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儿女的观后感
为国而歌观后感
电影国歌的观后感
快点,老电影<国歌》。
我来答
爱薰衣草的浪漫
LV.2 2012-05-17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国歌》结束了。但在我的脑海中,电影中的一幕幕仍然正在回放,我的心脏也依旧在随着国歌而跳动。 电影主要塑造的是国歌的作词者——田汉,又在其中夹杂一些爱国热血儿女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他们在“9.18”事变、沪淞战役后,在上海、在东北为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而电影的主线,则是田汉的思想变化。从他遇到两位东北学生开始,深入地了解了侵略者对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后来感受到了全世界的华人对抗战的支持与贡献,又差点被日本军队绑架,从而了解到了精神对人类的鼓舞,着手开始拍抗战电影;而在最后,当他经历了好友妹妹与东北学生的牺牲后,完成了思想最后的蜕变,终于一气呵成写下了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也就是后来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这部影片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肆无忌惮地在中华大地上横行霸道,屠杀我国人民,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恨和反抗。而国民党却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中华民族遭到践踏,大好河山沦陷敌手,祖国母亲倍受凌辱。就在这关系民族生死存亡之时,田汉、聂耳认为必须有一首能够激发人民斗志,壮我中华气势的歌曲,来唤醒中国人民,鼓舞他们不畏流血牺牲,为祖国、为人民而战,于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了--国歌诞生了。 “起来,起来,起来……”听着这熟悉的歌词,使我感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也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田汉先生在写歌词时的那份渴望国家振兴,民族昌盛的迫切心情。而且对现在而言,这句歌词也并没有过时。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在为我们敲响警钟,告诫我们不要为眼前的进步和发展而满足。虽然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但需要加快步伐去赶追发达国家,增强综合国力。让历史的教训不再重演。 纵观全片,高潮迭起。高潮的出现,也使观者的思想处于亢奋的状态。在影片的最后,当已身处在监狱中的田汉听到了高墙外人们为他播放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我们的情绪也已到了最高潮。当时,就好像全身都充满了勇气和希望,敢于在任何时候都冲在队伍的最前方。这是精神带给我们的力量。 片中田汉意识到对抗战的支持不全部是钱财或士兵的援助,而是精神上鼓舞和振奋人们的力量。因此,他想到了用艺术的形式。而在不断的摸索当中,也终于明白了歌曲是最通俗、传递最方便,也使最能鼓舞人心的艺术。而说到底,其实这些都是精神的力量。 我们的身体,血肉之躯,会疲劳、会伤痛、甚至会消逝。但精神,却延续了我们肉体存在的时间,也让我们的肉体获得力量。当军队已经疲劳不堪,无力继续,嘹亮的歌声响起的时候,士兵的精神会为之一动,会为之振奋。这不是因为睡觉或吃饭,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满足。贝多芬的“命运”,流传于世,被人们所称赞,那是因为作者已将自己的精神传入作品当中,听者,也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振奋与鼓励。力量,是我们的思想与精神传递给我们的。 当我们静静地感受精神带给我们的力量时,聆听一首歌,或是观看一部电影,我们的内心,也会一点一点地充实起来。就好像热量传递到我们的心中,我们的身体上;就好像一块没有点的电池板被一点一点地激活。那种力量,能够持续很久很久。 多少年来,《义勇军进行曲》一直鼓舞着中华儿女。在战场上,在天安门,在学校里,在我们的心中,它都曾被无数次地唱响过。它鼓励着我们前进,支持我们继续。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它永远是最伟大的歌曲。 作为跨世纪的接班人,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真实的本领。如何做才能学好本领,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学习固然重要,但不能仅仅局限于"主科",而忽略了课外知识的"吸取",更不能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否则,就会成为一名"正宗"的书呆子。而要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特别要敢于探索、敢于攀登知识的高
2. 求《风云儿女》观后感
字数太多被屏蔽了,改了几次不成功,很难找到的一篇见参考资料
3. 风云儿女电影观后感作文
《风云儿女》这部影片创作于1935年。这是电通公司出品的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第二部,故事由田汉编写,田汉被捕后,由夏衍编为摄制台本。电通公司作为左翼电影的摇篮拍摄了一大批抗日题材的优秀影片,《风云儿女》就是其中之一。影片有着明确的抗日主题,讲的是主人公辛白华是个诗人, “九•一八”爆发以后,他和好友梁质朴从家乡东北出来,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但他们一直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写了很多诗希望能使人们重拾生活信心。辛白华和梁质甫还帮助了二楼住着得生活十分贫苦的少女阿凤和她的母亲。后来,梁质甫因和革命者有关系,被捕入狱。而辛白华却和富孀施夫人堕入了情网。辛白华在一段时间的迷茫中,沉溺于和少妇的感情世界,后来看了阿凤演的《铁蹄下的歌女》后,辛白华受到很大的震动,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但是还是没有摆脱开爱情的束缚,那股热情又冷却了下去。最后,梁质甫在抗敌的战场上牺牲了,辛白华得知这一消息,终于舍弃了以前那种个人享乐的生活,走上了抗敌的最前线。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青年才俊如何在与现实的斗争中最终坚决的走上革命之路的故事。这种剧作模式是田汉从早期的浪漫主义倾向向革命现实主义转型的一种折射。也是30年代知识青年的典型代表。我们可以在这部影片中看出情节具有较强的戏剧性,情节比较集中,淡于对生活细节的刻画。每段情节都为了表达明确的目的性,比如白华和质朴住在一起时一起创作的诗歌内容都是激发民族斗志的,给阿凤起名字的时候通过一幅画,来隐喻革命者要如凤凰一样浴火重生,走上革命之路。遇到阿凤在表演《铁蹄下的歌女》后,白华受到了鼓舞。在报纸上看到好友被捕等一系列情节都是为了表现白华这个知识青年与现实如何作斗争最终坚决走上革命之路的。整体上情节较为松散,结构不太严谨。这是田汉在电影创作中的特点,注重的是一种情感和主题的表达,而疏于对结构的要求。一切情节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因而在该影片中表现出了一种敢于直面社会黑暗,反映时代前进方向的激情和精神。
4. 风云儿女观后感150字
《风云儿女》这部影片创作于1935年。这是电通公司出品的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内第二部,故事由容田汉编写,田汉被捕后,由夏衍编为摄制台本。电通公司作为左翼电影的摇篮拍摄了一大批抗日题材的优秀影片,《风云儿女》就是其中之一。影片有着明确的抗日主题,讲的是主人公辛白华是个诗人, “九•一八”爆发以后,他和好友梁质朴从家乡东北出来,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但他们一直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写了很多诗希望能使人们重拾生活信心。辛白华和梁质甫还帮助了二楼住着得生活十分贫苦的少女阿凤和她的母亲。后来,梁质甫因和革命者有关系,被捕入狱。而辛白华却和富孀施夫人堕入了情网。辛白华在一段时间的迷茫中,沉溺于和少妇的感情世界,后来看了阿凤演的《铁蹄下的歌女》后,辛白华受到很大的震动,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但是还是没有摆脱开爱情的束缚,那股热情又冷却了下去。最后,梁质甫在抗敌的战场上牺牲了,辛白华得知这一消息,终于舍弃了以前那种个人享乐的生活,走上了抗敌的最前线。
5. 东方观后感400字
大型电视连续剧《东方》刚刚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4)播放完毕。看了这部电视剧让我产生了一系列的回忆,它基本反映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方方面面,很全面也很真实,体现了新生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经历了许多的磨难,而我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代革命家们领导下,历经千辛万苦,坚决果断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新生政权,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并带领全国人民恢复战争创伤,治理国民党反动派给我们留下的破烂摊。好多事实在是不容易呀,国内要抓经济建设,还要对付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一方面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方面还要与刚刚出现的贪污腐败现象作斗争;做好国内事情的同时还要与国际反动势力进行斗争,正在我们积极准备解放台湾之时,美帝国主义又发动了侵朝战争,我们不得不放下自己的事去发扬国际主义,国内外的反动势力一齐向我们施压,辛亏我们的党坚强,顶住了这些压力,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战胜了这些困难。国家新、人心新、凝聚力也新,爱国学者纷纷回归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用,许多科学技术的基础就是在那个时代打下的。《东方》展现了新中国的魅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与伟大,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党的信赖与爱戴,展现了新中国的前途和潜力。这是一部真实客观的历史记录性质的电视剧,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根基就是在那个时候扎下的,它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事实,值得观看。
6. 风云儿女观后感800字以上
风云儿女观后感
最近看了与《桃李劫》并称为民国左翼电影两大巅峰之作的《风云儿女》,剧情大只讲的是辛白华是个诗人,他有一个极其要好的朋友是大学生梁质甫,两人都是东北人。“九·一八”爆发以后,他们两人从家乡出来,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但他们一直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辛白华和梁质甫的二楼住着生活十分贫苦的少女阿凤和她的母亲,辛白华和梁质甫非常同情她们母女,并且时常帮助她们。后来,梁质甫因和革命者有关系,被捕入狱。而辛白华却和富孀施夫人堕入了情网。刚刚离婚的少妇施夫人对辛白华很有好感,白华也深受施夫人吸引。阿凤的母亲去世了,白华很同情她就把阿凤送到学校读书。无依无靠的阿凤到了歌舞班,经常去各地演出。梁质甫被释放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梁质甫参加革命,英勇抗敌。白华躲到了施夫人家,被施夫人带到青岛游玩。阿凤所在的歌舞团到青岛演出,遇见了辛白华。看了阿凤演的《铁蹄下的歌女》后,辛白华受到很大的震动,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但是还是没有摆脱开爱情的束缚,那股热情又冷却了下去。最后,梁质甫在抗敌的战场上牺牲了,辛白华得知这一消息,终于抛弃了以前那种享乐的生活,走上了抗敌的最前线。
该片情节曲折,主旨意义非凡,配合着当时的背景,正式1932年,当日本人的枪炮声穿过东北三省,穿过上海、南京,任何一个单个的人都已经无法承担这种民族苦难的深重,任何一种单一的文艺表现形式也已经无法充分表达仇恨和唤醒民众。当时,左翼作家联盟的作家、诗人、演员纷纷拿起了文艺的武器。1935年初,“电通”也开拍了《风云儿女》。拍摄期间,田汉被捕,夏衍改编了剧本,聂耳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为影片创作了主题曲。这部反映“九·一八”事变后,青年知识分子走出彷徨,投身抗战的电影,很快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歌声响彻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凝聚着主创人员血泪的《风云儿女》,也率先吹响了抗日救亡的号角。该片在当时的历史大潮下具有着不可抗拒的唤醒国人抵抗外来侵虐者,保卫家园的最后良知,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风云儿女》70年了,那段永远闪烁着战斗光芒的中国电影史和音乐史,却被永远铭记着。
7. 求《风云儿女》观后感
这是电通公司出品的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第二部,故事由田汉编写,田汉被捕后,由夏专衍编为摄制属台本。虽在当时国民党和租界当局有不准拍摄抗日影片的明令,但影片还是有明确的抗日主题,它反映了当时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大背景下知识青年的觉醒和成长,也曲折地反映了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热烈愿望。片中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热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时代的声音,其影响远远超过影片本身,成为广泛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多年来受到人民的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8. 电影国歌观后感,1500字
很久没有看到像《国歌》那样令人为之震撼的电影了。影片从东北沦陷以后这个角度切人,描写我们民族从苦难、悲愤到呐喊、抗争的历程,再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塑造了以田汉、聂耳、夏衍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精英奋起抗日、勇往直前的爱国形象;讲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而诞生的来龙去脉。
《国歌》这部片子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五十周年的时候推出的,虽然是一部可以说是老片,但是这却是我第一次看。看《国歌》时,看到东北的学生讲述自己在东北如何遭到日本人的欺辱,日本人如何欺负中国人,就觉得眼眶热热的。
日本人不但在东北在上海也是横行霸道的,竟可以在大街上随便放枪之后就躲到租界里去当缩头乌龟。实在是可气!!!
在看到那批来到上海的东北学生为了抢回东北组成了东北志愿军后,觉得很震撼。
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还是义无反顾的大会东北去,就是他们这股子不抢回东北不结婚的勇气使我感动了。
看了《国歌》,最让人振奋的是大气磅礴,充满激情,富于崇高美、悲壮美。影片的这个整体效果是和氛围的营造分不开的。当那列来自东北的载着伤兵和难民、流亡大学生的火车徐徐开进上海站时,国难当头的危急、悲怆的气氛迎面扑来。这种扑面而来的起势一下子把你卷人战乱的情景中去,同时又给你留下揪心的悬念:为影片中的人物的命运乃至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担忧。
从那一刻起,影片的主人公田汉和聂耳等文化人就被卷人一场抗日救国的斗争中去,经历了一场血与大的洗礼;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影片就在一系列突变事件中展现一幅幅或惨烈或悲壮的画面。在淞沪抗战的时候,聂耳和田汉,不畏艰险,为了真实地记录下战争的血淋淋的震撼人心的场面。冒着枪林弹雨,背着摄像机冲进战斗第一线的勇气是令人敬佩的。
他和夏衍创作的电影《风云儿女》开拍了。在长城外景地,从南洋赶回国参加抗战的女青年梅香不幸被日军飞机炸死;不久又传来了参加东北义勇军的齐白山、林雪丽战死疆场的消息。这一个又一个的噩耗激起了田汉的愤怒,他挥笔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写完歌词,田汉即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人狱,聂耳挥泪谱曲,实现了他们的共同愿望。当狱中的田汉听到这支激越的歌曲时,他无比激动,但他还不知道他的亲密战友、年仅23岁的聂耳已不幸在日本溺水身亡……
身于抗日救亡运动。这一切,由主人公田汉辐射出去的众多人物关系,构成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直接激发田汉创作《风云儿女》主题歌的激情,使影片更真实生动地体现出作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民族的最强音:永远的进行曲!
9. 风云儿女观后感450 急用
《风云儿女》这部影片创作于1935年。这是电通公司出品的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第专二部,故属事由田汉编写,田汉被捕后,由夏衍编为摄制台本。电通公司作为左翼电影的摇篮拍摄了一大批抗日题材的优秀影片,《风云儿女》就是其中之一。影片有着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