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影影评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声音:包括人声、背景音乐、音响
人声:交代说明、推进剧情、推动人物性格
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渲染氛围、深化主题、善于抒情
音响:增加真实感、烘托环境气氛、抒情言志
画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视觉的中心,意念的载体
景物:抒情言志、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道具:刻画人物性格、串联故事情节、抒情言志
声画结合:包括声画对应、声画分离、声画对比
声画对应:有什么画面,就有什么声音
声画分离:声音与画面分别叙述,两者不具备明显冲突
声画对比:声音和画面在意义和情绪上形成强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环境氛围、构成创造思想
色调: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
冷色调:色环中蓝、绿一边的色相称为冷色,它能给人以阴凉、宁静、后退、深远的感觉。
暖色调:色环中红、橙一边的色相称为暖色,它能给人以温馨、亢奋、前进、和谐的感觉。
光线: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画人物形象 长镜头: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一般时长超过30秒。长镜头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进行评论,评论过程通过结合影片具体内容和影片在构思、结构、技术、人物等方面最为闪亮之处摆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近一步论证。
要写好一篇影评,首先应当认真观看电影,并记录影片中重要的人物、镜头等方面,找出影片中最为亮点以及最新颖之处。一篇影评能否吸引人就在其于有没有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写出别人一般想不到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总结“新”“奇”。
常见问题:跑题、讲故事、面面俱到、没有观点、写成“豆腐块”、本末倒置、常识问题、没有细节。 思想评论: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见《银海珠光》)。
2.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砭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评《南京大屠杀》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人物评论
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色。《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溶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美学评论
1.艺术样式评论。如《不庄不谐 笑从何来》结合喜剧样式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屏幕涌动纪实潮》从纪录片美学特色分析了优秀纪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红河谷:动人心魄的视觉交响乐》就该片所具有的交响诗式的结构样式进行评论。
2.艺术风格评论。如《充满诗情的战场写意》通过影片《大转折》中几个主要战斗场面的不同诗意内涵的分析,对该片以泼墨的方式抒发的浓郁的诗情,给人以震颤心弦的视听感受。对于引起较大争议的《红色恋人》,《诗电影的意象美》从电影风格和创新的角度给予肯定。
3.审美特性评论。《对亲情与人伦的呼唤》从当代悲剧审美特性入手,指出当代悲剧重在探索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唤起人们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如亲情与人伦的珍视。评《小鬼当家》的文章《“小鬼”为什么逗人喜爱》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
电影特性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色彩、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试举例如下:
1、电影语言评论。《<红高梁>――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起点和成功之路》。
2、电影结构评论。《复合交融 巧织经纬枣<平津战役>的结构艺术》。
3、电影修辞评论。电影修辞包括多种手法,如对比、夸张、象征、拟人等,如《<开天辟地>中的象征手法赏析》。
4、电影节奏评论。《满怀深情的韵律美枣谈电影的节奏艺术》
5、电影悬念评论。《悬念迭设扣人心弦枣谈美国片的悬念技巧》
6、电影音响评论。《摹声会音皆有情枣中的音响》
7、电影色彩评论。《张艺谋为何偏爱红色》《在“形式”中强化“意味”》。
8、电影细节评论。《耐人寻味的“纳银密账”》、《一串闪光的项链》。
9、电影表演评论。《眼之魅》
10、电影音乐评论。
以上评论角度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渗透、交合、兼容的。评论的视角可以是复合的,如评论人物,除了上述的评一个人,评一类人,或对立人物的对照分析,也可以就几部影片或某一类影片中同类人物进行综合分析,或对某种创作倾向进行评论。如《忧患意识与英雄主义》对美国影片普遍性的主题的分析;“新时期军人银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员为什么不能长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为什么走红”等论题是综合某类影片创作倾向选的。
电影评论的文体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以论文体为主,也可以用书信体、对话体、问答体、随感录。也有散文体,散文体多以抒发情感为主,轻灵活泼、文笔优美,但一般缺少严密的论证,较少逻辑力量,理论色彩较单薄,在影评百花园中应当允许各种文体样式存在。 紧扣“电影”与“评论”。
所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从说明书和报刊故事中寻找。
要抓住电影艺术的特质,评论的对象有画面感、运动感。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也能获得对影片的大致了解,认同你的观点。
要展开评论,明确中心,严密地进行说理与论证,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观点而无论证。
总体把握,细部突破。
首先对一部影片有正确的总体评价,在此基础选择一个较小的视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鉴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树林。力求写出鞭辟入里的专论,不要写泛论、散论。各类报刊包括专业电影报刊为了抢时效,搞“炒作”,发表的大多是新闻记者根据编导散发的资料摘编的综合评价,陷入“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演员介绍+拍摄花絮”公式。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侧重于社会意义的评论要注意兼顾影片的艺术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银幕形象进行说明与论证。有一学生写《火烧圆明园》的影评,只是对这一历史事件抒发感慨,全文与影片毫无关系,严格讲这样的文章不是影评。
侧重于艺术价值的评论要把握艺术表现中体现的思想内涵。
要讲究评论文章自身的艺术性。
注重思辩、讲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力求新颖、深刻,宁可是“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不要趋同,说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确观点”。构思立意如同兵家谋略,“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耳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奇制胜。
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注意句式长短得当、音韵和谐,既要有理论色彩,又要明白晓畅,让理论文章给人语言美感与动情力量。
评论角度 评主题:1、抗日斗争,揭露日寇罪行,歌颂人民不屈精神、博大胸怀、崇高人性;2、生命价值与民族命运;3、对和平和期呼唤与社会的发展的期望;4、在人类之爱基础上不同文化观念的撞击与交融。 人物评论:1、单一人物;2、某类人物;3、对比性人物;4、从人物关系评析,如中外、父女、民族与宗族等关系入手。 场景细节:几次争论;手榴弹的出现;小刀的运用;几个人物对死的选择;照片的作用。 悬念设置:人物命运为主线,将人物经常处于生死关头,环环紧扣。 矛盾冲突:1、进步与反动、民族解放与法西斯专制;2、东西方观念;3、宗族。 叙事线索:三种时态,现在时着眼于战争与和平的对比,调节情绪、深化主题,给作者一个自由的叙述时空;过去时表现矛盾冲突与情节发展的主线;过去完成时重点在揭露日寇罪恶。 情节与节奏:战斗高潮与抒情段落的设置;紧张与舒缓情绪的起伏;镜头节奏快与慢的转换。 中外影片比较:与《拯救大兵雷恩》相比,同是以回忆形式讲述拯救生命与回归家园,但《黄河绝恋》避开为什么救人的争论,避免说教,容纳更多内涵;多种矛盾冲突;群像式人物各有鲜明个性;战争与爱情两条线索推进,更富有抒情色彩。 与《红河谷》比较:文明冲突的合理性;叙事特色强化故事性;人物塑造在对比中展现性格的发展,注意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有很多人认为看电影就看电影呗,评什么?论什么?但事实上,在你写影评的同时,也是让自己回溯在这一个半小时中,你到底看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再烂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员,他们又是用什么眼光来看?没人愿意制造一部人人唾弃的大烂片,那么大家口中的烂片是否有可取之处,是否制片、导演、演员们用着不同的想法来拍摄?
这些,当你开始用心写影评时,你的思路会愈来愈清明,想的范围愈来愈广大。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体会,也能将你的体会带给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评中,你将会发现自己的文笔进步了,看电影时能看到更多的细枝末节,能感动到心灵的深处,那么,你就成功了。
当然,没人是一蹴而就的(除了你本身是文学创作者外),当我自己回顾一开始写的文章,也觉得自己的文笔生涩,眼光不够深入,但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发现自己很自然的就长篇大论了起来,当然,依然不够好
最好的一句话是---- “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
不是一定要中规中矩地写影评,正面、反面、侧面的见解都是很独到。化简为繁,化繁为简,字字都是精彩。 题目
题目是任何写作中的第一闪光点,影评也不例外。一个好的影评题目,关键在于它能否用于传递作者想要在影评中表达的信息。在看完电影后写影评时,首先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当然,这个切入点就要从题目开始入手了。影评的题目注重创新、新颖,起到让别人一看见题目就想读下去的作用。此外,影评题目越短越好,6-7个字为宜。
开端
阅高考语文作文的老师们都有一个习惯阅卷方法,即题目-开头-(中间)-结尾,如果一位考生的中间部分写的再好,但开头却弄得很差劲,这样阅卷老师对这位考生的中间内容最多就会大体浏览一遍,有的甚至连看都不看,因此,开端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影评的开头,可以开门见山地一上来就介绍你所要写的影片最为亮点之处,或直接写影片的高潮结局,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运用“诗经六艺”中“兴”的手法,也就是说,由你想表达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其他东西可以代表你的如内容;也可以先插入一电影名家的名言,例如巴赞、爱森斯坦等,这样能为你的影评锦上添花。
中间
这一部分是影评的核心内容。其实写影评就是写一篇议论文,因此我们在写影评时应注意多分析、少叙述,以你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中心,摆出论据,层层推演,但要注意不要跑题,也就是说,你在影评中分析的内容,都必须要围绕你的中心。
结尾
我们完成了影评的最主要内容之后不能就此结束,还应当有一个响亮的结尾。在结尾我们首先应该先对影评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总结,然后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一下自己对整个影片的理解;还可以引用名言、托物言志,让影评有一个好的收尾。
㈡ 电影《新世界》的影评
完全符合你标准的没找到耶,只找到这两篇,参考一下~
一、
记得安德烈·巴赞说过一句话,要更好地理解一部影片的倾向如何,最好先理解该影片是如何表现其倾向的。在第一次得到《新世界》的海报时,我就觉得这是部好片子,凭着自己的感性认知和直觉认为是,在海报的影响下我选择地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有太多的感受,心情虽不是此起彼伏,但还是久久不能宁静。
电影的景色很美,这也是能够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切都是那么原始,那么美丽。阳光、河流,青草,山石,女子的微笑与淳朴再加上那一个眼神的流露,则更加充满了神秘气息。我们不能不说法瑞尔的演技很棒,虽然有人说他表演时过冷淡,但我说,沉着和冷静更能表现出对女子的至爱和关怀。我们始终很想回到那种世界,但真正身临其境时会发现一切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完美,在那里,外人的出现让那里充满了乌烟和瘴气。
伯格曼说过,他的电影从来无意写实,它们是镜子,是现实的片断,几乎跟梦一样。我想,如果搁到今天这必是说《新世界》无疑了,其实纵观古今电影叙事手段,有《沉默的羔羊》压抑的透不过气来的电影,有《虎口脱险》让你放松极致,笑观历史的电影,也有《晚安,好运》充分利用所有元素的电影,但没有一部像《新世界》这样平和无彩,却能博得赏识。当然,这部片子并没有开创这种叙述手法的先例,早些时候,一部叫《与狼共舞》的电影摘得奥斯卡桂冠时这种手段就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我们并不能拿《新世界》同《与狼共舞》相比,不是相差太远,而是各有其独特之处。
刚才提到,影片的表述手法很平和,没有一点波澜起伏在其中,甚至到最后的战争都在情理之中,所以说,这部电影并不是只有景色能让人津津乐道。影片的一开头就给出了巨大的景观,着重描写自然生活,而并没有任何叙事,仿佛大导演并没有让我们急于看到矛盾冲突的情节,到女子将主人公两次救回时,男子的眼神都是同样的迷离而充满热情。
这种电影最优之处则在于对人性的诠释,当土著人的一次次宽容换来了数次的欺骗与伤害,他们没有痛苦,反而和沉默,仿佛已经知错,却又选择了逃避和原谅。我觉得,导演是在给我们传达一个信息,在古代也好,在现代也好,人都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人应该接近自然,靠近自然,去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而不是一味的阴谋、诡计来破坏自然,以及一切与原始自然有关的物质存在。
我留下脚印,让后人来追寻。写到这里,想起了女主角的一句话,Why dose this world have colors?
这样一部夹杂着回忆、梦境和理念的电影,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
二、
一个月没有看电影,这还是第一次,在昨天终于把自己买的碟翻出来,随手翻到《NEW WORLD》(新世界)。说起这部电影,真正吸引我的,还是封面及其以前看的电影介绍的片段。便猜想应该是部不错的电影。然而当整部电影看完,才发现,这部电影与想象中的相去甚远。
荒蛮之地的土著领土,忽来掠夺的英国侵略者。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引起了冲突,而英国侵略者与土著公主产生情愫……
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的确取景非常的美丽。流水潺潺,阳光,微风及半身的杂草,让人有无限的遐想,而女主角的淳朴和善良,又使的女子更加的充满魅力。然而,克林法瑞尔的演技实在不敢恭维,从头到尾饰演的SMITH船长没有一点感情色彩在里面,只是影片开头见到女主角流露出来的表情让人可以感受他所表达的意思。
影片表现的很平和,中间几乎没什么起伏,取景的自然使的影片有了唯一的看点,景色另人向往犹如世外桃源,这也许是影片唯一可以叫卖的地方。
这部电影的配乐,也与影片格格不入,一段单板的钢琴根本无法表露自然的美丽和两人之间神圣并超越国界的爱情心理。
也许,在我们对这部电影作反面评价的时候,不得不让我想起凯文.克斯特纳的《与狼共舞》,完美的场景,完美的剧情,完美的演员,而更完美的是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结合,这种结合在这部早期电影里表现的无暇。
看完电影,让我们来想想女主角说的那句话:“Why dose this world have colors?”……
㈢ 萨拉丁新电影观后感
[萨拉丁新电影观后感]萨拉丁新电影观后感2009-05-09 12:42萨拉丁新电影观后感2009-01-26 12:39一部描述十二世纪十字军与穆斯林作战的电影《天上的王国》(The Kingdom of Heaven)﹐本网站在4月18日根据预告海报做了报导,萨拉丁新电影观后感。这部预料中的好莱坞2005年巨片按时制作完成﹐于5月4日星期三在美国影都洛杉矶举行首演式典礼﹐然后宣布﹐ 5月5日在全世界各大城市开始公演。笔者为了先睹为快﹐第一天公演日就赶到电影院抢看头场电影﹐第二天一大早﹐打开国际互联网查看各国影评﹐搜索引擎找出数百篇报道和争论﹐电影演出第一天﹐就引起了一场国际大辩论。先简介电影的情节。故事发生在公元1186年﹐耶路撒冷已经被十字军占领将近一百年﹐欧洲还在继续招兵买马。第一场景是在法国的一个小镇﹐年青的铁匠巴廉(Balian)正在为他的儿子早夭和妻子自杀而悲痛欲绝﹐这时来了几名不速之客十字军的骑士﹐领头的人直接认巴廉是他的私生子﹐要他去参加十字军﹐到耶路撒冷继承他的骑士地位。后来巴廉杀了人﹐成为罪犯﹐无路可走﹐骑士说他也杀过人﹐也是罪犯﹐并且告诉他可以到耶路撒冷"天国"去寻找他妻子的灵魂。巴廉经历了千辛万苦来到了耶路撒冷﹐看到那里的情形同欧洲的招兵宣传不一样﹐穆斯林都是安分守己的民众﹐而欧洲人十字军到处表现侵占者的野蛮。他找到了耶稣受难的地点﹐那里日夜都有许多欧洲人在"天国"里祈祷﹐他为妻子的亡灵哭泣许多日子﹐没有看到任何反应﹐对人说﹕"我来到天国之后﹐开始对我的信仰动摇了。"他的朋友对他说﹕"天国是欧洲教会编造的传说﹐他们为了占领土地和掠夺财富﹐骗我们来打仗。这里不是天国﹐天国只存在你的想象中。"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国王巴尔德文四世病重在卧榻中﹐而且宫廷卷入内困外患﹐与穆斯林作战多次失利。接任的新国王飞扬跋扈﹐不懂得战略战术﹐率领十字军主力部队顽固迎战精明强干的萨拉丁大军﹐遭到全军覆没,观后感《萨拉丁新电影观后感》。耶路撒冷城遭到穆斯林军队的围困﹐城内军民无比恐慌﹐无名小卒巴廉英勇刚强﹐临时代替统帅誓死守城。双方发生一场大血战﹐城墙被穆斯林军队大炮轰破﹐内外军事力量对比悬殊﹐守城的十字军只有几千人﹐而城外穆斯林军队二十万﹐而且纪律严明﹐指挥有方﹐军队调度和用兵阵式有条不紊。在一场攻城血战之后﹐穆斯林统帅萨拉丁走向阵前﹐温文尔雅的仁慈将军形像﹐同巴廉和平谈判。萨拉丁的条件是﹐只要十字军停止抵抗﹐城内男女老幼以及王后和将士们一个都不伤害﹐负责安全送他们渡海回国。萨拉丁出场的镜头不多﹐但都有代表性﹐因为尊重历史﹐编导没有增加想象力﹐例如以上和平谈判。另有一个重点细节描述的镜头是在城内被遗弃的天主教堂中。萨拉丁一个人进入了教堂﹐满目疮痍﹐从地上捡起一个铜制大十字架﹐他细心地撢去尘土﹐尊敬地安放在供桌上﹐表示对基督教的尊重。全体十字军顺利地撤出耶路撒冷﹐巴廉回到了他在法国乡下的铁匠铺。最后一场镜头﹐是英国"狮心王"亲自到法国寻找巴廉﹐要求他参加他率领的第三次十字军东侵﹐但遭到巴廉的拒绝。他说﹕"你找错人了﹐我不是巴廉﹐我是一个铁匠。我是铁匠巴廉。"英国国王带领他的部队奔赴耶路撒冷去了﹐电影字幕显示一行文字﹐宣告"剧终"。文字说明﹕"狮心王的大军到达了耶路撒冷﹐同穆斯林军队打了三年战﹐最后签订和平条约而撤兵﹐结束了延续二百多年的十字军中东之战。"从以上剧情介绍中﹐读者可能猜测这部电影在西方世界引起的反应。笔者从互联网的影评中挑选了几篇细读﹐有恼怒﹐有赞誉﹐也有人站在中间立场说公道话。恼怒的作者们说﹕"这是本拉登版本的十字军电影"﹐"担心后果是鼓励伊斯兰恐怖主义捣乱更有理由。"赞誉者的观点是﹕"这是好莱坞第一次出品没有贬低穆斯林的电影﹐显示了阿拉伯人的古老文明和纪律﹐萨拉丁应当享有全世界历史英雄的地位"﹐"基督教徒并非都是好人﹐穆斯林并非都是坏人。"中正立场的作者们说﹕"还历史本来面目﹐十字军出征就是为了掠夺﹐同今天美国侵略伊拉克如出一辙"﹐"耶路撒冷属于穆斯林的家园﹐任何入侵者都将以失败告终"﹐"西方人民被西方的学者们欺骗了九百年﹐应当结束了﹐现代的信息和影视技术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历史事实。"2009-05-09 14:23|色兰,学习并且转贴了,求真主慈悯你,谢谢你。〔萨拉丁新电影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㈣ 新特种部队2011法国电影好看吗影评
很感动啊。
最后两个人对那个女记者说。我们只能送你到这了,你自己好好的活下去。
这次你自由了。
前面那个年轻的兵独自被追杀的时候。
都成功的骗取了我的眼泪。
㈤ 什么是电影影评
影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是对各种电影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它主要是对蕴藏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及其思想意义的揭示、开掘,是对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并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失贩的教训。所以,好的影评,一方面可为电影的友展和质量的提高提供反馈信息,一方面又能帮助观众正确理解电影,培养和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㈥ 电影观后感
《功夫熊猫》讲的故事和阿甘正传很像,剧中的主人公熊猫阿宝是一个傻根似的喜剧人物、憨厚、懒、馋、幻想、不折不扣的乐观、幽默,让人一看到它的脸的表情就很想笑。片子的开头,是一个梦“阿宝梦见自己成为神龙大侠”,一觉醒来,面对现实,发现自己只是一个面食店的小工,原来梦想和现实差距这么大。武林大会,龟大师要选一个人做神龙大侠,这位阿宝气喘吁吁的上山,却发现已经晚了,比武大会开始,大门对它关上了,它只能趴在门外看,它尝试了很多办法想撞进去,最终坐着爆竹进去了,恰好掉在了龟大师的面前,龟大师一指“就是你了”——一个什么都不会的胖熊猫,居然在众多的高手中间被指为神龙大侠。应了那句话了,宿命不是你去追的,而是它追你的,运气来了,跑都跑不掉。这位阿宝一直推脱,自己什么都不会,其他人也纳闷,这么一个又懒,又笨,又馋的胖熊怎么能成为神龙大侠呢?简直是笑话。
影片到了这里,我想起美国这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这个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是一个不足道的小角色,安心发展自己的国内事务,直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这个国家被迫参战,最终取代了英国等老牌国家成为世界的警察。丘吉尔战后对罗斯福说,英国已经衰落了,能够领导世界的角色唯有美国。罗斯福说,不,我们不想领导世界,也没准备好。丘吉尔说,非美国不可了,这是历史赋予美国的责任。美国如同一个天真的胖熊,在其他国家为了霸权而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它在一边看着,时不时过来插两句话,最后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被推上了世界警察的位置。阴差阳错,一个局外人居然变成了核心人物。
但是如同龟大师说的,生活没有意外。阿宝留了下来,接受师傅的培训。师傅带了四个徒弟,分别是武艺高强的老虎,螳螂,孔雀,猴子,看不惯这种事情,于是对阿宝百般刁难,认为它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完全是运气好。胖熊傻乎乎的,对谁都带着微笑,丝毫不介意别人的冷落和误会,不知道是智商低还是有意为之,一副憨厚、笑呵呵、傻根似的样子。生活依然好吃懒做,无忧无虑,但还是不会习武。师傅最初想把它赶走,但是熊猫脸皮太厚,于是留在了这里,生米煮成熟饭,死马也只能当活马医了,只能教会这个笨熊猫武功了,让它成为神龙大侠。
这时候,象征着邪恶的大龙越狱了,大龙是师傅过去的弟子,非常聪明,也非常有悟性,武艺高强,但是心术不正,一心想夺取神龙秘笈,成为天下第一高手,最终被龟大师降服,送进了监狱里。但是大龙想办法越狱了,杀死了监狱所有的看守,这对和平是一个威胁。龟大师这时候也快死了,师傅问龟大师如何教,龟大师只留下了两个字“相信”。你相信能教会它武功,相信能把它变成神龙大侠,就一定能行。
但是阿宝的懒、笨和馋,让人无法相信这么一个胖熊就是神龙大侠,师傅更是绞尽脑汁,不知道如何教会它武功。最终,发现了,用它自身的特点对症下药,也就是针对它好吃的本性教他武功,效果非常不错,阿宝的进步很快。终于到了一天,准备把神龙秘笈交给它的时候了,阿宝得到了神龙秘笈,打开一看,居然是空的,什么都没有。这让它百思不得其解,神龙秘笈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时候,它的父亲,一个面食店的老板,告诉它做面食的秘笈——“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于是它悟到了,秘笈就是没有秘笈,相信自己可以,就一定可以,高超的技艺不专属于某个人,普通人也可以变成大师,它是没有神秘感的。大龙闯进山里,杀死了很多人,阿宝出现了,这位不会武功、一脸憨厚和傻样的、馋、懒和笨的人,和一个聪明绝顶、武艺高强的人斗法,最终阿宝用最朴实的办法赢得了胜利,保卫了和平。一个最不可能成为神龙大师的人最终变成了神龙大师,这也许是美国梦的最好注解,它宣扬的是乐观和希望精神,一切皆有可能。片中多次有着“面对现实吧,现实一点吧”这样的话,和一贯的美国精神类似的,最终,理想战胜了现实。
全片中充满笑料,幽默,不乏人生哲理。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片。最核心的观点是宣扬一种精神胜利法——无论起点多么低,希望是永存的,只要不放弃,敢于做梦想,最终必能梦想成真,成功没有秘密,秘密就在于选择相信;面对困难,乐观幽默,时不时自我解嘲,它都是克服困难的好办法。如同迪斯尼的米老鼠诞生在二战、经济危机的时候,米老鼠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卡通人物,因为它的故事带给人们乐观和希望,让人相信,面对残酷的现实,要选择相信未来,心怀希望,乐观。美国的这部动画片继承了一贯的唯心观、美国梦、阿甘等乐观主义精神,在幽默和搞笑的氛围中,让你受益很多,很受启发。
㈦ 为什么很多新电影在没上映的时候会有豆瓣评论都没有人看过就有评论出来是怎么回事
有很多种情况啦,这里列举几种:
1、国外引进的片子。通常国内上映版时间会比国外权晚,所以有些在国外看过的。
2、非正常渠道来的枪版。看过的人在电影院录的,或者其他渠道的刻碟之类发布到论坛做种子什么的。
3、首映会。尤其国内片子,在片子上映前,会组织一些评论人和媒体记者等,去提前看片,方便做宣传呀。
㈧ 求几篇电影的影评。(观后感)
经典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观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惊叹于斯皮尔博格深厚导演功力的同时,一些东西似乎压在心头,用一个夸张些的句子来说就是——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8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出生的人,大概都是在红色电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记得小时候,一些电影,如《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等片子是百看不厌的。更后来些,有了《大决战》系列,更是让人大呼过瘾。同时,一种非常不好的观念也油然而生,记得高中时,同宿舍的一位兄弟曾说,“真希望现在有场战争,那样咱可以大展拳脚”当时大家也随声附和。在我们战争题材的电影中,有领导人的英名决策,有战士们的奋勇杀敌,有敌人的狼狈不堪,贪生怕死,即便是在咱们最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依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游刃有余的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及其走狗。真的如此嘛?我想我们的电影中至少缺乏了一个战争中必有的元素——残酷。
从我们的老祖宗们开始,历史、文化往往都是政治人物、英雄人物充当绝对的主角。在经典的古典战争名著《三国演义》中,如果从另一种层面考虑,这完全是部血腥的小说。在主人公们谈笑间墙垆灰飞湮灭的同时,是千万生灵的涂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六出祁山……哪一场不是数万甚至十万的死亡。记得有一段,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子午谷,放火烧,我相信诸葛的肠胃应该是很好,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个人间的修罗场。在我们的古典文学中,从来没有一部是以一个士兵的角度来描写一场战争的。5000年的文化,大概也只留下了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来以慰人心吧。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曾经有过两次,战士临死时痛苦的喊着“妈妈!”,这大概是整部电影中最让人感动的镜头,在一个正常人临死时,想到的一定会是自己最亲的人。当然英雄在临死时总会喊出些伟大的口号的,如《勇敢的心》中,华勒斯被行刑前那声雄壮的“FREEDOM”。在我们的电影中,每一个战士都是英雄,因为他们临死时都会喊着“为了新中国,为了共产主义……”。
中国的文化传统,与西方有着本质的差别,西方人从很早时就提出了“人”的概念,在他们心中人的生命、权利、财产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出现最多的大概是服从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忠、孝、仁、义,所有这些都是对别人的,自我这个概念,在传统文化中,是被摒弃的。 有了这种文化传统,我想就不难解释,电影中为了什么,什么献出生命言语了。
西方战争电影中也有英雄的存在,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上尉,《兄弟连》中的文特斯上尉等等,但英雄只是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拯》还是《兄》,其实是一种群像的塑造,他们是从不同的士兵的角度来反映这场战争,这些人人中有心肠软弱,胆小萎缩的新兵,有经验丰富,视杀人如家常便饭的老兵。无疑,这种手法使得两部影视,对于战争的描写有了种立体式的洞察。在我们的《大决战》中,我们只看到了领导者的决胜千里,深谋远虑,与士兵同甘共苦,而战士们也都是一样的英勇无畏,最多也只能算是两个层面吧。
总言之,我们的战争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起着政治宣传的作用,而美国战争片,则在揭示真实战争方面把我们远远甩在了后面。随着国内的电影商业化逐渐普及,也许只有在票房的面前,才能真正反映中两种电影被观众接受的程度了。
望采纳
㈨ 电影激战影评3000字
从叙事技巧看,《激战》并不完美,但我愿意给它满分。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去影院欣赏电影,也经常被逗乐到,煽情到,震撼到,但忘了已经有多久,我没有对着一部电影忘情的大笑,欢呼,于心不忍,满怀振奋,黯然神伤,热泪盈眶……《激战》甚至让我萌生出了影院就去旁边健身房办张卡的冲动。导演林超贤以枪战片闻名,这次他不用一颗子弹半点烟火,只用一记记朴实的拳头,就捶打遍我内心每一个柔软的角落。我像被MMA高手击中,通体震颤,瘫软在座位上,咬咬牙,挤出力气,向着银幕竖起一个大拇指。
故事围绕一对师徒拳手挑战综合格斗展开。张家辉的角色是个典型的香港市井老油子,昔日光辉拳王,如今悲催欠债王,其人刀子嘴豆腐心,人如外号的爱犯贱,甭管眼角的鱼尾纹里藏了多少辛酸苦楚喜怒哀乐,愣是死不外露,求人办事语带调侃,承认错误时不情不愿,安慰起人来也带着教训的口吻,放不下拳王的尊严,还差点和大妈对骂起来,那一声声的对不起,即使面对萌态可掬的小萝莉,即使在空无一人的屋顶,也要经过了多少心理挣扎才能出口啊。彭于晏《洛奇》和《百万美元宝贝》各占一半,上擂台只为证明人生价值,输赢并无所谓,因为有目标,无牵挂,所以能全力以赴,打歪鼻子,折断脖子在所不惜,甚至还想学脱臼那一手绝活,端的是肯受虐者事竟成。两人斗嘴的好看程度不亚于肉搏,基情澎湃,火花四射,争贫比贱精彩纷呈,每每在不经意间拂过我的笑穴。
师徒两人在片中大炫肌肉,货真价实毫无PS痕迹,戏里戏外都吃尽苦头。尤其张家辉,40好几的年纪硬磨出那一身钢筋铁骨,拼搏精神比片中角色更甚。影片对于格斗的描写最大程度贴近现实,例行公事的训练过程蒙太奇,全面细致的展示了多种力量、敏捷、体能的训练手段,那龇牙咧嘴、青筋暴突的画面,光是看看就足够叫人咂舌,惊呼拳手不是好当的。互联网上有人鄙视擂台搏击,认为街头格斗才是王道,无需搏击手出言纠正,单是《激战》中的训练强度,就足够让他们改变成见。张家辉以一敌众打流氓,充分呈现业余和专业实力的巨大差距,是现实再现。
几场擂台大战没有因追求视觉而偏离MMA搏击的本真面貌,外行看来带些戏耍意味的锁技过招,都得到完整细腻的呈现。综合擂台上的强弱并非一目了然,选手心态、经验、体型,力量,拳法,步法,腿法,锁技的优势和劣势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弥补,上下风也会发生戏剧性的起伏转换,令比赛充满意想不到的变数。两主持人的解说虽只寥寥数语,却总能点中关键,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悬念。虽然出一腿就要挨一拳的设定未免失之简单,但连场搏命的攻防战术,已足够叫人看的不亦乐乎。
影片很励志,但绝非老调重弹意志必胜、精神超越物质的热血鸡汤。彭于晏训练时间短,经验不够,与对手存在技术和力量的差距,果真没能爆发小宇宙。张家辉创造奇迹,靠的是经验充足,速战速决,若是持久战还能取胜,就不可思议了。扭转败局的关键一招,固然是戏剧惊奇,仍足够让人热血沸腾的握紧拳头,眼角含泪,然后,精心抖出的包袱又让人扑哧笑出了声。鉴于地面技动作观赏性不够,影片采用燃情音乐和选手痛苦表情填补张力,回合倒计时总藏在画面外,省去了老套的紧张,换来几个意外惊喜。
从片长来看,格斗场面并不多,张家辉和一个单亲家庭的感情联接占据了相当多篇幅,这部分并没有沦为打斗间歇的凑戏,否则影片大可不必拍两小时这么多。这个临时家庭演“话剧”,切月饼,修房子,其乐融融间,伴着女声版寂静之声的浅浅吟唱,令人心头升腾起温婉眷念。张家辉骑摩托车载着梅婷,在清风细雨里缓缓穿过街道,本来极可能流俗的闷场,因安插的恰到好处,也轻轻叩动了我的心扉。彭于晏与父亲的几场戏也是如此。这些温情脉脉与格斗无关,但它们让我们了解到,铮铮硬汉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奋斗。
《激战》不是大团圆的励志片,情绪不稳定的母亲终究要进精神病院,有犯罪记录的老好人终究无法得到监护权,从绝境中站起的前富二代也并没有和女孩确立恋情,但就像乌云散尽前露出的那抹金边,一切都折射着满满的希望。人生就像擂台,不打就不会输,但你会在老去时懊悔什么记忆都没留下,一旦上台,你总会跌倒,但只要重新站起,继续向着命运挥出一通又一通眼花缭乱的组合拳,你会证明留下的汗,洒出的血,歪掉的鼻子和脱臼的手臂,会是你此生最辉煌的奖赏。
㈩ 影评怎么写可以拿部电影举例吗
评论过程通过结合影片具体内容和影片在构思、结构、技术、人物等方面最为闪亮之处摆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近一步论证。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的角色、影片的剪辑技巧、道具的作用、转场流畅度等都可以进行评论。
例:《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
而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
(10)新电影影评扩展阅读
电影评论的内容是多样的。有着重评论影片的题材、主题、人物或它的社会意义,也有专门论述不同片种、样式或影片的艺术风格、造型表现手段和电影语言的运用的;有对某一时期、某一流派的电影创作进行专题评论的,也有为著名的电影导演、演员等电影艺术家撰写评论的。
既有在报刊上对当时上映的影片或某种创作问题写专栏评论的,也有对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影片进行评论的。由于读者和观众的欣赏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电影专业工作者研究用的专题论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观众欣赏水平的影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