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影评
Ⅰ 辛德勒的名单,我看了一片,没有看懂,只知道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屠杀,谁有什么方法呢
《辛德勒的名单》采用了老旧的黑白电影手法,却呈现了最为斑斓辉煌的人性,电影的胜利不仅在于剧情,镜头,演员,更在于这本自真实的故事,这个关乎辛德勒先生挽救犹太人标杆性的故事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执导,共同营造了这部电影史上瑰宝级的电影。“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这既是电影最美的光。
楼主可以去时光网和豆瓣网看影评 非常有帮助 或者上网搜赏析的视频
Ⅱ 禁闭岛影评 心灵的自我发现
虽然结局是开放式的,很多人也抱怨看不懂,但仅仅因此而抱怨电影不好可有够白痴的。看完的那天晚上我上网找了些影评,发现同志们的看法基本有:Teddy疯了,一切是他幻想出的/Teddy没疯,一切是演戏为了把他搞疯两种。之后两天和看过的几个朋友谈了谈,倒搞出几个想法。
这是一部心理恐怖片,一部非常弗洛伊德的电影。弗老说“精神神经症。。。为潜意识的愿望满足”,而梦也一样。从这点出发,仔细观察电影的细节,分析一下,不难得出结论:‘Teddy’,或者我们更该叫他Andrew,确实疯了,而一切是围绕他做出的心理学试验。电影本来就是从他的视角拍摄的,主观的叙述外加梦境代表的无意识应该能说明真相。
1。关于名字的暗示
主角叫Teddy Daniels,看似非常正常,非常普通的名字,太普通了,普通到不适合作恐怖片男主角的名字。为什么用这个名字?
片中灯塔里院长Dr. John Cawley在纸板上标出了4个名字,虽然有点快(话说再详细再慢点就成了柯南的解疑了),让人一时反映不过来,不过可以拿来做分析的线索。
Teddy Daniels(主角) Andrew Laeddis(主角记忆中的杀妻凶手)
Dolores Chanal(主角之妻) Rachel Solando(失踪的女病人/医生)
仔细拆开名字中每个字母,可以发现Teddy Daniels = Andrew Laeddis,Dolores Chanal = Rachel Solando。完全符合弗洛伊德梦之解析的那套词组合的理论。
而 Dolores这个名字,在西班牙语中dolor是疼痛的意思。Teddy是Theodore的呢称。而Theodore来源于希腊语,是“上帝的赠与”的意思。这都是够明显的暗示了。
2。一切都是演戏
a。作为一个marshal,在监狱门前交枪的那幕,chuck那半天掏不出的样子只能说医生你这事先没排练好吧。
b。Teddy激情询问医护看守人员,而他们那心不在焉的态度很可以说明一些事情
c。Teddy询问一个杀夫女病人的时候,为什么这个女的把chuck支开就为Teddy一个人写了个“RUN!”?
d。那个很老的精神病医生Dr. Naehring对Teddy说话的态度可有够亲切的,就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温暖。
e。那悬崖其实也满好爬的,看似瘦弱的 Solando医生都能爬下去,为什么那么多看似很壮的搜索人员不敢爬所以啥也没搜出来?
f。Chuck建议Teddy乘乱去C区,当teddy碰到George Noyce时他可闪的真是时候。
g。2个看护讨论额外演出费用时被Teddy听到了(此条来自wiki,我只有那么点印象)
h。那么重要的灯塔的守卫居然就一个人。。。也真好ko
i。Teddy对Dr. Cawley说他在悬崖洞中遇到Solando医生,而且他们永远抓不到她。光头冷笑:确实我们抓不到。
j。记忆/幻想中的 Andrew Laeddis长的实在是太魔兽了,有够不现实的。可以理解为作为“善”的 Teddy(不喝酒又丧妻伤感的二战老兵+国家认证marshal)分裂出来的那个代表恶,导致妻子死亡的自己的分身。而Dolores Chanal,Teddy之妻为什么疯了,亲手杀了3个小孩?也许可以从“找到的病人” Rachel Solando身上分析。可以想像,“teddy”参军前与Dolores有婚约,Dolores在漫长的等待中有点不正常了。虽然人战后回来了结婚了有小孩了,但是Teddy精神状态不好有酗酒问题又经常出差(他是出差回来发现妻子杀子的,出差回来第1件事情倒是给自己倒了杯==),于是慢慢的Dolores就疯掉了。Teddy意识到杯巨的起因就是他自己,悲痛之极把这段记忆给抹去了,把自己分裂成了Teddy和andrew两个人格。
k。至于记忆是怎么被自动修正的。我的建议是看south park “ Fish dick”一集cartman是怎么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的记忆的。话说开头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镜头拍的有够影棚的,而电影从Teddy洗脸,然后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开始,“假”,“幻觉”的画面感一开始就开始塑造了。(老马你向自己的电影致敬是吧!)
3。借古喻今
讲述二战士兵的战后综合症的电影,好像不多,也可能我看的不多。不过见过第一批进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美国大兵的情节,让我想起Godard在电影史1A中画外音说的:“如果George Stevens没有用16厘米彩色影片拍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尸山的场景,也不会有后来(回到好来屋掌镜)拍下的Elizabeth taylor在阳光下幸福的场景。”他也讲到了“集中营尸山”的画面是无法“想像”,无法“表现”的。对个人而言,纳粹军官企图自杀漫天飞纸片的梦境/回忆似乎有点过于“表现力”了。而和妻子在一起的梦中房间里滴水=现实中天花板漏水漏他身上也过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性了点。不过这不妨碍Shutter Island是一部很棒的作品。
原作写于2003年,写的是1954年的事情。为什么选择战后这个人们已经达到普遍共识的年代写?Dr. Naehring对Teddy提到的Trauma,指的是因为精神创伤造成的情绪过度反应甚至长期心理问题。美军战后综合症已经不是新鲜名词。这样的新闻有很多。我可以摘抄几段:
“美国防部统计显示,2008年至少有128名陆军士兵自杀。今年年初至4月份,已有48名美军士兵自杀。此外,五分之一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归来的士兵至今仍受沮丧、创伤性应急障碍和自杀倾向等精神疾病困扰,难以回归正常生活。”
“一些心理问题专家提醒说,陆军的这一计划更像是一种实验。但他们也说,这项计划可以解答心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能否教会人拥有坚强意志。
在一节“抗压力”培训课上,教官要求一级士官詹姆斯科尔和一名同学参加角色扮演游戏。情景是筋疲力尽的科尔和战友们在一天快结束时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完成一个艰难任务。”
而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早已不是新闻,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跃疯人院)便是经典。只不过70年代之后,这个臭名昭著的手术才被放弃。至于制造没有意识的国家杀人机器,恐怕不仅仅是科幻和漫画中的人才有的幻想吧。
为什么说Scorsese宝刀未老,借二战题材反映当代美国问题,也许是最聪明的选择。电影最后“Teddy”为什么对“Chuck”说那些”I can't stop thinking, do I want to live forever and being treated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saint?" 的话,明明他已经想起了一切?也许是因为他看着远处的Dr. Cawley,Dr. Naehring和狱长,就像他们所代表的政权军权和科学权威,统治着小岛这个一个孤立社会的最高阶层。他明白了自己是永远不能逃出他们的掌心,而发疯并不能使他忘记痛苦的过去,并不能帮他逃离责任和命运。他只能作为一个曾经的国家机器,并继续作为将来的国家机器而存活下去。
Ⅲ 电影观后感⑴辛德勒先生的蜕变
[电影观后感⑴辛德勒先生的蜕变]这几天一直在看电影,电影观后感⑴辛德勒先生的蜕变。以前总觉得电影不是很好看,但这次似乎有了改观。我这几天一连看了《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三部电影。这是三部非常精彩的电影,三部经典。他们都是属于文艺片,以前我总是标榜自己喜欢看恐怖片,现在发现其实,自己也不是很喜欢恐怖片;好像自己更偏好于文艺片,喜欢文艺片那种缓慢的叙事方式。现在我想说说我所看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视同题材的影片,讲的都是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残忍的大屠杀。电影里有些句子和场景让我很感动。先来说说《辛德勒的名单》吧,在影片里,那句刻在,所有被辛德勒所救的犹太幸存者,所赠给辛德勒的戒指上的那句话: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这深深的震撼了我,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幸存者对辛德勒的无限的感激,对他伟大人格的肯定。而辛德勒在接受戒指以后,有不断地埋怨自己,他说自己应该可以救出更多的人的,如果自己多赚点钱的话,他指着自己的汽车说,它至少可以换是个人的命,他又指着自己的纳粹党员徽章说,它至少能换一个人的命。辛德勒说自己太挥霍了,他甚至痛哭失声,不断的埋怨自己怎么没有能够救出更多的人。他的会计,犹太人,坦登对他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看看他们(指那些被辛德勒所就的犹太人),你救了1100多人的命,救了一个人,就是救了全世界…可是辛德勒反复地说他应该可以救出更多的人。这时的辛德勒是最让我动容的。其实,辛德勒一开始只是一个标准商人,他所追求的只有利润,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父亲告诉他,一个人一生中应该要结识三个人,道德崇高的牧师,医术高明的医生以及精明的会计;辛德勒说前两者他极少接触,他所需要的只有精明的会计。他游走于各种位高权重的人当中,只是为了为他的商道铺平道路,并没有其他更深层次的思考,当然不会是为了救犹太人,观后感《电影观后感⑴辛德勒先生的蜕变》。在影片起初,辛德勒给人一种花花公子;非常让人讨厌的感觉,他玩弄女人;流连于各种社交场合,他有点不务正业。他为了追求利润,把成本降到最低,因而他雇用了佣金低廉的犹太人,而不是波兰本地人。因为一开始的目的仅仅是赚钱,所以当他的会计为了救一个独臂老人,而把他招进辛德勒的工厂,辛德勒见到之后,近乎暴怒的,一遍又一遍的问坦登,他有什么用,他有什么用…可见他在一开始对犹太人是没有一丝同情的,也许他和所有的德国人一样是恨犹太人,他会雇用犹太人只是一种商业的考虑。可是慢慢的,也许是受他的会计的感染,还有那一抹在这电影里唯一的色彩--一个红衣小女孩的影响,(应该说他的会计,坦登是潜移默化地在影响他,而那个红衣小女孩是让他的灵魂得到了净化,震撼了他的心灵)他开始慢慢的为他的雇员那些犹太人着想,他开始用金钱来保障那些犹太人的安全,使那些犹太人呆在最安全的地方--辛德勒的工厂。犹太人都说辛德勒创造了一座天堂。后来因为时局所迫,所有的犹太人必须被送进奥斯维辛--一座杀人工厂。但辛德勒用大量的金钱贿赂了高官,使得那些犹太人从地狱再次踏进了天堂,这其中经历了一番曲折--辛德勒原本计划让满载着犹太人的火车直接驶进他的故乡,但结果只有满载着犹太男人的火车驶了进来,而犹太女人和孩子被带进了奥斯维辛,于是辛德勒用钱贿赂了高官,把那些女人和小孩都"买"了下来,并连夜打印了所谓的辛德勒的名单,成功的将女人和孩子救了出来。他甚至规定所有的军官不得进入他的厂,不得对他的员工施行"就地正法",不得干涉他厂里的一切。辛德勒对那些军官说,如果你们胆敢干涉的话,你们会进监狱,而我将会得到赔偿。然而辛德勒的工厂所制造出来的子弹全都是不合格产品,当他得知这一消息时,脸上竟然是无所谓的表情,他还亲自去车间找到正在工作的牧师,让他停下手头的工作去准备礼拜…所有的一切表明辛德勒变成了一个犹太人心目中的英雄,我被这时的辛德勒所折服…《辛德勒的名单》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如果想要感受辛德勒的魅力,我想一定要自己好好地,静静地去看这部电影。〔电影观后感⑴辛德勒先生的蜕变〕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Ⅳ 奥斯维辛读后感
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2008-10-23 11:43 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每当犹太纪念日那天,德国总理总是跪在营前,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何况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维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忘记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我们的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常鸣。现在的犹太民族早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古人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佩乎塞苍溟”。犹太人正是凭着这一股浩然之气,将心中的愤怒转化成一股复兴民族的决心。不要以为不声不语的他们已将历史忘却,时间永远不会使有些记忆风化,就像叶延滨永远不会将荒野无灯的感触忘记一样,奥斯维辛也永不会将屈辱的历史遗忘,即使时间不断轮回。 那天,奥斯维辛警钟长鸣;那天,犹太人民饱含热泪;那天,记忆流经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极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战争者宣判;胜利的钟声会在和平者的心中响彻整个胸膛。 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维辛风化在记忆底层! 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悠着点~偶也是COPY别人的
Ⅳ 求 电影《艾希曼》观后感,要贴近政治法律方面
如果你在二战后的街头遇见阿道夫-艾希曼,这个发际线过高,戴着眼镜,看上去温和平静的男人,或许会礼貌地对你微笑,如果他是你的邻居,他大约会跟你家里的小孩子们打成一片,偶尔会从大衣口袋里掏出糖果作为礼物。是的,如果在和平年代,艾希曼会是那种认真工作,爱护妻子儿女,既低调又平凡人,沿着最大众化的人生轨迹前行,过着最符合多数人价值观的生活。
但糟糕的是,艾希曼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是在第三帝国度过的,在那里,一条看似最合理的仕途之路,就是宣誓效忠希特勒,或者像艾希曼所说的,成为纳粹机器中的一个零件。不过,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零件,希特勒总是鼓动他的效忠者们怀抱日耳曼梦想,体现自己之于国家的作用,在自豪的情绪中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对于这些纳粹主流价值观,艾希曼悉数以最大的热情加以实现,他以最大的热情,在把犹太人源源不断的运往死亡集中营,奥斯维辛;他以最大的热情,参与新型毒气室的设计;他以最大的热情,为日薄西山的纳粹政权筹划灭绝犹太人的最终计划。就连纳粹党人间流行的某些恶习,在艾希曼身上也有体现,比如包养情妇和贪污受贿。
在以色列的监狱接受审讯时,艾希曼始终声称,他所有屠杀犹太人的行为,都只是在执行命令,对于某些让人齿冷的事件,他还会表示自己并未参与。这其中,不乏一个纳粹老狐狸油滑的辩解,但从某个角度去看,艾希曼也不算是撒谎,这个角度,充满了邪恶的平庸,充满了对自我的麻醉。如果没有遭遇这样的时代,艾希曼应该不会是一个残暴的人,他在匈牙利任职期间,迷恋过一位男爵夫人,一天晚上,男爵夫人带人从犹太人家中抢走了一个婴儿,她把婴儿带给了艾希曼,并让他射杀这个孩子,起初,艾希曼非常犹豫,但最终他还是在男爵夫人挑衅的眼神面前屈服,扣动了扳机。艾希曼,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种情况,都会让纳粹的价值观,战胜他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或许,每当他被心中的善意折磨时,都会对自己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我只是在按照纳粹的精神行事,更多时候,他都无须自己动手执行枪决,按下毒气室按钮,这时他可能更会对自己说,我并未真正参与此事。这正是他在以色列对审讯他的人说的,那或许不是他在欺骗审讯人,而是他早就催眠了自己。
在片中扮演艾希曼的托马斯-克莱舒曼,常被喜爱他的观众戏称为“德军专业户”,在演艺生涯中,他还扮演过一个跟艾希曼完全相反的德军,那位不如艾希曼有名的平凡德军,在东线战场的废墟中发现了一位钢琴师,就像我们在和平时期,会做的普通事那样,那位德军被钢琴师的琴声打动,默默地成为了犹太钢琴师的保护者,但这件普通事,在一个长期接受纳粹式教育的德军身上被实现,需要的是勇气、睿智,那是一种伟大。
也许,就像法学教授汉娜-阿伦特说的,做出极端邪恶决定的艾希曼,不是一个极端邪恶的人,甚至,你我当中很多人都同他一样,顺从于陈规,把任何既定事实默认为准则,接受大众认可的习俗,哪怕一开始我们并不认同它们,我们喜欢置身多数派时的安全感,把少数派视作异类。甘于平庸,也许不是我们对别人犯下的罪,甘于平庸,是我们对自己犯下的罪。
希望答案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加分神马的最有爱叻、^
Ⅵ 大量征集优秀的影评,要求寓意深刻,文笔犀利,数量不限,选中者必加高分,请速行动!!!
燃情岁月
自由的气息是残酷的,Tristan流淌着熊的血液,追逐着自己的冲动。在Samuel的墓前痛哭的男子,长发飘扬,柔情似水,任何女人都难以逃脱那样深情地懦弱,susan也不例外。爱上狂野的自由,就意味着接受他残忍的选择,“即使我有了孩子,你还是要走吗?”Tristan几乎没有迟疑的翻身上马,尘土飞扬中抛下流涕泗流的爱人。他是爱她的,我坚信。只是,自由的天性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如此又怎么能顾全爱情的美满?年复一年的等待,只有莫名的玩意从孤岛或荒地寄来,还有铺天盖地的寂寞和深入骨髓的绝望。她没有想到过还有重逢,“永远太远了”,这是Susan的借口,因为那个以为永远到不了的等待终点居然出现了。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她的后悔和惊异,命运是如此的捉弄,小伊莎贝尔的礼服、跨坐在Tristan脖子上玩耍的samuel,那原本都是她的,熬过了那些年空洞无望的等待,还要忍受将爱人和梦想拱手送人的悲哀。
susan身上流淌着我们自己的影子,因为爱和梦选择坚持,因为理想太遥远而不得不放弃,因为我们不是坚定地追随自己内心声音生活的俗子,所以不能像小伊莎贝尔那样,从小就坚持“他是我的男人”并固执的等到了那一天。或许,时间再开一个玩笑,让我们像susan一样,总是错过最爱的人,总是和最美的梦想擦肩而过,于是相信缘分和等待,从哭着嫉妒到笑着羡慕,安慰自己平淡就是真谛。
而那些咆哮着的声音,压抑在心底,总在深夜不断响起,所以,爱上他乡的秋日传奇,感动于自己的燃情岁月。
小情人
电影里的种种似乎我都经历过。跳皮筋: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扮家家酒:我回家了,你辛苦了,我们来做菜;男生会拿诸如毛毛虫之类的吓唬女生;还会被男生欺负,过几天,就会有小朋友告诉你,那个男生说喜欢你;参加学校表演,由于紧张站在台上便一动不动;第一次高年纪的大姐姐给自己戴上红领巾,脸上满是自豪。。。
班上必须有个飞扬跋扈的胖子,他身边必须有一堆死党,比如电影里的吉扎。以前在哪看到一本书,说的是胖子同学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高大强壮的形象其实很大程度上中和了男生周围都是女老师的阴性教育方式,也使女同学对于优胜劣汰的生育法则有了初步的认识。照这种说法,我真的要好谢谢这位同学,虽然你经常把我气哭,抢我的旺仔牛奶喝,但是你让我初步的认识了男人的力量。
班上还必须有个近似于领导的女同学,她强大的可以跟男生对抗,她们通常是发育比较早的女生,比如说电影里的奈娜。你像一个小猫一样躲在她的身后,也许你还会有些崇拜她。对于男生来说,他们是母性形象的另一种延续,而对于女生来说,是女性解放的象征。
你总能在自己的小学班级上找出这样旗帜鲜明的人来,在你的童年时期,他们都深深的影响着你。女生和男生各有世界,玩的东西不一样,三八线划在中间是常有的事情。这个时候,你最好有个青梅竹马的朋友,便能轻易的把两个世界连接起来。比如电影里的奈娜和阿捷。
阿捷背叛奈娜是迟早的事,这是源于他男性意识的觉醒。他意识到他与奈娜有着本质的不同。他对于跳皮筋办家家酒之类的事兴趣缺缺。他更希望像吉扎他们一样,无手骑单车,脱光光去小河里游泳,去某位大叔家偷萝卜或是番薯。当阿捷用一把剪刀剪掉他与奈娜的联系时,便是他真正要变成男人的第一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青梅竹马,就连我们班的那位高大的胖子同学也会欺负一个人特别厉害,这是年少时表达喜欢的一种方式,越是喜欢就越会想要以极端的方式引起她的注意。在很多年后,当阿捷参加奈娜的婚礼的时候,说:“对我来说,有一件事情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个有着长长的双辫子,红红的脸颊,水灵灵的大眼睛的女孩。在我的记忆中一点也没有改变过,今后也永远不会改变。”对你来说,在你记忆中永远不会改变的他,是什么样子呢?
童年真的是单纯和美好,就跟这部电影一样,那么简单,实在找不出什么更深刻的含义。有些可笑的是,越是长大就越是怀疑事情的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越是不容易相信别人。我费尽脑子想要写点深度出来,发现真的是黔驴技穷。不如放下防备,好好的看一部关于童年的回忆电影,你能从中找到很多共鸣。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影片的第29秒,出现了John Betjeman的一句话:
Childhood is measured out by sounds and smells and sights, before the dark hour of reason grows.
我把它蹩脚地翻成了:
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以及视觉。
这句话有几个地方没有翻准确。其一当然是恶心到要死的“听觉、嗅觉以及视觉”,一点美感都没有。其二是“grows”这个词,匆匆忙忙地被我翻成了“到来”,其实更准确的应该是“萌发”。
换句话说,dark hour of reason应该是生存在我们每个人体内的,一到时候,它就会抖掉身上的尘土,慢慢地萌芽开来。
所以布鲁诺的姐姐(叫啥来着… Gretel?)才会在自己的房间里贴满纳粹的海报,所以布鲁诺的爸爸(貌似叫Ralph)才会口口声声地用“军人的职责”为自己辩护。所谓“理性”总能披上这样或那样的外衣企图让人信服,而一旦被说服,就会永远浸泡在荒谬的泥淖里,无法自拔。
而我们穿着条纹衣服的男孩则永远留在了他的童年,永远留在了对墙那一边的“农场”慌乱的第一印象里,永远分不清楚真实与谎言,永远笃信自己所认为是正确的事情,永远梦想着探险,永远保持着对纯真友谊的盼望。
这种结局似乎不仅仅是一种批判与控诉,更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美丽结束。
说回到电影本身。在片头就赫然打出了BBC FILMS的字样,看完之后发现果然是BBC味很浓的一部电影。先不提所有演员出奇一致的满口英音(甚至包括应该是波兰人的希姆尔- -),配乐显得很低调又不失大气,整部影片也显得很平静,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这种近乎平铺直叙的情节推进是BBC出品的一大特色(在古典剧中最常见)。影片最浓墨重彩的煽情在最后布鲁诺的妈妈哭喊的一幕,为时也不过一分多钟,然后镜头淡出。这种平平静静的残忍倒与书的风格如出一辙。
电影相对于小说本身而言,最大的缺失在于儿童的视角。原著中作者的叙事是站在布鲁诺的角度,将许多孩子看到的片段拼贴到一起,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涵义。其中最有意味的大概应该算是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误读(书中的布鲁诺将其理解为“一起出去/Outwith”,与奥斯维辛谐音),而父母和家人争执的片段,以及与姐姐闹的小情绪,也都是从布鲁诺的角度去写,让叙述充满了童趣。电影为了讲故事的需要,将时间线完全拉平,祖母与父亲发生口角的一幕被安插到了影片最开头,台词也没有书中那么激烈。而布鲁诺童真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爱探险和对“犹太人是坏人”这一理论的不理解与不信任上。这种缺失诚然是一种很大的遗憾,但幸而不至于是致命的。
总体上来讲,电影对原著的传递十分忠诚。最后布鲁诺死去的场景处理似乎力度太大了一点,把投放毒粉的场景都直接加了进去(是怕有人看不懂么…),少了书中那一种委婉。而自我感觉书中那种绵里藏针的残忍本来才该是这个故事的精髓所在。
如果说原著是在从一个天真的孩子的视角为人们呈现战争的荒谬与残忍,电影则侧重将这种童真通过镜头放大化,以弥补为了适应拍摄需要而删除的大量心理描写,布鲁诺张开双臂学战机飞行的桥段很有杀伤力。两个孩子面对面的谈话,时而海阔天空,时而静默无语,尤其是倒数第二天下棋的顽皮一幕,也处理得非常精妙。演员的表演似乎没有太多可挑剔的地方。简而言之,看过电影会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故事,是个会让人痛心的故事。而看过书会把这种痛心的感觉一直持续,直到刻骨铭心。
一个是战争中的童真,另一个是童真眼里的战争。
Ⅶ 影评人心中的影史十大经典电影
1. 9.0 The Godfather (1972) 117,111 教父
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党柯里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柯里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教父”有三个儿子:暴躁好色的长子桑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刚从二战战场回来的小儿子迈克。其中桑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
“教父”是黑手党首领,常干违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
剧照护神,深得人们爱戴。他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索洛佐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圣诞前夕,索洛佐劫持了“教父”的养子、家族参谋顾问汤姆·黑根, 并派人暗杀“教父”。 这是教父一生中遭遇的第二次袭击.第一袭击在电影中只用几句话就草草带过,而在小说中却是这样叙述的:一个小刺客抱着必死的决心冲进教父的房子并向教父投出了炸弹,教父因此受了伤而那刺客也被乱枪打死.
“教父”中枪入院。索洛佐要汤姆哈根设法使桑尼同意毒品买卖,重新谈判。桑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却发现医院里没有一个人,原来是警方亦和索洛佐串通一气,把医院的保镖全部赶走。于是在医院里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的斗争,最终保住了他父亲的性命。各家族间的火并一触即发。索洛佐和警长要求和迈克谈判。因此迈克趁机想出计划杀掉索洛佐和警长。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索洛佐和警长。
迈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阿波罗妮亚为妻,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而此时,纽约各个黑手党家族间的仇杀却越来越激烈。桑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卖,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被巴西尼家族的人枪杀。“教父”伤愈复出,安排各家族间的和解。听到噩耗的迈克也受到了袭击。被收
剧照买的保镖法布里奇奥在迈克的车上装了炸弹。迈克虽幸免于难,却痛失爱妻。迈克于1951年回到了纽约,并和前女友凯结了婚。
日益衰老的“教父”将家族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迈克。在“教父”病故之后,迈克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复仇。他派人刺杀了另两个敌对家族的首领,并杀死了谋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奥。同时他也命人杀死了卡洛,为桑尼报了仇。仇敌尽数剪除。康妮因为丈夫被杀而冲进了家门,疯狂地撕打迈克。迈克冷峻地命医生把康妮带走,让旁人认为她得了精神病。他已经成了新一代的“教父”——迈克·柯里昂 。
2. 8.9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143,145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月黑风高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最终没有下手。然而一个不幸的巧合发生了——那晚另外有一个人枪杀了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于是安迪被指控为谋杀,并获判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瑞德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能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会赌谁将在第一夜哭泣。瑞德认为弱不禁风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两包烟。
长时间以来,安迪几乎不和任何人接触。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横版海报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作为交换,和他共同工作的犯人每人得到了3瓶啤酒。喝着啤酒,瑞德猜测安迪只是借用这个空闲享受短暂的自由。
一次查房,典狱长拿过了安迪的圣经,却没有翻开便递还给他,并告诉他“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可是典狱长没想到,所谓“救赎之道”真的就在其中。随后,他被派去当监狱的图书馆管理员,为了争取图书馆的图书更新,他每周写一封信,为图书馆的扩大而努力着,六年后,他实现了愿望。同时,他开始帮助道貌岸然的典狱长洗黑钱。并且为监狱其他狱警处理其他涉及经济和税务事项所需的文件。
帮助安迪的锤子60年代,小伙子汤米因盗窃入狱,很快成为安迪和瑞德的好朋友。安迪认为汤米头脑聪明,很有底子,决心教他学文化,让他出狱后能用正当手段谋生。很巧的是,汤米在来肖申克服刑前,在另一个监狱呆过,而且从当时同牢房的一个犯人的口中得知了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兴奋的安迪找到了狱长,希望狱长能帮他翻案。狱长以不可能成功为理由拒绝了安迪,安迪为此与狱长争执,狱长对他说别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且将安迪关小黑屋一个月。这一个月中,狱长谋杀了告诉他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的汤米,到了安迪出小黑屋时又以汤米因逃狱而被狱警杀死的理由欺骗安迪,但安迪知道汤米是被害死的。狱长又给了他一个月,并叫他好好思量该怎么做(其实就是想让他继续帮他洗钱)。因为他一方面担心灰色收入曝光,另一方面他也想安迪一直留在监狱帮他做帐。
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行动之前,他给瑞德说了些“奇怪”的话,叫瑞德如果哪天出狱了就去一个地方,那里会有他留给瑞德的东西。安迪通过努力成功“越狱”,他的越狱工具就是那本圣经里面的“救赎之道”,那把藏在书里小小的石锤(书里被雕刻出一个刚好用来放石锤的凹槽)。他领走了帮典狱长洗的那些钱(分别去了12家银行共取走370,000美元),并且将典狱长涉嫌贪污与谋杀的证据寄给了报社。随后,大批警察和记者蜂拥来到肖申克,绝望的典狱长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最后开枪自杀。
安迪越狱是通过自己挖的隧道到达排污管,再爬过排污管到外面的小河(影片中还给了逃跑路线特写,并用三种计量方式来描述排污管的长度:500 yards;the length of five football fields;half a mile,而根据目测至少1Km以上,这几种描述特别声明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安迪好不容易越了狱,又做了一件堪称传奇的事,详情参阅美国个人英雄主义。
当瑞德获得假释、出狱后,他找到了安迪为他留下的礼物——一叠面值50的美元和一封信,信里面是说到关于“希望”的事,也是该电影的主题,因为在狱中瑞德认为“希望”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而今天安迪证明给他看,“希望”应该存在,并在信中叫瑞德去墨西哥找他,瑞德克服了假释后的心理危机,找到了安迪。两个朋友最终相遇。
3. 8.9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96,833 指环王III/魔戒III:王者归来 (三部连贯起来看更爽,不过就是超长)
比尔伯.巴金斯是位年事已高的哈比族人,在110岁生日那天,他决定离开故乡,并将所有财产都移交给他的侄子弗罗多.巴金斯。不过,比尔伯唯一难舍的是一只可以让持有者隐身的魔戒,可据他说这只不过是个不值钱的小玩意。哈比族的守护者——灰袍巫师甘道夫却对这戒指起了疑心,他拼命研究大量的史册,结果证实他最大的恐惧已经成真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了弗罗多:
数千年以前,黑暗魔君索伦打造了力量之戒。他将其中三枚戒指送给精灵王,七枚送给矮人贵族,九枚送给人类。而索伦在暗中更铸造了一枚至尊魔戒,它拥有奴役全世界的力量。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全世界都笼罩在黑暗中。精灵人类联盟向索伦以及他的半兽人大军宣战。联盟虽然牺牲惨重,但成功地将索伦赶回魔多,也就是他最后的根据地——末日山脉。困兽犹斗的索伦被迫亲自上阵,在战场上杀死了人类皇帝伊兰迪尔,并且粉碎了他的纳希尔圣剑。继而,伊兰迪尔的王子埃西铎拾起圣剑的碎片,用它砍断了索伦的手指,将至尊魔戒夺走。失去力量的索伦当场灰飞湮灭,部队也跟着四散奔逃。
战斗结束后,精灵王艾隆德建议埃西铎将魔戒丢入末日山脉的烈焰中,将其彻底摧毁。但埃西铎受到魔戒力量的蛊惑,决定留下魔戒。他很快的发现,这只魔戒可以让他获得隐形的力量,但只要一脱下戒指,这种能力就会消失。半兽人部队发现了解除隐形的他,趁机将他击毙。魔戒随之落入安都因河之底,在该处沈寂了数千年之久,直到格鲁姆成为它的新主人。
和之前那些魔戒的持有者一样,格鲁姆同样受到了魔戒力量的蛊惑。他原来是个外型和哈比族类似的生物,但魔戒堕落的力量让他的心智扭曲,身体变形。他最后躲进了迷雾山脉的半兽人巢穴中,直到巧遇比尔伯.巴金斯为止。他并不知道,全世界的命运就掌握在他手中。
在比尔伯的生日宴会之后,甘道夫告知弗罗多:黑暗魔君索伦已经知道他的魔戒落在哈比族的手中。索伦正在重新建造要塞巴拉多,集结无数的半兽人,准备以大军夺取魔戒,并且征服全世界。他还告诉弗罗多,魔戒的力量会让持有者堕落,最后只有死路一条。要摧毁魔戒,一定要将它投入原先铸造它的烈焰中;那也就是位于索伦老巢的末日山脉。
于是,弗罗多在忠实的伙伴山姆怀斯、梅利和皮平的陪伴下,踏上了毁灭魔戒的征程。一路上,他们不断遇到索伦的爪牙——黑骑士(这些骑士也被称为戒灵)的围追堵截,还遇到了居心险恶的白袍巫师萨鲁曼的囚禁和可怕的炎魔怪的袭击。幸而有着侠客阿瑞刚、精灵公主爱雯、人类战士伯罗迈尔、精灵女王格兰瑞尔以及精灵莱古拉斯、矮人金利和甘道夫巫师等正义力量的保护和帮助,弗罗多他们的魔戒远征队才一次次地化险为夷。但是,真正能阻止弗罗多毁灭魔戒的,是魔戒本身:魔戒的鼓惑力量使弗罗多众叛亲离,同时也使弗罗多自己越陷越深……
护戒联盟继续他们的护戒之行,只是凶险更多。精灵族与人类的联盟将遭遇到黑魔法兽兵,以及白衣术士萨茹曼邪恶魔法的双重挑战。最为紧要的关头。上一集中已经死去的甘多夫再度现身,并且已从灰衣法师升至法力更高的白衣法师......
随着最后的战斗的加入以及黑暗军团的集合 ,甘多夫迫切的想把冈多的残兵旧部重整旗鼓。甘多夫得到了罗翰国王塞奥顿的帮助,人类的力量伴随着勇气和那种充满热情的忠诚,他们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考验。但是伊奥温和merrt藏在暗处,无法与冈多的敌人相抗衡。
面对这种种损失和不利,他们继续冲锋在战斗的最前列,他们靠着一种忠诚和目标使得黑暗魔君索伦变的忐忑不安,心烦意乱。并且给了魔戒的守护者一个机会去完成他的请求。他们剩下的期望就是和弗拉多一起跨越狡猾的敌人的地界去把魔戒扔到末日山脉的火焰中。
离最后的目的地越近,弗拉多的负担就越重,他必须依靠山姆·甘姆齐和古鲁姆。魔戒会在这过程中来测试弗拉多的忠诚,本性以及他的人性本身.....
4. 8.8 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 68,829教父II
5. 8.8 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 30,139 七武士
日本战国时代,一个满目荒凉穷山恶水的山村里,每年麦收的时候,都会遭到强盗的袭击。这一年,村民们决定雇佣七名武士来保卫他们的村庄和收成,七名武士分别是勘兵卫、久藏、胜四郎、五郎、七郎、平八和菊千代。武士勘兵卫是个步伐矫健、作战经验丰富的人,他负责指挥全村人进行防御准备。在突袭强盗老巢的行动中,武士久藏和菊千代杀死三名强盗。但武士平八却倒下了。武士和村民们手握铁锹、竹矛死守村庄,巧妙击退了强盗的一次次进攻,但在抵抗中片山五郎兵卫战死。决战之日,13名强盗骑马冲入村庄,格斗中,强盗用火铳击中了久藏。菊千代怀着愤怒和仇恨杀死了最后一个敌人,自己也因中弹倒地而亡。强盗终于被尽数歼灭,但村民们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七名武士最终阵亡四名,留下坟冢上四把武士刀刺入天穹。大战过后,武士们离开村落,武士中的首脑人物勘兵卫不禁感叹:“这也是场败仗……赢的并不是武士,而是农民。”
本片可说是日本名导演黑泽明第一部真正加入西片趣味的时代剧。导演黑泽明虽然意图将这部片子拍成彻底的娱乐动作片,但事实上,整部作品仍充分流露著黑泽明式的人道精神。
6. 8.7 Casablanca (1942) 64,227 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
1941年。卡萨布兰卡。在纳粹的铁蹄之下,要从欧洲逃往巴西,必须绕道摩洛哥北部城市卡萨布兰卡。这使得这座城市的情势异常紧张。里克咖啡馆的老板里克是位神秘的男子。这个偏
僻的小城现在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人们从法西斯铁蹄下的欧洲各国来到这里,因为在这里能弄到出境护照,取道里斯本到美国去。不过,代价极高。为了出境证,这儿每天都在发生悲剧。
一架德国飞机载着秘密警察头目司特拉斯少校降落在卡萨布兰卡。当地的法国警察局长雷诺上尉前往迎接。原来,前不久,两个德国信使被杀,他们身上带的两张戴高乐将军亲笔签名的护照被人取走。司特拉斯此行为追查此案;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跟踪一个捷克左翼运动领导人——维克多·拉斯罗。
雷诺向他报告,凶手已查明,今夜将在一个饭店当众逮捕他。司特拉斯命令雷诺决不能使拉斯罗离开卡萨布兰卡,这对德国政府来说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卡萨布兰卡机场附近,豪华的咖啡馆店。顾客盈门,欧洲人,非洲人,亚洲的土耳其人。黑人乐师山姆坐在钢琴前,边弹边唱。寻欢作乐者们的议论中心却仍是护照。一个漂亮女人:“以往我想要一所戛纳的别墅,现在我只想要一出境护照。”一个男人:“弄不到护照,我只有死在卡萨布兰卡。”只有饭店的主人里克,显得那样冷静淡漠,独自坐在桌子边。
专事倒卖出境护照的犹加特来到里克跟前,取出了装有两张通行证的信封,要里克代为保管。他告诉里克,两个德国信使是他杀的。今天倒卖出去,发笔横财,他就离开这里。里克尽管不喜欢此人,但还是默许代他保管,并把通行证放在山姆还在弹的钢琴后盖里。
犹加特刚离开,雷诺来了。他告诉里克,拉斯罗已来到卡萨布兰卡,要里克不要做感情主义者。司特拉斯知道里克在欧洲和北非都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他要里克这次能站在德国一边,阻止拉斯罗离开这儿到美国去。里克拒绝了:“你们的职业是政治,我的职业是开酒店。”
犹加特被警察抓走后打死了,在他身上,没有搜到那两张护照。拉斯罗和妻子依尔沙走进饭店。依尔沙发现正在弹钢琴的山姆很脸熟,山姆仔细地打量了一会儿才收回目光。一个男人随之而来,以要拉斯罗买下一枚戒指为掩护,与拉斯罗接上了头,约定见面地点。接着,司特拉斯和雷诺也来到他们桌边。拉斯罗拒绝与司特拉斯多谈,雷诺只好以地方警察局名义邀他去一次警察局。此两人走后,拉斯罗应约去会卖戒指人,知道犹加特已死,护照无指望。依尔沙独自一个留在餐厅,听着山姆弹琴。终于,下决心上前与山姆打招呼。山姆没料到会在这儿碰上依尔沙。在依尔沙的请求下,山姆和依尔沙一起边弹边唱起《时光流转》。里克发现了伊尔沙,变得与往日不同。深夜,漆黑的饭店里,顾客都已离去。山姆轻轻地弹着《时光流转》,里克陷入了往事:巴黎,里克和依尔沙依偎着,在大街上,在塞纳河的汽艇中,在豪华的饭店里。里克幸福地微笑着:“为什么我这么幸运,会遇上你?”依尔沙告诉里克,她曾经爱过一个男人,可他死了。后来,她遇上了里克,爱上了他。一辆宣传车打断了这对恋人的呢喃。德国军队正在向巴黎推进,几天之内便将占领巴黎。
饭店里,山姆在钢琴上弹着《时光流转》,街上的喇叭在播送盖世太保的嚣喧。山姆和依尔沙知道里克是德国纳粹悬赏捉拿目标,劝他马上离开巴黎,里克建议三人一起走。讲定在火车站碰头。分手时,依尔沙对里克说,无论怎样,她都非常爱他。火车站前,里克在风雨中焦急地等着依尔沙。山姆来了。交给里克一封依尔沙的信。里克迫不及待地拆开,信中写道:“我不能和你一同走,也不能和你再见面了,你一定不要问为什么。只要相信我爱你。”雨点打在信纸上,字迹模糊了……
依尔沙出现在正在回忆往事的里克面前。里克这才发现,山姆正准备回家。他冷冷地对依尔沙说:“我们已停止营业。” 依尔沙想找里克谈件事,但里克却质问她为什么要到卡萨布兰卡来,还告诉她,自己的心已被高跟鞋踢伤。依尔沙想解释,里克不想听。拉斯罗和依尔沙应邀来到警察局,司特拉斯要拉斯罗供出欧洲各国地下抵抗组织的领导人,答应给他们发护照。拉斯罗回答得很巧妙:“在集中营里”。拉斯罗和依尔沙找到黑市头面人物弗拉里,想花钱买两张护照,弗拉里告诉他们,只能卖一张,因为拉斯罗是德国当局控制对象,没人敢卖护照给他。弗拉里还告诉他们,犹加特的那两张特别通行证估计在里克那里,虽然警察局曾去搜,但没搜到。他建议拉斯罗去找里克帮忙。但里克却很冷漠。拉斯罗问他原因,里克要他问问自己的太太。正在谈话,饭店里的德国人唱起了法西斯军歌。拉斯罗到乐队前指挥起马赛曲,周围的人都唱了起来,压住了德国人的歌声。司特拉斯气急败坏,命令雷诺立即查封里克饭店。晚上,依尔沙又来找里克,要他交出通行证,里克不肯。依尔沙又以旧情要求他,他还是不理睬。依尔沙无奈,拔出了手枪。里克取出了通行证,却又说,只有开枪打死他才能办到。依尔沙手中的枪掉了下来。她向里克倾诉了当时离他而去的原因。她和拉斯罗结婚刚三个星期,他就到布拉格去了,不久,传来他被捕死亡的消息。后来,她与里克相遇相爱。可就在她要和里克、山姆离开巴黎时,临去火车站前,忽然接到拉斯罗朋友的电话,说拉斯罗还活着,而且就在巴黎郊外,正在生病。她虽然爱里克,但不能扔下拉斯罗不管。里克明白了一切,决定帮助拉斯罗。雷诺因为拉斯罗参加秘密集会,决定逮捕他,里克知道后帮他出主意:待拉斯罗拿到通行证后再逮捕他。这样雷诺可以一举两得立功,里克也可以带着漂亮的依尔沙到美国去。雷诺同意了。
拉斯罗在飞机起飞前几分钟来到饭店,拿到了通行证。他要将十万法郎给里克,里克不要,说他去美国用得着。正在这时,雷诺突然出现,宣布逮捕拉斯罗。拉斯罗感到意外,里克却掏出手枪对准了雷诺,要他给机场打电话:不得留难拉斯罗和依尔沙。雷诺却将电话打到德国领事馆,尽管不便讲清,司特拉斯却已明白事情不妙,带了警察直奔飞机场。里克逼着雷诺在通行证上签上拉斯罗和依尔沙的名字,雷诺和依尔沙却很惊奇。里克对依尔沙说:“我们将永远记住巴黎。你来卡萨布兰卡以前,我们的甜蜜记忆消失了,昨天夜里我们把它找回来了。” 飞机的马达发动了。司特拉斯冲进了机场。当他知道拉斯罗已上了飞机,便企图打电话阻止飞机起飞。里克用枪指住他,司特拉斯依然拿起电话机拨通电话,里克的枪响了,打死了司特拉斯。尾随而来的宪兵刚刚赶到,雷诺却命令宪兵去把往常的嫌疑犯都抓起来。
飞机起飞了。雷诺对里克说:“你不但是感情主义者,你也变成了一个爱国者了。”里克说这正是重新开始的大好时机。雷诺表示希望里克离开卡萨布兰卡,隐匿一段时间,交通他安排,里克说起10万美元的赌约,雷诺说他们俩马上用得着了。
7. 8.7 Schindler's List (1993) 94,598 辛德勒名单/舒特拉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1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4月28日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二战初期是个国社党党员。他好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维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1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其中一人敲掉自己的金牙,他人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Save one life,save the world entire .(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整个世界。)”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为自己还有汽车和一颗金质胸章而懊悔,因为这样的一颗如果将它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一两个人,这样的一辆汽车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十个人。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战争期间积攒的全部钱财,都用来挽救犹太人的生命。
战后,辛德勒在瑞士的一个小镇隐居下来,身无分文,靠他曾经救助过的犹太人的救济生活。过了几年,辛德勒在贫困中死去。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辛德勒被作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在片中对应的演员一起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8. 8.7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152,097 指环王I/魔戒I:魔戒现身
9. 8.7 Star Wars (1977) 130,346 星球大战
银河共和国被发生在银河系中的叛乱推翻,以大莫金为最高统治者的银河帝国开始统治银河系。银河帝国建立了一个威力无比的“死星”以镇压反抗者,银河帝国的各星系居民饱受暴政之苦。奥尔德兰行星的丽亚公主潜入帝国基地,偷走了足以摧毁暴君的秘密武器——“死星”[1]中心结构资料,但却被发现行径,在沙漠行星附近被帝国军俘虏。公主将数据输入机器人R2的计算机中。公主的机器人R2和C3P0逃到了沙漠行星,在年轻人卢克的帮助下找到了吉迪族的老武士、反抗帝国的战斗中仅存的绝地骑士克诺比,并向他求助。为了给被帝国军杀害的亲人报仇,卢克决心和克诺比一起行动。他们搭乘梭罗船长的运货飞船来到已被死星毁灭的奥尔德兰星球所在的星域,却被“死星”俘虏。在和“死星”上的黑勋爵展开殊死较量后,卢克等人终于将丽亚公主救出,但克诺比却死于黑勋爵的光剑下。卢克和丽亚公主来到反抗军基地,并参加了反抗军对死星的总攻。在探明“死星”的弱点后,卢克终于摧毁了死星,反抗军取得了胜利。
10. 8.7 Citizen Kane (1941) 59,486 公民凯恩/大国民
影片以20世纪初叶美国新闻业巨头威廉·兰道尔夫·赫斯特为原型,用新颖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一位报业大王的一生。凯恩在桑拿都庄园中留下“玫瑰花蕾”的“遗言”后死去。一位青年记者受新闻报刊委托调查这几个字的含义。通过查阅有关回忆资料了解凯恩青年时代的经历及其母亲的艰难身世。报社董事长伯恩施坦介绍了凯恩的发迹历程以及制造舆论使国家卷入一八九七年美西战争的往事。凯恩的生前好友利兰讲述了他与美国总统侄女爱米丽的婚姻;他与第二个妻子、歌手苏珊的邂逅以及他在总统竞选中的失败。苏珊则在夜总会中介绍了她和凯恩由情人到夫妻生活的变迁;她在凯恩的支持下想饮誉歌坛,失利后便与凯恩一起生活在仙境般的桑那都庄园隐居。直到最后焚烧凯恩旧家具时,才发现“玫瑰花蕾”原来是刻在他童年时代曾珍爱的雪撬上的字。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十大”,关键看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这十部电影,除了《星球大战》,其他我都看过。
Ⅷ 求奥斯卡最佳记录片'海豚湾'的影评!!!
海豚湾
如果你看见一只海豚为你表演,就意味着几千只海豚已经死亡了。
——题记
今年的奥斯卡,一部名叫《The cove》(海豚湾)的纪录片引起了各国环保和爱好动物的人士的广泛关注。
谁也无法相信一片宁和的人世间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地狱——海豚湾。
日本南部渔村太地町,三面环海,风景宜人。四处皆是以海豚为标志的建筑物和图画。初来此地的游客可能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渔村,一个热爱海豚的祥和的渔村。
又有几人知道,这里是海豚的梦魇,是海豚的地狱,是海豚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每年的九月至次年的二月,便是海豚的受难季节。渔民驾着小船,赶到海豚聚集的港口。敲打海浪,驱赶海豚,进行屠杀。杀戮的工具很简单,一把带有倒刺的枪而已,可是谁又知道海豚到底有多痛呢?一枪戳下去,并不足以致死,还有拖着运行一段路才能等到这美丽生命的消亡,而后拖上船去,人类才能享用这丑陋的果实。
不是每一只海豚都会死亡,可是能生存下来的海豚大概也生不如死吧。他们被贩卖到世界各地的水族馆,海洋馆,而后训练为人类做“美丽”的表演。这样的海豚必须有足够高的智商,所以每一只活下来的海豚,都是几千只海豚为他们筑起的生命的高墙。
纪录片中让所有人为之震撼的场景,便是这满海湾的血水,整整一个海湾啊,究竟要用多少血液才能将这片碧蓝染红,究竟要多少人类的欲望才能将这片海湾填满?!
导演路易·皮斯豪斯(美国海洋摄影师、“海洋保护协会”创始人)说,拍摄这部影片时,感觉自己像是007。周围是不友好的渔民,有人跟踪,警察会怀疑他们的目的,海豚湾周围到处都是不允许拍摄的标志。毫不怀疑的说,他们的拍摄具有生命的威胁。他们只能夜间行动,设备也堪称完备。他们出动了军用热感摄影机,水下摄影机和水听器,还制作了一架海豚式样的无人驾驶飞艇,该遥控飞艇下方隐蔽处装有陀螺稳定式的高清摄影机。
团队成员也是各方好手齐聚一堂。有专业的潜水员,曾经的海豚训练师,还有电学专家等等。
其中海豚训练师理查德·奥巴瑞对海豚的感情最为复杂。当初他是风流倜傥的驯兽师,靠着海豚的表演,日进斗金。而今,他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对这美丽生物犯下的罪孽,后悔不已。
1964年,《海豚的故事》每周五晚上七点半准时在美国的电视台播出,无数美国观众被他训练的五只雌性小海豚深深吸引,奥巴瑞也凭借这档高收视率的节目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海豚训练师。10年后,《海豚的故事》停播,五只海豚被送入迈阿密水族馆。没过多久,一只名叫“凯西”的海豚因为情绪低落而自杀。
他说:“海豚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有意识的。所以,当生命变得无法忍受时,它会选择不再呼吸来结束生命。”
奥巴瑞眼睁睁地看着“凯西”游到他的臂膀里,直视着他的眼睛,深深呼出一口气,却不再呼吸了。
我想去接近那时的奥巴瑞的心情,可是我无法做到。他的悔悟不是我的经历可以参透的。就连今日,我也只能写下一篇文章来舒缓我的愤懑。文字在海豚的屠杀面前显得很无力,可是多一个人知道这个事实,这些美丽的海豚就多一分生机。
它们本该使我们的朋友,不是吗?
海豚救人的故事,小时便有耳闻。幼时以为是童话,如今方知它们的友好。
1994年6月,研究人员在太平洋进行海豚生态调查时,曾观察到一条不幸被渔叉击中而呈昏迷状态的海豚,在其附近,游来另一条海豚,并不断地把受伤的同类推向水面,它发出的声音,仿佛在唤醒处于昏迷状态的受伤海豚。
194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律师的妻子在《自然史》杂志上披露了自己在海上被淹获救的奇特经历:她在一个海滨浴场游泳时,突然陷入了一个水下暗流中,一排排汹涌的海浪向她袭来。
就在她即将昏迷的一刹那,一条海豚飞快地游来,用它那尖尖的喙部猛地推了她一下,接着又是几下,一直到她被推到浅水中为止。这位女子清醒过来后举目四望,想看看是谁救了自己。然而海滩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只海豚在离岸不远的水中嬉戏。
海豚待人真诚友好,人类却不断扩展海域,利用海洋,占有它们的家园,甚至屠杀它们!难道这就是人性?!难道人类对待朋友的方式是赶净杀绝?!
目前的国际法律只是禁止猎杀鲸,并没有提出对海豚的保护。光是有人类的道德意思反省是不够的,我想律法在这时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影片的最后,年逾古稀的奥巴瑞胸前挂着一个放着这个纪录片的电视,踏进国际反捕鲸协会会场,走到各国代表面前做着无声的抗议。他还走到上东京涩谷的大街上用同样的方式宣传。
也许只有引起广泛大众的重视,只有大家都意识到海豚的生命已经岌岌可危了,只有大家都一起反对屠杀,法律才会顺应民心的诞生。
当我在网络,谷歌想多搜集些资料时,悲哀的发现搜索结果多半是跟几年前的偶像剧《海豚湾恋人》有关的链接,在这个娱乐大行其道,利益当头的年代,海豚湾的故事更像是一个必然而非偶然。
所以,今时今日我敲下这篇文章,不外乎是想多几人知道这世界并非岁月静好,海豚还在悲鸣。
Ⅸ 禁闭岛 视听语言影评
1。关于名字的暗示
主角叫Teddy Daniels,看似非常正常,非常普通的名字,太普通了,普通到不适合作恐怖片男主角的名字。为什么用这个名字?
片中灯塔里院长Dr. John Cawley在纸板上标出了4个名字,虽然有点快(话说再详细再慢点就成了柯南的解疑了),让人一时反映不过来,不过可以拿来做分析的线索。
Teddy Daniels(主角) Andrew Laeddis(主角记忆中的杀妻凶手)
Dolores Chanal(主角之妻) Rachel Solando(失踪的女病人/医生)
仔细拆开名字中每个字母,可以发现Teddy Daniels = Andrew Laeddis,Dolores Chanal = Rachel Solando。完全符合弗洛伊德梦之解析的那套词组合的理论。
而 Dolores这个名字,在西班牙语中dolor是疼痛的意思。Teddy是Theodore的呢称。而Theodore来源于希腊语,是“上帝的赠与”的意思。这都是够明显的暗示了。
2。一切都是演戏
a。作为一个marshal,在监狱门前交枪的那幕,chuck那半天掏不出的样子只能说医生你这事先没排练好吧。
b。Teddy激情询问医护看守人员,而他们那心不在焉的态度很可以说明一些事情
c。Teddy询问一个杀夫女病人的时候,为什么这个女的把chuck支开就为Teddy一个人写了个“RUN!”?
d。那个很老的精神病医生Dr. Naehring对Teddy说话的态度可有够亲切的,就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温暖。
e。那悬崖其实也满好爬的,看似瘦弱的 Solando医生都能爬下去,为什么那么多看似很壮的搜索人员不敢爬所以啥也没搜出来?
f。Chuck建议Teddy乘乱去C区,当teddy碰到George Noyce时他可闪的真是时候。
g。2个看护讨论额外演出费用时被Teddy听到了(此条来自wiki,我只有那么点印象)
h。那么重要的灯塔的守卫居然就一个人。。。也真好ko
i。Teddy对Dr. Cawley说他在悬崖洞中遇到Solando医生,而且他们永远抓不到她。光头冷笑:确实我们抓不到。
j。记忆/幻想中的 Andrew Laeddis长的实在是太魔兽了,有够不现实的。可以理解为作为“善”的 Teddy(不喝酒又丧妻伤感的二战老兵+国家认证marshal)分裂出来的那个代表恶,导致妻子死亡的自己的分身。而Dolores Chanal,Teddy之妻为什么疯了,亲手杀了3个小孩?也许可以从“找到的病人” Rachel Solando身上分析。可以想像,“teddy”参军前与Dolores有婚约,Dolores在漫长的等待中有点不正常了。虽然人战后回来了结婚了有小孩了,但是Teddy精神状态不好有酗酒问题又经常出差(他是出差回来发现妻子杀子的,出差回来第1件事情倒是给自己倒了杯==),于是慢慢的Dolores就疯掉了。Teddy意识到杯巨的起因就是他自己,悲痛之极把这段记忆给抹去了,把自己分裂成了Teddy和andrew两个人格。
k。至于记忆是怎么被自动修正的。我的建议是看south park “ Fish dick”一集cartman是怎么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的记忆的。话说开头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镜头拍的有够影棚的,而电影从Teddy洗脸,然后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开始,“假”,“幻觉”的画面感一开始就开始塑造了。(老马你向自己的电影致敬是吧!)
3。借古喻今
讲述二战士兵的战后综合症的电影,好像不多,也可能我看的不多。不过见过第一批进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美国大兵的情节,让我想起Godard在电影史1A中画外音说的:“如果George Stevens没有用16厘米彩色影片拍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尸山的场景,也不会有后来(回到好来屋掌镜)拍下的Elizabeth taylor在阳光下幸福的场景。”他也讲到了“集中营尸山”的画面是无法“想像”,无法“表现”的。对个人而言,纳粹军官企图自杀漫天飞纸片的梦境/回忆似乎有点过于“表现力”了。而和妻子在一起的梦中房间里滴水=现实中天花板漏水漏他身上也过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性了点。不过这不妨碍Shutter Island是一部很棒的作品。
原作写于2003年,写的是1954年的事情。为什么选择战后这个人们已经达到普遍共识的年代写?Dr. Naehring对Teddy提到的Trauma,指的是因为精神创伤造成的情绪过度反应甚至长期心理问题。美军战后综合症已经不是新鲜名词。这样的新闻有很多。我可以摘抄几段:
“美国防部统计显示,2008年至少有128名陆军士兵自杀。今年年初至4月份,已有48名美军士兵自杀。此外,五分之一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归来的士兵至今仍受沮丧、创伤性应急障碍和自杀倾向等精神疾病困扰,难以回归正常生活。”
“一些心理问题专家提醒说,陆军的这一计划更像是一种实验。但他们也说,这项计划可以解答心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能否教会人拥有坚强意志。
在一节“抗压力”培训课上,教官要求一级士官詹姆斯科尔和一名同学参加角色扮演游戏。情景是筋疲力尽的科尔和战友们在一天快结束时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完成一个艰难任务。”
而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早已不是新闻,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跃疯人院)便是经典。只不过70年代之后,这个臭名昭著的手术才被放弃。至于制造没有意识的国家杀人机器,恐怕不仅仅是科幻和漫画中的人才有的幻想吧。
为什么说Scorsese宝刀未老,借二战题材反映当代美国问题,也许是最聪明的选择。电影最后“Teddy”为什么对“Chuck”说那些”I can't stop thinking, do I want to live forever and being treated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saint?" 的话,明明他已经想起了一切?也许是因为他看着远处的Dr. Cawley,Dr. Naehring和狱长,就像他们所代表的政权军权和科学权威,统治着小岛这个一个孤立社会的最高阶层。他明白了自己是永远不能逃出他们的掌心,而发疯并不能使他忘记痛苦的过去,并不能帮他逃离责任和命运。他只能作为一个曾经的国家机器,并继续作为将来的国家机器而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