中最一流的。所以,不妨大胆一点说,没看过杀人回忆,就等于不了解韩国电影,不了解韩国电影这座冰山在海平面下潜藏的实力。当时这部电影上映时,连续三个月排在韩国电影票房第一名,足以证明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也正是因为奉俊昊拍出了这样顶级的作品,我才会对他今年同样票房、奖项双丰收的怪物有较为明显的失望,因为,和杀人回忆一比,怪物的声音显得是那样的软弱无力。
当然,这部电影的成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它采用的剧情原型,是曾经发生在韩国的一起真实连环杀人案,此案在当时就引发了全国性的恐慌,更要命的是,它至今还没有破。杀人回忆正是披着根据这起案件编成的悬疑片外衣,抓住了所有观众的眼球。而且,影片也和现实中的案情一样,没有结尾,没有凶手,这样强烈的悬疑,却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就已经不仅仅是剧情本身的意义,而转向了国家和民族的悲剧,隐含了明显的政治隐喻。奉俊昊成功的利用了悬疑罪案片的外衣,打造了一部韩国社会心理史的映像,活灵活现的展现了那个军政年代里韩国人的普遍恐慌和空虚,也对军政统治下人性的扭曲和压抑提出了强有力的质问。这样的力度,就使得杀人回忆超出了一部商业片简单的逻辑落脚点,更引发了韩国民众对逝去年代的回忆和共鸣,也使得这部作品本身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我买到这部作品的时候,封套上写着“韩国版《七宗罪》”,这种广告语真是谬矣。如果把西方悬疑罪案片的代表——七宗罪和杀人回忆相比较,虽然从地位和意义上来说后者完全达到了七宗罪的高度,但两部电影的角度和主旨则差异很大。七宗罪通过宗教式的救赎,达成的是对人性和内心的拷问;而杀人回忆则是抽丝剥茧的用推理把人性引出来,再通过追究人性来反思整个时代,它的叙事重心更多的放在一种虚无的象征意义上。如果非要说XX版七宗罪,那么我推荐一部“台湾版”七宗罪,就是陈国富编导的双瞳,这是我看过的最出色的华语商业电影之一,同样也是模仿后自我创造的杰作。在我看过的和中国传统有关的商业片里,确实还没有见到过将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如此匠心独运的故事。
杀人回忆表面上看,是按照故事发展的线索,也就是案情进展和推理深入的线索来进行的。但实质上,它更埋伏着一条人心的线索,即人在环境的压抑中走向扭曲和绝望的过程。宋康昊,金相庆,拿出了最好的表演,来支撑了这个故事。如果有谁问我,拿什么来证明宋康昊的演技,我毫不犹豫地推荐杀人回忆,如果不过瘾的话我再加一部孝子洞理发师。这个长相非常韩国的男人,脸型扁圆,还是单眼皮,更谈不上什么身材有型,但他恰恰是韩国演员中收和放都掌握的恰到好处、拿捏自如的人物。他平凡的外表下,有内在的张力,比起韩石圭来,宋康昊在社会小人物的演绎上更出色、更传神。在杀人回忆这部片子里,他把一个探长深陷罪案泥潭时的困惑、挣扎和爆发演的完全没有争议。
杀人回忆是最令我击节赞叹的一部韩国电影,和生死谍变一样,我都看了至少有五六次。尽管每一次都知道那个出乎意料的结尾,但每一次都被那种巨大的怀疑和悲哀打动。一切都成空,凶手永远都是个迷——但凶手是谁,已经不重要,更悲哀的正是军政体制下人被压抑后相互不信任的姿态。这部作品仿佛用一个俯瞰的体态,看这块土地上芸芸众生相互怀疑、相互推诿、勾心斗角,最终不得安宁。影片留下的开放式结尾,简单的看作用似乎只是为了照料现实完成悬疑的最后一击,但如果做更深的思考,会发现它的含义就是“凶手就隐藏在最平凡的人中间,凶手就是每一个人”这种强烈到极点的反思和批判。
这个结尾是这部电影画龙点睛的一笔,也是直接道出主题、表达作者感怀的神来之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杀人回忆和杜琪峰的非常突然有很相似的地方,后者同样通过一个逐渐推理走向结束的故事作为铺垫,但在结尾短短的几分钟内将铺好的一切直接推翻,主人公的命运完全颠覆,从而令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尽管杜的作品主旨意在慨叹命运卑微,但这种结尾的大师气度倒是很投机了。不过,杀人回忆在最后结尾前精心打造的故事高潮,实在也是出人意料,所有人、包括观众在内都希望这桩案子能有一个了结的时候,科学却和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当探长和他的助手终于承受不住命运的玩弄陷入疯狂的时候,我们也被黑暗的宿命压得喘不过气来。那时还很年轻的朴海日,戏份不多,却活生生的演出了一个外表文弱、内心坚定的嫌疑犯,则是这部片子的演员阵容中最令人惊喜的地方。
⑺ 求 无间道系列 经典影评
去网络的无间道吧,整理一下素材,然后你就能写了,如果想深刻点,把无间道在好好的仔细的看一遍,相信你会另有感悟的!别人写的毕竟是别人的,呵呵。
⑻ 如何写专业影评
影评其实和情书一样,把很简单的三个字用极为复杂的方式表达出来。情书的核心就是三个字:我爱你。至于说你多么美,有多么吸引我,我没了你怎么吃不下饭,那全然是修饰,用来证明我确实爱你。影评的核心也是三个字:好看吗?好看,为什么好看。不好看,片子的缺点在哪里?
所以,影评是最好写的。“赞!”,这是影评。“烂!”,这也是影评。影评的最基本功用就是表达观众的好恶,然后可能的话,再补充一些理由上去,证明你并非是简单好恶。有没有这种分析过程并不重要,态度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你的影评是要写出来给人看的,那么别人最迫切需要知道的是这部影片好看不好看?你的经验,可以做为他的参考。
很多网友说“哎呀,影评很难写啊!”这主要是指电影的分析部份。一般的观众看完了电影以后,很难说出导演是什么风格,曾经执导过什么片子,片子的主题来源于哪里,其中有什么人文精神。但是作为观众,有必要一定要去谈这些东西么?那些东西只是作为一个注脚,去论证为什么好,或者为什么孬。要是觉得必须写上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影评”,那就是把盘子里的萝卜雕花当主菜对待了。
事实上,电影杂志上也好,报纸专栏也好,很多影评云里雾里大侃一通,让人心惊肉跳不已,面对作者的电影知识感觉毛孔痉挛。但是读完几千字以后,可能心头却是非常茫然:说那么多,这片子究竟好看不好看啊?大家看电影,是因为好看而去看,不是为了电影知识去看,不是为了去受电影教育,不是为了去“引起深深的思索”。
影评按照文体分两路走,一路是说明文---讲讲导演是谁,片子花了多少,用了什么CGI,在哪里取的景,内容精彩不精彩,出彩的地方在哪里,不足地方是什么。这种影评的好处是能迅速让读者对电影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透过资料判断是否值得一看。
另一路是抒情散文---其实应该叫做影感,就是你看了片子有什么感受。这种经验对别人非常重要,因为这种体验是可以供别人分享和回应的。每个人看完电影以后的感觉各不相同,而别人的感受是可以透过影评来感受和体验的。同时,大家也会因此而相互交流,交换这种体验。如此,人生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看电影》、《新电影》、《环球银幕》上的影评都是不足作为借鉴的,因为他们收费。媒体上的影评可信度非常低下,往往为投资商所左右。在正式媒体的影评和普通网友的影评之间做选择,我宁可选择后者,因为他不收钱,他是诚实的,不会为票房而去造势。在一篇5000字的专业影评和网友一个字的评语之间,我更看重后者,因为它直接而不加矫饰,不会把我最需要的信息掩藏在一堆修辞里艰于寻找。
言为心声,修辞只是不得以而采取的修饰,引用文献只是因为作者对自己不自信,所以要拉外援来助威。而对于我个人来说,趣味是影评的第一要务。看电影本来是为了放松娱乐,看了影评以后居然把喜剧都给看沉重了,那样的人生是失败中的失败。
影评是世界上最好写的文章,因为一个字也得,一万个字也得。但是最关键的是你得拿起笔来写。
以前去书城有一些书书名引起我很大注意,比如《教你如何发短信》、《教你如何写情书》这类,我觉得如果你连短信也要看书才懂得如何写,那么首先你要先看一本《教你如何买手机》,要不然我担心你很难看得懂如何写短信。
如何写情书就复杂些,因为涉及到爱情,很多人害怕一个不小心写错话,就影响了他一生幸福。对于他们来说看书还是对的,问题是书本教的那些你要懂得灵活运用,不能照单全抄。我初中时一个朋友,就买过一本这样的书,唰唰就抄了一大段交给暗恋那女的,过了几天那女的也回信,里面夹了一页从《如何得到女人欢心》书里撕下来的纸给他。从此不见他再写过情书。
买这类书的人,以后还要买《如何Kiss》、《如何……》,直到有一天买《如何死去》。
影评就更复杂了,因为写的内容不再是给私人看,而是面向大众的东西。以前写情书,写得再差,那些女的也不敢拿出来到处扬,不怕打也怕笑,真的有不识抬举拿出来到处给人看的,你也可以拿她写给你的给别人看,以牙还牙,当然,别人没回信的不算。但无论如何,都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现在写影评,除非你去鸟不生蛋的论坛发布,要不然点击率不可能是个位数,多少人看根本无法控制。有压力,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但不懂如何写,还不至于。
我提供一个解决办法(不是我的个人经验,直觉认为有用)。
不懂写短信的,就多去偷看别人的短信;
不懂写情书的,就多去偷看别人的情书;
不懂写影评的,就多去看别人写的影评;
然后,
自己多发点短信。
自己多写点情书。
自己多写点影评。
有朝一日,你会发现”如何写影评“是一个多余且无聊的问题。
好的影评?这个东西说不清楚的。
哪一天你写一个影评放上论坛,点击率高于“精彩啊,美女影星脱衣服”的帖子,那么,基本上可以证明你帖子的吸引力、魅力。
然后,对你影评的回复多于“回复见种子”、“回复见后250名”这些垃圾帖,和一些吵架帖。那么,也可以看出你影评的质量和整个论坛人员的水平。
没有回复也无所谓,只要论坛能有一个标准,你也写得好,就给你精华肯定;或者没有精华也无所谓,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文章好不好,自己要清楚过旁人。
至于怎么写“好影评”,大家不如先教拍电影的人怎么才能拍出“好电影”,面对一堆烂电影,影评写得再好,再妙,也没什么意思。
如果真的碰到好电影,那怎么写“好影评”?
好的影评,这个东西说不清楚的。
⑼ 求电影《大鱼》的影评!
影片中的父亲爱德华喜欢向周遭的人述说自己年轻时匪夷所思的经历,虽然这些事情有着一定的事实依据,但是当它们被无数次夸张和重复后,终于引起了儿子威尔的反感。威尔认为父亲爱德华是一个吹牛大王,喜欢用廉价的笑话来满足周围人的好奇心,于是父子俩渐渐疏远,不相往来。爱德华生命垂危,威尔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试图去了解他。直到爱德华快走到尽头,威尔才真正理解和尊重了他,并且为他传奇似的人生虚构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有人说Tim Burton是好莱坞头号视觉艺术大师,对于这样一个喜欢幻想、把庸常的现实附着于闪念的浪漫奇思的导演,画面即是他的风格。例如曾经感动过我们的《剪刀手爱德华》。在《大鱼》里Tim Burton运用了动画、远景镜头和摄影特技,唯独没有用流行的电脑特效,至少在视觉上使人看起来更加自然。
影片里天马行空般的梦境交叉,平滑而润泽,散发着温热潮湿的怪诞气息,我们闭上眼睛仿佛能感觉到大片大片的黄水仙芬芳宜人,周围和风徐徐;亦或是虚无缥缈的水面中站立的那个诱人胴体。
电影结束的时候,想到了一句肤浅的广告词: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快乐乐过一天呢?
爱德华不能容忍自己的人生平淡无奇,于是为自己构筑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事情,年轻迷途、应征入伍、结婚生子、工作赚钱……在他的描述下变成了:幽灵镇、巨人、马戏团、连体歌女……我们看来如坠云端,甚至有些荒唐。就像他儿子威尔所说的,“他让你知道的,未必是真的;他真正经历过的,未必想让你知道。”但在爱德华的葬礼上,他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朋友一一来为他送行,人们诉说着爱德华的传奇人生,是那么快乐,他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尊敬和爱戴的好人。
坐在银幕外面的我,此时此刻也愿意相信爱德华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至少他替我们完成了那些梦想。
曾经我们坚信:我们是背负着一定的历史使命来到人间的,即使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也一定具备非凡的才能。
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挥动过一根小木棍,然后嘴里振振有词地说:“希瑞,赐予我力量吧!”;或者你总肯定自己亲眼见过UFO,并相信有一天他们会载着你去太空遨游。
我常常会发呆,常常会幻想。总之,我固执地认为自己与众不同。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变得富足而乏味,我们缺乏梦想、缺乏激情。可是成长、失业、战争、死亡……却是我们任何人无法回避的,我们只能无奈接受这乏味的现实世界,看着自己的人生一天天廉价与苍白起来,却依然无能为力。
童年的豪言壮志如同那条游弋在身边的“BgFish”,偶尔可以看见或触摸,却转瞬即逝,虚幻得连自己都怀疑起它的存在。
某一天,那条大鱼是否会以一种我们所期待的姿态出现在身边呢?
⑽ 急求 一篇影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 寓含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1994年出品。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主演: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七项大奖提名 好莱坞最有气势的十大巨片之一 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内页被挖空的《圣经》里,附着在安迪高大的身躯里,匍匐在500码的下水道里,最后,那条仅有的肮脏之路把安迪送往美丽的新世界。这段充满绝望与沉重的救赎之旅来自臭名远扬的鲨堡监狱、来自惊悚小说大师史蒂芬·金的原著、来自哲理导演达拉邦特的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赎》带来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铸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 希望不需要热情,热情的希望只是灵魂深处一次不经意的冲动。在监狱里,当生命的过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高涨的热情都只能无可奈何地向失望举起双手,宿命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有内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谬,否则,人只有在面对冤枉时委屈和无奈、在面对压制时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烂,甚或在平常的环境中寂寞和绝望。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和以往那些讲述阴暗晦涩牢狱生活的监狱片有所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讲述友情、困顿、希望与梦想的电影,剧中的男主角冷静的心态、不屈的斗志、足智多谋的设计、锲而不舍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动。这部电影最能打动人心之处,便是自始至终都能给予人们希望。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电影佳作。——《华盛顿邮报》 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能在阳光下悠闲自得地呼吸。对于我们而言,它就像空气,平常得让你根本不去想失去它会怎样,但是自由对于那些高墙内的囚徒,尤其是那些注定一辈子都要呆在那里的人们又是多么珍贵而又遥不可及。安迪最后逃出鲨堡监狱,是什么实现了对他的救赎?是他心中对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影评人 米朵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我深深地为主人公安迪对自由一刻不息的渴望震憾了,当他从下水道逃向外面的世界时,当他迎着暴雨和闪电怒吼时,我的心也随着他一同律动着,安迪所获得的身体和心灵上的自由让我觉得痛快极了。——网友 灯笼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无期徒刑,关在鲨堡监狱里。 好长时间以来,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在大家抱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像在公园里一样。老犯人瑞德是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小石锤,他的解释是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会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国际象棋。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知识,很快使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他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同时他也逐步成为监狱长诺顿洗黑钱的重要工具。由于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长,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监狱生活非常平谈,总要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安迪听说瑞德原来很喜欢吹口琴,就买了一把送给他。夜深人静之后,总可以听到悠扬的口琴声回荡在监狱里。 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这个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服刑时听说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谁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诺顿提出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两个月的严重惩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诺顿甚至不惜设计害死了知情人! 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一天,他对瑞德说:“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获得假释,一定要到某个地方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约会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到那时你就知道是什么了。”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原来20年来,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石锤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安迪出狱后,领走了诺顿存的一部分黑钱,并告发了他贪污受贿的真相。而诺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里边挖空的部分放着一把几乎磨成圆头的石锤。 瑞德获释了,他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了。 《肖申克的救赎》和《圣经·出埃及记》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被广大影迷所喜爱的影片,在分析《肖》之前,我想先叙述一个故事,一个《圣经·出埃及记》的故事。 犹太人始祖之一雅各有子众多,其中最受宠爱的是约瑟,其他几个兄弟很嫉妒他,就趁一次一起外出的机会把约瑟卖给了商人做奴隶,而对父亲谎称约瑟在野外被野兽杀死了。 约瑟被带到埃及,又卖给一个埃及贵族做奴隶。而那个贵族的妻子看上了约瑟的才华,就百般地勾引他,结果被约瑟严辞拒绝。于是这个女人反咬约瑟调戏自己,约瑟被送进了监牢。 一天,法老的酒政和膳长也被关进监狱,晚上,这两个人各做了一个梦,就找约瑟来解。约瑟说这两个梦说明:3天之后,酒政要被释放,而膳长要被处死。3天后,约瑟的预言果然都应验了。 不久,埃及的法老也做了两个梦,先是梦见7头瘦弱的牛吃掉了7头肥壮的牛,又梦见7个细弱的谷穗吞掉了7个饱满的谷穗。谁也解不出这两个梦,酒政就把约瑟推荐来,约瑟从监狱到王宫,告诉法老,这两个梦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即天下将有7个丰年,继之以7个荒年,荒年之害将远大于丰年之得。他向法老提建议,在丰年蓄积粮食,在荒年售出,既度荒,又谋利。法老很欣赏约瑟,就把他从监狱里释放出来,任命他为埃及的宰相。 事情果然像约瑟预言的那样,7个丰年之后7个荒年来到了,天下绝粮,只有埃及有仓储。犹太地区也面临粮荒,约瑟的兄弟们也要到埃及来买粮食,他们没有认出约瑟,被约瑟狠狠地报复了一通,最后兄弟和解,犹太人全族迁到埃及。 由此看来,《肖申克的救赎》与《圣经》中犹太人在埃及的遭遇在基本故事走向和情节构架上惊人地一致,曾经有人把《肖》比做《基督山伯爵》,而我则认为比做《出埃及记》更恰当一些,因为后者无疑与《肖》有更多共同之处。犹太人几百年间的遭遇在《肖》中被浓缩到了20年,安迪则兼两代犹太人族长约瑟和摩西于一身。 《肖》剧与《出埃及记》在大节上处处契合,正与西方人心理上的文化积淀引起共鸣, 这应该不是无意得之,而是精心设计的产物。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视野从西方扩展到整个人类文化圈,受侮辱与损害者起而复仇、向施暴者连本带利索还的故事,从来都为人类各个民族所喜爱。几乎每个文化发达的民族都有类似的故事或传说。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有语云:历史在很有耐性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此话就历史真实来看未必为真,但却是几乎所有人类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 在戏剧里,一个人被打得越狠,被踩得越低,被欺压得越万劫不复,他的报复就越让人痛快,戏剧性就越强,也最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同。安迪在几乎不可能站起来的地方站起来,在几乎不可能活过来的地方活过来,从烂泥里站起来,从阴沟里钻出来,从坟墓里爬出来,这种生命力已超越了人本身,是神的光芒。大雨冲刷着他的身体,荡涤着他的灵魂,他用地狱的眼光看着曾经真真切切发生在周围的一切,他用雷一样的声音怒吼:“归还的时刻到了!” 哪位导演能掌握住这种力量,就等于掌握住了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