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影评
⑴ 读《屈原》有感
读《郭沫若剧作选》——《屈原》有感
青铜的屈原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虽然 屈原离开人世已经二千二百多年了,但他的精神和作品却一直在人间闪耀着晶莹夺目的光彩。
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相传裹粽子是为了防止蛟龙夺食投祭屈原的祭品,赛龙舟则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
屈原的作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有精神财富,被译成各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祠外观
今天又是端午节了,翻开自己的读书笔记,查询屈原的生平和诗作,对他的敬慕之情油然而升,他的志向和抱负,他的创新,学识和成就,他的眼界和胸怀,他的气节和风骨,让人绚怀和赞叹!
第一幕:写屈原对宋玉的教诲,他不光是教宋玉做学问,更重要的是教他做一个人,兼写子兰和婵娟。
其中的对话很精彩:
橘颂
辉煌的橘树啊,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啊,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地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
赋性坚贞,类似仁人志士
啊,年青人,你与众不同,
你志趣坚定,竟与橘树同风
你心胸开阔,气度从容
你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
你慎细心,决不胡思乱想
你至诚一片,期与日月同光
你愿和你永远做个忘年的朋友
不挠屈,为真理斗到尺尽头
你年纪虽小,可以为世楷模
是比古代的伯夷,永垂不朽
宋玉:我怎么当得起呢?
屈原:我希望你当得起,(以右手指园中的橘树)你看那些橘树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训呀!这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稍停)是的,它们喜欢太阳,它们 不怕霜雪。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是翡翠一样,太阳光愈强愈使它们高兴,霜雪愈猛烈,它们也丝毫不现些儿愁容。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香,多么洁白呀。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果实是多么圆满,多么富于色彩的变幻呀。由青而黄,由黄而红,而它们的内部——你看却是那样的有条理,又纯粹而清白呀。(随手将劈开的橘子分示其内部)它们开了花,结了果,任随你人都可以欣赏,香味又是怎样的适口而甜蜜呀。有人欣赏,他们并不叫苦,没人欣赏,他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大公无私。但你要说他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吗?那你就错了。它们不是那样的。你先看它们的周身不是都有刺吗?(又向橘树指示)它们是不允许你任意侵犯的。它们生长在南方,也就是爱这南方,你要迁移它们,不是容易的事。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
宋玉:是经先生这一说,我感受了极深刻的教训。先生的意思是说:树木都能够这样,难道我们人就不能够吗?(思索一会)人是能够的。
屈原:是你是了解我的意思的。你是一位聪明的孩子,你年纪表表就晓得好学,也还专心,不怕有好些糊涂的人要引诱你去跟他们胡混,你也不大随波逐流,这是使我很高兴的事。(稍停)所以我希望你能够象这橘树一样,独立不倚,凛冽难犯。要虚心,不要做无益的贪求。要坚持不要同乎流俗。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外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胸怀。那你就不会有什么过失,而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了。(再停)你能够这样,我愿意永远做一个忘年的朋友。你能够这样,不怕你看纪还轻,你也尽可做一般人的师长了。(略停)不过也不要过分持,总要耿直而通情达理,但遇到大节临头的时候你却要丝毫不苟且,不迁就。你要学那古时的贤人,饿死在首阳山上的伯夷,就是饿死也不要失节。我这些话你是明白的
屈原这些话虽是教育其弟子宋玉的,这实际也是屈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伟大襟怀的诗意概括和自我抒发。而且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有启发的:人最重要的是保持气节,没有节气,就好似没有了骨鲠,既使有才,也是御用文人,为政治服务,而不能大众化,没有自己的主心骨,见风使舵,有的加害于人,助纣为虐,最终受人鄙视。屈原只所以有节,就是因为他善于总结学习别人身上的实质性的东西。他博古通今,少年得志,雄才大略,但却生不逢时,受小人嫉恨,被罢免和放逐而不被重用,纵有十八武艺也难施展,一生政治上不得志。但正是这种磨难,强化了他的个性和爱国之心,激励了他的意志,深化了他的思想,飞扬了他的文笔。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省。屈原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健《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离骚》的问世表述了屈原的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屈原的《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屈原《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屈原的作品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
第二幕:写南后的阴谋诡计,她加害于屈原。南后为了固宠便接受张仪奸计,以离间楚王与屈原关系,破坏楚齐联盟换取秦国对立稚子子兰为王位继承人的支持,二人共同设下宫廷“构陷”的阴谋。她诈作头疼,倒入屈原怀中,反诬屈原调戏她。这是一个狠毒而阴险的女人。常常虚情假意,暗中害人,这种人防不胜防。她貌美但却令人厌恶和鄙视。昏庸暴戾的楚王,不辨真伪,便以“淫乱宫廷”的罪名,免去屈原左徒官职逐出宫廷,并宣布和齐国绝交,同秦国修好。
第三幕:写屈原被陷罢官以后所引起的反应。弟子宋玉离他而去,投靠贵族集团。他背弃了屈原的教诲,成为两头倒的墙头草,失了气节,活的畏缩。侍女婵娟为屈原焦虑不安。婵娟坚信屈原是纯洁和正义的,她不为南后威逼和宋玉、子兰利诱所动,也被囚禁。群臣大受迷惑,加之靳尚与子椒的扇动挑拨,便信以为真,屈原在众人的心目中威信逐降。谗言会抵毁一个人的形象,虽然此人依然如故,但瞬间却会臭可闻,这就是流言伤人之说吧!轻信与盲从是产生误解的首要条件。我们应该从被抵毁者角度去考虑问题,才会同病相怜。屈原的愤恨已无可忍受,他躲开了众人的非议,这么大的重压,他会变形吗
屈原生活在风雷激荡的战国时代(前475一前221)。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变期。这是一种新旧制度的变革,是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大转变,这一转变在战国中后期达到了激烈的顶点。这时,我国社会正处在初期封建社会由分裂割据逐渐走向集中统一的过渡时期。
从西周经春秋到战国的数百年间,各国之间纷争不已,原先的数百个诸侯小国,已兼并成七个诸侯国,世称战国七雄。此时,凌驾在各诸侯国之上的周天子已经名不副实。
战国时期,七雄并峙。这七个国家是:齐、楚、燕、赵、骸、魏、秦。七国中秦国最强,齐国最富,楚国最大。七国间战争不断,战争的目的已不是争作霸主,而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封建政权。然而七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国力量的此消彼长,斗争的形势十分尖锐复杂。
七国中,秦国地处西北高原,疆域之大仅次于楚国。人口约三百万。秦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原来兴起较晚,自秦孝公实行了商鞅变法而国势日愈强盛,大有兼并各国之势。
齐国位于我国东部,因远离秦国,不受秦兵威胁。齐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约三四百万。由于它的政治制度比较落后,因而国力不强大。楚国是七雄中地域最为广大的国家。自西周初年楚武王熊通开基立业,经营南方,使楚国成为一个强大国家。到了春秋中叶楚庄王统治时期,更达到了空前的强盛,长时间成为诸侯霸主。战国初期,楚怀王任用吴起进行改革,使楚国很快地变得更为富强。后因吴起被杀,变法遂告失败,阻滞了楚国的发展。到了屈原诞生之时,楚国已拥有长江、汉水、淮河流域的全部或大部。楚国人口五百万左右,也居七雄之首。不过到了屈原这个时期,楚国虽然还很强大,但由于政治腐败,导致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已落后于秦国。
鉴于强大的秦国对山东六国造成的威胁,六国便联合起来,从南到北,组成"合纵",共同反对西面的秦国。秦国也针锋相对,提出了"连横"的策略,即联合六国中的一国结成联盟,攻击其他国家,战国后期七雄之间的斗争,正是通过"合纵"与"连横" 来展开的。这一对峙也决定着楚国的命运,而楚国与齐国的联合,更构成了对秦国的最大威胁,楚国成了秦国进攻的主要目标。
第四幕:屈原忍受个人的悲愤,敢于直言不讳,陈述自己的观点,他把个人生死抛掷脑后,而为国为民担忧、悲痛。这是多么强烈而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啊。然而他却遭到摧残。国王昏聩,腐败无能到如此地步,不亡国才是怪事呢。钓鱼者是个正直的人,他敢于说公道话,虽然其人很普通,但他所做的一切,(说明事实真相,危难当头,能够挺身而出,投入狱中也坚强不屈,)却是了不起的。因为刚直不阿,所以才多灾多难,但这就是明辨是非,但这就是坚持真理的气节。如歌如泣。
屈原经历了十多个年头的流放,潦倒困顿,受尽了各种艰难苦楚,产生过形形色色的复杂思想。但不管环境如何险恶,生活如何悲惨,他对祖国复兴的希望都一直没有泯灭,然而郢都的沦陷,对于处在孤寂凄苦境地中的屈原,无疑是一次最沉重的打击。
公元前278年(顷襄王二十一年)夏历五月五日,屈原怀石自沉于长沙东北的汨罗江中,了结了悲剧的一生。时年六十二岁。
汨罗江畔
屈原的死表现了他坚持理想、坚持高洁的品格,至死不渝的精神,也是对楚国腐朽贵族统治集团的一种抗议。
屈原死后的第二年,秦国又占领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公元前223年,楚国终于被秦国所灭。
屈子衣冠冢
第五幕:点明婵娟是橘颂的化身,婵娟以自己的死换得了屈原的生,她死的很高兴。一个女子能如此,在当时多么难得。情节安排的很好:庙祝郑太卜受南后之命,以毒酒与屈原,婵娟和救她的卫士赶到,婵娟误饮毒酒代屈原而死。卫士刺杀郑太卜,焚庙。熊熊火光中,屈原展读《桔颂》,祭奠婵娟,并随卫士潜往汉北,和人民一起继续坚持斗争。
五幕剧,波澜壮阔,从思想从细节,从场景从人物反映了屈原的生平和遭遇,屈原的高洁和醒世,最后幻化成一江流水,读来让人感愤和惋惜。但他的思想和精神永留于史,并在在流传的文字记载和民俗里被人歌咏和纪奠!他一直受人景仰,他成为一种象征和代表,它成为一种品质和精神,他是永垂不朽的,他活在人们的心中!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后有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同上)。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屈原与楚国最高统治集团的冲突,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外交方针上,屈原主张与强秦对抗,具有远大眼光。而怀王贪利受骗,顷襄王畏怯妥协,都不能接受屈原的正确主张,反而因为他坚持己见而加以惩罚。在内政方面,屈原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他向慕儒家传说中的圣君贤臣,对政治抱有某种理想主义的态度。同时他又蔑视那些贪鄙的贵族,主张改革内政,这当然也会使许多人与他为敌。此外,屈原的性格,也是造成他的悲剧的重要原因。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让粽子节的民风永远流传下去,让屈原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屈子祠“光争日月”
⑵ 话剧郭沫若的《屈原》主要讲述了什么以及观后感!
1、《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
《屈原》创作于1942年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加紧对中国的侵略,集中主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蒋介石则加紧反共,大搞分裂,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在国统区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人士。整个国统区成了令人窒息的铁罐头。
面对黑暗如漆的现实,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郭沫若便以历史剧为投枪,借古喻今,创作了历史剧《屈原》,有意识地“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并说:“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的时代。”
2、《屈原》的矛盾冲突和主题。
《屈原》的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为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反动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这是全剧的思想冲突和冲突的性质。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迫害和反迫害的斗争,构成了贯穿全剧的动作线。
主题剧作展开这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拼死决战,突现了古代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高贵品质,使全剧充满了崇高的悲剧精神与磅礴的正气。它愤怒地揭露和鞭苔了卖国求荣、昏庸无道、陷害忠良的魑魅魍魉,喊出了“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的时代最强音。
3、屈原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意义。
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是他的性格特点。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意义屈原的形象,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的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战斗的革命风格。
观后感
历史剧固然是文学创作,不是史实的复写,“艺术上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鲁迅)。然而,由于作者的创作动机、文学见解、个人风格等各方面的不同,他们所创作的历史剧,仍有所不同。有的历史本身的东西多一些,有的以历史真实做基础却更多个人的创造。两种类型各有千秋。郭沫若的历史剧和这时期其他创作者的历史剧,大多属于后一种。郭沫若创作历史剧的动机,正是出于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他说:“我要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郭沫若:《历史·史剧·现实》)郭沫若正是持着这样的历史观点,从反对投降、反对独裁的现实政治斗争需要出发,以战国时代联合抗秦的故事作题材,创作了《屈原》以及《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等剧作。剧中的历史人物,往往已经不完全同他们的“原型”一样了。
剧中的屈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的典型。他心中时时系念的是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前途,力主联齐抗秦的外交路线,因为他早看透了秦国的野心,认为唯有联合抗秦才能保国安民。一向光明磊落的屈原,根本没有料到南后之流竟然采取那么卑鄙无耻的手段陷害他,横加以“乱宫廷”之类的罪名。屈原把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的祸福,看得远远重于自身的利害得失。他冲破一切思想束缚去进行英勇的斗争。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一再忠告,破坏了反侵略统一战线,转而依附秦国。面对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国,失去自由的诗人的满腔忧愤,以《雷电颂》的形式无比猛烈地迸发出来。《雷电颂》,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爱国爱民的深切感情,是诗人斗争精神的源泉。
《屈原》剧中,还刻画了两个性格迥然相异的女性形象──婵娟和南后。确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婵娟的存在似乎可以认为是屈原辞赋的象征,她是道义美的形象化。”她由衷地敬爱屈原,崇敬屈原的道德文章。当风云变幻、浊浪排天的时候,她那平日蕴蓄在心中的崇高信仰、优秀品德,真正突现出来。从她对变节投敌的宋玉的有力斥责,从她面对南后淫威所表现的坚定从容,特别是从她生命垂危时那番动人肺腑的倾诉,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竟与橘树同风”的高尚灵魂,一个广大人民道义精神的化身。这个形象对塑造屈原这个典型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与婵娟相反,南后仅仅为了个人固宠求荣,竟然不惜取媚侵略势力,与秦国暗相勾结,陷害屈原这样的忠良,祸国殃民,而且所采用的手段又是那么的卑鄙无耻。当她的阴谋得逞以后,她更加猖狂、恣肆,彻底暴露了她冷酷残忍的本性。南后这个形象的刻画,对屈原的典型塑造起到了反衬的作用。使屈原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品德,益加鲜明突出。
剧中的宋玉,是作为一个“没有骨气的无耻文人”来塑造的。他虚伪自私、全无操持、趋炎附势、卖身求荣的性格,从另一个角度反衬了屈原,并同婵娟形成鲜明对比。宋玉这个形象,对当时依附国民党反动派的帮闲文人,无疑是有力的鞭挞。
人物塑造的成功,使剧本的深刻主题得到充分表现。观众和读者从这出历史剧中会自然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反共投降罪行,蒙受“千古奇冤”的新四军所遭的残杀,……从而加深了他们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燃起他们心中的怒火,鼓舞他们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屈原》一剧中,穿插了相当数量的抒情诗和民歌。它们是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剧情发展,人物刻画,主题表达,都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剧本艺术上的一个特点。譬如,全剧以屈原朗诵《橘颂》开始,结合屈原对于《橘颂》内容的阐发,展露了屈原的人生抱负。因此,屈原时时以橘树的“内容洁白”“植根深固”“秉性坚贞”自励并劝勉青年,要他们“志趣坚定”,“心胸开阔”,气度“从容”“至诚”,特别是要“不挠不屈,为真理斗到尽头!”这与第二幕南后等策划阴谋时所表现的自私偏狭、卑鄙阴险形成了强烈对比,为随之而来的剧烈冲突做好了准备。婵娟死后,《橘颂》再次出现,首尾呼应。它像是始终回响在一部交响乐中的主旋律,反复出现,以强调剧本的主题──“不挠不屈,为真理斗到尽头!”再譬如《雷电颂》,则被安排在全剧高潮的波峰浪巅,由主人公屈原独白。这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而且使剧本主题异常鲜明地突现出来。其他如屈原吟咏的《九章》《惜诵》译句,有助于表现诗人蒙受奇耻大辱之初的心情。正因为有这些精彩丰富的诗歌,自然而和谐地穿插在剧本中,才使剧本充溢着浓郁的诗意,具有更加感人的力量。关于《屈原》的创作意图,郭沫若曾经讲过,是要“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去”,是要“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演出的实践表明,作者的这个目的达到了。1942年春天,《屈原》开始在重庆上演,其反响之强烈,是以往历史剧演出时所未曾出现过的,尽管《屈原》后来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禁演,但是《雷电颂》的声音仍然回响在整个山城,常常可以听到群众发出“爆炸了吧……”的怒吼声;“在当时起了显著的政治作用”。
《屈原》不但是这一时期革命历史剧最辉煌的代表作,而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郭沫若这时期的历史剧,已形成独特的革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同作者早期的历史剧相比,它们不仅仍保持着鲜明的个性、浓厚的诗意、炽烈的热情等一贯的特色,而且具有了更厚实的现实基础,更充足的信心和更坚定的理想,可以鲜明地显示出郭沫若历史剧革命浪漫主义风格的这种发展和成熟。
⑶ 看屈原观后感作文800字
《屈原》这部作品是我在晚上熄灯以后拿来翻看的。
借着台灯那微弱的白光,用了两个多小时就看完。其实每次静下心来看书,就会把书中所描绘的情节,在自己的脑海中放入一张幻灯片,让它清晰地在眼前放映出来.屈原,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世界名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高大而雄浑,深沉而奔放的屈原形象。
全书以《橘颂》开始,极力地塑造屈原诗意的灵魂,表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从高的德行。他教育弟子宋玉:在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他被张仪他们陷害,致使被革职,又被他们称为疯子。在向风,雷,电的呐喊中,使人看了心情也跟他的一样,心潮澎湃,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那是反抗的呐喊,战斗的召唤;那是对黑暗的猛烈攻击,对光明的热切向往;那是高尚情操的独白,是凛然气节的赞颂。最后,屈原与卫士甲一起到汉北去抵御强暴,捍卫祖国。
“最毒妇人心”。也许我不该说这句话,因我是一个女孩。但是看到南后这一形象,我又觉得我说这句话没有错。她是一个心狠手辣的阴谋家,在轻佻,妖艳的躯壳里,藏着放纵和淫荡,身居高贵,荣耀的皇后之位,却阴险,冷酷,凶残,为巩固宠位,不惜残害无辜,诬陷忠良,与乱臣狼狈为奸,愚弄国王,把楚国和百姓推向覆灭的深渊。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喜欢里面的婵娟。婵娟是屈原的侍女和弟子,她是一个心地善良,刚强不阿的女孩。当屈原被蒙冤时,她却发誓要跟先生站在一起,她不相信外面的流言,她相信先生是清白的。在与南后见面时,她丝毫没有表现出一点儿畏惧,南后要割她舌头,她没有临阵脱逃,相反,她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被南后关进槛里后,宋玉和子兰来救她出去,但是她没有出去。最后,由于误饮屈原的毒酒而死,她用自己的生命粉碎了敌人企图谋害屈原的阴谋。一个那么善良的女孩,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国家,她是屈原精神的继承者,是真善美的化身。郭沫若曾说婵娟在斗争中“化为永远之光明,永远之日光”。
屈原的形象是伟大的,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沉思,南后的阴险毒辣,亦是如此。
⑷ 郭沫若《屈原》观后感700字
《屈原》这部作品是我在晚上熄灯以后拿来翻看的。
借着台灯那微弱的白光,用了两个多小时就看完。其实每次静下心来看书,就会把书中所描绘的情节,在自己的脑海中放入一张幻灯片,让它清晰地在眼前放映出来.屈原,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世界名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高大而雄浑,深沉而奔放的屈原形象。
全书以《橘颂》开始,极力地塑造屈原诗意的灵魂,表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从高的德行。他教育弟子宋玉:在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他被张仪他们陷害,致使被革职,又被他们称为疯子。在向风,雷,电的呐喊中,使人看了心情也跟他的一样,心潮澎湃,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那是反抗的呐喊,战斗的召唤;那是对黑暗的猛烈攻击,对光明的热切向往;那是高尚情操的独白,是凛然气节的赞颂。最后,屈原与卫士甲一起到汉北去抵御强暴,捍卫祖国。
“最毒妇人心”。也许我不该说这句话,因我是一个女孩。但是看到南后这一形象,我又觉得我说这句话没有错。她是一个心狠手辣的阴谋家,在轻佻,妖艳的躯壳里,藏着放纵和淫荡,身居高贵,荣耀的皇后之位,却阴险,冷酷,凶残,为巩固宠位,不惜残害无辜,诬陷忠良,与乱臣狼狈为奸,愚弄国王,把楚国和百姓推向覆灭的深渊。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喜欢里面的婵娟。婵娟是屈原的侍女和弟子,她是一个心地善良,刚强不阿的女孩。当屈原被蒙冤时,她却发誓要跟先生站在一起,她不相信外面的流言,她相信先生是清白的。在与南后见面时,她丝毫没有表现出一点儿畏惧,南后要割她舌头,她没有临阵脱逃,相反,她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被南后关进槛里后,宋玉和子兰来救她出去,但是她没有出去。最后,由于误饮屈原的毒酒而死,她用自己的生命粉碎了敌人企图谋害屈原的阴谋。一个那么善良的女孩,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国家,她是屈原精神的继承者,是真善美的化身。郭沫若曾说婵娟在斗争中“化为永远之光明,永远之日光”。
屈原,婵娟的形象是伟大的,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沉思,南后的阴险毒辣,亦是如此。
⑸ 屈原 郭沫若 观后感 200字
1.屈原是楚国贵族中的杰出人才。精通历史、文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人聪明,口才好。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博闻强志”,“娴于辞令”。 20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比楚国的令尹只低一级,他对内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侯。楚王很信任他,还让他草拟法令,又让他出使齐国,联合齐国反抗秦国。足看见屈原是一个很有才可以的人,但他的改革精神和办法,却招来了楚国贵族大臣们的反对和嫉妒。反对者的代表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这批人目光短浅,妒贤害可以,只想维护自己的贵族特权,却把国家的长远利益置之脑后。可是他们的权势很大,整天围在楚怀王身边,左右怀王的言行。昏愦的楚怀王,听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
于是,就有了屈原投江的一幕。
好死不如赖活,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两种态度都没有错的,不过现在看来更多的还是政职斥义上的影响大一些,但也不可以仅仅就当这是一场政治秀。 死了名垂千古,不死就算他写出了离骚还是无用文人一个,往身后来看,死的却也值得。 还有个难题,就是既然战国七雄都是属于华夏中国,那后世效忠哪个国家不都一样吗。 回来看看屈原离骚之所以成为后世的榜样,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爱国投江的影响使人们衍生的了解。
2.综观郭沫若的一生,前后期有很大变化,但郭主要以诗名世,是诗人、文人,并非政治家。他留给人们的也主要是诗。所以评价这样一位人物,应着眼于其诗,特别是《女神》等早期诗作。后期郭沫若最为人诟病的是表现太趋时,但考其心理性格特征,此“趋时”仍可说主要是文人表现,大可不必以政治人物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况且郭毕竟是一个曾经非常真实过的人,那是一种比较彻底正视人性一切方面的真实,一种令传统的沉闷心态难于忍受的真实,这就很难能可贵了。一个社会所要求的文学产品必然是多方面的,既要有哲人式的深邃,也要有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和真诚的抒情,我们应当承认,现代文学的这两方面都还太少。正因为这样,我们应以宽容和知人论世的态度去评说郭沫若其人其诗,理解和珍惜《女神》等“五四”文化遗产,而不是苛求这样一位天才诗人。
⑹ 电影《屈原》观后感400字
江山美人》--浪漫武侠史诗 《江山美人》--燕赵悲歌,烽火佳人。片如其名,陈慧琳这个大美人在江山与爱情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决择?一个公主是怎样的在诸侯割据,战火连天的年代夺回父亲的王位?甄子丹、黎明两位巨星与陈慧琳组成的强大阵容,很是让人期待。他们三人有着怎样的联系,儿女情长在刀光剑影的年代该如何演绎,又有着怎样的意想到的结局? 陈慧琳的演绎真的非常到位,把一个公主(燕飞儿)的刚柔两面都诠释得淋漓尽致,战场上气宇轩昂,对爱情却是敢爱敢做,柔情妩媚,真是江山多娇,美人如玉,与黎明(段兰泉)的浪漫爱情真的让人感动,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然而两颗心却是紧紧的拴在了一起。其中两个人的台词也不乏搞笑的片段。一定要提的是那山林中的“农舍”,导演一定花了不少的功夫,不仅机关重重,而且美轮美奂,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战争的场面非常的宏大,有气势。甄子丹(慕容雪虎)饰演的将军,心中深爱着飞儿,然而,却为了国家,也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血染沙场,以一敌百,那一幕真是荡气回肠。 剧情的最终只是可惜爱情童话在那个战争只是昙花一现,然而,正如飞儿所说:爱情,她没有错过......这部片被益为新武侠巅峰之作,看来一点也不为过,另外,陈慧琳与黎明合唱的主题曲《随梦而飞》非常的动听。
⑺ 影评《屈原》800字,快点,谢谢
汨罗江岸,你披头散发,神情凝重,面色枯槁。空气中充溢着凝重悲怆的气味,这一刻我也屏息凝视,虽然早已知道结局的壮烈,但内心还是焦灼不安的不希望看见你纵声一跳后留下的凄凉景象。
我知道你忍受了很多痛苦,你的身心备受煎熬,挫折的经历让你痛苦难耐,众人的诽谤令你无可奈何。这样的选择一定是你经过良久思忖后做出的!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与死的权利,所以对于你的选择,虽然我很不赞同,但却表示尊重。
你能言善辩,明于治乱,你是楚怀王的得力左膀,天下人尊敬你,拥戴你。但是,人一旦成功了小人就不会放过污蔑诽谤的机会。他们见不得你的得宠,嫉妒甚至憎恶你的才华,于是流言恶语便被制造出来。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以小人之语妒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你在寂寞中独行,陪伴你的是你刚直的精魂。苦闷中你赋《离骚》,抒发你内心的苦楚与悲愤。
终于,你还是无法适应残酷的现实,你决定与汨罗江为伴,站在江边你终于道出了心中压抑的不快:“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你宁愿“赴长流而莽于江鱼腹中”,也不愿“皓皓白云而蒙世之温”。
你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你对朝廷的怨恨,在江中留下一颗不屈的心和一首不朽的诗!——————
从小,我就听爸爸给我讲屈原的故事,屈原是古代楚国杰出的政治家、诗人,他那不怕死,不贪图荣华富贵,主张变法革新,他那种伟大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当我看《屈原》时,我就深受感动,甚至热泪盈眶,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前进。
屈原是我国古代楚国的一位大臣,为了国家兴盛,他主张变法革新但被奸臣陷害,楚国国王不听屈原的忠告,被秦国打败,百姓遭殃,屈原十分痛苦,写下了很多爱国诗词,《离骚》是他的代表作,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没有变革,社会就不能前进,经济就不能发展,国家就要落后,混乱,人们就不能过上好日子。我们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总设计师枣邓小平就中国的实际情况,大胆改革,建立经济特区,使贫穷落后的小村镇发展成现代化城市,使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小学生在这优越的环境里,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珍惜眼前的一切,尽自己的能力,多学一些知识,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
他得知楚国沦陷后,一人独自在江边徘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哭笑着,头发散乱,形容憔悴,状似癫狂,然而我们都知道他不是真的癫狂,但我却愿此时他是真的癫狂!“我自命清高,我不是自命清高!”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楚王,对着楚国的大臣们,对着楚国的千万百姓大喊。“这是楚国的土地,可惜......”他突然趴下来,抚摸着眼前这片土地,这片他极爱极爱的土地,这是楚国的土地,是他愿意为之抛洒热血的土地,可是如今却落入外国之手……他喃喃自语,像是抚摸着情人的脸一样抚摸着这片土地,但是已经永远无法改变楚国易姓的事实……“我要……我要与你们共存亡,我要与楚国共存亡!哈哈哈哈哈……”逐渐变弱的凄厉笑声,望着滔滔的江水,他的眼里失去了光芒,他的心已经随着心爱的楚国逝去了,眼前的他,只是一具躯壳。“投身向水唱兮,心声水里响,狂歌一曲当哭唱兮,披怒发闯荡,飘然过千里兮,百重浪……”悲怆的歌声响起,而他纵身一跃,从此陪伴他深爱的楚国大地而去,只留下几千年后屏幕前的我们热泪盈眶……
这是我自初中以来头一次没有注意到一个演员的外表,头一次觉得屏幕里的那个人就是屈原,就是那个几千年前悲愤投江的屈原…….于是又让我想起了高中时学的《离骚》,当时只觉它难背、讨厌,现在闭目回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于是痛恨那时的自己竟如此寡情。如此炽烈的爱国情,那时竟能如视无物。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五月初五日
行吟泽畔
楚国诗魂屈原
忧国宁死不屈
你把肉体献给了鱼虾
把《离骚》留给华夏
汨罗江的水啊
为你奔流汹涌
……
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不会中止断流
今天是稳定和谐的节日
我们怀念你
为你投入竹叶裹米粽
请你享用,安魂
啊!不泯的屈原
你和江水一样源远流长
润泽大地,情暖人间
这是近日看见的为屈原赞颂的一首词,这才勾起了我对他深刻回忆。
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
因报国受陷而投江自尽
,
老百姓驾着龙舟去打捞他
,
为了不让鱼鳖吃了屈
原
,
大家纷纷往江中抛粽子
,
用粽子把鱼鳖引开。于是民间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由此我记住
了屈原是个好人。
自古文人官场多失意。屈原在诗歌创作上独步千古,然而在官场上却屡遭排挤打击,最终自沉汨罗
江。诗人余光中写道: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竞渡就有人击鼓”
;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
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
,每当观端午龙舟竞渡,听桡声鼓声人声,把一条条江抬起,我就仿佛感觉,这
龙舟是从千年的历史河道划来,是在文化的航道里竞渡。
龙舟――已成为一个民族纪念一位不朽精魂的恒久载体。无论粽子的清香、艾蒿的苦涩,已化作
千年习俗,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屈原身后
300
年却并不见诸文字
,
几乎在史书上消失。其实这是不足为奇的:秦
兵攻陷郢都,白起火烧夷陵,屈原以戴罪之身、亡国之民、
“专政对象”
,回天无力,抱石沉江,虽悲愤
惨烈,却哪有资格“钦史”留名?他的著作,自然也在被禁被焚之列。直到秦亡汉兴,刘项皆楚,司马
迁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略考其事,
综其终始,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
楚国诗人才得以在太史公笔下
“复
活”
,散失民间的诗章重见天日,屈原的传说在底层悄悄流行。正是黎民百姓保护了屈原及其诗作,使
“哀民生之多艰”
者得到了回报与慰藉!
嗟呼,
“其人虽已没,
千载有余情。
”
屈原——中国的爱民诗人!
屈原的作品是
他坚持“美政”理想,
与腐朽
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
录。
他
的“美政”理
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
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离骚》
)
。
所谓“举贤授
能”,
就是不分贵
贱,
把真正有才能的
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
,
反对世卿
世禄,限制旧
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
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
戚的历史事迹
为例,说明了
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
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
明法度,
即法不阿贵,
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的“
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
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
尖锐对立,
表达了他革除
弊政的进步要求,
而其最终目
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
使
楚国走上富强
的道路
,
让楚国成为最强大的国
家。
与此相关
,
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
了楚国政治的
黑暗、
楚国
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和
大臣们的叛国,
表现了他坚
持“美政”理
想、坚持节操
,“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
精神;同时也表体了他忧国忧
民、爱国爱
民、矢志献身
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虽遭谗被
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
念,希望楚王幡然悔
悟
,奋发图
强,做个
中兴之主
。他明知
忠贞耿直
会招致祸
患,但却
始终
“
忍而
不能舍也
”
;他明
知
自己面临
着许许多
多的危险
,在
“
楚材
晋用
”
的时代
完全可
以去别国
寻求出路
,但他却
始终不
肯离开楚国半
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及其
“
可
与日月争光
”
的人格与意志。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虽然
屈原离开人世已经二千二
百多年了,但他的精神和作品却一直在人间闪耀着晶莹夺目的光彩。
我反复读过屈原的诗,反复在咀嚼文字背后的政治意义。他对政治的思考相当精细,但他统
筹不了整个背景,
他还是回到单纯的文人世界。
但是,
屈原的文字支撑着中国一代代文人们的文学
修养与人格,作为
21
世纪的我们,在沐浴了一代伟大文豪的光辉和荣耀之后,该做些什么呢?这
并非吃几个粽子就够的。
在擦干嘴唇的那一刻,
有没有人能够感受到滞留于唇边的苦?有没有人能
够咀嚼出那种无人替代的搅心的痛?端午节来了,
当我们吃粽子的时候,
更要翻出尘封的
《离骚》
,
沐浴更衣认真诵读,
让清新雅致的古韵沉淀到浮躁精神中,
用清明坦荡的悠远精神敲打麻木的神经,
用理想人性之光提醒曾有的迟钝,努力成为一个高雅谦逊、通情达理的精神君子,而不要成为
“
庸
俗的赚钱机器和齿轮
”
。
当下社会精英,其实就是古之所谓
“
士
”
,
不仅与世同浊、
偕众而醉者比比皆是,甚至不少人还
是
“
先天下之浊而浊
”
,愿意尽力争取的只是一己之名利。因此继续提倡屈原之
“
道
”
,引领社会精英
们多些追求、多些承当,多些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极有必要,极为重要。一个国家的强盛,
必先
强精神。
曾看见这一片
报到,
在屈原故乡秭归县徐家冲港湾
,每年都要举行
延续了千百年的“清晨祭
江”仪式
,
秭归县县城还笼罩在一片暮霭之中,但在徐家冲港湾的江边祭坛前,早已聚集了不少市民,
他们等待着每年一度的
“清晨祭江”仪式的开始。祭坛处,高高的招魂幡在随风飘摆
;
招魂幡前,是三
闾大夫屈原的灵位,灵位前,摆放着白、红、黄三种颜色的龙头及龙尾主祭向启良负责为龙舟披红。将
大红缎子披在龙头上后,来到屈原灵位前鞠了一躬,口中念道:“端午佳节悼忠魂,大夫豪气世长存,
移风雅俗今尚在,忠贞清冽日月同。”
“招回屈原其魂兮,天不可上兮,上有云层万里
;
地不可下兮,下有九关八极„„”司歌者凄惨婉
转的“歌魂赞”,饱含屈乡人民对于屈原的热爱。听着这朗朗上口的诗词,不由得又一次沉静在屈原的
凄凉悲痛中„
.
愿端午节那万千竞渡的龙舟,能够多载回些屈原的精神,使更多人重新登临屈原遗
留的那座精神岛屿。
昔日,古人报国无门,今日海阔凭鱼、天高任鸟飞,祖国为我们展现了广阔的报国机缘,等待我们
去发现,去探索,去发扬我们中国的伟大文化。
⑻ 看完电影《屈原》的观后感
汨罗江岸,你披头散发,神情凝重,面色枯槁。空气中充溢着凝重悲怆的气味,这一刻我也屏息凝视,虽然早已知道结局的壮烈,但内心还是焦灼不安的不希望看见你纵声一跳后留下的凄凉景象。
我知道你忍受了很多痛苦,你的身心备受煎熬,挫折的经历让你痛苦难耐,众人的诽谤令你无可奈何。这样的选择一定是你经过良久思忖后做出的!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与死的权利,所以对于你的选择,虽然我很不赞同,但却表示尊重。
你能言善辩,明于治乱,你是楚怀王的得力左膀,天下人尊敬你,拥戴你。但是,人一旦成功了小人就不会放过污蔑诽谤的机会。他们见不得你的得宠,嫉妒甚至憎恶你的才华,于是流言恶语便被制造出来。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以小人之语妒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你在寂寞中独行,陪伴你的是你刚直的精魂。苦闷中你赋《离骚》,抒发你内心的苦楚与悲愤。
终于,你还是无法适应残酷的现实,你决定与汨罗江为伴,站在江边你终于道出了心中压抑的不快:“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你宁愿“赴长流而莽于江鱼腹中”,也不愿“皓皓白云而蒙世之温”。
你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你对朝廷的怨恨,在江中留下一颗不屈的心和一首不朽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