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图表
Ⅰ 求广东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各打频道的收视率图表
据统计,南方卫视高,有线附盖面达45.35%广州台为41.79%
广东省有线网各频道收视率(晚19:00-22:30)2008-07-30 12:04排名 频道 平均收视率
1 无线翡翠台 9.0
2 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 3.7
3 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 3.5
4 广州电视台34频道 2.8
5 亚视本港台 1.8
6 南方电视台影视频道 1.4
7 南方电视台综艺频道 1.3
8 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 1.0
9 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 1.0
10 星空卫视 0.8
11 凤凰卫视 0.7
12 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 0.6
13 中央电视台五套 0.6
14 华娱卫视 0.6
15 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 0.5
16 南方电视台少儿频道 0.5
17 中央电视台一套 0.4
18 广东卫视 0.4
19 广州电视台竞赛频道 0.4
20 无线明珠台 0.4
21 中央电视台三套 0.4
22 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 0.4
23 中央电视台六套 0.3
24 中央电视台八套 0.3
25 福建东南台 0.3
26 湖南金鹰卡通 0.3
27 湖南卫视 0.3
28 中央电视台四套 0.2
29 广州电视台影视频道 0.2
30 广州电视台经济频道 0.2
31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0.1
32 安徽卫视 0.1
33 中央电视台二套 0.1
34 中央电视台七套 0.1
35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 0.1
36 河北卫视 0.1
37 河南卫视 0.1
38 四川卫视 0.1
39 亚视国际台 0.1
Ⅱ 电视台的收视率是怎么统计的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收视率多久能够出来?有的是一周,有的是两周,有的是一天。刘燕南说,这主要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较高。 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显然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在精确度方面也不容乐观;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甚至更快的世间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测量仪成本自然就比较高。
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当然,除了节目的收视率,还有时段收视率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Ⅲ 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一、建立观众评估体系
观众喜不喜欢是电视节目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快速、准确地了解观众心理及收视行为呢?借鉴西方传媒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观众评估体系。
1.收视率调查。
收视率是电视台对节目质量进行评估的主要指标。建立科学、公正、准确的评估体系是评价节目质量高低的重要措施,而收视率又是这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收视率调查一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电视节目的覆盖范围及不同地域的人口分布,选择相对合理的样本数量。以武汉市为例,为了调查武汉市今年2月有多少家庭收看了湖北新闻联播,可以通过随机抽样选择武汉市1000个家庭,如果其中有600户收看了该节目,则样本比例 p=600/1000=0.6,(一般而言当样本个数大于30则近似服从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布函数,低于30可用 t分布函数。)如果选择置信度为95%,则置信区间为 0.57,0.63 ,因此对于武汉市收看湖北新闻联播的人口比例即收视率在57% 63%之间,有95%的置信度,误差不超过5%。可见抽样调查比全面普查省时、省力,也更经济,比较接近现实状况。
收视率调查数据的取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日记式调查法,二是采用相关仪器自动记录法。
(1)日记式调查法。电视台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或卡片给被调查家庭,请家庭成员配合并将其每日收看电视者按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等分别记录,并对受调查家庭给予一定的报酬。对问卷根据需要按周或按月收回,由专人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相应的百分比,从而得出收视率并计算偏
差的大小。
(2)仪器自动记录法。如 A C尼尔逊公司采用 A u d i m e t e r,日本电通公司采用的 V i d e o m e t e r等设备,放置于被调查家庭的电视机旁,被调查家庭所收看的节目时间和电视台,将被一一记录在仪器内部的软片上,一周或两周后,软片送回电视台,经过显像读出,并通过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以计算出每日全部节目每分钟的收视率。
收视率调查既可委托专门的调查机构,如 A C尼尔逊、央视调查等,也可自己成立调查机构。
收视率和电视节目质量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严格正相关,有时会出现“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现象,因此不能单纯以收视率的高低来判定节目质量。收视率只是从量的角度反映出节目有多少人看,但观众为何要看,他们对节目的感受和质量的评价怎样,这些更深层次指标难以在收视率调查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因此还要引入观众满意度调查。
2.观众满意度调查。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是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公众利益。因此电视节目要源于生活,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应该倡导积极、健康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生活,真实反映时代现状,弘扬时代主旋律,并在意识形态上推动社会全方位协调发展。
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年代,观众的需求同样是多元化的。近年来为片面追求收视率,电视节目出现一些庸俗化、雷同化和模式化,抄袭之风盛行,快餐文化比比皆是。正如物种选择的多样性一样,电视节目应该善于挖掘受众的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为不同的观众奉上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而这些可以从观众满意度调查中得到答案。
观众满意度调查方法有:
(1)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选择样本并发放问卷,让被调查者根据个人喜好对电视台节目进行综合评分,定期收回问卷,并计算各个节目的总得分和平均得分,进一步调查还可就节目的思想性、文化品位、制作水准(如声音、画面及拍摄手法等)、艺术感染力等各个方面进行打分。这对被调查者的要求较高,同时无法避免有人根本没看过这些节目。因此可以补充上实验法,即让被调查者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观看节目,看完后打分以及记录个人感受、节目印象记忆等,再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2)网络调查。在电视台网站上设立一个专栏供观众投票和留言。假设有十个栏目,可以让观众根据其对栏目的喜好程度进行排序和打分,然后汇总,以统计出各节目的观众支持度。但网络调查法目前还存在较大局限性:一方面因为广大农村等不发达地区网络不普及,调查结果有一定片面性;其二,因为网络调查法还无法完全消除作弊等手段,结果可能有一定欺骗性。但网络调查可能是一种趋势。
(3)随机访问法。可通过电话或街头随机采访,调查观众对各类节目的熟悉程度、认同程度以及对该节目的评价和建议等。
(4)其他信息反馈体系。电视台通过其固定的信箱(如电子信箱)或电话传真等,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平台,甚至可以让节目制作人员与观众在线交流,获取观众的支持或批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归类,找出共性的部分,并记录归档。
如果说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评估更多地是基于感性认识,那么专家评估则赋予了更多理性成分。为了使评估体系更加完善,还应该建立专家评估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专家评估体系
影响一个电视节目收视的因素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还有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这需要在长期实践和观察中慢慢探索和总结。但无论如何专家评估体系将使电视节目的评估更加全面合理,并将从理论和实践上指导电视节目的投入、编排、制作及后期播出等,从而摸索出电视节目发展的一些内在规律。专家评估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专家会议法。借鉴西方管理学中的德尔菲法,邀请电视传媒的专业人士、大专院校的学者以及一些独立的电视节目制作人组成团队,通过问卷形式,由各成员独自对该节目的政策理论水平、艺术水准、现实指导意义和制作水准等方面,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相应的评分,并对该节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为了改变德尔菲法耗时较长的弊端,可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将问卷发送到各个专家的计算机终端,专家通过计算机传输其结果。由于没有成员面对面交流,从而隔绝了群体成员间过度的相互影响,其评价往往比较客观。与此相似还可以采用电话会议和视频会议。
(2)内外部管理专家评估。如果说行业专家主要从电视节目质量本身及其社会效益方面进行评估的话,那么内外部专家则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上予以评估。内外部专家构成包括电视台内部管理人员、管理咨询公司人员、大专院校的学者等。他们主要从组织形式、分工与协作、工作流程、绩效评估、创新思维等方面评论电视节目管理工作,同时从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如直接经费投入、策划制作人员工资奖金、机器设备的折旧)、播出成本(如前期宣传费用、频道占用费用的折算、播出人员的工资奖金等)以及机会成本进行评估,并核算出该节目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包括该节目的广告费、赞助费、节目销售利润等,从而得出该节目产生的净利润,并比较不同节目的投入产出比。
但由于电视台并非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经营战略目标,因此对电视节目的评估应综合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如社会公益性节目从短期看,其经济效益可能是亏损,但从长期看对电视台的公众形象甚至未来经济效益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对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不同节目中的权衡,可根据节目的类型和性质加以调整,以求得公正与合理。
三、建立数据决策支持体系
从中长期竞争战略分析,电视台未来发展应具备对环境的准确认识和快速反应,并有较强的预判能力和行动能力,特别是对其利益相关体,应高度敏感和积极关注。因此电视台应成立一个电视节目的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中心,由专业的研究分析人员对各类收视率数据、观众满意度数据、专家评估数据及相关经济指标数据按月进行分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形成表格、图表及文字分析报告,供各级管理者决策参考。同时在分析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数学理论和技术,如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运筹学中的最优决策理论等,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来量化分析、模拟评估、辅助决策及不断优化,利用历史数据、预测数据和目标管理方法等建立及时预警的智能化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使电视节目的编排、制作和播出科学化,使电视台整体经营效益化和效率化
Ⅳ EXCEL 中怎么制作收视率 折线图 谁能提供具体一点的范例给我~~
插入->折线图->下一步->选“行”->数据区域右边图标->选行数据->选“列”->数据区域右边图标->选列数据->剩下的就自己能搞定了!
Ⅳ 中国动漫和日本动漫在中国的收视率。(最好有图表数据)
有几部现在的日本人气动漫在中国电视台播放啊。。。
中国动漫千篇一律 抄袭 弱智。。。
收视率嘛。。。没法比。。。真没法比
Ⅵ 深圳卫视的收视率和观众的数据或者图表
直接找卫视广告部要就行了。他们都会给的
Ⅶ 电视收视率是如何统计的
在正式调查前 先安排几次不同数量的实验调查在实验调查中运用统计学原理 然后再在很大的群体里 调用一小部分群体 用比如打电话的方法抽样
收视数据是为了解节目收视情况以便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我国多数电台和电视台都越来越注重收视数据的作用。媒介经营从“拍脑袋”、凭经验到相信客观数据是媒介经营管理和节目设置的一大进步。但是,数据的主要作用是为人所用,这些数据最终能用来干什么,怎样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得有用信息,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据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图为收视数据的利用提供一些建议。
收视数据指的是通过调查获得的关于广播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数据。按照使用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电视的收看数据和广播的收听数据。按照获得数据的内容不同又可以分为收视数据和满意度数据。我国主要采用收视数据。满意度数据在香港和日本有一定的应用,这种数据主要是借鉴了商品的用户满意度指数,用来了解受众对某媒体或某节目的满意程度。我国从80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步从国外引进收视数据。1996年,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了“关于在广播电视系统推荐使用全国电视观众调查网电视收视率的通知”后,收视数据正式确立了地位。特别是最近几年,各台都比较注重收视数据的作用,普遍都花钱从统计局、专业的收视率调查公司或市场调查公司购买数据。但是,无庸置言,我国对收视数据的有效分析、利用程度还比较低,收视数据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一、收视数据的作用
眼下,多数电台和电视台主要把收视数据用于台内的管理。比如什么节目该上马,什么节目该裁掉;用来评奖和评优等。理论界也主要关注如何利用收视数据形成科学的节目评价体系。可以说,这种利用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水平上,没有明确收视数据的真正用途,还没有开发数据的主要作用。台内考评只是收视数据的用途之一,它在收视数据的诸方面的作用中不应该占主要作用。想要了解收视数据的作用,首先要了解它的产生过程。
收视数据是利用统计方法,在作为总体的收视人群中抽取部分样本,根据样本的情况来推断总体情况。它一般从以下几种方式获得:1、人员测量仪:一种可以记录受众收看或收听时间的专门仪器,可以定时反馈给数据中心。2、日记卡:由受访者填写特定格式的表格,记录自己的收视行为。3、面访:通过上门或拦截访问了解受众的收视行为。4、电话访问:由访员向目标受众打电话了解受众的收视行为。
由于现在的电视收视率行业发展比较快,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好一点,有效访问的成功率也比较高,特别是采用人员测量仪,数据的客观性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所以这两种方式在电视受众调查中使用的比较多。后两种方式主要用在广播中的受众调查中。
在问卷设计中(人员测量仪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问卷,但是它要求样本户提供背景资料。比如年龄、家庭人口数、收入等等)如果主要关注的是受众收视的行为和动向,而不是不关心受众对特定节目和栏目的满意程度,那么获得的数据就是收视率;如果主要想了解受众对特定频道、栏目和节目的满意程度,那么数据就是收视满意度。总之,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得到的数据,无论数据是收视率还是满意度,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受众,受众的眼球才是媒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收视率首先是用来了解受众需求,从而为节目编排提供指导。专业人员收到每个样本的收视情况后,都要汇总。把这些数据建立在一个大的数据库里面,然后进行分析。首先要分析节目和频道的走势,一般都要通过图表体现出来。然后在传播学知识的指导之下,利用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复杂的数据背后的规律。可以了解到哪些人在收看或收听节目,他们的社会属性如何,具有这种社会属性的人对节目的兴趣点在哪个地方。从而能够调节节目的类型、风格等。让节目更加适合这些受众。
收视数据还可以帮助媒体了解到节目的实际受众和目标受众和目标受众之间有哪些差别;节目的潜在受众是哪些人,利用什么途径可以吸引这些潜在的受众。根据这些信息再改进节目的风格,就可以有针对地提高节目的受众人数的受欢迎程度。如果收视数据有变动,那么变动的原因是受众还是节目本身。找到这些原因就可以为长期的规划提供帮助。
其次、收视数据可以协调媒体、广告商和商家之间的关系。
随着媒介市场的多元化,受众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所以每个媒介都面临着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的局面。媒介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过度到买方市场:媒体已经不可能凭借自己的意愿支配广告客户。广告客户在媒体中做广告,首先要考虑这个广告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现在,我国的广告效果监测手段还很不发达,在几乎没有能给特定广告提供专业的效果监测的情况下,广告客户就只能凭借收视数据来确定在哪个地方做广告。如果广告是通过广告公司 的代理,那么商家首先就会问广告商,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段而不是选择别的时段。广告公司也只有通过收视数据才能给商家一个交代。总之,收视数据是联系媒体、广告商和商家的纽带,在这三者中间起着调节作用。那些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收视水平的媒体必然会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商家也可以利用更高的“接受人群”,达到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收视数据在协调这些关系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局限。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购买行为。受众的最终购买一般要经过知(收看或收听广告)、情(对广告从而对产品有好感)、意(购买的意愿)、行(购买行为)四个阶段。商家最关注的是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广告是否刺激了商品的销售行为。如果有了这种刺激作用,那么广告的投入产出比例是否合适。而收视数据主要关注的是收视行为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说通过它只能了解到受众是否观看或收听了广告。却不能确定这种广告能不能转化成最后的购买行为。广告客户通过收视数据来了解广告效果时,其实是用第一个阶段来推测第四个阶段,所以经常会有误差。比如,有的节目收视或收听率很高,但是它的受众可能集中在购买力有限的阶层。那么中高档的消费品广告就不会有太大的实际效果。虽然收视数据有这样的缺陷,但是在缺乏其他可信资料的情况下,还是媒介、广告商和商家的最佳选择。
二、收视数据的充分利用
收视数据的主要优点是它比经验和常识更加科学。它可以突破个人的视野、情感的局限,提供更加实证的结论。媒体购买的收视数据一般有两种形式:原始数据和已经作好的分析结果。除了很专业的媒介调查公司以外,多数的公司都不具有传播学知识,对数据用户的实际情况也不够了解,所以最好媒体自己还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当媒体获得原始数据获得以后,得到的仅仅是节目的收听和收看的指标。有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指标;这数据的升降说明了什么;它和那些因素有相关关系,或者有因果关系;怎样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节目的定位和调整。这些都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甚至要做专门的调查寻求答案。.
如前文所说,收视数据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了解受众,从而为节目制作提供信息。所以,了解节目的收视指数的上升或下降是比较初级的利用。媒体购买的收视数据还要尽可能的包括受众的背景资料(主要是经过分析而挑选出来的、与受众的收视行为有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的背景资料)。然后可以使用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真正影响收视行为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的节目调整才能够提高节目的接受程度。单纯的收视率或收听率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例如,收视数据的上升或- 3 -下降不仅是受众数量的改变,很可能是受众群体的整体流动;持平的收视数据并不代表受众属性的稳定。比如,某个节目的收视调查中,收视率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经过分析却发现,受众的个人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却在上升。表面上来看,节目的收视率比较稳定,所以节目不应该有大变动。但是实质上受众本身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就应该改变节目的设计:或者使节目适合以前的受众,以增加节目的收视;或者向高收入和高文化的水平靠拢,找出这类受众感兴趣的地方(诉求点),然后整个节目的设置向这方面靠拢,以便开发出节目的潜在受众。
从目前来看,获得收视数据主要通过以下程序:1、抽样:由于收视数据涉及到某个地区的全部的拥有某种接收设备的人,所以人数很大。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所以不可能进行全面的普查来了解该地区每个人的收视情况。这样做不仅客观条件不允许,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一般都是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从目标人群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来推测全体受众的情况。科学的抽样是影响最后数据有效性的关键。2、实施:有些是建立固定的被调查人群,长期对他们追踪访问;有些是每次都更换新样本,每次都调查不同的人群。然后利用访员记录受访者的收视行为。3、汇总、分析:把所有收集起来的数据录入电脑做分析。4、总结结果:根据专门的传播知识解释这些数据,并且提供节目、栏目和频道建议。为节目的设置、竞争广告和媒介管理提供建议。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
1、因为的样本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的,所以必然有随机波动,收视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是正常的。它可以反映受众总体的大致情况,却不能完全代表全体受众,所以比较这个月和上个月,这一周和上一周的收视数据的上升或下降的意义不太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分析出收视数据的回归线(回归方程),看节目的中长期的收视水平相对于回归线(回归方程)的上升和下降水平。并且看这些上升和下降是不是可以用偶然的波动来解释。即使有非偶然的波动、也要找出合理的理论和事实解释,才能够确实得出节目收视情况的结论。轻易给节目和栏目下结论是很不可取的。
2、因为采用的是抽样调查而不是普查,所以一些特定受众的真实情况不可能得到反映,特别是当这些受众的比例比较小的时候。比如说广告商想做一个给占人口少数的特定人群使用的产品的广告,他首先要了解这种人群的节目收视情况。如果媒体采用一般的收视数据,那么由于数据是抽样调查得到的,只访问了总体中的一小部分,要了解的受众又是少数人群,那么在收视数据中这类人的数量就非常少,根本不具备代表性。在当媒体想要深入了解节目的收视情况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候,普通的收视数据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必须针对这部分受众组织专门的调查,用定量方法或质的研究方法来解决。
3、整体的数据来源于每个受访者,在受访者和最终数据之间有很多的中间环节。在现实中,有些数据采集公司对用户不负责,数据采集的管理工作不完善,所以会影响数据的可信性。有时甚至完全不能反映受众的真实情况。当媒体根据收视数据做决定时,首先要想这些数据的可信度有多高。避免在错误的信息基础上作出错误的决定。
4、收视数据反映的是受众的总体收视情况,发现不了受众的态度。比如说,收视数据可以发现观众是否打开了电视(国外已经研制出来可以测量电视前是否有大型动物(它还分不清人和狗之间的区别)的收视仪,它可以监测出电视是否被开着,但是根本被观看。但是,同样遇到了一个问题,有时,电视前只蹲了一条狗;有时受众开着电视,却在呼呼大睡。)但是,受众观看电视的行为本身和态度却很难被发现。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节目的收视率不是很高,但是,节目有自己固定的、忠诚度很高的节目。这些受众对这些节目往往持有很肯定的态度。无论是节目改革还是台内评估,对这些节目都应该慎重考虑,不能仅仅根据收视数据做决定。
三、数据的长期利用
随着大家对收视数据的重视和数据获得手段的改进,从节目播出到获得收视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例如,电视的收视率调查已经逐渐用人员测量仪代替了日记卡。日记卡是让样本户自己记录收视行为,然后由访员定期回收的方法。一般来说回收周期是一周。也就是说,中间的时间间隔最少是一星期。人员测量仪是一种可以自动记录受众收视行为的仪器,比较先进的人员测量仪可以通过电话线传输当天记录下来的数据。数据的短期利用也就越来越方便。但是,无论是评估节目还是为寻找影响收视行为的相关因素,仅仅是短期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从节目的评估来看,节目的短期升降说明不了太多问题。节目的收视数据是围绕一条回归线上下波动的,短期底于这条线或高于这条线并不能得出结论说这个节目更加受欢迎了,或者受欢迎的程度有所下降。收视数据反映的是收视的总体趋势,而不是几次确定的数目。这一点很象股票的走势图,它反映的也是升降的总体趋势。股价的升降要从总体的走势来分析,而不是偶然的升降。
此外收视数据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只有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才能发现规律。比如受季节的影响。实践证明,收视指数一般在冬季会达到最高点,在夏季会达到最低点。所以,进行中短期分析的时候,最好参照已经积累的数据和规律。现在建立大型的数据库是比较方便的。数据库最好能记录尽可能长的收视数据和影响收视数据的相关因素。越多的信息中就越能发现新规律,数据也越有说服力,结论就越有价值。
最后,还应该在大型事件和突发事件出现时,进行有针对的数据收集工作。突发事件和大型事件在媒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往往通过这些事件可以寻找出受众对媒介的信任程度、第一求诉率、信息深度要求等。这些数据对媒介有很有价值,在媒介的经营和节目策划非常重要。
总之,收视数据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信息,在媒介经营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好、利用好收视数据可以起到节目调整、联系广告商和说服受众等作用。当然它也有缺陷:只能记录收视行为,不能记录行为背后的情感和节目忠诚度。如果利用好收视数据,再结合其它方法,完全可以给媒介的内部经营和外部发展带来全新的理念。
Ⅷ 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收视率采集的两种武器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
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较高。
从两者的技术含量、数据准确性以及反馈速度来说,人员测量法相当于兵器中的导弹,精确先进快速;日记法则稍显落伍、而且数据误差较大、迟缓。
在中国的收视率调查大公司
央视-索福瑞 VS AGB尼尔森
目前在中国同时存在着两家大的收视率调查公司:央视―索福瑞和AGB尼尔森媒介。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是中央电视台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与市场研究集团TNS共同建立的合资公司。AGB尼尔森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是AGB集团和尼尔森媒介研究于2004年合资成立的电视收视率研究公司。前者是从1997年开始从事收视率调查,而后者更早一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涉足中国市场。
20世纪90年代,尼尔森进入中国收视率调查市场之初。坚持以测量仪方法,主打中心城市,相当长时间内仅提供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在内的11个城市的测量仪收视率数据。1997年,央视―索福瑞成立,采集数据使用日记法和测量仪法并用。
时至今日,经过十年的角逐,中国的收视率调查市场虽然仍是两家并存,实际上却形成了一边倒的局面。据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刘燕南介绍,目前国内已经开发的收视率调查市场中,央视索福瑞的市场占有率大概是80%,AGB尼尔森大致占到10―15%,其他的市场份额由一些中小公司占有。
据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分析,央视―索福瑞之所以后来居上的原因有三个:
1、尼尔森用测量仪法进入中国市场是一种高端策略,这种进入方式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这种方式成本高,维护难,必然会影响到尼尔森的扩张速度,尼尔森本来是想要以此与央视-索福瑞的日记法区别开来,但是其后期资金投入并没有跟上。
2、尼尔森定位于把数据卖给广告公司使其业务发展受到限制。相对而言,中国的电视台对数据的需求更大,而且与广告公司相比,电视台更易拿出钱来购买数据,而广告公司特别是本土的广告公司经济实力往往比电视台弱,能用于购买数据的费用有限。
3、央视―索福瑞的独特优势:首先它不是白手起家,作为该公司合资方之一的央视市场研究(CTR)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中国开展收视率调查。有了这样的基础,央视―索福瑞比起在中国白手起家的尼尔森就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二,在与广电系统的关系上,央视―索福瑞也要强于尼尔森。
AGB尼尔森媒介
20世纪80年代,世界市场调查领域的巨头AC尼尔森进入中国开展业务。
1993年,AC尼尔森的媒介研究部门开始为中国市场提供广告监测服务,1996年,尼尔森媒介研究从AC尼尔森中独立出来,专门从事媒介受众调查和相关服务,并首先在上海推出收视率服务。
1999年,尼尔森媒介研究被荷兰的出版集团VNU(VNU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媒介和资讯公司之一)收购,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资金支持。
2003年6月20日,尼尔森媒介研究在上海宣布,计划在中国大规模拓展电视观众研究服务,即将收视监测研究拓展到中国100多个城市,并且建立省网监测,在中国70多个城市以及17个省份建立日记法研究样本,以监测城区及乡镇居民的收视习惯。
2004年8月5日,下属于Kantar媒介研究(Kantar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研究、分析和咨询网络之一,下属于WPP集团)的AGB集团和尼尔森媒介研究宣布了合并的计划,这一计划将整合AGB集团所有的公司与尼尔森媒介研究全部自有的电视收视率服务,VNU和Kantar各占50%的股份。通过此次合资,尼尔森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新的合资公司被命名为AGB尼尔森媒介研究,其收视率服务覆盖的主要市场包括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意大利、南非和英国。
2005年1月,AGB尼尔森对外宣布成立大中华区,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包括在内。AGB尼尔森方面称,此举是为响应其客户日益重视大中华区整体发展的需求,同时也着眼于挖掘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6/26/content_4749876.htm
http://data.icxo.com/htmlnews/2004/11/26/480455.htm