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我等你观后感
⑴ 四川歌舞团舞剧家观后感
舞剧中混合了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各种形式的舞蹈。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舞蹈中,对于各种形式的恰当运用是很重要的艺术手法,运用的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演员们通过自己的舞姿来充分地表达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烘托人物,渲染环境气氛等。剧中的双人舞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很是美丽动人。还有黑天鹅的32圈名为挥鞭转。这32圈挥鞭转要求连续完成,整个过程脚尖的移动范围不能超过一条皮带围成的圈才为优秀的表演,这十分考验女演员的腿部力量。这一高难度动作作为天鹅湖里的一段重头戏。所有人都被那高超的舞技折服了,激动地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⑵ 急求两篇关于舞蹈的读后感,或是观后感,电影书籍舞剧都行五百字zuo you
《生命的舞蹈》 读后感
这是一篇充满着人生哲理的散文。身体残缺的舞者,用生命的激情跳起了“火一般忘情、热烈”的舞蹈;生活贫困的舞者,把艰辛的劳动舞成了生命的欢歌。本该让人恻隐和悲悯的他们,却让自己的的生命张扬着自尊,迸射出激情,毫无顾忌地表露了对生活的热爱。从他们身上 ,作者让我们认识了生命的本质。“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在人类的生命史中,无论是平坦还是坎坷,生命总是快乐和幸福的。当生命舞动起属于自己的高贵和美丽时,我们涌起的是对生命的景仰。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果没有好好把握住,它会悄悄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在非典时期,不知死了多少无辜的老百姓,伤害了多少幸福家庭,它来得太突然,也走得静悄悄。在我们一不小心之下,人的生命就落在了这可怕的病毒上。可见,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爱护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保护其它生命。
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每一天,太阳都辉煌地升起,又绚丽地落下。每一天,都有些生命开始它的旅程,都有一些生命在延续它的价值,都有一些生命永远离开……
春华秋实,花开花落。正是生命的生生不息,使我们拥有生命,地球在宇宙中独一无二;而生命的演化,才造就了人类的今天。我们懂得了人类的自下而上依赖大自然,知道为什么要尊重和善待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生命。领略生活的多姿多彩,探索人生的意义,懂得只有通过创造,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懂得青春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珍惜青春,升华人生,创造人生的辉煌,让我们珍惜生命和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吧。
一定要采纳。评论 |
⑶ 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以此为标志,中国芭蕾舞真正迈开了创建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 《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那时正是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我国在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受苏联影响很深,这正给了我国芭蕾舞发展以绝好的机会。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就是这部《红色娘子军》,它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文革中还曾被当作“八个样板戏”之一而风靡一时
对于《红色娘子军》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视频22分钟,娘子军连队操练时,农民慰问的场景,就明显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舞蹈,也是来源于真实军队操练的动作。还有各种武打场景的动作、各种场景的背景布置等,均来源于生活。 《红色娘子军》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第二场刚开始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场景。刚开始是人民群众的集体舞蹈,之后舞台上响起的旋律是令人熟悉的《娘子军连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爹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禁激动了起来。随后娘子军连队登场,乐曲也从齐唱变成了乐队的激昂演奏。之后是娘子军连队的连长的独舞,飘逸的舞步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娘子军操练的舞步将传统芭蕾舞和军队训练时的各种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芭蕾舞的柔,又有战士的刚。
众所周知,芭蕾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最初芭蕾舞是仅仅属于王公贵族的一种舞蹈,它的题材最初仅限于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后来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芭蕾舞的题材也不断变化,但像《红色娘子军》这样,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芭蕾舞剧却是头一次——毕竟,谁又能想象革命战争与芭蕾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红色娘子军》的诞生,不得不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甚至有西方艺术学者评价说:《红色娘子军》的价值和内涵,已经超出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可以说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⑷ 求一篇:《舞剧(大漠敦煌)观后感》
舞剧《大漠敦煌》在深圳的上演已是一个多星期以前的事。而它给深圳观众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至今余温尤存。在文化界,舞剧《大漠敦煌》仍作为一个话题在持续。深圳人当初真的没有意料到,舞蹈,原来竟能如此的摄人魂魄!我想,震撼应该来自于那一个个充满“电视思维”的舞蹈场面。
莫高大漠寻梦,创作激情势不可挡。舞剧在设计这个舞蹈场面时,明显意识到了个人肢体力量的单薄,于是运用了一个电视思维———“灵感视觉化”,两段风格迥异的女子群舞代表了莫高心中两种狂奔乱撞的创作灵感。这与电视上我们看到的一个人悲痛欲绝时插入霹雳和闪电,
舞剧《大漠敦煌》在深圳的上演已是一个多星期以前的事。而它给
深圳观众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至今余温尤存。在文化界,舞剧《大漠敦煌》仍作为一个话题在持续。深圳人当初真的没有意料到,舞蹈,原来竟能如此的摄人魂魄!我想,震撼应该来自于那一个个充满“电视思维”的舞蹈场面。
莫高大漠寻梦,创作激情势不可挡。舞剧在设计这个舞蹈场面时,
明显意识到了个人肢体力量的单薄,于是运用了一个电视思维———“灵感视觉化”,两段风格迥异的女子群舞代表了莫高心中两种狂奔乱撞的创作灵感。这与电视上我们看到的一个人悲痛欲绝时插入霹雳和闪电,舞蹈场面“电视化”可以被看作舞蹈大众化的一个手段。同时,它更是陈维亚等中国“新生代”舞蹈编导在舞蹈观念更新大旗下的一次有力的实践。
一个人举棋不定时镜头切换到层层推进的波浪,如出一辄。“虚”的情
感在舞台上得以“实”化,观众视觉丰富了,舞蹈形象也更为饱满。
月牙冲破父亲阻力追赶情郎莫高一节,“电视思维”痕迹显著。透明的幕布遮挡住的舞台后区,痴情女快“马”(特制木马)加鞭沿直线追出,舞台左前角,将军率一干人马作剑拔弩张状。这是同一时态下两个不同空间状态的营造。。舞台上运用此计,是舞蹈场面设计上的一个突破,让人觉得新颖。
莫高与月牙莫高窟互述衷肠,月牙父的金戈铁马将之重重包围。镜头忽远忽近,描述骑兵铺天盖地的强大之势,强调出一种对比,形成一种冲击。电视可以利用镜头转换包括“特写”捕捉同一时空下,同一情势中不同人物的状态,我们现在在舞台上看到了同样的效果。人们的感受似乎已远远超出对“动作语汇”的观赏,而是对一组电视镜头的追踪了。
⑸ 歌舞剧<红磨坊>观后感 一千字左右啊。。。。。急。。。急。。。
如果要选择一个词来形容这部影片,我想我选择的词会是“精彩”。的确,戏里戏外,场面恢宏华服闪耀让人目不暇接。剧情其实老套缺乏可陈,只不过是貌美的歌伎与多情的书生相爱,冲破重重阻碍最后却以红颜薄命首场。传了千年的故事。
而这样的片子,最后居然也让人看出了几分感动,这就是妮可演技令人惊叹的地方了。毫无疑问,妮可在里面造型惊艳无懈可击。我承认,她是让我看下去的主要动因之一。一双美腿笔直修长,小腰盈盈一握,眼神流传风情万种。特别是在一见钟情后,她眼里的甜蜜让脸庞瞬间柔和下来,整个人也笼上了温柔的光芒,十分迷人。
比较喜欢的是影片的前半段,没有那么多的沉重,泪水或是离别。年轻的人们因为爱情而才华横溢,神采飞扬。
刚说了看下去的第一个动因在于妮可,而第二个动因,我想就是里面的世纪歌曲大联唱了。
我承认,从一开始的音乐之声我就开始笑了。而康康舞的开场居然也把熟悉的旋律融进了现场的狂热。而your song,我的心头好,更是作为了贯穿影片的旋律之一。恩,我承认,男主的唱腔惊人,尤其是一个长得帅,唱得好,更兼演技的男演员,是多么的难得。可是。居然有人说他比Elton唱得深情,怎么可能,我首先一万个不同意。。。
还有在屋顶上的那场戏。男主一开口就是all you need is love,心里暗自赞赏导演的好品味,一边在脑子里迅速酝酿出下一句的旋律准备和上。可是,下面的却神奇的转调了。此情此景,让我迅速想起风靡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歌曲联唱。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样的风潮应该是有一段相声带起的吧,从包青天到武则天。。。呵呵,编曲还是蛮厉害了,转接不漏痕迹,而且每句都别有深意。
最搞笑的还是like a virgin。剧院老板的新娘造型让我想起了吴孟达。坐在屏幕前面乐不可支。没看过麦姐这支歌的mtv,不过我想,也不会比这一场更精彩了吧。
当然,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旋律。比如material girl,hero,i will always love you,smells like teen spirit等等等等。冷不丁就会听到四面八方熟悉的旋律或者歌词冒出来,无疑是件颇有乐趣的事情。当然,毕竟不是生长在那样的文化环境,很多旋律找不到出处便也体会不出其中的意义。相信欧美的观众看起来会更加觉得妙趣横生。
如果说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话,那就是,那双弹钢琴的手可真长阿。。真长阿真长阿。。。恩,还有,妮可有一个造型像绝了范晓萱《绝世名伶》的封面照,也不晓得是哪个先哪个后。。。呵呵,不过都很好看就是了。。。
歌舞剧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从冲突的设计还是肢体动作语言,都较普通的戏剧更为夸张。看惯了生活化的表演,看多了人性的挖掘,这样热烈的形式便有些不容易接受。呵呵,不过谁在乎呢,享受了一场声色的盛宴,我很心满意足。
恩,说完了片子本身,在来说说片子里的爱情吧。公爵无疑是作为反面人物出场的,他是那个邪恶的城邦邦主,如果没有他,男主和女主便能从此幸福快乐。可是没有人注意到,红颜薄命的命运不是谁改变得了的,悲剧依然是个悲剧。
我很同情那个公爵。至少,我就并未看出他做了什么太过份的事情,相反,他爱上了Satine,眼里便容不下其他人。他给她买大粒的钻石,为她的理想大笔投资,相信她并不高明的谎言。甚至他也算得上是君子风度知礼节,没有强迫Satine就范,只是要求她在演出结束后常伴身边。当然,他也派出过杀手想要干掉自己的情敌,可就连Christian自己也说,love drives you mad。。。更何况,对比Christian将钱甩到Satine脸上的举动而言,究竟哪种伤人比较深?当然,我指的是两方都没有死的情况下。。。
影片的最后,公爵落寞离场,座位旁边只剩下那一大捧玫瑰花。他的投资只不过为他带来了一场她最不愿看到的结局。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Satine即将死去,他想的是成全这一对年轻人吧,她能幸福就很好。旁人看来,这样的成全不过是落败,他又有什么资格和这个愿为Satine付出一切的年轻人相提并论?我愿为你付出一切。。。多么可笑的一句话。本来就一无所有,又何谈一切?
公爵的错就在于他太过有钱有势,他为争取爱人所做的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的承受范围,于是变成了旁人眼中的仗势凌人。而他们,也藉着指责公爵的所做所为,证明自己的不畏权贵正义凌然。突然想起来一句话,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了流氓最后的庇护所。。。
还有一个人,被Christian称为巧克力的那个。我只知道他在Satine要被侵犯的时候挺身而出,却不知道在他护送Satine回书生家的时候,那个长久的注视里面有没有爱情。也许他才是最一无所有的那个,只不过是空有一身肌肉的傻大个。没人会正眼看他,没有人会知道他的想法,没有人关心他想要什么,当然也不会有人把他视作对手。有句话说是,忽略才是最大的侮辱。
呵呵,不过是一部电影,我说的太多了些。最后的结论是我不适合看带有太重英雄主义色彩的片子。人性过于简单,而我,则是对大力宣扬的东西习惯性表示怀疑。世界是一片深深浅浅的灰,一个人一个人,谁比谁容易。
最后还是打了推荐的评价。值得一看。
⑹ 舞蹈论文 舞蹈《我等你》
难度不大,我稍微指点你。
⑺ 舞剧的赏析或感想(400字)
有关《白鹿原》的感想 白鹿原为今年的北京戏剧演出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话剧《白鹿原》的演出才刚刚开始。北京人艺已经多年没有排过如此纯粹的现实题材话剧,说它纯粹,是由于剧院选择这个题材时比起其它相关作品,似乎更少功利色彩,而更多从艺术或文学本身着眼。或许,正因其动机单纯,它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今天下午观赏了话剧《白鹿原》,虽然还没看完但我挺想写点东西的,我怕过后想说的一些话表达不出了,但又不知道到底要从哪个角度对这部戏剧作出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幸好自己有电脑同舍舍友的鼾声彼起彼伏,打开电脑终于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了,希望和大家能有共同的感受。 先前我看过小说的,可惜没能耐住性子把它全部看完,下午我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得:这么一个鸿篇巨著,什么样的人能够让两个半小时内的舞台演绎出这么多人的悲喜和小说中一直在表述的一种精神? 每一个看了原著的人看完话剧后都很难给予一个高水准的评价,话这么说绝对了点,也许偏颇了一些。单独从我个人来说,整出话剧给人的感觉就是匆匆又匆匆,时间匆匆,人物匆匆,时不时穿插着秦腔让人有时候摸不着头脑,我旁边的女生一直在说他们说的什么我都听不懂,哈哈,虽然是听不懂但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说对于我们这些不是专业的人来说它可能取得了些许的成功,教室里的阵阵暴笑声就说明了一切,只少给人的感觉不是苦涩乏味的,但我想评价一不巨作肯定不能只从这样的角度来说,秦腔好听是好听,但硬生生的也有点把剧情给扰乱了。人物出场缺乏戏剧性,也缺乏连贯性,缺乏背景的交代。 其实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无所谓的,毕竟这么厚重的一本书,仅仅两个小时的时间来体现这么漫长的故事,是比较紧了点。但我不能忍受的是没有字幕,整出戏都是陕西话对白,方言不说能否明白,就是有些字的音也不见得人人都能听懂,可这硬是没有字幕。我只是从周围一起观看者的角度发表一下我们的共同感受。对于好一部分观众来说,看的晕晕乎乎的,台上的人表演的卖力,台下的人却看着吃力。真恨自己为啥就不是陕西人呢?(哈哈)环顾一周,有不少观众已进入梦乡抑或是在那么昏暗的情况写还能写作业背单词,这就足以证明了这出剧的成功与否,也许跟正在步入22世纪的现在新人(大学生)也有关吧,我们正在一天天的疏远这种艺术,不知道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还可以用那个与时俱进来形容我们吗?悲哀! 结束了。终于结束了。不知怎么的对我一直有些喜欢的郭达产生了负面的看法,感觉有些遗憾,这就是媒体的力量很能影响到作为观众的我们,不知道这个写在《白鹿原》观后感上是否合适,是不是走题?呵呵,不管了反正这也是我的感受。不要怪我太刻薄。真的,作为一个观众来说,我有权抒发我的感受。捧臭脚不是的习惯。对于我来说,我要对得起我那宝贵的时间,更要对得起我不同于其他人的观看态度,我认真的看了,从开始到下课。我不能被人抽了还嗲嗲地喊声爽。就好像狗蛋说的:“小娥,俄要日你,你就让俄日一下吧,鹿子霖能日,为啥俄就不能日?”换成我的话就是:“导演,俄没权怪你,你也别怪俄哦。 俄咋个又打起巴掌了呢?收起巴掌,在你的小脸上轻轻的揉一揉。剧中的是我最欣赏的人,死的真是可惜,他是一个情种,一个爱情的奴隶,可能是我(们)太年轻谈到爱情我们往往都特别的关注特别的在意认为那是神圣的。“情种,爱情的“奴隶”(单引号不会用,键盘上没找到!晕!)”我一直对你们是持肯定的态度!兆海说:“共产党也好,国民党也好,到了屋里俄们就是俄们。”白灵是国民党,他就转而加入国民党,白灵成了共产党,他又想着加入共产党。对于他来说,什么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和心爱的人儿在一起,为了爱情而活,不是为了理想(我可是有理想的)。兆海的爱情是伟大的,也是可悲的。正如同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里讲到:纯洁的爱情要抛弃那些远大的抱负。但是兆海没有了抱负,也丢了爱情。这一段故事是此剧中我最喜欢的,自认为是最鲜活的一段。在不好的戏肯定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 最后的对这部戏剧的看法:此剧不是很好看,但是里面的秦腔很好听,可惜秦腔是秦腔,不是话剧。写到最后才发现让我很苦恼的问题——从什么角度来说这部剧——听觉。
⑻ 看灰姑娘舞剧的观后感
旋转的精灵
——舞剧《灰姑娘》观后感
几百年来,灰姑娘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在全世界儿童中传诵。2007年6月27日晚,我带女儿观看了加拿大舒姆卡舞蹈团的演出。《灰姑娘》拥有所有这些受人喜爱的元素:欺负灰姑娘的姐姐、盛大的舞会、对爱情的追求,当然还有可爱的精灵。比如帮助灰姑娘找到幸福快乐的仙女。此外,舒姆卡的《灰姑娘》融合了芭蕾和民族舞蹈的特色,形成了一个色彩丰富的展示台,从开始到结束,拥有独创的音乐和华丽的服装。这一版本《灰姑娘》的舞台背景及穿着打扮将是不容错过的视觉享受。
第一幕
在乌克兰的村庄里,人们都喜欢一个小姑娘——灰姑娘。灰姑娘的父亲是个鞋匠,妈妈去世了。灰姑娘虽然想念妈妈,仍然热心地为父亲和一个时髦的寡妇准备着婚礼树。
一个黑衣精灵出现在村庄里,她预知了灰姑娘的命运,送给鞋匠一根羽毛。
灰姑娘送给继母的礼物,被继母带来的两个姐姐扔掉了。
村长在举行庆丰收的舞会,王子的到来使姑娘们欣喜若狂。王子邂逅了灰姑娘,并送给她舞会请帖。
两个坏姐姐撕破了灰姑娘参加舞会的衣服。她伤心的哭了。
黑衣精灵又出现了,她带领精灵们跳着怪异的舞蹈,为灰姑娘准备出了华贵的礼服,
帮她去参加舞会。
看着一个个舞蹈片断忽然想到了《家有儿女》中的后妈,那种和谐美满的再婚家庭,在中国能否找的到?我喜欢那两个姐姐夸张的舞台形象,尤其喜欢鞋匠为灰姑娘制作白皮靴的那个舞蹈片断:滑稽、诙谐、而又幽默,很有卓别林的风味。
精灵们的旋舞是这个舞剧的高潮。欢快的节奏,旋转的舞裙,既有爱尔兰民族舞的味道,又像芭蕾舞的变形,忽然间让人就感觉到自己也轻飘飘的转起来了。直到听见女儿在耳边说:“妈妈,我想藏到他们的裙摆下捉迷藏。”才醒悟过来,原来自己走神了。同时与女儿相视一笑,她也能真正看懂这个舞剧。
第二幕
舞会上灰姑娘的继母和两个姐姐丑态百出,受尽嘲弄。
在精灵们的帮助下,灰姑娘与王子舞在一起。当午夜的钟声响起时,灰姑娘不见了,伤心的王子四处寻找。黑衣精灵给王子一只漂亮的水晶鞋。
击剑高手陪王子在各地寻找鞋的主人,灰姑娘的两个姐姐让鞋匠也为她们做漂亮的白鞋,好赢得王子的爱。但她们俩被击剑高手识破了。灰姑娘与王子重逢了,于是王子和灰姑娘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一幕的演出不如第一幕,等到王子和灰姑娘重逢的时候,又回到了精灵们的旋舞,才又有了小高潮的气氛。
好喜欢看类似的演出啊!对同行的朋友说:“只要有类似的歌舞可看,不吃饭也不觉得饿。”
⑼ 孔子舞剧观后感100字
孔子舞剧读后感,
且不说用舞蹈形式表达抽象的思想,其难度有多大内;仅是舞美、服饰、舞蹈中容对春秋时期文化元素的运用,就已是一项不易的工作。一群“80后”的主创,本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舞台上艺术地再现了春秋时期的生活环境。舞台上,一些用于营造时代氛围的道具总是似曾相识,细想,原是仿制了那些出土的春秋时期文物,如灯台、案几、傩面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