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洞影评专业

洞影评专业

发布时间: 2021-03-13 13:21:28

Ⅰ 如何评价豆瓣电影中的高分电影《洞》

看过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说,这是史上最伟大的越狱电影。

影片用大量时间描绘他们是如何越狱的,简直是一部大写的越狱指南。成功越狱并不容易,需要面对各种审查。狱警会每天都会按时查房,全身上下都要搜一遍。连寄送的食物大卸八块也要保证里面没猫腻。定时检查完毕,还会突击检查。总而言之一句话,务必要360度无死角全方位保证每一个房间没有任何可以越狱的工具。然而,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影片详细展示了如何在工具少、审查严格的环境下越狱。

Ⅱ 考编导让写影评时,在分析影片时,是不是需要写一些专业术语比如导演的拍摄手法都有哪些拍摄手法呢

电影评论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
评论目的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体现出的道理,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还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评论内容
景别运用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声画应用
声音:包括人声、背景音乐、音响
人声:交代说明、推进剧情、推动人物性格
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渲染氛围、深化主题、善于抒情
音响:增加真实感、烘托环境气氛、抒情言志
画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视觉的中心,意念的载体
景物:抒情言志、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道具:刻画人物性格、串联故事情节、抒情言志
声画结合:包括声画对应、声画分离、声画对比
声画对应:有什么画面,就有什么声音
声画分离:声音与画面分别叙述,两者不具备明显冲突
声画对比:声音和画面在意义和情绪上形成强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环境氛围、构成创造思想
色调: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
冷色调:色环中蓝、绿一边的色相称为冷色,它能给人以阴凉、宁静、后退、深远的感觉。
暖色调:色环中红、橙一边的色相称为暖色,它能给人以温馨、亢奋、前进、和谐的感觉。
光线: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画人物形象
镜头运用
长镜头: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一般时长超过30秒。长镜头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蒙太奇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现在是影视专业术语,是一种剪辑技巧,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运用蒙太奇能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还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还可以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评论方法
总述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进行评论,评论过程通过结合影片具体内容和影片在构思、结构、技术、任务等方面最为闪亮之处摆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近一步论证。
要点
要写好一片影评 用两个字总结“新”“奇”。
步骤
题目
题目是任何写作中的第一闪光点,影评也不例外。一个好的影评题目,关键在于他能否用于传递作者想要在影评中表达的信息。在看完电影后写影评时,首先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当然,这个切入点就要从题目开始入手了。影评的题目注重创新、新颖,起到让别人一看见题目就像读下去的作用。此外,影评题目越短越好,6-7个字为宜。
开端
阅高考语文作文的老师们都有一个习惯阅卷方法,即题目-开头-(中间)-结尾,如果一位考生的中间部分写的再好,但开头却弄得很差劲,这样阅卷老师对这位考生的中间内容最多就会大体浏览一遍,有的甚至连看都不看,因此,开端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影评的开头,可以开门见山地一上来就介绍你所要写的影片最为亮点之处,或直接写影片的高潮结局,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 ;也可以先插入一电影名家的名言,例如巴赞、爱森斯坦等,这样能为你的影评锦上添花。
中间
这一部分是影评的核心内容。其实写影评就是写一篇议论文,因此我们在写影评时应注意多分析、少叙述,以你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中心,摆出论据,层层推演,但要注意不要跑题,也就是说,你在影评中分析的内容,都必须要围绕你的中心。
结尾
我们完成了影评的最主要内容之后不能就此结束,还应当有一个响亮的结尾。在结尾我们首先应该先对影评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总结,然后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一下自己对整个影片的理解;还可以引用名言、托物言志,让影评有一个好的收尾。
存在问题
跑题、讲故事、面面俱到、没有观点、写成“豆腐块”、本末倒置、常识问题、没有细节。
影评现状
在中国,电影评论通常考虑如下几个方面:①影片的倾向性和真实性是否统一;②人物的个性化和典型性如何;③影片从内容到形式对时代的反映是否有创新精神;④影片是不是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创作个性;⑤影片在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上进行了哪些有价值的探索;⑥影片的观赏性及其社会效果如何。
电影表现手法
电影是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所有的创作成员都是银幕造型的创作者。相对而言,每个部门只能对银幕造型的某个方面起到作用,通过各部门创作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银幕造型。这种集团创作归根到底仍是以导演的总体构思为依据的,因此,导演对银幕造型的质量负有主要责任。电影导演工作的主要成果也表现在银幕造型上。

【节奏】是电影艺术至关重要的方面之一。电影节奏是电影艺术中所有要素的综合构成并作用于观众生理心理所产生的效果。节奏在电影中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以及时空综合中。影片节奏不单纯是艺术技巧的表现,而是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塑造需要,对影片总体把握、对电影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是节奏的局部构成与整体构成的辩证统一体。电影的节奏总体存在于剧作中、存在于导演的总体构思和分镜头本中,渗透在表演、造型、声音、摄影、美工、剪辑等艺术创造中,形成情节节奏、造型节奏等节奏方面。而导演作为影片总设计师和指挥者,对影片节奏面貌的体现和创造影片的节奏风格起着决定作用。

节奏在根本上是艺术情感的显现。节奏的物理形态是运动,其心理根源是艺术家通过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在作品中传递出一定强度的情绪情感的脉律,并引发观众情绪情感上的震荡或共鸣。人们常将速度作为节奏的唯一表达形式,以快、慢来衡量节奏,但速度并不等于节奏。速度节奏只是节奏的一种。节奏的衡量,也不单是镜头的长短,还有音响、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有规律的运动变化(高、低、强、弱、紧张、松弛、疏缓等等方面),以及它们引起欣赏者的生理感受状况。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心理和生理的统一。电影表现内涵的无限丰富性、电影表现手段的无限可能性和观众接受心理的复杂性,决定影片节奏形式和节奏变化的无穷多样性

【内部节奏】缘于情节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人物的情感波澜等内容要素而形成的节奏。在电影中,内部节奏显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场面调度和蒙太奇技巧等密切融合的演员的表演、演员饰演的角色情感的内在张力。

【外部节奏】由画面上一切主体的运动,各种长度镜头组接和镜头的各种转换方式,以及速度和光影、色彩、各种画面形式的变换而产生的节奏。外部节奏表现有时和内部节奏相一致,有时不一致,甚至可以做完全相反的表现。服从于统一的艺术构思。

【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做了一项有名的镜头剪接实验。他给俄国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盆汤、一个作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镜头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发现观众看到了演员的“表演”,即:看到汤时表现出饥饿感,看到孩子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时表现出悲伤。而实际上这都是由于镜头的组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从这个试验中,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是镜头组接和剪辑的作用。这就是所谓库里肖夫效应。

【主观镜头】将电影摄影机的镜头,当做电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观看(摄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动的情景,即为主观镜头摄制。这种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视线的镜头,叫做主观镜头(狭义的主观镜头)。主观镜头还包括明显表示出导演主观评论观点和主观情感与情绪的镜头(广义的具有强烈主观表现色彩的镜头)。没有纯粹的客观镜头,也不会有纯粹的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总是在客观镜头表现中产生的。例如这样一种典型的希区柯克式的主观镜头表现:人物头部受伤,鲜血流下,逐渐遮盖了视线,鲜血覆盖了画面,是主观表现,但它不能离开人物受伤这个客观过程。主观镜头表现比客观镜头表现更为复杂,有着变化多样的运用模式。如反应式主观镜头、想象式主观镜头、多视角式主观镜头、多层次式主观镜头、近似式主观镜头等。

【客观镜头】一般指摄影机采用大多数人在拍摄现场所共有的视点拍摄的镜头。这种镜头在银幕直观效果上可使观众产生共同临场感,达到客观表现的目的。客观镜头客观性包括两个含义层:首先是指反映对象自身的客观实在性,即艺术所再现的生活内容的真实性。这通常是导演在运用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所要求和恪守的。如《人到中年》等影片中所表现的许多事件、环境、人物等生活画面,都要求对生活真实性的再现,也就是艺术所反映生活的能见性;二是指对对象的客观描述性。这种客观描述性无论在现实生活片还是在童话片、神话片、荒诞片中都有其不可避免性。如影片《西游记》中种种事件过程的表现,都是客观镜头的用武之地。客观镜头运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观众观赏无论哪一层含义的画面表现,都具有规定情境的客观实在性,使影片达到叙述和描写的目的。最终,它们都免不了渗透着编、导、摄的思想情感。

【空镜头】即没有人物出现的景物镜头。是导演阐述思想内容、叙述故事情节、抒发情感意境、转换银幕时空、调节节奏的重要手段。有主观空镜头和客观空镜头两大类。主观空镜头是人物眼中的、心理的和被刻意渲染的景物和感觉,客观空镜头是客观表现的环境景物以及过场性景物等,它要求景物表现的真实实在性。

【时空转换技巧】影片中用以表现一定时间、空间镜头或段落的变换,以造成各种艺术效果的手段。常见的时空转换技巧有:利用渐隐、渐显、化、划等传统光学技法,在两个镜头或段落之间插入能够表现时间、季节、地点变换的景物镜头;利用字幕和绘画说明时间、地点的变换;无技巧剪辑,即完全利用画面内容本身的直接转换、而不用附加的光学技巧来表明时空的转换、划分时空段落。

【渐显、渐隐】亦称“淡入、淡出”、“渐明、渐暗”。传统剪辑技巧手法之一。电影艺术表现时空间隔的传统手段。其常规表现形式是:前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暗谈直至完全消失(渐隐),后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显露直到十分清晰明亮(渐显)。这种手法表现某一个情节(段落)的终了和另一个情节(段落)的开端,留有一定间隔,使观众在段落感中得到短暂的间歇,从容领会进展中的剧情。并可表现一定的情绪和节奏。

【切】 “切换”,即“切出、切入”的简称。属于无技巧剪辑手法。渐已成为电影最基本的镜头转换方式之一。指不用任何光学技巧如化、划、淡化之类作为过渡,而是直接由一个镜头转换成另一个镜头或由一场戏转换成另一场戏为保证镜头切换流畅,符合艺术逻辑性并适应一般观赏心理,在剪辑创作中,必须把握影片节奏和准确地掌握镜头恰切的剪接点。

【化】亦称“化出、化入”、“溶出、溶入”。传统剪辑技巧之一。电影艺术表现时空转换的传统手段。其常规表现形式是;前一画面渐渐隐去(化入、溶出)之前,后一画面即开始渐渐显露(化出、溶入),两个画面同时重叠隐现,直到后一画面完全清晰。“化”的作用很多,如:起到时空过渡作用;可简捷地表现大幅度时空转换;常常用来表现人物的想象、梦幻、回忆等,直接传递情绪;在时空距离较近情况下,连续使用“化”过渡镜头,可产生抒情、缓慢柔和的效果;在神话片中用来达到“变形”的特殊观赏效果等等。

【叠印】电影语言中特有的一种形式。电影剪辑技巧手法之一。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时空、不同景物或人物的画面重叠起来,复印在一条胶片上,即叠印。同时,叠印的各个画面的内容之间必须保持内在联系,以形成叠印画面的各种意义。有的影片片头字幕或唱词字幕也采用叠印方法与画面合成。

【划】亦称“划出、划入”、“划过、划变”。传统电影剪辑技巧手法之一。为实现画面衔接所采用的一种技巧。表现形式是后一镜头从前一镜头画面上做左右划、右左划、上下划、斜向划、棱形划等。当代电影中,这种手法比较少用,但为了加强某种视觉效果或制造其他各种艺术效果,这种手法有时仍然使用,并且注意具有新颖性。

【跳切】 “切”的一种。属于无技巧剪辑手法。它打破常规状态镜头切换时所遵循的时空和动作连续性要求,以较大幅度的跳跃式镜头组接,突出某些必要内容,省略时空过程。跳切既以情节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为依据,也以观众欣赏心理的能动性和连贯性为依据,排斥缺乏逻辑性的随意组接。

【闪回】通常指在一定的场景结构中插入另一场景或片断。闪回可以是电影的一种片断叙述手法,也可以形成全片结构形态,即闪回结构影片。从内容上看,闪回的内容一般为闪回前面镜头中某个人物的思维或回忆。它可以是情绪性的,也可以是叙事性的;可以是较长篇幅的,也可以是瞬间意识表现,目的是使观众更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思维、情绪和了解事情原委。

【工作样片】每个摄制工作日都要将拍好的底片印出一条正片,即为工作样片。供摄制组创作人员和厂负责人审查用。在工作样片尚未经审查通过或需要重拍前,一切布景和拍摄现场的各项设置不得拆除。在后期制作中,工作样片供导演和剪辑修剪、组接镜头用,也供配音、混合录音用,还供最终审查影片用,最后作为完成片套底用的依据。工作样片属珍贵资料,要求精心保管。

【双片】即“完成双片”、“混录双片”。由经剪辑完成的工作样片和混合录音后的磁性声带片两部分组成。双片的用途是为听取审查意见后便于修改。与正式拷贝不同,它必须通过声画同步放映机放映才能达到声画合成的效果。审查通过和修改后,经过画面套底,将混录磁带转成光学声带,就可印制正式拷贝。

1.3 影视镜头表现手法

镜头是影视创作的基本单位,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是由一个一个的镜头完成的,离开独立的镜头,也就没有了影视作品。通过多个镜头的组合和设计的表现,完成整个影视作品镜头的制作,所以说,镜头的应用技巧也直接影响影视作品的最终效果。那么在影视拍摄中,常用镜头是如何表现的呢,下面来详细讲解常用镜头的使用技巧。

一、推镜头

推镜头是拍摄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拍摄手法,它主要利用摄像机前移或变焦来完成,逐渐靠近要表现的主题对象,使人感觉一步一步走近要观察的事物,近距离观看某个事物,它可以表现同一个对象从远到近变化,也可以表现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的变化。这种镜头的运用,主要突出要拍摄的对象的某个部位,从而更清楚地看到细节的变化。比如观察一个古董,从整体通过变焦看到细部特征,也是应用推镜头。

二、移镜头

移镜头也叫移动拍摄,它是将摄像机固定在移动的物体上作各个方向地移动来拍摄不动的物体,使不动的物体产生运动效果,摄像时将拍摄画面逐步呈现,形成巡视或展示的视觉感受,它将一些对象连贯起来加以表现,形成动态效果而组成影视动画展现出来,可以表现出逐渐认识的效果,并能使主题逐渐明了,比如我们坐在奔驰的车上,看窗外的景物,景物本来是不动的,但却感觉是景物在动,这是同一个道理,这种拍摄手法多用于表现静物动态时的拍摄。

三、跟镜头

跟镜头也称为跟拍,在拍摄过程中找到兴趣点,然后跟随目标进行拍摄。比如在一个酒店,开始拍摄的只是整个酒店中的大场面,然后跟随一个服务员从一个位置跟随拍摄,在桌子间走来走去的镜头。跟镜头一般要表现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是跟随它所走过的画面而有所变化,就如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穿过大街小巷一样,周围的事物在变化,而本身的跟随式没有变化的,跟镜头也是影视拍摄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很好地突出主体,表现主体的运动速度、方向及体态等信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摇镜头

摇镜头也称为摇拍,在拍摄时相机不动,只摇动镜头作左右、上下、移动或旋转等运动,使人感觉从对象的一个部位到另一个部位逐渐观看,比如一个人站立不动转动脖子来观看事物,我们常说的环视四周,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摇镜头也是影视拍摄中经常用到的,比如电影中出现一个洞穴,然后上下、左右或环周拍摄应用的就是摇镜头。摇镜头主要用来表现事物的逐渐呈现,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从渐入镜头到渐出镜头来完整整个事物发展。

五、旋转镜头

旋转镜头是指被拍摄对象呈旋转效果的画面,镜头沿镜头光轴或接近镜头光轴的角度旋转拍摄,摄像机快速做超过360度的旋转拍摄,这种拍摄手法多表现人物的眩晕感觉,是影视拍摄中常用的一种拍摄手法。

六、拉镜头

拉镜头与推镜头正好相反,它汉族要是利用摄像机后移或变焦来完成,逐渐远离要表现的主体对象,使人感觉正一步一步远离要观察的事物,远距离观看某个事物的整体效果,它可以表现同一个对象从近到远的变化,也可以表现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的变化,这种镜头的应用,主要突出要拍摄对象与整体的效果,把握全局,比如常见影视中的峡谷内部拍摄到整个外部拍摄,应用的就是拉镜头。

七、甩镜头

甩镜头是快速地将镜头摇动,极快地转移到另一个景物,从而将画面切换到另一个内容,而中间的过程则产生模糊一片的效果,这种拍摄可以表现一种内容的突然过渡。

八、晃镜头

晃镜头的应用相对于前面的几种方式应用要少一些,它主要应用在特定的环境中,让画面产生上下、左右或前后等的摇摆效果,主要用于表现精神恍惚、头晕目眩、乘车船等摇晃效果,比如表现一个喝醉酒的人物场景时,就要用到晃镜头,再比如坐车在不平道路上所产生的颠簸效果。
谈起电影的表现手法一定要提的就是蒙太奇手法。
早在十九世纪末期的时候,电影大师们就开始使用蒙太奇——这个使电影产生了飞跃的手法。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呈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创造了感人的艺术力,在流动的画面结构里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创作方法。
蒙太奇方法,就是把两个或者多个元素合成一个具有全新内容的方法。著名的蒙太奇大师,苏联的电影理论家兼导演艾森斯坦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汉字中的“口”和“犬”组成“吠”,要知道,这就是蒙太奇——“口”和“犬”都是名词,各自有独立的含义,但是,当把它们组合到一起的时候便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动词。它们展现在银幕上,“口”和“犬”的特写镜头剪辑在一起,自然使观众悟到那是一只叫着的狗,或是那有一只狗在叫,并且如闻其声。这种蒙太奇方法成了电影独特的语言形式。电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的分切与组合,或者是剪辑。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蒙太奇创作试验的著名例子,同样是三个镜头,采取不同的剪辑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一个人在笑。
2、手枪直指。
3、惊恐的脸。

如此的顺序组接的镜头,给观众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惊恐的脸。
2、手枪直指。
3、一个人在笑。

如此组合的镜头,则表现人物的勇敢。艾森斯坦对这个试验曾经加以概括,他说:“通过剪辑把两个不相干的问题并列起来,不是等于一个镜头加上另一个镜头——它导致了一种创造,而不是各个部分的合并。因为这种并列的结果和分开地看各个组成部分是有着质的不同。”(《电影艺术四讲》)
蒙太奇思维是以人的视知觉和听知觉形式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电影蒙太奇所建立起来的镜头之间分割与组合的关系,即不同元素之间分离与交叉的关系,最终所以能够通过分析与综合的知觉作用,必须依赖联想的心理作用才能够得以实现。
联想可以同时引起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想象,这一重要的心理现象,正是架设在蒙太奇结构中前后镜头画面之间,沟通画面联系的心理桥梁。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联想方式。
一、类比联想。由于在镜头或镜头组之间采用相似的手法或者表现相似的内容,观众会产生类似情景的联想。 二、对比联想。其镜头或片断之间在形式或者内容上呈对立状态,从相反的角度表现同一主题,并且使主题给人留下更加深的印象。
三、接近联想。是通过同一、同时或相继成立的条件反射将空间、时间相接近的镜头连贯起来,从而引人联想并思忖其内涵。 卓别林自己评论说:那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
蒙太奇手法的应用,给电影注进生气和活力,使平常的画面组合成无穷的内涵,给观众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可以说电影中蒙太奇手法的应用,是电影历史上的一场重大革命。
蒙太奇,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是建筑学上的术语,有构成、组装的含义。借用到电影、电视理论中来,有剪辑、组合、连接的意思。夏衍说:“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着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展的一种技巧。”影视制作家只有根据蒙太奇法则来选择、安排、组织材料,才能获得成功。构思影视作品时,常常要用到下列五种蒙太奇手法:
(一) 复现蒙太奇
亦称反复蒙太奇、重复蒙太奇。让一些重要的物件、场面,反复多次在影视文学剧本中出现,一方面起强调的作用,引起读者对他们的注意、重视;另一方面,在作品结构上起理清脉络、划分层次的作用。如苏联《乡村女教师》中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用的教具--地球仪,她任教之地小丘上的三棵松树,就是反复多次出现的物件,场景。
(二) 对比蒙太奇
又称对照蒙太奇。运用这种手法组接的镜头之间,存在相互衬托、比较的逻辑联系。这种蒙太奇不仅可以用在普通镜头的场景、人物表情之间,也可以用来组接长镜头。
(三) 平行蒙太奇
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有关事件、场面连接起来,让它们有条不紊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剧情得以平行发展,强化观众的悬念心态。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里,成功地运用了这种组接方法:一个无辜的工人被误判了死刑,当绞索套在他脖子上时,他的妻子带着州长的赦免令赶到,这就是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我国影片《铁道游击队》里,刘洪飞马营救芳林嫂,也是运用蒙太奇的范例。

(四) 隐喻蒙太奇
也称比喻蒙太奇、象征蒙太奇、相似蒙太奇、联想蒙太奇。它要求所连接的镜头,场面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类比联系,通过“相似点”、“具象点”和“寓意点”,突出事物之间的有关特征,促使观众领会其中内在的、深层的含义。
(五) 杂耍蒙太奇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蒙太奇,既有画面的分解,又有画面的集中;既有全景,又有特写;节奏快,有紧张感。爱森斯坦在其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里,在举世闻名的“敖德萨阶梯”那个段落里,成功地运用了杂耍蒙太奇,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Ⅲ 法国电影《洞》le.trou

◆原 名:Le Trou
◆译 名:洞
◆导 演:雅克·贝克 Jacques Becker
◆演 员:米歇尔·康斯坦丁Michel Constantin .... Géo
吉恩·凯乐蒂Jean Keraudy .... Roland
菲利普·勒鲁瓦Philippe Leroy .... Manu
Raymond Meunier .... Monseigneur
Marc Michel ...
◆类 型:惊悚/剧情/犯罪
◆片 长:132分钟
◆上 映:1960年
◆国 家:法国
◆语 言:法语
◆字 幕:外挂中英文 点击下载
◆文 件:2x49x15mb
◆链 接:http://imdb.com/title/tt0054407/
◆评 分:6.7/10 (1,336 votes)
◆颜 色:黑白
-----------------------------------------------------------------
◆视频尺寸:640x384
◆压缩格式:XviD + MP3
-----------------------------------------------------------------
◆简 介:
法国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金盔》、《金钱不要碰》)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荣获法国电影评论协会最佳影片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外国男演员提名、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法国《电影手册》十大佳片之一,被评论界认为是“电影史上最紧张激烈、最强有力的、最震撼人心的犯罪题材影片”。
一群被关押的犯人计划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逃狱行动,他们决定在牢房的墙上挖一个洞,影片围绕他们挖洞的过程展开,但这群犯人的空间和行动总是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
本片是法国电影史上最着名的黑色电影之一,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起用了一班名气不大的演员,将《洞》拍摄成为一部经典越狱片,不但情节丰富、引人入胜,而且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艺术杰作。
评论:
克劳德是个在押犯,因为监舍需要修理而搬到了11号牢房,牢房里的四个人抱怨太挤,却不得不服从监规接受新的一员。彬彬有礼的克劳德也终于获得了四个人的认可,这时他发现他们正在策划一起精心谋划的越狱。作为室友他也加入其中。他们准备掘地三尺挖个地洞逃出去,罗蓝德是他们的头,他们利用一切工具去挖地道,正当他们快要成功时吉奥却说为了他的妈妈他不想越狱了,而克劳德的妻子妹妹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消息,克劳德似乎可以顺理成章获得自由。面对这样的局面,五个本来一条心的人将会怎样选择,那些不愿等死的人会成功吗?他们中出现的那个告密者又是谁?他的结局是什么?
这的确是一部可以说是电影史关于逃狱的最伟大的影片,我们后来所津津乐道的《肖申克的救赎》在他的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法国电影有着哲学依托,雅克·贝克的这部明显有着存在主义的影响。囚犯需要越狱却在关键的时刻一个人的因为不被起诉而面临着危机,这种极端的境遇发人深省。导演塑造了五个个性鲜明的人,马努的谨慎、罗蓝德的狡猾、吉奥的凶悍,“阁下”的装傻。他们出于各种目的齐心协力准备逃狱,险象环生却锲而不舍。法国人特别喜欢具体描绘犯罪细节,有一大半镜头是描写他们凿洞的艰辛和智慧,这些和人物特写镜头的穿插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布列松的《扒手》和梅尔维尔的有些侦探片都是如此。虽然过于繁琐,却更加丰富了人性和观众心理紧张度的制造。法国影评人对他们在凿洞和锯铁窗时的音效觉得过于响,其实,导演这里所表现的是观众对这一声效心理反映的夸大,这是导演的高明所在。
导演的镜头组接也特别流畅,罗蓝德等人查看地形的背影一下跳切到回途使得电影的松弛相得益彰,而他们迭罗汉围着柱子和狱警捉迷藏的镜头非常惊险,压得人喘不过气,吊足观众胃口。巴黎的下水道为犯罪电影提供了永恒的养料。为了知道时间他们竟然设法偷了医务室的玻璃瓶制造沙漏,这个段落的斗志斗勇可谓是此类影片的经典。他们打偷东西的水管维修工是促进克劳德心理转化的一个点,这些细节的安排让剧情的推进有了更加合理的心理动机。而典狱长的临检差一点让他们前功尽弃,这些冲突点让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一点也不沉闷。
细节上的监方的繁琐检查他们的包裹其实是反证他们越狱工具的得之不易。监房间靠囚窗传递东西犹如杂耍。而他们在掘进地洞的时候用来观察外部监警的动静的竟然是一柄牙刷上的一块小玻璃。这个画面在影片里出现多次,直到最后一幕当他们为了地洞挖成马上可以呼吸到自由空气而兴奋异常的时候,那么小镜子的另一面让这部黑色电影达到了高潮。而法国电影人对于境遇和人性的认识也高于美国人,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片子两位主要演员米歇尔·康斯坦丁和菲利普·勒鲁瓦当时都是非职业演员,后来都因为演技出众成为了巨星。这部几乎没有女性镜头甚至除了背景声没有音乐的室内剧影片却能让人津津有味,所以决定电影成败的首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我们中国电影最缺乏的。
http://lib.verycd.com/2005/12/13/0000079412.html

Ⅳ 楚门的世界影评

当你三十岁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活原来彻头彻尾都是一场盛大的骗局,你会作何种感想? 我很佩服这部戏的编剧,真不愧为最佳剧本。他生动地以讽刺的手法向人们展示当今这个被媒体渗透了的世界。我们的时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技术的发展、物质的充裕,究竟是解放了人还是束缚了人?究竟是把人推向了更加自主的方向,还是把他更加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更加失去了自我,更加远离了真实的世界和鲜活的人生?《楚门的世界》用一种近乎寓言式的叙事,给了我们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称之为“命运”。但是“命运”的最终结局是怎么样呢?我们的教育体制、社会架构、经济模式、道德观念、文化传统都在不断地教化世人,但我们究竟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同时,我们的媒体,尤其电视、电影,教育我们要成为什么什么家、什么什么英雄才算出色,童时的我们不断为这些美丽的谎言而努力。当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幻象的泡沫破裂,光靠自己的力量是达不到目标,那时候迷茫的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如同电影里面,楚门初恋女友短暂出场的几个镜头,她衣服上有一个徽章的特写:“How is it going to end?”——这会是何种结局?这个答案太复杂了。但很显然,楚门只属于楚门的世界——一个被操纵的虚拟世界。他的出生、成长,一切的喜怒哀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包括他的死亡,都将在一个被人为操纵和设计好的舞台上上演,并被无以计数的生活于光鲜富足的现代世界的男男女女们驻足观看。他们与楚门融为一体,一起经历着成长的历程,离开楚门,他们的生活将无以为继,世界将大乱,生活将没有意义。然而,一场被设计好的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旷古未有的真人秀,却终因楚门的疑心和探求欲被击碎了。在楚门历经了人造的风暴、雷电、巨浪的考验后,承载着他走向真相的船,无情地撞破了那个蓝得刺眼的美丽但却虚假的天空。在那一刹那,一个神话结束了,一个阴谋被置于阳光之下。更为重要的是,这深深的撞击,证明只要人性尚存,心灵是无法被永远操纵的。观看影片的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自身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被种种欺骗包围着么?意识形态的轰炸,从小到大一种声音的灌输,和楚门的世界有何不同?和《楚门的世界》不同的是,真实的大世界没有那扇可以找到的、走得出去的大门,所以比楚门更可悲的或者是我们这群充满窥私欲的看客。 同时,在这部荒诞不经的电影里面,充满了大量暗喻与讽刺。 首先是对人性的讽刺,尤其是深深隐藏在内心里的窥私欲。 片中这个虚拟的世界取悦大众近三十年,始终保持着高居不下的收视率,无数人目睹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所有的成长痕迹,让他们悲伤,让他们欢喜,让他们焦躁,让他们疯狂。这些观众其实比那个操纵楚门的导演更残暴、更无情,如同鲁迅先生说的麻木不仁的旁观者,他们窥探、他们沉默、他们隐藏,他们是缺乏同情心,麻木的群体。什么都在那里了,人与事与物,似乎唯独感情不在那里,在应该出现感情的波纹与色调的地方,只有一片空白和虚无,甚至可以说就是一个看不到的黑洞。只要与己无关,哪怕你杀的是活生生的同胞,也不过是一场热闹!最后,他们看到的是另外一种疯狂,疯狂的人相信瞬间就是永恒的存在,正如同相信抓住自己的脚就能飞到半空中一样。观众在看一场精心策划的闹剧,看困斗兽,看骗局,而自己又何尝不是被愚弄和控制的对象呢?而愚弄自己和控制自己的不是社会,不是政府,社会与政府都是大众意志集合的代表,幕后主脑正是人类本身。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自我愚弄,彼此间以他人的隐私来满足自己的窥私欲,同时又深恶痛绝自己被偷窥,乐而不疲。 其次,这是对媒介的反思。 人的出生与离去都是孤独的,所以需要交流,需要共鸣。同理,从出生、成长、死去,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从来是都是局限的,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像万能的上帝那样,可以对这个世界了然于胸。我们不得不借助于各种载体来超脱我们的肉体樊篱,从而使得心灵可以通达久远的过去,遥想漫长的未来,想象异邦的人世间,以满足我们无限的好奇心和知识欲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赞同麦克卢汉的至理名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然而,文明发展的悖论正在于,它常常走向自身的反面,成为剥夺自由和消解主体性的帮凶。今天,电子媒介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迅速扩张,已经完全实现了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天才预言。也正因为如此,全世界的人们才得以在同一个地球上,同时观看楚门的世界,从而在如此广袤的时空范围内把人性中的窥探欲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 现实的悲剧性正在于,在这个媒介的时代,谁都难以逃脱楚门的命运,谁也没有十足的底气说自己与楚门无关。在各种形式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中,难道我们不会见到楚门的影子吗?当我们在为超级女生而狂热欢呼的时候,难道我们不会在自己的身上看到那些抱着电视与楚门厮守的观众的影子吗?在经济利益驱动一切的今天,商业逻辑的泛滥,已经逼迫我们不得不把我们自己玩弄于股掌之间,我们只有自娱自乐,并在狂欢的刹那间,出卖我们的金钱、隐私、自由,乃至生命。如此看来,《楚门的世界》作为一个时代性的操纵隐喻,不仅讲述了真实和虚假的边界问题,更重要的则是提醒我们走出时代的骗局,走近我们的心灵,在一种顽强的反思中,保有一份不那么时髦的自由。 最后,片中那个导演的角色颇值得争议。 他营造了一个乌托邦,却以掠夺他人的灵魂作为试验的代价,确实已经超越了人道和人性的范畴。但是就乌托邦这个单纯的想法来说,并没有错误。当我们被谎言和虚假包围了几十年时,与其残忍的戳破他们却又发现自己无力突破他们,不如依旧生活在别人营造的谎言里,过一种没有反抗和思想的生活,直到死去。只是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早已经看破了这个谎言,而生活在谎言中的人始终乐此不疲。所以这个悖论不可突破,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这又令我想起鲁迅先生那个“铁笼子”的比喻:大多数的国民对国事昏昏顿顿,彷如在点燃的铁笼子熟睡,但如果呐喊把他们叫醒,发现笼子无路可逃,那是不是应该让他们在熟睡中死去?依我看来,片中“导演”扮演的是一个早醒者的角色,他不知道怎么从笼子里出去,但很清楚笼子里的情况,而这场真人秀电视节目何尝不能看成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呐喊呢?

Ⅳ 最佳短片《黑洞》哪几方好详细,要写影评分析

史蒂芬.霍金在他创记录的著名畅销书《时间简史》中形象生动地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幅关于黑洞和宇宙的图象. 作为剑桥大学牛顿和狄拉克教授职位的继任者, 因全身瘫痪而禁锢在轮椅上的霍金在该书中不仅完美地向公众解答了关...查看全文>>

Ⅵ 《蓝风筝》影评 专业写作方法 不要网上已经有的

树上挂着白色的风筝,阳光可以透过来,树上挂着蓝色的风筝,比天空还要蓝,树上挂着破了洞的风筝,比天空还要蓝的被戳出了很多的洞,阳光投下,就有很多的太阳。

我拉着妈妈一起看《蓝风筝》,电影用作第一人称回忆的“铁头”算起来比妈妈大三岁。然后妈妈念很多我没听过能听懂的那个时代的打油诗——跟着剧情的发展一起,然后妈妈哭了。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脑袋里一直闪现另外的影片《活着》。虽然《蓝风筝》没有《活着》跨越叙事年代那么久,《蓝》只是从整风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爆发那之间的十年,可是在画面的色彩处理和人物的形象上,两个片子看起来很相近。这让我产生了错觉,每次有“惊险”镜头出现,比如孩子站在房顶上,男人点灯笼,女人拿开水我都会有恐惧感,因为怕他们会突发意外的死去。就算早知道两个片子中每个人的死亡都会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却也免不去这种恐惧感。

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居住在北京过去那千万个四合院之一的平淡无常的家庭,那段历史却给他们加上了不平凡的遭遇。除了城市背景不同,这倒是和《活着》如出一辙。除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几乎想不起来哪部关于整风运动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时间的电影中的主人公命运能不用“遭遇”这个略微带有悲惨含义的词汇来形容。

影片线索一:风筝。
第一次出现,是四合院中的孩子卫军站在高高的屋顶上去够一只挂在树杈上的风筝。铁头的生父(濮存昕)下班回来说:“别够了,我再给你们糊个新的。”于是铁头的手里就有了一只漂亮的长尾巴风筝。

风筝高高的飞在天上,谁也不知道能放多远……风筝可能会再也飞不回来,或者留在一个地方千疮百孔直到消失,就像铁头对生父的印象。

母亲(吕丽萍)的第二次婚姻,铁头和那个忠厚老实的李叔叔(李雪健)之间没有提到风筝,取而代之的是“老头乐”的烟花和大马灯笼,李叔叔也对铁头说:“咱们再买,再买”,却到最后也没有实现。

而烟花和燃烧了的大马灯笼,是那么瞬间的绚烂之后变成灰烬,就像和李叔叔之间的感情。

母亲又嫁了,这次是一个高官。铁头带着继父的亲孙女妞妞把蓝风筝放到天上,夕阳下是两个孩子童真的目光(这也是DVDMENU的背景)。风筝挂到树上了,铁头看着窗外说:“没事儿,我再给你糊一个。”可是直到妞妞走了,他们也没能再放起一个新风筝。

风筝就挂在那棵树上每天每天的破损掉,红卫兵因为母亲的善良抓走了她,铁头冲上去用板砖敲破了一个红卫兵的脑袋,被一群人围在中间狠狠的打。醒来的时候,树上挂着那个破风筝,一直飘荡飘荡……

风筝总是被树枝挂破了洞而飞不起来,那时候的生命也如风筝般轻易就被划伤或者牺牲。在那些尖利的四处蔓延的东西面前,无论风筝还是生命都那么脆弱。

影片线索二:陶彩马和礼品单

陶彩马是作为礼品第一次出现在铁头母亲和铁头生父的婚礼上的,送礼的人是成为铁头母亲第二人丈夫的李叔叔。结婚那天,在一群人高唱革命歌曲的时候,陶彩马的马头突然断裂掉了下来。

感觉中,这是一个不好的预兆。铁头的生父最后被倒下的大树砸到头,吭都没吭一声的死掉了。

铁头母亲和铁头生父婚礼的礼品单是一块红色的绸子,上面用毛笔密密麻麻写着来祝贺的人名,结婚的当天晚上,红绸子被当作盖头,两个人亲密的嬉笑着享受关上门才能出现的年轻的浪漫。

李叔叔出现在那个家庭,铁头的母亲再次拿出陶彩马和礼品单,和李叔叔讨论着陶彩马的断头是死亡奇怪的预兆,礼品单上签了名的很多人也不是死掉就是失踪。

礼品单就成了下一个不好的预兆,李叔叔最后也因饥荒期间的劳累过度和营养不良死在医院病床上。

铁头的母亲搬出了她先后死掉两任丈夫的家,房东在凌乱的房间中发现了那匹断头陶彩马和那块像抹布一样丢在墙角的红绸子。

那个年代,充满了太多的不可预料和理所当然。谁也说不清那悲惨的一切究竟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历史的安排。

影片线索三:姥姥家的饭桌。

在姥姥家吃饭的镜头贯穿了整部影片,同样一张饭桌,吃饭的人却一直在增加,减少,再增加,再减少。

铁头的生父,被劳改的小舅舅,小舅舅带回来的“脸像猴屁股”的同事,因不愿陪首长跳舞而被定罪反革命的朱英,根正苗红是民兵排长的小舅妈……

家里热闹了,又冷清了,而每一个人的增加和减少,又都可以看作是拜当时的政治环境所赐。小小的一张饭桌,就是那个大大时代的一个缩影。

影片线索四:曾经是房东的蓝太太

蓝太太是个柔弱善良的女人,她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梳着精美的髻穿着质地优良的旗袍,她有那个时代少见的“话匣子”,看上去就是出身大户人家。

整风运动期间:蓝太太穿上了蓝色的布褂子,铺子归了公,减免邻居们的房租。代表政府的一群人夸奖蓝太太觉悟高,却迟迟不能解决她的成分问题,她惶惑恐慌。

Ⅶ 急求~~~韩国电影 专业影评

2000年基本上也是韩国电影业刚开始复兴的年代,这个国家在政治上的集权体制瓦解之后,民主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体现在电影业上,就是电影审查制越来越形同虚设。而上个世纪90年代韩国电影人的抗议运动,又促使当局减少每年好莱坞电影的进口数量,而对本国电影工业采取倾斜和扶持的政策,在这一切的前提下,韩国电影在1999年得以来了一个大爆发。选几部在我看来毫无疑问都是佳作的片子,体现了韩国电影的最高水平,同时也覆盖了各种类型片,一方面可以作为对韩国电影管中窥豹式的浏览与窥探,一方面基本上也可以作为韩国电影成长期和高峰期的证明。

但目前这个国家的电影工业现在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很多电影人像婴儿一般依赖于国家对本土电影业的保护机制,处于成熟期的电影生产机制似乎又缺少了当初那种才华井喷的活力与冲击力,每年的佳作越来越少,粗制滥造的流水线作品越来越多。金基德对本国电影痛心疾首以至于出言不逊抨击年度票房榜首,绝不是空穴来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言论并非危言耸听。韩国电影目前缺少才情和创造力,是个不争的事实。

这个国家的电影业发展之路,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但由于两国制度差异太大,民族性又很不相同,不可能被我们拿来模仿和继承。韩国人民对本土电影业的鼎力支持和热爱,是中国人不能比的;韩国电影人的集体高素质,也是中国龙蛇混杂的电影界所不能比的。和香港比起来,韩国的电影人过于学院派了;但和中国大陆当下状况一比,他们又显得如此职业化。电影始终是人的表演,CG永远不可能替代,看韩国电影演员的集体性格,是欣赏这个国度异军突起的电影业的重要因素。

在中、日、韩三国的电影人中,韩国演员的群体性格是最接近西方的。一个原因是这个国家发展起步晚,经济政治体制大量模仿西方国家,在文化上也深受好莱坞的影响——但这个原因是少数派。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韩民族的被压迫史和分裂史,从根本上促成了这个民族极为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血性,这种绝不屈服的性格贯彻在民族工业上,就是本土经济的腾飞和本国产品的一统天下,贯彻到电影业上,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众对本土电影的支持;一是演员表演风格的刚烈外露。韩国电影里常见到“癫狂”的喷发式表演,就是韩国人性格的体现,从性质上说,和02年世界杯令全世界胆寒的红魔没有什么两样。

过于刚烈的表演性格,不常看的话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但常常处于这种情绪的激荡之下,电影很容易失去平衡。动作类型自不必提,文艺片也常见煽情过度。这就是为什么,韩国电影隔一段时间看一部会让人大呼过瘾,而保持高频率的持续看下来就会让人觉得疲劳和绝望。相比起来,中、日演员平实内敛的表演风格,可能更容易留下长久咀嚼的滋味,所谓“细水长流”,放在这种对比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以下介绍的电影,不论名次排序)

《生死谍变》
上映日期:1999年2月13日
导演:姜帝圭
主演: 韩石圭 崔民植 金允珍 宋康昊
一句话点评: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它是第一要推荐的韩国制造。

说起韩国电影的复兴,不可不提的当然就是这一部生死谍变,它也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韩国电影。记得当时我大一,刚开始接触亚洲电影,看到这部片子时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完完全全被镇住了。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它是第一要推荐的韩国制造,若要看原汁原味的“身土不二”选择生死谍变一定不会失望。这部电影当时在韩国引发了民众对电影一发不可收拾的热情,观影人次超过了泰坦尼克号,从而令本土电影工业崛起,成为韩国电影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

姜帝圭自此也成为韩国电影教父式的人物,数年后他重出江湖执导了太极旗飘扬,却是让我非常失望。那部片子里弥漫着各种各样刻意煽情的段落,对战争下的人性有过于美化的描写,同时也缺少足够的批判力度,尽管场面浩大,但这部纯商业制作的利益目的非常直接,就是为了催泪。前后两部作品都是抓住了韩半岛的南北情结,但水平高下立分。

生死谍变有一个非常商业化的外壳,在故事情节和结构设置上大量的借鉴了成功好莱坞动作片的精髓,悬念营造非常出色,动作场面也是干净利落。这部电影以韩半岛南北对峙为背景,讲述了一对恋人以及他们各自代表的敌对势力在分裂的大历史下产生的悲剧,其中充满了一种对政治历史局势下个人力量渺小的咏叹,对半岛分裂、亲人分离犀利的批判,使得生死谍变在商业片的外壳下升华到哲学思考的层面。

这部电影也没有后来韩国制作在煽情和暴力上时而能见到的失控,剪接的流畅使得这些元素并存而不过滥,这非常难得。真诚的爱情与背负的责任激烈冲突的剧情,很容易使观众感同身受,陷入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悲剧情结中去。而最终,人性被政治击碎的那一刻,更是令很多观众凄然泪下,更对民族的分裂生出强烈的愤慨和呼唤。对我来说,最后撕心裂肺的那一枪,两位主角眼中不舍而又坚决的神情,成为我心目中韩国电影最经典的镜头之一。

这可能是我看到过的将人文思考与商业高度结合得最为完美的电影之一,其中,演员的豪华阵容功不可没。金允珍当时是个新人,为了让电影有足够的分量,导演找到了三位当时韩国最好的男演员来给她配戏。必须注意的是,这三位男星同在一部电影里出现,在韩国电影史上几乎是空前绝后的。韩、崔、宋,三位分别引领了韩国电影的一个时代,演技分别都是各自时代里不可替代的王者,都是可以代言韩国电影的人物。这样豪华的阵容激发出了新人金允珍的潜力,使得她这个众星拱月的女性角色成为这部电影里最出彩、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也给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崔岷植年纪稍大,在生死谍变之前,他是韩国最好的男影星;而生死谍变之后,韩石圭迅速上位,其受影迷拥戴的程度令他创造了一个“韩石圭时代”,有他的电影就有票房的保证;最后,近几年来,韩石圭逐渐淡出,宋康昊日渐成熟,后者以几近无可挑剔的演技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成为当下韩国电影男演员中绝不存在争议的No.1。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死谍变同样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我的野蛮女友》
上映日期:2001年7月27日
导演:郭在容
主演:车太贤 全智贤
一句话点评:这部电影想必都不用推荐,只要对亚洲电影稍有关注的人,不可能没看过这部作品,也不可能没经历过“野蛮女友”旋风。

从导演到主演在当时都是身份低微的新人,然而这部电影却成了韩国历史上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作品之一。在全亚洲掀起的热潮,想必每个人都是深有体会,那时候在地铁上都经常看到互相扇嘴巴的情侣,女人自此都不再愿意被叫做“半边天”,3/4个天才合情合理。美国梦式的“一次机会定人生”在主创人员的身上是个完美的印证:郭在容一跃而成韩国票房最有号召力的导演,车太贤更是由原来毫无名气的小瘪三成为亚洲最可爱的男生之一,全智贤尽管在此前已经靠触不到的恋人崭露头角,但这部野蛮女友令她一举奠定了亚洲一线女星的地位。

这部电影想必都不用推荐,只要对亚洲电影稍有关注的人,不可能没看过这部作品,也不可能没经历过“野蛮女友”旋风。郭在容不知道是不是把自己积累已久的才华一股脑的倾倒在这部电影里,后来执导的不可不信缘不仅煽情令人反胃,情节设置更是毫无新意,刻意营造的唯美氛围更是显得很不自然,在我眼里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之作。去年的那一部雏菊,勉强及格,也根本说不上佳作。

那时候我也是野蛮女友的疯狂粉丝,这片子在短时间内前前后后看了三四遍,还满北京去找它的电影原声CD,整个城市、整个中国、整个亚洲都飘着“I Believe”的歌声,K歌房里的人们都以能够唱这首歌为“得瑟”的资本。抛开各种文化现象不谈,这电影本身也是一个节奏明快、主题温馨的都市童话佳作,东亚文化圈常见的细节充斥于片子的每个角落,再加上比较鲜明、跌宕起伏的剧情,想不吸引观众都难。

只要没有失去对爱情的信心,观众都很容易被这部电影所感动。尽管两位主角带有很浓重的偶像气质,但扎实自如的表演却是使这部电影成功的制胜法宝。车太贤毫无疑问的塑造出了一个其貌不扬却心细如发忠诚可靠的男生,全智贤更是在俊俏、野蛮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两个人之间欲拒还迎的化学反应,是这部片子最可看的地方。年轻男女间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伤害的畏缩,非常真实的被传达出来,而最终意味深长又很圆满的结局,不仅温暖明亮,更是表达出对爱情美好的向往。

前面提到了生死谍变,同样涉及了爱情,不过那是在政治面前软弱无力只能惨淡经营的爱情;野蛮女友式的爱情,则满满的寄托了普通人的梦想,成为韩国电影文艺片中最值得推荐的佳作,也是最适合处于青春期的电影观众欣赏的韩国制造。两个主演后来的作品,几乎没有脱出野蛮女友给他们带来的范式,对他们本人来说这是个遗憾,也从反面证明了这部电影深入人心的记忆。

《绿洲》
上映日期:2002年8月9日
导演:李沧东
主演:薛景求 文素利
一句话点评:韩国的爱情文艺片里,并非都是纯情的主儿,绿洲可谓是其中最另类的一部。

这部电影的宣传语是:Have you really loved someone?这差不多也是当时我看完这部片子后对自己产生的强烈质疑。这部作品给人一种心如刀绞般的观影感受,我记得当时观看时,只觉得五脏六腑都好像被人用手拧着扭着,却难以对电影的主题和叙述对象提出一个清晰的疑问。这可能是最令我难过的一部韩国电影,它完全不是那种假扮纯情的催泪弹,它叫我难过,是因为它残酷的让这个现实的世界打碎了爱情的美好,却又让无力的主人公对爱情保持一份遥不可及的期待。

不愿意透露太多的剧情,影片讲述的只是两个社会底层小人物苟延残喘的爱情故事。或者说,他们的感情里有很多不洁的成分,比方说,建立在肉体需要的基础上,但这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在黑暗无情的世界里寻找一个可以相互温暖的依靠。他们并不赏心悦目,甚至丑陋扭曲的让人心生抗拒,但我们都无权否认和打压他们之间看起来有些不伦的感情。

李沧东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当年度的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足以证明他的水平。这个导演并非一线商业导演,也不是纯文艺片走独立路线的人,他的导演风格和作品主题,有些类似于朴赞郁。前一部作品薄荷糖,也是非常出色的电影,通过一个人由梦想到幻灭的过程,影射了韩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当时也是轰动异常。绿洲表面上讲的是爱情,但控诉的力度绝不下于前作。

在看绿洲的时候,会在心底产生一种不可抗的强大的压抑感,会不由自主地对这个社会产生一些绝望和幻灭的情绪,看完之后的沉重,是久久不能散去的。尽管影片留给我们一个稍带光明、保有希望的结尾,但我总是觉得,未来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那么美好,这个社会也并不像他们所幻想的那么宽容。影片里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段落,也只能停留在臆想之中,很快又会被沉闷暴戾的现实所打破。

这部电影几乎是两个人的对手戏,所以欣赏的,仍然是主角的演技。没有薛景求和文素利的表演,这部片子根本不可能成为一部成功之作。同样的,文素利在当时也是韩国电影的新人,扮演一个智力障碍、面容扭曲、心神紊乱的女子,可见难度之大,但演得如此之完美,当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论是超现实段落还是现实遭遇段落,文素利都演得全无痕迹,不能不让我五体投地。这个角色根本没有歇斯底里,却能毫不费力的催人泪下。

薛景求,则是当今韩国不可忽视的男演员。尽管相貌远不如张东健、元彬、李俊基等出类拔萃,在韩国影坛的地位也没有韩石圭、宋康昊来得高,但他的演技却是有口皆碑,位居韩国演技派男影星的顶级行列。他和韩、宋二人以及崔岷植一样,能够自如演绎不同类型的角色,是那种可以让人完全忽略他外表的影星。尽管这部绿洲中,文素利的风头盖过了他,但绿叶衬红花,没有他水平相当的表演,文素利的独角戏无疑会寂寞得多。和绿洲同一年的薛景求作品,光复节特赦和人民公敌,都是不可错过的佳作。

韩国的爱情文艺片里,并非都是纯情的主儿,绿洲可谓是其中最另类的一部。

《杀手公司》
上映日期:2001年10月13日
导演:张镇
主演:申铉俊 元彬 申河均 郑在泳
一句话点评:这算是我看过的韩国电影中最酷、最爽、最过瘾、最他妈拽的一部片子。

这算是我看过的韩国电影中最酷、最爽、最过瘾、最他妈拽的一部片子,是那种可以叫我看到半夜三更毫无睡意、就着啤酒大块吃肉、还要一边拍桌子大呼过瘾的片子,也是一部完全具备了和黄金时期香港动作片叫板的实力的片子。这种赞誉,反正我自己觉得一点也不过分。

从最感官、最感性的基本需求层次来看,这种演员的组合就已经是“夫复何求”的了。申铉俊这个演员,演过的片子其实并不多,但有人要说他不帅的话,肯定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他另外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出场,是在风靡一时的《因为是女子》MTV音乐录影带中,出演男主角。元彬,这也不用说了,万人迷一个,连入伍退伍都成韩国头条新闻的影星。

申河均和郑在泳,不是特别了解韩国电影的人可能对这两个名字非常陌生,但对我来说,他们是韩国年轻演员中非常出色的两位,不仅外表英俊,演技更可以盖过英俊的外表。假以时日,也是可以成大器的人物,就看能不能遇到好片子,有没有好导演能发掘出他们足够的潜力了。事实上,申河均一定是个熟面孔,他数得上来的名作有杀手公司、我要复仇、去火星的男人、我的哥哥、欢迎来到东莫村和亲切的金子,都是响当当的作品。郑在泳虽然出彩的作品少一些,但他身上天生具有一股偶像派的悲剧气质。

申老大、郑老二、申老三、元老四,一个青春无敌的杀手组合,各有绝技,也各有性格。老大以高大的身材、果敢的性格、凌厉的技艺,无可置疑的成为领袖;老二是个忧郁沉静的神枪手,老三则平时有些稀里糊涂一根筋,老四就是个单纯简单、容易感动的小男生。这部电影处处精彩,而一大亮点就在于成功展现了这些杀手有趣而生动的生活状态。

可以这么说,杀手公司是一部将搞笑与动作结合的足够完美、同时又都发挥到极致的作品。张镇的导演作品很少,这一部最能体现他刺破影坛的才华。在张镇的精心编织下,这部电影里不仅洋溢着温馨的爱情、铁杆的友情和惺惺相惜的对手情,更是在节奏上把张和弛分配的非常到位,令整部作品毫无冷场,时刻充满了意外的精彩。

另外还要提到的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就是在片中饰演杀手们的对立面——探长的演员,郑振泳。这个家伙想必关注韩国电影的人都会混个脸熟,王的男人里扮演大王的就是他。他的表演生涯中,包括了飞天舞、监狱世界杯、大佬斗和尚、黄山伐、王的男人,这些都是在韩国影坛占一席之地的好作品。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出色、负责任的探长的存在,杀手们才会被激发出如此惊人的潜力,影片最后的刺杀高潮,才可能被列入韩国电影的经典段落之一。当目标死去,大幕徐徐落下,帅哥们完成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妙的刺杀,这位冷面侦探也不得不为他们轻轻的鼓掌。

这部电影的音乐也是和剧情配合的天衣无缝,爽辣异常。精巧的情节、个性十足的表演、独到的配乐,你可以说它在很多段落模仿甚至是抄袭了好莱坞和香港动作片,但又不能不承认,这种自成一家的融合和发挥已经使得杀手公司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借用”的意义。这样的片子,当在观影兴趣很浓、又希望逃开心理负担和心情烦闷的时候,拿来爽一把,保证物超所值。

《色即是空》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13日
导演:尹济均
主演:河智媛 任昌丁
一句话点评:客观的说,色即是空尽管是韩国性喜剧中最出色的一部,但在整个韩国电影史的地位还排不上号。

这个尹导演,只有三部作品,但是千万别小看他。第一部,头师父一体,韩国最出色的青春电影之一,不论杀伐、狂狷,都直逼朋友的水平;第二部,色即是空,令许多人对韩国电影改观的片子,我个人认为水平超过美国派,韩国最好的青春性喜剧;第三部,浪漫刺客,奇思妙想、才华飞溅的作品,也是韩国古装片里头很别致的一个。

色即是空的确是令我对韩国电影改观的作品之一,它出色的吸收和借鉴了美国校园性喜剧的精华,同时又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创作性发挥,作为青春片来说它似乎是无可挑剔的。从这部电影也可以极大的证明韩国电影人对外来源流的再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才华更好的展现出来的能力。不过,自从色即是空以后,韩国这种性喜剧就显得有些失控,或者说,有些雷同之感,而且越来越往恶心的路子上走,放弃了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任昌丁基本上,只在色即是空里头演过主角,他面熟,但总是演各种各样的小角色。在头师父一体中,他扮演了一个出场没多久就被打趴下的小混混。他的面貌也算是有些奇特,再加上不高的个子,戏路总的来说相对固定,演的角色智商都不太高。不过,任看来非常珍惜色即是空给他的这个演主角的机会,这部戏他演的非常辛苦,但也把人物打造的栩栩如生。比起更多倾向于花瓶角色的河智媛,他显然是剧中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方。

这部电影在当年中国的大学校园里,也引起很大的轰动,BBS上经常可以看到相关的讨论。看过的人,好几年后,可能还可以回想到里面很多经典段落。不管怎么说,大学生这个群体,是青春性喜剧最重要也几乎是唯一的消费对象了。里面有些段落,已经显得有些反胃,但导演很成功的拍出了快节奏,把人处在这个年纪所应该挥洒的活力都很充分的表现出来。

当时这部电影流行时,正是青春性喜剧开始走红的年代。里面引入了很多风华正茂的俊男靓女,非常养眼,此外还巧妙的加入了很多将过未过的惹火桥段,无删节版本里头还加入了一段露点床戏,可以说在“性”这方面做足了文章,对校园观众已经是有些“勾引”的成分了。客观的说,色即是空尽管是韩国性喜剧中最出色的一部,但在整个韩国电影史的地位还排不上号。有些作品的走红,恰恰是因为它撞上了那个年代,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甚至完成了部分的启蒙。影片最后那些煽情的段落,基本上只够看一次的。

《杀人回忆》
上映日期:2003年5月2日
导演:奉俊昊
主演:宋康昊 金相庆 朴海日
一句话点评:一部几乎没有缺点的作品。

如果说生死谍变是我印象最深刻并第一时间推荐的电影,那么杀人回忆就是我心目中韩国电影的最高峰。试想想,一部几乎没有缺点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在我看来,杀人回忆就是一部几近无可挑剔之作,不论拍摄手法、情节设置、演员水准、主旨意象,都可以算是韩国电影中最一流的。所以,不妨大胆一点说,没看过杀人回忆,就等于不了解韩国电影,不了解韩国电影这座冰山在海平面下潜藏的实力。当时这部电影上映时,连续三个月排在韩国电影票房第一名,足以证明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也正是因为奉俊昊拍出了这样顶级的作品,我才会对他今年同样票房、奖项双丰收的怪物有较为明显的失望,因为,和杀人回忆一比,怪物的声音显得是那样的软弱无力。

当然,这部电影的成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它采用的剧情原型,是曾经发生在韩国的一起真实连环杀人案,此案在当时就引发了全国性的恐慌,更要命的是,它至今还没有破。杀人回忆正是披着根据这起案件编成的悬疑片外衣,抓住了所有观众的眼球。而且,影片也和现实中的案情一样,没有结尾,没有凶手,这样强烈的悬疑,却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就已经不仅仅是剧情本身的意义,而转向了国家和民族的悲剧,隐含了明显的政治隐喻。奉俊昊成功的利用了悬疑罪案片的外衣,打造了一部韩国社会心理史的映像,活灵活现的展现了那个军政年代里韩国人的普遍恐慌和空虚,也对军政统治下人性的扭曲和压抑提出了强有力的质问。这样的力度,就使得杀人回忆超出了一部商业片简单的逻辑落脚点,更引发了韩国民众对逝去年代的回忆和共鸣,也使得这部作品本身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我买到这部作品的时候,封套上写着“韩国版《七宗罪》”,这种广告语真是谬矣。如果把西方悬疑罪案片的代表——七宗罪和杀人回忆相比较,虽然从地位和意义上来说后者完全达到了七宗罪的高度,但两部电影的角度和主旨则差异很大。七宗罪通过宗教式的救赎,达成的是对人性和内心的拷问;而杀人回忆则是抽丝剥茧的用推理把人性引出来,再通过追究人性来反思整个时代,它的叙事重心更多的放在一种虚无的象征意义上。如果非要说XX版七宗罪,那么我推荐一部“台湾版”七宗罪,就是陈国富编导的双瞳,这是我看过的最出色的华语商业电影之一,同样也是模仿后自我创造的杰作。在我看过的和中国传统有关的商业片里,确实还没有见到过将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如此匠心独运的故事。

杀人回忆表面上看,是按照故事发展的线索,也就是案情进展和推理深入的线索来进行的。但实质上,它更埋伏着一条人心的线索,即人在环境的压抑中走向扭曲和绝望的过程。宋康昊,金相庆,拿出了最好的表演,来支撑了这个故事。如果有谁问我,拿什么来证明宋康昊的演技,我毫不犹豫地推荐杀人回忆,如果不过瘾的话我再加一部孝子洞理发师。这个长相非常韩国的男人,脸型扁圆,还是单眼皮,更谈不上什么身材有型,但他恰恰是韩国演员中收和放都掌握的恰到好处、拿捏自如的人物。他平凡的外表下,有内在的张力,比起韩石圭来,宋康昊在社会小人物的演绎上更出色、更传神。在杀人回忆这部片子里,他把一个探长深陷罪案泥潭时的困惑、挣扎和爆发演的完全没有争议。

杀人回忆是最令我击节赞叹的一部韩国电影,和生死谍变一样,我都看了至少有五六次。尽管每一次都知道那个出乎意料的结尾,但每一次都被那种巨大的怀疑和悲哀打动。一切都成空,凶手永远都是个迷——但凶手是谁,已经不重要,更悲哀的正是军政体制下人被压抑后相互不信任的姿态。这部作品仿佛用一个俯瞰的体态,看这块土地上芸芸众生相互怀疑、相互推诿、勾心斗角,最终不得安宁。影片留下的开放式结尾,简单的看作用似乎只是为了照料现实完成悬疑的最后一击,但如果做更深的思考,会发现它的含义就是“凶手就隐藏在最平凡的人中间,凶手就是每一个人”这种强烈到极点的反思和批判。

这个结尾是这部电影画龙点睛的一笔,也是直接道出主题、表达作者感怀的神来之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杀人回忆和杜琪峰的非常突然有很相似的地方,后者同样通过一个逐渐推理走向结束的故事作为铺垫,但在结尾短短的几分钟内将铺好的一切直接推翻,主人公的命运完全颠覆,从而令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尽管杜的作品主旨意在慨叹命运卑微,但这种结尾的大师气度倒是很投机了。不过,杀人回忆在最后结尾前精心打造的故事高潮,实在也是出人意料,所有人、包括观众在内都希望这桩案子能有一个了结的时候,科学却和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当探长和他的助手终于承受不住命运的玩弄陷入疯狂的时候,我们也被黑暗的宿命压得喘不过气来。那时还很年轻的朴海日,戏份不多,却活生生的演出了一个外表文弱、内心坚定的嫌疑犯,则是这部片子的演员阵容中最令人惊喜的地方。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