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菊题材
1. 一些名作家写菊的散文
1、《重阳里有最美的菊花》
作者:汪曾祺
菊花品种甚多,在众多的花卉中也许是最多的。
首先,有各种颜色。最初的菊大概只有黄色的。“鞠有黄华”、“零落黄花满地金”,“黄华”和菊花是同义词。后来就发展到什么颜色都有了。黄色的、白色的、紫的、红的、粉的,都有。
挪威的散文家别伦·别尔生说各种花里只有菊花有绿色的,也不尽然,牡丹、芍药、月季都有绿的,但像绿菊那样绿得像初新的嫩蚕豆那样,确乎是没有。我几年前回乡,在公园里看到一盆绿菊,花大盈尺。
其次,花瓣形状多样,有平瓣的、卷瓣的、管状瓣的。在镇江焦山见过一盆“十丈珠帘”,细长的管瓣下垂到地,说“十丈”当然不会,但三四尺是有的。
北京菊花和南方的差不多,狮子头、蟹爪、小鹅、金背大红……南北皆相似,有的连名字也相同。如一种浅红的瓣,极细而卷曲如一头乱发的,上海人叫它“懒梳妆”,北京人也叫它“懒梳妆”,因为得其神韵。
2、《雏菊的披肩》
作者:鲍尔吉·原野
花里的孩子名为雏菊,秋天也不衰老,不生长皱纹和白发。它有一副鲜艳的披肩。
雏菊的披肩好像是英国都铎王朝的装束,花瓣从胸前环绕到后背,像防止吃饭洒汤的围嘴,像公鸡的颈羽。
雏菊开遍了北亚的原野,它的披肩盛满了阳光和露水。露水从花瓣流入花蕊时,雏菊再次称赞造物主给了它一副披肩。晨雾封锁了土地,好像天空的牛奶洒了,地面的乳汁比江河宽阔。
雏菊闭上眼睛嗅白雾的气味,嗅不到牛奶味,只有潮湿的泥土的腥气,更不能用碗喝。阳光照下来,雏菊的花瓣像涂了显影液,慢慢从白雾里清晰,好像云里栽的花。
雏菊遍地开放,但每一朵都孤单。我看到一个孩子单独站立时,感到了他的孤单。我们愿意看到孩子和他的父母亲在一起,更愿意看到孩子的手被大人握在手里。可是谁领走雏菊呢?山峰领它走吗?小杨树领它走向河边?雏菊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小大人,它不怕孤单,它有披肩。
(1)寒菊题材扩展阅读:
菊花与传统节日
民间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菊花与诗词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得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对象,而菊花正是历代诗人吟诵的主题之一,留下了大量的优美词章。这些菊花诗词,正是菊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菊花与饮食文化
菊花被誉为“长寿花”“延龄客”。我国食用菊花的历史十分悠久,文人雅士常以菊代茶,并赋诗吟颂。菊花可以酿酒,制茶作为饮料,菊苗可以作菜食用,所以菊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宋代《全芳备祖》对这方面的记述就非常详尽和深刻。
2. 以菊花为主题的诗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
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⑺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⑻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黄花》)
3. 梅兰竹菊为什么被称为四君子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的由来:
因为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
梅兰竹菊“四君子”寓意: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 “四君子”题材始终伴随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究其原因,这里映衬出的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
最终“四君子”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在花鸟画这一门类里,国画梅花、国画兰花、国画竹子和国画菊花是画家常常喜欢表现的对象。这正反映出中国画的象征性:中国传统观念认为,这些花花草草具有高尚的品德,好比人中“君子”。
“君子”是中国哲学里的一个重要范畴,指具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仅次于“圣人”。在中国人看来,梅花在漫天飞雪的隆冬盛开,不畏严寒、探波傲雪,象征君子威武不屈,不畏强暴;兰花独处幽谷,喜居崖壁、深谷幽香,象征君子操守清雅,遗世独立;
竹子虚怀若谷,中通外直,清雅靓丽,象征君子谦逊虚中,高风亮节;菊花在深秋绽放,顶风傲霜,潇洒飘逸,象征君子隐逸世外,不陷污浊。这些题材不仅在画家笔下常常见到,也是各种文学样式里的常用之笔。艺术家们喜欢这些花草,其实是表现了对高尚道德的景仰和追求。
(3)寒菊题材扩展阅读: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特色 :
1、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是为高洁志士;
2、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 ,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3、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4、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4. 以梅兰竹菊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称为什么画
梅兰竹菊画,又称四君子画,这四种植物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5. 有什么以菊花为主题的诗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
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⑺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⑻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黄花》)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中写道:“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是大文学家曹雪芹的心境.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写下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刘禹锡
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菊
袁崧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
6. 以“菊花”为主题的诗有哪些
1.唐·元稹《菊花》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3.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4.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5.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6.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7.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8.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9.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10.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11.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12.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13.宋·朱淑真《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7. 中国画坛历史上画菊最好的是哪位画家
历代抄名家画菊 在历代文人画家的笔下,菊花呈现出了或娇艳,或雅致,或冷峻野逸,或笔力雄健,或气势磅礴,或清高正气的风貌。唐宋有黄荃、赵昌、徐熙、滕昌佑、邱庆余、黄居宝诸名家高手。明陈淳洒逸,恽南田创造性地发扬了“没骨”写生,徐文长擅长大写意画菊,使其冷峻、疏朗、野逸之气达到极致。清石涛、八大山人更善用笔用墨,不施脂粉,以墨勾勒,或点染有清高神韵之气。近代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更是创作了许多笔力雄健、气势磅礴的佳作,更使其赏傲霜凌秋之气,超群绝伦,凌众之先。现代画家齐白石、陈半丁、潘天寿等也创作了很多菊花题材的作品,成为后学者的范本。
当代画家中,孙其峰中正、霍春阳飞逸、韩璐韵致,也是超凡脱俗的高手。
8. 以花为题材的古诗词有哪些
一、《菊花》
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二、《题菊花》
题菊花
唐代: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三、《梅花》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四、《梅花绝句·其一》
梅花绝句·其一
宋代: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译文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五、《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9. 梅兰竹菊什么时候开始成为画家的主要题材的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咏梅诗是南朝诗人鲍照所做《梅花落》,“念尔霜中能作花,念尔零落逊寒风。”吟出了正直知识分子的风骨。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的《墨梅》。
我国历代留传下来的咏兰诗词共800余首。在我国歌咏花卉诗中量居首位。我国最早在诗歌中写到兰花的是《诗经·郑风·溱洧》,其中一句“士与女,方秉蕑兮”,这里的蕑即为兰草,当地当时习俗,以手持兰草,可祓除不祥。。。画兰花始于元代,以郑所南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
竹具备了中国传统认为的高士的不畏强权、善能虚心、持有节气的秉性,所以历来多有文人诗作不厌其烦地为之作颂。最早咏竹的应是《诗经》中一首叫《淇奥》的诗,节选试读: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咏唱竹子青翠爽目,摇曳多姿。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
我国最早的咏菊诗,要数屈原《离骚》中的“夕餐秋菊之落英”了。而给菊花以很高评价的首推陶渊明,最有名的一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