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词配音 » 铁弓缘剧本

铁弓缘剧本

发布时间: 2021-03-13 10:17:47

Ⅰ 晋剧芦花剧本

《烈火旗》、《抚琴》、《日月图》、《庆顶珠》《北游宫》、《春秋配》、《中梁图》、《玉棋子》:《和氏璧》、《芦花河》、《法门寺》、《玉虎坠》《六月雪》、《豫让桥》、《双罗衫》、《表功》、《落马湖》、《杀宫》、《黄河阵》、《乌玉带》、《普救诗》、《乾坤带》、《奚皇庄》、《吉庆图》、《御果园》、《一捧雪》、《扫雪》、《宁武关》、《金沙滩》、《上天台》、及昆曲戏《草坡》、《赞王宫》、《十三妹》、《梅降褒》、《百子图》、《炮烙柱》、《万佛衣》、《塔子沟》、《雁塔寺》、《凤仪亭》、《忠孝义》《打金枝》、《赵家楼》、《渔家乐》、《北天门》、《朝金鼎》、《葫芦峪》、《戏叔》、《铁弓缘》、《铁冠图》、《白蛇传》、《双官谐》、《小宴》、《赐副》、《牧虎关》、《八蜡庙》、《光武兴》、《偷鸡》、《算粮》、《含嫣》、《金钱豹》、《棋盘街》、《南阳关》、《锋箭头》


书上

Ⅱ 京剧中有哪些名曲

据统计,京剧剧目总计五千八百余个。其中绝大多数是传统剧目。在传统剧目中又可分为几大类。一类是徽班原有剧目,以及汉调剧目或徽、汉共有剧目,如《大回朝》、《奇双会》、《打樱桃》、《贵妃醉酒》、《罗成叫关》、《状元谱》、《战长沙》、《击鼓骂曹》、《当锏卖马》、《四进士》、《李陵碑》等。另一类是从梆子移植过来的剧目如《铁弓缘》、《辛安驿》、《玉堂春》、《大劈棺》等。再一类是昆腔的剧目,如《思凡》、《闹学》、《游园》、《惊梦》、《打虎》、《山门》等。其他还有些唱“啰啰”、“纽丝”的小戏,如《打面缸》、《小放牛》、《打花鼓》、《探亲家》等。这些来自徽、汉、昆、梆的剧目,在唱腔曲调、表演方法的艺术风格上,多少还保留着其前身的遗韵。
京剧形成后艺人编演的剧目,大多取材于《三国演义》、《西游记》、《说岳》等长篇说部。较早的有卢胜奎编的三十六本《三国志》、(一说四十本),杨隆寿编演的《双心斗、沈小庆等人根据《施公案》编演的"八大拿"(即以黄天霸为主角的一批剧目),在此前后,上海的京剧艺人王鸿寿等也编演了一些剧目,其中一至十二本《铁公鸡》,据传即出自他手笔。尔后,清末民初在京剧改良运动中,涌现了更多的文人和艺人参与编写的新戏。在上海,汪笑侬等的《党人碑》、《瓜种兰因》,以及《新茶花》、《血泪碑》、《恨海》等,都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稍后,周信芳在新文艺工作者帮助下也编演了《宋教仁》、《学拳打金刚》等。在北京,文人齐如山、罗瘿公、陈墨香、金仲荪等先后为"四大名旦"编写了许多新戏,如《霸王别姬》、《青霜剑》、《钗头凤》等。20年代起,上海的尤金圭等,编写了大量的连台本戏。
京剧传统剧目中有不少剧目具有较高思想内容,如《铡美案》、《打渔杀家》、《四进士》等。更多剧目从各个角度反映古代生活,丰富人们知识,或给人以健康的艺术享受。如《群英会》、《室城计》、《玉堂春》等。但也有少数剧目宣扬封建道德、描写色情凶杀,如《九更天》、《双铃记》、《杀子报》等。
京剧传统还存在剧本和表演不平衡的特点。有些剧本可读,有些则只能在舞台上展现而文学性不强。许多剧目是由演员在舞台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才日益成熟,成为艺术精品。
影响较大的京剧剧作家有卢胜奎(代表作《三国志》等)、汪笑侬(代表作《哭祖庙》、《马前泼水》等)、罗瘿公(代表作《青霜剑》、《金锁记》等)、陈墨香(代表作《钗头凤》、《红楼二尤》等)、齐如山(代表作《太

Ⅲ 戏曲同光十三绝、道嘉十三绝分别是哪十三位演员急!!!!!!!

"同光名伶十三绝",是指京剧史上有一幅闻名遐迩的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该图为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他是参照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之形式,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13位演员,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所扮演的剧中人物绘画出来,个个栩栩如生,显示出画师的深厚功力。这幅画的面世,正值京剧盛世的历史时期,这对了解当时演员的扮相、服饰及前辈艺术家的风采,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现将"同光十三绝"所绘之演员和他们扮演的角色,按生、旦、丑行当分别介绍:

1、 程长庚(前排左起第三位)扮演《群英会》之鲁肃。
程长庚(1811~1880),谱名程闻檄,字玉珊,号荣椿,乳名长庚。祖籍安徽省潜山县河镇乡程家井,为程氏51代裔孙。清嘉庆十六年农历辛未十月初七日生人,道光年间入京,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百顺胡同,享名后寓所名"四箴堂"。同治、光绪年间曾掌三庆班,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工文武老生,腹笥渊博,能戏300余出,擅演《群英会》、《镇潭州》、《八大锤》、《战长沙》、《华容道》、《战太平》、《取成都》、《龙虎斗》、《举鼎观画》、《文昭关》、《捉放曹》、《鱼肠剑》等,亦能反串花脸《白良关》尉迟恭等。他与春台班余三胜、四喜班张二奎,为京剧第一代演员的三位老生杰出人才,虽比余、张享名较晚,但其威望极高,名列"三鼎甲"之首。清光绪五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亥时殁,葬于彰仪门(今广安门)外石道路旁北侧。妻室庄氏无后嗣,收养两侄,一名章圃为养子,一名章瑚为从子。仅章圃入梨园,工鼓扳,其妻室茹氏生有二子一女,仅长子遵孔从艺,幼入李铁拐斜街的小荣椿科班,排名春德、与杨小楼(春甫)同科,即清末民初著名小生程继先,为俞振飞、叶盛兰之师。
2、 卢胜奎(前排右起第二位)扮演《战北原》之诸葛亮。
卢胜奎(1822~1889),祖籍江西(一说安徽),出身仕宦之家,自幼酷爱戏曲,常与剧界人士交往,因考试不中遂入梨园,初演即为程长庚赏识,约其入三庆班。入剧界后隐去真名,时张二奎正值红极之时,便取"胜奎"为艺名。所演老生戏讲究剧情戏理,尤擅孔明戏,有"活孔明"之誉。由于文化高,不仅熟读史书,钻研文学,且通透戏场,极善编剧,三庆班所演36本连台本戏《三国志》,即出其手。演薛仁贵征东事之《龙们阵》及《法门寺》(又名《郿坞县》或《朱砂井》)等,据传亦为卢氏所编。一生所编剧本,大都流传至今。因剧本为一台戏之根本,故人称其"卢台子"。可谓最早的京剧剧作家,为程长庚得力辅弼,卢乃丑角巨匠萧长华之义父。
3、 张胜奎(前排左起第一位)扮演《一捧雪》之莫成。
张胜奎(生卒年月不详),又名张奎官,北京人,曾于四喜班演出多年。其唱吸取余三胜之法,嗓音虽不冲,但唱腔流利曲折。精于说白、做工。其念颇带情感,做派神态逼真,擅演忠臣义士一类"衰派老生"角色。如《跑城》之徐策、《四进士》之宋士杰、《清风亭》之张元秀。亦能演丑角戏,所演《渭水河》之武吉,为人所称道。
4、 杨月楼(后排右起第一位)扮演《四郎探母》之杨延辉。
杨月楼(1844~1890),谱名久先,从艺后改名久昌,字月楼。其父杨二喜,为清道光年间徽班武旦演员。相传咸丰年间,二喜携子由家乡怀宁进京,于天桥卖艺,为"忠恕堂"张二奎赏识,遂聘二喜为教师,收久昌为弟子,排名玉楼,与俞玉笙(即俞菊笙,为俞振庭之父)为师兄弟。月楼体魄魁梧,嗓音洪亮,文武皆能。起扮相仪表堂堂,有"天官"之誉。文以《打金枝》、《金水桥》、《回龙鸽》、《五雷阵》等奎派戏见长。武戏《长坂坡》、《恶虎村》、《贾家楼》等为杰作。
因演《安天会》、《水帘洞》、《泗州城》的猴王孙悟空,故有"杨猴子"绰号。杨、俞为张二奎左膀右臂,一时有"忠恕堂文武双璧"之称。咸丰末年满师后,在京很少露演,自立"忠华堂"课徒授艺。同治末年赴沪演出,轰动上海滩。张二奎过逝后,他被程长庚约入三庆班,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底,由程长庚呈请,杨月楼被保选为四品顶戴的精忠庙(梨园公会前身)庙首。程故后月楼接任掌三庆班达10年之久。光绪十四年十一月经张淇林保荐,与王楞仙同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光绪十六年六月初一故于宣南右顺胡同寓所,年仅42岁。在其弥留之际、托孤于盟弟谭鑫培,望精心培育其子三元(即杨小楼)成才,并嘱三元拜在谭氏膝下为义子,按氏家谱排名嘉训,后成为一代国剧宗师。
5、 谭鑫培(前排右起第一位)扮演《恶虎村》之黄天霸。
谭鑫培(1847~1917),谱名金福,字鑫培,号望重,寓所名"英秀堂"。祖籍湖北省江夏县大东门外田家湾。其父谭志道,工老旦兼老生。鑫培为其独子,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10岁随父迁居京城,11岁入小金奎班习武丑,后改武生及文武老生,1863年出科。23岁搭三庆班,以演《神州擂》、《三岔口》、《白水滩》及"八大拿"等武生戏为主。曾傍程长庚演《青石山》马童,得"大老板"赏识,委以武行头。在《同光十三绝》画中,谭是唯一的武生演员。以老生享名剧坛则是光绪十年以后的事了。程长庚曾预言:"吾死后,鑫培必成大气候。"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光绪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与孙秀华、陈德霖、罗寿山四人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宫内艺名谭金培。1905年,丰泰照相馆于琉璃厂的土地祠,为其拍摄了《定军山》片段,该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无声影片。百代唱片公司为其灌制了七张半宝石唱盘传世,计《卖马》、《托兆碰碑》、《捉放曹》、《桑园寄子》、《乌盆记》、《四郎探母》各一张,《洪羊洞》、《战太平》、《庆顶珠》各半张。其弟子有王月芳、贾洪林、刘喜春、李鑫甫、余叔岩5人。1917年5月15日上午8时病逝于京城宣内大街大外郎营1号寓所,享年71岁。葬于戒台寺栗园庄墓地,界桩上刻"英秀堂"。今谭门已是七代梨园世家。
6、徐小香(中间的一位)扮演《群英会》之周瑜。
徐小香(1832~1912),原名馨,别名炘,字心一,号蝶仙,寓所名"闻德堂",位于宣南小安澜营,后改"岫云堂",遂有"岫云主人"之称,小香为其艺名,有时亦写为"小湘"。祖籍江苏常州,清道光十一年月初十生于苏州吴县,幼随其父(清某部郎官)居京,酷爱小生艺术,私淑曹眉仙。其父故后,投"吟秀堂"潘氏门下习艺,满师后初搭四喜班,后入三庆班。能戏甚多,昆乱不挡文武皆能,因其扮相富丽,故不演"穷生"。擅演《拾画·叫画》、《惊梦》、《乔醋》、《奇双会》、《举鼎观画》、《玉堂春》、《石秀探庄》、《八大锤》、《雅观楼》、《起布问探》、《辕门射戟》、《罗成叫关》、《监酒令》、《孝感天》、《借赵云》、《镇潭州》、《取南郡》等,与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等合作演出连台本戏《三国志》,所饰周瑜为其拿手,有"活公瑾"之誉。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卖掉房产,南返苏州颐养天年。据曹心泉、王瑶卿等撰《徐小香专记》文载,徐氏故于民国初年(亦有说卒于1882年或1902年)。其弟徐金儿,字逸仙,亦工小生;其子徐如云,工昆旦与花衫。小香弟子颇多,以程继仙最为神似。

7、时小福(前排右起第三位)扮演《桑园会》之罗敷。
时小福(1846~1900),原名庆,别名小馥,字琴香,又字纫之,号赞卿,乳名阿庆。寓所名"绮春堂",位于宣南猪毛胡同(今朱茅胡同),亦曾居住百顺胡同,祖籍江苏吴县,清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初九出生。12岁随父母来京,后入四喜班名旦郑秀兰之"春馥堂" 从徐阿福习昆旦兼皮黄青衣。嗓音委婉嘹亮,唱腔极富情韵,有"天下第一青衣"之誉。能戏极多,曾以《三娘教子》享誉-时。与孙菊仙、穆凤山合演《二进宫》一时无双。亦能演小生戏《孝感天》、《雁门关》、《打金枝》等。常于春台、四喜、三庆各班演出。曾一度继梅巧玲掌四喜班。清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五日与孙菊仙、李燕云、李连仲四人同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曾以旦角演员身分,破例被委任精忠庙庙首。中年后于意所刻意授徒,弟子颇多,均以"仙"字排名,其著名者有张云仙、张紫仙、吴菱仙、吴蔼仙、陈霓仙、陈桐仙、王怡仙、江顺仙,此"八仙"与其师时小福同样嗜酒,且均海量,人称"醉八仙"。每年重阳日,此八位弟子必来师府祝贺,人称"八仙庆寿"。据传小福演戏常以白酒饮场。庚子年已卧床不起,又遭八国联军兵扰惊吓,于农历五月十三十日病故寓所,后葬于永定门外。其女为陈德霖继室;四子慧宝,为著名老生,亦是梨园界的书法家,位于樱桃斜衔的"北京梨园公益会"之馆额"梨园新馆"及门楣上的"梨园永固"即为其所书,至今尚存。

8.梅巧玲(后排左起第二位)扮演《雁门关》之萧太后。
梅巧玲(1842~1882),原名芳,字慧仙,号雪芬,别号蕉国居士,自号梅道人,乳名阿昭,寓所名"景和堂",又称景和堂主人,绰号胖巧玲。祖籍江苏泰州凤凰墩鲍家坝。清道光二十二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出生,因家境贫困,8岁时过继江姓,后被辗转贩卖,11岁入福盛班从班主杨三喜学昆旦兼皮黄青衣,又从夏白眼习艺,后与四喜班名旦罗巧福习花旦,艺成后即崭露头角,且极有人缘,遂为四喜班主要旦角。擅演演《雁门关》、《四郎探母》、《梅玉配》、《闺房乐》、《盘丝洞》、《得意缘》、《玉玲珑》、《胭脂虎》、《浣花溪》、《彩楼配》、《二进宫》、《思凡》、《百花亭》、《小宴》、《密誓》等,戏路极为宽广。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30多岁就掌四喜班。其弟子众多,最有成就的当属余紫云。光绪八年农历十一月初七病故于宣南李铁拐斜街45号(旧门牌)寓所,享年41岁。妻室为陈金雀之女,生有二子二女,长子雨田,为著名琴师,曾傍谭鑫培多年;次子竹芬,初学老生后改小生,最起归旦行继承父艺,惜23岁时患大头瘟病故,其子梅兰芳年仅3岁。至葆玖,为四代梨园世家。

9、余紫云(后排左起第三位)扮演《彩楼配》之王宝钏。
余紫云(1855~1899),原名金梁,字艳芬,号砚芳,乳名昭儿,寓所名"胜春堂",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李铁拐斜街。祖籍湖北罗田,其父余三胜与程长庚、张二奎被誉为老生三鼎甲。紫云生于清咸丰五年农历乙卯七月初七日,幼随父来京,入"景和堂"从梅巧玲习花旦,并私淑胡喜禄之青衣戏。其戏路极宽,尤精跷工。同光年间搭四喜班,擅演《彩楼配》、《三击掌》、《赶三关》、《梅龙镇》、《梅玉配》、《祭江》、《玉堂春》、《芦花河》、《打金枝》、《孝感天》、《金水桥》、《二进宫》、《虹霓关》、《宇宙锋》等。因善琵琶,演《昭君出塞》,自弹自唱享誉一时。光绪二十五年病故,享年45岁。其子余叔岩,为余派老生创始人。
10、朱莲芬(后排右起第二位)扮演《玉簪记·琴挑》之陈妙常。
朱莲芬(1836~1884),原名延禧,字水芝,号福寿,寓所名"紫阳堂",位于宣南樱桃斜街。祖籍江苏元和,清道光十六年农历丙申十二月十一日出生,为"景春堂"朱福喜胞弟。幼学昆旦兼习皮黄,尤精昆曲。同治年间入四喜班,名重一时。擅演《思凡》、《琴挑》、《寻梦》、《寄扇》、《相梁刺梁》、《金山寺》、《三怕》、《盘秋》、《双拜月》、《双沙河》、《贪欢报》、《虹霓关》、《小放牛》、《挑帘裁衣》等。常与名丑杨鸣玉合作,与王楞仙之《奇双会》,曾享誉剧坛。且擅长书画。弟子有陈德霖等。

11、郝兰田(后排左起第一位)扮《行路训子》之康氏。
郝兰田(1832~1872)祖籍安徽,为"通天教主"王瑶卿之外祖父。原系徽戏演员,初习青衣,后工老生,以《借东风》而闻名。清道光、咸丰年间来京,因与程长庚同乡,遂入三庆班。初演《天水关》之孔明,颇受赞誉。于连台本戏《三国志》剧中,与卢胜奎分饰孔明。因当时老旦唱腔平淡,表演呆板,不被重视,故缺少老旦演员,郝氏便自改老旦,吸取各家老旦之长,并把老生唱法糅进旦角唱腔,创出风格独具的老旦新腔,提高了老旦行当的地位。凡老旦应工之戏,无一不会,尤以《钓金龟》、《行路哭灵》、《滑油山》、《目莲救母》、《游六殿》、《徐母骂曹》、《遇后·龙袍》等最为拿手。与张二奎、梅巧玲演《四郎探母》饰佘太君,为时小福配演《探寒窑》王夫人等,相得益彰,享誉一时。其唱高亢有力,苍老深沉。念白犹如老妇一般。与谭志道均为京剧老旦的奠基者。后学者谢宝云、龚云甫等,以龚氏最为出色。

12、刘赶三(前排左起第二位)扮演《探亲家》之乡下妈妈。
刘赶三(1817~1894),原名宝山,别名迁升,字韵卿,号芝轩,寓所名"宝身堂",位于宣南韩家潭。因其艺高,常被多处邀请,连赶三处乃为常事,为此被讽为"赶三",他非但不介意,反而以"刘赶三"为艺名。人们常呼其为"赶三儿",晚年则称其为"老赶"或"赶公"。祖籍天津,票友出身,初学老生,下海后入京搭永胜奎班,后入三庆班,从郝兰田学艺,常演《金水桥》、《打金枝》、《三娘教子》、《桑园会》、《武家坡》、《天水关》等老生戏,艺宗张二奎。因当时老生名角如林,遂改丑角。享名后各班争相聘请,曾搭嵩祝、和春、春台、四喜、双奎、承庆、九和成、胜春奎、永胜奎等诸班。擅演《老黄请医》、《绒花记》、《连升店》、《十八扯》、《花子拾金》、《瞎子逛灯》、《入侯府》、《下河南》、《贪欢报》、《一两漆》、《双摇会》、《双沙河》、《红门寺》、《鸿鸾禧》等诸多剧目。尤精婆子戏,如《送亲演礼》、《浣花溪》、《变羊记》、《拾玉镯》、《铁弓缘》、《玉玲珑》、《金玉坠》、《普球山》、《思志诚》等。其《探亲家》名噪京师,每演此剧骑真驴上台,必叫满堂。入内廷演此剧,被破例允其牵驴进宫。其嗓音清亮响堂,白口清脆爽利,表演冷隽诙谐,所演人物无不幽默风趣。常于台上抓哏,嘲讽权贵,抨击时弊。在剧界颇有威望,曾被选为精忠庙首。他与杨鸣玉、黄三雄为第一代京剧丑角代表人物。光绪二十年农历七月初一病故,享年77岁。其弟子多为旦角,如王顺福、张梅五、张芷芳等,丑角仅罗百岁(寿山)一人。

13、杨鸣玉(后排右起第三位)扮演《思志诚》之闵天亮。
杨鸣玉(1815~1894),原名阿金,字俪笙,号鸣玉,乳名娃子,排行为三,人称"杨三"。祖籍江苏扬州甘泉县,清嘉庆二十年农历乙亥九月十八日出生。初习昆生,后改丑行。入京后曾搭和春、双奎、老嵩祝成及四喜各班,专演昆丑,功底深厚,文武皆精,每戏均有绝妙。所演《盗甲》、《问探》、《访鼠》、《芦林》、《惊丑》、《扫秦》、《相梁刺梁》、《拾金》、《借靴》、《打花鼓》、《荡湖船》、《思志诚》等,均堪称杰作。尤与曹春山合演《教歌》、《拐儿》被誉为双绝;与朱莲芬合演《下山》、《活捉》享誉一时。甲午战后,清廷签订卖国条约,曾流传"杨三(鸣玉)已死无苏丑,李二(鸿章)先生是汉奸"之说,足见其影响之深。他为人耿直,不苟世俗,为后人所赞誉。 "同光名伶十三绝",绘有老生、武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是当时各行当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是对京剧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奠基者。当时净角能称绝者不少,如何桂山、穆凤山、钱宝峰、徐宝成、庆春圃、黄润甫、金秀山等,画中未绘入一人,据传因绘者不善勾画脸谱所致。

Ⅳ 求邵氏所有影片目录,以及时间!

邵氏电影目录1970-2003

女校春色 1970/02/18 国 井上梅次音乐:王福龄
插翅虎 1970/02/18 国 申江
荒江女侠 1970/02/27 国 何梦华 武术指导:梁少松/音乐:王福龄
儿女是我们的 1970/03/12 国 岳枫 音乐:王福龄
遗产伍亿圆 1970/03/19 国 井上梅次
五虎屠龙 1970/03/26 国 罗维 音乐:王福龄
玉女亲情 1970/04/11 国 吴家骧 音乐:王福龄
金衣大侠 1970/04/17 国 岳枫
女侠卖人头 1970/05/06 国 郑昌和
报仇 1970/05/14 国 张彻 "获第十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姜戴维)/武术指导:唐佳、袁祥仁/音乐:王福龄"
青春恋 1970/05/29 国 井上梅次 音乐:王福龄
鬼门关 1970/06/05 国 "穆时杰(村山三男)"
春火 1970/06/25 国 罗臻 音乐:王福龄
十二金牌 1970/07/01 国 程刚获第九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武术指导:徐二牛/音乐:王福龄
新不了情 1970/07/18 国 潘垒 "获第十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彩色片摄
影(董绍咏)/第八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优秀演特别奖(胡燕妮)"
江湖三女侠 1970/08/05 国 申江
十三太保 1970/08/14 国 张彻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刘家荣/音乐:王福龄
海外情歌 1970/08/29 国 "史马山(岛耕二)/桂治洪" 原名《南海情歌》
毒龙潭 1970/09/05 国 罗维
喷火美人鱼 1970/09/11 国 吴家骧
武林风云 1970/09/16 国 岳枫 "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紫电剑》、《紫光剑》"
胡姬花 1970/09/24 国 史马山
饿狼谷 1970/10/06 国 郑昌和
那个不多情 1970/10/16 国 桂治洪
大罗剑侠 1970/10/24 国 徐增宏
人头马 1970/11/04 国 穆时杰
爱情的代价 1970/11/06 国 吴家骧 音乐:王福龄
铁罗汉 1970/11/13 国 严俊
女子公寓 1970/11/20 国 井上梅次
龙虎斗 1970/11/27 国 王羽
虎胆 1970/12/17 罗维
小煞星 1970/12/22 国 张彻 动作指导:刘家良、唐佳
鹰王 1971/01/01 国 张彻武术指导:唐佳、袁祥仁/音乐:王福龄/作词:张彻
关外双雄 1971/01/09 国 申相玉
钟馗娘子 1971/01/22 国 何梦华
新独臂刀 1971/02/07 国 张彻 "获第九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郭廷鸿)/武术指导:刘家良、唐佳"
钻石艳盗 1971/02/25 国 井上梅次
剑女幽魂 1971/03/05 国 郭南宏
"怕老婆是大丈夫" 1971/03/19 国 高立
六刺客 1971/03/25 国 郑昌和
哑巴与新娘 1971/04/02 国 岳枫 "获第九届台湾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金峰)"
玉面侠 1971/04/09 国 严俊
五枝红杏 1971/04/16 国 井上梅次
大决斗 1971/04/21 国 张彻 武术指导:唐佳/音乐:王福龄
鬼太监 1971/05/12 国 叶荣祖
千年狐 1971/05/22 国 申相玉
芳华虚度 1971/05/28 国 吴家骧
报恩刀 1971/06/04 国 潘垒
齐人乐 1971/06/11 国 井上梅次
金印仇 1971/06/23 国 田丰
女杀手 1971/07/01 国 "麦志和(松尾昭典)/桂治洪"
红胡子 1971/07/09 国 张曾泽 动作指导:何维雄
血符门 1971/07/16 国 黄枫
无名英雄 1971/07/24 国 张彻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影子神鞭 1971/08/06 国 罗维
我爱金龟婿 1971/08/18 国 井上梅次
来如风 1971/08/25 国 郑昌和
夜合花 1971/09/04 国 罗臻
隐身女侠 1971/09/10 国 辛奇
血洒天牢 1971/09/24 国 申江
拳击 1971/10/01 国 张彻 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
凤飞飞 1971/10/15 国 高宝树
萧十一郎 1971/10/22 国 徐增宏 武术指导:巫敏雄
冰天侠女 1971/10/29 国 罗维
火并 1971/11/06 国 楚原 楚原为邵氏执导的首部电影
夕阳恋人 1971/11/19 国 井上梅次
狐鬼嬉春 1971/11/27 国 薛羣
万箭穿心 1971/12/10 国 鲍学礼
双侠 1971/12/22 国 张彻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侠士行 1971/12/31 国 何梦华
大杀手 1972/01/08 国 楚原 原名《喋血江湖》
玉女嬉春 1972/01/15 国 井上梅次
大地龙蛇 1972/01/21 国 李嘉
黑灵官 1972/01/28 国 何梦华
马永贞 1972/02/11 国 张彻、鲍学礼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刘家荣、陈全/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恶客 1972/02/29 国 张彻 张彻客串演出/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
仙女下凡 1972/03/10 国 何梦华
水浒传 1972/03/17 国 张彻/执导:鲍学礼、午马 "获第十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刘家荣、陈全/乐:陈永煜(陈勋奇)"
鬼新娘 1972/03/24 国 周旭江
吉祥赌坊 1972/03/30 国 张曾泽
太阴指 1972/04/14 国 鲍学礼
小毒龙 1972/04/20 国 岳枫
天下第一拳 1972/04/28 国 郑昌和 "原名《铁拳》;美国发行用译名The FiveFingersofDeath"
羣英会 1972/05/11 国 岳枫/程刚/张彻 "三位导演分别执导:〈铁弓缘〉、〈胭脂虎〉、〈白水滩〉/昔乐:陈永煜(陈勋奇)"
多谢老板娘 1972/05/26 国 高立
林冲夜奔 1972/06/01 国 程刚 "武术指导:梁少松、梁小龙/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娃娃夫人 1972/06/08 国 金洙容
风雷魔镜 1972/06/15 国 孙仲
我们要洞房 1972/06/24 国 高立
落叶飞刀 1972/06/29 国 张一湖 "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神拳燕子飞》、《血染铜山》、《落叶刀》"
年轻人 1972/07/07 国 张彻 动作指导:唐佳、刘家良
葫芦神仙 1972/07/20 国 桂治洪
十四女英豪 1972/07/27 国 程刚 "获第十九届亚洲展优异演技奖(何莉莉)/第十一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卢燕)、最佳录音/武术指导:程晓冬(程小东)、梁少松/音乐:王福龄"
大军阀 1972/08/17 国 李翰祥 "获第十九届亚洲影展幽默滑稽片导演奖"
爱奴 1972/09/07 国 楚原
快活林 1972/09/20 国 张彻、鲍学礼 武术指导:刘家良、唐佳
雨中花 1972/09/29 国 金洙容
大内高手 1972/10/05 国 林福地
仇连环 1972/10/12 国 张彻、鲍学礼 "武术指导:刘家良、陈全/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香港过客 1972/10/27 国 刘芳刚、桂治洪
壁虎 1972/11/01 国 楚原
少奶奶的丝袜 1972/11/11 国 桂治洪
风月奇谭 1972/11/16 国 李翰祥
亡命徒 1972/12/06 国 张曾泽
黑店 1972/12/16 国 叶荣祖
四骑士 1972/12/22 国 张彻 动作指导:刘家良、唐佳
霹雳拳 1972/12/30 国 张一湖 又名《穿肠腿》
埋伏 1973/01/05 国 何梦华
豪客 1973/01/12 国 诸葛青云、杨静尘
盗兵符 1973/01/18 国 申江
恋情三千里 1973/01/27 国 罗臻 "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恨不相逢未嫁时》、《恋情九百里》"
牛鬼蛇神/秀才遇见兵 1973/02/01 国 李翰祥/程刚与《秀才遇见兵》同场放映
愤怒青年 1973/02/15 国 张彻、桂治洪 "又名《罪恶陷阱》(台湾)/动作指导:刘家良、唐佳"
刺马 1973/02/24 国 张彻获第十九届亚洲影展表现突出性格男演员奖(狄龙)/第十一届台湾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狄龙)/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土匪 1973/03/09 国 楚原
丹麦娇娃 1973/03/16 国 吕奇 "首部在北欧拍摄兼由北欧红星参演的中国电影"
盗皇陵 1973/03/30 国 丁善玺
北地胭脂 1973/04/05 国 李翰祥
叛逆 1973/04/20 国 张彻 "获第十九届亚洲影展「最有现代性格男演员」奖(姜戴维)/动作指导:唐佳、刘家良"
江湖行 1973/05/04 国 张曾泽
毒女 1973/05/11 国 何梦华
小杂种 1973/06/02 国 楚原
十段高手 1973/06/09 国 李作楠
虎豹兄弟 1973/06/12 国 侯铮
警察 1973/06/16 国 张彻、蔡扬名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失身 1973/06/23 国 余汉祥
龙虎地头蛇 1973/06/30 国 巫敏雄
血证 1973/07/12 国 桂治洪
张保仔大海盗 1973/07/27 国 "张彻、鲍学礼、午马" 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
风流韵事 1973/08/04 国 李翰祥
荡女奇行 1973/08/24 国 吕奇
梅山收七怪 1973/08/31 国 山内铁也
黄飞鸿 1973/09/12 国 何梦华 原名《过山虎》
七十二家房客 1973/09/22 粤 楚原 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一乐也 1973/11/08 国 李翰祥 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桃色经纪 1973/11/29 国 孙仲
大刀王五 1973/12/08 国 张彻、鲍学礼 "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女集中营 1973/12/21 国 桂治洪
鬼马两金刚 1974/01/03 国 李作楠 台湾摄制/原名《大野两金刚》
恶虎村 1974/01/12 国 岳枫、汪平
金瓶双艳 1974/01/17 国 李翰祥
蛇杀手 1974/02/05 国 桂治洪
五虎将 1974/02/15 国 张彻 动作指导:刘家良、唐佳
欲魔 1974/02/28 国 何梦华
太极拳 1974/03/07 国 鲍学礼
艳女还魂 1974/03/14 国 申相玉
早熟 1974/03/19 国 宋存寿
舞衣 1974/03/23 国 楚原
丑闻 1974/04/12 国 李翰祥
香港73 1974/04/24 粤 楚原
多咀街 1974/05/17 粤 王风
黄飞鸿义取丁财地" 1974/05/25 粤 王风 "武术指导:梁少松/洪拳指导:黄汉杰"
阿牛入城记 1974/06/01 粤 罗马、张扬
面具 1974/06/12 国 张曾泽
洋妓 1974/06/21 国 桂治洪
朋友 1974/06/29 国 张彻 "原名《水仙》/获第二十届亚洲影展最有希望的青年男演员奖(傅声)/动作指导:刘家良、唐佳"
鬼马小天使 1974/07/06 国 孙仲 "又名《刁蛮小天使》/获第二十届亚洲影展最能表现亲情的喜剧片奖(傅声)/演技最动人的女演员奖(李菁)"
七金尸 1974/07/11 国 洛以活柏克 港、英合作
朱门怨 1974/07/19 粤 楚原 "于1980年易名《豪门春梦》再度上映"
声色犬马 1974/08/16 国 李翰祥
疯狂大笨贼 1974/08/30 粤 吕奇
四王一后 1974/09/07 国 "亚拔天尼、桂治洪" 港、意合作
少年与少妇 1974/10/12 国 何梦华
成记茶楼 1974/10/19 粤 桂治洪
女人面面观 1974/11/01 国 吕奇 影艺公司制作组摄制
鬼眼 1974/11/09 国 桂治洪
五大汉 1974/11/15 国 鲍学礼
天网 1974/11/28 国 程刚动作指导:程小东/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捉鼠记 1974/12/19 国 桂治洪
小孩与狗/爱 1974/12/22 国 林国翔/程刚 两片同场放映
港澳传奇 1975/01/09 国 李翰祥
大老千 1975/01/23 国 张曾泽
双星伴月 1975/02/08 粤 罗马 音乐:顾嘉辉
血滴子 1975/02/18 国 何梦华 音乐:王福龄
嬉.笑.怒.骂 1975/03/04 国 程刚
神女荡妇绰头王 1975/03/08 粤 吕奇
摄青鬼 1975/03/15 国 申相玉、张一湖
倾国倾城 1975/03/21 国 李翰祥 "获第十二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最佳女主角(卢燕)、最佳彩色片美术设计(陈景森)/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龙虎走天涯 1975/04/03 国/ 英 安东尼达逊又名:铁汉娇娃/港、意、西合制
新啼笑姻缘 1975/04/10 粤 楚原 原名《新故都春梦》
恶霸 1975/04/19 国 张曾泽 "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黑帮》、《赌王》、《反黑道》"
"扭计祖宗陈梦吉" 1975/04/23 粤 王风 原名《陈梦吉三戏荒康镜》
危险的十七岁 1975/05/03 国 罗马 原名《浪子与处女》
荡寇志 1975/05/10 国 张彻
同居 1975/05/23 国 孙仲
阿牛出狱记 1975/05/30 粤 "罗马、梁卓、张扬" 策划:罗马/音乐:顾嘉辉
女捕快 1975/06/07 国 申江
色中饿鬼 1975/06/19 国 潘垒 又名《牡丹灯》(台湾)
吃人井 1975/06/25 国 丁善玺
神化外母古惑妻 1975/07/11 粤 吴回 "又名《太太是神仙》/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俏冤家》、《淘气冤家》"
大哥成 1975/07/16 粤 桂治洪
中国超人 1975/08/01 国 华山
三超人与女霸王 1975/08/06 国 欧柏尼 "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三超人大战恶美女》、《女霸王》/港、意合制/罗马实地拍摄"
七面人 1975/08/09 国 鲍学礼
的士大佬 1975/08/28 粤 鲍学礼 原名《的士》
堕落经 1975/09/04 粤 吕奇
古之色狼 1975/09/13 国 桂治洪 又名《鬼话连篇》(台湾)
大劫案 1975/09/19 国 楚原
搭错线 1975/09/25 国 何梦华 原名《偷龙转凤两福星》
降头 1975/10/02 国 何梦华
贼公计小偷才 1975/10/10 粤 罗马
陈梦吉计破脂粉阵 1975/10/17 粤 王风
逃亡 1975/10/25 国 张彻、孙仲 原名《山寒》
巴黎艳遇 1975/10/30 粤 吕奇
女金刚斗狂龙女 1975/11/07 国/ 英 柴克贝尔与美国华纳兄弟合作出品
捉奸趣事 1975/11/14 国 李翰祥
神打 1975/11/28 国 刘家良
长发姑娘 1975/12/11 国 何藩
金毛狮王 1975/12/21 国 何梦华
妙妙女郎 1975/12/24 国 潘垒
春满芭提雅 1976/01/08 国 吴家骧
香港奇案 1976/01/16 国 "程刚/华山/何梦华" "由三个故事组成,其中一个为《灶底藏尸》"
丁一山 1976/01/27 国 鲍学礼
阿牛发达记 1976/02/07 粤 罗马
毒后秘史 1976/02/12 国 孙仲
瀛台泣血 1976/02/21 国 李翰祥 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索命 1976/03/13 国 桂治洪
"流星.蝴蝶.剑" 1976/03/20 国 楚原武术指导:唐佳、袁祥仁/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洞房艳史 1976/04/03 国 李翰祥
飞龙斩 1976/04/24 国 何梦华
色香味 1976/04/29 国 罗臻
陆阿采与黄飞鸿 1976/05/07 国 刘家良
狐天狐地 1976/05/20 国 吴回
死囚 1976/05/27 国 姜戴维 原名《囚犯》
乾隆皇奇遇记 1976/06/02 粤 王风
拈花惹草 1976/06/26 国 李翰祥
"天涯.明月.刀" 1976/07/10 国 楚原武术指导:黄培基、唐佳/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江湖子弟 1976/07/20 粤 华山
蛇王子 1976/07/31 国 罗臻
鬼才伦文叙 1976/08/05 粤 王风
凶杀 1976/08/14 粤 桂治洪/孙仲/华山 "《香港奇案》第二集/〈鬼头仔〉导演:桂治洪/〈纸盒藏尸〉导演:孙仲/〈临村凶杀案〉导演:桂治洪/〈大家姐〉导演:华山"
无法无天飞车党 1976/08/26 国 桂治洪
骗财骗色 1976/09/11 国 李翰祥
油鬼子 1976/09/18 国 何梦华
男妓女娼 1976/09/23 粤 吕奇
老夫子 1976/10/02 粤 桂治洪
沙胆英 1976/10/07 粤 孙仲
伴游小姐 1976/10/16 国 陈浩
五毒天罗 1976/10/28 国 楚原
酒帘 1976/11/05 国 罗马
赌王大骗局 1976/11/24 国/ 粤 程刚于1980年易名《赌王之王》再度上映
辞郎洲 1976/12/04 潮 楚原
勾魂降头 1976/12/09 国 何梦华
阿牛奇遇记 1976/12/17 粤 罗马 原名《阿牛下南洋》
风花雪月 1977/01/01 国 李翰祥
搵食三十六计 1977/01/13 粤 潘垒
阿Sir.毒后.老虎枪 1977/01/20 国 孙仲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红粉煞星》、《以毒供毒》
扭计三星 1977/01/29 粤 王风
老爷车纵火谋杀案 1977/02/04 粤 桂治洪/华山《香港奇案》第三集,由《法网难逃》和《老爷车纵火案》两个故事组成
洪熙官 1977/02/16 国 刘家良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洪熙官与洪文定》、《洪熙官父子报血仇》
楚留香 1977/03/05 国 楚原 "武术指导:刘家良、唐佳/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变态女杀手 1977/03/19 粤 吕奇
俏探女娇娃 1977/03/31 国 鲍学礼 原名《女神探》
海军突击队 1977/04/07 国 "张彻(执导:午马、刘维斌、鲍学礼)" 发行:邵氏
风流伯虎荡秋香 1977/04/15 国 陈浩
荡妇冤魂 1977/04/30 国 罗臻 原名《万恶淫为首》
白玉老虎 1977/05/07 国 楚原 武术指导:唐佳
处女.绅士.拆白党 1977/05/19 国 陈浩
乾隆下江南 1977/06/03 粤 李翰祥获第十四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最佳彩色片美术设计(陈景森)
庙街皇后 1977/06/19 粤 孙仲/桂治洪《香港奇案》第四集,由《庙街皇后》和《摧花狂人》两个故事组成
人蛇鼠 1977/07/01 国 孙仲
三少爷的剑 1977/07/07 国 楚原原名《剑神浪子》/武术指导:黄培基、唐佳
绝不低头 1977/07/23 国 华山
射雕英雄传 1977/07/30 国 张彻 又名《大地群英》(台湾)
猩猩王 1977/08/11 国 何梦华
决杀令 1977/08/20 国 孙仲 原名《武林风暴》
天龙八部 1977/09/09 国 鲍学礼
财子.名花.星妈 1977/09/16 粤 吕奇 原名《名花.财主.星妈》
应召名册 1977/09/30 粤 程刚
"多情剑客无情剑" 1977/10/14 国 楚原 "获第十五届台湾金马奖摄制技术优良特别奖/武指导:黄培基、唐佳"
金玉良缘红楼梦 1977/10/26 国 李翰祥 "获第十五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陈景森)/第廿四届亚洲影展最佳服装、最佳美设计/作曲:王福龄"
奸魔 1977/11/11 粤 桂治洪/牟敦芾《香港奇案》第五集,由《奸魔》和《枪》两个故事组成
红楼春梦 1977/11/18 粤 邵氏编导组
唐人街小子 1977/12/02 国 张彻 "音乐:陈永煜(陈勋奇)/作曲、作词:黄沾"
"初哥.初女.初夜情" 1977/12/15 粤 何藩 原名《青春豆》
"明月刀雪夜歼仇" 1977/12/22 国 楚原原名《快刀.浪子.亡命客》
佛跳墙 1977/12/31 粤 李翰祥
四二八 1978/01/05 粤 华山 动作指导:郑麒膺
残酷大刺杀 1978/01/19 国 程刚、华山 又名《清宫大刺杀》
少林卅六房 1978/02/02 国 刘家良 "获第廿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动作片奖/执行制片:黄家禧/摄影:黄岳泰/武术指导:刘家良/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 1978/02/19 国 楚原
血芙蓉 1978/03/11 国 何梦华
乌龙济公 1978/03/23 粤 王风 原名《济公三斗吕洞宾》
笑傲江湖 1978/03/30 国 孙仲
色欲杀人王 1978/04/08 粤 何梦华 原名《神秘摧花手》
杀绝 1978/04/21 国 华山 原名《剑魂》
非男飞女 1978/05/03 粤 吕奇 原名《女人》
射雕英雄传续集 1978/05/13 国 张彻又名《大地群英第二集》(台湾)
十字锁喉手 1978/06/10 国 何梦华
螳螂 1978/06/28 国 刘家良
楚留香之二蝙蝠传奇 1978/07/08 粤 楚原
师父教落 1978/07/13 粤 黄华麒 动作指导:游崇英
伦文叙与沙三少 1978/07/30 粤 王风
五毒 1978/08/12 粤 张彻 "武术指导:梁挺、戴其贤、储陆峰(鹿峰)/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子曰:食色性也 1978/08/25 国 李翰祥 原名《吃.喝.嫖.赌》
淫兽 1978/09/01 粤 何藩 原名《桃花劫》
哈啰床上夜归人 1978/09/07 粤何藩、朱牧、孙仲、华山、王风、夏祖辉、李翰祥
冷血十三鹰 1978/09/13 粤 孙仲 "获第廿五届亚洲影展演技最突出男
主角奖(狄龙)/第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姜兴隆)"
扮猪食老虎 1978/09/29 粤 桂治洪
乾隆下杨州 1978/10/06 粤 李翰祥获第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
倚天屠龙记 1978/10/19 粤 楚原
倚天屠龙记大结局 1978/10/27 粤 楚原
狮子头玻璃肚 1978/11/02 粤 锺国仁 原名《四三二》
萧十一郎 1978/11/08 国 楚原
老夫子奇趣录 1978/11/18 粤 王风
"南少林与北少林" 1978/11/19 粤 张彻 "武术指导:梁挺、储陆峰(鹿峰)、戴其贤"
捞过界 1978/12/13 粤 牟敦芾 又名《大好彩》
残缺 1978/12/21 国 张彻
中华丈夫 1978/12/30 国 刘家良获第廿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国际功夫动作片奖
够格女郎 1979/01/11 粤 吕奇
伦文叙智斗柳先开 1979/01/18 粤 王风
圆月弯刀 1979/01/25 国 楚原 作曲:顾嘉辉
军阀趣史 1979/02/09 国 李翰祥
茅山僵尸拳 1979/02/15 粤 刘家良 原名《神打小子》
生死门 1979/02/22 国 张彻武术指导:储陆峰(鹿峰)、梁挺/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鬼叫春 1979/03/03 国 李翰祥 又名《津津有味》(台湾)
色欲与纯情 1979/03/13 国 林美年 又名《纯爱》(台湾)
奇门怪招烂头蟀 1979/03/16 粤 桂治洪 原名《烂头蟀》
街市英雄 1979/03/24 粤 张彻 "获第廿五届亚洲影展动作片最突出男配角奖(鹿峰)/武术指导:江生、鹿峰、戴贤/音乐:陈永煜(陈勋"
梁天来 1979/04/05 粤 王风 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风流断剑小小刀 1979/04/12 国 孙仲 原名《风流小刀》
差人.大佬.搏命仔 1979/04/27 国 华山 原名《兄弟》
出笼马骝 1979/05/05 粤 罗马 原名《猿步通臂拳》
大命捞家 1979/05/12 粤 华山又名《大名小子》(台湾)/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残酷奸杀案 1979/05/17 粤 华一泓(华山)
风水奇谭 1979/05/25 粤 王风
孔雀王朝 1979/05/30 国 楚原 "获第廿五届亚洲影展动作片最佳导演/动作指导:唐佳/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教头 1979/06/16 国 孙仲
杂技亡命队 1979/06/29 粤 张彻 又名《亡命功夫》(台湾)
少林英雄榜 1979/07/11 国 何梦华 原名《少林至善禅师》
绝代双骄 1979/07/19 国 楚原 武术指导:唐佳
烂头何 1979/08/04 粤 刘家良又名《斗智斗力斗功夫》/武术指导:刘家良
"名流.浪女.够羗妹" 1979/08/16 粤 吕奇 又名《香港79》
鬼咁过瘾 1979/08/24 粤 李沛权 发行:缤缤
唐山五虎 1979/09/01 粤 罗马 原名《醉猿》/动作指导:徐虾、张有
奇招 1979/09/06 粤 华一泓(华山) 武术指导:元奎、袁振威、袁信义、钱月笙
麻疯怪拳 1979/09/15 粤 罗棋 动作指导:黄虾、陈狄克
卖命小子 1979/09/20 国 张彻
疯猴 1979/10/05 粤 刘家良 动作指导:刘家良
猪仔血泪 1979/10/25 国 华一泓(华山)
金臂童 1979/11/02 国 张彻 武术指导:江生、鹿峰、戴其贤
八万罪人 1979/11/09 粤 程刚
七煞 1979/11/23 国 孙仲 动作指导:唐佳
小楼残梦 1979/11/29 国 楚原
销魂玉 1979/12/22 国 李翰祥

Ⅳ 求 京剧名段 的赏析

据统计,京剧剧目总计五千八百余个。其中绝大多数是传统剧目。在传统剧目中又可分为几大类。一类是徽班原有剧目,以及汉调剧目或徽、汉共有剧目,如《大回朝》、《奇双会》、《打樱桃》、《贵妃醉酒》、《罗成叫关》、《状元谱》、《战长沙》、《击鼓骂曹》、《当锏卖马》、《四进士》、《李陵碑》等。另一类是从梆子移植过来的剧目如《铁弓缘》、《辛安驿》、《玉堂春》、《大劈棺》等。再一类是昆腔的剧目,如《思凡》、《闹学》、《游园》、《惊梦》、《打虎》、《山门》等。其他还有些唱“啰啰”、“纽丝”的小戏,如《打面缸》、《小放牛》、《打花鼓》、《探亲家》等。这些来自徽、汉、昆、梆的剧目,在唱腔曲调、表演方法的艺术风格上,多少还保留着其前身的遗韵。 京剧形成后艺人编演的剧目,大多取材于《三国演义》、《西游记》、《说岳》等长篇说部。较早的有卢胜奎编的三十六本《三国志》、(一说四十本),杨隆寿编演的《双心斗、沈小庆等人根据《施公案》编演的"八大拿"(即以黄天霸为主角的一批剧目),在此前后,上海的京剧艺人王鸿寿等也编演了一些剧目,其中一至十二本《铁公鸡》,据传即出自他手笔。尔后,清末民初在京剧改良运动中,涌现了更多的文人和艺人参与编写的新戏。在上海,汪笑侬等的《党人碑》、《瓜种兰因》,以及《新茶花》、《血泪碑》、《恨海》等,都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稍后,周信芳在新文艺工作者帮助下也编演了《宋教仁》、《学拳打金刚》等。在北京,文人齐如山、罗瘿公、陈墨香、金仲荪等先后为"四大名旦"编写了许多新戏,如《霸王别姬》、《青霜剑》、《钗头凤》等。20年代起,上海的尤金圭等,编写了大量的连台本戏。 京剧传统剧目中有不少剧目具有较高思想内容,如《铡美案》、《打渔杀家》、《四进士》等。更多剧目从各个角度反映古代生活,丰富人们知识,或给人以健康的艺术享受。如《群英会》、《室城计》、《玉堂春》等。但也有少数剧目宣扬封建道德、描写色情凶杀,如《九更天》、《双铃记》、《杀子报》等。 京剧传统还存在剧本和表演不平衡的特点。有些剧本可读,有些则只能在舞台上展现而文学性不强。许多剧目是由演员在舞台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才日益成熟,成为艺术精品。 影响较大的京剧剧作家有卢胜奎(代表作《三国志》等)、汪笑侬(代表作《哭祖庙》、《马前泼水》等)、罗瘿公(代表作《青霜剑》、《金锁记》等)、陈墨香(代表作《钗头凤》、《红楼二尤》等)、齐如山(代表作《太真外传》、《霸王别姬》等)、杨绍萱(代表作《逼上梁山》)、翁偶虹(代表作《锁麒囊》及与王颉竹合作的《将相和》等)、马少波(代表作《闯王进京》、《正气歌》等)、范钧宏(代表作《满江红》及与吕瑞明合作的《杨门女将》)。 建国后,京剧艺术得到新生。整理了大批传统剧目,编演了许多新历史剧和现代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贡献。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京剧艺术又得到了复苏,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经整理、改编的主要剧目有《白蛇传》、《野猪林》、《将相和》、《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娘》、《望江亭》、《李慧娘》等。创作的历史剧有《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满江红》、《武则天》、《谢瑶环》、《黑旋风李逢》、《海瑞罢官》、《正气歌》、《徐九经升官记》等。现代戏有《白毛女》、《赵一曼》、《黛诺》、《奇袭白虎团》、《节振国》、《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等。 以下京剧名均按其第一字的音序排列: B> 边关排宴 霸王别姬 罢宴 八珍汤 白门楼 白帝城 白蛇传 白蟒台 白马坡 北汉王 比干挖心 C> 剌王僚 除三害 春秋配 春秋亭 痴梦 陈言计 陈三两 丑表功 D> 定军山 挡马 断太后 单刀赴会 独占花魁 独木关大登殿 对花枪 打金枝 打龙袍 鼎盛春秋 盗仙草 打金砖 大保国 夺太仓 反西凉 反大同 凤还巢 法门寺 伐子都 G> 古城会 高亮赶水 高老庄 H> 火烧连营 火烧新野 鸿门宴 黄一刀 虎牢关 还珠吟 洪湖赤卫队 贺后骂殿 汉津口 红灯照 黑头 红灯记 合钵 怀都关 华容道 虎头牌 J> 俊保招亲 借东风 将相和 节振国 金玉奴 祭江 金山 九江口 姜皇后 K> 刘唐下书 孔雀东南飞 拷红 快活林 勘玉钏 空城计 L> 廉吏风 连升三级 连环套 连理枝 两张飞 落帽风 罗成叫关 龙凤呈祥 龙虎斗 猎虎记 M> 梅陇镇 明末遗恨 卖水 木兰从军 马前泼水 马上缘 马思远 N> 拿高登 女起解 男起解 闹天宫 P> 碰碑 劈棺 Q> 七郎托兆 全部罗成 奇双会 群英会 清官册 秋江 取成都 R> 人头会 二进宫 S> 搜孤救孤 徐良出世 司马逼宫 三岔口 三击掌 三家店三关排宴 三娘教子 三星归位 少华山 十五贯 十一郎汜水关 沙家浜 杀惜 诗文会 锁玉龙 锁麟囊 上天台 四郎探母 宋江杀惜 石伏岩 生死恨 西厢记 强项会 双阳公主 苏三起解 双锁山 T> 天水关 探皇陵 天女散花 探庄 W> 闻仲归天 王佐断臂 文昭关 望江亭 文章会 武当山无双传 X> 薛刚反唐 谢瑶环 徐策跑城 戏目连 小放牛 小宴 小显 下河东 Y> 遇太后 夜战 义责王魁 游湖 玉堂春 雁门关一缕麻 一将难求 一元钱 元宵谜 迎回归 姚期 岳家庄 杨门女将 杨汉 杨乃武 Z> 斩李广 斩郑恩 斩经堂 斩黄袍 意中缘 捉放曹 张飞归天 坐楼杀惜 坐宫 战马超 战太平 战北原智取威虎山 赵氏孤儿 状元媒 铡美案 诛文丑 1、霸王别姬(折子戏);2、白蛇传;3、定军山;4、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5、群借华;6、金玉奴;7、失空斩;8、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全剧);9、玉堂春;10、让徐州;11、乾坤福寿镜(尚派);12、搜孤救孤;13、文昭关;14、西施(全剧 选场 01-02);15、望江亭;16、徐策跑城(折子戏);17、彝陵之战; 18、辕门斩子;19、四郎探母;20、红鬃烈马;21、锁麟囊 22、群英会 23、探阴山 1、借东风 2、花田错 3、红灯记 4、杜鹃山 5、智取威虎山 6、沙家浜 7、宇宙锋 8、红娘 9、穆桂英挂帅 10、杨门女将 11、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12、二进宫 13、大保国 14、西施 15、贵妃醉酒 16、生死恨 17、太真外传 18、白蛇传 19、文昭关 20、击鼓骂曹 21、李逵探母 22、女起解 23、钓金龟 24、金玉奴 25、武家坡 26、游龙戏凤 27、击鼓骂曹 28、打渔杀家 29、四郎探母 30、将相和 31、凤还巢 32、大登殿 33、玉堂春 34、 文姬归汉 35、桑园会 36、洛神 37、鸿门宴 38、三娘教子 39、甘露寺 40、法门寺 41、柳荫记 42、打侄上坟 43、铡美案 44、彩楼记 45、御碑亭 46、珠帘寨 47、穆柯寨 48、定军山 49、春闺梦 50、双阳公主 51、文昭关 52、红鬃烈马 53、谢瑶环 54、天女散花 55、八仙过海 56、闹天宫 57、嫦娥奔月 58、春秋配 59、荒山泪 60、贺后骂殿 61、锁麟囊 62、辕门射戟 63、洪羊洞 64、八大锤 65、杨家将 66、三家店 67、罗成叫关 68、拾玉镯 69、江姐 70、失子惊疯 71、西厢记 72、状元媒 73、赵氏孤儿 74、打龙袍 75、遇皇后 76、四进士 77、秦香莲 78、借东风 79、草船借箭 ……

Ⅵ 铁弓缘的影片评价

这部戏曲艺术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但创作者并不以情节的巧妙取胜,而是从人物性格出发,塑造了少女陈秀英这个俊美豪侠的形象。
影片既不拘泥于传统程式,也不抛开程式,而是把感情和程式较好地结合一起,使整个戏的风格也同人物一样显得俊美豪侠。 直到看了这部电影,以及片中的女主角的扮演者关肃霜精彩的表演,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英姿飒爽,女中豪杰。
假如让我说出心目中最美丽最刚烈的女侠客,那就是她扮演的陈秀英。
本片根据同名舞台剧改编,说的是陈秀英母女开设茶馆,被恶少欺侮逼婚,遇少年将军匡忠相救,并以秀英家传铁弓为缘,定下终身。岂料恶少父子陷害于匡,秀英母女出逃寻夫,一翻波折后终于夫妻团聚的故事。
京剧版本的舞台剧常只演到订婚一场,而这部电影将全部故事般上银幕,并且对剧本做了较大的处理。
在此之前,我看了一张录制于80年代的吴素秋主演的此剧舞台版本,感觉很有不同。
在舞台剧中,突出了故事的喜剧性,尤其是彩旦扮演的陈母起着很诙谐的调节气氛的作用,更具有市民的娱乐功能,期间插科打诨处甚多。而作为女主角也突出的是其花旦所特有的娇俏女儿性,基本上是作为一出带有荀派特点的喜剧来表现的。
而这部同名电影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突出的是女主角抗恶反抗的精神,大胆的删减了舞台剧中略显低俗的噱头,将故事的主题集中于两个人从相识,相爱,分别到团聚的传统正剧程式中。
提到这部电影,就要提到导演陈怀皑先生,他是不可多得能够既尊重懂得民族传统艺术又具备良好电影专业水准的艺术大师,他拍摄的这部电影和《野猪林》是中国戏曲电影的经典之作。
他不但除去了原有舞台剧中商业娱乐化的许多东西,致力于表现他一贯擅长表达的反抗的主题,并且刻画了一个敢爱敢恨,智勇双全,而又散发着女性妩媚和忠贞的陈秀英这个女中豪杰的艺术形象。
舞台剧中,母女两个人和匡正的戏份相差并不多,并且以喜剧气氛为主,而在电影中,导演着力塑造的是女主角,肯定了她敢于反抗恶势力追求爱情的品质。对母亲形象的处理也显得更具有正义感,整个影片呈现的是一种具有悲怆性的风格,从开始秀英叙述自己的身世,练习武艺都无不表明这已经不是那个娇柔的小家碧玉式的卖茶女,而是有志气刚烈的女魁。
他以文人特有的理想主义注入到原本世俗化的戏曲中,从摄影和场面调度,演员表演多方面做了大胆却不失原有艺术特色的尝试,使这样一出传统京剧得以更丰满的人物塑造,更精致的艺术表现力永存艺术殿堂,成为一颗不可多得的珍宝,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这也是值得当代一些传统文学改编者应该学习的,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而不是肆无忌惮的篡改乃至变形。要改进传统,而不是全盘否定,去其糟粕,存其精华,不是毁损而是保护。主要的问题首先是一个尊重,先谦虚的学习尊重再加以改进。
作为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在影片里塑造了一个女豪杰的经典形象。
在扮演茶馆中的女儿时,她以花旦的扮相出现,有着女孩子的娇憨可爱,唱腔甜美,表现了一个少女的害羞和喜悦,而在长亭送别中,她一青衣的扮相出现,唱腔悲愤缠绵,将一个即将与爱人离别的女子心情刻画得栩栩如生。而之后她女扮男装,一身白衣,好一个英姿勃勃的少侠。她一人在影片中以花旦,青衣和武旦三个形象出现,显示了她在唱念坐打贤淑精湛扎实的基本功,在三个行当的转换中游刃有余,各具特色,真是一个极具天赋的演员。在导演的引导下,她不仅将京剧舞台剧中外在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运用了电影艺术中的性格塑造,将人物的内心也表达得相当准确,尤其是梳妆一场中,把一个待嫁的少女的心理刻画得非常生动。
影片的化妆没有照般舞台剧浓重的重彩,而是以一种接近自然的真实的装容,略施脂粉,得到了区别舞台又保留舞台特点的效果。灯光的运用十分到位,布景也给人一种似真又虚的效果。
关肃霜真美,眼睛会说话,尤其在半眯的时候,自有一段风流,醉意朦胧,很性感,让我想起劳仑芭考尔那双迷人的眼睛。

Ⅶ 京剧比较有名的选段有哪些

据统计,京剧剧目总计五千八百余个。其中绝大多数是传统剧目。在传统剧目中又可分为几大类。一类是徽班原有剧目,以及汉调剧目或徽、汉共有剧目,如《大回朝》、《奇双会》、《打樱桃》、《贵妃醉酒》、《罗成叫关》、《状元谱》、《战长沙》、《击鼓骂曹》、《当锏卖马》、《四进士》、《李陵碑》等。另一类是从梆子移植过来的剧目如《铁弓缘》、《辛安驿》、《玉堂春》、《大劈棺》等。再一类是昆腔的剧目,如《思凡》、《闹学》、《游园》、《惊梦》、《打虎》、《山门》等。其他还有些唱“啰啰”、“纽丝”的小戏,如《打面缸》、《小放牛》、《打花鼓》、《探亲家》等。这些来自徽、汉、昆、梆的剧目,在唱腔曲调、表演方法的艺术风格上,多少还保留着其前身的遗韵。

京剧形成后艺人编演的剧目,大多取材于《三国演义》、《西游记》、《说岳》等长篇说部。较早的有卢胜奎编的三十六本《三国志》、(一说四十本),杨隆寿编演的《双心斗、沈小庆等人根据《施公案》编演的"八大拿"(即以黄天霸为主角的一批剧目),在此前后,上海的京剧艺人王鸿寿等也编演了一些剧目,其中一至十二本《铁公鸡》,据传即出自他手笔。尔后,清末民初在京剧改良运动中,涌现了更多的文人和艺人参与编写的新戏。在上海,汪笑侬等的《党人碑》、《瓜种兰因》,以及《新茶花》、《血泪碑》、《恨海》等,都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稍后,周信芳在新文艺工作者帮助下也编演了《宋教仁》、《学拳打金刚》等。在北京,文人齐如山、罗瘿公、陈墨香、金仲荪等先后为"四大名旦"编写了许多新戏,如《霸王别姬》、《青霜剑》、《钗头凤》等。20年代起,上海的尤金圭等,编写了大量的连台本戏。

京剧传统剧目中有不少剧目具有较高思想内容,如《铡美案》、《打渔杀家》、《四进士》等。更多剧目从各个角度反映古代生活,丰富人们知识,或给人以健康的艺术享受。如《群英会》、《室城计》、《玉堂春》等。但也有少数剧目宣扬封建道德、描写色情凶杀,如《九更天》、《双铃记》、《杀子报》等。

京剧传统还存在剧本和表演不平衡的特点。有些剧本可读,有些则只能在舞台上展现而文学性不强。许多剧目是由演员在舞台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才日益成熟,成为艺术精品。

影响较大的京剧剧作家有卢胜奎(代表作《三国志》等)、汪笑侬(代表作《哭祖庙》、《马前泼水》等)、罗瘿公(代表作《青霜剑》、《金锁记》等)、陈墨香(代表作《钗头凤》、《红楼二尤》等)、齐如山(代表作《太真外传》、《霸王别姬》等)、杨绍萱(代表作《逼上梁山》)、翁偶虹(代表作《锁麒囊》及与王颉竹合作的《将相和》等)、马少波(代表作《闯王进京》、《正气歌》等)、范钧宏(代表作《满江红》及与吕瑞明合作的《杨门女将》)。

建国后,京剧艺术得到新生。整理了大批传统剧目,编演了许多新历史剧和现代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贡献。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京剧艺术又得到了复苏,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经整理、改编的主要剧目有《白蛇传》、《野猪林》、《将相和》、《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娘》、《望江亭》、《李慧娘》等。创作的历史剧有《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满江红》、《武则天》、《谢瑶环》、《黑旋风李逢》、《海瑞罢官》、《正气歌》、《徐九经升官记》等。现代戏有《白毛女》、《赵一曼》、《黛诺》、《奇袭白虎团》、《节振国》、《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等。

Ⅷ 使人大概了解秦腔特点的代表作 急

秦腔代表作品:《三滴血》1958年,秦腔经典剧目《火焰驹》被拍成电影,这也是秦腔这一中国戏曲"化石"第一次被搬上银幕。而于1960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的秦腔电影艺术片《三滴血》则成为秦腔电影的代表之作。

清代中叶,秦腔表演艺术家魏长生就是其中之一。这位为史学家称为“为戏曲开辟一新纪元的天才”(见青木正儿《中国戏曲史》)的他,曾把西北黄土高原泥土芳香的秦腔三次带入北京,并与雅部昆曲、京腔争妍,最后,终于取代了昆曲在剧坛的盟主地位。也是他继承、革新了梆子腔的表演艺术,使之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为花部艺术的兴盛做出了出色的贡献,成绩斐然,名播至今。如《铁弓缘》、《拷火》、《滚楼》、《闯山》、《胭脂》、《别妻》等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