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书画展观后感
Ⅰ 平遥书画展近期活动观后感(150字)
“老夫八十尚孩童,西抹东涂太匆匆。梨枣已灾三万牍,桑皮又破九千重。山高水阔欺毫素,姹紫嫣红愧化工。老去犹无知过意,竟开画展绐痴朦。”这是我国当代红学家冯其庸老先生为其5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书画展所吟。
这次是继他2001年举办书法画摄影展后的又一次展览。在这五年里,冯先生于2004年穿越了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2005年第三次登上了帕米尔高原的最高处———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达坂,与中央电视台和地方政府一起为玄奘树立了“东归碑记”,再次领略了喀什昆山的雪景雄姿,并由米兰进入罗布泊至楼兰,穿越罗布泊到达龙城,经白龙堆、三陇沙入玉门关到敦煌,所走路线即张骞西行和玄奘东归的古道,是冯先生平生最大快事也!
万里壮行,师法自然,妙造自然,古人山水画的各种技法都是从自然界中的山水总结而来,而大西部豪迈奇谲的山水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古人还没有完全概括出来。冯先生根据传统中国画的技法、色彩、构图等等,随着经历的深入、视野的开阔、人文的渗透,自然而然就找到了表现西部山水的技法,拓宽了山水画的创作之路。
由于到名川大山开阔胸襟,冯先生的文人画笔墨精神到晚年不但不颓缩,反而气度直逼山阴徐文长,不少丈二八尺的作品,首先从形式上打破了以往文人画以小品见长的旧习。如四尺整幅<<兰草>>,以破笔、燥笔作线条,虽属旧题发挥,但能一气鼓铸,冲出牢笼,画题“思美人兮千里”,则取自<<离骚>>诗意。八尺条幅<<墨葡萄>>题诗曰:“青藤一去有吴庐,传到齐璜道已疏。昨夜山阴大雪后,依稀梦见醉僧书。点线气魄放逸,笔墨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还有八尺条幅《紫藤》,虽然也是常规题材,但因变小品为鸿幅巨制,量变引发质变,大块留白与大块涂抹,纵横捭阖、笔飞墨舞、纵情使气、痛快淋漓。这些作品,不因巨幅而显空泛,反而浑融文人意趣。
冯其庸自述云:“不游名山,不知造化之奇,不知古人深且奥也;不学古人,不知已之不足也。”特别是近年来,他深入五代两宋,临习的巨幅山水,如临巨然的《秋山问道图》、临关仝的《秋山晚翠图》、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都是八尺巨幅,且都是一丝不苟、工整的宋人画法。他临习这些山水,目的是学习古人的笔法、墨法。我们可以从这里的《幽谷飞瀑图》(见附图左者)一窥他对传统的深入程度。
正是师承广泛,并结合自身体验,加上深厚的国学底蕴,才使他的画别具一格,如他据东坡诗意创作的六尺整幅《青山一发是中原》(见附图右者),画面大部分都是线条表现的大海,波翻浪涌、辽阔无际。画面下方是孤岛,上面有两棵椰树和两间草屋,两棵椰树寓意东波和陪同他的儿子;“遥望”沧海远处,几笔涂抹的青山,乃寓“青山一发是中原”的画题。为深入理解东波《澄迈驿通潮阁》词意,他特意实地考察,找到了当年东波贬海南之居所的踪迹,驰情千载,异常兴奋,乃作图记之,几度诗文题跋,以明其志,才情遥接千载。而冯先生的书法,在当代书坛的地们自不待言。
当我们在现代的环境里为冯其庸先生融诗书画于一体的传统艺术品格而拍案叫绝时,不禁想起古人的一句话:“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确,冯先生在经历了风雨沧桑后而大彻大悟,衍化学问形质,纵其心象轨迹,四通八达,气度浩然,堪与沧溟同科也!
Ⅱ 我与书展观后感四百字
上海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书展,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如此炎热的夏天,竟这么多人来看书,我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现代化时代,还有这么多人不泡在网上而看喜欢读书的。
走进书展,全国各地出版社几乎都到齐了,带着他们的畅销书和新书等来参展,在这“书海”的世界里,让我感受到现代出版业的高度繁荣。忽然瞥见了“世纪出版”那块有个角落有个小人书摊,居然有好多小朋友都安安静静坐着看小人书,看到这情景,我也似乎回到了小时候,一放学就去小人书摊看书。在上海人美出版社 的场地也占有很大比例的小人书再版物,买书的人很多,可见连环画在书业中还是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也更让我坚信小人书在人们的心中还是有那个特殊的地位。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内容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心情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心情马上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画,那更不用说了,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己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还望采纳~~
Ⅲ 迎新年书画展观后感350字作文大全
今天是8月17号,我和爸爸妈妈他们一起去参观青果果在商业街举办的书画展。专
我们早上十点开去商业街,属不到五分钟我们就到了商业街,我们一下车就被那场景的美丽吸引了我,再加上那些优秀的书画,那不就是独一无二.天下无敌了吗!
我们进去看的时候,那气味很重,我猜应该这些日子刚装修得吧。
我们一看就惊讶了,有好多好多优秀的作品:有的是老师做的.有的是同学做的.还有的是大书法家做的~~~~~~,这次书画展如果不来的话那可就太可惜了!
后来,我一直找不到我自己写的作品,我连忙去找老师,带我去看了后,我开始恨老师了,他尽然那我那副比较差的,也不拿好的,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很落后一样,可真倒霉呀!
我们观看到十点半左右就回家了,这次书画展肯定吸引了许多人啊!
Ⅳ 有关小学四年级作文欣赏书画展览观后感
为了我们的明天观后感人生就是选择,或这或那,或彼或此,我们无时不在选择。正是因为有不同的选择,所以才会有千差万别的结局,才会有千姿百态的人生。人总是在选择中前进的。做官的艺术、外交的艺术根本上就是一种选择的艺术。选择,是摇摆于多种可能性之间的最后的决断。由于结局是未知的,不可预见的,所以才让人举棋不定、左右为难。人虽是自由的,也有选择的自由,却并拥有自由的选择。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有两利取其一的幸运选择;有两害取其一的二难选择;有孤注一掷的赌博式选择.一般来说,选择是痛苦的,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据说,有一个傻大姐,媒婆替他说亲。问她:“东家人丑而家富,西家人俊而家贫。你选择哪一个?”傻大姐毫不含糊的回答:“那就西家卧侕东家食吧。”傻大姐真是傻的可爱,企图利益均沾,不知道选择就是意味着放弃。有一利必有一弊。选择此一物的利,就要同时认可此一物的弊。陀思妥也夫斯基《白夜》中,女主人公娜丝琴卡正答应嫁给梦幻者时,过去的爱人回来了。第二天,她写给给梦幻者的信里发出痛苦的哀唤:“天啊,要是我能同时爱你们两个有多好啊!唉!您要是他多好啊!”可是命运就是这样作弄人,她必须做出选择!她选择了幸福,也就选择了痛苦。痛苦与幸福形影不离的陪伴他一生!当鸟儿选择在翼系上黄金,即意味着它放弃展翅高飞;选择云天搏击,就意味着放弃身外的负累。智者曰:“两弊相横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所以说,选择其实就是放弃的学问。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从容地等待生活的转机,踏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的更加充实。能够放弃,就已经拥有了当机立断的果敢,顾全大局的胆识。人生总是要面临这样那样的选择,犹豫不决,就必然会错过良机,造成悲剧。选择当及时。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苏格拉底让几个学生沿一条小路,不许回头摘取自己认为最美的一朵花的逸事,极具启发性,可以说是一则关于选择的寓言。——性急的,摘取了见到的第一朵花;以为最美的一朵花总在前面的,到头仍是两手空空;唯有适时地在路中摘取的。得到了满意的花朵,虽然未必是最美的。只有看透选择和放弃玄机的人,才能彻悟人生,笑看人生,拥有人生的最佳境界!
Ⅳ 师生书画展观后感
[师生书画展观后感]曹宇先生从艺五十年暨师生书画展观后感作者;李晓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师生书画展观后感。2月14日,岐山关中大厦门前彩门夺目,鞭炮齐鸣,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曹宇先生从艺五十年暨师生书画展隆重开幕。来自社会各界的书画名家、曹宇先生弟子及省市领导约千余人汇聚西岐,于关中大厦八楼展厅内观赏作品,畅谈艺术,座谈交流。此次展览嘉宾之盛,规模之大,氛围之浓,让我深受感染,不由生出感慨和敬佩之情。因为自己是书画圈外的人,也不懂书法艺术,却无意中认识了一些圈子内的老师和朋友,和书画结了缘。这次,承蒙赵老师邀请,我这个即不会写毛笔和硬笔书法,又不会画画的人,也充当了嘉宾中的一员。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深深的敬意,参加了曹宇老师从艺五十年暨师生书画展座谈会,参观了次不平凡的展览,观后感《师生书画展观后感》。虽然对曹宇老师的篆刻、书法、绘画、剪纸已早有耳闻,却迟迟未能谋面。通过这次展览和座谈交流,让我对曹宇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艺术的力量和执着的追求,让我这个不是艺术圈的人也深受感染,顿生钦佩和敬仰之情。当日展厅内,热烈的氛围,激情的场面,涌动的人群,这无疑是对曹宇老师从艺五十年艺术生涯的总结和定位。尤其是,艺术界老前辈们专业的评论和点评,让我感受出了有一种自然的原始光芒在曹宇老师身上闪闪发光。正如大家所说,曹宇老师他即是一位思想家、艺术家,同时,又是一位学者、一位奇人。他献身艺术生涯五十载,追求真实、自然、平淡、永恒,这是他的一种境界、一种作为、一个文化人的心态。此次展览取材丰富,风格迥异,作品大多都是出自曹宇老师和他的学生之手,而且参展的作品都是经过统一装裱,皆为新作。因为自己不懂书法,对专业的评论术语更是陌生。因此,只能欣赏各位老师的佳作,却不敢妄加评论。以上所述,也就个人的观后感,用外行话做以总结,不到之处,还请曹老师多见谅!
Ⅵ 冯其庸书画展观后感
[冯其庸书画展观后感]八十岁境界是通达--冯其庸书画展观后感"老夫八十尚孩童,西抹东涂太匆匆,冯其庸书画展观后感。梨枣已灾三万牍,桑皮又破九千重。山高水阔欺毫素,姹紫嫣红愧化工。老去犹无知过意,竟开画展绐痴朦。"这是我国当代红学家冯其庸老先生为其5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书画展所吟。这次是继他2001年举办书法画摄影展后的又一次展览。在这五年里,冯先生于2004年穿越了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2005年第三次登上了帕米尔高原的最高处---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达坂,与中央电视台和地方政府一起为玄奘树立了"东归碑记",再次领略了喀什昆山的雪景雄姿,并由米兰进入罗布泊至楼兰,穿越罗布泊到达龙城,经白龙堆、三陇沙入玉门关到敦煌,所走路线即张骞西行和玄奘东归的古道,是冯先生平生最大快事也!万里壮行,师法自然,妙造自然,古人山水画的各种技法都是从自然界中的山水总结而来,而大西部豪迈奇谲的山水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古人还没有完全概括出来。冯先生根据传统中国画的技法、色彩、构图等等,随着经历的深入、视野的开阔、人文的渗透,自然而然就找到了表现西部山水的技法,拓宽了山水画的创作之路。由于到名川大山开阔胸襟,冯先生的文人画笔墨精神到晚年不但不颓缩,反而气度直逼山阴徐文长,不少丈二八尺的作品,首先从形式上打破了以往文人画以小品见长的旧习,观后感《冯其庸书画展观后感》。如四尺整幅<<兰草>>,以破笔、燥笔作线条,虽属旧题发挥,但能一气鼓铸,冲出牢笼,画题"思美人兮千里",则取自<<离骚>>诗意。八尺条幅<<墨葡萄>>题诗曰:"青藤一去有吴庐,传到齐璜道已疏。昨夜山阴大雪后,依稀梦见醉僧书。点线气魄放逸,笔墨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还有八尺条幅《紫藤》,虽然也是常规题材,但因变小品为鸿幅巨制,量变引发质变,大块留白与大块涂抹,纵横捭阖、笔飞墨舞、纵情使气、痛快淋漓。这些作品,不因巨幅而显空泛,反而浑融文人意趣。冯其庸自述云:"不游名山,不知造化之奇,不知古人深且奥也;不学古人,不知已之不足也。"特别是近年来,他深入五代两宋,临习的巨幅山水,如临巨然的《秋山问道图》、临关仝的《秋山晚翠图》、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都是八尺巨幅,且都是一丝不苟、工整的宋人画法。他临习这些山水,目的是学习古人的笔法、墨法。我们可以从这里的《幽谷飞瀑图》(见附图左者)一窥他对传统的深入程度。正是师承广泛,并结合自身体验,加上深厚的国学底蕴,才使他的画别具一格,如他据东坡诗意创作的六尺整幅《青山一发是中原》(见附图右者),画面大部分都是线条表现的大海,波翻浪涌、辽阔无际。画面下方是孤岛,上面有两棵椰树和两间草屋,两棵椰树寓意东波和陪同他的儿子;"遥望"沧海远处,几笔涂抹的青山,乃寓"青山一发是中原"的画题。为深入理解东波《澄迈驿通潮阁》词意,他特意实地考察,找到了当年东波贬海南之居所的踪迹,驰情千载,异常兴奋,乃作图记之,几度诗文题跋,以明其志,才情遥接千载。而冯先生的书法,在当代书坛的地们自不待言。当我们在现代的环境里为冯其庸先生融诗书画于一体的传统艺术品格而拍案叫绝时,不禁想起古人的一句话:"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确,冯先生在经历了风雨沧桑后而大彻大悟,衍化学问形质,纵其心象轨迹,四通八达,气度浩然,堪与沧溟同科也!摘录2006年10月16日《中国书画报》总第1616期(另图略)()〔冯其庸书画展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Ⅶ 书画展的观后感怎么写
考完试后的下午,也许是心情的问题,也许是因为考完试了,心里的石头总算是掉了一大半,哈哈!!!老师跟我们说:“等一下我们要去看学校的书画展,今天是这学期的最后一天了,希望大家表现好一点!”然后就叫我们出去集队了。
我们来到了展室的门前,只见平时平平淡淡的这里今天经过老师们的装饰显得格外有喜气洋洋的气氛(有点像过年),我的心情本来就好,经过这样的联想,我的心情更好了。
下面进行了剪彩仪式,有王校长,雷校长,韩主任,陈主任等等校高层次的领导人参加了剪彩仪式。但,我认为最精彩的还是王校长在开幕式时的讲话,他说:“美国什幺都好,就是在有一段时间里艺术教育做得不太好。艺术是能够发展人的思维的,那一段时间,美国的艺术教育没有苏联做得好,所以让他们在高科技领域的有些方面落后于苏联了。同学们要重视自己的艺术能力的培养,才能做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也就是学校希望你们做到的……”
天!我下了一跳!我虽然很喜欢艺术课堂,但我却不曾知道的是:原来艺术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
接着,我们便进入了展室。
展室里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画。有的,是绘画班的同学利用选修课的时间画出的“巨作”;有的,则是老师们利用自己工作的时间写出的一副副不同字体的书画。看着一幅幅书画,我的心里突然说了一句:这就是艺术。
坐在车上我想:“在这个学期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但,我敢打赌:这‘最后一课’一定是我映象最深的一课!!!
Ⅷ 参观东莞文化馆观后感1500字
天空东莞文化馆观后感500字,这个必须从网络上查询,他有好多份相似的论文
Ⅸ 书法展观后感 100字
书法是人的衣来冠仪表,是才自能风度的象征,中国人都希望写得一手好字,字如其人,文章华国,书法华身,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门艺术。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穿着汉唐服装
,舞出时代风采”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杨振宁在《中国文化与科学》中说:“我有一个朋友,熊秉明,是一个书法家、画家、雕塑家,又是
一个美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他写了一本已经一版再版的书,叫做《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书中这样
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他之所以这样讲,就是因为书法最
能够体现这个抽象化、浓缩化的精神。”民国大书法家沈尹默说“学书十年,当有小成”,隋代智永禅师学书法四十年不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