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旅行记影评
A. 需要一篇关于宫崎骏《风之谷》的影评
曾经一度,我看那么多的电影但是从来不看动画。那时的固有观念认为动画的世界终归肤浅和虚幻。离我所喜欢的电影,是有相当的距离的。
后来有朋友介绍我看宫崎骏的动画,只说值得,没说原因。于是大概在2年前一个甚是无聊的下午,我在找不到其它电影好打发时间的情况下看了《幽灵公主》。坦白的说,当时看完的感觉是,故事不错,也看出了宫老想要阐释的道理。但是感觉有比较明显的造作的痕迹,也就是说,说教味太重。所以,当时的感受是:可以理解,但并不喜欢。
在另外一个寂寥的下午,我看了另外一部宫老最富盛名的作品——《千与千寻》。这的确是我看过的最有深度的动画,而且可以这么说吧,它所阐释的,远超一部动画本身。“人性”这个词,在那个虚构的世界里被演绎得那样真实而动人。
再后来,又看了《天空之城》。这已经是宫老比较早期的作品了。正是这部作品,让我真正喜欢上了宫老的作品——不是因为那悠扬婉转的旋律,不是因为浪漫感人的故事,甚至不是因为那些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种种思考和哲理。我喜欢它最大的原因,只因为它的结局——一个除了无奈几乎什么也不剩下的结局。喜欢它,也只是因为它契合了我的思想——我们对别人的言行无奈,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无奈,我们对这个世界无奈。
昨晚,看了《风之谷》——宫老的成名作。可以说,这部略显生涩的作品,却更多的感动了我。
主人公娜乌西卡几乎是个完美的人——美丽,善良,勇敢,坚强,宽容,而以上的种种,又体现出她的智慧,她的伟大。
其实如果看过宫老的其他作品的人再看这部,不会感到任何的新意,因为它一如既往的探讨了人类和自然如何共存的命题。在这个大命题下,透视了人间的种种——有的人怀揣美好的愿望,希望拯救人类,带来的,是更多的伤害甚至是加速的灭亡;有的人,摇着伟大的旗帜,声称自己是伟大的领袖,其实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又一个野心家,企图统治世界;有的人,本性善良,在被欺凌之后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为了复仇不计后果,不择手段;有的人,为了追寻问题的根源,为了寻觅终极的答解,一声奔波,不知前路如何;有人的,热爱世上的一切,去包容,去接纳,却也未知结局会怎样。还有无数的更多更多的人,他们什么也不是,他们就是这样本能的活在世界上,被别人所左右,别他人所驱使,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随波逐流。
这个世界被人们污染的黑暗不堪,当人们发现他们一手带来的黑暗开始报复的时候,他们无视。当黑暗不断蔓延,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人们开始害怕,开始愤怒,开始反报复。他们看不到黑暗背后的美好,他们不了解自己的无知与荒谬。他们狂妄的呼喊着要让世界消除黑暗,却不明白自始至终黑暗就是他们本身。
那以上表现的种种,分明就是生动的世间百态。让人愤怒,让人感动,让人唏嘘,让人叹息,最后更多的,还是无奈。
诚然,影片的最后,宫老还是给了我们希望的,毕竟如果世上的人们都和娜乌西卡一样的话,我们会觉得我们或许还有救。但这样近乎完美的人物现实中几乎就不会存在,又如何奢望会有更多?
于是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部在一些地方略显粗糙和生硬的成名作却更多的给了我感动。因为我恰好几乎是从宫老的晚期作品倒推着看的。越到后期,他的手法也就更圆润纯熟,杂糅的东西和思想无疑就更多而很多必然隐含。而这部早期的《风之谷》,却是大师沉积多年的爆发之作,它包含了宫老多年来的思考和观念。于是它几乎无情的抨击了所有人,在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后面却几乎没有给我们留下希望——而这,恰恰是我喜欢的。
宫崎骏曾经说过他希望看到东京被海洋淹没。我想他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的行为再也带不来光明的希望,那么他宁愿全世界都毁灭。于是我想我们就更能理解他所有作品里的思考和哲理。其实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夸张点说的话,你甚至会觉得那是一次又一次似曾相识的重复。正是这些重复的感动,让我们永远不会腻烦,永远会保持一丝清醒和理智,让我们能够相信他留给我们的那一线生机。
B. 三分钟看懂为什么要去月球挖土的 观后感
三分钟看懂为什么要去月球挖土的挂后感。三分钟看懂为什么要去月球挖图的挂后感,你去月球以后回来一定要写观后感的。
C. 《月球》观后感50字
“moon”的中文译名叫做《月球》而不是《月亮》,的确,译成“月亮”,就少了科幻片的味道,那么译成“月球”又少了一些能体现影片人文关怀的感性元素。看来越简单的名字翻译起来越是难以把握要点。
《月球》讲述的是一个以未来为背景的科幻故事。一家能源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开采月球上的能源,运到地球上卖。而月球上必须留有人手来完成能源收集和运输等程序工作。而这个唯一的在月球上工作的人,就成了本片的重要主角。所有的故事也都围绕这位(或是两位,或是更多,或者再加上一个机器人)展开。
从故事叙述的节奏来看,开始部分并不紧凑,而到中期却能让你开始舍不得眨一下眼睛,尤其是当Sam(Sam Rockwell)发现了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开始。而大量的伏笔设置以及影片后期所对应的一一揭晓,也足以让细心的观众凝神窒息,眼花缭乱。不得不说,《月球》把科幻故事的经典演绎手法再一次完美的演绎给了观众。
影片拍摄的场景主要是虚拟的月球基地内部和模拟的月球表面。六个轮子的月球车在月球表面画着一排排轮胎痕迹时,你或许会想,真正的月球表面想必也就如此而已吧。
对克隆人的演绎,我在cast上看到,克隆的Sam是由Robin Chalk扮演的,而之前我一直以为是同一个演员饰演两个角色,大概是某些场面……比如两个人接触(比如打斗)的时候需要另一个长得比较像的演员做替身。不过对于Sam Rockwell的演技,通过他所扮演的各个版本的克隆Sam还是应该加以充分肯定的。有些时候,明明是同一个演员,你却从没觉得他们是一个人。这不仅需要故事的衬托,更需要一位好演员对角色的区分和理解。
影片中高度评价了智能机器人Gerty,从为期配音的Kevin Spacey 就可以看出导演对这位机器人兄弟的重视。它受命于公司的程序,却以保护Sam为最高宗旨。在影片的最后,Sam甚至对这位可以在显示器上用鬼脸现实情绪的Gerty说:我们不是系统,我们是人!
在《月球》中,曾透露一个也许在故事中就不真实的时间,而那个时间恰恰是2012年,不知道是不是导演在向灾难巨制《2012》致敬。
《月球》中的Sam跟《机器人总动员》中的WALL-E有十分相似之处,那就是孤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这也是最能获取观众同情并为之动容的要素之一。从Sam对回家的期待,到无法回家的绝望,呈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的悲剧例子。在Sam连线到自己家中,看见自己早已经长大的女儿时,似乎之前所遭受的一切痛苦都不如这一刻来得刻骨铭心。他看见了自己的女儿,得知了妻子的死讯,却不能告诉女儿自己的身份。而就连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恐怕真的不是这位15岁女儿的父亲。所以,Sam不能说,更不能告诉女儿真相,他怎么忍心去破坏“另一个”本该属于自己的家庭呢?
但是,Sam想回家。
但是在那一刻,我想,观众心中的Sam只有一个。就是那个热爱生活、心怀希望、孤独、痛苦却最终选择奉献的Sam。
D. 求《黑衣人》的影评。。专业的、
《黑衣人3》:两个妙笔一点坚持
时隔多年再见黑衣人小J和老K,快乐更多,感怀更多,威尔史密斯和老琼斯都老了一些,但岁月的流逝反而激发出更强劲的活力,依然是在不遗余力的生拌热烹,用各种幽默和想象力来呈现出一场绚丽的星际大追捕,当《黑衣人3》踏着经典的脚步穿越到经典的1969年,带来的是超出想象的快乐,接近极致的风骚。
《黑衣人3》算得上经典复生的完美案例,前两部只是两大主演的喜剧表演和无羁无绊的异想世界令人心动,第三部不仅完成了两大招牌看点的原味复刻,还祭出两大妙笔加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影片的第一个妙笔是通过J穿越时空与青年时代的K联手克敌,把对于人类探索太空历程中非常重要的1969年作为时间背景,在完成向科技前辈致敬的同时,给影片注入了浓郁的复古气质,过去与未来相映生辉。另一个妙笔是把J和K的人生轨迹和渊源作为解决地球危机的重要线索,解开了人物性格由来之秘史,运用扎实的情感对系列三部曲进行了一次无缝焊接,足以让《黑衣人》系列的影迷感慨啼零,原来J和K都并非表面上那么的没心没肺,嬉皮笑脸和故作艰深的背后,有着那么深情动人的心路历程。
其实,《黑衣人3》的妙笔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因为该系列两部的个性和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宛如胡闹般的喜剧气质,而第三部加重了情感戏的比例,K与O的恋情,J与K的前史,而且时空穿越的故事逻辑也比较复杂。很明显,马里导演顶住了压力,把故事编排得高潮迭起且并无滥俗之感。J拿着手持时光机跳大楼穿越时空,拿“人头”打保龄,安迪霍沃尔成了黑衣人卧底,阿波罗11号登月出发前阿姆斯特朗假装看不见火箭上酣战正欢的黑衣人和外星人,青年版K拿出了一只需要调节电流的复古风失忆笔,等等大量幽默桥段都是很精妙的设计,让喜剧效果具有了更多回味的空间。
除了故事的成功,另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是视觉效果,《黑衣人3》的技术和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在IMAX给了外星人们更加招摇的舞台,开场大反派完爆月球监狱,小J与外星鱼的“湿身”大战,环形摩托车的追逐战,都在巨幕上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呈现,精美的细节把想象力变成了震撼级的视听效果。
纵观花样繁多的以外星人为题材的好莱坞科幻电影,《黑衣人》系列是一个异类,它从不打造宏大的战争灾难,不做相对严谨的硬科幻设定,也没有血腥爆裂的动作场面,而是开放想象力,展现出大量形象和行为都非常夸张且滑稽的外星角色,再通过J和K这两个搞笑高手,把故事变得妙趣横生,五彩缤纷。有句话说起来很俗却很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正是《黑衣人》系列15年如一日的专注于自身的个性和风格,在技术大爆炸的年代里仍然坚定不移的延续同样的喜剧风格和经典元素,才由《黑衣人3》再造传奇,把该系列的影史地位从准经典升级为经典。
E. 地道战影评
团结就是力量
在寒假期间,我又一次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光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最终取得了胜利。
当我看到,电影中的人们那么英勇的对抗鬼子,电影中的人们面对生死还有国家民族的利益抉择时对国家的无条件奉献,我便被深深的触动了!因为,这部电影也只是一个历史的缩影,是一个民族在崛起时伟大的抗争。仔细看一看,在地道战的抗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了英勇无畏、顽强拼搏、机智努力的大国精神。看着老百姓们从容地面对着毒气与水淹,百姓们大胆的、机智的面对鬼子的花招,我的内心又再一次充起了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无比自豪与骄傲。
去年,10月1日,当庄严的国歌在天安门上空响起,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看着军人们踏着整齐的步伐,歼8歼10飞过蓝天,想起中国艰难的60年峥嵘岁月,想起中国在60年的坎坷中艰难挺起,中国不容易!
虽说现在我们还没有杰出的诺贝尔获奖者,还没有象美国人一样踏上月球,甚至在科技上还超不过曾经侵略过我们的日本,但是谁说这不可能,谁说这是中国人的空想。中国早已不是那头沉睡的雄狮,有朝一日,中国一吼天地也要颤三颤世界闻名的宝座终将被中国抢夺。这不是预言是无数炎黄子孙的期盼,无数龙的传人的梦想,不过请相信这种将成为现实,世界高端的科技终将被中国人掌握。
看着地道战,中国儿女的团结也将我触动,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永放光芒,这是中国千年不变的凯歌与法宝。看了【地道战】我更加深信,没有什么困难能打垮中国,团结的中国人民可以取得胜利。激昂的歌儿又响了起来,让我们齐声唱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F. 地心历险记3飞向月球观后感
《地心历险记》讲述了一个很有卓识的科学家和他的侄子在冰岛上进行学术探险旅行。在途中,他们和当地的一位导游无意间掉进了深渊。但他们想离开这深渊,唯一的方法是向地心行进。他们在向地心行进过程中,见到的景象越来越让他们感到吃惊,像什么食人植物、会飞的巨型食人鲳、火烈鸟、远古恐龙等等。随着行程的行进,身处环境是越来越险恶,这三个人渐渐意识到,必须尽快回到地表,不然他们的性命就难保了。最后他们利用水与即将喷发的火山熔岩碰撞后产生的蒸汽,搭顺风车,成功回到了地表。
《地心历险记》是国内引进的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数字3D大片。立体镜头十分逼真:当出现无数萤火鸟时,大多数观众都纷纷伸出手去抓,以为自己一伸手就能抓住它们。当食人草要吃人的时候,不少观众都吓得大呼小叫,直往后躲。
地心历险记,也有得翻译是地心游记。年轻人自己设计了地心探险船,却被人剽窃,结果只能接受,因为他想去,而那个商人答应让他带队去寻找失落的文明。他认为古代的一部分人通过火山口进入了地下,而事实结果证明他是正确的。他们到达地心后,见到了数万年前的野人。而这些人被一个神秘人所控制,整个地心也是由他控制。他们的飞船,能够承受多少高压我忘了,但是记得能放五百万伏高压电。最后他们从神秘人手里抢到了能控制地下世界的能量,神秘人坠到岩浆里了。
将国家宝藏从尘封中解禁,印第安纳·琼斯手中的水晶骷髅也还没有仔细的把玩欣赏,凡尔纳大叔又马不停蹄迫不及待的带着我们开始了另一段探宝的旅程。这两年探宝类大片似乎有些让人有些许审美疲劳的感觉。不过比起其他类型或题材的影片来说,探宝类的影片产量其实并不高。造成我们疲劳的原因,只是在于探宝类影片的缺乏新意,乏善可陈。无非就是解谜、迷宫、历险的老三套,最多再加上一点男欢女爱与暴力凶杀以此来辅佐金灿灿的宝藏来一起共同烘托出一个更大的,有关人性贪婪的主题。
不过以这样传统的眼光来考量《地心游记3d》这部片子的时候似乎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原因很简单,片名中的3d就说明了一切。这部片子卖的不是悬疑、不是推理、甚至也不是原著显赫的声名,一切的内在到了本片中都成为了视觉外表的附庸。炫技术,用奇异的影像最直接的抓人眼球才是本片的真正意图所在。身临其境般的见识绚丽的精灵,坐上深矿中的轨道车一路呼啸,体验地下不为人知的幻妙世界将是本片能够给予我们的全部。想想,用一张电影票坐回过山车,游览海底公园,另外顺带领略经典科幻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是物超所值了。
G. 纪录片《日月星宿-月球》的观后感,至少五十个字
纪录片日月星宿月球的观后感。
H. 请帮忙找找电影《月球》英文故事梗概和影评
◎简 介 山姆·贝尔(山姆·洛克威尔饰演)即将结束与月球公司的合同。工作三年来他都衷心的为公司效力。期间,他定居在月球上的一个基地塞勒斯涅,唯一陪伴他的是一个机器人(凯文·史派西配音)。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开采月球上的氦-3元素。这种气体,是解决地球能源危机的关键物质。 在如此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山姆严谨地按照规则手册上的条款去工作。三年来,他在月球上度过的日子还算平静。大量的独处时间,让他有机会去反思自己的过去和工作上的问题,还有他那无法控制的坏脾气。每天,他都重复而机械性的完成他的工作,大部分空闲时间都用来计划重回地球,和妻女团聚,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就在返回地球的前两周,他开始产生了幻象和幻听,令他感觉极其恐惧与不安。后来,在一次日常开采中出现了重大的事故,他发现了月球公司新招聘的代替他的开采工看起来极其面熟…… 而就在他返回地球之前,他才惊觉他的生活并非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影片简评 在正式上映之前,导演已经携电影参加了不少电影节的展映。都获得好评。在美国西南偏南电影节放映的时候,座无虚席。吸引观众的,并非什么科幻大片常见的精良制作、宏大叙事与眩目的特技。更没有什么外星人或者奇妙的空间设计,主要把握的是人物内心的恐惧和情感波动,在荒凉封闭的月球上,营造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影片的目的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悬疑故事,更深层次的想法是要探讨人类的孤独,以及面对孤独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表现。 山姆·克洛威尔一个人几乎撑起了电影的大半部表演,大多数时间里,画面上只能看到他一个人。他的精彩发挥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影片的成功。当然,吸引人眼球的还有影片中的机器人哈尔,制片人找来著名影星凯文·史派西担当配音,也算是用心良苦。观众们对于机器人一直都偏爱有佳——《星球大战》系列中,惹人喜爱的R2-D2,还有《银河系漫游指南》中患有忧郁症的机器人马尔文。它们都用自己独特的魅力给电影增加了神采,也成为了无数影迷心中的挚爱。2008年《机器人瓦力》的热映更是再次加剧了观众的这种热情。相信通过影帝凯文·史派西的演绎,哈尔将会是一个全新的令人喜爱的机器人形象。
I. 太空漫游》影评及解析 送给看得半懂不懂的同学
在图书馆早就看到了《太空漫游四部曲》,分别是《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看着这些雷同的书名,一直以为是有人通过电影仿的伪书,没什么兴趣。前两天终于忍不住全给借出来了——看来我是这套书在本图书馆的第一个读者——才发现差点就错过经典了。
作者克拉克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被《洛杉矶时报》评价为“太空时代的桂冠诗人”,这四部曲分别出版于1968年,1982年,1987年,1997年。可能有人注意到了,《2001:太空漫游》的出版时间与电影上映在同一年。正是这样,《2001:太空漫游》的故事情节是由克拉克和库布里克共同构思创作的。从第一本可以看出来,或许作者并没有打算写后面三本。书上的情节和电影略有出入,但不影响大局,但《2010:太空漫游》小说回顾2001的情节却与《2001:太空漫游》小说的情节略有出入,与电影内容相同。大概是因为电影太有名了,所以作者就顺着电影续写了,但只是部分细节,与故事大局无关。
现在解释一下大家看完本片普遍的疑点:
1、黑石是什么?
宇宙中一种远早于人类的生命,科技、智慧发展到了极致,他们已经可以将自己的心智从身体中抽离出来,变成一种无形的能量体,这种能量体不断吸收宇宙间的能量,从而达到了永生,并获得主宰宇宙的能力。纯意识形态的能量体可以迅速去任何地方,不受任何限制。宇宙就是他们的庄稼地,他们可以随意地耕作和收获。宇宙更是他们的实验场,他们不断地到处做着生命与文明的实验,而黑石就是用来实现他们目标他们的一种工具。300万年前,他们路过地球时发现了地球上存在着生命,他们希望能够开启地球上的文明时代。于是他们使黑石落到了猿人的洞口,黑石向猿人展现了更高级的文明,启发了猿人的心智,从此开启了人类文明之光。而他们飘向了宇宙的深处继续做下一个实验,地球不过是他们撒下种子的一个地方而已,并没有特别意义。留在月球上的黑石磁场指向木星,这才有了2001太空漫游。
如此一说,黑石背后的主宰者就有些像上帝了,而很多人则会觉得这不再是一部科幻的小说或者电影,更像是神话。其实不然,我们现在的世界就已经有虚拟的组成的,否则你电脑硬盘中那几百部电影从何而来?
2、哈尔为什么发疯?
这是很多人想不通的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小说中解释了这个原因,因为怕被泄密,发现号去木星的目的,飞船上只有三个人和哈尔知道,而这三个人是处在冬眠状态。两位日常驾驶飞船的舰长鲍曼和普尔反而不知道,哈尔已经被输入命令,如果人员全部出现不测,它也要独立完成这个使命。对哈尔来讲,完成任务是大于一切的。而同时呢,根据原有设计,哈尔必须精准地、毫无隐瞒地处理一切信息。这样呢,它既要对它这艘飞船上数月来唯一可以交流的两位同事隐瞒一个天大的秘密,它的本性又是不能隐瞒任何事情的,于是,对于一个设定过程序难以应变的机器来说,哈尔精神分裂了。对哈尔来说,由于那项任务大于一切,所以它要脱离这种心理困境,就必须干掉它的人类同事,从而独自去完成任务。
3、电影前面的弗洛伊德博士,后面怎么消失了?
其实两位舰长鲍曼和普尔就是弗洛伊德博士选上的飞行员,他们在飞行过程中一直听命于弗洛伊德博士。自从博士发现月球上黑色石板的磁场指向木星后,这项探险计划就开始了。弗洛伊德博士是《2010:太空漫游》的主角。2061年他还漫游了一次太空。
4、鲍曼给哈尔断电后,飞船驶入一片光电中,他到了哪里,为什么还有一间地球上的屋子?最后为什么有个孩子坐在宇宙中?
事实上鲍曼给哈尔断电后,地球上指挥中心已经把这项任务的秘密向他公开,并希望他能独自完成这项任务。鲍曼又孤身一人航行了数月。到了目的地时,他发现空中悬浮着一块更大的黑石,长边达到2公里。于是他把飞船驶上了轨道,然后他乘坐分离舱——就是普尔在外面修天线时驾驶的球形飞行器——试图降落到黑石上面。当他抵达黑石上面时,却发现有一股力量把他拉入黑石,黑石里面是一个璀璨的宇宙,鲍曼大喊了一声;“天哪,到处都是星星!”这是地球听到他的最后一句话。鲍曼掉入了一个星际之门,很快他发现自己降落到了一个房间里,家具电器一应具全,甚至还有华盛顿的电话簿,但大多数家具都只是粗劣的仿制品,电话簿里一个字也没有,只仿制了外形,这是主宰者为了向他表达善意,从地球上模仿而来。鲍曼在上床休息后,他的记忆和意识正在被主宰者慢慢剥离,等他完全脱离了肉体,黑石出现了,他永生了,他成为了主宰者的一个下属,或者说一个工具。
变成能量体的鲍曼,他回到了地球上空,他还想看看生他养他的地方,他曾经爱过的人……这在《2010:太空漫游》里有特别描述。
5、哈尔(HAL)是不是影射IBM?
几乎所有的猜测都认为HAL影射了IBM,因为HAL这个单词的每一个字母恰好是IBM每个字母的上一个字母。
但作者极力否认这个猜测,他甚至在《2010:太空漫游》里借HAL的设计者钱德拉的口中否认这个说法。
“钱德拉博士,听说你取HAL这个名字是暗示它比IBM领先一步,是吗?”
“胡说八道!我们有一半是从IBM出来的,多年来我们都极力否认这项谣言。我想今天稍微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H-A-L是从Heuristic ALgorithmic(自学演算者)来的。”
======================================================
《生命的奥德》(节选)
J.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看后影评急急急 (50)字以上
《三傻大闹宝莱坞》真是一部有趣的印度影片,幽默、感动。它常常会使你流泪,也会禁不住让你哈哈大笑起来。
它主要讲述了两个好兄弟莱俱和法汉去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过程中展开了许多回忆。兰彻顶替别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个印度名校,但是压力却巨大,几个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放弃了生命。这所学校是非常注重成绩的,成绩决定着一切,没有好的成绩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没有受到压力大而放弃,用他自己的智慧、幽默、善良和开朗的性格影响着周围的人。他们三个好兄弟还经常受到退学的的打击。害怕、紧张的心情使莱俱被野蛮的院长——病毒的强迫退学而跳楼,变成了植物人,后来被兰彻和法汉救活。经历了酸甜苦辣的大学生活,最终兰彻用智慧征服了印度科学界,他成为了一位具有400项专利的天才科学家;莱俱也实现了梦想,成为了工程师;而法汉却成为了野生动物摄影家,完成了他的梦想。
梦想是什么?是我们心中的目标。电影告诉我们要去追逐它,去实现它。不要放弃,尽管路上障碍重重!没关系,想办法跨过它吧!电影中最真挚最感人的就是三个朋友互相真诚的帮助,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属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终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是电影中的一句话,成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词,只要努力,有什么不可能的?想要成功,脑海里必须要有两个字——坚持。说说简单,做起来可是非常难的。但是,只要你真心的想要成功,这也是个简单的考验。
对于这部影片,还让我特别喜欢的就是对印度有了更多的了解。印度的服装,美食,礼仪都很特别!特别是女主角穿的服装颜色艳丽,款式不同于我们的普通服装,非常有民族地域特色!还有就是印度的风景了,在法汉和莱俱开车去找兰彻的途中,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下尽是美丽的风景,火红的叶子煞是美丽!真希望今后等我长大了,有机会可以去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城市看看,一探究竟!
这真是一部励志的影片,用独特的方法告诉我们了许多道理,使我看了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