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预告 » 向谁买收视率

向谁买收视率

发布时间: 2021-02-13 07:58:16

A. 为什么电视的收视率越高越好他们怎样有收入谁给钱

收入以广告商的广告为主,但是同时也可以从知信、广告调研的到收入!收视率高,关注的人多,收入也就多了!

B. cctv收视率是如何得到的

一 ,收视率如何得到 ?
在正式调查前 先安排几次不同数量的实验调查在实验调查中运用统计学原理 然后再在很大的群体里 调用一小部分群体 用比如打电话的方法抽样
收视数据是为了解节目收视情况以便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我国多数电台和电视台都越来越注重收视数据的作用。媒介经营从“拍脑袋”、凭经验到相信客观数据是媒介经营管理和节目设置的一大进步。但是,数据的主要作用是为人所用,这些数据最终能用来干什么,怎样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得有用信息,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据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图为收视数据的利用提供一些建议。

收视数据指的是通过调查获得的关于广播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数据。按照使用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电视的收看数据和广播的收听数据。按照获得数据的内容不同又可以分为收视数据和满意度数据。我国主要采用收视数据。满意度数据在香港和日本有一定的应用,这种数据主要是借鉴了商品的用户满意度指数,用来了解受众对某媒体或某节目的满意程度。我国从80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步从国外引进收视数据。1996年,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了“关于在广播电视系统推荐使用全国电视观众调查网电视收视率的通知”后,收视数据正式确立了地位。特别是最近几年,各台都比较注重收视数据的作用,普遍都花钱从统计局、专业的收视率调查公司或市场调查公司购买数据。但是,无庸置言,我国对收视数据的有效分析、利用程度还比较低,收视数据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一、收视数据的作用

眼下,多数电台和电视台主要把收视数据用于台内的管理。比如什么节目该上马,什么节目该裁掉;用来评奖和评优等。理论界也主要关注如何利用收视数据形成科学的节目评价体系。可以说,这种利用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水平上,没有明确收视数据的真正用途,还没有开发数据的主要作用。台内考评只是收视数据的用途之一,它在收视数据的诸方面的作用中不应该占主要作用。想要了解收视数据的作用,首先要了解它的产生过程。

收视数据是利用统计方法,在作为总体的收视人群中抽取部分样本,根据样本的情况来推断总体情况。它一般从以下几种方式获得:1、人员测量仪:一种可以记录受众收看或收听时间的专门仪器,可以定时反馈给数据中心。2、日记卡:由受访者填写特定格式的表格,记录自己的收视行为。3、面访:通过上门或拦截访问了解受众的收视行为。4、电话访问:由访员向目标受众打电话了解受众的收视行为。

由于现在的电视收视率行业发展比较快,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好一点,有效访问的成功率也比较高,特别是采用人员测量仪,数据的客观性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所以这两种方式在电视受众调查中使用的比较多。后两种方式主要用在广播中的受众调查中。

在问卷设计中(人员测量仪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问卷,但是它要求样本户提供背景资料。比如年龄、家庭人口数、收入等等)如果主要关注的是受众收视的行为和动向,而不是不关心受众对特定节目和栏目的满意程度,那么获得的数据就是收视率;如果主要想了解受众对特定频道、栏目和节目的满意程度,那么数据就是收视满意度。总之,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得到的数据,无论数据是收视率还是满意度,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受众,受众的眼球才是媒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收视率首先是用来了解受众需求,从而为节目编排提供指导。专业人员收到每个样本的收视情况后,都要汇总。把这些数据建立在一个大的数据库里面,然后进行分析。首先要分析节目和频道的走势,一般都要通过图表体现出来。然后在传播学知识的指导之下,利用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复杂的数据背后的规律。可以了解到哪些人在收看或收听节目,他们的社会属性如何,具有这种社会属性的人对节目的兴趣点在哪个地方。从而能够调节节目的类型、风格等。让节目更加适合这些受众。

收视数据还可以帮助媒体了解到节目的实际受众和目标受众和目标受众之间有哪些差别;节目的潜在受众是哪些人,利用什么途径可以吸引这些潜在的受众。根据这些信息再改进节目的风格,就可以有针对地提高节目的受众人数的受欢迎程度。如果收视数据有变动,那么变动的原因是受众还是节目本身。找到这些原因就可以为长期的规划提供帮助。

其次、收视数据可以协调媒体、广告商和商家之间的关系。

随着媒介市场的多元化,受众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所以每个媒介都面临着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的局面。媒介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过度到买方市场:媒体已经不可能凭借自己的意愿支配广告客户。广告客户在媒体中做广告,首先要考虑这个广告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现在,我国的广告效果监测手段还很不发达,在几乎没有能给特定广告提供专业的效果监测的情况下,广告客户就只能凭借收视数据来确定在哪个地方做广告。如果广告是通过广告公司 的代理,那么商家首先就会问广告商,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段而不是选择别的时段。广告公司也只有通过收视数据才能给商家一个交代。总之,收视数据是联系媒体、广告商和商家的纽带,在这三者中间起着调节作用。那些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收视水平的媒体必然会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商家也可以利用更高的“接受人群”,达到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收视数据在协调这些关系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局限。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购买行为。受众的最终购买一般要经过知(收看或收听广告)、情(对广告从而对产品有好感)、意(购买的意愿)、行(购买行为)四个阶段。商家最关注的是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广告是否刺激了商品的销售行为。如果有了这种刺激作用,那么广告的投入产出比例是否合适。而收视数据主要关注的是收视行为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说通过它只能了解到受众是否观看或收听了广告。却不能确定这种广告能不能转化成最后的购买行为。广告客户通过收视数据来了解广告效果时,其实是用第一个阶段来推测第四个阶段,所以经常会有误差。比如,有的节目收视或收听率很高,但是它的受众可能集中在购买力有限的阶层。那么中高档的消费品广告就不会有太大的实际效果。虽然收视数据有这样的缺陷,但是在缺乏其他可信资料的情况下,还是媒介、广告商和商家的最佳选择。

二、收视数据的充分利用

收视数据的主要优点是它比经验和常识更加科学。它可以突破个人的视野、情感的局限,提供更加实证的结论。媒体购买的收视数据一般有两种形式:原始数据和已经作好的分析结果。除了很专业的媒介调查公司以外,多数的公司都不具有传播学知识,对数据用户的实际情况也不够了解,所以最好媒体自己还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当媒体获得原始数据获得以后,得到的仅仅是节目的收听和收看的指标。有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指标;这数据的升降说明了什么;它和那些因素有相关关系,或者有因果关系;怎样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节目的定位和调整。这些都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甚至要做专门的调查寻求答案。.

如前文所说,收视数据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了解受众,从而为节目制作提供信息。所以,了解节目的收视指数的上升或下降是比较初级的利用。媒体购买的收视数据还要尽可能的包括受众的背景资料(主要是经过分析而挑选出来的、与受众的收视行为有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的背景资料)。然后可以使用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真正影响收视行为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的节目调整才能够提高节目的接受程度。单纯的收视率或收听率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例如,收视数据的上升或- 3 -下降不仅是受众数量的改变,很可能是受众群体的整体流动;持平的收视数据并不代表受众属性的稳定。比如,某个节目的收视调查中,收视率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经过分析却发现,受众的个人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却在上升。表面上来看,节目的收视率比较稳定,所以节目不应该有大变动。但是实质上受众本身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就应该改变节目的设计:或者使节目适合以前的受众,以增加节目的收视;或者向高收入和高文化的水平靠拢,找出这类受众感兴趣的地方(诉求点),然后整个节目的设置向这方面靠拢,以便开发出节目的潜在受众。

从目前来看,获得收视数据主要通过以下程序:1、抽样:由于收视数据涉及到某个地区的全部的拥有某种接收设备的人,所以人数很大。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所以不可能进行全面的普查来了解该地区每个人的收视情况。这样做不仅客观条件不允许,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一般都是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从目标人群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来推测全体受众的情况。科学的抽样是影响最后数据有效性的关键。2、实施:有些是建立固定的被调查人群,长期对他们追踪访问;有些是每次都更换新样本,每次都调查不同的人群。然后利用访员记录受访者的收视行为。3、汇总、分析:把所有收集起来的数据录入电脑做分析。4、总结结果:根据专门的传播知识解释这些数据,并且提供节目、栏目和频道建议。为节目的设置、竞争广告和媒介管理提供建议。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

1、因为的样本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的,所以必然有随机波动,收视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是正常的。它可以反映受众总体的大致情况,却不能完全代表全体受众,所以比较这个月和上个月,这一周和上一周的收视数据的上升或下降的意义不太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分析出收视数据的回归线(回归方程),看节目的中长期的收视水平相对于回归线(回归方程)的上升和下降水平。并且看这些上升和下降是不是可以用偶然的波动来解释。即使有非偶然的波动、也要找出合理的理论和事实解释,才能够确实得出节目收视情况的结论。轻易给节目和栏目下结论是很不可取的。

2、因为采用的是抽样调查而不是普查,所以一些特定受众的真实情况不可能得到反映,特别是当这些受众的比例比较小的时候。比如说广告商想做一个给占人口少数的特定人群使用的产品的广告,他首先要了解这种人群的节目收视情况。如果媒体采用一般的收视数据,那么由于数据是抽样调查得到的,只访问了总体中的一小部分,要了解的受众又是少数人群,那么在收视数据中这类人的数量就非常少,根本不具备代表性。在当媒体想要深入了解节目的收视情况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候,普通的收视数据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必须针对这部分受众组织专门的调查,用定量方法或质的研究方法来解决。

3、整体的数据来源于每个受访者,在受访者和最终数据之间有很多的中间环节。在现实中,有些数据采集公司对用户不负责,数据采集的管理工作不完善,所以会影响数据的可信性。有时甚至完全不能反映受众的真实情况。当媒体根据收视数据做决定时,首先要想这些数据的可信度有多高。避免在错误的信息基础上作出错误的决定。

4、收视数据反映的是受众的总体收视情况,发现不了受众的态度。比如说,收视数据可以发现观众是否打开了电视(国外已经研制出来可以测量电视前是否有大型动物(它还分不清人和狗之间的区别)的收视仪,它可以监测出电视是否被开着,但是根本被观看。但是,同样遇到了一个问题,有时,电视前只蹲了一条狗;有时受众开着电视,却在呼呼大睡。)但是,受众观看电视的行为本身和态度却很难被发现。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节目的收视率不是很高,但是,节目有自己固定的、忠诚度很高的节目。这些受众对这些节目往往持有很肯定的态度。无论是节目改革还是台内评估,对这些节目都应该慎重考虑,不能仅仅根据收视数据做决定。

三、数据的长期利用

随着大家对收视数据的重视和数据获得手段的改进,从节目播出到获得收视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例如,电视的收视率调查已经逐渐用人员测量仪代替了日记卡。日记卡是让样本户自己记录收视行为,然后由访员定期回收的方法。一般来说回收周期是一周。也就是说,中间的时间间隔最少是一星期。人员测量仪是一种可以自动记录受众收视行为的仪器,比较先进的人员测量仪可以通过电话线传输当天记录下来的数据。数据的短期利用也就越来越方便。但是,无论是评估节目还是为寻找影响收视行为的相关因素,仅仅是短期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从节目的评估来看,节目的短期升降说明不了太多问题。节目的收视数据是围绕一条回归线上下波动的,短期底于这条线或高于这条线并不能得出结论说这个节目更加受欢迎了,或者受欢迎的程度有所下降。收视数据反映的是收视的总体趋势,而不是几次确定的数目。这一点很象股票的走势图,它反映的也是升降的总体趋势。股价的升降要从总体的走势来分析,而不是偶然的升降。

此外收视数据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只有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才能发现规律。比如受季节的影响。实践证明,收视指数一般在冬季会达到最高点,在夏季会达到最低点。所以,进行中短期分析的时候,最好参照已经积累的数据和规律。现在建立大型的数据库是比较方便的。数据库最好能记录尽可能长的收视数据和影响收视数据的相关因素。越多的信息中就越能发现新规律,数据也越有说服力,结论就越有价值。

最后,还应该在大型事件和突发事件出现时,进行有针对的数据收集工作。突发事件和大型事件在媒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往往通过这些事件可以寻找出受众对媒介的信任程度、第一求诉率、信息深度要求等。这些数据对媒介有很有价值,在媒介的经营和节目策划非常重要。

总之,收视数据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信息,在媒介经营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好、利用好收视数据可以起到节目调整、联系广告商和说服受众等作用。当然它也有缺陷:只能记录收视行为,不能记录行为背后的情感和节目忠诚度。如果利用好收视数据,再结合其它方法,完全可以给媒介的内部经营和外部发展带来全新的理念。

二,收视率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收视率多久能够出来?有的是一周,有的是两周,有的是一天。刘燕南说,这主要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较高。 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显然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在精确度方面也不容乐观;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甚至更快的世间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测量仪成本自然就比较高。

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当然,除了节目的收视率,还有时段收视率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C. 收视率大面积造假,谁是幕后操控者

编者收视率被称为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和广告交易的“通用货币”。其背后版应该遵循客观、准权确、科学的规律,然而,中国的收视率市场出现了异常。
通过人为操控收视率这种“通用货币”,便可直接影响电视剧的身价和排期、电视台的收益、广告商的利润,进而影响整个电视剧产业。这种操控正在现实中发生,甚至逐渐演变出地下利益市场。
这一地下网络每年从电视剧产业市场中分羹40多亿元,被称为行业中除制作方、电视台、广告商之外的潜在“第四方”,影响了电视台播出的诸多电视剧以及中国排名前列的卫视频道。
当买卖收视率成为行业潜规则,即便是制作精良、艺术精湛的作品,也必须千方百计不惜高价购买假收视率数据,以保障达到电视台要求的播出标准,逃脱停播、降价的命运。而收视率作假抬高了制作成本,长此以往,国产电视剧的质量必定受其影响,整个行业笼罩于“用心用力去做戏,不如花钱买收视率”的阴云之中。
一个怪圈就此形成:广告主投放广告时要求电视台保障收视率——电视台采购电视剧时则要求制作方购买收视率——制作方因增加收视率购买成本反过来向电视台要高价——电视台则抬高广告价格。
其中,无论是广告主,还是电视台、制作方,均成为收视率作假的受害者。

D. 收视率是怎么得到的

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当然,除了节目的收视率,还有时段收视率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收视率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收视率多久能够出来?有的是一周,有的是两周,有的是一天。刘燕南说,这主要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较高。 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显然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在精确度方面也不容乐观;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甚至更快的世间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测量仪成本自然就比较高。

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当然,除了节目的收视率,还有时段收视率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电视剧收视率能否和《新闻联播》比较?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在提供收视率时采用这样的提法:某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这种比较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

刘燕南认为,两者没有可比性,首先电视剧和《新闻联播》不在同一个播出时段;其次,两者面临的不是同一个市场,《新闻联播》面向全国,而更多的电视剧是区域性的,面向一个省或者一个城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提法,主要是在大家的印象中《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很高,想以此来证明该电视剧的收视率很高,但最好不要做这样的比较。”其次,刘燕南介绍,在某些地方,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可能高于《新闻联播》,比如《还珠格格》在某些地方的收视率达到60%,因为《新闻联播》是面向全国的,统计的基数太大。

那应该拿什么数据作为某一部电视剧收视率的比较标准呢?刘燕南说,业内一般都是以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所播电视剧的收视率作为比较的标准,或者以某一部有代表性的、曾经创造过收视神话的电视剧作为衡量标准。

收视率能衡量电视剧的质量吗?

刘燕南指出,收视分析中另一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将收视率高低与内容好坏简单挂钩。当收视率走高或走低时,便时常可以看到诸如“这是因为节目内容好(或不好)”之类的断言。一般来说,收视率与节目内容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后者对前者的变化通常具有很明显的影响作用,但这不是绝对的。刘燕南说,衡量一个节目或者电视剧的好坏,不能用收视率作为唯一标准,还应该有满意度的指标,“如果说收视率衡量的是量的因素,那满意度衡量的则是质的因素,而且是更重要的因素。”据介绍,有的电视剧收视率很高但满意度很低,甚至会出现大家都看一部电视剧但边看边骂的现象;有的电视剧收视率可能不是很高,但满意度很高,比如《雍正王朝》,“以前我们不重视收视率,而现在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惟收视率马首是瞻,这两种情形都不对。”

其次是收视率也有造假现象。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曾在“2002中国传播论坛—————中国电视剧传播学术研讨会”上痛斥假收视率的现象。他说自己所在的山东省一家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已经停播三个月了,但是收视调查公司根本不知道,依旧提供该栏目的收视率,而且收视率还高达30%。

央视索福瑞和AC尼尔森提供的收视率为何不一样?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和AC尼尔森公司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两家收视率调查公司。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电视收视率市场上,央视—索福瑞占据了全国85%左右的市场份额,AC尼尔森公司占据10%左右,另外两家比较大的公司是AC尼尔森媒介研究和上海的广播电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经常会有这样的印象,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同一部电视剧,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提供的收视率数据并不相同,有时还相差挺大。比如央视一套播出的《浪漫的事》,尼尔森的平均收视率是7%,而央视—索福瑞则为6%;又如2000年1月1日到9月23日杭州地区《新闻联播》的平均收视率,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是22.1%,AC尼尔森为4.6%。究竟哪一个数据更加准确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调查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测量手段不一样造成的:日记法和仪器测量法的结果肯定会有差异,应该说仪器测量法更准确一些,日记法往往是通过事后回忆来填写的,因此误差会大一些,而人员测量仪数据可以精确到1分钟,这样得到的收视率就会低很多。此外,由于样本户数不同、采用的计算体系不一样等,也会造成收视率不一样,“一般来说,虽然数字不一样,但趋势应该是一致的,否则用户就会糊涂了。”

哪些因素影响收视率?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毕江燕则分析了影响电视剧收视率的五种因素:①地区因素。《刘老根》在东北的收视率高达22%,在南方却只有几个百分点。②季节因素。2002年的12个月中,前五个月平均收视率为3.66%,6月份是电视剧收视的低谷,只有2.82%。暑假收视率有了回升,并达到了全年的最高点3.85%。③时段因素。在收视上表现最好的则是19:00-20:00这个时段,收视率超过了5%,从这里可以看出,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剧的收视率。④频道因素。同一部电视剧在不同频道播出,它的收视率也不同。比如《橘子红了》在甘肃一套(省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13.97%,福建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有线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7.37%,中央八套(中央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7.29%。⑤播出轮次因素。同样在武汉地区播出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第四部》,2002年10月份在武汉二套播出时收视率9.39%,而在11月份武汉四套播出时收视率不到4%。

有影响力的收视率调查公司?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收视率调查公司主要有AGB尼尔森,还有一家美国的阿比壮(Arbitron Company),英国的BARB(Broadcaster Audience Research Board Limited),法国的TNS,Video Research Ltd(简称VR),加拿大的的BBM等。
AC 尼尔森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调查公司,1923年成立于美国芝加哥,是目前历史最为悠久的从事视听率调查的商业公司,1999年,尼尔森媒介研究被荷兰的出版集团VNU(VNU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媒介和资讯公司之一)收购,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资金支持。2004年8月5日,下属于Kantar媒介研究(Kantar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研究、分析和咨询网络之一,下属于WPP集团)的AGB集团和尼尔森媒介研究宣布了合并的计划,这一计划将整合AGB集团所有的公司与尼尔森媒介研究全部自有的电视收视率服务,VNU和Kantar各占50%的股份。通过此次合资,尼尔森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新的合资公司被命名为AGB尼尔森媒介研究,其收视率服务覆盖的主要市场包括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意大利、南非和英国。
阿比壮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一个从事媒介和市场研究的国际公司,为美国、墨西哥及欧洲的广播、广告代理机构以及户外广告公司提供服务。Arbitron Company的核心业务包括:1、电台收听率调查;2、地区性电视和有线电视收视率调查、网络、直播卫星等新媒体的使用调查;3、零售、产品调查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为了对抗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人员测量仪(people-meter),Arbitron Company最近研发了更为方便的便携式人员收视测量仪(portable people-meter,PPM),并已开始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投入商用,这种新型的测量仪技术将使收视率调查更为精确。
BARB(Broadcaster Audience Research Board Limited)成立于1980年,BARB本身并不进行收视率调查的具体工作,而是分别委托两家公司进行,其中电视研究公司(Television Research Limited) 负责样本户部分的工作,包括基础调查、样本户的更新维护与控制等。TNS(Taylor Nelson Sofres)则负责资料搜集工作,包括people-meter的提供与安装、资料搜集与统计分析等。英国收视率调查采用人员测量仪(people-meter)作为搜集资料的工具,样本户总共有4485户,为了反映总体的结构,负责样本维护与控制的电视研究公(Television Research Limited)公司,每年要进行一次4万人规模的基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样本进行调整与控制,以便使样本能够充分地代表总体。
法国从1954年开始通过电话和信函进行收视率调查。1958 年成立了专门机构——广告载体研究中心(CESP),1964年开始建立一个拥有13000个样本(通过谈话来进行)的收视率调查系统,一年公布四次调研结果。1967年,从原来的广告载体研究中心当中分出的舆论研究中心,专门调查收视率和电视观众的满意程度。1985年改制为MEDIAMETRIE的股份制公司,把收视率的调研结果产品化。目前已成为法国最主要的收视率数据供应商。从1985年开始,美国的尼尔森(Nielsen)和法国索福瑞(Sofres)公司也开始提供收视率调查服务。20世纪90年代后期,Taylor Nelson和Sofres公司合并使TNS成为法国最大的市场和媒体研究机构。
Video Research Ltd(简称VR)www.vrnetcom.co.jp是日本视听率调查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机构,于1962年成立。40年过去了,VR发展成为日本市场与媒介研究的旗舰。VR研究范围宽广、内容丰富,是日本唯一拥有全国范围调查网络的公司。 VR主要采用人员测量仪系统提供收视数据,在一些特定地区,还使用日记卡进行收视率调查。另外 VR还提供全日广播收听率数据,调查方法为日记卡法,记录时段为15分钟。通过日记卡收集听众在家中或户外的收听情况。这种收听率调查每年进行6次,共调查12到59岁的男性2596人。调查在每年4月、6月和8月进行两周,在2月、10月和12月各进行一周
BBM是加拿大一家非赢利的广播研究机构,进行观众及听众定期调查得出收视率和收听率等数据。这一机构被公认为“行业的评估机构”。
与国外相比,中国视听率调查起步较晚。我国的收视率调查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在9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6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一次全国28个城市观众抽样调查,这次调查被认为是中国首次大范围、专门的观众调查。1987年,中央电视台会同各省市电视台一起,进行了我国第一次城乡范围的电视观众调查,以后全国性的电视观众调查每隔5年进行一次。在进行电视观众调查的同时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进行收视率统计工作。
进入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视台及电视频道数量的迅猛扩张和电视媒介市场化的快速发展,电视收视市场的竞争加剧,收视率作为反映电视观众收视行为和偏好的主要指标在节目编排、广告投放决策以及电视节目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业内人士认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收视率调查得以快速发展。其主要标志是1997年12月4日,由原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和法国索福瑞(Sofres)集团合作正式成立了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CSM已成为中国最具权威的收视率调查专业公司。CSM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视观众收视调查网络,至2003年11月份,CSM在全国拥有1个全国调查网(测量仪)、17个日记卡省网、2个测量仪省网、73个城市日记卡调查网,19个城市测量仪调查网,样本总规模达到29,240户,对全国近800个主要电视频道的收视情况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测。除CSM外,在中国收视率调查业中另一家较重要的公司是AC尼尔森公司,该公司采用测量仪方法在全国10多个城市进行收视率调查。
目前在国内的收视率调查市场,央视-索福瑞和AGB尼尔森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市场,分别为80%和10-15%左右,其他的一些公司大约只有5%的市场,现在国内涉猎收视率调查领域的除了这两家几乎垄断型的大公司之外,也有一些其他的一些调研公司,其中专业调查收视率数据的像中视广联(北京)媒介咨询有限公司(www.ctcmc.com.cn)等后起之秀,为收视调查注入了新鲜活力。但是由于各公司采取的抽样方法,软件统计方法等都不尽相同,也没有规定的标准,所以在得出的数据方面不同公司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出入相差比较大

E. 所谓收视率是怎么来的

收视率测量方法: 1.电话调查开启先机: 电话回忆法:Archibald M. Crossley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采用电话进行电话访问进行大规模收听率调查的.他将电话号码簿作为样本框从中随机抽样,在全国范围电话调查被抽中的样本户,请人们回忆前一天晚上收听到的广播节目. 1930年,在美国广告代理商协会(4A,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 )和全美广告主协会(ANA,Association of National Advertisers)的资助下,广播分析合作社成立(CAB, Cooperative Analysis of Broadcasting)其重要贡献是发现了 “黄金时段”. 同步电话调查法:1934年,克拉克¤胡珀公司(Clark-Hooper)开始引进同步电话调查法(Coincidental Telephone Interview)进行收视率调查.后来与盖洛普公司合作进行调查. 一般每隔15分钟进行一次.胡珀公司曾推出各种收视率调查报告,用 °实际观众±, °开机率±, °听众百分比±以及年龄,性别等术语来报告受众的构成和特征. 1947年,胡珀公司接受NBC的资助,在纽约进行电视收视率调查,成为电视收视率调查的先驱. 2.面谈---寂寞的先行者 1928年,在NBC的授权下,哈佛大学教授Daniel Starch最早采用面访方法进行听众调查. “节目单回忆法”面谈方法(Roster Recall); “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一定时间内派出访问员深入样本户,以观察访问的方式直接调查当时的收视情况; “住户问卷法”---访员亲自到受访者家中进行访问,并留下问卷. 3.仪器法: 受众测量仪(audimeter) :1936年,MIT两位发明家Robert Elder和 Louis F. Woodruff发明.安装在接收机上并进行跟踪的装置,能够记录电台波段(电视台频段)的选择转换以及使用时间等情况. 1942年,尼尔森公司最早把受众测量仪用于广播收听率的测量. 人员测量仪:1987年9月,尼尔森公司引进人员测量仪(peoplemeter)/个人收视仪.它依然与电视机连接,并自动记录频道和时间.但带有一个遥控装置(手控器),上面排列着10来个按键,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固定的号码对应不同的按键.观看电视时,每人键入自己的号码,不看时按键取消即可.连接在电视机上的人员测量仪能知道谁在看电视,何时停止收看的. 1964年,尼尔森从广播中退出,专门从事电视观众的调查工作.发布<尼尔森电视索引>(NTI)和<尼尔森电视台索引>(NSI). 4.日记法: 1937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Garnet Garrison用日记法进行了第一次系统的收听率研究.1949年,美国研究局(ARB)正式引入到电视收视率调查中.ARB研制出新型测量装置---阿比壮(Arbitron),并由此形成了阿比壮公司,该公司在美国地方电视收视率调查中,主要采用日记法进行调查案例! D.收视率测量方法的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方法 电话法 仪器法(人员测量仪) 日记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采集方式 电话访问 电子跟踪记录 人工记录,访员 电话线传送 上门收取或日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时效 迅速 迅速 较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本量 较大 中等 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本固定性 不固定一次性 固定 固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本排除性 较大 较大 小 拒答率或拒访率 拒答率约50% 拒绝安装率 拒访率约 约40%-50% 35%-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时间单位 不定 1分(或更小) 1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需费用 一般 昂贵 便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向比较 不易 可以 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准确性 较好 好 一般 (频道较多是准确性降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丰富性 较好/一般 一般/低 较好/一般 复杂性 @ “夸大效应”与数据比较: 日记法 “嫌贫爱富”,容易产生 “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的 “马太效应”;而人员测量仪则相对扮演一个 “劫富济贫”的 “罗宾汉”的角色. 1.黄金时间峰值:日记法测量存在黄金时间收视率 “峰值夸大效应”(20个百分点); 2.主要频道收视率:排名靠前的频道(4,7不等的临界点),日记卡收视率大于测量仪收视率,随后,日记卡收视率小于测量仪收视率; 3.主要栏目收视率:(收视率大于某个数字)栏目的收视率,测量仪数据低于日记卡数据;而大部分非重要栏目的收视率,测量仪数据略高于日记卡数据.

F. 电视台的收视率是怎么得来的

收视率不是惟一的标准,我们有三项指标。整个栏目评价体系是由客观指标、主观指标、成本指标三项基本指标,通过加权,来形成节目的综合评价指数。所谓“客观指标”是以收视率为基础,兼顾频道、时段、节目类别等影响收视率的因素,得到被修正后的收视率;“主观指标”是综合专家、领导、群众对节目评价结果的量化值;“成本指标”则是反映节目投入产出状况的量化值。三项指标分别被赋予5:3:2的权重。也就是说,如果以满分100分来计算,其中50分来自被修正的收视率,30分来自节目评价结果,20分取决于投入产出状况。
一个栏目的收视率算出来以后,因为要排名,这就要考虑频道落地率、节目播出时段和节目类型三重因素。因此,修正后收视率有三个方面的修正:频道加权重、时段加权重、节目类型加权重。这样收视率就不仅仅是孤立的收视率,加入这三方面的加权之后已经是一个比较公平的数据。

不同的频道,它的落地情况不同,收视率肯定也会有增加或减少;黄金时段的节目收视率肯定会好,权重就小,非黄金时段收视率相对就会差一些,权重就大;还有节目类型,像新闻类节目,比如《新闻联播》,肯定受众群就大一些,权重就小一些,而教学类节目,可能它的观众群就小一些,权重就大一些。栏目的收视率经过所有这三项的加权,得到的数据就叫被修正后的收视率。加权的依据来自全国电视观众收视形态调查。这个调查我们每年都做一次。根据去年的调查结果来确定今年的三项权重,这个权重特别重要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7/14/content_972903.htm

G. 关于收视率的问题

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当然,除了节目的收视率,还有时段收视率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影响收视率的因素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毕江燕则分析了影响电视剧收视率的五种因素:
①地区因素。《刘老根》在东北的收视率高达22%,在南方却只有几个百分点。
②季节因素。2002年的12个月中,前五个月平均收视率为3.66%,6月份是电视剧收视的低谷,只有2.82%。暑假收视率有了回升,并达到了全年的最高点3.85%。
③时段因素。在收视上表现最好的则是19:00-20:00这个时段,收视率超过了5%,从这里可以看出,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剧的收视率。
④频道因素。同一部电视剧在不同频道播出,它的收视率也不同。比如《橘子红了》在甘肃一套(省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13.97%,福建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有线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7.37%,中央八套(中央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7.29%。
⑤播出轮次因素。同样在武汉地区播出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第四部》,2002年10月份在武汉二套播出时收视率9.39%,而在11月份武汉四套播出时收视率不到4%。

H. 我们常听到电视收视率是多少,请问它是怎样统计出的是谁统计的真实性如何

1、CSM 和ACNielsen:知名度、数据来源、测量仪
访谈中我们发现,多数电视台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商业性调查机构提供的收视率数据的,这与我国电视业市场化转型的步伐基本一致。
在回答“就您所知目前国内比较著名的收视率调查公司有哪些”一问时,所有的受访者都举出了CSM和AC尼尔森两家,少数受访者还列举了诸如美兰德、特雷森、零点公司、康赛公司、湖南环球公司、上海广电信息咨询公司等机构。可见在收视率调查界,CSM和AC尼尔森两家公司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其中,央视-索福瑞公司是目前绝大多数电视台的数据来源,共有17家电视台购买CSM的数据,例外的只有3家,一是上海东方电视台,一是山西电视台,前者主要采用AC尼尔森的数据,未说明原因;后者则采用本台调查站的数据,因为领导意愿和成本问题。另外,广东有线广播电视台过去曾经使用CSM数据,后来改用AC尼尔森的数据。
我们对所有提及知晓AC尼尔森公司的受访者都进一步询问到:“贵台是否也购买了AC尼尔森公司的数据,为什么?”结果发现,在购买CSM数据的同时,也购买AC尼尔森数据的只有3家,他们分别是南京电视台、成都电视台、西安二台;加上前面只购买AC尼尔森数据的上海东方电视台、广州有线广播电视台,在20家受访电视台中,购买尼尔森数据的有5家,占四分之一,均为大型城市电视台。
CSM数据受到使用者一定程度的认可。湖南台认为“调查很正规,数据可靠”;郑州台称CSM的调查“较科学”;河北台、成都台、南京台、西安二台、厦门有线台、江西二套等电视台不约而同地认为CSM的数据“比较权威”。
此外,一些电视台对AC尼尔森数据也比较认可。比如,广东有线广播电视台在谈到改用尼尔森数据的原因时说:“日记法在技术准确性……方面存在一些疑问,而尼尔森是个人收视仪数据”;黑龙江省有线台则认为尼尔森的测量仪数据“科学、真实”;南京电视台主要将CSM数据用于台内考核依据,而将尼尔森数据用作广告经营,因为后者“适合广告市场需要”,言下之意,尼尔森数据似乎对广告商和广告主较有说服力;成都台从2001年开始采用尼尔森数据,因为“数据具有较高准确性和权威性”。
显然,在对尼尔森数据持肯定态度的受访者中,有些并未使用尼尔森数据,他们对尼尔森的好感,一方面可能来自尼尔森这个国际知名品牌的良好声誉,并将其自然地延伸至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可能认为尼尔森只采用人员测量仪法,技术上更先进。事实上,后一因素所占比重可能更大。因为真正了解美国尼尔森测量历史及特点的人并不多,人们更多地是从技术先进的假设出发看问题,其间也掺杂一些对身边测量结果的主观感受。换句话说,人们推崇尼尔森数据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它登陆中国伊始便采用的更先进的人员测量仪方法上。
多数电视台未购买尼尔森数据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尼尔森公司在本地没有设立调查点,如湖南台、厦门台、湖南生活频道、江西台、重庆台、山东台、河北台、郑州台;二是费用过高,如江苏台、黑龙江省有线台、蚌埠台、深圳台。
反之,上述两点也是多数据电视台购买 CSM数据的主要原因。
2、收视率的作用:比重、关系、事例
在节目制播决策中,收视率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多数电视台称,收视率所占比重都超过了50%,其中厦门有线台、湖南生活频道、南京电视台、江西二套、蚌埠台、郑州电视台收视率均占70%~80%。例外的是山西电视台,收视率所占比重只有20%,属于最低的一档。山西台也是惟一一家未购买任何商业性收视率数据、只使用本台调查队数据的电视台,这与其对收视率的态度似乎有某种程度的巧合。
我们针对电视台运用收视率指标的情况,设置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节目编排中运用收视率的情况;二是节目制作中运用收视率的情况;三是停播节目或调整时段时运用收视率的情况。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电视台在节目编排、制作和停播调整时段时,都考虑了收视率因素。除此之外,考虑得较多的还有广告客户反映、领导意见、节目内容、成本因素;有部分电视台还考虑了观众评审意见,有些电视台是观众满意度。实际上,考虑广告客户反映,也是在考虑收视率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电视台在停播节目时,都首先考虑收视率情况,换句话说,被裁撤的节目基本上都是因为收视率不理想或者过低而遭淘汰。这倒印证了电视界的一句行话:收视率是一把刀。事实上,不少电视台的确是将收视率作为一个相对客观的量化指标,用于电视台内部的节目管理、人员奖惩甚至整个频道、整个电视台的经营管理,以抗拒一些无法把握的人为因素。在市场力量面前,主观意志、人情说项,似乎逐渐在失去以往的一些效力。
对于“请举出一些实例说明贵台如何将收视率调查数据用于决策过程”一题,多数电视台都未举出详细的实例,有些基本上是提要性的。如江西电视台称:“在年度节目编排调整时,会分析以前的数据,季度栏目考核决定奖惩时,主要依据制定的目标收视率打分”;重庆台称:“研究室信息科参与大型节目改版,为改版提供收视率实证数据”; 厦门有线台说,“如果一部电视剧或一个栏目的收视率持续下降,通常会先变动其播出时间,从黄金时间调整为次黄金时间”;郑州台称:“对去年底到今年六月的所有栏目收视率排队,特别差的5个栏目都撤了”等等。
有一些事例涉及具体的节目或时段,但也比较简略,缺乏对具体实施过程和策略的描述。如南京电视台称:“由于收视率的原因,停播青年交友节目《为谁动心》,决定上新的谈话节目《择业》时,便预测其收视率并对栏目组作了相应的要求”;西安二台说,该台根据周围频道同时段的收视率情况,成功地“创造了6:30~8:20的黄金时段”;深圳台称,该台1998年推出的《周末大赢家》,“原本安排在周末晚上8:30~9:30,由于收视率太低,2000年初停播,经过分析,现在播出电视剧。另外《英语新闻》也因为外国人太少,收视率太低于2000年3月底停播”。蚌埠台的描述稍微详细一些,该台“过去新闻安排在19:40分播出,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11:00重播,后来根据收视率数据分析,19:40分播出新闻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冲突了,于是便改在18:40播出,21:00重播,结果新闻收视率上扬,涨了40%,取得明显的效果”;广东有线广播电视台说,该台“影视频道以前往往在午间剧场中重播头天晚间播出的剧集,结果发现中午的收视率高出晚间,后来调整,改为相隔一段时间后再重播,收到一定的效果”。
我们认为,造成所列举事例比较单薄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受访者对实际情况不熟悉,未具体参与节目调整,考虑到受访者中一部分人来自广告部、研究室,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二是电视台在进行决策时,对收视率的利用还处于非常浅的层次,只用收视率,而缺乏对其系列指标的开掘,缺乏对分析术语、编排策略、相关因素的综合考虑和运用,一句话,缺乏深度、系统性和立体感,似乎乏例可陈。
3、数据质量:样本量、准确性、操作规范
与以往相似,本次调查同样发现,不少受访者对数据质量持质疑态度,这些质疑主要集中在样本量大小、抽样范围、样本的代表性、日记法测量的准确性、抽样和样本置换过程的规范性等方面。上海东方台便提出:“由于样本量不足,做三高人员分析时出现样本短缺现象”;南京台提出:“调查户使用日记卡不够规范”;江西台认为:“基础研究的样本量太小,本身的代表性值得怀疑”;重庆台提出:“样本户与现实人口状况不完全相符,抽样误差较大”;西安二台认为:“日记卡测量的科学性经不起推敲……应在网上发布原始收视资料”,等等。数据使用者对收视率数据的质量提出疑问,这是世界上所有开展此项调查的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也不例外。
受访者们也提出了改进要求,比如对样本的选取,他们要求“增加样本量”、“加强样本的代表性”、“扩大抽样范围”;对数据准确性,呼吁“减少误差”、“使用收视仪”、“增加准确性”;还有要求规范调查的实际操作,“严格调查程序”、“防止暗箱操作”、“规范随机抽样”、“增加样本户更换频率”、“缩短问卷回收周期”、“统一标准,遵从行业规范”、“培育收视调查市场,引入竞争”、“加强对调查过程的监督”、“增强保密意识”、“设立公证机构,避免人为导致的的不公正”,等等。
所有这些意见可以大体归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抽样的科学性问题,一类是关于质量控制问题。对于前者,只要有抽样,便必然存在误差,从一些受访者有欠专业的意见表述中,不能排除有些受访者本身缺乏相关知识的系统训练,一知半解便下论断的可能,相信专业性调查公司不应在这些方面留下明显的漏洞,否则便太业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项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客户的要求永远是“最佳”,调查公司便需要为此不懈地努力。而对于一些非抽样误差,加强质量控制是必须的,说明受访者对于调查的实施过程还有不少疑问。他们要求规范操作,要求监督操作过程,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也是十分正常的。任何一个好的抽样设计,如果无法保证科学地实施,其结果很可能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4、 数据分析:流动分析很少
虽然不少电视台声称他们经常做收视率分析,但是如前所述,他们所使用的收视率指标比较单一、方式也很初级。换句话说,一方面他们使用的指标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只是收视率数据本身,对于占有率、到达率、观众构成的分析都非常少,有些台将满意度引入其中,将满意度与收视率指标混为一谈;另一方面,正如有些电视台自己所说的,由于不善于运用分析软件,收视率分析还处于类似手工作坊阶段,这大大影响了收视率分析的效率与效力,也无法满足节目制播的需要。
引人注目的是,绝大多数电视台都没有做观众流动分析,做过流动分析的只有寥寥几家。山东电视台称该台做一些“基本的流动分析”;湖南台、湖南生活频道、成都台则称为一些栏目做流动分析;蚌埠台、河北台称“偶尔做一点流动分析”,但这些电视台都未举出详细实例说明是如何进行流动分析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视市场上,流动分析的作用日渐突出,运用流动分析对观众流动进行纵向跟踪,间接推断观众群分化与重组原因,分析竞争对手的表现,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制作编播策略的一项重要工作。缺少这一环,各电视台的竞争性分析便要大打折扣。
流动分析需要应用分析软件,许多电视台所以未作流动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不懂得流动分析的概念,不知道流动分析的内涵是什么,有些受访者甚至将流动分析等同于流动人口分析;二是不善于应用分析软件,用手工作坊式操作是无法完成流动分析的。
5、 需求特点:分析、测量仪数据、软件
针对收视率应用中的不足,鉴于自身“缺少专业人员”、“缺乏将调查数据、分析处理与专门栏目的编排制作相结合的人才”,一些电视台对调查公司处理原始数据提出了要求。比如,要求“在资料的解释上进行细致分析”、“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多使用相对收视率”、“增强数据的区域针对性”、“联系节目时段、对象进行分析”、“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个案分析和对比分析”、“提供深度调查报告”。
至于是否希望调查公司帮助做一些数据分析,一些电视台表示有此愿望。比如,重庆台表示“希望提供一些数据分析报告”;江苏电视台希望调查公司“做一些分析,但目前资金方面有限制”;山西台表示“愿意,但不强烈”;湖南生活频道“希望有分析报告,但目前没有哪家公司在做”; 河北台表示“希望合作”;蚌埠台和黑龙江省有线台均表示“希望有一些数据分析”;郑州台表示,调查公司“只给数据,少解释,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必要的解释”。另一些电视台则更愿意自己动手,比如江西台便表示“担心调查公司不了解情况,分析报告还是自己来做”;山东台也有相同看法。还有个别电视台已经使用成形的分析报告,比如厦门有线台便“使用城调队的成形报告”;成都台则在收视率数据之外“坚持辅以问卷调查”。
与前述对日记卡测量方法的不满相一致,大多数电视台对人员测量仪数据都表现出强烈的要求,比如西安二台、哈尔滨台、江西二台、山东台、湖南台、深圳台、黑龙江省有线台、河北台、南京台、成都台、山西台,有些电视台表示,只有采用先进的人员测量仪,收视率数据才是准确的,才可以用于节目分析。
对分析软件提出要求,是此次访谈调查的一个亮点。上海东方台提出:“由于软件功能限制,流动分析不方便,希望有新软件”;蚌埠台称:“软件是国外的,有很多东西做不出来”;山东台称:“软件项目应该更多一些,以便更充分地利用收视率数据”;广东有线广播电视台则表示:“分析软件应该通俗易懂,傻瓜化”;成都台则举例说明了分析软件的重要性:安装了某收视软件后“收视分析更及时、迅速、全面、深入”;河北台、郑州台、江西二台、湖南生活频道等也都表示希望收视率分析电脑化,希望提供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数据分析软件。
四、结论与启示
此次开放式访谈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并获得了一些启示:
1、结论
――CSM和AC尼尔森是国内收视率调查行业两大知名公司,其中CSM是大多数电视台的数据来源,只购买或同时购买了AC尼尔森数据的电视台只有5家,占完成访谈对象的四分之一,均属大型城市台。不少受访者认为CSM的数据具有一定权威性和科学性;而尼尔森公司则以其世界性品牌优势,以及登陆中国伊始便采用先进的仪器测量法,受到一些受访者甚至一些未曾使用过其数据的受访者的肯定。多数电视台因为尼尔森公司未在当地设立调查点,或因价格昂贵而未购买其数据。
――在节目制播决策(包括节目编排、节目制作、节目停播或调整)中,收视率的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同,在各类因素中收视率基本保持50%以上的比例,但是,应用还未臻规范、成熟和深入。我们对收视率作用的实现缺少具体证实,因为不少电视台未能举出实例描述如何在决策中运用收视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有两种,一种是受访者对实际情况不熟悉,还未真正介入节目决策,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分析人员在决策中的地位,当然受访者属广告人员或研究者的除外。另一种是各台对收视率的应用仍处于较浅层次,缺乏对收视率及其系列指标的开掘,不善于综合运用相关术语、因素和编排策略,难以枚举有说服力的事例,这实际上也间接反映了收视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简单化的倾向。此外,收视分析中流动分析很少,或者说应用不广,甚至有些受访者误将其与流动人口分析混为一谈,都显示收视率在节目制播中的应用还未臻成熟,还缺少统一的话语标准,多数还停留在浅层次,妨碍了分析的深入。
――对数据质量的质疑依然存在,大体集中在抽样的科学性和质量控制方面上。一般来说,抽样框的选取、样本量大小、如何抽取样本、抽样误差的确定等有关抽样的科学性问题,数理统计学和有关调查方法的教科书上都有章可循,任何一个调查公司在这些方面留下明显漏洞都是难以立足的。无论受访者对数据的质疑是出于何种缘由,调查公司未能与用户就数据质量问题良好沟通,是双方产生分歧的原因之一。而受访者要求规范调查操作,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是他们要求监督调查过程的表示,这也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来进行。此外,对数据质量的疑虑,有相当部分源于对日记法测量方式的不满。
――受访者对调查公司的原始数据处理、附加分析、软件提供和人员测量仪数据都表示了一定程度的需求。与历次调查不同的是,尽管受访者也对数据质量有抱怨,但是他们并未利用开放式访谈调查所提供的自由表达机会去详细评说,而是比较集中地转向对数据分析的需求、对调查公司的深度服务需求、提供先进软件和测量仪数据的需求上来。这是新形势下,收视率用户新的需求特点,对调查公司也许意味着新的服务空间。
2、启示
――提升品牌,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在收视率调查界,调查机构最重要的资产应该是其信誉资产。尼尔森品牌源自美国,虽然今天登陆中国的AC尼尔森是1996年从A•C•尼尔森公司剥离出来的另一支,与在美国从事收视率调查的“尼尔森媒介研究”并非一体,但依然继承了尼尔森的品牌优势。
尼尔森在美国收视率市场上的公信力,一是源自其技术优势,二是源自社会各方的监督。尼尔森的技术优势是其起家的法宝[3],社会监督却是促其成才的助长剂。事实上在美国,早期尼尔森的数据也曾屡遭质疑。比如,尼尔森公司曾经声称,自己每年都要进行抽样框的重新设计,受众测量仪(Audimeter)的样本户每三年轮换一次。但是,1963年美国国会为收视率数据质量问题专门举行的一次听证会上,人们却发现,尼尔森的样本设计是以1947年的样本框为基础的;有些家庭已经做了10年到12年的样本户都没有更换;另外,受众测量仪出故障的比例也非常之大,达到45%;还有就是测量仪被安装在一楼住户的比例也大得惊人,因为这是访问员最愿意也最容易去的楼层[4]。为此,美国专门成立了一个“媒介视听率委员会”,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尼尔森公司的。然而人们发现,尼尔森在社会各方的监督面前,没有不振或趴下,相反在压力下,却逐渐树立起自己在调查界的品牌声誉。
看来,目前调查公司要想提升品牌,一是要在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测量手段接轨,扣紧电视发展脉搏,引进或开发具有领先水平、技术含量高的测量方法,提升品牌的技术形象;二是加强质量控制,增加调查过程的透明度,同时应该积极建立由电视台人员、广告代理公司、广告主、相关学者和其他与该行业没有利益牵涉的资深人士共同组成的用户委员会,引进社会力量对收视率调查进行监督。任何缺乏监督的操作都有产生违规行为的可能,而外界监督力量的引入一方面产生制约与调控作用,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实际上扩展了关注本机构本行业的社会范围,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大力推广测量仪数据[5]
人员测量仪以其优于日记卡测量的诸多特点,成为收视率调查界发展的主导。我们知道,日记法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以15分钟为一个记录单位,刻度太大,很难量度细小的变化,有些比较短的节目,如5分钟的节目,或者时长更短一些的插播广告,就无法精确测量,而且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准确性要打折扣,而且反馈周期较长;相比之下,人员测量仪比日记法更准确,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更精确,时效性也更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分钟收视率数据才有可能对节目进行微观分析。比如现在有许多节目是板块式的,制片人需要随时根据不同板块的收视率变化,调整板块长短和节目安排,防止因为一个板块不好,而坏掉整个节目。有人研究《欢乐总动员》时便曾经发现,在模仿秀板块中,明星模仿者出场后大约1分钟收视率便有轻微下降,或许观众只想看看那个人长得象不象明星,而不想听他将整首歌都唱完,有的可能唱得还行,有的唱久了则会露馅。这就需要制片人及时压缩这位模仿者的唱歌时间,不能让他把所有的观众都唱跑了。
当然,人员测量仪的安装和维护成本比较高,但是引进人员测量仪,准确而科学地测量观众收视行为,有利电视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其一;其二,引进人员测量仪,不只是技术手段上的改进,还涉及调查机构的品牌提升问题;而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上规模就有可能降低成本。因此应该大力推广测量仪数据,满足用户的需求。
――加强软件应用培训和新软件的引进与开发
受访者对现有应用软件提出意见,希望提供适合我国国情的分析软件,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进行收视率分析没有有效的应用软件是无法操作的,而目前收视率分析尚处在较浅层次、流动分析普遍缺乏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善于应用分析软件造成的。调查公司应该加强分析软件的培训工作,帮助用户学会应用软件[6]。
此外,需要加快引进一些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软件,并加以本土化,同时与国内有开发实力的机构合作,共同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分析软件。这是促进收视率分析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的必要途径。
――寻求数据的附加价值
调查公司的本业并不在于进行数据分析,国外同类公司的职责相对比较单纯,特别是向社会公开提供广谱性数据的公司,一般很少进行分析。当然,他们或许会接受客户的委托,进行专门指定的研究分析。在我国现有国情下,鉴于自身缺乏专业人员,一些电视机构要求调查公司在提供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这是服务客户的一个方面,这样的要求应该得到一定满足。据悉,有一些调查公司已经在生产数据的同时,针对客户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一些分析。看来这种需求与满足之间的互动已经现出端倪。另一方面,这项服务对电视台也有要求,即作为委托方的电视台必须明确提出自己的要求,因为任何分析都需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而一些电视台常常提不出具体、明确、合理的要求来,不知道分析方能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双方显然还需要更多沟通。
此外,随着电视业制播分离机制的悄然实施,越来越多的栏目或节目由非属电视台的影视制作机构承担,即制作的社会化趋向愈来愈明显,为了竞争更好的时段、卖出更高的价钱,一些影视制作公司及栏目或节目也开始购买数据。一般来说,这些制作公司、栏目或节目是很少有能力、有专门人员进行收视分析的,这便需要调查机构提供一定帮助。仅仅提供数据不够,但是对常规性栏目分析太多,既不现实,也无必要,量太大恐怕也会吃不消。
调查公司的数据分析,不一定着眼于售卖,更多地可能是在数据之外提供一种不收取报酬的附加服务,或者说是在寻求数据的附加价值,是为推销数据而进行的一种包装。因为这项服务可能会为其争取到更多既需要数据也需要分析的客户。未来,收视率数据提供者的服务对象除了电视台、广告公司和广告主外,还将包括越来越独立化的制作公司和栏目、节目,这一块会是一个迅速增长的市场,会出现大量的购买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调查公司的科学、客观、公正、中立立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恪守,特别当面对的客户处于彼此竞争中时,应该特别谨慎,有必要遵守社会分工原则,避免舍本逐末,甚至本末倒置。
注释:
[1] 本报告完成于2001年底,因作者出国等原因,一直未及发表。两年多来,我国电视业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经过集团化整合后,一些频道和电视台已改变了名称,有些已不复存在;调查中测量仪方法的使用也逐渐普及,然而,静观电视业界关于收视率数据的使用与需求状况,一些关键处仍在重复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发表这份报告,仍不失其现实针对性。我们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如实反映彼时数据使用者的状况和需求特点,见证一段历史;二是温故而知新,为未来收视率调研业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参考。
[2] 刘燕南、孟颖“电视传播者眼中的收视率”,《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12月。
[3] 参见刘燕南《电视收视率解析》第二章“视听率测量方法的演进与现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7月。
[4] 参见刘燕南等译《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第三章“出售时间的神奇行业”,待出。
[5] 目前,测量仪的普及和应用比之两年前已有较大改观。例如,CSM已经建立了一个全国测量仪调查网、2个测量仪省网,20个城市测量仪调查网;还有一些中小型公司也积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在一些中等城市或地县市场上铺设,等等。为反映历史起见,本刊仍以原稿内容发表。
[6] 调查公司为用户进行软件培训,这项工作近来也有了一定改观。当然,随着新软件的引进和开发,培训工作亦需要不断跟进。

I. 一部电影的收视率高了之后是谁给钱的

电影一般说票房,电视一般说收视率。网络资源一般说点播量。
票房就是老百姓掏钱砍电影,赞助商在电影里植入广告宣传。相互合作的关系
电视是电视台购买播出权、版权,电视台收广告播放收入。黄金时段收视率越高,广告价格越高。
网络资源现在广告也很多了。
好内容引流,放广告宣传产品,消费者买单。互惠互利的事情。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