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9人影评
对于郑芬芬的作品,她的《长假》给我印象很深,不论在镜头语言或是演员表现都是超越当时一般电视剧的水平,十分赞赏。可惜这些灵光,在她的下一部人生剧展《生命纪念册》里头又消失了。直到这部《听说》
。
在《听说》里头,天阔(彭于晏饰)是一名阳光积极的便当小弟,他在某次送便当给奥运听障游泳选手时,认识了秧秧。秧秧的姐姐小朋(陈妍希饰)是一名听障奥运的游泳选手。为了让听障的选手姊姊能够放心无虞地专心练习,秧秧一肩扛起了沉重的家计。这股对亲人的支持感动了天阔,于是决定追求秧秧。除了帮她za心便当之外,还认真学习他与秧秧唯一的沟通方式:手语。正当秧秧为天阔的热情所感动,准备接纳他的时候,一场沟通上的误会,和姊姊小朋在火场中的意外,让两人的交集越来越少……。
电影一开始,导演便以明亮的Tone调介绍秧秧、天阔以及小朋的出场。彭于晏阳光开朗的大男孩笑脸,非常适合他的个性与外型,怎么看怎么讨人喜欢;以《痞子英雄》翻红的陈意涵,也以体贴温柔的妹妹角色出场,充份展现
亲民和善的观众缘;而另外一位亮眼的角色,则是饰演小朋的陈妍希。她大大的眼睛,以及带些忧郁的神情,对于饰演小朋这位承受许多社会压力的游泳选手来说,可说是恰如其份。
我很喜欢有一段,就是当陈妍希发现自己被从游泳队除名,无法参加比赛后,与秧秧二人在房间吵架的桥段。那场戏一句台词也没有,饱满的戏剧张力却充满整个电影院。流畅的手语以及真诚流露的情感,二位演员的表演皆十分到位。可能是因为没有台词的关系,观众可以专注在二个人的表情动作上。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传达了许多讯息,即便没有任何对白,看着两个人光靠手语也能够跟正常人一样,清楚地传递自己的想法与情绪,光这点就觉得值回票价了。
而在描写“听人”(也就是一般听得到的人)如何看待“听障朋友”的态度,电影里的某个片段也颇令人激赏。秧秧为了赚姊妹俩的生活费,自己一个人在百货公司前的广场做街头艺人打零工。那天下班后,天阔去找秧秧吃饭。为了答谢天阔之前帮她做的爱心便当,秧秧承诺这顿晚餐她请客。当两个人在面店里用完餐准备离开之际,秧秧倒出一整天赚到的铜板,一块钱一块钱地数着金额要付账。因为有其
他客人在门口等待他们的座位,在一旁的天阔等得有点尴尬。为了不浪费时间,天阔http://www.telnote.cn/zawen很“豪迈”地拿出一张大钞给老板找钱,在一旁数钱数到一半的秧秧,只能无奈地再把钱收回袋子里。
天阔这个看似贴心的举动,激怒了秧秧。天阔辩解说他怕影响到老板做生意赚钱,秧秧却回他说:“你嫌我一块钱一块钱算得很慢,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钱是我等了一整天才赚到的。他们等一下,有什么关系?”
这场戏完全打到我心坎里。每当我们用“自以为是”的同情心,在帮身心障碍朋友想办法时,却忽略了“设身处地的替他们着想”。想帮助人却没有“同理心”的话,这所谓的“同情”才是真正伤害身心障碍者最深的利刃。天阔的盲点,也就是一般人的盲点。所谓的“伪善”,其实比绝对的恶意,要来得更具杀伤力。
《听说》是一部结构完整且轻松自然的爱情喜剧,但听说只拍了一个月。在拍过四、五部预算低、拍摄行程紧的人生剧展的训练之下,郑芬芬似乎也练就一身快拍的好身手。《听说》从前制拍摄后制到上片只花了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快手速度直逼韩国导演金基德。而且
出来的质量也不差。若日后每部国片都能用这种速度来拍,一年一百部绝对没有问题的啦!
不过,《听说》不是一部全然没有缺点的作品。郑芬芬的致命伤,就是喜欢说教,而且是“用文字”说教。这个特(缺)点在郑芬芬的第一部电影剧情长片,《沉睡的青春》里头表露无遗。不论是干扰观众情绪的文字/文案,或是犹如剪接特效大全的波纹效果,都让观众有种被导演恶搞的感觉。尽管导演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是“希望能够呈现如绘本般的青春”。但是要像绘本,应该要着重在美术或是摄影上面,怎么会是在画面上面加字呢?中岛哲也的《幸福的魔法绘本》,从第一幕到最后一幕都像是翻开童话故事书般的鲜奇艳丽,也没看到画面上有打上一个字呀。
而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听说》的片尾。如果硬要在《听说》里面挑骨头的话,我会说片尾那段“激励人心的字幕”是最大的败笔。为何不让影片就停留在天阔和秧秧二人看着比赛的场景就好了呢?硬是打出字不但破坏画面,浓厚的说教成份也会让熟悉郑芬芬的观众想说“怎么又来了”的恨铁不成钢呀!
不过有人说,每一个导演,其实都在追求自己的浪漫。或许,在画面上打字,就是郑芬芬的浪漫吧。《听说》这类轻松爱情都会喜剧的出现,比《爱到底》的无厘头笑剧上乘,也没有一般国片沉重的包袱。让这一整年呈现较严肃悲情的国片市场,开创了一股清新风格。即便戴立忍的《不能没有你》横扫最近国片的口碑与影评,但《不》片不论在命题上或是社会责任上,对一般观众来说,忒显得沉重许多。但《听说》没有这种包袱。虽说是为了听障奥运量身订做,但工商服务的程度其实已经降到最低。特殊的听障题材在帅哥美女的清新诠释下,加上一些巧妙的回马枪,让观众看得赏心悦目,能够带着微笑离开戏院,才是《听说》这部电影,最大的服务目地吧。
Ⅱ 老井 的影评
张艺谋主演的这部黄土高原的老井村祖祖辈辈打不出一眼井,直到旺泉采用科学定位方法,在版村民集资下终权于打出第一口出水的井。村民们集资刻了一块石碑,石碑上镌刻着"千古流芳"和《老井村打井史碑记》。当片尾徐徐推上老井村几百年来为打井而死去的一长串祖辈的名字,我心灵震撼至今犹在!人与自然亘古的对抗与依存,镜头默默无语却如同悲剧式地嗟叹!结局虽还是中国式的圆满,但我仍然感到了哲学意味上的真实缺憾,也许,永远打不出水来才是真实的生存图景,但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直在激奋后人!那一刻,我感到荒凉的黄土充溢着激情与梦想
迄今为止,张艺谋做为演员最为成功的电影,同时他也是此片的摄影。高高的颧骨、简练的平头,由老谋子本色出演纯朴的孙旺泉再合适不过了。深不见底的井口堆积了大量的仰拍俯拍镜头,村民争夺井的归属权的大规模械斗,凿井人的前赴后继。镜头捕捉了一对对的矛盾:传统与现代、利益与责任、善良与丑恶,展现出历史的沉重感以及对“井”的传统情怀令人久久回味感慨。
Ⅲ 盲井的影评怎么写
《盲井》的影评 作者:王子亚宁 元凤鸣们的青春岁月
汽车在山路上盘旋上升,凛冽的风卷起纷飞的烟尘,蒿草间夹杂着几块蕴涵生机的农田,山总是那麽灰秃秃的,明净的客车背后点缀着一辆辆农用三轮,他们在马路上发出嗒嗒嗒的声响——这是电影《盲井》中的一幕,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影像中的家乡,那山,那路,那纷飞的烟尘更象是北方山地的缩影,让我把记忆慢慢舒展开来。。。。。。
镜头顺着宋金明的眼光落在北方小城那个凌乱的小站,那是闪烁着许多青年光辉梦想的地方,我们主人公的梦想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和许多伟大的梦想相比,我们主人公的梦想并不远大,最迫近的只是重新上学的梦想。宋金明的眼光更象猎人的眼光,他的猎物便是我们的主人公,也就是人群中那小小的“点子”,“点子”是刘庆邦小说《神木》中一开始就频繁使用的让人毛骨悚然的名词,谁成了“点子”,便会在不多久的几天之后被“办掉 ”。这次“点子”落在了我们的主人公元凤鸣身上,这位只有十六七岁的少年就那麽很偶然的成了“点子”,用我们电影评论者习惯的话语,这“点子”揭示了人性中的“盲井”,我当然不能说这种理解有偏颇之处,我只是想在我们知道人心的“盲井”有多黑多深之余,我们更要知道这种偶然之后的必然。就象一首音乐的弦外之音,我的眼光想省略那喧闹的场景,回到北方荒山野岭中那 “蓬勃发展”的小煤窑。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小煤矿,我们不得而知,这是一个无法统计的数字,就象那黑黑的井口究竟吞噬过多少矿工的生命一样神秘而可怕。但我知道,这些小煤矿总那麽顽强的生长着,而且我知道,在我的家乡就有很多元凤鸣们在这些不明不暗的小煤矿里挥霍着自己的青春。
“青春”,这是一个响亮而光滑的名词!他让我在《盲井》中凝视着元凤鸣,这位只有十六岁的乡村少年,他的青春是在这里——在北方那黑茫茫的矿井之间开始的……
镜头一:剃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元凤鸣遭遇父亲半年不归,无钱上学的命运之时,这位只有十六岁的少年第一次迈出自己坚硬的步伐离开家乡。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少年,从他怯怯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点上,李扬毕竟是敏感的,他把元凤鸣“身体”的变化巧妙的带入。当宋金明和唐朝红带着元凤鸣快要开始下井干活的时候,宋金明要元凤鸣剃去了伴随他十六岁年华的胡须。这个在我们看来早已淡化的仪式还是预示着某种特定的意义。无论如何,在宋金明看来,把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带下井再给“办”掉,是那么的不合适。导演试图通过宋金明的视角来向我们展示一个少年的青春故事。“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是北方土生土长的俗语,用到这里却恰到好处。“剃须”之后,一个男孩便开始向一个男人过渡。这种过渡当然是神秘的、萌动的。只是元凤鸣的神秘的萌动是在矿山中开始的。这当然显示着其特别之处;更为特别的是,他的青春萌动更多是在宋金明的推动之下完成的。
链接一:2004年寒假的一个下午, 在叔叔那个显得有些局促的办公室里(叔叔是分管企业的主任),叔叔告诉我,在我生长的这个乡,一共有三个煤矿,每个矿有十个班,每个班25到40人不等,加起来共有1000多个农民工,而这个行政乡的总人口不足两万,这样算来,除了老人,妇女和儿童有一半的劳力都是矿上的农民工,而且象元凤鸣这样年龄的矿工有1/4强。
叔叔说近来煤价偏高,以前70元/吨,现在涨到400元/吨,高昂的煤价刺激着小煤矿主们盲目的追求高额利润。一般说来,一套安全设备下来要近百万,小矿主们当然不愿意投入这笔资金。这些贫困地区的农民既无技术又无文化,他们不得不或者说是那麽迫切的甘心情愿的成为矿工。这些小煤矿的安全系数很底但却滋滋成长着。而且煤炭系统的监管特别是底层系统的监管多象刮风,风一停,这些小矿便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更有甚者,地方政府为了片面的追求财政收入,鼓励小煤矿的发展。
2005年的大年初二,表叔家名叫新锋的儿子来我家走亲戚,他今年18岁,已有两年的工龄。在那些小矿上,他每班能挣25-40元,这要远远高于种地的收入,而且这两年象他这样的年龄的矿工越来越多。——这些越来越多的乳臭未干的刚剃须或没剃须的孩子放下书包,走进了矿工的行列,成了名副其实的 “元凤鸣”。
镜头二:美女挂历
那张床上墙壁上的坦胸露乳的西方美女挂历,是被元凤鸣无意间发现的。那时的元凤鸣正在看一本历史书,重温要回学校的梦想。在他看来,看历史课本要比那些单调的体力活有趣多了,只是当他无意间瞟见那个美女的挂历之后(那张挂历在新贴的报纸之后的),他心猿意马起来,他会在半夜里偷偷掀起那张破旧的报纸,看上一眼,然后慢慢的沉入梦乡。更值得寻味的是,在元凤鸣失去童子之身回来,他先是想起这张挂历。他把挂历撕的粉碎,显然小凤鸣认为这张图画是影响他读书梦想实现的祸首。
链接二:宋金明对元凤鸣说“课本,离开学校就回不去了……俺老师也给我说过的,可学校是您家开的?” 与元凤鸣一样,我的家乡有很多上不起学的孩子。表叔家有四个孩子,新锋说他想把初中念完的时候,家里没有钱了,他便不念书了。新锋还说,也不全是家庭原因的,他矿上的很多小孩是因为学不好英语而辍学的。我们那个乡里的一中,教师多为中师毕业,而我毕业的那所小学迄今没有一个正式的师范毕业的教师。顺便一提的是,我放寒假的几天,成了七个孩子的英语老师,这些初中小孩的英语老师多由中师毕业的初中毕业后再也没有学过英语的队伍构成。——教育的薄弱,经济的落后,使这些孩子早早的加入了农民工的行列,在茫茫的矿山中继续着青春期的萌动,而这些原本是应该在学校完成的!
镜头三:成年礼
元凤鸣的“成年礼”是那麽的简单明了,在宋金明的一手促成之下,元凤鸣极不情愿的穿过那又黑又深的长廊,在妓女马桂珍的帮助下,完成了少年到成年的转变。宋金明在短短的时间内让元凤鸣对人生多了无数丰富的体验,那麽在宋金明看来死而无撼了!元凤鸣的羞涩与拘紧不仅使这部十分严肃的片子嫌的活泼而且展示了乡土中国的杂沉和落后。
链接三:同那些扎根在矿山的同龄人相比,元凤鸣还是幸运多了,他的成年转变是别人一手促成的。而真正的农矿工是不愿或拿不起那点钱的,他们省吃俭用一年挣个万把块钱只为了回家盖房结婚,昂贵的彩礼使他们不得不扎身于茫茫的矿井之中。而且一旦错过了时机成为大龄青年便可能要打一辈子的光棍了——从少年到成年的转变可能遥遥无期!
2005年的大年夜便与常不同,许多老人围着电话听子女从远方传来的声音。村里的孩子渐渐不满于家乡的落后贫穷而出去打工,开始着由“元凤鸣”到“傻根”的转换。女孩子尤其如此,她们之中进入车间一天工作十小时的大有人在,而吃不起苦的姿色较好的进入酒店,夜总会,茶社最终成为“马桂珍”而沦落风尘者自然有之。
镜头四:片末的元凤鸣看着火葬厂的烟囱,看着那两个名叫宋金明和唐朝红的尸体瞬间化成灰烬,飘荡在矿山浊荡的天空中,而这两个人一天前还生活在他的身边。在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之后,元凤鸣离开了这个矿山,他坐上了那嗒嗒嗒的煤车,把我们的眼光拉向更远更高的天空。
链接四:河南大平,陕西鸡西,辽宁阜新……一起起矿难让我们对生命的感觉变的淡然,而大平矿难的地点就在离我家不远的山麓,矿工们的鲜血和生命并没有让矿区的天空更加洁净更加透明。刘庆邦以农民的狡黠谈论着“点子”,李扬用“人性”的悲悯揭示着“盲井”。但以我看来,这些都远远不够。这似乎是一个“发展”的命题,现代性的梦靥在这里充分展示,我们的发展不仅仅触及了弱者的利益,而且是以他们的身体甚至生命为代价的!然而我们的眼光总是轻轻滑过元凤鸣的身体而聚焦于人性的险恶之中,矿工在我们眼里成了粗陋野蛮的代名词而让我们轻易便忘记了粗陋的现实。片末,元凤鸣的眼光面对高而远的天空显得那麽迷茫,让我想起先驱的话:“救救孩子!”……救救矿工!
Ⅳ 关于电影《盲井》的影评 从社会学角度讲述 拜托有智之士赶快帮我解答
我建议可以从匿名性与犯罪的关系角度分析。
在井下的人际关系是匿名性的,每版个权人都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不代表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没有特定的社会网络对井下的生活进行监控。因此给了有计划侵害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以机会。
社会行为有有利于他人的行为,也有不利于他人的行为。那么,在一个小群体中,还具有匿名性,这个小群体的互动会怎样呢?
从这个角度去分析盲井,就是社会学角度了。
Ⅳ 求港片 《意外》的分析和影评
“银河映像”操控得堪称全香港最完美的“雨景”及“镜头平移”这两个拍摄技法在此部电影里得到再次完美释放(相对于《文雀》中的雨景来说,显示出更多的市井味道以及别样的高雅)。电影《意外》就像是一杯保有“‘银河映像’酒庄”一贯品质的上等佳酿一样让我微醺其中、久久不能释怀。无论是这部电影的导演郑保瑞还是其他人,“银河映像”电影摄制团队那独有的智慧、清冽、甘醇、简约、雅致、冷酷,无不深深烙着“杜琪峰”的风格。我喜欢这支团队打造的每一部电影,起码有他妈那一丁点儿我本人能够完全理解并暗自一笑的小内涵、小情调。相对于现在满街都是“伪情调”的电影来说,这就够了,足够了。让人欣喜的是——古天乐凭借《意外》这部电影,正式迈入了他表演生涯的黄金时期,起码现在在“银河映像”的麾下是这样的:正一“部”(电影)一个脚印的奔向他那“影帝”的终极宝座之中,但如果他将来选择在王晶的麾下拍电影,那就不得而知了。叶璇也是一个在“银河映像”下复活的“(表演)菜鸟级花瓶”,像她这类在“银河映像”下获得表演第二春的女演员实在太多了,在此不再累赘,本人继续乐见“银河映像”继续发掘那些在香港半红不黑的烂花瓶。任贤齐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虽然不能成为他表演生涯里咸鱼翻身典型,但起码比他以前和郑秀文主演的那些白痴电影有了很大的演技提升。
《意外》是一部站在杜琪峰“肩膀”上起飞翱翔的电影,郑保瑞少走了不少弯路,且还能与杜琪峰迸发出他(杜琪峰)和韦家辉不一样的精神情怀火花来。诚然,里面有很多剧情始终没有给观众一个答案(不知道是不是我所看的电影版本的问题,可我已经看到粤语版本了呀,难道香港电影审查部门也与中国电影审查部门与时俱进了?那就是真的悲哀了),比如:那个四眼田鸡为什么买凶杀掉自己天天尽了孝道的父亲?为什么这位四眼田鸡买凶杀了父亲之后拿着一些文件在办公室里被任贤齐欺负?为什么这位田鸡兄最终又自杀成功了;等等。那就让我们换个眼光看吧——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是不了了之的,不是吗?再说了:能被一年一度的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看得上眼、让其入围竞逐“最佳电影金狮奖”的电影,差不了的,这个电影节怎么说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节之一。
《意外》,很好的一部电影,至少是2009年里不能不看的一部好电影。
Ⅵ 美国电影井下9人片尾曲。求名字,或者直接分享给我谢谢
Here Am I, Oh Lord, Send Me;演唱者 Max Godfrey
Ⅶ 天行者影评
(转载)
以“古惑仔重出江湖”定义的《天行者》并无多大新意和吸引力,无非是以此为噱头激发年青人身上躁动的热血,让他们走进影院多收点票房而已。于我而言,以迫切的心情看这部香港商业电影,只缘狄龙,那个邵氏黄金时代英气十足的大侠,那个揭开香港黑帮电影辉煌序幕的大哥。
两个小时过后,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岁月在龙哥的额头刻下了一道道纹沟,彰显着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影片中的他依然是位压诸角的大哥,然早已不是豪情满怀、洒血江湖的大哥。从出场的厨师烧菜到撕碎支票后的茫然,最后也没有像《暗花》中的老人一样控制全局,在平静、低调、无可奈何中完成了绿叶的角色,只是让我看到了一个久违的身影,勾起段段熟悉又亲切的光影记忆。
龙哥没有满足我想像中的期待,但在接受采访回答为什么参与《天行者》拍摄时,龙哥的一番话说的有力而在理:“我们都有责任来推动香港电影,亲自参与希望能够让香港电影再度辉煌。”此前的《宝贝计划》中,谷峰和许冠文以实际行动担起了这份责任。这一次,尽管《天行者》远非完美无缺,却让我再一次看到了香港电影的希望。
《天行者》并不是报道中单纯的黑帮“古惑仔”类型,而是典型的警匪片,三股力量相互周旋。一方以叶秋为首企图从业正行的昔日江湖人物,一方是以鬼仔为首的试图全面上位的帮会新生势力,一方是宋警官带头的反黑组。叶秋虽然经营正业,但他与鬼仔之间的斗争仍然属于黑帮纠葛的范围。警察的角色不只是《黑社会》中的“幕后操纵者”,而是与其他两方紧密交织在一起。三方之间的你来我往,支撑起一个颇为饱满的故事。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变幻的江湖令人流连忘返,残酷的江湖又让人萌生退意。《卧虎藏龙》中,年轻的玉娇龙带着无限的遐想走进江湖,威名远扬的大侠李慕白携着倦意决意隐退江湖。《天行者》也是有关“出入”江湖的故事,只是将背景从古代拉到现代。年富力强的鬼仔一刀就可以致对头于死地,仿佛古龙笔下的手起刀落身首异处的武林高手,“事业处在上升阶级”(借《疯狂的石头》中的道哥“名言”,呵呵),一心一意谋划着成就霸业。叶秋曾经与鬼仔一样,梦想过主宰江湖,沉浮世事让他已然顿悟,只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公众的好人。小学书本早就宣教“浪子回头金不换”,现实的江湖不容古惑仔重新做人。古有刘正风曲洋金盆难洗手,唯有寄情一曲“笑傲江湖”。今天的叶秋面临着类似的处境,自走出监狱大门就被警方认定是蛰伏八年试图东山再起的焦点人物。鬼仔对决叶秋,往往是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或许,我们会习惯性地设想叶秋最后会实施一个惊天大阴谋。然而,《天行者》并没有这样处理,而是通过叶秋最后的“死”完成对鬼仔的拯救,也实现了叶秋的自我救赎。
编剧问题已成世界影坛的难点,很多的电影看到开头就猜出结局。当鬼仔举枪对着叶秋时,当博士的手下描准鬼仔时,当宋警官拒穿防弹衣时,我以为编导会让主角们齐步走向黄泉。叶秋难逃江湖宿命,鬼仔年少轻狂咎由自取,警察义气用事因公殉职,这些都是香港电影中最常规的路数,比如《黑白森林》、《黑白道》、《杀破狼》,等等。导演并没有选择这种绝望的结局,相反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以各种理由继续活下去,带来一份难得的新鲜感。
《天行者》的新鲜感符合剧情发展的逻辑,没有伤害影片本身的故事,这点与之前的同类型影片《卧虎》不同。《卧虎》中一千个卧底较之以往的“卧底片”具备一定的新鲜感。卧底虽多,作为电影讲故事的虚构设计,也是无可厚非。在剧情的发展中对于江湖人物之间关系及其处境、情感交待都比较清晰,产生足够的戏剧张力。不幸的是,王光利和王晶在揭开“真相”时,打破了此前构筑的情感和关系,使得整个故事完全倒塌、崩溃。譬如,曾志伟与郭羡妮从偶遇到相识相知,尤其是发短信的桥段营造出浓浓的甜蜜情意。此刻曾志伟被余文乐杀死本是一种江湖的悲情。当我刚刚被这份悲情感染时,郭羡妮一句“对不起,我也是卧底”又让我如梦初醒:我的妈呀,原来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真情,不过是警察的一个阴谋。心中那份感动也就消失了。《天行者》的故事前后呼应,情节围绕主题设计,意外之中又迅速峰回路转归到正题。例如,鬼仔激怒宋警官,乱枪响后,后者说着“你这样的混混我见多了”而离开。乱枪不过是一种合法合理的情绪发泄罢。
《天行者》选择与智慧
因为有《神经侠侣》,所以对阮世生导演充满信心,而他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看到的是地道的港产电影,纵有内地演员参与也没有水土不服。
阮世生是喜欢借电影说道理的,好在他说的道理听起来很受用,并不让人觉得是强加给你的。《神经侠侣》说的是面对困境的奋起,这次他选择了命运选择的命题。“天行者”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玄,应该是顺天而行善有善报的意思。电影的主角叶秋(郑伊健)在监狱里看了8年书,对人生有了透彻的领悟决定重新做个好人,而且不是一般的好人,是用财富造福社会的慈善家。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很快达到了财富积累的目标,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似乎只要顺着善良的意愿就可以操控命运,使得电影看起来象是一部福音书。但到了末段,导演又推翻了这种张扬地行善的做法,因为叶秋毕竟是古惑仔出身,这样高调地改过自新让黑白两边的人都看不惯,身为警察的方中信甚至对他说:你一日是黑,一生都是黑。于是黑社会的宿命论似乎也是电影的一个重大主题,虽然最后叶秋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这个宿命,但高调却是不能继续的了。我相信“自我对命运的正确选择”是导演的主旨,而掌握了知识和运用智慧谋划人生则是实现正确选择的途径,而叶秋对整个事态发展的精心安排和出人意料的危机脱身,也让我有思考的快感,这是一部有智慧的电影,导演在里面穿插了许多的想法,能收到多少却要视乎观众自己,唯一遗憾是思想有点多有点乱,不及《神经侠侣》的单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影片诞生在《死亡笔记》风靡香港的时期,而他们的共通点有两个关键词:“命运”和“智慧”,都是关于命运的操控和智力斗法,也许是异曲同工吧。
选郑伊健做男主角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至少我觉得他并未能为影片加分,他永远是那副镇定潇洒的派头,没有惊慌的表情,没有感情的流露。跟以前看的《无限复活》或者《暗战2》是一样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他跑啊跳啊赶啊,但我们不必为他担心,因为他自己都不慌。也许是因为8年牢狱的看书自省,把一切都看淡了?不过高智慧的角色倒是跟《暗战2》的魔术师很象,也是用智慧操控着整个游戏。附会地看,郑伊健以《古惑仔》里的陈浩南闻名,此次又让他来演改过自新的黑社会,似乎又别有一番寓意。
其他配角大都选得很好,尤其是叶秋的几个兄弟,各有鲜明特色,仅从他们得知叶已经出狱返港的反应,就可见各人不同的性格。张智霖接到电话时还是继续谈生意,可见生意比感情重要,黎耀祥一接到消息就马上辞职,可谓两肋插刀,而此后的种种细节也更加佐证人物的性格。而几兄弟间的亲密感情,刻画得也有杜琪峰式的感觉,如猜拳决定去哪里玩,跟《放逐》里的合伙订桌椅,能给我相似的感觉。冯德伦演的反派古惑仔则一味斗狠,性格刻画不够丰富。
阮世生编的对白一向够俚俗,因而又为活在广州幸福了一次,虽然是主题颇为沉重的电影,但对白都很市井幽默,甚至把巴士阿叔的名言也顺手拿来搞笑一番。纵有大悲,亦可窃喜,黑暗过后总有阳光,这也是和《神经侠侣》一脉相承的。大悲大喜后从幻梦寓言回到现世思考,好电影当如是。
Ⅷ 井下水灾与火灾的观后感
煤矿水害事故分析与对策摘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水害事故的基本情况,对部分水害事故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水害防治透水事故探放水老空水近年来,我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重特大水害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特别是进入雨季后,发生多起因洪水引发的煤矿事故灾难。1近年来我国水害事故基本情况2007年,我国共发生水害事故63起,死亡255人,同比减少37起、162人,分别下降37%和38%,占全国煤矿事故总起数的2.6%,占全国煤矿总死亡人数的6.7%。其中较大水害事故28起,死亡146人,同比减少12起、67人,分别下降30%和31.5%,占较大事故总数的15.6%和17.9%。发生重大以上水害事故3起,死亡56人,同比减少2起、68人,分别下降40%和54.8%,占重大以上事故的10.7%和9.8%。2007年雨季发生了多起重特大淹井事件。山西孝义庆平煤矿有限公司“7.26”透水事故,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支建煤矿“7.29”淹井事故,江西省丰城矿务局上塘镇榨一煤矿“8.16”透水事故,经奋力抢救被困人员全部成功获救。7月22日,山西吕梁市兴县魏家滩镇马圐圙煤矿,因山洪暴发,造成河槽下采空区发生塌陷,沉陷面积约800平方米,洪水经采空区进入矿井,导致11人死亡。8月17日,山东华源矿业有限公司因突降暴雨,山洪突发,河水猛涨,河堤决口,溃水淹井引发事故灾难,致使172人死亡;与其相邻的新泰市名公煤矿也因洪水淹井,造成9名矿工遇难。2水害事故主要特点(1)水害事故主要发生在乡镇煤矿和非法煤矿。2007年,我国发生的63起水害事故中,乡镇煤矿(含非法煤矿)51起,占81%;国有重点煤矿4起,占6.3%;国有地方煤矿8起,占12.7%。31起较大以上水害事故中,国有重点煤矿2起,死亡34人,占6.5%和16.8%;国有地方煤矿3起,死亡14人,占9.7%和6.9%;乡镇煤矿22起,死亡138人,占71%和68.3%;非法煤矿发生4起,死亡16人,占12.8%和7.9%。(2)透水事故的主要水源为老空(窑)区积水及地表洪水。在31起较大以上水害事故中,属于老空(窑)透水事故的29起,死亡186人,占93.5%和92.1%;由于地表洪水淹井导致事故2起,死亡16人,占6.5%和7.9%。(3)掘进工作面是发生透水事故的主要地点。28起较大水害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发生23起,采煤工作面3起,大巷及上山等巷道发生2起。3起重大水害事故中,掘进工作面、井筒、其它巷道各发生1起。(4)非法违法生产造成透水事故比例较高。31起较大以上事故中,非法违法生产导致事故发生的占14起,死亡73人,占较大以上事故的45.2%和36.1%。(5)国有重点煤矿时有发生重特大透水事故。国有重点煤矿发生较大以上水害事故2起,死亡34人,其中1起为重大事故死亡29人。两起事故分别为:3月10日,辽宁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煤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死亡29人,这是近年来国有重点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3月15日,河南鹤壁煤业集团中泰矿业有限公司33051下顺槽发生老空透水事故,死亡5人。(6)部分地区水害多发。贵州、湖南、河南、江西四省占较大以上水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54.8%和49%。辽宁省虽然发生2起较大以上水害事故,但死亡人数达36人;山东省发生了1起因洪水引发的自然灾害事故,死亡181人。3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对2007年全国所发生的水害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出煤矿企业在水害防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水害防治工作重视不够。大部分透水事故发生前,均有明显的透水预兆,但没有引起重视,未采取果断措施,结果造成事故。一些矿井缺乏必要的基础图纸资料或井下采掘工程平面图与实际误差较大,无法科学指导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如辽宁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煤矿综放工作面“3.10”重大透水事故,死亡29人。该矿历史上未发生大的透水事故,由于对水害防治工作重视不够,对工作面上部未进行探测,导致事故发生,留下十分深刻的教训。(2)水害隐患排查不认真,整改不及时。如山西临汾市乡宁县凡水渠煤矿分上下两层开采,上分层开采结束,但存有部分积水,未进行探放水,就进行下分层开采,导致上分层积水透到下分层,发生“7.5”透水事故,造成9人死亡。又如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红峰三井煤矿,该矿在被告知存在排水设施不完善,没有配备探放水设备等问题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用煤电钻替代探水钻进行探放水,且在事故当班第二循环放炮前根本就没有探放水,导致“4.11”透水事故发生,造成3人死亡。(3)探放水措施不落实。因不了解矿井存在的水患,在采空区积水不清的情况下,未按规定对老空水进行预测、探查和排放老空水,盲目开采和掘进,导致水害事故发生。如河南省汝州市半坡阳商酒务煤矿在对本矿及周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不清的情况下,既不进行水害分析预报,也不在西上平巷进行探放水工作,盲目冒险施工,导致“3.22”透水事故发生,死亡15人。(4)防治水工程质量较差。近几年已发生多次因密闭设施不合格导致透水事故。如贵州省黔西县垅华煤矿与相邻的废弃老窖之间在用密闭墙替代隔水墙的同时,密闭墙构筑质量差,强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且未留返水孔,当地面连降大雨,大量地表水渗透到采空区,密闭墙承压强度不够导致爆裂,致使老巷和采空区积水溃决,发生了“8.7”透水事故,造成正在井下维修水泵和清理水仓淤泥的12人死亡。(5)在防范自然灾害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重视不够,防洪体系、设施不完善,一些河道、河堤不稳固,承载能力低,禁不起洪水的冲击。二是预警机制不健全,在山东“8.17”事故灾害中,预报强降雨的准确位置不明确,致使暴雨突降时没有发挥应有的调洪作用。三是破产改制后的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监管主体方面责任不明确,河南“7.29”和山东“8.17”事故灾难都是改制矿井发生的。4措施建议通过对水害事故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方面提出几点措施建议:(1)加强防治水基础工作。一些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水害隐患严重的煤矿企业,建议设立专门的矿井防治水机构,配备专职水文地质技术人员,把矿井防治水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防治水技术基础工作。配备探放水设备,采用先进适用的防治水技术。做到科学合理、措施落实到位。(2)开展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吸取每次的水害事故教训,排查治理矿井及其周边地区存在的水害等隐患,加强汛情水害预测预报和水文资料管理;防范承压水导致的淹井事故。(3)坚持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和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技术领导,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探明煤矿自身采空区、周边煤矿采空区积水和地面水源的情况,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治理措施,防范水害事故的发生。(4)做好老空水探放工作。老空(窑)水是煤矿的主要水害隐患。要做好老空水的探放工作一是采掘工程施工前要分析查明老窖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确定探水警戒线,并准确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坚持先探后掘。二是要由专业人员、专用钻机探放水,严格落实钻孔的超前距离,探放水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三是要保证探放水的安全。探放水时,要撤出探放水点部位受水害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5)防治台风暴雨引发的煤矿事故灾难。对矿井双回路供电系统(6万吨/年以下煤矿的自备发电设备)、通讯系统及排水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系统、设备完好可靠。对矿区内河道进行彻底地清挖、疏通,必要时对河堤进行加固;保障河道的畅通;煤矿位于地表河流、湖泊、水库、山洪部位等附近,井口、工业广场要采取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措施;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水位的矿井要有应急措施;对洪水可能淹没的废弃老窖井口必须填实封死,或在井口浇注1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盖板,严防地表水倒灌井下淹井。(6)完善水害应急预案。借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支建煤矿“7.29”淹井事故和山西孝义庆平煤矿有限公司“7.26”透水事故的成功救援经验,加强对因台风、暴雨引发的煤矿事故灾难的预报预警机制的研究。配备完善井下通讯线路、压风管路和防尘洒水管路。配备满足抢险救灾需要的各种排水设备、物资和队伍,确保抢险救灾及时到位。
Ⅸ 山河故人影评
人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只能在成长老去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它撕扯磨擦。有的人选择顺从,搭上了便利的高铁;有的人却跟不上过快的变化,被粗暴的气流拽动,踉跄、跌倒。一快一慢之间,人跟人就这样失散了,再也聚不起来。你以为他们之间相隔的不过是汾阳与邯郸的距离,再远也不过是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距离。事实却是,他们相隔的是 1999 年与 2014 年、2014 年与 2025 年的距离。
一步走岔,就会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冲向不同的时空。个体在强大的社会背景面前,就是这么脆弱卑微。
这样的命运悲剧,在梁子身上尤为深刻。在煤矿干着管理安全帽顶灯这种「低端活」的他,与「高端人士」张晋生同时喜欢上了沈涛。这场看似平等的争夺中,处处体现着时代的烙印。张晋生?2000?着「德国技术」的骚红桑塔纳,能给沈涛买来她中意的 CD,会在洋气的迪厅里与沈涛共舞。而梁子面对着这些新生的事物,无能为力。在世纪之交的 1999 年,人们的生活面临着无法阻挡的剧变和分裂。手机、私家车和互联网带着一些人上了对岸,而另一些人被无情地甩在了河流的这头。当沈涛心中的的天秤逐渐偏向张晋生时,绝望愤怒的梁子只能挥拳以对。
这次挥拳或许是他最后一次的反抗。1999 年,梁子还能有骨气说出「我讨吃谁家也不会讨吃到你张晋生头上」的硬气话。然而这样的骨气也经不起在矿井下被打磨 15 年,最终化成了在借钱治病时的欲语还休,化成了面对沈涛递来的几沓人民币时,有气无力的言谢。他没有客套推辞,只是嗫嚅着问了一句:方便吗?
在电影的第三章节里,导演没有再交代梁子的结局,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是倒在了癌症面前。这或许从侧面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像梁子这样被时代甩下的人,在 2014 年的生存已是挣扎,到了 2025 年就更不会有他们的位置。
事实上,当梁子与矿工同事们合影的一幕,打出「2014 年」的字样时,我就感受到了一种微妙的违和感。他们背后那栋破旧的楼房,合影使用的老式照相机,梁子那身邋遢土鳖的穿着,都让人觉得明显不属于我们正在生活的这个年代。
而这种微妙的违和感不时出现在电影中。张晋生的骚红桑塔纳与周遭土气的县城,寒碜窘迫的梁子小两口与疾驰而过的和谐号动车,张到乐洋气的国际学校制服与老旧缓慢的绿皮火车,沈涛父亲的灵堂与不远处开发中的楼盘……这都是人与时代步调不一而磨擦出的刹车痕。有磨擦必有痛苦,但导演没有过分渲染,只是平静地将这些痕迹示人,让我们自行品味背后的悲欢离合。
而一辈子没离开汾阳的沈涛,一直在努力保持着与时代的亦步亦趋。在 1999 年和 2014 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她做出了两次关键的抉择——与张晋生结婚和放张到乐出国,这样的抉择放逐了重要的人,也将她驻留在了原地。那首数次响起的《珍重》,是她一生命运的绝妙注解。「牵手握手分手挥手讲再见,纵在两地一生也等你。」分合之间,故人四散,近三十年间能陪着她驻守的,唯有那条老狗罢了。
呐,人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如何处理与它的关系,就看各人造化了。
Ⅹ 《北京记忆9》北京人的影评有什么
《北京记忆》不仅仅是北京的记忆,更是中国的回忆。回首望去,中国这几十年的进步速度远大于过去几千年的速度,中国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去实现现代化。北京,这个蕴含浓厚中华文化的城市,正是中国发展的缩影。《北京记忆》勾起了那一代的北京人内心深处的北京情结。
一开始,影评播放了当年热门的电影《祖国的花朵》,《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渐渐响起,不禁勾起了观众对北京的记忆。再由北海公园的关闭作为切入点,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遥远的时光。通过对一些文化名人的访谈,又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恢复高考的时候。本集大体上都是围绕着恢复高考进行的,而北京,就成了这份记忆的典型。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基础,影片常将一些当时的视频资料穿插于影片当中,知青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时大批知识分子涌入考场的场景仿佛都历历在目,这些都是影像留给记忆的烙印。。影像是记录记忆的最好方式,而这样的方式,又恰好尊重了纪录片的真实性。现代生活与过去记忆相交叉,对于影片节奏上的把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许多纪录片相同的是,它都将当时的时代背景融入到纪录片当中,文化大革命对于知识分子的迫害是让人不敢想象的。对文化大革命也只是轻描淡写,但也影片尊重了历史的真实性。知青的言语中透露着对那个时代中国进行文化大革命的无奈,同时又怀着兴奋怀着期待地去参加高考,参与到国家的建设。就如要进行改革开放一般,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一代的北京人都对这份记忆有着深刻的感受。
真实的记忆对于当今的这个浮躁的社会而言或许略显枯燥,而编导却有这样巧妙的艺术创造力,使得影片不仅带着回忆的色彩又富有现代气息。相机,是一个能够留住记忆的物件。复古相机作为本片的一个物件细节,贯穿着整部影片的始终,在影片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承上启下,仿佛整个画面都是由这个相机记录下来的。这样的一个复古相机是时代的象征,是记忆的象征。每次复古相机出现,都是一段对往事的回忆,回忆那逝去的时光。复古这种潮流是当今年轻人所追捧的,复古相机的出现也让一些年轻观众对这部影片充满兴趣。
除了访谈的部分之外,影片对于镜头的运用还是较有韵味的。在这部带有回忆色彩的纪录片中,是不可避免地大量使用空镜头的。北京的北海、老胡同在空镜头中散发着北京文化特有的气息,空镜头用着黑白的色调,又使人感觉到记忆的深远以及北京人对过去深切的怀念。空镜头的抒情作用就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却又毫不刻意地将人带入回忆里。
《北京记忆》这部影片会运用不同的色调进行过度,暗示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也让观众感受到那时候的中国正蓄势待发,充满活力与激情。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让中国倒退几十年,人民生活极端痛苦,知识分子生活在阴霾当中,此时影片用了黑白的色调渲染出当时中国的悲哀和无奈,这一部分在影片当中占的分量较小,影片更多的是要反映恢复高考、实行改革开放的一派繁荣景象。不仅仅是中国的经济复苏了,更是受压迫的知识分子重新得到重视的春天到来了。影片更着重向观众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画面变成彩色的,恢复高考,改变的不仅是一代人的命运,更是改变了中国在历史里的轨迹。
影片是由以前的视频资料、那个年代的北京人的访谈、当今时代的视频构成,再有精妙的解说词串联而成。访谈是本片的主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才有诉说《北京记忆》的能力。采访的对象都是些名牌大学的教授,例如:北大、清华、人大。这些教授的文化水平较高,对于当时生活的感受也更为深刻,他们的北京记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知青,都上山下乡过,因为恢复高考,他们才得到机会重新回到学校。影片通过
对知识分子的访谈,以“恢复高考”作为切入点,反映了在特殊年代特殊的北京记忆。
北京记忆,也是中国记忆的缩影。京华早春,也是中国的春天到了。
一代人、一份记忆、一种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