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帝功过观后感
① 中国通史的中华先祖的电视剧的关键词是什么
《中国通史》由广电总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监制指导,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撰稿,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出品拍摄,预计历时3年完成,就是2015年左右了
② 隋炀帝功过 300字左右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统一江山”、“修通运河”、“修建东都”、“西巡张掖”、“改革创新”、“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隋炀帝的功业:
一、亲自指挥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
二、修建畅通国家命脉(修通运河)、(修建东都)
隋文帝杨坚曾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三、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四、重视教育、寻求典籍、开创科举、修订法律(改革创新)
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遗憾的是隋炀帝死在宫庭政变,死于鲜卑族的复辟。公元618年隋炀帝死在宇文家族手中,他爹隋文帝杨坚从鲜卑族皇族宇文家族手里夺得王位,鲜卑族贵族们又趁乱从杨广手里抢回。
③ 杨广的功与过
杨广(604年—618年在位)登基前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修通运河(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西巡张掖(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开发西域”、“建立天朝体系(四方纳贡)”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但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隋书 世祖本纪》中有记载隋炀帝:“上美姿仪,少敏慧。”政绩和暴政都很突出。
拓展资料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④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部佛教纪录片片名叫什么
《诸葛亮治蜀》、《魏晋风度》、《北魏孝文帝改革》、《梁武帝治国》、《魏晋佛教》、《再造统一》和《炀帝功过》。
⑤ 隋炀帝有何功绩和过失
隋炀帝(569年—618年),名杨广,别名杨英,为隋文帝次子。13岁时被封为晋王,拜柱国,并出任并州总管。20岁时出征陈国,完成统一大业。23岁出任扬州总管,政绩斐然。36岁即位,直至公元618年为宇文化及所逼杀。其作为隋朝的亡国之君(隋恭帝即位时隋朝实际已名存实亡),一直被后世史学家贬为一名一无是处,暴戾凶残的昏庸之主,甚至为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作为帝王的反面教材。但在笔者看来,隋炀帝不仅不是一无是处的昏主,相反其功绩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隋炀帝被斥为昏主的原因无非便是杀父弑兄,篡位夺权。横征暴敛,滥用民力,骄横奢侈,好大喜功。是导致隋朝灭亡之罪魁祸首。但仔细分析,则条条落空,均不能作为抨击其的证据。首先,“炀帝弑父”一案至尽仍有争议,〈剑桥隋唐史〉在论及此事曾以“隋炀帝在客观上加速了文帝的死亡”作为论断。而即便隋炀帝弑父属实,也只是个人问题,拿来作为评价其功过显然是不恰当的,在中国古代帝王之家。为争夺帝王宝座而上演的父子兄弟相残的事例不在少数,被史学家誉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不也正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逼李渊下台才荣登大宝的吗?“玄武门之变”也丝毫没有影响史学家对唐太宗的评价。再者从炀帝与其兄长杨勇争夺宝座的几次交锋均可看出,炀帝无论是政治手段还是个人能力均远胜其兄杨勇,若由杨勇即位,只怕隋朝完结的更为迅速。其次,隋朝的灭亡是各种因素的综合的结果,隋炀帝个人只能起到加速延缓的作用。开皇盛世下隐藏着的诸如陈旧体制、竭泽而渔等许多问题已经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将其隋朝灭亡的责任完全归咎于隋炀帝显然是不公道的。我们只能说隋炀帝是“生不逢时”,隋朝乃“先天不足”。他无法承担起改革时弊,发扬光大的重任。再者作为一名封建帝王,归根到底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何帝王概不能免俗。评价帝王应该从其角色出发。作为一名君王,隋炀帝竭力维护自身统治无可厚非,然则在其统治下,人民生活困苦虽为事实,但其所施政策多为后世传承,其修建的大运河等浩大工程至今乃福泽后人。从长远角度来说,隋炀帝理应功大于过,但由于〈隋书〉修编者处于政治需要,对隋炀帝进行有意污蔑,更兼之史料缺乏,乃至隋炀帝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⑥ 谁能评价一下隋炀帝这个人物的功过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大体上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⑦ 炀帝功过观后感150字
1、修建运河
隋炀帝下令调征河南、淮北诸郡人民百多万人开凿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两条河水入黄河,又自板渚(在虎牢之东)引黄河水经荥泽入汴水,自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泗水,直达淮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2、南北统一
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心血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隋炀帝两平江南,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
3、畅通丝路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开创科举
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
隋炀帝杨广一生的过失:
1、炀帝亲三次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
2、隋炀帝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大业七年隋末民变爆发。
⑧ 隋炀帝功与过的论文500个字
500字写隋炀帝功过的论文,写不了,字太少,故事还没展开,就要结束。
功过:1、修运河 2、造东都 3、略四方 4、开进士 5、倡文化 6、游江都 7、征高丽 8、戮群臣 9、平江南 10、死江南
功:1、倡文化。他自平陈做扬州总管开始,便非常注重文化教育的建设。589年置王府学士达百人,命其修撰。称帝后,修撰到去世前没有断过。其内容包括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乃至蒱博、鹰狗,皆为新书,无不精洽,共成三十一部,万七千余卷。隋朝在西京嘉则殿有书37万卷,炀帝命秘书省认真整理,得"正御本"37000余卷,藏于东都修文殿。他登基之始,就下诏说"君民建国,教学为先。不论在家、在学,只要"学行优敏,堪膺时务"者,皆以任用。数年间,"天下儒术之士,悉集内史省,相次讲论。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非常大,几句话说不清楚。比起运河和东都,我更看重这个。所以排在第一位。
功:2、开进士。科举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制度,其先进性、效率性、平衡性在中国古代首屈一指,后来的盖世奇才像韩愈、柳宗元、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这些人都是通过科举上来,而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隋文帝完成了科举制度的先河,隋炀帝完成了科举制上的点睛之笔,那就是开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